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噌湯的4大好處!喝對味噌湯,減肥、排毒又防癌

味噌湯的4大好處!喝對味噌湯,減肥、排毒又防癌

味噌湯是台灣外食族十分熟悉的湯品,不論是主打丼飯、壽司的日式料理,或是常見的台式家常料理,都可以見到味噌湯的蹤跡。

然而,味噌湯除了作為餐點解膩的配角外,其自身又具有哪些營養功效?就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味噌湯的4大好處,以及該怎麼喝避免鈉攝取過量。 味噌湯的歷史淵源

味噌湯在台灣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回日治時期,經過數十年的在地化,味噌湯如今已變成台灣的常見湯品,不只味道和日本的味噌湯不同,多了一股台灣味,作法也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如蛋花味噌湯、貢丸味噌湯或以台灣常見魚類所煮成的味噌魚湯。 味噌湯的4大好處 1. 減肥排毒

以市面上常見味噌湯碗(約200毫升)為例,多數味噌湯的熱量皆不超過100卡,因此在攝取蛋白質、澱粉這類熱量較高的食物之前飲用味噌湯,不僅對身體負擔極少,也會增加胃的飽足感,進而減少後續進食。(延伸閱讀:先吃肉還是先吃菜?吃飯順序把握這原則,輕鬆減肥無負擔

味噌含有一種叫做「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的益生菌。研究證實這類益生菌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並且緩解腸道的消化症狀,如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 降膽固醇

黃豆所含有的皂素、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質,具備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LDL)、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HDL)的功效,對於預防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許多幫助。 3. 改善女性荷爾蒙

黃豆製品如味噌、豆腐、豆漿等食物皆含有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可幫助身體產生雌激素,改善女性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出現的問題,如熱潮紅、盜汗、心悸、頭痛與情緒不穩等。

此外,大豆異黃酮更具備抗氧化的能力,可刺激人體內部抗氧化酵素的活性,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達到強化免疫系統,預防慢性疾病的功能。(延伸閱讀:喝豆漿可抗癌?大豆異黃酮助抗氧化

4. 預防癌症

黃豆發酵後的味噌所含有的類黃酮(Flavonoids),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可避免發炎反應及細胞基因突變,進一步達到抑制癌細胞增殖與侵襲、預防癌症的效果。 味噌湯應該怎麼喝才健康呢?

味噌湯本身即是一種鈉含量較高的湯品,每10克的味噌即含有415毫克的鈉含量,因此在挑選味噌湯時,應避免挑選沖泡式的即食味噌湯。

這類味噌湯營養價值較低,鈉含量卻偏高(依廠牌不同,1碗最高可達600~800毫克),即便一天只喝一碗,也很容易超過衛生署的每日建議鈉攝取量(2400毫克)。因此,建議以配料豐富(豆腐、海帶、魚、雞蛋、蔬菜)的現煮味噌湯為主。

此外,高血壓與腎臟病患應則應考慮避免飲用味噌湯,以避免鈉攝取過多而導致血壓繼續升高,出現其他併發症狀。

如何吃才能消水腫?喝紅豆水有效嗎?5種消水腫食物大公開

一早醒來就被鏡子中的自己嚇醒,不但臉腫、眼睛腫,就連體重也突然增加,這不僅有可能與吃太鹹有關,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究竟人為何會水腫?有哪些消水腫的食物適合一般人食用?坊間流傳的紅豆水能消水腫是真的嗎?又有哪些人不能輕易嘗試?《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惑!

為什麼會水腫?

多數人常因吃太鹹、長期久坐、久站或女性月經來潮,而出現短暫水腫的症狀,這時若你按壓手或腳數秒後放開,便可能發現皮膚凹陷處無法立即反彈恢復正常的水腫典型症狀。

若除了出現水腫,還同時合併其他症狀,則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甚至是罹患腎臟病、肝硬化、心臟衰竭等疾病的前兆。(推薦閱讀:水腫、血尿可能是腎壞了?認識腎絲球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法)

如何消水腫?5種消水腫必吃高鉀食物大公開

許多輕微水腫症狀多因飲食過鹹而攝取過多鈉,導致體內積液現象加劇,而補充鉀離子則有助改善鈉鉀平衡,以利體液排出,趕快看看高鉀食物有哪些: 草莓:依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草莓中,含有199毫克的鉀,而鉀本身有助於體內排水,改善水腫問題,也可預防高血壓,其中的果膠屬水溶性纖維,具有降低血糖、膽固醇的功效。 芹菜:為相當有名的高鉀蔬菜,平均每100公克芹菜就含有313毫克的鉀,而它除了有助降低血壓,還有利尿及消水腫的功用。此外,芹菜的纖維質較一般蔬菜粗,能夠增加飽足感,也可以改善便祕,排除腸道宿便,找回平坦的小腹。 香蕉:香蕉因含有色胺酸,能放鬆心情,改善憂鬱,被視為「快樂食物」;其含鉀量也很高,為水果界中的佼佼者,不僅有助擊退水腫,還可預防抽筋。此外,香蕉中的鎂和維生素B群,也能提高體內新陳代謝,而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刺激腸胃蠕動,將廢物和毒素迅速排出體外。 蘆筍:每逢春夏時節,正是品嚐蘆筍的最佳時機,而蘆筍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鉀、鎂、鐵、葉酸等豐富營養成分,而由於其高鉀低鈉的特性,可利尿、幫助體內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檸檬檸檬內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皆為天然抗氧化劑,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檸檬酸則能提升代謝力,預防肥胖。 每100公克檸檬含鉀量達150毫克,與草莓及香蕉同為消除水腫的最佳水果。建議民眾每日可拿半顆檸檬連皮和果肉一起切絲,以溫水500~800c.c.沖泡稀釋後,藉由吸管飲用,不僅有助於消水腫,還能避免傷害牙齒琺瑯質。(推薦閱讀:用吸管喝飲料!5方法抗牙齒酸蝕)

喝紅豆水能消水腫嗎?醫師曝:這類人要避開

坊間有不少女明星不斷大力推薦「喝紅豆水可利尿、消水腫」,讓許多民眾聽聞後趨之若鶩,紛紛想透過喝紅豆水來達到消水腫的功效。

雖然紅豆水中含有能幫助體內水分代謝的鉀,但目前仍舊沒有針對紅豆水與消水腫的相關研究。另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與腎臟病衛教師賴家汶表示,因腎臟病而出現水腫的病患,若平時想透過喝紅豆水來消除水腫,可能會有反效果。(延伸閱讀:洗腎病患NG食物:高磷高鈉高鉀低生物蛋白

由於紅豆水本身是紅豆加水下去煮,含水量往往超乎其營養價值,對於已經有排尿困難的腎臟病患者,在攝取過多的水分後,可能造成水腫的情況加劇。不僅如此,紅豆水內含大量的鉀與磷離子,對於身體代謝功能較弱的腎臟病患而言,也是相當大的負擔。

綠蘆筍、白蘆筍差在哪?蘆筍營養不只有葉酸,2道蘆筍料理簡單好上手

談及蘆筍,許多人腦海裡往往浮現冰冰涼涼、生津止渴的蘆筍汁,對於蘆筍本身的印象,或許就停留在他翠綠的外表,但事實上,蘆筍不僅含有豐富葉酸,也是美國癌症協會(ACS)大力推薦的抗癌食物。

儘管如此,食用蘆筍仍有些許禁忌,該如何吃得聰明,享有蘆筍的健康功效?今天《Hello健康》將為您介紹蘆筍的各項營養價值與食用禁忌,以及營養美味的蘆筍料理製作方式。

蘆筍介紹:綠蘆筍與白蘆筍

蘆筍,英文Asparagus,為百合科,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直到民國20年才由美國引入台灣,現產於台灣中南部的沙土地區。其中蘆筍又可分為白蘆筍以及綠蘆筍。白蘆筍就是未出土便被採收的蘆筍,綠蘆筍則是出土後,由於照射陽光行光合作用,故外表上才會呈現綠色。

由於白蘆筍的採收較為困難,而且口感鮮嫩,不像綠蘆筍般苦澀,其價格通常較高。不過便宜的綠蘆筍的膳食纖維與天門冬胺酸則更為豐富,不僅有利腸胃蠕動,預防便祕,對於心血管健康也有所幫助。

蘆筍的營養價值與功效

蘆筍自古代就被當作藥草使用,其富含大量的葉酸以及核酸,除有助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也幫助抑制癌細胞擴散。

另外,蘆筍還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E、C,以及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硒,保持視力健康、促進新陳代謝與預防癌症等功能。

除此之外,蘆筍中含有相當特別的天門冬胺酸、天門冬醯胺酶等多醣體成分,前者有助改善心臟疾病,後者則是用以治療白血病,且兩者皆具改善體力、增強免疫等功效。

蘆筍引尿臭 高普林痛風者少吃

由於蘆筍含有大量普林,若為痛風或高尿酸患者應盡量減少食用,以免加劇痛風症狀,造成關節腫痛。(推薦閱讀: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另外,食用蘆筍後,蘆筍酸代謝將產生如甲基硫醇、二甲基硫醚等硫化物,導致尿液變臭,但並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小知識:近年研究發現部分人群受基因影響,無法察覺蘆筍引發的尿臭味。 白果炒蘆筍(5人份)

食材調味料準備:

蘆筍200公克、白果70公克、紅椒1/3顆、百合20公克、片適量、鹽1小匙、香油1小匙

料理步驟:

洗淨蘆筍、白果、紅椒、百合等食材 將蘆筍去除粗皮切成蘆筍段;另外削除紅椒蒂頭並對切去籽,隨後切成薄片 將蘆筍、白果、紅椒、百合分別丟入沸水氽燙約3分鐘 起油鍋,以片爆香,將蘆筍、白果、紅椒、百合加入鍋中,以大火快炒依個人喜好加入鹽巴、香油調味。

蘆筍雞肉棒(4人份)

食材調味料準備:

蘆筍4根、雞肉泥150克、洋蔥(小)半顆、蛋白1/3顆、香菜3根、咖哩粉1/4茶匙、薑黃粉1/4茶匙、胡椒粉1/8茶匙、小茴香粉1/8茶匙

料理步驟:

削除蘆筍根部的表皮,並將洋蔥切丁、香菜切末,再將雞肉泥剁細。 將雞肉泥、洋蔥、香菜一起放入大碗,再依序加入蛋白、咖哩粉、薑黃粉、胡椒粉、小茴香粉,並將食材以及調味料混合均勻。 將調味完畢的雞肉泥,取出約1/4,並包覆在蘆筍外製作成肉串。 將蘆筍雞肉棒放入烤箱,以攝氏180度烤10分鐘,等到熟透便能取出裝盤。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不吃早餐可減肥?名中醫師破解7大減肥迷思:靠吃中藥恐治標不治本!

許多年輕女性為了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減重,會嘗試透過禁食及使用代餐等方法來減肥,然而,若誤信坊間來路不明的減肥偏方,不僅容易復胖,造成代謝率和免疫力下降、月經不規律、易掉髮,以及皮膚變差等症狀,還相當傷荷包,最後也未能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

究竟有哪些是女性於減肥時應注意的事項?《Hello健康》邀來鍼還中醫診所專任中醫師蕭家駒為大家破解女性減肥常見的7大迷思!

❌迷思一:168斷食法8小時內什麼都能吃?

近年在減肥女性間傳頌的「168間歇性斷食法」,就是一天24小時中有連續16小時處於禁食狀態,其餘8小時則可進食的區段性斷食法,讓體內攝取的熱少於輸出的熱量。鍼還中醫診所蕭家駒醫師對此則表示,許多人認為在斷食16小時後,就能在可進食的8小時內大吃大喝,可說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由於168斷食法因是將食物集中在8小時內攝取,除了有熱量控制的意義外,也是一種訊號控制。因此每天第一餐攝取何種熱量來源,也代表一種訊號,將因此影響168斷食法執行的成效。因此在8小時內,選擇攝取何種食物及比例多寡將是減肥相當重要的關鍵。

舉例來說,當女性吃了100大卡薯條,與吃了100大卡雞胸肉相比之下,因兩者攝取的卡路里相同,多數人會認為這樣的飲食方式對人體的影響應該差異不大,但實則不然!(推薦閱讀: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

蕭醫師指出,這8小時內若吃下的是100大卡雞胸肉,其中富含的蛋白質將能對人體產生異化作用,造成升糖素上升,幫助體內脂肪燃燒,確實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反之,若這8小時內吃下的是100大卡的薯條,人體則產生同化作用,造成胰島素上升,攝取的食物所含的脂肪則變成身體的一部分,造成肥胖持續發生。

❌迷思2:不吃早餐有助減肥?

也因現代人生活緊湊,不吃早餐儼然已成常態,許多女性甚至因此藉由不吃早餐來控制體重或血糖,認為將有助減肥。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早餐是睡眠後的第一餐,當人體長時間無進食時,體內的生長激素濃度將因此升高、胰島素濃度下降,讓人飢餓感增加反而導致過度進食,進而造成血糖起伏高低劇烈,不僅容易造成低血糖、糖尿病,整天的效率也因此大為降低。

不僅如此,根據《Science Direct》上發表關於「減重和吃不吃早餐的關係」之研究指出,長期不吃早餐與肥胖呈正相關,不吃早餐非但無益於減肥,可能還會造成肥胖、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想減肥的女性應建立起吃早餐的習慣,以免減肥不成,反而引發不可逆的併發症。(推薦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鍼還中醫診所蕭家駒醫師指出,不吃早餐並不會因此變瘦。若女性真的想透過飲食來達到減重效果,蕭醫師建議,不妨從富含蛋白質的飲食作為第一餐的選擇;例如水煮蛋、茶葉蛋、豆漿、舒肥雞胸肉等。若有進行減重計畫或健身的女性,平時則可以在豆漿裡加入些許的蛋白粉,可補充更多蛋白質並幫助燃燒更多卡路里,達到減肥的成效。(延伸閱讀: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哪些?9種優質蛋白食物任你選

然而,蕭醫師也提醒,雖然第一餐攝取豐富的蛋白質很重要,也須注意避免在第一餐就吃牛排此類高熱量食物。由於牛排所含的三酸甘油酯和過多油脂,造成的身體負擔將遠大於蛋白質的營養供給,也讓女性無意間攝取過多的膽固醇,不但無法達到減肥功效,還可能導致更加肥胖的風險。

❌迷思3:靠吃中藥不運動?

許多想減肥的女性為確保減肥成效,經常多管齊下、包含到中醫看診;只想透過服用水藥、針灸或埋線等無需費力的方式,來輕鬆達到減肥的效果。蕭醫師笑說:「其實中藥的水藥內多自植物提煉而來,雖能幫助提高代謝,卻無法提供合成和維持肌肉所需的蛋白質;若平時只喝水藥,沒有補充蛋白質,一開始對於女性減肥可能有效,但長時間後會造成肌肉量減少,進而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引發復胖。」

另外蕭醫師亦表示:「飲食控制是減重的靈魂,運動則是減重的靈魂伴侶。」提醒女性若想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應同步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再搭配水藥,在不會破壞飲食控制的情況下,輔助適合個人的運動方式,即為減肥最好的方法。

❌迷思4:吃代餐真的可以減肥嗎?

代餐又稱作低卡營養餐包,是一種含有多種營養素及高纖維成分的餐包,由於熱量較一般正餐低,常被減肥者視為取代正餐、減少每日熱量攝取的最佳選擇之一。

然而,由於代餐所提供的營養並不均衡,價格也較昂貴,內含的膳食纖維也較不足,長期使用可能易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因此,先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開始改變才是減肥的正確之道,否則過多的代餐不但讓荷包失血,停止食用後還容易有復胖的風險。 蕭家駒中醫師針對時下女性減肥的諸多迷思提出詳盡說明與建議。(圖片授權:蕭家駒中醫師提供) ❌迷思5:減肥不能吃澱粉類?

攝取適量的澱粉類並不會影響減肥的效果,反之,減肥女性們若因怕變胖而選擇停止攝取澱粉類食物,除了會造成體內代謝功能不佳外,能可能影響大腦內色胺酸的代謝,導致無端感到情緒不佳,卻不知原來罪魁禍首就是自己。

因此當必須攝取澱粉類食物時,減肥女性更應在意的是要吃「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包括糙米、玉米、南瓜、地瓜、全麥土司等,不僅皆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其中的膳食纖維更有助於腸胃蠕動、保護腸黏膜細胞與調節腸內細菌,維持腸道健康;維生素B群則具有調節新陳代謝、燃燒脂肪、維持皮膚健康等功能,適量食用皆有益於減肥。(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迷思6:喝水也會胖,所以應該少喝點水?

「連喝水都會胖」的笑話卻讓減肥女性因此更加上心,誤以為喝水也會胖其來有自。由於水本身不具熱量,因此喝水非但不會增加體脂肪、引發肥胖,若想維持體態輕盈,更應切記減少或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改補充飲水來增進代謝。衛福部也建議,成人每日飲水量應為1500~2000毫升,可於起床前、飯前或外出時分別攝取飲用。(延伸閱讀:水喝太多恐有水中毒!喝太多水的6大症狀

由於水在人體中參與許多重要的代謝反應,因此多喝水反而可以預防便秘、促進體內代謝及腸胃蠕動,對腎臟也具有保護作用。

❌迷思7:吃素可以減肥?

許多減重者烹調素食料理時,常無意間加入過多的油脂、糖、鹽等調味,也為了使口感美味,常採取油炸、油煎或糖醋的作法,其實反而比葷食更易發胖。不僅如此,諸如素肉、素丸子等素食加工食品熱量極高,若想透過吃素來達到減肥瘦身效果的民眾,應同時攝取深色蔬菜及水果之外,料理時也須盡量減少調味與加工品,同步搭配運動,才能有效減重、愈活愈自信。(推薦閱讀:吃素蛋白質怎麼補充?必知5種素食蛋白質來源

喝茶、咖啡睡不著怎麼辦?教你夜晚入睡3妙招,別讓咖啡因搗亂

一早工作無精打采該怎麼辦?來杯熱茶或咖啡肯定是許多人擺脫睡意、提振精神,早起工作的必備飲品,然而,若是在睡前飲用,飲料中所蘊含的咖啡因卻也容易造成失眠,影響隔日精神狀態。究竟晚上睡不著時該怎麼辦?跟下午喝茶、喝咖啡有關係嗎?

Hello健康》將會為你介紹咖啡因與睡眠的關聯,以及如何降低其影響並提供3個幫助入睡的小撇步,讓你夜晚能做個好夢。 咖啡因的提神機制:與腺苷的交互作用

茶飲和咖啡等飲料中含有稱為咖啡因(或稱咖啡鹼)的物質,而其提神妙用則與人體中的「腺苷」息息相關。

腺苷是一種化學物質,當腺苷在血液中濃度上升時,會與大腦的腺苷受體結合,抑制神經活動使得人嗜睡,此現象稱之為「睡眠驅力」,當腺苷濃度愈高,人體的睡意也會愈加強烈。

由於咖啡因與腺苷的化學結構類似,當咖啡因進到體內後,會取代腺苷與大腦受體結合,故讓人精神抖擻,但體內的腺苷數量仍會持續增加,當咖啡因被代謝掉之後,大量的腺苷會再次與腺苷受體結合,引發更濃烈的倦意。(延伸閱讀:有心臟病還能喝咖啡?這樣喝竟然幫降心臟病風險) 咖啡因打亂睡眠週期,避免下午飲用咖啡、茶飲

一般而言,咖啡因在成人體內的半衰期(物質濃度僅剩原來一半所需時間)大約為3~4小時、孕婦或是有服用口服藥物的患者則為5~10小時。依每人體質不同,早上9點的咖啡,很可能直到晚上6點才完全從體內代謝,因此即便於午餐後或下午喝咖啡提振精神,仍可能導致晚上難以入眠。

為預防夜不成眠,衛福部建議,成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應低於400毫克為佳,約等於2杯超商中杯美式的咖啡因含量,並在下午4點後便盡量避免攝取含咖啡因飲料,尤其是睡眠品質不佳或入睡時間較久者,則應提前至下午2點,以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延伸閱讀:咖啡好處多!提神減肥10大功效,這樣喝咖啡因不過量)

注意食品是否含有咖啡因,可於睡眠喝飲料助眠

不只是喝茶和咖啡會影響睡眠,許多食品中也含有咖啡因,如巧克力、可可豆、可樂及部分藥品,建議對咖啡因耐受性較低者,不妨於平時食用零食與飲料時,留意營養標示是否含有咖啡因,以免於食用後發生失眠。

而若是下午、傍晚飲用咖啡因飲料導致晚間難以入眠時,不妨可嘗試以下有寧神、助眠成份的飲料,以放鬆心情,快速入眠。 牛奶:牛奶含「色胺酸」,能在人體內轉化為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能夠促進睡眠,溫熱牛奶效果尤佳。須要注意,牛奶與咖啡若是一同飲用會形成草酸,建議在飲用咖啡半小時再飲用咖啡。 蓮藕茶:蓮藕有養心安神功效,可有效緩解失眠,且含豐富營養,泡成茶飲飲用,同樣也有助眠功效。

另外,建議民眾於睡前1小時內應保持心情放鬆,從事閱讀等靜態活動,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電腦,以防藍光刺激腦部使人變得亢奮。若仍無法入睡,可以起身20分鐘放鬆後,等到有睡意再上床,避免強迫自己入眠,使得心情更加煩躁,反而延長失眠時間。(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玉米不是只含澱粉!玉米黃素護眼超讚,玉米3大營養功效不吃可惜

夜市常見的烤玉米或水煮玉米,不僅是廣受大人小孩喜愛零食,其本身也擁有多種營養功效。例如玉米蘊含「植化素」有助對抗癌症,而玉米黃素則有益眼睛健康。

到底玉米還有哪些營養功效?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同了解玉米怎麼吃最健康。 玉米3大營養功效

1. 纖維豐富有益減肥、血糖穩定

玉米富含非水溶性纖維,能夠減緩消化速度,讓食物能在胃部停留更久,除可增加飽足感,減少口腹之慾外,更可以抑制血糖上升,也讓玉米被認為是中低GI食物。(推薦閱讀:GI 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

2. 玉米黃素護眼 預防黃斑部病變

玉米含有的「玉米黃素」,屬於黃斑色素(黃色素)的1種,其可與電腦或手機螢幕產生的藍光抵消,幫助保護眼睛,降低人們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3. 阿魏酸與多樣維生素 抗氧化預防慢性病

除了護眼、抑制血糖外,玉米也具有豐富維生素B、C以及「阿魏酸」,此類營養素具抗氧化作用,可幫助抑制人體內的自由基,阻止自由基與人體反應並損害細胞,以降低癌症和心臟病的罹病風險。(延伸閱讀:連假追劇眼睛痛?護眼睛吃這些!護眼5寶告別惡視力) 玉米食用別過量 高澱粉不利控制血糖

儘管玉米營養功效強大,但過量食用仍有害健康。事實上,玉米含有大量澱粉。大概一杯玉米粒含15克碳水化合物,而一根水煮玉米則約210大卡,將近1碗白飯的8成熱量。因此建議喜愛玉米者,仍應適可而止,尤其是有糖尿病等血糖疾病的朋友,更得留意再三,建議先與醫師與營養師討論適合的飲食菜單,以利分配每餐的熱量與營養素攝取。

白玉米較甜?玉米顏色由基因決定

其實玉米有非常多種顏色,包括紅色、黑色、藍色、紫色和橙色,不過市面上則較常見白色、黃色與紫色玉米。玉米顏色的是由2種植化素——花青素以及β-胡蘿蔔素共同決定,不同玉米的基因會影響這2種植化素含量,最後形成玉米的多樣顏色變化。

營養價值上,這些玉米大致無明顯區別,不過非白色的玉米,有著較多的β-胡蘿蔔素或是花青素;白色玉米含量較少,且含有較多糖分,味道較甜。若要選擇玉米,建議能依照自身需求,購買不同顏色的玉米。 水煮玉米更健康 抗氧化劑煮久愈多

玉米有非常多種的烹調方式,像是烤玉米,爆米花等等,但比較健康的料理方式還是推薦以水煮玉米為佳。

值得一提的是,水煮時間愈長,玉米當中的抗氧化劑與阿魏酸量會相應增加,但維生素C則會下降。當然我們的日常飲食不僅只有玉米,因此流失的維生素C或其他營養素,也可透過其他食物,如深綠色蔬菜或各類水果補充。

更年期女性這樣吃堅果!防骨鬆顧心臟

台灣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介於 48~52 歲。在完全停經前十年左右,月經的天數會不規則的縮短或拉長,經血量會漸漸變少,直到停止,而這樣的過渡期被稱為更年期。從更年期開始,到更年期後,身體會因女性荷爾蒙分泌的減少受到影響,流失的不只是生育能力,還有健康。

更年期後增骨質疏鬆的風險

女性尚未停經之前,體內的雌激素(Estrogen,又稱為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能夠保護我們的骨質。女性的骨質密度在 30~35 歲時能達到最高峰。而進入更年期後,雌性素分泌減少,體內的骨質密度也隨之急遽流失。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手冊指出:約五成 65 歲的女性骨密度低下(骨量不足),約有四成的 80 歲之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同場加映: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更年期後老化快影響心血管

更年期後,女性的卵巢功能急遽衰退,在雌激素分泌的缺乏之下,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血管彈性變差。而缺乏心血管的保護,更加速了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衛福部發佈的資料也顯示:更年期後的女性因為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隨著年齡增長,每多五歲會成長一倍(延伸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更年期吃對堅果顧骨本也顧心臟

面對心血管相關的疾病,更年期女性食用小小堅果,其實也能發揮大大作用。研究結果顯示,胡桃與核桃都有非常好的抗氧化能力,因為其中富含維生素 E。維生素 E 是脂溶性抗氧化劑,主要分佈在細胞、血液和腎上腺中,能促進血管的舒張,預防血小板的凝集,幫助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的機率。

而更年期女性面對骨質疏鬆的問題,以補充質為首要任務。以黑芝麻為例,100 克的黑芝麻含有 1456 毫克的,看似非常豐富。但黑芝麻這種堅果種子類的食物,因為富含油脂,如果攝取過多恐怕熱量過高。再者,人體對植物性鈣質的吸收率只有 10% ~ 15%,相較於牛奶、起司等 25% ~ 30% 的動物性鈣質吸收率還低,所以單單只靠堅果補充鈣質,恐怕要攝取的熱量就超乎想像了。所以大家不妨試試以下的搭配方式,讓營養補充事半功倍。

一般更年期女性:

建議飲用牛奶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一次吸收植物性與動物性的鈣質。奶類的鈣質含量非常豐富,平均每毫升可提供約一毫克的鈣質,同時也是良好蛋白質的來源。

患有乳糖不耐症的女性:

建議用優酪乳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優酪乳是牛奶經過發酵所製成,其中,乳糖在發酵過程中,已被乳酸菌轉化為乳酸,所以喝優酪乳並不會發生因乳糖不耐症而拉肚子的情況,且乳酸還能幫助鈣質吸收。而喝優酪乳搭配穀粉,不僅可以吸收牛奶中的動物性鈣質,與黑芝麻中的植物性鈣質,同時也不用擔心拉肚子了。(同場加映:乳糖不耐症~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

吃全素的更年期女性:

建議飲用豆漿搭配含黑芝麻的堅果穀粉。大豆製品內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又稱作植物性雌激素,是有益更年期女性的保健營養素。所以豆漿配上穀粉,可說是一石二鳥,達到更年期身體保養,亦能同時補鈣。不過若吃全素的話,建議還是要多吃其他食材,如豆腐、深綠色蔬菜等,提高鈣質的攝取量。

身體缺什麼營養?外表徵兆看得出來

維生素及礦物質是維護健康,以及維持身體組織、各種系統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要素,而均衡的飲食則是獲取這些必要養分的方法。您或許認為,營養不良只會發生窮困的地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經常缺少某種必要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以下是很多人經常缺乏的營養素,以及判斷身體是否缺乏的方法:

缺鐵易累皮膚蒼白

鐵可以幫助身體製造紅血球,缺鐡時,血球將無法有效把氧氣輸送至全身,並導致貧血(Anemia),讓人感到疲勞。除了容易累,您也可能會發覺自己皮膚變蒼白、髮質脆弱、髮量稀少,建議多吃含鐡量相對高的牛肉、牡蠣、豆類和菠菜,來提升鐵的攝取。 缺維生素D易骨折

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吸收,是骨骼生長必需元素。其中維生素D-2存在於多脂魚肉、蛋黃、動物肝臟及牛奶中,維生素D-3則需透過曬太陽,藉由紫外線的刺激使人體自然生成。

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包括骨折和骨質疏鬆(Osteoporosis),也會提高眼睛黄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乳癌(Breast cancer)、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糖尿病(Diabetes)和高血壓(Hypertension)的風險。

為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每天的飲食中應包含三份牛奶或優格,每週食用兩次鮭魚或鮪魚之類的多脂魚肉,還要每天曬一點太陽。 缺維生素A皮膚會粗糙

維生素A對維護視力很重要,而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蔬菜、橘或黄色等色彩鮮豔的水果、動物肝臟、乳製品、魚油及雞蛋等。缺乏維生素A的症狀包括罹患夜盲症(Night blindness)、視力下降、皮膚粗燥或角質化,以及呼吸道感染。不過要注意,過多的維生素A反而對身體不好。(延伸閱讀:地瓜葉超營養6大好處!想不到養豬菜這麼健康)

缺鎂嚴重會改變性格

鎂有助於人體骨骼健康及能量的生成,缺乏鎂會引起食慾不振、嘔吐及疲勞,嚴重還可能導致肌肉痙攣、癲癇(Epilepsy)發作、心跳異常,甚至改變人的性格。不過缺乏鎂在健康的人身上很少見,比較會影響有在服用特定藥物、身體有特殊健康狀況或酗酒的人。多吃富含鎂的食物,如杏仁、腰果、花生、菠菜、黑豆及香蕉,可幫助體內的鎂含量恢復正常。 嚴重缺會容易抽筋

鈣可以增强骨骼、維持肌肉運作和神經功能,而嚴重缺鈣的跡象包括疲勞、抽筋及食慾不振。要確保飲食中有足夠的鈣,可以在每日飲食中包含3份牛奶、優格或乳酪。(延伸閱讀:預防抽筋不是只有香蕉!10種超級食物降低抽筋機率) 缺維生素C可能會眼窩凹陷

維生素C可以幫助人體的膠原蛋白生成,一種存在於骨骼、肌腱、韌帶及軟骨中的物質。嚴重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Scurvy),其症狀包括疲勞、皮膚蒼白、眼窩凹陷、牙齦發炎、肌肉酸痛、食慾不振、腹瀉、發燒、關節疼痛、煩躁不安及呼吸急促。水果和蔬菜多含維生素C,尤其是柑橘類水果、木瓜、青椒、馬鈴薯及花椰菜,缺乏者可多補充。

黑芝麻與白芝麻比一比!兩者營養成分有差嗎?

芝麻看似細小尋常,卻富含豐富的營養素增進健康,因此成為不少人運用於糕點,或做為入菜烹煮、甚至榨油使用的高價值食材。而芝麻又有分黑、白2款,除了顏色以外,黑白芝麻的營養價值與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有何差異?飲食功效不一樣?《Hello健康》請到致力於營養與健康教育的蘇奕安營養師,帶你一同了解芝麻的營養功效。

芝麻的營養、功效多

芝麻(sesame)是胡麻科胡麻屬,又稱為胡麻。芝麻擁有豐富的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脂肪酸,可以通腸潤便、舒緩便祕問題。而芝麻的脂肪比例也很優秀,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佔45%,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約佔40%,飽和脂肪酸只佔10%,對於心血管的負擔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芝麻雖然屬於堅果類,油脂豐富,但其也富含蛋白質。 芝麻富含亞麻油酸 有助降低膽固醇

芝麻最主要的脂肪酸為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 LA),這類的脂肪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而需透過攝取食物來吸收。芝麻富含的亞麻油酸屬於Omega-6,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能夠保護細胞、調節代謝功能、促進免疫反應,並維持骨骼健康。 芝麻富含Omega-6不飽和脂肪酸。 芝麻鐵含量高 可預防骨鬆和貧血 

芝麻也含有質與鐵質,鈣質能強健骨骼、預防骨質疏鬆而鐵質則構成血紅素的關鍵物質,能幫助缺鐵性貧血患者改善症狀

此外芝麻還含有特殊的成分——芝麻素、芝麻酚、木酚素(Lignans),芝麻素可以抑制高血壓、抗發炎、以及清除自由基,同時也能降低肝炎風險、強化肝臟作用;而芝麻酚則與亞麻油酸一樣,也能有效降低血管中的膽固醇;木酚素則具防老化和抗氧化功效,還能抑制癌細胞繁殖,在預防乳癌和大腸癌上可能有所助益。(延伸閱讀:芝麻的好處你不可不知) 黑芝麻、白芝麻營養比一比

了解芝麻的諸多好處與功效後,再來看看黑芝麻與白芝麻的差異!其實黑芝麻與白芝麻的營養成分相去不遠,根據行政院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數據指出: 100公克黑芝麻(熟):熱量571卡、脂肪54.4克、鈣1479毫克、維生素E22.69毫克、纖維14克、鐵10.3毫克、鋅5.4毫克、鎂386毫克、葉酸113.3毫克。 100公克白芝麻(熟):熱量603卡、脂肪58.7克、鈣76毫克、維生素E16.66毫克、纖維10.7克、鐵6.3毫克、鋅7.3毫克、鎂415毫克、葉酸101.4毫克。

由上述資料可知,黑芝麻的鈣、鐵含量較高,其中鈣質更遠勝於白芝麻近20倍以上、維生素E也較多,而白芝麻則是脂肪含量,以及有助於增強免疫和抗發炎的鎂、鋅遠比黑芝麻更高,均衡攝取2種芝麻對於人體健康都相當有益。

至於1天要攝取多少芝麻才足夠?由於芝麻的熱量高,黑芝麻1匙大約67大卡,白芝麻1湯匙約75大卡,因此1天的攝取量僅需1匙就足夠了。

黑芝麻的好處:補鈣的好食物

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成年人超過8成有鈣攝取不足的問題,但多數人就會直覺聯想到以攝取牛奶來解決。不過蘇奕安營養師表示,由於東亞人普遍缺乏乳糖酶,國人有乳糖不耐而排斥牛奶者之多,除了可選擇優格等其他乳品類食物替代,還能選擇高鈣的食物搭配。因此建議大家不妨可將板豆腐或黑芝麻納入飲食中,作為補充每日鈣需求的替代方式。(延伸閱讀:乳糖不耐症~大推6種非乳製替代品)

黑芝麻不僅鈣質幾乎其他的礦物質如鎂、鐵、鋅等,也有助改善睡眠、貧血、調節新陳代謝與免疫系統,能夠滋肝補腎,使頭髮烏黑亮麗。

另外,黑芝麻也含有許多維生素E,其抗氧化效果,可活化腦細胞、降低失智的風險。而在中醫與食療的觀點中,黑芝麻也被視為益腎補氣的聖品,常可見製成如芝麻糊,或磨粉沖泡成飲品的吃法,都相當受養生者歡迎。

白芝麻的好處:香味獨特好入菜 抗癌、抗氧化也沒少

白芝麻與黑芝麻的脂肪含量相近,也都是以亞麻油酸居多,為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白芝麻和黑芝麻一樣,有豐富的芝麻酚、木酚素、芝麻素,這些都是有助於抗氧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的特殊成分。

白芝麻由於有特殊的香味,經常被製成白芝麻油,作為涼拌料理或是佐料提味使用,也因入菜後香氣宜人,可說是接受度極高的食材之一。(延伸閱讀:白芝麻營養功效好處多!降血壓抗氧化通通沒問題

小心喝過量!薑茶2大隱藏風險請留意

當咳嗽感冒時,許多人都會喝上1杯熱熱的茶來緩不適,茶也很常用在緩解胃不適及噁心、孕吐,或是其他身體疼痛症狀。薑茶雖然有助於免疫功能的恢復,但喝過量恐帶來副作用,《Hello健康》將為大家講解薑茶的副作用,提醒民眾要注意攝取的量,尤其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者更要留意。

薑茶不宜超過4克 過量恐引腸胃不適

很多人認為薑可以提高膽汁的分泌量,但這要考量到服用者的膽囊狀況,少量的服用可達到輕瀉的作用,但在空腹的情況下,恐會導致腸胃不舒服、脹氣、胃灼热。(推薦閱讀:來2克薑薑好!舒緩痠痛又減緩嘔吐

此外,薑所含有的薑油成分將刺激胃酸的分泌,它像似辣椒素,可能會導致胃不舒服,因此建議搭配蘇打餅或其他醣類食用,若以薑根熬煮,成人1天不宜吃超過4克;2~6歲的小孩不要超過2克。

對薑過敏的人,除了肚子會不舒服,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嘴巴刺痛、皮疹,以及眼睛搔癢,這就是所謂的口腔過敏綜合症候群。若在睡前喝薑茶,可能還會導致失眠;加了檸檬會頻尿;薑汁汽水則會惡化膽囊疾病;而薑黃更會提高血中的尿酸,並影響藥物治療。

小心血糖血壓過低 分娩前後先別喝

一般人喝薑茶是好的,即使喝多了也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至多只會覺得輕微暈眩而已,因為薑有降血壓的效果,所以它也可作為糖尿病的輔助治療。真正問題不是不能喝,而是喝的時間,對患有糖尿病或血壓很高的人來說,切勿和藥物一起服用,這可能降造成血壓和血糖過低,且影響心率。

而由於薑含水楊酸鹽,指有破壞血小板性並稀釋血液的作用,建議有血塊及大量失血的人勿食用,若同其他藥材一起吃更是危險,包括像大蒜丁香、紅三葉草、人參。(延伸閱讀:蒜頭9大功效來自大蒜素!吃蒜頭多這步驟抗癌效果滿分

因此,各位媽媽在分娩前後都請暫時別食用薑,而為確保生產順利,也一樣先戒「薑」,根據巴勒斯坦納賈赫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系所的研究,因為它可能會提高流產的風險,以孕婦而言,安全的薑攝取量一般為1天1500毫克,但務必在規劃飲食時與專業醫師商量好。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