這樣用才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這樣用才對!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身為家長,什麼時候應該要教孩子認識金錢,並學習使用它、以及做好管理,來培養他們良好的金錢觀念,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從小讓孩子就認識基本的金錢概念,是生活裡重要的課題,因為孩子有了正確的金錢觀念,就可以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也學習了成長階段中,重要的一課。

了解金錢的意義

首先,讓孩子了解金錢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買東西都會用到錢,日常生活也因為金錢流通,變得簡單、方便。另外,讓孩子知道,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樹上長出來,而是要靠自己努力、辛勤工作,才能賺到錢,而且絕對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如:犯罪,得到金錢。而賺到錢之後,就要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教孩子如何在預算內運用金錢

您可以給孩子一筆小金額的預算,讓他們試著學習如何在預算內,自行運用、支配金錢。告知孩子,只要不超出預算的金額,他們可以用這些錢自由的買東西;但是要買什麼之前,先想清楚是不是自己必需要買的東西。透過這樣的作法,讓孩子有機會學到,當他們花太多錢的時候,超出預算是什麼結果。 耐心等待後價錢會便宜許多

您可以告訴孩子,有些他們很想要買的東西,往往在稍微多等待一陣子後,價錢會便宜許多。若孩子了解、而且學會這種節省金錢支出的作法,在未來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時,也可以減少花費,甚至有機會減少信用卡循環利息的風險。孩子學會做好金錢管理,便可以在有限預算內,充分自行運用可以支配的金錢。. 購物前先設定金額

帶孩子去購物、逛街前,請先告知孩子可以花費的金額。而且先讓孩子寫下來他們想要買的物品、要逛的店鋪,以及每樣東西的大概價格。這樣在購物時,孩子可以比較不同店家的商品價格差別,最後由他們自行做出最划算的決定。此外,逛街前要讓孩子列出購物清單,才能讓他們有效控制好金錢的使用,避免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購物前,家長要培養孩子規劃,只買需要的東西的習慣。

教孩子存夠了錢就能買東西

如果孩子想買某樣東西,但錢不夠,請您告訴他們要慢慢存錢,等到錢夠了之後,再帶他們去買;並在購買的時候,讓孩子自己付錢。這樣的作法,可以讓孩子學到,他們可以用存錢的方式買到想要的東西。東西買到後,他們也會更加珍惜、好好使用;相反的,如果是由家長主動買給孩子,那他們大多比較不會愛惜東西。 讓孩子做好金錢支出的記錄

您可以買一台筆記型電腦送給孩子,讓他們用電腦,做好金錢支出、使用的記錄。孩子自己了解他們把錢用在買哪些東西、花在哪一方面上,這是他們獲得金錢管理基本概念的第一步;對孩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鼓勵孩子體會賺錢的辛苦

要讓孩子真正了解金錢的意義,讓孩子打工賺錢是很好的方法。孩子可以選擇在餐廳裡擔任服務生,或是利用暑假時,到賣場、商店擔任收銀員。當孩子真正投入工作時,他們就能實際領略到,賺錢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樣的體會,也能讓孩子下次要買東西之前,好好想清楚什麼是真正需要的。此外,工作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實際經驗。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父母看過來!教您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有時候,學齡前的小朋友可能會對路上有人少一條腿或坐輪椅,會產生好奇和有疑問。小孩4歲時,可能會發現每個人說話、走路或吃飯的方式不太一樣。這個時候,孩子心裡可能會懷疑他是否也會變成那個樣子而與父母討論。因此,本文將介紹,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並且讓他知道,儘管身體機能不同,仍然不可以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人。

如何與孩子談論身心障礙

關於身心障礙的議題,您回答孩子的方式會建立他對這群人的看法,影響孩子往後如何對待身心障礙人士。下列是您應該做的5件事:

為第一次做好準備:孩子第一次發現身心障礙人士時,請立即與孩子展開談話。告訴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正常的,並向他解釋剛剛看到的人事物。例如:那位女士使用手語是因為她無法說話。 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請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直接回答,因為過長的答案,或拐彎抹角只會造成孩子混亂。若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請誠實面對,告訴孩子您真的不知道,但是您會先查資料再告訴他,盡力幫孩子找到他想知道的答案。 注意用字遣詞:留意您描述身心障礙人士的用詞,請避免使用過時的貶抑詞彙,如「智障」或「殘障」。此外,請顧及身心障礙人士的感受。例如:經過他們身邊時,不要說「別看了」或「繼續走」,因為這些話語可能使身心障礙人士感到受傷;與其說「自閉症兒童」,不如說「罹患自閉症的兒童」。除此之外,不要刻意將一般孩子視為「正常」兒童,這意味身心障礙者「不正常」。 記得強調共通點:嘗試找出孩子與身心障礙孩子間的共通點,可能是年紀一樣大、喜歡同一本書或愛吃同一個冰淇淋口味。向孩子說明那位小朋友也喜歡某件事,只是沒辦法用一樣的方式達成,這樣強調共通點是非常重要的。 教導孩子尊重:若您聽到孩子與身心障礙者說話時,使用「好笑」或「笨」等負面用語,請立即阻止。因為父母應該要讓孩子了解,這些霸凌及調戲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法接受,而且是不對的行為。請父母要確保孩子了解這些無情的言論會傷害到別人。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小孩想賴皮不睡?父母快用這5招化解

每到上床就寢的時間,小孩總是會拖拖拉拉,似乎很不情願地去睡覺。此時,他們便使出拖延手段,例如:問一堆問題,向爸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表達反對、抗議的想法,甚至還會哭鬧和發脾氣。然而,如果父母沒有堅持立場,讓小孩準時睡覺,小孩隔天很可能因為睡不飽,顯得精神不濟,反倒影響課堂的學習。因此,家長們要如何化解小孩的賴皮,讓他們準時上床睡覺呢,請看以下的小撇步。

1. 規定就寢時間別放任

要讓小孩準時睡覺前,家長要記得規定就寢時間,這樣便能讓小孩維持固定的生理時鐘;當時間到了,就會想睡覺。另外,您也得告訴小孩,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對於健康成長,是相當關鍵的。若規定了就寢時間後,就請確實做到,不要有例外的情況。

2. 小孩務必遵守規則

要求小孩睡覺時遵守一些規則,如:除了要上廁所之外,睡覺時請盡量別離開臥室。睡覺時間到了,也請小孩不要大吼大叫,或大聲喧嘩,如果小孩有什麼要求,在上床就寢前就要處理完成。當您擁抱孩子,給他們深吻祝福有美好的夢之後,就讓他們好好的準備入睡。請記得,小孩要確實遵守規則,不要讓他們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3. 讓小孩自己入睡

就寢時間一到,請讓小孩自己在臥室裡睡覺,不要打擾他們;這樣孩子才能自然而然的入睡。另外,如果小孩單獨在臥室裡睡覺感到害怕,父母可以告訴他,每15分鐘您會悄悄地來看他是否睡得安穩,讓他放心。

4. 睡前別忘舒緩一下

您可以建議小孩在睡覺前,做些放鬆的活動,例如:洗熱水澡,說床邊故事給小孩聽,或是跟他們一起祈禱。讓小孩習慣睡前做舒緩的活動,有助於他們養成時間到就睡覺的好習慣。但請避免從事較激烈的運動,例如:在外面奔跑、玩耍等,此外,也避免讓小孩看電視,或玩手機太久。 5. 鼓勵小孩養成早睡

如果小孩都能做到早睡早起,請給他們正面的鼓勵,或許,父母可以考慮給他們貼紙做為獎勵。當他們累積幾張貼紙後,您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獎勵,如:帶他們去動物園走走,這樣更能激勵他們願意在晚上準時就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要送孩子去學才藝嗎?小孩上才藝課的優缺點和建議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校放學後,都會讓他們去上一些才藝課,如:珠心算、游泳、芭蕾舞、足球等。畢竟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其他小孩有更多才能,這樣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家長是否曾經仔細想過,對孩子期望過高,是否會造成孩子更多負擔?下列,將為家長分析,上才藝課對孩子的優缺點,及造成的影響。

孩子上才藝課的5優點

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新事物。 讓孩子從才藝課中,學會日常生活重要的技能,如:變得更獨立、更具有責任感、更有效的做好時間管理等。 讓孩子從與更多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真實生活。 讓孩子對生命感到更加的熱誠、更有希望。 減少孩子投入不正當活動的機會,如:賭博、曠課、抽菸。

才藝課可能為孩子帶來的6缺點

當然,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當孩子投入很多時間上才藝課時,也可能為他們帶來負面效果。 過多的才藝課,可能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為了銜接不同課程,他們得勿勿忙忙趕時間。 孩子因為必需要上很多才藝課所感受的壓力、焦慮,可能會導致他們心理健康受到影響,感到憂鬱。 孩子可能因為表現無法符合父母親的期望,讓他們的心情大受影響。 由於必需要上才藝課,造成孩子沒有足夠時間,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可能會顯得情緒低落。 孩子因為上才藝課,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隨著減少。

才藝課負擔過重的5徵兆 很容易生病。 容易感到疲倦、沒有什麼動力,幾乎快要筋疲力竭。 總是邊吃晚餐,邊寫功課、作業。 常常忘記一般孩子都想做的事,如:生日派對、跟堂兄弟姐妹玩耍,去探望爺爺奶奶。 有輕微的心理問題的徵兆。

6方法幫助孩子平衡才藝課與生活

孩子年紀還小,不應該讓他們太過於忙碌,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在上才藝課、日常生活間,取得平衡。下面提供一些小撇步:

限制孩子要上的才藝課數量:家長必需跟孩子好好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以及孩子真正想要學習的才藝課程。 了解孩子的優點與弱點: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唯一的,所以家長要找出孩子的興趣,並給予支持。如:孩子熱愛音樂,您可以考慮讓孩子去上鋼琴課,這樣對孩子而言,已經足夠,他們不需要再上其他才藝課。 設定屬於全家人共享的時光:您可以告訴全家人,星期日是專門保留給家裡每個人的時間,在這一天裡,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要做的事情,盡情放鬆,玩得開心、快樂。 讓孩子每天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當孩子寫完功課、作業時,家長可以讓他們玩自己最喜歡的遊戲、玩具1小時。 動靜活動均衡:確認孩子從事的室內靜態活動、戶外動態活動,兩者之間是均衡的。 確保孩子睡眠充足: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最好讓孩子每天都能有8小時的睡眠。

依附教育:用愛養出滿足穩定的小孩

小孩要從小教育,而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有人喜歡用獎勵,有些人認為要訂規則,而依附教育(Attachment parenting)則是注重與小孩培養充滿關愛的親子關係,以助他們成為一個穩定、滿足、有安全感的人。若認同這個教育方式,不妨參考下幾個關於依附教育的原則:

親密觸碰培養依附感

肌膚接觸能穩定小孩的體溫、心跳,刺激身體釋放成長荷爾蒙,還能滿足他們對愛、安全感、肢體接觸等需求。摟抱、按摩、哺乳、洗澡,或是把小孩背在身上,都能達到親密觸碰的效果,培養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注重睡眠確保健康

小孩有時可能無法一覺到天亮,肚子餓、作惡夢、長牙齒、寂寞、害怕、生病、太冷、太熱,都有可能讓他們睡到一半醒來。建議陪小孩一起睡,這樣他醒來時比較不會害怕或困惑,可以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有穩定的陪伴對象

如果無法全職陪伴小孩,可以找信賴的人擔主要照顧者,讓他有固定的陪伴對象。此外,也建議為小孩建立富有創意的日常作息,例如盡量帶小孩一起去運動,或參加各種活動。

解決問題而不一味懲罰

當他們做出負面行為時,如果小孩聽得懂並會講話,可以試著與他們溝通,了解讓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再由親子雙方共同努力,一起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法。過程中不要體罰,因為這樣可能會讓孩子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照顧者應要會照顧自己

一位滿足的照顧者應擁有健康的日常生活,若能在工作、家庭、個人生活中取得平衡,才有餘力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與家人間的感情會更好。若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大家就會有更多心力好好照顧小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教養分階段~0到3歲的育兒方法

身為家長,當孩子犯錯時,您是否曾經不知道怎樣處罰他,以及怎樣教育才是最適合的作法?本文將為各位爸媽提供一些方法,讓您了解什麼時候應該處罰孩子、什麼時候該柔性勸說,以及每個階段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方法。

1. 新生兒至8個月階段

專家指出,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時,家長就可以規範他們的行為,以避免種下偏差行為的種子。會鼓勵父母這麼做,主要是因為嬰幼兒對於語言的認識很有限,而且也不會受到環境影響。父母在教養嬰幼兒時,可以採用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如:轉移孩子注意力、故意忽略不理他們,因為當孩子做錯時,這個技巧,可以幫助家長避免使用激烈、負面方式回應孩子。

2. 8~12個月階段

8個月大時,嬰兒已經開始會爬行了,這意謂家長應該要對孩子設立一些規範。嬰兒在這個階段,都會好奇地想要探索周遭事物,他們很有可能趁父母不注意時,從餐桌的桌腳,慢慢爬到浴室的浴缸旁,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充滿危險的。

因此,為了避免嬰兒受傷,專家建議,家長要將所有東西,放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只保留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在身旁陪伴他們就好。此外,父母可以對孩子發出稍微大聲、或具有小小驚嚇效果的「啊哈」回應聲,讓他們注意、並停止動作。只要父母對孩子重覆多做幾次後,他們就學會並知道要遵守規則。 3. 12~24個月階段

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要求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規則,但是避免用粗暴、激烈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某些需要認真對待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用和緩、平順語氣告訴孩子:「寶貝,這麼做並不妥當。」避免孩子受到驚嚇。另外,父母也可以請孩子先回到他們自己房間裡,或是取消他們的特權,讓孩子了解必需遵守規矩,否則會受到處罰。

此外,家長也要了解不同孩子有不同安撫方法;受到處罰時,有些孩子很快就會冷靜下來,而有些人則需要較多的耐心來教導他們,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行為是不妥當的,這樣有助於孩子改善他們不恰當的行為。 4. 24~36個月階段

孩子在這階段大多會前往托兒所就讀,他們的社交圈也會跟著擴大,家長的教養方式也要隨著調整、改變。父母要多跟孩子溝通,讓他們了解要遵守的規則、以及原因,並讓孩子清楚知道,如果不服從規則,就會受到處罰。如:當孩子在幼兒園搶了別人的玩具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從別人手中拿走玩具是不對的,這麼做別的小朋友會傷心、難過,玩具要一起分享才會好玩。」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同時也建議家長,規範孩子遵守規則時,要盡量做到愈簡單愈好,因為如果太複雜,孩子是無法理解的。

權威式父母怎麼分?原來虎爸虎媽長這樣

一般會把僵化死板的教養風格稱為「獨裁式的教養風格」或「權威式教養風格」。獨裁的父母渴望孩子能守規矩且能飛黃騰達,然而這種嚴格的教養風格也意味著缺乏彈性。父母只會期待孩子達到他們的要求,並不會多加解釋自己的要求內容,儘管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處無庸置疑,但是卻可能對孩子造成反效果。例如這樣教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自信心不足,因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權威式父母?本文將帶您剖析自己的教育方式。

權威式父母的特性

權威式父母會訂定明確的規則,而孩子則必須遵守這些規矩。這類型的父母要求非常高,同時認為沒有必要跟孩子多解釋自己的立場,他們認為孩子需要服從父母所說的內容,且沒有質疑或討論這些規則的空間。權威式父母沒有讓孩子有太多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因為權威式父母很擅長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自己的孩子。

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

雖然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多半很乖巧,但那只是因為他們很習慣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以及該怎麼想。這些孩子可能從小就學會隱藏自己的感受,並知道怎麼逃過懲罰,而且在父母身邊時幾乎都會過於謹言慎行,除此之外,權威式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通常壓力也都很大。 孩子如何面對權威式父母

雖然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的要求無傷大雅,但是也有不服從父母的孩子。青少年可能會抗拒軍事化的管教,也有可能開始說謊,或表現出投機取巧或偷偷摸摸等行為,這些都是因為害怕家長知道他們的感覺或意見。另外也有些孩子會出現暴力行為或對他人展現出敵意。

權威式教養的反效果

權威式父母可以讓孩子服從,但長期下來卻可能造成反效果。根據積極育兒聯盟網站(Positive-Parenting-Ally.com)指出,嚴格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會缺乏自信。因為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常會有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思考也比較僵化。

由於從父母那裡接受到很多批評,因此這樣的孩子也比較會去批評自己的行為和評論其他人。他們容易屈服於同儕壓力也容易被霸凌。另外,在往後的人生中面對親密關係可能會有困難,也比較容易被虐待情感關係(Abusive relationships)影響。

小孩怕看醫師!事先描述過程讓他安心

小孩難免會生病,需要帶去看醫師,但如果他們害怕看醫師,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以下,我們將介紹一些幫助小孩克服恐懼的方法,希望爸媽以後帶小孩就醫,可以比較輕鬆不頭痛

跟小孩解釋看醫師的目的

如果您要帶小孩去做例行健康檢查,可以告訴小孩醫師會進行一些測試,來確保他們能健康長大。去之前,讓小孩知道他可以問醫師問題,各種關於自己身體的事,和身體是怎麼運作的都可以問,讓這趟就醫之旅變得好像很有趣,並可以學到新知識。

如果您要帶小孩給醫師診斷或治療,可以告訴小孩此行會幫助醫師判斷他們是否有任何問題,然後醫師會處理發現到的病症,幫他們對抗疾病,讓他們的身體不要這麼不舒服。

不要在未告知小孩的情況下帶他們看醫師,不然他可能會驚慌失措。如果不知道要怎麼跟小孩解釋看醫師的目的,也可以與醫師討論。 跟小孩描述看醫師的過程

您應該向小孩描述就醫的過程,如果小孩知道即將要發生什麼事,他們可能會比較能接受。您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小孩理解,或可以用娃娃、玩偶等,示範護理師或醫師檢查的方法。用遊戲的方式告知小孩,可以讓他們比較好理解。

對小孩的恐懼展現同理心

不要跟小孩說:「別怕」、「醫師不會傷害你」或「不要哭」,因為這些話可能沒有用,也不能幫小孩克服恐懼。相對地,您可以說:「我知道你很害怕,我跟你一樣大的時候,也很討厭看醫師的感覺。」然後告訴小孩,只要您和小孩一同克服,整個過程都會很順利,而且您也會一直待在小孩的身旁陪他。 讓小孩帶喜愛的東西去看醫師

娃娃、毛毯、填充玩具都可以安撫小孩的心情,讓他們感到比較自在和安全。您也可以帶小孩去認識其他不怕醫師的小孩,幫他們減少緊張害怕的情緒。

讓小孩有美好的就醫經驗

您可以給小孩一個親吻或擁抱,藉此鼓勵小孩,告訴他下次再來看醫師的經驗會更好。您也可以在看完醫師後,帶小孩去動物園或看電影,藉此增強小孩下次再來的意願,並減少剛才就醫的恐懼。

孩子上學第一天~紓解離別焦慮看3重點

孩子終於到了要上幼稚園的年紀,可是第一天送孩子上學時,孩子把父母攬牢牢,哭哭啼啼不願離開怎麼辦?本文將提供您3大重點、12種方式來改善孩子的上學意願,讓孩子滿懷期待去學習。

重點一:上學前的心理準備 事先探勘環境:可以的話,在孩子正式上學前,帶他先去看看他之後上課的環境,讓孩子在第一天踏進校園時,不會那麼陌生。 提前讓孩子習慣:如果您的孩子在上學之前都跟您形影不離的話,要他們瀟灑的離開您走進教室可能會有點困難,可以在平時找機會讓親友幫忙您看顧孩子或是讓孩子參加一些娛樂活動,讓孩子習慣跟別的小朋友相處,接受父母不在身邊的環境,對於避免在上學時嚎啕大哭有所助益。 帶孩子購買上學用品:帶孩子購買書包、文具和鉛筆盒等上課會用到的東西,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卡通圖案,提高他們對上學的興趣。 闡述上學的樂趣:告訴孩子上學是一件好玩的事,可以認識新朋友、遊樂場有鞦韆和溜滑梯可以玩以及可以穿漂亮的新制服等,塑造出孩子對上學的正面想像。 說明上學要幹嘛:讓孩子知道上學這件事是怎麼進行的,老師會教他們新東西、孩子可以交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點心可以吃、上課要聽老師話等,讓孩子對於學校活動有基本的認識,以做好心理準備。

重點二:與孩子道別有技巧

信任學校讓小孩安心:與孩子分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對父母或小孩來說都一樣,尤其是孩子哭著抓著您不放,想要您陪他們一起上課的時候,但是許多研究發現,父母在孩子身邊待得愈久,孩子就更難冷靜和停止哭泣,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明學校很安全、老師會教他很多有趣的事情,抱抱或親一下孩子之後,便遵循自己原先的時間規劃,把孩子留給老師照顧,不要因為孩子的挽留而不願離去,這也是相信老師專業能力的表現。 與孩子約定好說再見方式:如果您習慣在離開孩子之前,捏捏他的鼻子或親臉頰,請每次送孩子上學時都記得做這件事,孩子會把它當成專屬於你們的說再見方式,讓他們更加的有安全感且信任父母。 記得說再見不要偷溜:有些人因為害怕跟孩子分別或是因為孩子不願意走進教室,趁孩子注意力被轉移的時候偷偷離開,雖然這樣的確能夠讓您從孩子的哭哭啼啼中脫身,但是孩子需要了解說再見是父母送他們上學的必經過程,父母趁孩子不注意偷溜,會讓孩子覺得不安,認為自己被父母丟下了,無法改善上學焦慮的狀況,再說,假如隔天上學時,孩子又哭個不停,難道又要找機會偷溜嗎?面對解決孩子上學焦慮的問題,才是長久之計。 微笑面對孩子別擔憂:父母擔憂或是不安的表情,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很容易察覺的,臉上帶著笑容的跟他們告訴他們不用害怕,媽媽/爸爸下課後馬上就會來接你,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被父母丟在學校,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件有趣,且您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 家長打開心防:讓孩子了解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跟他一樣對上學感到害怕,而且老師也知道他們會害怕,所以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來幫助他們適應環境了,所以害怕不是你的問題,其他人也都跟你一樣。

重點三:孩子放學父母關心

準時接孩子回家:遵守與孩子的約定是讓孩子願意信任父母的重要關鍵,孩子放學後卻遲遲看不到父母的身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是被父母拋棄了,而且遲到的行為會讓孩子更加排斥上學,因為他根本沒辦法確定爸爸媽媽到底會不會來接他。 課後關心:孩子放學之後,可以抱抱他們,聊聊今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者有沒有交到新朋友等,關心他們在學校的狀況,了解他們有沒有遇到困難,協助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也能提升他們的上學意願。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女孩間的霸凌?家長這樣處理就對了

女孩間的霸凌事件已不是新聞,每天都有霸凌事件發生,而且愈演愈烈。您曾問過自己家的女孩是否是霸凌的受害者還是她自己就常是霸凌別人的加害者呢?本文我們將討論女孩霸凌事件的原因及如何停止這種現象。

女孩霸凌的原因

女孩間的霸凌事件是很值得探討的;缺發控制衝動的能力或缺乏同理心的忌妒女孩通常會成為霸凌者,因為他們必須感覺自己凌駕別人之上。依據研究顯示,女孩霸凌的心理因素是基於那些需要被接受、感覺融入、有控制,或自我價值的基本需求受到挫折,而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她們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就會導致很多霸凌事件的發生,例如,霸凌者可能只是單純因為在家受到家暴或童年遭受虐待,又或者是因為擁有某些特點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受害者。

如何停止女孩間的霸凌

做為家長,若您的孩子是霸凌的受害者,請與她好好溝通,透過傾聽並協助他們找到具體的解決辦法,或許我們無法直接解決這個問題,但也許能夠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心。首先您可以尋求學校老師的協助,您也可以鼓勵她從事一些課外活動,除此之外,您更可以嘗試以下4個步驟來幫助您的女孩:

沙盤推演一些當受到霸凌時的應對方式,幫助孩子面對霸凌時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解決。 列出處理霸凌的標準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並讓她隨身攜帶。SOP可能包含忽略霸凌行為、通報老師、與朋友同行不要落單,或預備一些被霸凌時反抗的台詞。 確定她身旁還有一些可以保護她的朋友。 請她寫下「霸凌事件簿」,並定期追蹤內容,您便可以知道何時應該介入。

但如果您的孩子是施暴者呢?坐下來好好跟她聊聊是絕對必要的,或許她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那樣做就是霸凌,您可以用以下3種方法來幫助孩子:

教導她什麼是霸凌,以及提出一些她可能做的行為卻沒有意識到那就是霸凌。 幫助她控制自己的憤怒,並用正確的方式管理情緒,而不是將它發洩到別的女孩身上。 安排心理諮商以釐清她成為霸凌者的真正原因。

承認並化解女孩間的霸凌事件對父母來說並非易事,但協助您的孩子處理它,您必須認真傾聽、付出關心並讓孩子理解她們並非孤立無助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