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梅尼爾氏症初期症狀、治療及飲食詳解

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梅尼爾氏症初期症狀、治療及飲食詳解

李小姐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頭暈目眩,感覺周圍都在轉動,耳朵還會出現嗡嗡耳鳴聲。隨著日子過去,她的症狀愈加頻繁,經常噁心想吐,有時甚至會聽不見聲音;忍無可忍後,李小姐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梅尼爾氏症。

究竟為何會罹患梅尼爾氏症?初期有哪些症狀?多久會好?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Hello健康》為您詳細說明! 梅尼爾氏症是什麼?

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首先被法國醫師普羅斯珀.梅尼爾(Prosper Ménière)所發現,並以此命名。

梅尼爾氏症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通常好發於20~40歲成年人,患者以女性居多,常因內耳的淋巴分泌過多、內耳內淋巴囊的吸收功能異常,或是內淋巴循環受阻,而導致內淋巴液壓力增高,而此種壓力改變則會影響前庭系統,使其內耳無法發揮正常的平衡功能,最後引發梅尼爾氏症。 梅尼爾氏症的常見症狀:眩暈、耳鳴

梅尼爾氏症患者可能會出現下列3種常見症狀:大部分為單側

陣發性眩暈:感覺頭暈目眩且持續20分鐘以上,甚至幾小時,眩暈發生前可能沒有徵兆或是伴隨耳悶,嚴重時會伴隨嘔吐。(推薦閱讀:別以為頭暈沒事~這4類型是中風警訊) 低頻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由於患者的耳蝸缺少感覺細胞或受損,而造成聽力障礙,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永久性聽力喪失。 耳鳴:耳鳴即為耳朵內出現鈴聲、轟轟聲、鳴笛聲或嘶嘶聲等,而梅尼爾氏症的耳鳴通常是較低頻率的聲音。 耳悶

何時須求診?

倘若你長期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請盡速就醫檢查,因為不僅有可能是罹患梅尼爾氏症,還有少數情況為罹患中風、腦瘤或心血管疾病的前兆。 梅尼爾氏症12大高危險族群

下列為容易罹患梅尼爾氏症的12大高危險族群: 長期睡眠不足者 經常過度勞累者 高工作壓力者 容易緊張或情緒化者 酗酒或抽菸者 在噪音強烈的環境工作者 嗜鹹食者 過敏者(延伸閱讀:鼻塞、流鼻水?是感冒還是鼻子過敏?一分鐘看懂過敏和感冒差異) 頭部曾受過外傷者 罹患慢性中耳炎、糖尿病、梅毒、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等疾病者 女性 有偏頭痛問題者

如何診斷梅尼爾氏症?

醫師會藉由聽力檢查及詢問臨床症狀,為病患進行初步診斷,之後也可能會透過簡單的甘油試驗(Glycerol dehydration test ) ,請患者口服甘油,作為利尿劑,在利尿過程中測試聽力是否有改善。

若梅尼爾氏症病人,在甘油試驗中聽力出現暫時改善,即可稱為甘油試驗陽性,醫師會將其診斷為梅尼爾氏症。另外,醫師可能會再進行耳蝸電位(ECoG)及溫差眼振圖檢查已進行更精確的判讀。 為何梅尼爾氏症要用甘油試驗診斷?

醫師會使用甘油試驗作為診斷梅尼爾氏症的方法,主要是因為甘油能使血液處於暫時性高張狀態,引起內淋巴外滲,進行脫水及減壓,有助改善內淋巴水腫情形。

當內淋巴水腫及聽力於甘油試驗後皆獲改善,便屬陽性反應;反之,則未罹患梅尼爾氏症,其症狀可能是由其它疾病造成。 梅尼爾氏症能根治嗎?2大緩解治療方法一次看

梅尼爾氏症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但大部分患者皆可透過使用藥物,或搭配手術來緩解、控制症狀。以下將分成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介紹: 1. 藥物治療

多數患者可經由服用藥物,包括前庭抑制劑、止吐藥物、內耳循環促進劑、低劑量利尿劑及口服類固醇,來緩解身體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並改善內耳液體的平衡狀態,以治療梅尼爾氏症。 2. 手術治療

只有很少數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梅尼爾氏症病患,才需考慮接受手術。目前較為常見的手術方式包含以下3種: 內淋巴囊手術:內淋巴囊負責管理內耳淋巴液分泌的多寡。透過內淋巴囊手術,可減少分泌淋巴液,或增進淋巴液吸收,減輕梅尼爾氏症病患的眩暈症狀。 前庭神經切除術:內耳前庭神經是維持人體平衡功能的主要系統,而接受前庭神經切除術後,通常可改善眩暈,又可保留受影響耳朵的聽力。 內耳迷路切除術:會切斷患者的第8對腦神經,也就是移除有梅尼爾氏症患者耳朵的平衡與聽力能力,而此手術由於會造成永久聽力受損,所以只會在病人受影響的耳朵聽力幾近喪失或完全喪失時,才考慮施行此術。

梅尼爾氏症不能吃什麼?飲食忌食及照護重點

梅尼爾氏症的患者平時應維持睡眠充足、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在飲食方面則須保持清淡,減少鹽分攝取,建議應戒菸、戒酒,並忌食含咖啡因或刺激性的食物。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藉由從事自己喜愛的休閒活動,排解平日所累積的壓力,並盡量減少情緒的起伏,以避免梅尼爾氏症所引發的不適症狀再度出現。(同場加映: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4點)

聽不見別人說話竟是耳屎塞住耳朵!清潔耳垢千萬別用棉花棒

黃先生因左邊耳朵悶塞長達2週,無法聽清楚別人說話,擔心是否罹患耳部疾病,嚇得趕緊至附近診所求診。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由於他耳毛偏多、耳垢代謝不正常,長期悶塞於耳道內造成耳垢栓塞(Impacted cerumen),才會這陣子都聽不太到聲音,直到醫師為他夾出一顆顆堅硬的耳屎後,耳朵不適才獲得緩解。

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耳屎塞住?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平時該挖耳屎嗎?如何清理才對?《Hello健康》以下為大家一一說明!

為什麽會出現耳垢?有什麼功能?

耳垢(Earwax,又稱作耳屎)是由外耳道表皮脫落的皮屑及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通常會聚集在耳道最外面約1/3的位置。

外耳道的分泌物大多都具有抗菌與防水特性的皮脂,且含有抵抗細菌及真菌,能保護外耳道,其中的油性物質還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並形成防水保護層。

此外,耳垢特有的黏性,也可使灰塵、昆蟲等進入耳中的異物,因被黏住而卡在淺處,不致於接近耳膜。 乾、濕耳垢比一比!

人類的耳屎可分為呈現乾燥屑塊狀的「乾耳垢」及呈濕黏液狀的「濕耳垢」。乾耳垢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質地易碎,而其成份則以皮屑與皮脂為主,較難堵塞耳道。

濕耳垢則多為褐色,質地又濕又黏,而其內含成份繁多,除了皮脂及皮屑外,還含有少許水分,也因濕耳垢密度較高,所以容易因堆積而造成耳屎塞住。

值得一提的是,耳垢類型是受基因所決定,歐美人濕耳垢者較多;台灣人則多為乾耳垢者。 這6類人容易出現耳垢栓塞!

諸如年紀較大、罹患先天性耳道狹窄或長期配戴耳塞,都有可能導致耳屎塞朵的情形出現,以下為容易發生耳屎塞住的6類族群:

常使用助聽器、戴耳塞或耳機者 耳毛旺盛者 濕耳垢者 皮膚容易脫屑的者 不當使用掏耳棒者(延伸閱讀:寶寶耳屎好多怎麼辦?亂清有風險、教你正確清理原則) 老年人 先天耳道狹窄者 怎麼聽不見了?耳屎栓塞6大症狀一次看

當耳屎塞住時,可能會出現下列6種常見症狀: 聽力下降 耳鳴 耳朵有悶脹感 耳痛 頭暈 咳嗽(推薦閱讀:酷酷嗽現警訊!7種咳嗽沒那麼簡單

耳屎塞住怎麼辦?公開耳垢栓塞的治療方法

當耳朵連續3天出現上述症狀時,就應儘速就醫檢查。一般而言,耳垢栓塞多半因堆積時間過久,導致耳垢變硬,難以輕易地從耳朵清除,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耳垢軟化劑,來解決耳屎塞住的問題。

巿面上的耳垢軟化劑種類繁多,雖然很多無須處方籤也可購得,但建議民眾應遵守醫囑使用耳垢軟化劑為佳,以下是耳垢軟化劑的使用方法: 協助病患使用耳垢軟化劑者,在開始滴藥前應先清潔雙手。 以藥棉清潔外耳道。 將藥瓶握於手中數分鐘,使耳垢軟化劑溫度接近體溫。 病患須將頭側一邊,或側臥在床/沙發上,將需要治療的耳朵朝上。 協助者可將患者的耳朵輕輕地向上及向後拉,將耳道拉直,並按醫生指定的份量將耳垢軟化劑滴進耳道。 滴藥後,將耳道入口的三角形軟骨(耳屏)按下,然後輕輕按摩。 病患應停留在本來位置約2~5分鐘,即可回復正常活動。若需要點另一耳,可於10分鐘後再重複上述步驟。

能挖耳屎嗎?清理耳垢的正確方法報你知

大多數的情況下,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而排出外耳道,因此不必刻意去清理耳垢。用棉棒或其他硬物挖耳,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內,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

若一定要使用棉花棒,則建議用於吸除水分而非清除耳屎。民眾在使用棉花棒時,應避免深入耳道,僅在耳道外側以旋轉的方式,吸除耳朵多餘水分即可。

通常只有以下3種情況才需要挖耳屎: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疾病(如中耳炎、外耳炎等)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如耳道已遭耳屎堵塞,影響聽力或有搔癢、疼痛等症狀,請前往耳鼻喉科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與治療。不宜由其他人或自行掏挖耳朵,若傷及耳膜更是得不償失。

聲音沙啞、喉嚨痛好崩潰?靠4招避免聲帶長繭,維持天籟美聲

在小學任教的李老師近期因聲音沙啞、喉嚨痛,以為是感冒而自行買藥服用,但症狀卻遲遲沒有好轉,赴耳鼻喉科檢查後,才得知是「聲帶長繭」。

究竟哪些原因會造成聲帶長繭?該如何治療與保養喉嚨呢?《Hello健康》帶您了解聲帶結節的症狀、原因與治療方法,並提供4招預防聲帶長繭的小撇步!

什麼是聲帶長繭?認識聲帶結節

我們常聽到的聲帶長繭(Vocal cord nodules),其實就是指聲帶結節。由於聲帶過度使用,而造成聲帶表皮增厚及皮下組織水腫,長期下來就會出現聲帶結節。

女性較容易聲帶長繭?

聲帶長繭好發於20~50歲女性,由於女性因聲帶較男性短、薄,且振動頻率約為男性的2倍,因此發生聲帶長繭的風險較高,甚至可高出男性5倍之多。

為什麼聲帶會長繭?聲帶結節常見原因一次看!

從事需長時間說話或發聲的職業,如教師、歌手、客服人員、銷售人員及政治人物等,皆為聲帶結節的高風險族群。

由於平時可能需要依工作需求提高音域或音量,或使用錯誤的發聲方式大聲歌唱或說話,皆可能促使聲帶摩擦次數增加而出現慢性聲帶發炎,若未適度休息或改變發聲方式,長期下來就會使聲帶表皮增厚,造成聲帶長繭。

更糟的是,若平時有長期抽菸或酗酒的習慣,會進一步促使聲帶充血並反覆發炎。此外,食用辛辣食物、高油脂食物、咖啡、冰品、巧克力等易引發胃食道逆流的食物,也會傷害聲帶,進而提高形成聲帶結節的風險。(推薦閱讀:聲帶發炎用氣音更慘~認識喉炎與緩解) 講話喉嚨痛、沙啞!聲帶長繭症狀有這些

聲帶長繭者起初可能會出現聲音沙啞的症狀,尤其是講話時間愈久,嗓音就愈容易疲勞。若無及時改正發聲方式或讓嗓音適度休息,聲帶結節就會愈變愈大,聲音也更顯低沈,甚至出現發不出聲音或喉嚨痛等情形。

部分患者可能會試著更用力說話,試圖提高或加大音量,讓別人能聽得更清楚,反而加劇聲帶長繭的症狀。 怎麼知道聲帶長繭?去醫院要看什麼科?

若聲音沙啞持續超過2週~3週,或合併長期咳嗽、痰中帶血、呼吸不順、吞嚥異常等症狀,就有可能是聲音結節病況加重或喉部出現病變,須盡快至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如何診斷聲帶長繭?聲帶結節的3種檢查方法

當你出現上述所提及的疑似症狀而就醫時,醫師會先進行基本評估,確認你聲帶狀況並詢問相關病史,才會開始進行以下3種常見的診斷方法:

鼻咽喉內視鏡:檢查時需要進行局部麻醉,醫師會將內視鏡由鼻孔經鼻腔伸入咽喉內,觀察喉部在發聲時如何運作,以判斷發聲問題的原因為何。尤其是反覆或長期聲音沙啞的病患,非常需要及早接受此項檢查,以便排除罹患喉癌、下咽癌或上食道癌的可能性。 喉頻閃光源內視鏡檢查:可對喉部進行動態錄影,並發出與每秒聲帶振動頻率同樣次數的閃光,透過電腦影像分析聲帶運動的振動幅度及彈性,替病患及早偵測聲帶病變,並能提供醫師後續治療的方向。

3方法治療喉嚨聲帶長繭

一般而言,聲帶長繭症狀較為輕微者,若能配合適當休養,調整發聲習慣,症狀大多可在數週至數月內改善;聲帶長繭症狀較為嚴重者,則可能需接受進一步治療,以下為3種聲帶長繭常見的治療方法: 口服消炎藥或施打類固醇:醫師可能會先開立口服消炎藥,如類固醇、肌肉放鬆劑,替輕症病患治療;經評估也可能替病患施打低劑量類固醇,快速達到消炎作用。 發聲訓練:語言治療師會指導聲帶結節症狀較輕微的患者,藉由腹式呼吸、聲帶運動、共鳴練習等方式,以訓練其聲帶肌肉及練習正確發聲方式,通常經過2個月、每週1次的語言復健,7~8成的患者症狀皆有顯著改善。 喉內視鏡顯微鏡手術:若語言治療及口服消炎藥仍無效時,病患可考慮進行喉內視鏡顯微鏡手術。首先需要進行全身麻醉,在顯微鏡及硬式喉鏡下,將聲帶結節以夾子或剪刀去除,手術所需時間約20分鐘,而術後則須噤聲3~7天,且於3週內盡量減少說話頻率。 聲音長繭吃什麼?保養喉嚨4撇步學起來!

下列4種方法不只能夠幫助你保養聲帶,維持天籟嗓音,還能預防聲帶結節: 多喝水:由於水可以滋潤聲帶,避免聲帶過度振動,因此平時應攝取充足水分,尤其是工作需經常大量說話者,應時不時喝口水潤喉,可有效降低聲帶長繭風險。(延伸閱讀:水喝太多恐有水中毒!喝太多水的6大症狀) 避免刺激性食物:若想有效預防聲帶長繭,建議應避免食用太辣、太甜或太油膩的刺激性食物,以減少胃酸逆流而傷害聲帶。 調整說話方式:說話掌握「4不原則」:不必太用力、不要太大聲、不宜講太久以及不要講太快,盡量避免給聲帶過多壓力。 充分的休息:若感覺到自己的嗓音出現了變化,就應空出2~3天休息,並且避免在沒聲音時,還使用類似「假音」的聲音繃緊喉嚨、拉高音調說話,或使用氣音說話以免加劇聲帶發炎症狀。

耳朵有蟲免驚!4招安全清除耳內異物,這NG行為千萬別做

不少人都有過昆蟲跑進耳朵的可怕經驗,尤其天氣變熱時,各種千奇百怪的蚊蟲都跑出來,在身邊飛舞。

究竟耳朵有蟲該怎麼辦?該用手指或棉花棒去挖嗎?耳朵會出現哪些症狀?《Hello健康》提供4種異物卡耳的處理方法,避免因驚慌失措而誤傷耳道。 耳朵感覺有東西在爬?外耳道常見異物、症狀一次看

外耳道全身最容易跑進異物的位置之一,尤其以兒童最常見,外耳道出現異物時,體積可小至棉花、衛生紙屑、小石塊或植物種子;大至彈珠、BB彈等小玩具,甚至還可能看到令人退避三舍的蚊子、飛蛾、螞蟻或蟑螂等昆蟲。

若異物的體積過小或無刺激性,當事人可能不會感受到任何異常,直到某日生病去看耳鼻喉科,才可能發現耳朵異物的存在。

然而,體積偏大的異物則可能會擠壓耳道,而導致急性外耳炎,引發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等症狀。(延伸閱讀:耳鳴又有異物感?可能是耳咽管出問題

另外,如果是活體異物(如昆蟲)侵入耳內,則可能感受到耳鳴或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還可能引起外耳道劇烈疼痛,甚至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耳朵有蟲可以用棉花棒或夾子取出嗎?

若懷疑耳朵有異物或昆蟲侵入時,請勿過度驚慌,而用手指、夾子或尖銳物將異物或蟲子取出,反而易將異物推得更深,甚至造成耳道皮膚、耳膜或鼻腔黏膜進一步的傷害。(推薦閱讀:夏天蟲蟲危機!蟑螂、蒼蠅等居家常見蟲類介紹)

耳朵有蟲怎麼辦?4招清除耳朵異物

當你感受到耳朵有異物或異常的聲音時,不妨先冷靜下來,使用以下方法清除耳內異物:

昆蟲侵入時:面對耳朵有蟲誤闖外耳道時,應保持冷靜、走到黑暗處,使用手電筒將光線照進耳內,利用趨光性將小昆蟲引出。 若確定鼓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建議可將生理食鹽水、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待其溺斃後,再由耳鼻喉科醫師取出異物,以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 豆狀物進入時:讓有豆狀物的耳朵向下,然後輕輕搖頭,使豆狀物掉出來。 液體流入時:當液體流入耳內時,則可用清潔用棉花棒輕輕擦拭耳道外側,但須切記不要伸太進去,否則可能會傷及耳膜。 小玩具掉入時:家中孩童若在玩遊戲過程中,將彈珠或BB彈等小玩具放入耳中而卡住拿不出來時,應立即前往耳鼻喉科診所,尋求醫師協助。

另外,若孩子無法維持固定不動或周遭環境條件不足時,醫師會幫孩童全身麻醉(一般需空腹至少8小時才可進行)或局部麻醉後,再將異物取出。

睡覺打呼跟8原因有關!學會這3招改善打呼、找回睡眠品質

睡覺打呼(打鼾)是許多人都出現過的生理現象,根據統計,在40~60歲的成年人當中,約有60%男性睡覺時會打呼;女性則為28%。

即便打呼並非出於自願,巨大的打鼾聲卻經常帶給枕邊人困擾,更可能是罹患疾病的警訊。究竟哪些原因會導致睡覺打呼?如何改善睡覺打呼呢?快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打呼的大小事吧!

為什麼會打呼?睡覺打呼的8種原因

一般人清醒時,上呼吸道肌肉會產生持續性張力,讓呼吸道保持通暢,但有些人在入睡後會因種種原因,出現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的狀況,導致呼吸道變得狹窄,並使上呼吸道氣流進出受到阻力影響,就會增加上呼吸道的軟組織摩擦震動,發出打呼的聲音。

以下為睡覺打呼的8種常見原因:

年紀較大:到了中年以後,咽喉部肌肉張力會隨著年紀變大逐漸減弱或鬆弛,進而使呼吸道內的氣流與黏膜因摩擦增加而引起打呼。 肥胖:由於肥胖者呼吸道肌肉張力不足,容易塌陷,加上脂肪堆積在呼吸道四周會使肌肉組織變得較為肥厚,壓迫呼吸道而變窄,讓人在睡覺時無法順暢呼吸,進而出現打呼的情形。 長期抽菸或睡前飲酒:抽菸與喝酒不僅會使呼吸道平滑肌及黏膜遭到破壞,還會讓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變得遲鈍,並引發呼吸道肌肉鬆弛,使人於睡覺時出現打呼的現象。 下顎過小或後縮:下顎過小或後縮會擠壓呼吸道,使空氣無法正常進入,而發生打呼的情況。 服用鎮靜安眠藥物:服用鎮靜安眠藥物後,易減弱呼吸道肌肉張力,導致鬆弛並阻塞呼吸道,而出現打呼、呼吸不順或肌肉無力等副作用。 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鼻中膈彎曲或鼻息肉等,皆易引發患者鼻塞或喉嚨附近的軟顎肌肉鬆弛且下垂,而提高打呼的可能性。(推薦閱讀:小孩睡覺鼻塞習慣用口呼吸,長期下來小心暴牙、咬合不正!) 扁桃腺肥大:由於呼吸道被肥大的扁桃腺占據,並受到擠壓而變得狹窄,所以引起患者打呼。

長期睡覺打呼勿輕忽,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

長期打呼者約有50%會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除了打呼外,若您還出現以下7種情況,就需特別留意是否患有睡眠中止症: 睡到一半突然暫停呼吸,接著又繼續呼吸 睡醒後仍感覺疲憊 起床易感覺頭痛或頭暈 白天易嗜睡(延伸閱讀:狂打哈欠!小心是睡眠藥物和心理問題) 反應較為緩慢、無法集中精神 脾氣控制不易,容易感到暴躁 記憶力衰退

呼吸中止症分級

依呼吸中止次數,可將睡眠呼吸中止症分成輕、中、重度3種類別。若每小時呼吸中止5~15次為輕度,15~30次則為中度,但若每小時呼吸中止高達30次以上時,便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建議容易打呼者,可請身旁的枕邊人稍微留意,是否有呼吸中止情形,以便於及早就醫治療。

睡覺打呼如何改善?這3招學起來!

一般輕微的打呼只要不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可先試著透過以下3種方法,來改善打鼾的問題:

側睡:仰躺在床上時,由於舌頭會往後傾倒,壓迫到呼吸道,使其變得較為狹窄。建議容易打呼的人,可採取側躺的方式睡覺,可避免舌頭堵住呼吸道引起打呼。(延伸閱讀:側睡仰睡趴睡~從睡姿看個性與影響) 減肥:肥胖者不妨透過少吃油膩食物、多吃蔬果、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方式,調整飲食習慣及作息以控制體重,可改善呼吸道受壓迫而產生的打鼾現象。 避免睡前喝酒及戒菸:因酒精會暫時性降低呼吸道肌肉張力,導致呼吸道變窄而引起打呼,因此建議睡前幾個小時應避免飲酒。 另外,尼古丁的成份則易使呼吸道肌肉鬆弛,而及早戒菸除有助打鼾頻率,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若透過以上方法,長期下來仍無法改善打呼的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時,就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診,以確認是否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鼻部疾病、扁桃腺肥大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而造成打呼的情形發生。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突然流鼻血怎麼辦?抬頭就能止血?流鼻血原因、處理方法一次看

許多人都曾因突然流鼻血而嚇了一跳,其實造成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尤其與氣候乾燥或擤鼻涕過猛有關;究竟流鼻血原因有哪些?如何做才能正確止血?《Hello健康》帶您一同了解。

為什麼會流鼻血?突然流鼻血的原因

流鼻血大多發生在鼻中膈前半部,也就是距離鼻孔約0.6公分處,由於此處擁有豐富血管網,也最容易受傷,只要稍微碰撞就有可能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以下為流鼻血的常見原因: 鼻子受外力撞擊或挖鼻孔 打噴嚏或擤鼻涕過猛 處於空氣太過乾燥的環境 有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部疾病 患有高血壓 長期抽菸(延伸閱讀:壓力大來根菸好嗎?女性抽菸的動機與健康危害) 凝血功能受損者(如血友病、白血病患者)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Warfarin等)

流鼻血抬頭就對了?NG行為恐堵住氣管

許多人都誤以為流鼻血時,應將頭往後仰、鼻孔朝上,並用衛生紙把鼻孔塞住,才可避免鼻腔內的血液流出。

事實上,將頭向後仰並非正確姿勢,血液反而易因姿勢及重力影響而向後流至咽喉部,甚至流入食道及腸胃道,刺激胃腸黏膜,讓人產生不適或嘔吐。此外,血液也可能因此進入氣管及肺臟內,堵住呼吸氣流而引發危險。

流鼻血怎麼辦?4步驟處理流鼻血

當鼻血突然從鼻腔流出時,建議可透過以下4步驟止血: 流鼻血時應採坐姿、將頭稍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翼2側,持續緊壓約5~7分鐘幫助止血。另外,鼻出血時請勿將乾燥的衛生紙條或棉花塞入鼻孔,以避免將其移出時,又讓鼻內出現新傷口。 在鼻根部(即兩眼之間)局部冰敷,可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效果。 若仍血流不止,可用濕紗布條將出血側的鼻孔輕輕塞住,再捏住鼻孔,而紗布條須預留一部份在鼻孔外側,不僅可以掌握出血狀態,止血後也可輕易拿出。 止血後,血液凝結會形成血塊結痂,這時請勿再揉鼻子、挖鼻子或擤鼻涕,以免結痂剝落,導致鼻腔再次出血。

流鼻血看什麼科才對?

如果施行上述止血措施超過15分鐘仍血流不止,建議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處置。以下為常見的診斷方法: 鼻鏡檢查:又可分為前鼻鏡和後鼻鏡,前鼻鏡檢查主要是利用一種前端有燈光的觀察鏡,由鼻孔觀察鼻甲、鼻道、鼻中膈等部位是否有出血現象;而當醫師透過後鼻鏡檢查時,則會將圓形平面鏡深入口咽部,利用鏡子反射觀察後側鼻孔是否有任何異狀。 軟式纖維內視鏡:內視鏡的前端有裝置攝影機,可以藉由導管深入鼻咽部,先觀察鼻腔出血的位置,之後局部麻醉鼻孔內側皮層,再將內視鏡由鼻部伸入,清楚觀察鼻腔內部構造,檢查鼻子是否有其它病變。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7方法預防流鼻血

平時若能遵守下列7原則,可有效降低流鼻血的機率:

減少或放輕挖鼻孔、擤鼻涕的動作,如有鼻子過敏、鼻竇炎等鼻部疾病也應及早治療。(推薦閱讀:擤鼻涕太用力恐導致中耳炎、鼻竇炎!正確擤鼻涕3步驟!) 選擇低脂或低膽固醇的食物,以控制血壓,避免高血壓造成鼻腔微血管破裂,而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增加室內濕度使鼻垢減少,增加空氣濕度,以維持鼻腔黏膜濕潤,預防鼻出血的情形發生,或使用凡士林塗抹在鼻毛附近預防鼻黏膜乾燥。 建議可多攝取內含維生素C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葡萄等,幫助鼻腔血管及黏膜合成膠原蛋白,以降低流鼻血的可能性。 避免食用太熱的食物或補品,以免讓鼻部血管擴張,造成鼻出血。 由於抗凝血劑會影響血液凝固,所以容易流鼻血的患者除非必要,應盡量減少服用相關藥物。 抽菸不僅會傷害肺部,還會導致鼻腔黏膜乾燥,引發流鼻血,建議抽菸的讀者應盡早戒菸為佳。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喉嚨癢、乾咳不停?恐是降血壓藥副作用!解析5大乾咳原因

張老師患有高血壓,自從每天服用降血壓藥後,前陣子發現,明明起床時喉嚨沒有痰液,卻久咳不停,而且總覺得喉嚨癢。張老師原以為是感冒,服用止咳化痰藥及多喝水一周後,乾咳症狀。卻未改善,趕緊就醫檢查。經醫師診斷後發現,原來是服用降血壓藥的副作用,才會不停乾咳。

久咳不停是不少人常見困擾,其中乾咳更是不少人常見症狀,因不易找出真正病因,讓人困擾不已。導致乾咳的原因是什麼?《Hello健康》透過為你解惑! 為什麼會咳嗽?

咳嗽是身體正常的反射機制,一旦外來異物或不正常分泌物入侵呼吸道,便會刺激咳嗽感覺神經或神經末梢的接受體,傳到位於腦幹的咳嗽中心,再藉由運動神經刺激呼吸道的肌肉收縮,產生激烈的氣體流動。

常見5原因造成乾咳  喉嚨癢、咳嗽是徵兆

依據咳嗽持續的時間,一般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咳嗽;當咳嗽少於3週,為急性咳嗽,若長達3週以上,則為慢性咳嗽。咳嗽常見的表現型態有兩種,分別為有痰的咳嗽與乾咳。

咳嗽帶有痰液,大多是因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鼻涕倒流等成因所致;乾咳則較為不同,通常是以下5種原因所造成的: 成因1:過敏性鼻炎(Anaphylactic rhinitis)

過敏性鼻炎患者[因接觸過敏原,刺激鼻子出現發炎反應,典型症狀包括乾咳、鼻子癢、打噴嚏或流鼻涕等。

由於過敏性鼻炎症狀與感冒相似,容易使患者混淆,且兩者可能同時存在患者身上,因此需就醫診斷後,才可確認真正病因、對症下藥。若是過敏性鼻炎則無法根治,需要遠離過敏原才能解決不適感。

成因2:氣喘(Asthma)

氣喘是受遺傳或過敏原(如塵蟎、花粉、空汙)刺激所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一旦發作會使患者呼吸道出現過敏反應,大多會引發乾咳、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並伴隨明顯的喘鳴聲,尤其是在吐氣時,因支氣管發炎腫脹,使得氣流經過狹窄氣流內徑,發出「咻咻咻」的雜音。

成因3: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常因病毒感染所致,例如常見疾病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及鼻病毒等,但也可能經由細菌感染、抽煙、化學氣味或灰塵等引起。其中,長期抽煙或身處粉塵或其他有害氣體的的工作環境中,較易得到急性支氣管炎,且因支氣管黏膜長期下來已遭破壞,罹病後也較不容易恢復。

一旦患有急性支氣管炎,在初期除了會乾咳,還可能有輕微發燒、疲倦、胸悶、胸口不適及呼吸有雜音等症狀。,要特別注意的是,倘若出現呼吸困難或氣喘時,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併發肺炎。(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還生痰?慢性支氣管炎6症狀愛注意!保養支氣管就靠4撇步) 成因4:服用降血壓藥物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如Ramipril或Enalapril等血管張力素轉化酵素抑制劑後,,雖能使高血壓患者血管鬆弛,達到降血壓功效,仍可能頻繁出現乾咳症狀,即便服用止咳藥也無法停止乾咳,通常須等停藥數日至1個月後,才會逐漸停止乾咳。(推薦閱讀:高血壓讓人陽痿?高血壓、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勃起障礙) 成因5:長時間使用喉嚨

許多人可能會因未喝水喉嚨乾燥或長時間說話,出現喉嚨乾癢或疼痛症狀,因此透過咳嗽來清喉嚨;有些人容易緊張,也可能無意識地出現「乾咳」習慣,。其實,喉嚨產生的不適感是因清喉嚨時,空氣高速衝過聲帶,產生太多機械性刺激所致,才會讓乾咳成為擺脫不掉的病症。(同場加映:聲音沙啞、喉嚨痛好崩潰?靠4招避免聲帶長繭,維持天籟美聲

耳朵聽到心跳聲要看哪一科?搏動性耳鳴的症狀、原因及治療

過去三個月,黃小姐的耳朵常聽到「咻咻咻…噗噗噗…」的低鳴聲,而且睡覺時特別清楚,聽起來就像自己的心跳聲。

近兩週來,聲音感覺愈來愈大,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會出現,令黃小姐夜不成眠,白天則經常頭暈、走路不穩。黃小姐飽受困擾,決定就醫,醫師聽完她的主訴,懷疑是「脈動性耳鳴」,進一步檢查耳朵、血管和大腦後,發現黃小姐腦部血管病變,並因此造成耳鳴

究竟脈動性耳鳴是什麼?哪些原因會造成搏動性耳鳴?耳朵聽到心跳聲會自己好嗎?《Hello健康》為您深入說明。

搏動性耳鳴是什麼?

搏動性耳鳴(Pulsatile Tinnitus)又稱脈動性耳鳴,指耳朵出現低頻、規律且與心跳同步的搏動音,或是血液的流動聲、衝擊聲;聲音感覺類似「咻咻咻、嗚嗚嗚、噗噗噗」。

搏動性耳鳴可能會出現於單耳或雙耳,並可能隨著病患的頭部活動、體位變化,例如躺、坐或站,而改變強度與頻率。

與一般在靜處聽到自己心跳聲的情況相比,脈動性耳鳴出現時間較長、較頻繁,而且無論心跳是快、是慢皆可能聽見。

延伸閱讀:

脈動性耳鳴的其他症狀

病患可能因為耳鳴聲或背後病因而出現以下問題: 頭暈 視力減弱 聽力減弱 走路不穩 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品質下降

搏動性耳鳴的可能原因

搏動性耳鳴主要由血管問題所引起,例如腦部或頸部的動靜脈血管異常;因為耳朵緊鄰周遭血管,只要血管異常或血流量變大,血流聲或心臟跳動聲就會傳入耳朵。

以下病因會造成心臟輸血量增加,使血管內的血流量增加,進而造成耳鳴;通常症狀比較輕,只要解決病因,就能改善耳鳴。 甲狀腺機能亢進 懷孕 貧血

下列病因則會造成血管異常,例如血管硬化、狹窄、阻塞或畸形等;需要立即就醫檢查、治療,以免血管問題惡化,日後阻塞中風。

動脈問題:頸動脈狹窄、頸動脈剝離、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瘤、動靜脈簍管、動靜脈畸形 靜脈問題:頸動脈球異常、良性顱內壓增加

除了上述2類血管病因外,下列原因也可能造成搏動性耳鳴:

開放性歐氏管 中耳膽固醇肉芽瘤 顱底或顳骨的血管腫瘤 顳骨異常地薄,使血管的聲音容易傳進耳朵

脈動性耳鳴的檢查項目

脈動性耳鳴有一個特色,當按壓頸部血管,例如喉嚨附近或耳朵後方,耳鳴聲就可能會消失。醫師除了可能會依此做初步判斷外,也會使用聽診器或安排下列檢查,以找尋病因: 血管超音波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甲狀腺、血脂、血糖 血管攝影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 腦血管磁振造影(MRA) 腦部核磁共振(MRI)

如何治療搏動性耳鳴?耳朵聽到心跳聲要看哪一科?

若搏動性耳鳴是由貧血、甲狀腺亢進或慢性的心血管問題所引起,隨著身體狀況的改變,症狀可能會自行好轉或時好時壞;但若是由頸部或腦部的血管問題所造成,在病因尚未根治之前,症狀通常不會逐漸好轉,反而可能愈趨嚴重。

由於耳鳴是很常見的症狀,若未深入檢查,多數時候常找不到原因;因此,若經常發生疑似搏動性耳鳴的症狀,建議盡早赴大型醫院的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檢查,避免頸、腦部的血管病症惡化,未來腦中風或腦出血。

檢查後,醫師會依據病因,給予合適的醫療建議:若為嚴重的腦部血管結構問題,通常需手術處理;若為心血管問題,則視病因及嚴重程度,決定服藥或接受手術。

很像又不太像!急性咽喉炎不一定是感冒所致!詳解12大症狀、少吃這類食物幫你速速遠離它

急性咽喉炎好發於秋冬及春夏交替之際,不論男女老少,皆可能因感染致病菌後,出現喉嚨痛及發燒等症狀;然而,並非只有感冒會引發急性咽喉炎,如腺病毒或近年來大為流行的新冠病毒,也是導致咽喉發炎的主因。

究竟造成急性咽喉炎的原因有哪些?會引發何種症狀?本文將帶你一起了解,並告訴您預防急性咽喉炎的小撇步!

急性咽喉炎會傳染嗎?罹患急性咽喉炎的原因是什麼

急性咽喉炎主要是因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或腺病毒等)、細菌(如鏈球菌)感染咽部黏膜、淋巴、肌肉等周圍軟組織後,出現發炎反應。患者通常會咳嗽或打噴嚏,將帶有致病菌的飛沫傳染給其他人,尤其在密閉空間,更容易造成傳播。

由於病毒或細菌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一般人也可能經由接觸致病菌而遭感染,例如手觸碰到沾有細菌或病毒的鼻涕,又去揉眼睛或摸口鼻,病毒或病菌便會隨之入侵人體。

此外,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因大吼大叫或過度使用聲帶,引發急性咽喉炎,出現聲音沙啞或喉嚨痛的症狀。(推薦閱讀:聲音沙啞、喉嚨痛好崩潰?靠4招避免聲帶長繭,維持天籟美聲

急性咽喉炎的12種臨床常見症狀

遭病毒或病菌感染的急性咽喉炎,可能出現以下12種典型症狀:

咽部疼痛 吞嚥疼痛 吞嚥困難 發燒 頭痛 全身倦怠 肌肉痠痛 聲音沙啞 鼻塞 流鼻水 咳嗽 頸部淋巴腫脹疼痛

如何診斷急性咽喉炎?

罹患急性咽炎後,若併發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嘴唇發紫或變藍)、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發高燒持續72小時或頸部腫脹疼痛等病徵,應儘速至耳鼻喉科就醫檢查。(延伸閱讀:病毒性咽喉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耳鼻喉科醫師問診後,通常會再用內視鏡檢查患者咽喉淋巴組織;若醫師懷疑遭病毒或病菌感染,就會進行特殊微生物培養,以確認是何種病毒或病菌所引發的急性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多久會好?治療與緩解方法報你知

急性咽喉炎發病後,一般約1週可痊癒,耳鼻喉科醫師大多僅會針對症狀開立緩解症狀藥物,如抗發炎藥、化痰藥或退燒藥等,替患者舒緩不適症狀。病患在這段時間,應多補充水分、讓身體與喉嚨適當休息,才可有效改善病況。

如果是因細菌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咽喉炎,醫生可能會以服用抗生素治療患者,療程約3~7天。

另外,急性咽喉炎患者除服用藥物及透過多喝水等方式保養喉嚨外,若想緩解喉嚨不適,也應避免食用刺激或辛辣的食物及少抽菸,以防尼古丁加重或延長喉嚨痛症狀。 預防急性咽喉炎: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平時外出前,應配戴口罩,以防感染病毒或病菌,勤洗手,減少觸摸公共場域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機會,才能降低罹患急性咽喉炎的風險。

耳朵突然聽不到?耳中風多久會好?耳中風症狀、治療及後遺症

40歲的楊先生某日起床接電話時,突然聽不到對方聲音,將手機拿到另一側的耳朵,聲音又突然出現了。楊先生驚覺耳朵有異,趕緊赴診所就醫,經診斷後發現是「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

究竟耳中風是什麼?為什麼耳朵會突然聽不到?耳中風該如何治療?《Hello健康》帶您深入了解。

耳朵突然聽不到?認識耳中風

耳中風的正式名稱為突發性耳聾,指在短時間內(醫學定義為72小時),耳朵突然聽不見,通常發生於單耳,雙耳同時發生的情形相當罕見。

耳中風經常發生於秋冬等氣溫多變的季節,病患年齡以40~60歲最常見,男、女發生機率相當。耳中風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都能恢復聽力,但若拖延4~6週後才治療,聽力通常難以挽回。 為什麼會耳中風?突發性耳聾原因

突發性耳聾的病因通常難以確認,高達85~90%的病患找無病因,10~15%的病患能在發病過程中,經檢查找出原因。

耳中風的可能原因包括:

病毒感染:例如曾在發病前感冒、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擴散至內耳,造成內耳神經受損。 血管阻塞:這就是「耳中風」一名的由來,內耳的耗氧量大,只要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內耳機能,舉凡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等三高患者,皆可能因血管阻塞而出現耳中風。 氣溫變化:氣溫驟變容易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影響內耳功能。 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長期熬夜和壓力也可能影響血液循環、神經系統,導致聽力受損。 自體免疫疾病:較為罕見,通常會造成雙耳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症狀:耳朵突然耳鳴、耳聾

在特定時間或期間內,例如某一、兩天或某日起床後,單側耳朵突然出現以下症狀:

聽力減弱:單耳突然聽不清楚,有時可能聽力減弱狀況輕微,導致患者完全不自覺已有耳中風。 耳聾:單耳完全聽不見。 耳鳴、耳悶或耳脹 暈眩:四周景物看起來不停旋轉,閉上眼睛後症狀就稍微好轉。

耳中風症狀有時會自行好轉,但仍建議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影響未來聽力。(延伸閱讀:小孩為什麼眩暈?認識內耳平衡系統

耳中風多久會好?治癒率高嗎?耳中風治療及後遺症

耳中風的治療時間點對於預後影響極大,若在發病後1週內治療,聽力通常能完全恢復;2週內治療,聽力最少能恢復至原先聽力閾值的一半;超過2週才治療,聽力可能終身受損,或有持續性耳鳴、間斷性暈眩等後遺症。

耳中風治療以類固醇為主,並分為口服、靜脈注射及耳內注射等3種方式;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住院5~7天,安排詳細的生化檢查,並同時接受口服與靜脈注射的類固醇療法;住院治療也有助於放鬆精神壓力、讓身體充分休息,對於預後幫助良多。

在治療期間,部分醫師可能會給予下列藥物,加強治療效果:

血漿擴張劑(靜脈注射):促進內耳血液循環 口服神經活化劑、血液循環改善劑:加速聽覺神經細胞的復原和活化

若口服及靜脈注射仍無法改善聽力,醫師可能會採取耳內注射療法,將類固醇注射至中耳腔,讓藥物浸潤至內耳,直接作用於患部。

經歷上述療程後,多數病患的聽力會於2~4週內逐漸改善,若超過6週仍不見好轉,病患聽力可能自此不會恢復。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健康》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