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喝過量!薑茶2大隱藏風險請留意

小心喝過量!薑茶2大隱藏風險請留意

當咳嗽感冒時,許多人都會喝上1杯熱熱的茶來緩不適,茶也很常用在緩解胃不適及噁心、孕吐,或是其他身體疼痛症狀。薑茶雖然有助於免疫功能的恢復,但喝過量恐帶來副作用,《Hello健康》將為大家講解薑茶的副作用,提醒民眾要注意攝取的量,尤其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者更要留意。

薑茶不宜超過4克 過量恐引腸胃不適

很多人認為薑可以提高膽汁的分泌量,但這要考量到服用者的膽囊狀況,少量的服用可達到輕瀉的作用,但在空腹的情況下,恐會導致腸胃不舒服、脹氣、胃灼热。(推薦閱讀:來2克薑薑好!舒緩痠痛又減緩嘔吐

此外,薑所含有的薑油成分將刺激胃酸的分泌,它像似辣椒素,可能會導致胃不舒服,因此建議搭配蘇打餅或其他醣類食用,若以薑根熬煮,成人1天不宜吃超過4克;2~6歲的小孩不要超過2克。

對薑過敏的人,除了肚子會不舒服,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嘴巴刺痛、皮疹,以及眼睛搔癢,這就是所謂的口腔過敏綜合症候群。若在睡前喝薑茶,可能還會導致失眠;加了檸檬會頻尿;薑汁汽水則會惡化膽囊疾病;而薑黃更會提高血中的尿酸,並影響藥物治療。

小心血糖血壓過低 分娩前後先別喝

一般人喝薑茶是好的,即使喝多了也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至多只會覺得輕微暈眩而已,因為薑有降血壓的效果,所以它也可作為糖尿病的輔助治療。真正問題不是不能喝,而是喝的時間,對患有糖尿病或血壓很高的人來說,切勿和藥物一起服用,這可能降造成血壓和血糖過低,且影響心率。

而由於薑含水楊酸鹽,指有破壞血小板性並稀釋血液的作用,建議有血塊及大量失血的人勿食用,若同其他藥材一起吃更是危險,包括像大蒜丁香、紅三葉草、人參。(延伸閱讀:蒜頭9大功效來自大蒜素!吃蒜頭多這步驟抗癌效果滿分

因此,各位媽媽在分娩前後都請暫時別食用薑,而為確保生產順利,也一樣先戒「薑」,根據巴勒斯坦納賈赫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系所的研究,因為它可能會提高流產的風險,以孕婦而言,安全的薑攝取量一般為1天1500毫克,但務必在規劃飲食時與專業醫師商量好。

吃什麼食物能護肝?簡單3道養肝食譜,讓你越吃越健康

肝臟是身體內以代謝功能為主的一個器官,在身體內的作用為去氧化、儲存肝醣、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和排除毒素等,因此我們一定要善待肝臟。超時工作及壓力會損及健康,適當的飲食則可以幫助我們輕鬆維護身體和肝臟機能。以下提供三道可提升肝臟功能的食譜,適合沒什麼時間、不善廚藝,可又想吃得健康的人。記住,要使用新鮮食材、精瘦的肉品和海鮮。

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你介紹護肝必吃食物,以及3道簡單上手的護肝料理,並提供你食譜讓你跟著一起動手做! 護肝食物大揭密!吃這食物養肝又健康

飲食均衡是護肝最基本的原則,而以下幾種食物可以提供你人體所需的營養素,讓你保護肝臟、減少損傷: 山藥:山藥營養成分極高,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及酵素等,可降低肝功能與脂質過氧化,並降低肝臟遭受傷害。 文蛤:蜆含高量的蛋白質、牛磺酸、膽鹼、維生素B2、B6與B12等,其中的牛磺酸可促進食慾,且協助肝臟分泌膽汁,提高小腸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裡面所富含膽鹼,為脂肪與膽固醇代謝必須的營養素之一,而缺乏膽鹼可能引起肝臟脂肪堆積,因此文蛤可說是想護肝的人必吃的食物之一。然而,若有痛風、高尿酸血症、嚴重肝硬化或肝昏迷的患者最好限制食用,否則可能造成病況加重。 芝麻:芝麻內所富含的芝麻素可減輕酒精造成肝臟損傷的程度,具有保肝功能。 簡單就能完成!3道超強護肝食譜大公開

除了上述的幾種保肝食物外,《Hello健康》也不藏私公開3道保肝又養肝的超強食譜,讓你在家也能簡單動手做: 1. 雞肉生菜捲 需要的食材: 1茶匙橄欖油 1磅(約0.45公斤)雞絞肉(脂肪少的雞胸肉較好) 2瓣大蒜,剁碎 1/2顆洋葱,切丁 1/4杯海鮮醬 2茶匙醬油 1茶匙米醋 1茶匙生末 1茶匙辣椒末 8盎司(約227克)荸薺或其他酥脆的核果,瀝乾碎成顆粒 2根蔥,切薄片 2條紅蘿蔔,削皮切絲 粗鹽與現磨的黑糊椒粉,增添口感 1顆奶油萵苣

步驟1:使用深平底鍋,在鍋裡倒入些許橄欖油,開中火以避免食材黏鍋,鍋熱後就加入雞絞肉炒至表面呈褐色,需時約3~5分鐘,然後濾出多餘的油。

步驟2:用同個鍋,加入蒜末、洋蔥、海鮮醬、醬油、米醋、辣椒末與末,炒至洋蔥呈現半透明即可。上述醬料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步驟3:將荸薺和蔥末加入步驟2的鍋裡,與雞肉和各種醬料繼續拌炒約1~2分鐘,然後加粗鹽與黑楜椒粉調味。

步驟4:食用時,將適量的雞肉鋪在一片生菜葉上,再撒上紅蘿蔔絲或洋蔥絲,就是道美味健康的菜餚了。 海鮮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對人體健康很有益。

2. 照燒比目魚

海鮮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為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於深海魚類、海豹油和某些植物中,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肝臟。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合成各種荷爾蒙的必須營養素,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只能靠食物來補充。準備魚類料理時,建議去掉脂肪多的魚皮,以降低脂肪攝取量,維護肝臟健康,這道食譜就是使用去皮的比目魚。 需要的食材: 2顆萊姆檸檬,榨成汁 2大匙(約30毫升)照燒醬 2匙(約10毫升)橄㰖油 1/4匙(1毫升)黑胡椒 1/4匙(1毫升)紅椒粉 1匙(5ml)茴香子,搗碎 4片去皮的比目魚 青江菜葉,切成約2.5公分長

步驟1:將魚片浸在萊姆汁/檸檬汁裡醃製,記得魚平鋪一層就好,不要重疊,如此較能入味,然後加蓋放入冰箱1小時。

步驟2:混合萊姆汁、照燒醬、橄欖油、黑胡椒、紅椒粉和茴香子,製成醬料。

步驟3:先將烤箱預熱到攝氏450度,再放入醃製好的比目魚,烤20分鐘。

步驟4:等待烤魚的同時,用㰖橄油來拌炒青江菜葉,加鹽調味,炒至菜葉變軟即可。

步驟5:食用時,先將炒好的青江菜葉裝盤,再將烤好的比目魚放在菜上,也可撒上香菜讓擺盤更美。

最適合夏天吃的冰棒

這道食譜簡單到連小孩也會做。為了增加變化,可用蔬果冰棒取代平日飲食中的蔬菜水果。 需要的食材:  選你喜歡的水果,比如賣相極佳的草莓藍莓,櫻桃等莓果類家族,解凍過或冷凍的都可。  選跟你喜歡的水果相同的果汁。

步驟1:先將水果用果汁機/攪拌機打成果昔。

步驟2:邊打邊加入果汁,打到仍可倒出來的濃稠度。

步驟3:將步驟2的果汁倒入冰棒盒丶塑膠杯或紙杯裡,然後插入冰棒棍。

步驟4:將步驟3放進冰箱冷凍5小時或放過夜後,然後色彩繽紛的冰棒就完成囉!

營養且豐富的飲食,可幫助減輕肝病的症狀,也能加速接受肝病手術或肝臟移植的患者恢復健康。

β-葡聚醣4大好處與潛在功效!吃這些食物準沒錯

你聽過什麼是β-葡聚醣(Beta-Glucan)嗎?β-葡聚醣是一種葡聚多醣體,屬於膳食纖維中的水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根據衛福部的國人飲食建議,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25~35公克,不僅有利腸道健康,並可以預防大腸癌,不過 β-葡聚醣的好處當然不只這些 ,以下將說明如何攝取β-葡聚醣,以及對健康的好處。(延伸閱讀:膳食纖維是什麼?適量補充好處多)

β-葡聚醣4大好處與潛在功效

雖然針對 β-葡聚醣的功效,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不過以下列出幾個經過研究證實,可能對健康有益好處。

1. 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促進心臟健康

根據營養評論(Nutrition Reviews)的一篇研究,顯示燕麥中的β-葡聚醣,能夠與腸道中的膽汁結合形成糞便排出,促使肝臟為了彌補膽汁的不足,加速代謝膽固醇來製造膽汁,達到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LDL)的結果。

另一篇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篇整合分析也得出相似結果,研究顯示1天攝取3克以上的β-葡聚醣,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同時不會影響好膽固醇(HDL)的濃度。 燕麥所含的β-葡聚醣有助降低人體膽固醇濃度。 2. 有助糖尿病患穩定血糖

一項2014的研究發現,β-葡聚醣可能有助糖尿病患穩定血糖,這可能是因為水溶性纖維難以被人體消化,使食物留存於腸胃更久,達到延緩醣類吸收的作用。然而研究者也強調,僅攝取β-葡聚醣,並不足以達到正常血糖值,因此糖尿病患不應以β-葡聚醣取代正規的治療。 3. β-葡聚醣可能有助於對抗癌症

初步研究發現,β-葡聚醣有可能喚醒細胞有助對抗癌症的細胞,例如:T細胞(T-cells)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在動物實驗中也也顯示,β-葡聚醣能控制癌細胞的擴散。然而,在2009年的《血液腫瘤科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的一篇研究指出,臨床實驗發現β-葡聚醣對抗癌症的效果不佳。因此葡聚醣的抗癌作用仍需更多研究才能證明。

4. β-葡聚醣可能有助改善免疫力

初步研究顯示,β-葡聚醣可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在老鼠實驗中發現,β-葡聚醣可以降低運動後的負面效果,並增加對抗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不過目前仍缺乏臨床實驗,來證實以上的效果。

另外,在另類或替代醫療領域,支持者認為β-葡聚醣的補充,可能會有助改善過敏(Allergies)、氣喘(Asthma)、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糖尿病、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高膽固醇等病症。 香菇、靈芝等真菌類食物含有β-葡聚醣。 如何從食物中攝取β-葡聚醣?

雖然市面有關β-葡聚醣的營養保健品琳瑯滿目,但其實光靠日常的主食就能補充;一般而言,β-葡聚醣主要存在於燕麥、大麥或小麥等穀物中,在烘焙酵母(Baker’s Yeast)和一些特定菌類,例如:舞茸(Maitake)、香菇(Shiitake,又稱椎茸)、靈芝(Reishi mushroom)、冬蟲夏草(Cordyceps)當中,也可以發現β-葡聚醣的存在。

由於加工的穀類會大量減少β-葡聚醣含量,所以挑選時,盡量以未加工、或是看得見穀物原形的為原則,例如:選擇洋薏仁(大麥),而非大麥粉;選擇鋼切燕麥粒(Steel-cut oats),而非即沖燕麥片或燕麥粉。 攝取β-葡聚醣的注意事項

雖然β-葡聚醣是安全的成分,但攝取過多仍有降低人體血糖的可能,因此,有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或服用降血糖藥的人,建議攝取β-葡聚醣前,先諮詢醫師。此外,平常較少攝取膳食纖維的人,應該循序漸進的補充,大量攝取β-葡聚醣可能會造成腸胃道不適,引發脹氣或排氣等症狀。

對抗自由基又可抗發炎!黑胡椒的5大好處你必知

在台灣外食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各種料理搭配黑胡椒,例如黑胡椒鐵板麵、玉米濃湯和黑胡椒豬柳等。但黑胡椒的功用不僅能帶動味蕾,也對我們的健康有所幫助。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大家介紹黑胡椒對人體的5種好處。

黑胡椒的5大好處一次了解

黑胡椒味道香辣,不僅能提升菜餚的美味,也對健康有益處,究竟黑胡椒還有哪些優點?我們一起往下看: 1. 對抗自由基

自由基是種游離分子,除了人體自己會製造自由基外,外在環境如抽菸、空氣汙染等狀況,都可能會造成人體自由基過量而產生傷害。而黑胡椒中所含的胡椒鹼擁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便可以減輕自由基對身體的危害。

2. 增加營養素的吸收

胡椒鹼可以大幅幫助身體對薑黃素的吸收,薑黃素也是種優良的好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營養素。此外,研究發現胡椒鹼也可以幫助β-胡蘿蔔素的吸收,除了其抗氧化的效用外,β-胡蘿蔔素也是身體合成維生素A的來源。

3. 降低血糖

目前在動物實驗上,實驗組的小白鼠在攝取葡萄糖後,食用黑胡椒,它們的血糖值顯示出來低於對照組。但在人體實驗方面,則是不單只攝取胡椒鹼,還有包含其他營養素的營養品;結果顯示,胰島素的敏感性明顯地被提升,並更容易幫助人體內血糖降低。但對於黑胡椒本身是否跟降低血糖有直接關係,仍需要更多實驗來證明。 4. 抵抗癌症並幫助治療

雖然仍未有臨床實驗證明食用黑胡椒確實能有助於抗癌,但目前的研究發現,胡椒鹼可以減緩癌細胞的複製速度,並促使它們死亡。在癌症治療方面,胡椒鹼在對抗多重抗藥性的部分似乎有幫助,而多重抗藥性也是造成化療成效不彰的主因之一。(延伸閱讀:化療副作用身心俱疲?癌友照護難題別害怕找人幫忙!醫:了解病況、保持樂觀

5. 顧腸道、助消化

食用黑胡椒可以刺激胰臟和腸道產生酵素,幫助消化食物。另外還有關於可以避免拉肚子的說法,但目前只有動物實驗,尚待進一步研究。

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近幾年韓國和日本紛紛推出許多很辣的食物和料理,例如辣泡麵或辣咖哩,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吃辣的挑戰風潮。有時候不小心吃得太辣,甚至會導致舌頭變得麻木、嘴巴和食道像是火灼般難受、臉頰和耳朵轉紅並不斷冒汗,這時就得靠一些解辣食物來緩解口中的辣度了。然而,網路上流傳各式各樣的解辣食物,例如冰水、牛奶或咖啡等等,但究竟哪些是真的有效呢?以下介紹介紹有效解辣的食物。

為什麼嘴巴會辣到痛和發麻

辣椒的辣度源自於其所含的辣椒素(Capsaicin),辣椒素會讓舌頭、嘴巴產生灼熱感,且可以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cinnati)研究辣食物的化學教授克里斯.古爾加斯(Chris Gulgas)表示,其他的辛辣食物,例如山葵黑胡椒,則因辣度來自不同的化合物,如山葵的嗆辣便來自異硫氰酸烯丙酯,所產生辣感和辣椒有些不同,通常灼熱感不會持續太久。(延伸閱讀:對抗自由基又可抗發炎!黑胡椒的5大好處你必知

至於為何食物太辣會產生痛覺,則是因為辣椒素與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結合,而產生了化學反應。痛覺接受器位於神經末梢,可以偵測熱能,古爾加斯教授表示,當局部溫度超過攝氏42°C時,這些神經細胞就會自動發出訊號,我們便會因溫度太高而產生痛覺,而辣椒素也能以異曲同工之妙的方式,來刺激神經元產生一樣的反應,造成嘴巴和舌頭出現暫時性的麻木、疼痛感。(延伸閱讀:被辣椒水噴到怎麼辦?立刻做這5點) 吃太辣怎麼辦?解辣食物特性有這些

有吃過辣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你點的小辣並非你想像中的「小辣」,尤其是沒有吃辣習慣者,很常會有吃得太辣的狀況發生。許多人這時會反射性喝水解辣,但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好,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延伸閱讀: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

喝水不會解辣 反而讓辣感加倍

由於辣椒素只溶於油脂和酒精,並不溶於水,因此喝水並不能解辣,反而在過程中讓辣椒素散佈在整個口腔或喉嚨,使更多疼痛接受器受辣椒素刺激,提升辣感。但如果剛好手邊只有開水可以選擇的話,請盡量選擇冰水或冷水,會比喝溫水還要舒服一點,因為辣椒素會刺激神經感覺溫度升高,如果喝些冰水,可以稍微降溫緩解灼熱感。

7大解辣食物推薦

比起喝水,你其實有更好的解辣選擇,以下列出7種有助解辣食物供你參考: 牛奶或其它乳製品

乳製品含有油脂和一種叫做酪蛋白(Casein)的蛋白質,屬於非極性的分子,因此也可與同屬非極性的分子辣椒素結合,溶解辣椒素並消除灼熱感,像是冰的全脂牛奶、全脂優酪乳或冰淇淋等等,都是解辣聖品。

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這就和用洗碗精溶解碗盤上的油脂的原理一樣,牛奶可以將口腔裡的辣椒素溶解並去除。然而,由極性分子組成的水並不與辣椒素相溶,導致喝水對解辣的幫助甚微。

澱粉

澱粉類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如米飯、麵包,或是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地瓜等。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雖然澱粉不會像油脂那樣溶解辣椒素,但它們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辣椒素,雖然可能不會立即緩解灼熱感,但是它可以縮短辣的時間。因此如果手邊沒有牛奶,不妨低頭多扒幾口飯,有助消弭口腔裡的嗆辣感受。 含糖飲料

糖分有助中和辣味。若在用餐途中不小心吃得太辣,含糖飲料是不錯的解辣選擇。除了許多小吃店或餐廳都有提供麥茶、冬瓜茶、可樂等飲料,或是你也可以考慮現榨果汁或蜂蜜水,只要含有糖分,解辣的效果都相當不錯。

帶有酸味的食物

諸如檸檬、柳丁、酸梅等酸性食物,皆有助中和鹼性的辣椒素,緩解辣感,不過通常用餐時比較難直接食用這些酸性食物,因此不妨以檸檬水或酸梅汁替代,同樣也具解辣效果。 油脂

如同乳製品所含的乳脂,油可以溶解辣椒素,降低口腔內的辛辣感。因此吃太辣時,可藉由花生醬或其它不含辣椒素的醬料,或是淋上橄欖油的沙拉解辣。另外,湯品因為含有油脂,因此解辣效果也較冰水佳。 酒精

辣椒素可溶於酒精,因此喝酒從原理來看,可能有助減緩吃太辣的不適。然而酒精含量多寡對於解辣的效果影響顯著,若選擇淡啤酒等酒精濃度偏低酒類,則解辣效果可能不佳;如果選擇威士忌等濃度高的酒類,反而可能造成飲酒過量或是因酒精濃度高而刺激食道,因此一般不建議以酒類作為解辣的優先選項。(延伸閱讀:喝酒前後食物這樣吃~健康不易醉)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BMR?復胖原來是代謝率作祟

您是否曾經發現減肥碰到瓶頸,好不容易減了幾公斤,體重就開始停滯,好像再也下降不了,或是成功瘦了下來,過不久又開始復胖,甚至還超過以前的體重。難道大家都是因為意志力不足,一瘦下來就開始毫無節制地吃,懶得去運動嗎?這可不一定。以下將介紹代謝率與體重的的關係,和大家一起認識代謝率,建立正確的減肥觀念。

什麼是靜止、基礎代謝率?

你聽過BMI,多數人可能也聽過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不過你聽過靜止代謝率(Rest Metabolic Rate)嗎?其實靜止代謝率與基礎代謝率BMR的定義相近,也就是當身體休息、沒有活動時,為了維持生命,身體所需的基本熱量,差別在於BMR的計算較嚴格,需要斷食並關在黑暗的房間來檢測,RMR的檢測則較為方便,只需要休息30~60分鐘就可以測量,因此數據較貼近一般人的生活。 計算TDEE掌握正確減肥觀念

在了解靜止與基礎代謝率後,我們應該還要有TDEE – 每日所需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以下簡稱TDEE)的概念,也就是每日消耗總熱量。顧名思義,它的計算考量了人們的工作、活動程度,算出一天大約消耗多少熱量。因此,只要一天攝取超過TDEE的熱量,那麼就會增重;相反地,吃的熱量比TDEE少,就會減重,大家可多利用-BMR/TDEE計算器,計算出自己的基礎代謝率與TDEE,輕鬆控制自己體重。 復胖是代謝率作祟

然而,即使成功減重,大家對於復胖的擔心卻從來沒少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就曾報導,在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減肥達人》(The Biggest Loser)中,成功瘦身的14位參賽者,學者發現他們在數年之後,通通都復胖了,更糟糕的是,他們的靜止代謝率,竟然都大幅下降,換句話說,過去參賽者可能餐餐吃2碗白飯,體重都能維持不變,但成功瘦身後,同樣吃2碗卻會變胖不少。也難怪很多人都發現減重之後,不僅很難維持瘦身的成果,甚至有可能復胖到比以前更重,原因就是代謝率會隨著體重一起增減。(推薦閱讀: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避免快速減重 肌肉量流失

任何快速的減重方式,或是過度限制熱量攝取,都會造成代謝率下降,某些飲食方式甚至會讓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而肌肉量下降會讓代謝率變差,這種快速減重的方式,在短暫減肥成功後,很容易因為基礎代謝率變更差,出現復胖的現象。(延伸閱讀:脂肪練不出肌肉!這些健身迷思錯很大) 運動增加肌肉 提升代謝率、TDEE

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依性別、年紀、體重、甚至是基因,而有所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食量和運動量,還是有人胖有人瘦。雖然代謝率的快慢改變不易,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運動,來提升TDEE,並維持我們的肌肉量,避免因肌肉流失,造成代謝率下降。另外,可考慮重量訓練來增加肌肉量,藉此提升整體代謝率,因為肌肉燃燒熱量的速度,比脂肪快得多,即使在休息時都能幫助消耗更多熱量。

吃黑糖和紅糖比較健康嗎?3種糖營養成分大PK

白糖、黑糖或紅糖是每個家庭都必備的調味料,不論是做西式點心或是中式傳統甜湯,糖都是缺一不可的原料。除此之外,很多人覺得有顏色的黑糖或紅糖,比白糖更有營養,不僅帶有獨特的風味,也覺得對身體比較健康,因此容易吃下過量的糖,但是吃太多糖,當心反而有害健康喔!以下就分別介紹黑糖、紅糖和白糖的營養成分、差異,以及對人體的好處與壞處。

糖的製造過程差不多

即使這些糖的種類不同,但在初期的製作階段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工廠會先從甘蔗或是甜菜(Sugar beet)等植物榨取出汁液後,將它煮沸直到變成糖漿並產生結晶,這時候的濃縮糖漿,稱為糖蜜(Molasses),之後送入離心機中高速旋轉,可以分離出糖晶體,最後,再送到精煉廠加工。在這個最後的製作過程,才會開始因為糖的產品種類不同,過程也會不同,例如:白糖就是經過精煉,去除天然糖蜜的精製糖;紅糖和黑糖則是白糖混合糖蜜的含蜜糖,也因為糖蜜,而賦予紅糖與黑糖顏色,其中,尤以黑糖的糖蜜最多,所以顏色最深,且具有獨特的風味。

白糖、紅糖、黑糖營養成分差在哪?

白糖:經過了精煉加工,已經幾乎沒有雜質、礦物質和甘蔗等糖漿的獨特味道。平均每100克的白糖,約有387卡路里,含有2毫克的鉀(Potassium)和1毫克的(Calcium)。 紅糖黑糖:紅糖屬於部分精製的糖,所含的糖蜜和礦物質比黑糖少,比白糖多。每100公克紅糖,約有380卡路里,並含大約9毫克的鎂(Magnesium)、133毫克的鉀及83毫克的。而黑糖所含的糖蜜最多,所以顏色最深,因為精製程度比較低,比起紅糖和白糖,含更多的礦物質。雖然黑糖和紅糖保留了較多礦物質,但含量也算是微乎其微。所以,如果想藉由黑糖或紅糖來補充礦物質的話,在攝取足夠礦物質之前,恐怕早已經吃下過量的糖了。

就算是好的糖也不宜吃多

基本上,平均每一茶匙(約4克)的糖,約含15~16卡路里,所以,黑糖、紅糖和白糖最大的差別,在於風味和顏色的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據料理所需,來挑選適合的糖來使用;但可別認為黑糖富含營養,所以不節制地多吃了。糖被認為是現代肥胖(Obesity)的主要原因,也是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疾病的造成原因之一。而雖然黑糖、紅糖和白糖的製造過程和成分有些不同,但對人體來說,差異可說是微乎其微。(推薦閱讀: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

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糖分,不要超過每日攝取總卡路里的5~10%,而為了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況,應該要更嚴格限制攝取量。

黑糖可能含有致癌物質

台灣曾經報導過,黑糖可能會致癌的新聞,當時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引起民眾的恐慌。因為黑糖屬於經過高溫製作而成的食品,而當澱粉類食物,例如米、玉米、馬鈴薯等,在超過120°C的高溫之下,會產生丙烯醯胺(Acrylamide)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就曾將丙烯醯胺列為致癌物質之一。(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但是在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研究中, 丙烯醯胺還不足以證明它是人類的致癌物質。而且,一般人正常情況下,也不會經常吃太多的黑糖,所以其實並不需要擔心會因為吃黑糖而罹患癌症。反而是其他經過高溫烹調的常見食物,需要注意份量,例如洋芋片、薯條、餅乾、麵包等,都是常見且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雖然好吃,但還是少吃一點比較好。

堅果種類這麼多怎麼挑?挑選原則看品質與分級

堅果栽種於世界各地,是富含優質脂肪的營養食材。但是,產地多元,種類又多樣化,想必挑選上也有許多學問,無論是產地、外型、處理過程的方式與溫度,都會影響堅果的價格與營養價值。以下帶大家認識常見的堅果種類之產地、品質等級和烹調方式,以及各類堅果的熱量。

堅果種類與產地

要挑好堅果,就得先懂得堅果是從哪裡來。全球的堅果貿易為一連串錯綜複雜的關係,包含生產者、貿易商、出口商和再出口商。過程中,因為堅果通常有堅硬的外殼,很難用手直接打碎剝開,所以通常會先在人力成本較便宜的國家,經過清洗和去殼等程序之後,然後運輸出口到世界各地包裝和販售。以下是常見的堅果種類和產地:

1. 杏仁

原產於中亞,之後逐漸向西傳播至中東和南歐,在1700年代被帶到美國加州。美國現在生產世界杏仁的 77%,其次是澳洲(8%)、西班牙(6%)和土耳其(1%)。中國會從美國進口帶殼杏仁,經過香港出口到越南進行加工,再將帶殼杏仁出口到澳洲、西班牙和美國等杏仁種植國。 2. 腰果

腰果的原產地在巴西,由葡萄牙人帶到印度、非洲和東南亞。目前,西非和印度產出的腰果佔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產量,主要產地位於象牙海岸,其次是迦納。另外,越南和印度除了是腰果的重要生產國外,他們同時也佔全球腰果總出口量近80%,這主要是因為生產腰果的非洲國家並沒有加工腰果,大多數會輸出到越南和印度進行加工。(同場加映:腰果的4大好處!懷孕這樣吃就健康

3. 核桃

中國是核桃的第一大生產國,佔世界份額的46%,美國佔27%,智利產量持續增加,位居第三。(延伸閱讀:吃堅果也要看年齡!成人大推開心果、銀髮族吃腰果核桃) 4. 夏威夷豆

全球夏威夷豆產量持續增長逐年增加,2019 年全球夏威夷的主要產國為南非(29%)和澳洲(22%),分別佔世界份額的29% 和22%,肯亞(12%)、中國(12%)、美國(7%)、瓜地馬拉(5%)、馬拉威(3%)、巴西(3%)。 5. 胡桃

墨西哥(47%)和美國(43%)是生產胡桃的首要兩國,其他則來自南非、澳洲和巴西,且南非的產量正穩定增加中。

(同場加映: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堅果的品質等級

市面上堅果種類和價格百百種,民眾在挑選時,該怎樣分辨品質好的堅果呢?隸屬於聯合國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ion for Europe,簡稱 UNECE)針對無調味堅果訂定出最低標準,雖然不同堅果有各別的細項要求,但大部分的標準是相同的,包含: 沒有腐壞 外部沒有異味 內部沒有異常潮濕 不含肉眼可見的黴菌絲 形狀正常:沒有畸形。 完整:果仁完整,中間或外觀沒有孔洞和缺角,如果只是裂紋則不視為缺陷。 清脆的聲音:腐爛或變質的堅果,敲擊或吃起來沒有清脆的聲音。 乾淨:沒有沾染任何肉眼可見的外來物質,包括沒有去除乾淨的果殼。 沒有蟲害:沒有活蟲寄居在內,且沒有蟲的屍體、碎片或排泄物。 生長健全:萎縮、起皺、乾燥、變乾或太硬的部分不超過 25%。 沒有斑點:變色、發黃的區域或油脂擴散的部分不超過表面的 25%。

品質標準的部分,則依據品質和顏色來區分為特等(Extra Class)、一等(Class I)和二等(Class II),而每種堅果的等級定義方式皆大不同,但基本上依其質量和顏色來區分。 特等:顏色均勻、幾乎沒有外傷,僅可容許表面非常微小的磨損。 一等:顏色正常,可以允許輕微的缺陷,不影響產品的外觀。 二等:符合上述12項基本標準即可,只要外觀、質量都保有該堅果的基本特徵,劃傷等缺陷是可被允許的。這個等級可以包含不同種類的堅果,並在包裝標示上需標示混合堅果。

堅果的加工方式

市面上的堅果處理方式,包含油炸、高溫烘烤和低溫烘烤,這3種方式之中,油炸屬於最高溫的。許多研究皆指出,高溫的烹調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和成分。

油炸的堅果,顏色呈現金黃、口感較酥脆,此外,很多業者喜歡用油炸方式,因為能節省時間成本,甚至可以掩蓋不新鮮的油耗味。反觀若用烘烤方式,如果是中低溫烘烤的堅果,要花的時間比起高溫烘烤或是油炸等方式更久,成本比較高,但是可以保留較多營養價值,除了少油,口感也更接近天然。 低溫烘焙較健康

當多元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s)經過高溫處理時,營養價值很有可能會受到破壞或氧化,吃下之後便有機會在體內形成有害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傷害身體細胞。研究指出,烘烤的溫度愈高、時間愈長的堅果,含氧化物質的機率愈高,所以選購堅果或自己烹調堅果的時候,記得注意溫度和烹煮的時間。

研究指出,使用中低溫度烤堅果,比起高溫烘烤,可以降低脂肪變質的機率。以核桃來說,經180°C高溫烘烤20分鐘後,產生了比生核桃多17倍的氧化物質。

那麼生堅果會比低溫烘烤更健康嗎?對此,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食品科學教授Rui Hai Liu(音譯:劉瑞海)表示,目前還沒有針對堅果經烘焙改變其營養的研究,但他認為,無論堅果經烘烤或是生的,對身體都有好處。

他也表示,烘烤並不代表會減少堅果的好處,反而會提高某些生物活性分子的生體利用率(Bioavailability),生體物利用率愈高,代表營養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程度愈高,意即在經過適當溫度的烹調之後,反而會增加其營養吸收的效率。另外,根據前述研究,發現大多數在低溫或中溫(120~160°C)下烘烤出來的堅果,營養和口感都是最理想的狀態。 從熱量挑堅果種類

堅果主要的營養成分是油脂,也因為熱量高,讓很多想減肥的人敬而遠之,但事實上,減肥的人是可以吃堅果的,因為堅果的高油脂能增添飽足感,再加上多數是好油脂(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不僅有益健康,還可幫助降低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

兩項研究指出每週吃2次以上的堅果,可能可以避免體重增加和肥胖。研究讓受試者在餐前吃一點核桃,發現有助於增加飽足感,進而可以幫助控制總熱量的攝取,也比較有體力進行運動和鍛鍊。 五種堅果熱量這樣挑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每天一湯匙(三茶匙)或每餐一茶匙的堅果種子,就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因此若對熱量有顧忌的民眾,可以參考以下熱量表來挑選堅果,以一湯匙(15 克)計算,常見的5種堅果的營養與熱量如下: 腰果:熱量86大卡、脂質7克、蛋白質2.3 克、碳水化合物4.9 克、膳食纖維 0.5 克 核桃:熱量98大卡、脂質 9.8 克、蛋白質 2.3 克、碳水化合物 2.1 克、膳食纖維 1 克 胡桃:熱量104大卡、脂質11克、蛋白質1.4克、碳水化合物2克、膳食纖維1.4克 杏仁果:熱量87大卡、脂質7.5克、蛋白質3.2克、碳水化合物3.2克、膳食纖維1.9克 夏威夷豆:熱量108大卡、脂質11克、蛋白質1.2克、碳水化合物2克、膳食纖維1.2克 (我的餐盤:堅果種子一茶匙-衛福部國健署)

另外,市面上也有堅果棒這類堅果點心,通常堅果棒會包含多種堅果,作為零嘴雖然營養美味,但食用前應留意包裝標示的熱量並自行斟酌。一般來說,每支堅果棒的熱量約 150~200 大卡不等。提醒大家別因為覺得堅果棒天然、營養豐富就不控制攝取量,不注意的話,很容易攝取過多熱量。

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

網路掀起挑戰吃辣的熱潮,不僅讓許多嗜辣者蠢蠢欲動,也吸引了不少「勇者」前往挑戰,有的人吃了沒事,有的人卻需要送醫治療,不禁叫人懷疑,辣椒的威力真的有那麼強嗎?

此外,台灣很多人愛吃麻辣鍋,辣椒雖然對身體有好處,但若吃太多,或吃下史高維爾辣度(Scoville Scale,測量辣椒辣度的標準)很高的辣椒,恐怕會對健康帶來傷害,讓《Hello健康》揭開吃辣的好處與風險。

吃辣的4大風險你知道嗎?

雖然冬天來上一碗麻辣鍋能馬上讓身體暖起來,不過吃辣太辣也有潛在的風險,究竟吃太辣會有哪些問題?一起來看看:

1. 辣椒素刺激舌頭 腦部開啟保護機制

辣椒之所以會辣,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辣椒素的植物營養素,而根據辣椒品種的不同,它的辣度也不同,以史高維爾辣度單位為標準,一般的辣椒是1萬;朝天椒是4萬;龍息辣椒是目前世界最辣的辣椒則是248萬。

「辣」雖然不是味覺的一部分,但它會刺激舌頭的痛覺受體和神經,藉此觸發疼痛的訊號給腦神經,欺騙身體做出應對反應。另外,辣椒素同時會刺激熱覺受體,這些化學反應會讓腦部誤以為身體出現了溫度變化,進而開啟一連串的保護機制,包括排汗、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等症狀。(延伸閱讀:被辣椒水噴到怎麼辦?立刻做這5點) 2. 辣到鼻水眼淚直流 油脂和酒精能解辣

當一個人吃辣吃得快噴火時,自然會想要灌水解辣,不過喝水是無法解辣的,因為辣椒素只能用油脂或酒精去溶解,而水只會將熱能散開來,牛奶才能解辣,但一般人不會隨身帶著牛奶。

喝了水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口水分泌變多,鼻水和眼淚也開始流出來,這是因為辣椒素的微粒狀物從鼻子侵入,而身體必須用鼻涕和淚水將它排出去。不過這種刺熱感只是暫時性的,當辣椒素停止與感受器結合,舌頭就會漸漸恢復正常。(推薦閱讀: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3.  吃辣能助新陳代謝 胸部灼熱很正常

吃辣後,有的人或許會感覺食道和胸部有灼熱感,但它不會造成傷害,更不會造成胃灼熱。食物進到胃的過程中,辣椒素可能會刺激膈神經,造成打嗝,此外,呼吸急促也會造成脹氣。

至於吃辣是否會導致消化不良,至今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辣椒素本身不足以構成慢性疾病的發生,適量地吃辣甚至還能幫助新陳代謝,但對於腸胃系統較差的人來說,吃辣所造成的風險很大,因為它有可能會破壞腸道健康系統,特別是克隆氏症和乳糜瀉病人要儘量避免。

4. 吃辣是自虐 8歲以下請避免

溫馨提醒,如果平常沒有吃辣的習慣,或是8歲以下的小孩,切勿嘗試吃辣挑戰或比賽,因為不熟悉身體的狀況往往會使我們慌張,進而導致自我麻痺及產生幻覺。

每個人能吃辣的耐受度不一樣,對此,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羅辛(Paul Rozin)解釋,吃辣屬於良性自虐,就像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有的人喜歡享受在這類負面的經驗中,因為知道它不會真的造成身體的傷害,所以他們能將痛楚變成另一種樂趣。

空腹跑步可以嗎?吃與不吃各有難題

清晨跑步不僅氣溫較舒適,也能避免汽機車的喧嘩聲,所以許多跑者很喜歡在早晨慢跑。然而,不論是新手或老手,都常有個問題,就是晨跑前到底要不要吃早餐呢?許多人擔心空腹跑沒力氣,吃完早餐跑又怕消化不良、影響表現,這些擔憂似乎都很有道理,到底跑步前該吃或是不該吃呢?

吃還是不吃?

起床時的血糖是一天當中最低的階段,因為整段睡眠時間都沒進食,多數人都需要吃早餐,來喚醒身體;但吃完東西馬上跑步,又可能會造成消化問題;若是為了讓早餐充分消化,提早1小時起床吃早餐,似乎是沒問題的,但反而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吃與不吃都讓很多人都會陷入兩難。(同場加映:持續燃脂減肥 !運動後1小時吃這些)

空腹ok 搭配低強度度運動

運動前是否要空腹要視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而定,空腹運動時,身體會先利用前1天晚餐儲存的肝糖來提供能量,因此通常建議跑者,如果隔天有計畫跑步,那麼晚餐就應該吃得更營養均衡,如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不過,若是較長時間(約1小時)的跑步,身體的肝糖可能會耗盡,影響到運動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補充能量包或其他食物;反之,強度較低的短程慢跑,空腹跑步是可行的,只要記得補充水分就好。(推薦閱讀:正確跑姿不受傷!10大跑步姿勢、技巧秒上手)

另外,很多人相信,空腹運動是燃脂減肥的最佳方式。理論上,正確執行的話,確實能幫助身體利用脂肪酸來燃脂減肥。但空腹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有學者指出,在體重及身體組成上,空腹運動和飯後運動的差別並不大。

早起吃早餐晨跑好消化

跑步前補充能量是很合理的,若是長跑,跑者更需要事先儲存能量,不過並不是要飽餐一頓,短距離的晨跑(5~6公里),大約1根香蕉就能提供所需能量。

另外,建議起床後就盡快吃下肚,這樣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消化時間。若跑步時間和距離較長,或是在比賽日當天,應提早1~2小時以上起床,並吃頓營養的早餐,提供足夠能量、避免消化問題。(延伸閱讀:跑步好處多!9 撇步幫助養成晨跑習慣

運動完可以吃什麼?補充營養很重要

晨跑前吃與不吃各有其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正解。建議可以先測試看看,在跑步前先吃點小點心,觀察身體的反應,之後再嘗試空腹晨跑,挑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跑步後攝取的飲食更加重要,運動後飲食應該攝取高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來幫助身體恢復。但晨跑者常見的問題是,若不是要趕著上班、就是根本還不餓,此時,建議可以吃一點水果或巧克力牛奶,吃完再沖洗,到公司或準備差不多時,再開始吃早餐。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