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運動對多數人而言可強健體魄、有助於降低罹病的風險,但倘若是已罹癌的病患,在經歷多次藥物與放化治療後,通常已感到筋疲力盡,除了經由用藥與補充營養品來恢復體力外,是否也應趕緊透過運動重拾活力?然而,雖然說「要活就要動」,但罹癌的病友可以運動嗎?癌友們運動時又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項要小心?《Hello健康》就為各位癌友解開心中的疑惑,和癌友們一起安心運動。
規律運動可抗癌!有癌無礙動起來
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有8成病患在50歲以後罹患癌症;而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研究則顯示,例如爬山、有氧運動、重量訓練等運動,可有效降低12%~28%的罹癌風險外,歐洲大型規模研究也發現,規律運動可降低20%大腸癌及乳癌的發生;為增強免疫力,運動可以說是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
當人體運動時,呼吸頻率會加快、吸氧量增加,可使體內氣體交換加速,並且大量排汗,提升身體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此外,運動還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增加愉悅感,並減少體脂肪、維持體重,降低因肥胖所帶來的罹癌風險。由於癌友歷經手術、化療等一系列辛苦之抗癌過程後,通常身心俱疲,若身邊缺乏能同理且給予支持的病友鼓勵時,通常容易造成癌症復發,此時運動即成最好的抗癌幫手之一。
臺灣癌友運動發展協會理事長吳興傳表示,身邊不乏因罹癌而差點放棄求生意志的癌友案例,然而最後都在家人支持及癌友互相打氣下熬過療程,進而開啟運動的契機;像是他曾陸續發起癌友們單車環臺1100公里的活動中,就不乏已是癌症三、四期的癌友,但也因為運動,至今沒有一位癌友發病,也說明了癌友們透過運動重回新生的渴望並非美夢,只要從走向戶外開始就有機會。
然而,多數癌友在經歷化、放療程之後,幾乎都會感受到「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而此種症狀通常是因手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所造成的,而這種症狀不僅會導致病患暈眩、嘔吐,就算休息一整天也無法改善。(推薦閱讀:癌症治療方式簡介: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等)
然而,癌友們只要經由醫師評估並同意,其實即可依自身體能狀況開始運動,降低癌症治療前後的不適感。多數則可區分為化療前、中、後期的狀態來決定運動狀態: 化療前:癌友可先從有氧運動或阻力肌力訓練開始,例如:慢跑、游泳、開合跳等,透過上述運動來訓練基本的體能,以減緩化療後所產生的不適。 化療中:剛接受化療的癌友,容易出現暈眩、噁心、疲倦的症狀,建議可從簡單的床邊運動開始;像是反覆地從床上坐起、下床走路等方式來活動身體。 化療後:隨著癌友身體恢復的狀況,可漸進式提高運動強度、時間及頻率,慢慢回復以往的活動力。
癌症病人運動禁忌
癌友們倘若在運動前、中,出現以下狀況,建議應暫時停止運動:
不規則心跳且心率>100bpm(延伸閱讀:心臟撲通撲通跳!影響心率的食物) 胸痛 噁心、頭暈 精神恍惚 骨頭、背部、頸部疼痛 發燒 呼吸困難 臉色發白 肌肉無力 24~36小時內曾嘔吐或腹瀉 24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的化療方式 抽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