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不要強迫~4撇步教孩子禁食

以身作則不要強迫~4撇步教孩子禁食

隨著台灣的社會愈來愈多元化,許多宗教的不同禮俗,我們理當也要尊重,而現在有更多伊斯蘭教的新移民到台灣來,我們更該尊重不同的文化,尤其是您家中也有伊斯蘭教的親人。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教每年都有齋戒月,還未到青春期年紀的小孩,是不需要禁食的。但若是家中有伊斯蘭教的小孩,身為家長,您可以提早向孩子介紹,說明伊斯蘭齋戒月的禁食習俗,等孩子長大後,因為已經了解,就會更為熟悉。本文將幫助家長如何向小孩介紹第1次禁食。

小孩第1次禁食的小撇步

對家長而言,要教孩子如何禁食,並不是容易的事。有時候,家裡的某些小朋友會想要像其他家庭成員一樣禁食,但也可能不想要禁食。因此在您教孩子如何一起遵守禮俗時,您應該讓孩子了解其中的意義,以及每年都要禁食一個月的原因。當孩子知道禁食的原因、意義後,將會做得更好。下列是教導小孩第1次禁食的4個小撇步:

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示範:教孩子如何禁食其實很容易,但要由自己以身作則卻不簡單。由於小孩很自然的都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當您在禁食期間,尚未嘗試過的孩子自然而然會有很多問題。這是孩子們的自然反應,因為他們會好奇,也會想要嘗試。因此以身作則,當孩子的榜樣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總是學習身邊最親近的人的行為。 不要強迫孩子完全做到禁食:孩子第一次禁食時,要為他們保留一些空間,不要強迫孩子完全做到禁食的程度。因為孩子還處於成長、發展階段,仍然需要補充很多營養。此外,小朋友也會忘記不能吃東西這回事,當他們想要吃東西、喝飲料時,就會不自主的去做。因此,要求孩完全做到禁食,很可能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請您教孩子禁食的時候要慢慢的循序漸進。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禁食幾個小時就好,並再慢慢增加到孩子可以忍受的程度。 讓孩子先習慣某些食物的禁食:如果孩子習慣吃某種東西,禁食期間可以要求他們先不要吃這些食物,如:巧克力、洋芋片等。您可以在禁食期間要求孩子不要吃這些東西,這樣也有助於他們改掉吃零食的習慣。同樣的,這種作法能讓孩子更懂得珍惜食物。 孩子成功做到時,請給予適當獎勵:不論孩子成功的禁食幾小時,或是好幾天,只要他們有做到,請給他們適當獎勵,這樣能提昇孩子持之以恆的動力。禁食期間結束的時候,您可以為孩子準備他們喜歡吃的食物,當作他們完成後的獎勵。不過請您記得,要為孩子準備營養成分豐富的食物,富含醣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甜食類的東西請盡量不要給孩子食用,因為它們對孩子的健康比較沒有幫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孩子又尿床!5招拯救濕漉漉的床單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有尿床的經驗,而且覺得隨著年紀增長,這個問題應該就不會再出現了吧!但是尿床也可能是一種遺傳病,而無關年紀大小的問題;如果您的孩子不該有尿床的年齡時依然出現此種現象,最好盡快諮詢兒科醫師,別讓孩子每天起床都濕一片。

孩子是否受其他疾病影響

尿床有時候可能是便祕(Constipation)或感染(Infection)所導致,但是正確的原因還是需要諮詢醫師才能確診。因為大多數的尿床病例都屬於原發性遺尿症(Primary enuresis),這意味著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膀胱未成熟引起的;而如果在孩子不該尿床的年紀還發生此症狀,那麼就是續發性遺尿症(Secondary enuresis)。續發性遺尿症通常與其他需要治療的心理問題有關,如果沒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則可以採取其他撇步來幫助您的孩子克服這種習慣。 打擊尿床的5種技巧

避免太晚喝水:孩子的液體攝入量應在一天中的早些時候集中注意力。 安排孩子上廁所的時間:您的孩子應該每2~3個小時以及上床睡覺前去上廁所。 避免會刺激膀胱的因素:常見的膀胱刺激物包括咖啡因,例如:巧克力、柑橘汁、人造食品添加劑、染料和甜味劑。 少讓孩子晚上如廁:不要在晚上叫醒孩子去上廁所,因為這只會導致失眠(Insomnia)和導致其他刺激。 孩子尿床別給壓力:不要因為孩子尿床而懲罰孩子,因為這個方法對解決尿床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要讓孩子吃藥停止尿床嗎

儘管有些藥物可以解決尿床,但是專家們不建議孩子服用,因為這些藥物只是暫時性的解決辦法,而不是解決方案。

孩子真的需要停止尿床嗎

如果您的孩子很晚喝水,或在背著您吃下先前提到的刺激物,那麼他們尿床的行為就會一直持續。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若有機會與朋友在外過夜,那麼尿床就會成為他們非得解決的問題不可了!因此就算不刻意解決,孩子們時間一到也會有動力解決尿床的問題。

親餵母乳~可降低兒童患氣喘風險

氣喘(Asthma)是一種慢性疾病,因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呼吸道過度反應與收縮,氣流阻滯而引起咳嗽、喘氣及呼吸困難。氣喘好發於兒童,症狀依個案而變,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到導致死亡。根據一系列以荷蘭兒童為對象的研究,餵母乳可降低兒童氣喘風險。尤其是親餵純母乳至少超過6個月的寶寶,氣喘風險明顯降低。

餵母乳時間長短與兒童氣喘的關係

根據研究報告,跟喝母乳超過6個月的寶寶比起來,未喝母乳的寶寶,罹患氣喘的風險約提高50%。那些以母乳混牛奶及其他固體食物餵食的寶寶,出現氣喘症狀的可能性則提高了20%。針對氣喘,長時間餵母乳及食用純母乳,證明確實提供了寶寶更完善的保護,降低受氣喘侵犯的比例。

研究對象及方法

該研究以5,000多名荷蘭兒童為調查對象,調查問題包含母乳哺餵的時間長短,與飲食習慣。寶寶1~4歲期間,他們的父母,每年都需回答寶寶氣喘的相關問題。這些寶寶中,92.3%都曾是母乳寶寶。80%的寶寶父母,能夠清楚提供母乳哺育期間的訊息,以及有關純母乳餵養等各種資訊。大多數寶寶接受約3~5個月的母乳哺育,21%寶寶則吃了4個月母乳。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喝母乳至少6個用的寶寶,從未喝母乳的寶寶,不但會發生哮喘,而且4歲之前,也會經歷呼吸急促,乾咳,以及呼吸道經常有痰。

純母乳的好處

科學家們至今仍無法明確解釋,純母乳哺育對氣喘風險的影響。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母乳對寶寶的免疫能力及消化系統,有關鍵性的助益。基於這點,專家建議媽媽能夠以純母乳,餵養寶寶至少4個月。

儘管荷蘭的研究,主要屬於觀察結果的陳述,觀點可能受人為環境等因素影響而偏差,但仍然證明母乳哺育的確有推廣的價值。餵母乳的其他好處,包括已被證實的可降低寶寶感染,降低媽媽罹患卵巢癌(Ovarian cancer)及乳癌(Breast cancer)的風險。因此,儘管辛苦又有很多不方便,做媽媽的仍應該盡可能地餵母乳。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學步期(1~3歲)的小孩,語言能力的發展非常快,大多數已經會組合單字,構成簡單的句子並說出來,也聽得懂指令,例如「給我你的瓶子」或「揮手掰掰」。雖然他們可能還無法描述複雜的事情,但家長們如果趁這個階段多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就有機會能讓小孩的語言能力大幅進步喔!以下介紹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3種方法:

1. 多和小孩說話

想培養小孩的說話能力,就多和他們說話吧!例如說段故事或告訴他們一些事情,讓他們多聽聽您在說什麼,同時注意以下要點:

隔絕干擾來源:為了讓小孩專心地和您溝通,先關閉如電視或電腦等容易使人分心的東西。 找話題:以小孩感興趣的話題來學說話的效果最好,不妨從他們當下正在專注的事物開始,例如小孩若在玩積木,就從積木開始聊,或是談談小孩感興趣的人,例如說說爸爸、爺爺等人的小趣事等等。 觀察小孩想表達什麼:除了讓小孩聽你說話,聆聽他們說話也很重要,即使他們還不太會表達,您還是可以多多延伸描述和問題。例如,問孩子狗狗在哪裡,當孩子指向狗時,父母可以做簡單的描述,如「牠是隻白色的狗狗」,並問孩子「狗狗現在在做什麼?你覺得牠等一下會做什麼?」等。 停頓接話:讓小孩練習運用詞語,像是「填空問句」的方式一樣,停頓下來讓小孩接話。 適時停止:如果小孩看起來疲倦、不安或暴躁時,不需勉強他們繼續聽,留到下次再說吧!

2. 教小孩更多詞語

除了說故事之外,小孩在1~2歲時,便會開始學習使用動詞,例如孩子可能會說「狗狗走開」或「媽媽來這裡」。當小孩在練習陳述時,大人可在小孩說一句話之後,幫他們用更清楚的描述方式,說出完整的句子來回應小孩,讓他們知道可以怎麼組合句子,例如「你想讓媽媽幫你把狗狗趕走是嗎?」。

3. 幫助小孩記得和理解

人在學習大量的新詞彙時,一開始都會容易忘記意思或是使用方式,所以父母們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詞,來形容某樣物品,經過反覆提醒,小孩會較容易記住和理解其意。另外,用唱歌或押韻說唱的方式,除了能增加樂趣,小孩也容易朗朗上口,更容易記住詞語。

孩子加油!增進青春期韌性的13種方法

現代的小孩跟以前不太一樣,時常都日夜飽受許多精神疾病折磨,如因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焦慮症、憂鬱症(Depression)或行為障礙。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增加孩子們的韌性,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

什麼是韌性?

韌性是一個人面對環境及克服逆境的能力。遭遇難關時,具有韌性的人能夠再度站起來、面對改變、適應新環境並繼續向前邁進。而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韌性,可能是自尊心及對自我優缺點的自我意識等內在因素,也可能是來自家庭、好友及教育等外在因素。 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

家庭及社區的支持能增加孩子的韌性。事實證明,兒童及成人間即時的正向關係、正確的自我概念及自制力的確能提升心理健康,使兒童及青少年更有能力面對逆境。下列為具有韌性的孩子的4項特徵: 具有高度意識。 心態正向且充滿期望。 了解自身的優點及成就。 具有幽默感。

幫助孩子培養韌性的13種方法 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及社區活動,這個行為能增進孩子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建立規矩,且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執行,因為規矩能使孩子更有紀律,且更具克服逆境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軟實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導孩子同理心、關懷及樂觀的態度。 給孩子機會學習社交技巧及建立人脈。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如運動、良好的飲食及充足的睡眠。 設定適當的目標能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及潛力。 孩子有成就時不吝嗇給予讚美。 教導孩子,透過幫助別人來改變世界。 讓孩子了解,只要有需要,大人總在身旁。 協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並克服失落感。 鼓勵孩子參與課後活動,如運動性社團、吉他社或讀書會。 適度參與孩子的學習,如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情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寶寶傷風感冒

寶寶傷風感冒的定義

寶寶的喉嚨與鼻子受到病毒感染,稱為傷風感冒(Common cold),主要症狀有鼻塞及流鼻涕。嬰兒特別容易罹患傷風感冒,有部分原因是經常與年齡較大的孩子玩在一起,且小寶寶對常見的感染所應該擁有的免疫力尚未發展成熟,因此出生一年內,多數嬰兒通常會感染7次傷風感冒,若有去托育中心的寶寶次數會更多。

治療寶寶傷風感冒的主要的方法就是減輕症狀,如提供流質、保持空氣濕潤並使鼻腔通暢。初生嬰兒在傷風感冒初期就必須看醫師,因為演變成哮吼(Croup)及肺炎(Pneumonia)的機率更大。 寶寶傷風感冒有多常見

若需要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寶寶傷風感冒的症狀

下列是常見的寶寶傷風感冒症狀,但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聯繫醫師:

發燒 咳嗽 眼睛發紅 喉嚨痛 鼻塞、流鼻水 食慾不振 煩躁不安 頸部、後腦及腋下的淋巴結腫大

若寶寶鼻塞,可能無法透過鼻子呼吸,導致難以餵奶。嬰兒還不會自己擤鼻涕,因此您必須幫助寶寶清除鼻腔中的黏稠分泌物。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上述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與醫師討論。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太一樣,請諮詢醫師,已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寶寶傷風感冒的原因

有超過100種病毒都會感染鼻腔與喉嚨(上呼吸道),引發傷風感冒,其中鼻病毒(Rhinovirus)是最常見的原因。一旦遭病毒感染,寶寶的身體裡會出現抗體,漸漸地對特定病毒免疫。不過,由於引起傷風感冒的病毒實在太多種,寶寶一年中可能會感冒好幾次,往後的人生也可能出現感冒症狀。請注意,有些病毒並不會產生終身免疫。傷風感冒病毒會從嬰兒的口鼻或眼睛進入體內。下列是寶寶感染病毒的途徑: 飛沫傳染:身旁有病人咳嗽、打噴嚏或說話,直接將病毒以飛沫型式傳染給寶寶。 直接接觸:感冒的人碰到寶寶的手,接著寶寶又觸摸自己口鼻或眼睛。 接觸受汙染的表面:有些病毒會附著在東西表面,存活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寶寶可能藉由觸摸玩具而感染病毒。 寶寶傷風感冒的風險

諸多因素都可能使寶寶感染傷風感冒,例如: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嬰兒本來就容易受感染,因為他們還沒機會接觸多數的病毒,或對病毒產生抵抗力。 與其他孩子接觸:嬰兒與其他孩子待在一起,而較大的孩子並沒有經常洗手及咳嗽時掩蓋口鼻,使寶寶感冒的風險大增。 感冒流行季節:不管是大人或小孩,初秋到春末這段時間更容易感冒。

寶寶傷風感冒診斷與治療

下列資訊無法取代正規醫療,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如何診斷寶寶傷風感冒

若需要更多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如何治療寶寶傷風感冒

目前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傷風感冒,抗生素也無法對抗感冒病毒,因此請透過沖鼻涕或保持空氣濕潤等方法來使寶寶感到舒服。請避免給寶寶使用非處方藥物。若寶寶發燒不舒服,您可以使用退燒藥,但請仔細遵守劑量使用。請注意,嬰兒及幼童不適合使用咳嗽藥及感冒藥。下列為您列出常用於寶寶身上的藥物。

退燒藥

非處方止痛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能減緩發燒的不適。然而,這些藥物無法殺死病毒。事實上,低燒的情形能使孩子的身體對抗病毒。若孩子不到3個月,請不要服用乙醯胺酚。給年紀稍長的孩子服用乙醯胺酚時請多留意劑量問題。若您不確定如何用藥,請打電話給醫師。布洛芬(Ibuprofen)可以用於6個月大以上的孩子。若寶寶脫水或持續嘔吐,請勿給他們服用上述藥物。

請謹慎給兒童或青少年服用阿斯匹靈,感染水痘或流感症狀尚未康復時,請勿給兒童及青少年服用,因為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是一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病症。

咳嗽藥及感冒藥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強烈建議不要給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非處方止咳藥和感冒藥。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這些藥品對兒童有益且安全;非處方咳嗽藥或感冒藥不僅無法根治兒童感冒,也不會加快痊癒的速度,還可能造成寶寶危險。

2008年6月,曾有製造商自主將嬰兒咳嗽藥和感冒藥下架,並修改非處方咳嗽藥及感冒藥的藥品標示,警告使用者,出於安全考量,請不要讓4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寶寶傷風感冒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或居家療法能幫助改善寶寶傷風感冒: 提供大量流質:液體對避免脫水十分重要,應鼓勵寶寶攝取適量的流質。若您正在母乳親餵寶寶,請持續下去,因為母乳能提供額外的保護,避免感冒細菌感染。 稀釋鼻涕: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滴生理食鹽水來稀釋鼻涕,您可以在當地藥局中找到這些非處方滴劑。 替寶寶吸鼻涕:用像皮球注射器清潔寶寶的鼻腔,先擠壓注射器的球端排出空氣,再將尖端1/2至1/4英吋(0.64至1.27毫米)向著鼻子後側及鼻腔壁插入鼻孔。 替寶寶吸鼻涕:用像皮球注射器清潔寶寶的鼻腔,先擠壓注射器的球端排出空氣,再將尖端1/2至1/4英吋(0.64至1.27毫米)向著鼻子後側及鼻腔壁插入鼻孔。 使用專業器具,擺在需要清鼻涕的地方將鼻涕吸入。接著將注射器取出鼻腔,用力擠壓球部倒出鼻涕。依照需求使用此方法,最後再使用肥皂及水清理注射器。 空氣加濕:再寶寶的房間使用冷水加濕器能幫助緩解鼻塞。請每天更換新水並依照廠商指示使用。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準備好了嗎?5招讓您的寶貝便便也順利

訓練幼兒上廁所稱得上是一項麻煩的過程。但為了教導心愛的寶貝正確的生活方法,身為父母的我們,事前準備的功課也不能少。為了讓您、以及您的寶貝,在如廁訓練時能更得心應手,請參考下列5點,以了解更多對幼兒如廁訓練有幫助的方法。

1. 等到孩子準備好,才開始如廁訓練

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並沒有特定年齡的限制。大多數的幼兒,在18~24個月之間,便會發展出用便盆如廁所需要的技巧;不過也有些幼童,直到3~4歲,才漸漸學會使用便盆如廁的方法。請您對孩子的身體、認知與行為多加留意,注意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要進行如廁訓練。 2. 注意孩子想小便或大便的跡象

仔細觀察孩子已經準備好的徵兆。一般的孩子通常在2歲時,已經可以控制腿部肌肉,自己有能力坐下和站起。請仔細觀察您孩子的行為能力,但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您可以讓孩子在廁所裡,先嚐試使用自己的專屬便盆,這樣可以減少髒亂的情況;不過這樣的訓練方法,可能讓孩子穿尿布的時間會更久一些。 3. 提早規劃如何訓練孩子使用便盆

請提早規劃要如何訓練孩子使用便盆,最佳的時間點是:在他們要上幼兒園之前便著手進行。這是因為孩子上幼兒園時,大多已經能獨自行走。訓練孩子時,要告知他們有想要大便的感覺時,要記得到廁所裡使用便盆。此外,為了讓孩子養成習慣,偶爾也要提醒孩子定時要到廁所。對孩子的如廁訓練不要苛責,或太嚴格,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和您預期完全相反的結果,有可能會使如廁訓練失敗。

4. 過渡期間,使用可拋棄式的尿布

讓孩子使用可拋棄式的尿布,可以有效觀察他們大便的時間週期。與傳統布尿布相比較,可拋棄式的尿布因為吸收尿液效果較好,尿布表面乾爽,會讓孩子感覺較為舒適。當孩子請您替他們更換新尿布時,您可以做記錄,了解他們大便的時間點。跟前面提到的方法一樣,有時候要記得問孩子是否願意使用便盆。

請注意,使用可拋棄式尿布的方法,也許不適用於您的孩子,尤其是如果孩子對尿布是濕的感覺已經習慣,或是如廁訓練過程中,已經漸漸習慣拋棄式尿布,則不建議使用這個方法。 5. 給孩子適當獎勵

為了鼓勵孩子使用便盆,當他們成功做到時,請給予適當獎勵。如果孩子在其他如廁訓練的階段表現得很好,也請給他們獎勵。您可以選擇送給孩子他們最喜歡的貼紙,當作最好的獎品。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小孩濫用抗生素!必知4風險與副作用

孩子生病時,父母當然希望他們儘快康復,因此可能會忍不住想要給他們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但是,抗生素往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良藥,有時候對身體會造成更嚴重傷害。抗生素在現代醫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因此濫用,可能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

抗生素無法治療所有疾病

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症狀的必需藥品。不過,並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因為細菌引起的;像是真菌、病毒導致的疾病,抗生素就無法起作用。如果濫用抗生素,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問題,因為存在於體內很多健康的細菌,會被抗生素破壞。而這些體內好的微生物、細菌、真菌與病毒,是促進身體健康有重要角色。如:腸道菌相平衡、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等,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共生夥伴。簡單的說,正確服用抗生素是很重要的,而且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能服用它。 濫用抗生素可能導致的4種風險

1. 提高致命性腹瀉風險

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會提高小孩有致命性腹瀉(Diarrhea)風險。大多數的感冒,都是病毒造成,如果治療時服用抗生素,其實是無法消滅體內感染的情況,而且可能會引發嚴重副作用。

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經由醫師開立處方藥,兒童服用的抗生素,有一半是用來治療感冒時的上呼吸道感染。

2. 殺死腸道的好菌

抗生素也會造成孩童敏感的腸道裡,細菌叢不適的情況。人體腸道含有大約100兆各種不同的細菌菌株,其中有些細菌對人體有益,但是抗生素會殺死腸道裡的一些細菌。對身體有幫助的細菌稱為腸內菌叢(Intestine flora),它們能提升免疫力、促進消化。

因此,具有攻擊性的抗生素,雖然治療嚴重感染效果很好,但卻會消滅體內好菌、降低免疫力,使抗生素在體內反而變得活躍。

3. 讓好菌變成壞菌

科學家發現,抗生素會讓好菌變成壞菌。抗生素進入細菌後,會干擾細菌製造新細胞的功能,進而阻礙細菌繁殖;不過在基因水平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過程中,細菌會發展出抵禦抗生素的能力。這是因為細菌找到對付抗生素的方法,細菌繁殖時出現基因突變,將抗藥基因傳給後代。由抗藥基因所產生的酵素,讓細菌受到保護,而不會受到抗生素攻擊。

長久下來,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有更多的生存資源,造成原本可以消滅某些病菌的抗生素,無法對這些菌株產生抑制效用。

4. 可能導致嚴重感染

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腹瀉、發燒、喉嚨痛,甚至一些嚴重感染,例如:耳部感染。

預防孩子濫用抗生素的6方法 詢問醫師,是否會做菌種檢驗,以確定醫師開立的抗生素處方藥是正確、有效的。 遵照醫師囑咐,按時服用醫師開立的抗生素,不要自行停藥。即使您的孩子症狀改善,請記得要把整個療程的藥物吃完,以維持藥物在體內的足夠濃度,避免身體產生抗藥性細菌。 由於不同感染症狀,必須服用不同抗生素,因此請您讓孩子服用醫師針對他的症狀開立的抗生素,不要拿別人的藥物,或是服用先前剩下的藥物。如果服用的藥物不對,會耽誤正確的治療時機,導致細菌大量增加。 請不要把抗生素留到下次需要時再服用。 如果醫師認為您的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切記勿再要求醫師開立這個藥物。請您了解,抗生素一般都會產生副作用。 鼓勵孩子多注意個人衛生保健,並接受必要的疫苗注射,能更有效預防感染發生。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兒童骨折手術何時做?先了解這些徵兆

如果兒童骨折了,您可能會感到困惑,不知道他們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以改善情況。如果醫師建議兒童進行手術以治療骨折,便是希望能給兒童最好的治療。

兒童骨折有哪些徵兆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骨折一些相關症狀。下列是骨折常見的徵兆,如果有以下提到的情況,請帶小孩去看醫師,請醫師診斷病情。

骨折部位,有明顯接合聲音 骨折部位,有瘀血 觸碰時,感覺部位比較柔軟 小孩覺得異常疼痛,如果移動骨折部位,疼痛會更加劇烈 骨折部位,變得僵硬

兒童骨折 何時需要手術

很多兒童的骨折,大多只需敷上石膏,情況就會慢慢好轉、康復;然而,有些兒童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讓骨折更快癒合。有時候,為了固定,醫師會在骨折處植入固定物,如鋼釘。您小孩的骨折,如果有下列情況,可能需要進行手術,以加速痊癒:

骨頭碎裂:在這種情況下,醫師會建議用手術方式,把碎裂骨頭接在一起。醫師可能會用鋼釘、鋼板或螺絲將骨頭固定,經過一段時間後,醫師再將鋼釘、鋼板或螺絲這些植入物移除。 骨折影響到關節:在這種情況下,骨折會貫穿關節,需要進行手術才能保護關節。 斷裂骨頭穿刺過皮膚:您會看到骨折部位的開放性傷口,骨頭突出到皮膚外,這種情況稱為開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在骨折部位的肌肉、肌腱可能都受到影響。開放性骨折需要用手術方式,治療骨頭、將傷口縫合。 手肘骨折:如果兒童的骨折部位是在手肘,便需要進行手術,這種骨折稱為移位性骨折(Displaced fracture)。 斷裂骨頭需要重新排列: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兒童先照X光,評估後再決定骨頭要如何重新排列。手術會在骨折部位腫脹情況減緩後,大約1或2星期進行。

小孩熱天脫水不能等~應對和預防措施

人的體溫是受大腦的下視丘嚴格控制的,它是人體的恆溫器,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會把人體的核心溫度大約保持在37°C左右。而當體溫超過這個設定值,身體就會自動啟動散熱功能,例如使呼吸變快而淺短,或使皮膚表面的血液流量增加。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大部分的熱能都是經由皮膚表面散去的。當我們處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散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但在陽光直射、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下,散熱就會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在悶熱的夏天,會有較多人罹患散熱相關疾病的原因。

有散熱問題風險的小孩

過去的想法普遍認為,小孩調節熱的能力比成人差,因此更容易罹患與熱相關的疾病。但其實只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大多數小孩的體溫調節能力和成人是一樣的。然而,無法自行調節體溫或有散熱困難的兒童,在高溫環境中會面臨生命危險。

尤其是嬰幼兒,因為身體表面的面積和身體的體積相比,表面所佔的比例較高,相對會從環境中吸收更多熱能;加上身體會在活動時變更熱、排出的汗水又少於成人,而且不但不會自己補充水分,大人也常忘了替他們補充,所以才會容易出現散熱問題。此外,屬於以下族群的兒童,也較容易會有散熱方面的問題:

發展遲緩或有發育障礙的兒童,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補充水分的自覺,口渴了也無法表達。 沒有自由行動能力的兒童。 患有糖尿病(Diabetes)、囊腫纖維化(Cystic fibrosi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慢性疾病的兒童。 患有發燒、胃腸道感染或曬傷等急性疾病的兒童。 運動量大且有健康問題、不習慣處於高溫環境,或肥胖的兒童。 正在服用抗組織胺、利尿劑,或精神疾病等會降低人體調節體溫能力藥物的兒童。 過去曾產生散熱相關問題的兒童。

與散熱問題有關的常見疾病

大量出汗而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和熱痙攣。如果身體不能自行散熱,在極端狀況下,則可能會引發中暑,一種醫療緊急狀況。在烈日下進行長時間體育活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最容易引發熱痙攣、熱衰竭或中暑。在其他狀況下,要考量的問題主要是脫水,一種當出汗或排尿所流失的水分,多於身體得到補充和吸收的水分時,所呈現的現象。對兒童而言,即使只流失體重2%的水分,也會影響身體自行調節溫度的能力,提高得到散熱相關疾病的風險。

脫水的症狀包括: 口乾舌燥 口渴 尿量稀少濃度高(尿液呈深褐色) 流不出眼淚 暴躁易怒或胡思亂想 無精打采 頭痛 頭暈 痙攣抽筋 發冷 體力不濟

嚴重脫水則會導致:

眼窩凹陷 寶寶頭蓋骨凹陷或柔軟 噁心或嘔吐 嗜睡或昏迷

小孩脫水的應對和預防

天氣熱或環境悶熱時,脫水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果懷疑孩子出現脫水的現象,請先將他們帶至陰涼處,並幫他們補充大量的水或純果汁。如果他們還是不舒服,請帶他們去給醫師檢查。一旦孩子昏迷或反應遲鈍,一定要立刻就醫,否則處理不當,或繼續在烈日中長時間活動,就有可能會演變成熱痙攣、熱衰竭,或更嚴重的中暑。

為了防止脫水等因體溫太高所引起的健康狀況,請避免在上午10點~下午2點,這一天之中最熱的時段下於戶外活動。如果要在很熱的時候到戶外活動,請盡量待在陰涼處,並幫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及讓他們穿淺色、輕便、寬鬆的衣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