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心臟疾病高居第2,更連續14年佔據十大死因亞軍,僅次於癌症。若從心臟疾病分類來看,大致分成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高血壓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和冠心病(Coronary eart disease);《Hello健康》將為您介紹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症狀、治療等相關資訊。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指的是,寶寶的心臟或周遭血管未正常發育,一出生就有的心臟結構問題,又稱為先天心臟缺陷(Congenital heart defect)。(關於心臟病概略介紹,請看:認識心臟病)
胎兒的心臟在懷孕前6週就會積極發展,缺陷也可能就在此時產生;不過,因胎兒體積過小,若想透過產檢發現,可能要到懷孕中期才比較能察覺胎兒的心臟缺陷。
根據心臟先天缺陷的種類與嚴重程度不同,每個人的發病狀況也不同,有些人可能不會產生任何心臟病問題,或要到成年才會出現,但也有部分人會立即發病或產生嚴重症狀。一般來說,有先天心臟缺陷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常人要高。
先天性心臟病的成因
正常的心臟結構,各腔室之間有中膈或瓣膜阻擋,因此血液會依照正確路徑流動;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因心臟缺陷,如中膈、瓣膜與動脈等組織異常發展,以致產生的破損或狹窄,影響其應有功能,就會造成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醫學研究,先天心臟病成因尚難斷定,但有研究統計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又稱風疹)、吸菸或服用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胎兒罹患先天心臟病。(延伸閱讀:麻疹、德國麻疹有差!麻疹傳染性強,疫苗可預防) 先天性心臟病種類
先天性心臟病主要可分成發紺(Cyanosis)與非發紺(Acyanotic)2大類,所謂的發紺,是指因血氧偏低而造成皮膚呈藍紫色。靜脈的血液是缺氧血,顏色偏深,若有心臟缺陷,當缺氧血流入動脈與充氧血混合,便會造成發紺。(推薦閱讀:父母必看!4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心臟病類型)
先天性心臟病種類繁多,根據高雄榮民總醫院的先天性心臟病介紹,心室中膈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與法洛氏四重症(Tetralogy of Fallot)的罹患率最高,分別為31.2%與22%;以下介紹先天性心臟病類型如下: 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三尖瓣閉鎖(Tricuspid atreria)、大動脈轉位(Transpostion of great artries)、全肺靜脈回流異常( TAPVR)、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HLHS) 非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開放性動脈導管(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心房中膈缺損(ASD)、房室中膈缺損(AVSD或稱心內膜墊缺損ECD)、心室中膈缺損(VSD)、肺動脈狹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主動脈窄縮(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患者有無症狀與心臟缺陷的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較輕微的心臟缺陷,患者可能毫無任何症狀,但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缺陷情況也可能出現變化,以致患者成年後才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症狀有下列幾種: 呼吸困難、急促 腿部、腹部與眼睛周圍腫脹 手、腳和腳踝腫脹 心律不整(Arrhythmia) 運動或勞動時易感疲累甚至暈倒 發紺 寶寶進食時出現呼吸困難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胸痛(心絞痛)、呼吸困難或是其他跟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的症狀與徵兆,或者在小時候接受過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請盡快就醫檢查。 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
先天性心臟病並沒有明確的發生原因,但根據研究與統計的結果發現,下列情況可能提高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 母親在懷孕期間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又稱風疹) 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史他汀類(Statin)或部分痤瘡藥物 母親在懷孕期間抽菸或飲酒 家族遺傳 唐氏症(Down’s syndrome) 糖尿病(Diabetes)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由於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會形成心臟缺陷,醫師可以使用胎兒心臟超音波(Fetal echocardiography)進行檢查。對於寶寶、幼童或是成人的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主要有下列方式: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胸部X光(推薦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心臟超音波 經食道心臟超音波(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rdiac MRI) 心導管檢查(Cardiac catheterization) 血氧飽和度監測(Pulse oximetry)
心律不整 心臟感染(推薦閱讀:心肌炎)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 中風(Stroke) 發展遲緩與學習困難(想知道寶寶學習發展有沒有遲緩?請看:寶寶學說話~注意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與照護
心臟缺陷的嚴重程度是決定是否需立即接受治療的關鍵,部分輕微的心臟缺陷可能不必即時進行治療,也可能隨著孩子長大而慢慢改善;若醫師判斷有需要治療,以下是可能採取的方式: 藥物治療:依據不同先天性心臟病所造成的症狀,選擇相對應的藥物治療。 心導管手術:包含氣球擴張術(Balloon angioplasty)、心房中膈關閉術、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等。 開心手術:切開胸口,直接使用手術刀或電刀對心臟施行手術。 心臟移植:如果心臟受損情況嚴重、難以修復,可能會建議採心臟移植。 植入式心臟儀器:例如心律調節器(Pacemaker)或植入式去顫器(ICD),改善先天心臟病造成的相關併發症。(先天心臟病患需要心律調節器?類型一覽:心跳過慢的救星!心律調節器作用與類型介紹)
根據情況,醫師也可能會使用藥物改善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症狀,如血栓或心律不整等等。但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接受手術或藥物治療並非「完全治癒」,仍需長期監控以及照護。相關照護方式如下:
與感冒患者保持距離,避免傳染。 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感染心內膜炎。 依照醫師建議進行適當運動。(延伸閱讀:有心臟病可以運動嗎?注意心率以有氧運動為主) 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能需要在進行手術或拔牙前,服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延伸閱讀:如何照顧心臟病患者?4點關鍵注意新症狀) 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方法
目前並無百分之百可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的方式,但可參考前列風險因素,降低心臟缺陷的發生機率;另外,父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有較高機率會造成小孩罹病;若打算生小孩,請務必先諮詢醫師。以下提供有助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的6種方法: 接種德國麻疹和流感疫苗(懷孕前疫苗接踵知多少?請見:準媽媽打針沒~懷孕前該接種的疫苗) 避免飲酒。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好血糖。(延伸閱讀:零食點心不能碰?糖尿病友吃零食有撇步、3低零食不NG) 在懷孕初期提高葉酸攝取量。 孕期服藥請先與醫師討論。 避免接觸有機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