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馬尾症候群?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什麼是馬尾症候群?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馬尾症候群的定義 什麼是馬尾症候群?

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CES,Cauda equina即拉丁語的馬尾)屬於罕見病症;「馬尾」是腰椎神經下段的神經根束簡稱,為腦的延伸,負責發送和接收骨盆器官及下肢的神經信息。當它受到壓迫,並發生馬尾症候群時,所有感覺和運動神經信息都會被阻斷,尤其是控制膀胱和腸道功能的神經,特別容易受到損傷。馬尾症候群屬於外科急症,需要及早醫治,以防止膀胱或排便控制機能受損,導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及感覺喪失、腿部運動功能受損、永久癱瘓等其他問題。 馬尾症候群有多普遍?

馬尾症候群並不常見,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機率高過兒童,但可能會發生在患有先天性脊柱缺陷,或脊柱損傷的兒童身上。欲知詳情請與醫師討論。 馬尾症候群的症狀

馬尾症候群並不容易診斷,因為它有各種因人而異的症狀,通常發展緩慢,而且還會和其他疾病的症狀重疊。如果有下述任何症狀,請立即就醫: 嚴重的下背疼痛。 單腿或雙腿疼痛、麻木或無力,導致跌倒或難以從椅子上站起來。 從臀部、大腿內側、腿後側,雙腿或雙腳漸漸麻痹,而且情況會逐漸惡化,馬鞍部(大腿外側)也會逐漸喪失感覺。 排尿或排便出現問題,例如排尿或排便困難(尿滯留、排不乾淨),或失禁。 突然出現性功能障礙。

上面列出的項目不一定有涵蓋全部症狀,如果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就醫?

如果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或對健康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況都不同,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馬尾症候群的致病原因

導致馬尾症候群的原因包括: 腰椎的椎間盤嚴重破裂,為最常見的原因。 脊椎管狹窄(Stenosis)。 脊柱病變或惡性腫瘤。 脊柱感染、發炎、出血或骨折。 外傷造成嚴重的腰椎損傷併發症,如車禍、自高處墜落、槍擊或被利器刺傷。 先天缺陷,例如血管異常連接(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馬尾症候群的風險因子

欲知詳情,請諮詢醫師。 馬尾症候群的診斷及治療

本文所提供的資訊不能替代任何醫囑,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完整的訊息。 馬尾症候群的診斷方式

醫師可以依據幾種方式確診馬尾症候群,這些檢測方式包括:

詢問病史:著重在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形、症狀和活動力。 身體檢查:以評估患者的力量、神經反射、感覺、平衡穩定性、身體正列,及運動能力,並可能要求患者驗血。 核磁共振:以觀測脊柱的3-D影像。 脊髓X光攝影術:注射脊髓造影劑後,利用X光使脊椎管顯像的技術,可精確定位脊髓或神經的壓力點。 電腦斷層掃描。

馬尾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治療目的主要是及時且正確地釋放神經壓力,減輕對神經的壓迫。為了防止發生腿麻、大小便失禁或性功能受損等永久性的損傷,最好能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執行手術。

針對不同的病因,醫師會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為了減少腫脹,醫師可能會對您施以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抗生素則會用來對抗細菌感染;如果是腫瘤,手術後可能需要配合放療或化療。此外,治療效果取决於神經受損的程度。治療後,患者有可能無法恢復全部的身體功能,即使手術成功,也可能需要持續數年的復健,來恢復膀胱和腸道等其他部位的功能。 馬尾症候群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面對手術無法修復的永久性損傷,病況會轉變成慢性病,患者需要學習適應,而來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患者可以透過以下管道尋求支持和幫助: 職能或物理治療師 社工 泌尿專家 性治療師 病友支持團體

如果面臨排泄問題,患者可以: 每天使用導尿管排空膀胱,3~4次。 補充足量水分,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防止尿路感染。 戴手套檢查、清理排泄物,並視需要可使用甘油球或灌腸劑。 穿著防護墊及防漏褲子。 向醫師詢問可改善疼痛或排泄的藥物。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進一步了解最佳解決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咳嗽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咳嗽頭痛的定義

咳嗽頭痛(Cough headaches) 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會因為咳嗽等突然的生理反應或用力動作而誘發,包括打噴嚏、擤鼻涕、大笑、大哭、唱歌、彎腰、排便等等。

醫師將咳嗽頭痛分為兩種,一種為較無害的原發性咳嗽頭痛(Primary cough headache),通常偶爾才發生一次,而且最後會自行痊癒。另一種則是較為嚴重的次發性咳嗽頭痛(Secondary cough headache),其疼痛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大腦;患有次發性頭痛的病人,可能需要動手術治療。 咳嗽頭痛有多常見?

部分臨床研究顯示,男性罹患咳嗽頭痛的機率是女性的四倍;通常年過 40 歲後,咳嗽頭痛才會發作,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咳嗽頭痛的症狀

常見的咳嗽頭痛症狀如下,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部兩側疼痛。 在咳嗽或其他用力動作之後,突如其來的頭痛。 頭痛時間非常短暫,有時候甚至只有一分鐘。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咳嗽頭痛的原因

原發性頭痛基本上對人體無害,其原因是咳嗽等突然的用力動作,導致腦壓升高、引起頭痛。咳嗽這類動作又稱為「伐氏操作」(Valsalva’s maneuver),意思是持續的閉氣用力,如果刻意閉緊嘴巴、捏住鼻子呼氣,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以飛行時為例,耳朵內的壓力趕不上大氣壓力變化的速度,即可透過伐式操作來平衡耳壓。不過要特別留意,如果中耳內壓力過高,也有可能造成傷害。咳嗽頭痛的症狀類似於身體運動引起的偏頭痛(Migraines),也類似於運動頭痛(Exertion headaches)。 咳嗽頭痛的風險因素

引起咳嗽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大多只有 40 歲以上的人才會有原發性咳嗽頭痛。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原發性咳嗽頭痛。

造成次發性咳嗽頭痛的危險因素: 年紀小於 40 歲。 咳嗽頭痛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咳嗽頭痛?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接受核磁共振(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腦部影像檢查,來找出頭痛的原因。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利用磁場與電磁波的原理,顯現出大腦結構的橫切面影像,藉此找出誘發咳嗽頭痛之原因。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這是一種利用X光攝影成像的技術,以環繞患者身體周圍的X光取像後,再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顯現出大腦與頭部之橫切面影像。

如何治療咳嗽頭痛?

原發性咳嗽頭痛與次發性咳嗽頭痛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原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有原發性咳嗽頭痛之病史,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每日服藥,以預防頭痛發作,或是緩和疼痛症狀。少部分狀況下, 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透過手術移除大腦與脊髓周圍的些許腦脊液,以減少頭顱內的壓力、降低頭痛發作的機率。

醫師可能建議的預防藥物如下:消炎藥因多美沙信(Indomethacin)、心律錠 (Propranolol)、利尿劑(Diuretic)、乙醯偶氮胺錠(Acetazolamide)、美西麥角生物鹼(Methysergide)、萘普生(Naproxen)、麥角新鹼(Ergonovine)、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D.H.E. 45)、苯乙肼(Phenelzine)。

次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罹患的是次發性咳嗽頭痛,通常會需要動手術根除潛在問題。一般而言,預防性的藥物無法緩解次發性咳嗽頭痛,不過即使您吃藥後見效,也不一定代表您患的就是原發性咳嗽頭痛。 咳嗽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咳嗽頭痛:

治療支氣管炎(Bronchitis) 等肺部感染疾病 避免服用會引發咳嗽副作用的藥物 每年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使用軟便劑(Stool softeners) 改善便秘問題 避免提重物,或是長時間彎曲身體軀幹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有癲癇不擔心~安全開車的觀念很重要

對於癲癇(Seizures)的患者來說,開車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任務,因為,大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無法良好地控制住癲癇發作,而被禁止或限制操作交通工具,如汽車、機車。不過,隨著醫學進步,現在儘管您患有癲癇,只要了解安全駕駛的觀念,就可以讓您知道在開車時應該如何控制您的癲癇發作。

編按:交通部已於民國 109 年 9 月 7 日放寬癲癇者考照條件,詳情請參閱交通部新聞稿 癲癇發作和駕駛能力的關係

有癲癇的人可能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會改變其行動和感覺事物的方式,或突然失去意識。正因如此,癲癇患者開車時,有可能無法控制車子,還可能因此撞車,而傷害到自己或他人。所以,身為癲癇患者的您是否能開車,取決於以下的4個關鍵因素: 癲癇發作的原因。 癲癇發作的類型。 讓您獲取駕照的當地的交通法規。 距離上一次影響意識的癲癇是多久以前發作的。

安全駕駛須知

如果您經過醫師診斷後,確定患有癲癇症,您應該通知相關主管機關,因此在您申請駕照時,通報您有癲癇是很重要的,而且想要完成申請程序,您需要向您的醫師拿取證明。先不論您會不會開車,取得醫師許可非常重要,因為若是患者無法控制住自身的癲癇發作,開車時有較高的意外風險。不過,還是會視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您可能在半年或一年後才能開車,或者若在醫師更改用藥後,原本控制良好的癲癇患者若有發作的情形,該患者有可能再也不能繼續開車。

面對癲癇,請您格外謹慎,並照顧好自己,不要只在癲癇發作時休息,睡眠要充足,不要置自己或他人於危險之中。如果可以,最好的方法是定時服藥與避免刺激,和避免任何會造成您危險的因子。要控制癲癇發作,您應該與您的醫師一起尋求正確的治療方法,誠實地與醫師討論您的癲癇發作狀況。 如果我必須放棄開車的話,該怎麼辦?

要想取回駕照,您不受癲癇發作影響的時間必須夠長,在拿回駕照之前,即使您必須放棄自行開車,您仍有下列5個選項可以參考: 與家人朋友一起坐車。 計程車。 接駁車。 公車、火車、捷運。 步行。

顱內高潮ASMR!咀嚼耳語聽了實在舒服

YouTube 上近年來流行著某種特別的影片類型,內容通常都是有人拿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道具,對著收音敏感的麥克風製造聲響,例如用指甲敲桌子、耳語或咀嚼聲。這種影片主要是用來刺激顱內高潮,或稱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以下簡稱 ASMR)。這個專有名詞聽起來很饒口又難懂,但別擔心,讓我們馬上來看看 ASMR 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對人體的影響。

什麼是ASMR?

雖然 ASMR 的中文含「高潮」這兩個字,但它指的不是性高潮。ASMR 其實是一種因為知覺刺激,使人體產生愉悅反應的現象。現在大部分的 ASMR 影片,主要都是針對聽覺進行刺激,但這只是 ASMR 的其中一種類型而已,有些人被特定方式觸摸時,也會觸發 ASMR 的感覺。而若要透過觀看影片達到 ASMR 的效果,最好要戴耳機,才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推薦閱讀:耳機一族看過來!3耳機類型與耳傷徵兆)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 ASMR 的感覺,而且引發 ASMR 的聲音,對每個人來說也不盡相同。以統計數據來看,耳語或軟綿綿的輕聲細語,是最能引起多數人 ASMR 反應的聲音。 為什麼會有ASMR?

關於造成 ASMR 的原因,目前仍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有一種說法認為,ASMR 是因為腦內啡(Endorphin)的分泌而引起的。該說法表示,在我們還小的時候,如果跟父母的感情很好,有安全感和受關愛的感覺,頭腦內便會分泌腦內啡,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放鬆,並培養出感受 ASMR 的能力。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宣稱 ASMR 可以幫助入睡。(延伸閱讀:失眠壓力大!試試瑜伽安神更好睡

ASMR的影響有實驗證明

一直以來,不少ASMR的擁護者都宣稱它有助眠、放鬆等正面效果,但直到 2018 年,才真的有 ASMR 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出現。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研究,觀看 ASMR 影片時,人的心跳速率會降低,證明了 ASMR 確實有舒緩緊張情緒和放鬆的效果。

該研究實驗指出,觀看 ASMR 的人,皮膚電導反應(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的狀況會較明顯,是心情愉悅的表徵。皮膚電導反應指的是皮膚電阻的變化。人在經歷緊張或憤怒等情緒時,汗腺分泌以及血管擴張會受影響,並使皮膚電導反應產生變化。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反應,得以被應用於測謊的原因。

一般來說,皮膚電導反應愈強,就代表受測者的情緒愈強烈。但由於在測試中,ASMR 已被證實有降低心跳速率的效果,因此便可排除 ASMR 影片觀看者的明顯皮膚電導反應,不是出於緊張或憤怒等負面情緒,而是愉悅的表現。

中風後3種頭痛~醫師5方法助緩解

病人中風(Stroke)過後,可能會出現輕重程度不等的身體症狀,而頭痛可能就是一例,也許因為有中風的經歷,頭痛不禁令人提心吊膽,究竟中風後為何會頭痛?而遇上頭痛發作,又該怎麼辦呢?以下我們會分享更多關於此類的資訊,供讀者們參考。

為什麼中風後會頭痛?

病人中風或大腦血流改變,均會造成大腦腫脹和腦部受損,進而導致頭痛,若因為腦出血,而導致中風的病人,則更容易產生頭痛的症狀。其中,中風後頭痛可分為下列3種狀況:

服用藥物:若服用過多止痛藥,就有可能會造成頭痛。另外,服用中風藥物也可能造成頭痛,包括稀釋血液或降血壓等用途的藥物。 緊張型頭痛 (Tension Headaches):緊張型頭痛十分常見,會持續發作於頭部兩側,通常此類頭痛比較容易舒緩。 偏頭痛:偏頭痛發作時,病人會感到劇烈頭痛,通常還伴隨噁心和疲倦感,醫師則會開較強效的處方藥來治療偏頭痛。.

中風後頭痛該怎麼辦?

若中風後出現頭痛的症狀,請告知醫師,讓醫師進一步確認頭痛是不是因為中風所引起的,還是存在其他重大疾病所致,以便後續更確切的治療。所以,一般而言,頭痛不用太擔心,因為醫師會釐清頭痛的原因,根據不同種類的頭痛,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請參考以下常見的治療方式:

開立處方藥:能幫助舒緩疼痛與發炎。 多休息:好好躺在舒服的床上,別想太多, 讓大腦充分休息。 配合醫師設計的療程:醫師會針對情況不同的病人,有不同做法,因此請信任醫師,配合療程。 健康飲食 : 多攝取蔬菜水果 戒除壞習慣:例如:抽菸或飲酒過量。

通常中風後出現頭痛,多能有效改善,因此,別太過擔心,盡早諮詢醫師,便能盡快緩解頭痛。

貝林氏症候群是什麼?中風患者請留意

貝林氏症候群(Balint’s syndrome),對您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陌生又饒口的名字,但它可是常見疾病「中風(Stroke)」的併發症之一。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中風對腦部的傷害,因此才會導致這個症狀。若您想要進一步的了解貝林氏症候群(Balint’s syndrome),下列將給您完整的資訊。

引發貝林氏症候群的主因:中風

貝林氏症候群屬於罕見疾病,是因為嚴重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而失調所導致。臨床上的症狀包括患者對視野中的物體失去認知能力,只能看見細部卻認不出全局,稱為視覺上的同時刺激失認症(Simultagnosia);而患者無法聚焦,無法隨意控制其眼球注視的目標或方向,稱動眼失用症(Oculomotor apraxia, 又稱動眼運用不能);以及患者雖可看見物品所在位置,卻無法對準而取不到物品,稱作視覺共濟失調症(Optic ataxia)。

貝林氏症候群通常是因為,大腦雙側後頂葉或雙側頂葉(Parieto-occipital,又稱枕葉)區域的損傷。頂葉位於大腦頂部中間,枕葉位於大腦後側。貝林氏症候群可能是一次或多次中風的結果。

引發貝林氏症候群的其他原因

普遍認為貝林氏症候群是多次中風的直接併發症之一,但中風並不是造成貝林氏症候群的唯一原因。突發性的嚴重低血壓,會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因此也可能導致貝林氏症候群。另外,腦腫瘤或腦部創傷也可能引發貝林氏症候群,不過,貝林氏症候群很少是由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退化性腦損傷疾病引起。 貝林氏症候群的3種症狀

同時刺激失認症(Simultanagnosia):患者的視覺無法同時注意到多個物品,可能只能看到一部分畫面或其中一件物品,卻無法涵蓋整個畫面或多件物品。 動眼失用症(Oculomotor apraxia):患者無法自由移動雙眼眼球,無法將視線投向他們想要看的方向或位置。患者必須移動頭部才能改變視線方向。奇怪的是,患者的眼球卻仍然可以上下移動。 視覺共濟失調症(Optic ataxia):患者抓不到自己看到的物品,以及無法測量距離或比例,視覺和動作無法配合,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當患者試圖將杯子放在桌子時,卻因為無法判斷桌子的距離,而使得杯子落到地板上。

貝林氏症候群可以治療嗎?

貝林氏症候群患者可以參加中風復健計劃,這個計畫著重在視覺運動、視覺引導訓練,幫助患者增加應付日常生活的能力,減輕視覺失調帶來的不便,並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由於貝林氏症候群是中風的可能併發症之一,因此,若對症狀缺乏自覺可能會導致延誤就醫,錯過治療先機。一旦發現問題,請盡快就醫。

對象不同影響大腦罪惡感!構成殺人動機3原因

我們偶爾會在新聞看到隨機傷人的報導,甚至無差別殺人事件也屢屢發生,而很多行兇者並非是重嫌犯,他們可能和你我一樣沒有任何犯案歷史,卻因為生活壓力、情感衝突等等原因,一氣之下竟能殺害素不相識的人。本文將剖析殺人時的大腦變化,以及引發殺機的原因,或許就如《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殺人犯的母親所言:「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 20 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同場加映:總是莫名暴怒生氣?檢視4種憤怒原因) 罪惡感影響大腦活動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隱藏性的暴力傾向,尤其容易在我們感覺到生命受到威脅時出現,它是一種危機處理反應;若當事人處於非常敏感的心理狀態,往往會讓情緒失控。你也許曾看過,有的人在極高的壓力下,毫無預警地就情緒大暴走;即使是看起來親切友善的好好先生,都會在受威脅刺激時,變得壓力和暴躁。

從腦部結構來看,傷人和殺人是會帶給行兇者罪惡感的。根據澳洲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心理學系所的研究,當人在動畫中模擬軍人殺平民時,腦部的眼眶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或稱前額葉基底區)和頂顳葉交界處(Temporoparietal junction)的活動會因為罪惡感出現而變得活躍。

此外,腦部的梭狀回(Fusiform gyrus)和舌回(Lingual gyrus)一樣會在殺人時變得活躍,兩者的差別在於,模擬殺平民的時候,梭狀回較為活躍,由於此部位負責臉部辨識,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成受測者在殺害平民時,大腦也在分析受害者們的表情,也就是帶有「人性」在執行殺戮的過程;舌回則主要負責空間推理,當殺害對象為敵對軍人時,這個部位會特別活躍,可推斷在殺害敵對軍人時,大腦可能更傾向認為這屬於合理的行為。

雖然軍人與心理病態者的殺人動機並不一樣;但兩者在執行殺人行為時,同樣都會運用到上面所提的腦部區域。研究告訴我們,殺人時的大腦活動和道德觀互相纏繞影響,如果我們對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可能有助預防犯罪,心理學家和犯罪學家也許能事先發現並阻止可能有謀殺動機的人。

(同場加映:暴動如何形成與轉變?從心理學了解背後原因) 成為殺人犯 3 大原因

與其將罪全都怪在殺人犯身上,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什麼造成他們走向這條毀滅性的道路,根據英國獨立教育慈善機構犯罪與司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rime and Justice Studies)的資料,連環殺人事件是過去約 400~500 年間出現的行為現象,且按照歷史的觀察,此行為可能和人類邁入現代社會有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在每天的生活及競爭中不斷被否定和拒絕,他或許就會把心中的憤怒和不平向他人發洩,涉入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的行為,輕則藥物濫用與自殘,重則可能選擇自殺,甚至殺人。

(同場加映:尋短並非本意?6點剖析自殺者的內心世界

沒有人生來就想傷人或殺人,多關心身邊的朋友,或許你就可以避免下一起殺人事件的發生。以下舉出三個誘發殺機的可能原因: 冷漠關係的社會:科技先進化與人潮遷移,為各個地區帶來更多的新面孔,加上網路的匿名言論,人與人的相處也比以往更冷淡,甚至鄰居之間也不會有任何交集。因為互不認識,猜疑和不信任更容易挑起爭端,悄悄將殺人惡念植入心中。 大眾媒體與名人效應:媒體非常有利於資訊傳播,但同時也是把雙面刃,像是隔三差五的殺人新聞,甚至是對連環謀殺案的系列報導,都可能會讓閱聽人將「殺人」視為一件稀鬆平常或甚至是可以「做」的,再加上現代社會想出名、爆紅的人如過江之鯽,有時候媒體對於重大謀殺案的報導,讓犯罪者的曝光率甚至可跟明星相比,這不免會讓某些人為了想「出人頭地」,享受成名的感覺而殺人。

(同場加映:家有迷妹~小孩有名人崇拜症候群怎辦) 邊緣化的社會:一個受邊緣化的社會,意味著其社會階級的差異性很大,階級高的鄙視階級低的,甚至不把對方當做人看。此思想雖已過時並逐漸淘汰,但在貧富差距很大的社會中,它仍是存在的,而殺人犯亦會把這等人當做殺害目標,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對方死了,也不會有人會為此悼念。

偏頭痛的長期影響~可能改變大腦結構

過去許多研究專家認為,偏頭痛(Migraine)並不是種會傷害身體的惡性疾病,但是新研究發現,長期偏頭痛可能會影響大腦的結構,甚至增加腦部病變的風險。究竟偏頭痛對大腦的影響為何?以下進一步介紹。

偏頭痛的症狀和前兆

偏頭痛是一種慢性神經學疾患(Chronic neurological disorder),特徵是頭部會出現劇烈的抽痛或搏動感,且常伴隨噁心,或對光和聲音敏感的症狀。有些人偏頭痛發作之前會有前兆,出現局部的神經相關症狀,如看到斑點、曲折的光,或在四肢末梢出現刺痛、麻木、無力的感覺。

大腦產生變化會提高中風機率

研究發現,偏頭痛可能會對大腦的整體結構,造成長久性的影響,特別是發作前有前兆的偏頭痛類型。雖然不是所有大腦變化都有害,但有些變化有可能增加中風(Stroke)機率。 偏頭痛恐造成腦白質損傷

白質包含大腦的軸突(Axon),它是將一個大腦區塊連接到另一個區塊的長形神經。如果白質產生病變,則代表這些腦中的連接會中斷。

根據神經學雜誌(Neurology)的報導,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和美國蒙特菲奧里頭痛中心(the Montefiore Headache Center)的研究人員,從過去一些檢查偏頭痛的核磁共振造影(MRI)資料發現,有偏頭痛的人比沒有偏頭痛的人,更可能有腦白質(White matter)損傷;分析研究也發現,有偏頭痛前兆的患者比起沒有前兆的人,白質產生病變的機率又多了34%。 偏頭痛對大腦的其他影響

有前兆的偏頭痛患者,大腦出現類似梗塞(Infarct)病變的機率,比沒有偏頭痛前兆的人多了44%。而無論偏頭痛患者有沒有前兆,他們的腦容量都比沒有偏頭痛的人,更容易出現變化。

研究專家表示,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可以認定偏頭痛是影響大腦結構的危險因素。比起沒有偏頭痛的人,偏頭痛患者較容易發生白質異常,以及類似梗塞的病變,腦中的灰質(Grey matter)和白質區域的體積,也較容易產生變化。

關於肌肉收縮型頭痛~您不得不知的事

肌肉收縮性頭痛(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十分常見,通常只會發作30分鐘或數小時不等,不過並不會嚴重到,影響到您的日常生活,而且,目前已經有治療的方式。因此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肌肉收縮性頭痛,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肌肉收縮性頭痛的症狀有什麼?

前額或腦後有刺激或壓迫感。 一按壓肩頸,就出現疼痛的情形。 出現陣發性頭痛,例如:一個月發作次數少於15次,每次會持續30分鐘,或者1週之久,而這樣的症狀,也有有可能會演變為慢性頭痛。 產生慢性頭痛,例如:每個月發作次數大於15次,每次持續數小時、甚至更久。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呢?

若您的頭痛一天比一天嚴重,甚至出現以下情況,您應該盡快就醫。 頭痛突然發作且強烈,且跟以前發生的頭痛不太一樣。 發燒。 感到噁心、嘔吐。 頸部僵硬。 肢體感到虛弱、麻木。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的情形。

造成肌肉收縮性頭痛的風險因素? 壓力過大。 時常受到噪音干擾。 感到焦慮。 感到疲倦。 缺乏運動。 對疼痛十分敏感。

肌肉收縮性頭痛該怎麼治療?

1. 改變您的生活習慣:因為壓力是引起肌肉收縮性頭痛的一大主因,因此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來減輕症狀,像是: 多運動,例如:瑜伽。 透過按摩放鬆。 熱敷前額與後腦。 提前安排行程,別因為匆忙造成壓力過大。 再繁忙也要預定時間休息。

2. 服用醫師指示的止痛藥:如,乙醯胺酚(Paracetamol)、布洛芬(Ibuprofen)等,可以幫助改善頭痛的症狀。 如何預防肌肉收縮型頭痛?

諮詢心理醫師,學習該如何調適生活壓力。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減少糖分與酒精的攝取。 攝取足夠的水分。 睡眠要充足。 多做運動。 避免抽菸。

5種傲人新科技~中風後復健免煩惱

對大多數的中風(Stroke)患者來說,復原之路並不像唸教科書一樣那麼簡單,因為要想將身體狀況恢復到中風之前的狀態,或是完全地恢復健康,其實是一條非常有挑戰性,而且漫長的一條路。幸好現代醫學科技發達,可以提供給您的支援及幫助也較多元,而這些新科技,不但能夠刺激患者的學習能力,活化具有可塑性的神經,甚至幫助患者恢復身體機能。下列5種新科技,能確實地協助您在艱難的中風復健之路上,不再那麼辛苦。

1. 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是中風後復健的得力助手,也是許多患者依靠及復健治療師常依賴的工具。舉例來說,平板電腦可以儲存復健治療師經常使用的圖卡和字卡,可以儲存音樂和影片,方便患者在家或任何場所進行自我復健。

2. 行動應用程式(App)

每一位患者的復原時間都不同,這時候應用程式的使用,不但可以幫助患者和家屬一臂之力,更可以提供例如:追蹤就醫、服藥、語言治療或腦部訓練等功能。根據美國著名的復健應用程式持續療法(Constant Therapy)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中風後持續接受各類醫療刺激的患者恢復得更快更好。

然而,許多患者仍因為經常面臨各式的就醫困難,阻礙患者到醫院接受復健。這時,應用程式就可以用來訓練患者語言溝通、專注、記憶及認知能力,甚至也有應用程式可訓練活動力、肢體行動準確度和處理日常事務的速度。 3. 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科學家已經證實,神經可塑性能夠讓健康的腦組織與人體肌肉,藉由新的神經迴路重新建立連結,這樣子的連結能夠提供大腦及神經,重新適應發病後的生活能力。重塑的過程或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復建,甚至要經年累月地反覆訓練才能達成。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風後的1~3個月屬於早期恢復期,沒受到影響的健康腦組織會特別活躍,積極地建立新聯繫。不過,這段時間也是患者面臨身心體力最嚴峻考驗的時刻,因此經常會錯失復原的黃金機會。

4. 外骨骼復健機器人(Robotic exoskeletons,又稱動力外骨骼)

對多數中風患者而言,想要回到生病前的活動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外骨骼復健機器人便成為目前科技中,最新的復健工具之一。藉由穿戴在身上的機器人外骨骼,患者可以恢復某種程度的活動力,這項發明不僅幫助了患者本身,更可以減輕復健治療師的負擔,減輕復健治療師需要徒手搬動或移動患者肢體的辛勞。

5. 遠距復健

中風患者不只有面對肢體運動困難的挑戰,更有面臨回歸日常生活或社交環境的不適感。因此,遠距復健可以利用3C設備,將患者放置於虛擬實境般的3D場景中,讓患者提前模擬路徑、感受氣氛、熟悉並融入環境。就像玩遊戲一樣,虛擬的世界,能夠給予患者現實的感受,並且有較輕鬆回歸生活的機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