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壽健康呷百二!做這11件事就好

想長壽健康呷百二!做這11件事就好

身體健健康康、長命百歲是許多人的願望,不過,其實想要活得長久並不困難,以下將介紹11個長壽的秘訣,只要維持這些健康的習慣,相信大家都能健康活到老。

1. 戒菸永遠不嫌晚

香菸是健康的頭號敵人,抽完菸後20分鐘,心率和血壓會開始下降,且香菸裡的有害物質,長期下來會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骨質疏鬆(Osteoporosis)、慢性肺病及中風(Stroke)的罹病風險。

不意外地,抽菸者平均少了10年的壽命、而且過早死亡(Premature Death,意即早於預計壽命死亡)的機會更高了3倍,不過好消息是,戒菸永遠不嫌晚;研究指出,在35歲前戒菸,平均壽命最多可延長8.5年以上,在60歲才戒菸,也能延長將近4年的壽命,甚至在80歲戒菸都有好處。

2. 控制熱量降體脂更長壽

透過動物實驗的結果,減少一般熱量攝取的10~50%,能夠增加壽命,而在長壽的族群間,也發現他們攝取的熱量都較低,他們不僅壽命較長,得到疾病的機率也較低;另外,不論限制熱量或者是斷食,都有研究指出,這種飲食習慣能有效地降低體脂和體重。但不管採取哪種方法,限制熱量的方式和長壽間的關係,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3. 少喝飲料沒事多喝水

人體有9成是由水組成,保持身體水分充足對健康絕對是很重要的,而且,多喝水還可以幫助減重,不過,含糖飲料可不算是補充水分,而且跟第二型糖尿病拖不了關係,如果不喜歡只喝水,可以把柳橙、檸檬或小黃瓜等蔬果放入水裡,增添氣味。 4. 多吃蔬果少吃肉

許多研究都顯示,富含蔬果的飲食,能夠改善降低罹病的風險,包括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心臟病、憂鬱症(Depression)和腦部退化,相對地,這種飲食方法也能延長壽命,因為蔬果中富含許多營養素和抗氧化物。

然而,現代人攝取愈來愈多的肉,而這也是造成許多人過早死亡的原因之一,且加工肉品也讓癌症更加地普遍,另外,多數素食者或愛吃蔬果的人,相對也較注意自己的健康,這或許也是他們更健康、長壽的原因。 5. 喝咖啡或茶遠離慢性病

咖啡和茶對於預防慢性病都有相當效果,綠茶裡的多酚(Polyphenols)和兒茶素(Catechins)能幫助預防癌症、糖尿病(Diabetes)和心臟病。研究也指出,咖啡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部分癌症和腦部退化等相關疾病,除此之外,愛喝和咖啡的人,過早死亡的機率也會下降20~30%。

不過應特別注意的是,咖啡和茶都含有咖啡因,攝取過多的咖啡因會導致焦慮和失眠(Insomnia),一般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低於400毫克,大約是4杯咖啡的量,此外,咖啡因的代謝約需要6小時,因此,通常建議不要在下午過後再喝咖啡或茶。

6. 睡好睡飽更健康

睡眠佔了一天將近1/3的時間,可見睡眠對人體的健康也相當重要,只要睡眠品質好,就可以讓我們有好心情、精神更集中,並幫助我們學習,長期下來,還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甚至維持身材,當然,規律作息且睡眠充足(7~9小時)也相當重要。 7. 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新事物會讓腦袋變得年輕又健康,學習跳舞或一項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可以學一個新的語言更是好上加好,因為大腦在學語言時的運作,能預防老化,甚至減緩失智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發展。 8. 活躍社交關懷他人

學者指出,維持良好的社交圈,可以增加最多50%的壽命,其實,就算只有與3位親友保持互動,過早死亡的機率更降低2倍以上。活躍的社交,對心臟、腦部、內分泌或免疫系統上都有正面效果,進而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

另外,俗話說:「施比受更有福。」研究確實也顯示,給予他人關心和支持,比起接受別人幫助,對健康更有益。 9. 踏出家門走入大自然

走出戶外能多照到太陽光,並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除了對骨骼和心臟有益之外,對提升心情也有幫助;出門也更有機會活動,代表身體也能更健康,而且選擇親近大自然,比待在都市街道來得好,因為一項研究顯示,在經過綠化的地方散步,比起走在人造的建築物,更能讓人放鬆心情。 10. 多運動鍛鍊平衡防受傷

您是否常常看見公園打太極的年長者,這可是有道理的,因為除了一般運動外,太極拳和瑜伽這類的活動,能鍛鍊一些肌肉,並訓練我們的平衡;不管是男女老少,身體都需要平衡,年輕人能避免受傷,而年長者則能夠避免跌倒、摔斷骨頭,其實,只要身體有在活動,就算只是走走路,無形中都在鍛鍊我們的平衡。 11. 正念用心體會、感受當下

研究發現,正念及冥想對身心健康相當有益,除了減壓降疼痛外,還能改善心情及提升記憶力,不過,就算沒有聽過正念或冥想,我們只要實行「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停下腳步,用心體會當下發生的事,也會有一樣的效果,例如:吃下一口食物時,細嚼慢嚥、慢慢品嚐,就算是洗碗盤的時候,只要認真地投入當下,都是一種活在當下的體會。

老人拒絕照顧服務!6方法有效溝通

照顧老人既困難又辛苦,且當長輩們抗拒居家照顧時,更是難上加難。若身為子女的我們能更了解他們的抗拒原因,並善用技巧和合適的解決方法,就能更順利幫助他們,並且在互動上保持和諧了。

老人為什麼會抗拒受別人照顧?

老人若有心智問題、肢體受傷等狀況時,通常就需要別人照顧,但這同時也讓他們感覺失去了隱私,也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和用處的想法,讓他們感到生氣。另一種原因是罪惡感,因為他們會感覺自己是家人的負擔。且有時候,老人因為喪失記憶而會有些混淆的意識,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別人的幫助。

如何與抗拒受照顧的老人溝通?

評估需求:仔細的評估老人的狀況,了解需要幫助的程度是什麼,並提供良好的照護服務。 訴說和傾聽:和老人在放鬆和和緩的情況下對話,傾聽和了解他們的需求,並也清楚地告知長輩關於照護的內容,他們會更願意接受幫助。 詢問對方意見:可以詢問長輩是否偏好哪些方式的照護,或是否希望由哪位家人來照顧他們。當然他們的期望可能無法完全達成,但我們應該仍要細心聆聽老人的想法,並盡力做到。 簡單的字句:老人理解力通常較差,溝通時,請用簡單的字詞,避免複雜冗長的句子,讓長輩感到困惑和混淆。 尋求家人協助:若您無法說服長輩,不妨請家中其他人幫忙。 別灰心:可能老人一開始都不想談這種事,但請別灰心,隔一段時間後再試著跟長輩討論照護服務的事。

處理抗拒的策略方法

鼓勵長輩勇敢嘗試,但別強迫他們馬上做決定,而是建議他們可以先體驗看看,藉這機會感受由別人提供照護服務,可能會帶來的優點與舒適。 試著讓老人理解子女或照顧者的立場,親切地和他們說明,若接受照護服務,家中成員的日常生活較可繼續維持正常。雖要嘗試溝通到讓他們能夠理解,但別忘需適時妥協和讓步。 據實告訴家中老人們照護服務的費用,有時他們拒絕接受照護服務,是因為擔心晚輩花太多錢。但若有相關的保險或補助方案,也請告知他們,讓他們別太擔心。 若家中老人仍拒絕受別人照護,請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可能他們會更接受專業醫療服務人員的建議。

青少年樂觀的好處~正向態度教養術

有些人天生就樂觀,有些人則不是如此。不過樂觀的態度是可以靠後天學習的,每個人只要能常保正面的心情和思維,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都會受益,藥物濫用、反社會傾向和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的機率也會一起減低。在此要為家長們介紹培養青少年孩子樂觀的技巧,過程可能需要點時間,因此請準備好耐心,平靜地幫助孩子,以培養出正向、樂觀的少年少女。

解決問題培養同理心是關鍵

很多家長都會耳提面命地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正向思考」,但這樣是不夠的。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多發掘事情可能的正面結果,其實有點困難,對養成樂觀的態度也沒有太多助益。家長不能只有紙上談兵,而是應該多鼓勵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自己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並實際克服每天遇到的挑戰。父母也可以多培養孩子一些洞察能力,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從別人的立場去著想,培養同理心。主動思考加上實際行動,一定比光說不練還有效。

盡量保持這些樂觀的思維

下列思維可以幫助青少年發現身邊美好事物,教他們隨時提醒自己保有這些理念,就能更容易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留意身邊的美好事物:每天結束前,請孩子花10分鐘想想一整天下來有什麼收獲,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感恩、開心的,並把它寫下來。 努力會讓生活更好:讓小孩知道,只要認真努力做一件事就可以達成目標,就算沒有,結果也至少會比什麼都不做好,什麼事情都是要試了才知道,不試就只有後悔的份。 遇到挫折不要馬上責怪:如果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身為家長的您心裡首先會如何看待?失敗和挫折往往都只是一時的,當事情不按照計畫進行時,請讓孩子知道事情終將過去,下次再完善規劃、再接再厲就行了。 表現良好不忘讚美自己: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請不吝正向、積極地讚美,小孩有自信認可自己的優點和能力,以後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飲食障礙症的種類~青少女特好發

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或稱飲食疾患、飲食失調,是一種心理疾病,指對飲食的內容和分量過度執著,同時會有極端的行為和身體意象(Body image)的問題。患有飲食障礙症的人,無法控制自己對特定食物的感覺和情緒,且如果無法按照自己制定的理想方式進食,就會感到嚴重壓抑。

有些患者也會有強烈的減重慾望等其他症狀,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患者的健康與生活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飲食障礙症,但這個疾病最常發生在青春期的小孩身上,尤其是青少女。

飲食障礙症的類別和特徵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看法非常扭曲,他們強烈認為自己過於肥胖,而別人都是比較瘦的。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總是感到羞愧,會竭盡全力想要達到他們心目中的理想體重,無論運動、節食或刻意脫水,即使他們減重的方式和體重已經超出安全範圍,他們還是不斷嘗試,渴望完美,並用極端的方式衡量自己,然後永遠覺得自己不夠瘦。神經性厭食症常見的症狀有:

用病態的方式追求輕和瘦 會迴避需要吃東西的情況 極度在意每種食物的成分和熱量 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瘦的,或體重已達正常。 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徵兆,如:頭髮稀疏、皮膚灰白或異常地黃,以及指甲斷裂。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神經性暴食症又稱心因性暴食症,跟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同樣都會有想減重的強烈慾望,不過神經性暴食症患者會在重複地暴飲暴食後,用催吐的手段控制體重。此類患者由於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強烈羞愧、內疚,因此他們通常會將自己的症狀隱藏得很好,但儘管如此,旁人都還是有跡可尋,如下:

經常在用餐後去洗手間 身上常常有嘔吐物的味道 身邊經常會有拿來裝剩菜的容器或塑膠袋 體重增減變化不定 好像在做實驗一樣,吃不同食物。 手背指關節有因經常催吐,皮膚與牙齒摩擦造成的疤痕。

非典型飲食障礙症

屬於非典型飲食障礙症包括:

強迫性過度飲食症(Compulsive overeating disorder):會暴飲暴食,但不會催吐。 清除型厭食症(Purging disorder):不會暴飲暴食,但會催吐。 夜食症候群(Night eating syndrome):一種會在晚上過度進食,並會伴隨睡眠問題的綜合症。

女生數學比較差?環境影響才是關鍵

「男生數學通常都比女生好啦!」、「女生的數學能力本來就比較不行啊!」您是否有聽過這些話呢?不管您的性別如何,在就學的過程中,都可能受到這些刻板觀念的影響,使您懷疑自己的數學能力,究竟是不是跟自己的性別有關。本文將帶您了解,性別與環境,到底對男女的數理能力有什麼影響。

男女數理能力小時並無差異

根據自然夥伴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的報導,有研究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RI)觀察100個介於3~10歲之間的小孩,發現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或考試成績,都沒有明顯性別差異。但是為什麼隨著時間拉長、年齡漸長之後,男性的數理能力會逐漸略高於女性?研究者認為,這項問題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環境影響。 環境與刻板印象造成差異

我們都知道人是群居動物,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之中,時常需要修正自己部份的行為或是個性,以融入社會。要如何在「做自己」跟「為了他人而改變」之間做出取捨,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有些刻板的價值觀,就算您自身不想接受,也可能會在無形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小孩像白紙,受到環境影響之後會漸漸染色。由於長久的刻板觀念對於女性在數理能力上的質疑,使得女性自身也會對自己的數理能力產生懷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便有更高的機率選擇放棄或逃避,而非試著理解,並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性別,久而久之,她們在數理方面的表現就為漸漸弱於男性。

換個角度來看,性別刻板觀念所造成的影響,同樣也可能發生在男性身上。如果男性的數學很差,就可能只會被認為是他不夠努力,而不是因為他沒有興趣或真的沒天分。

也有研究指出,在某些性別角色觀念較傳統的國家,男女於數理上的成績差異會較大。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傳統社會對男性的期待較高,如果成績不佳,不如早點脫離學生身分出去找工作,早點賺錢比較實際,使得能留在學校當中的男性,都是念書的料;反觀女性,通常在課業上,特別是理科,就比較不被要求。

此外,不僅是數學成績會受性別影響,單就學習這件事情來看,由於社會對男性的期待多是開朗、大方和外向,統計指出,男性花在讀書的時間可能比女性要少,造就了男女在學業表現上的多方差異。

自身發展不該受性別限制

在現代社會,性別不該是阻礙我們成就任何事情的枷鎖,像是認為男生就不應該念護校,或是女生不適合當工程師等陳腐觀念,早就該隨著時代的演進一併淘汰。

在小孩的世界裡,主要的觀念傳授者不是老師便是家長,而成功的教育往往都需要家庭和學校互相配合,才能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適性成長,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

在台灣,有不少家長喜歡干涉小孩選學校、選科系甚至選工作的自由,為小孩鋪設自認為有前途或是喜歡的路給他走。如果您也認為我們不該用性別決定小孩的學習方向,那就不要讓社會的刻板印象,成為影響孩子選擇人生道路的絆腳石。發現小孩的學習表現不盡人意時,不論學科為何,請讓他了解學習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由先天的性別所定,並支持他選擇自己的道路。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兒童使用茶油和薰衣草油安全嗎?

現在家中的許多產品,可能都含有茶油(Tea tree oil)、薰衣草油(Lavender oil)。不過,您可能會對含有這些天然成分的產品感到疑惑,並覺得兒童使用上是否安全?而且您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嗎?若是您有以上的疑問,那麼請您參考本文的說明,讓煩惱一次通通解決。

茶油與薰衣草油對孩子的影響

茶油一般都用來治療黴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如:指甲、陰道與足部感染、粉刺(Acne)、皮膚過敏反應,與維護口腔衛生。至於薰衣草油則有助於改善掉髮、焦慮(Anxiety)與壓力等情況,除此之外,針灸、按摩或整脊治療,也都會用薰衣草油。

若是您洗澡、沐浴時使用薰衣草油,有助於舒緩關節、肌肉疼痛,而且,薰衣草油也能治療一些皮膚問題,如:感染、傷口、濕疹(Eczema)、青春痘,降低皮膚乾燥與鱗狀皮膚的情況。手術後,有時也會用薰衣草油改善疼痛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研究顯示,茶油、薰衣草油會對兒童產生一些副作用;如果口服茶油,會引起過敏(Allergy)現象,如皮膚發炎、小水泡疹子。此外,茶油也會導致口中有異味、口臭、憂鬱、昏昏欲睡、腹瀉(Diarrhea)、嘴唇紅腫、噁心、胃痛、異常疲倦,與虛弱。如果茶油與薰衣草油一起使用,會引起大範圍的疹子。

研究另外也發現,茶油、薰衣草油會導致男孩胸部變大。這些精油與雌激素(Estrogen)效果極為相似;雌激素是一種女性荷爾蒙,會刺激男孩胸部長大。有些男孩在使用含有茶油、薰衣草油的產品,如:洗髮乳、定型髮膠或乳液,會出現胸部異常的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 4方法使用茶油和薰衣草油

請勿口服茶油、薰衣草油;您可以在皮膚上局部塗抹。 有些茶油、薰衣草油的產品配方,兒童使用是安全的。請事先諮詢醫師,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產品。 開放性傷口,請不要使用茶油、薰衣草油。 由於茶油、薰衣草油會導致男孩胸部變大,請先諮詢醫師,才能確認讓您的孩子使用是否安全。

儘管茶油、薰衣草油能治療皮膚病、降低壓力與焦慮,但還是可能會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在您讓孩子使用這些精油前,請先與醫師、醫療專業人員確認安全無虞。

用杯子喝水!學步期小孩1天要喝4~6杯

家中如果有1~3歲學步期小孩,為了促進他們體重增加、身體成長,除了食物裡的營養素和脂肪不可或缺,一般也認為他們每天應該至少喝4~6杯的液體。但如果您的小孩用餐時吃不下,那很可能是他喝了太多液體。想要扭轉這個情況,家長可以先讓他們吃東西,再讓他們要喝飲料,此外,以下是協助小孩喝水的方法。

讓他們用杯子喝水

對小孩而言,裝滿液體的瓶子,是會吸引他們,讓他們想喝東西的原因。如果您的寶貝經常用吸管啜飲瓶子裡的飲料,那是應該讓他改用杯子直接喝東西的時候了。剛開始時,只要在杯子裡裝小杯的牛奶、水、或是果汁,並在用餐、吃零食的時候讓他們練習喝。此外,記得讓小孩用杯子練習喝水時,要在小孩喝奶之前進行。對小孩而言,用杯子喝東西是一種學習過程,他們可能會不小心打翻,因此請隨時做好準備。

給小份量的飲料

控制小孩喝的飲料內容物與飲用量,都十分重要。成長中的學步期小孩,每天要喝2~3次的奶,共2/3杯~1杯,再加上其他2杯~3杯的液體。天氣變熱時,每天飲用的液體量則可以增加。早上起床後,您可以注意小孩喝東西的情況,將1杯牛奶分3杯,或將1杯果汁分成2杯,並讓他在1天內飲用完畢。

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如:切丁西瓜、湯、冰沙等,也可以計算在小孩1天內的液體飲用總量。除了天氣狀況,小孩的心情、從事的活動量多寡、食慾,也會影響他們每天喝東西的量。

盡量選擇天然的果汁

學步期小孩最喜歡的飲料就是果汁了,但與其選擇加工、含有大量糖分,且不利胃部消化的果汁,您可以選擇天然、無添加人工糖的種類。因為很多從超市買來的罐裝果汁,裡面的果汁含量大多只有10%而已,而且糖分很高,還含有很多不必要的熱量。如果給小孩喝現榨果汁,要注意使用的水果來源乾不乾淨。 隨時隨地多喝水

學步期小孩口渴時,最佳的解渴飲料就是白開水,對他們的胃、牙齒都不會有負擔。從小就讓小孩養成愛喝水的習慣,以後他們長大就會習慣喝白開水,不喝飲料。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不敢嚐新食物?趁幼時矯正食物恐新症

孩子的挑食行為,總讓爸媽傷腦筋,擔心孩子會營養不足,導致發育不良,這時若是孩子又不敢嘗試新的食物時,那麼問題就會更棘手了。要讓孩子嘗試吃下多種營養的食物,的確不容易,對此,醫學上有個名詞,稱為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又稱偏挑食),是指拒絕嘗試新食物,或不熟悉的食物的症狀。雖然,食物恐新症通常發生在兒童身上,但其實大人或老人,也都可能有這樣的傾向。當有食物恐新症時,可能會對身體健康,或是生活造成那些影響呢?以下介紹食物恐新症的特徵、疾病風險,以及如何改善或預防。

與挑食不同的食物恐新症

食物恐新症是描述一種進食障礙,指對新食物或陌生的食物,出現強烈的恐懼,其中,「恐新症」(Neophobia)是專指對新事物的恐懼。很多人只偏好某些種類的食物,且他們寧願吃他們早已熟悉的食物,也不想嘗試不認識的食物。而食物恐新症的患者是指一種,可能對社交和飲食產生影響,因為病人會主動避免一些不熟悉的用餐場合。

許多人會將食物恐新症和挑食搞混,事實上這2者是不一樣的,患有食物恐新症的人,害怕的是嘗試新的或不熟悉的食物,而挑食的人,則是避開他們熟悉的普通食物。 食物恐新症可能導致慢性病

目前,科學界針對食物恐新症對健康的影響研究並不多,不過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Finni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以及愛沙尼亞的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針對了食物恐新症,對飲食品質、生活、疾病等影響結果,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對新食物感到恐懼,可能會使飲食的品質下降,並造成使飲食中的纖維、蛋白質,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攝取不足,或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和鹽的攝取量偏高。此外,研究也發現,食物恐新症與體內有害的脂肪酸增加、血液發炎指數升高,都有明顯的關聯性,並可能會增加慢性病的疾病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大家可能會認為,飲食習慣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多多少少還是和體重有關,然而,在這項研究中,無論體重、年齡、社會經濟地位,性別或居住地為何,食物恐新症造成的影響,都能獨立成立。 遺傳性的食物恐新症:早期教育很重要

研究證實,食物恐新症具有遺傳性,其中,在兒童和老人族群中特別常見,目前很少有關於成人的食物恐新症的研究。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的研究教授馬庫斯佩羅拉(Markus Perola)表示,這些研究可強化大家對多樣化飲食和健康飲食的重視。

如果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出現飲食異常行為,可以及早被發現和治療,也有助於及早預防未來的健康問題。而遺傳因素和我們的基因型(Genotype),只會決定我們有食物恐新症的傾向,藉由早期的幼兒教育和護理,及生活方式的指導,都能幫助飲食多樣化。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幫助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的兒童飲食!

寶寶的大腦在出生後的幾年內會以驚人速度成長;到滿3歲之前,已經能夠成長到了有成人大腦的90%的功能。大腦的發育和成長需要許多營養,發育良好的大腦奠定了一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的基礎,因此若想要刺激兒童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智力的發展,健康又營養均衡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早餐讓學習能力更好

專家認為有吃早餐的兒童學習能力更好,而且行為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更少。但是,早餐中若含有大量的糖會讓兒童的血糖上升太快,反而會讓他們的能量在早晨過了一半時就提早耗盡,而無法好好學習最耗費精力及精神的數學或閱讀。理想的早餐應該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的消化速度較慢,可以慢慢讓能量慢慢地釋放;以下為您列出理想早餐應該出現的食物。

雞蛋:膽鹼(Choline),這是雞蛋中含有的類似維生素的物質,能夠維持腦部健康需要的營養素,通常也存在於堅果及雞、豬、牛肉中。這個物質對於記憶幹細胞的生長非常重要,而且記憶幹細胞越多,記憶力越好。 燕麥:燕麥被稱為「大腦的糧食」。早餐食用燕麥的兒童,空間記憶的能力會增強,在相關領域的學習表現也會更出色;高纖的燕麥和蛋白質一樣,在緩慢的消化過程中能夠提供兒童源源不絕的能量。 草莓藍莓:多汁的莓果是強力抗氧化劑,是數一數二的大腦超級食物。在以老鼠為研究對象的實驗中,已經證明食物中包含莓果可以促進老鼠的認知功能。

午餐決定下午的狀態

午餐的內容不只重要,更決定了兒童們在下午的能量狀態,因此儘管父母不在學校,也要清楚知道孩子們午餐都吃了些什麼。 全麥:全麥麵包除了富含纖維,也包含了葉酸。葉酸來自於烘焙麵包所使用的濃縮麵粉,屬於維生素B的一種,能夠幫助大腦的記憶細胞生長。 牛奶:脫脂牛奶富含、蛋白質,也提供維生素D和磷。會影響人體管理能量的方式,也會影響人體製造胰島素(Insulin)的能力;胰島素在人體內扮演著,將糖轉化成能量的關鍵角色。 水果:大多數水果不是直接補腦的食物,但他們有助於改善普遍存在於兒童中的便祕問題;水果、運動和大量的水可幫助兒童排便規律,間接提升學習效率。

零食選健康的吃下肚

兒童的精力在接近放學時也差不多耗盡了,為了應付接下來的課後活動、學習及作業,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及吃點心,因此選擇高纖穀類食品是最佳的選擇。

水:兒童在學校裡的飲水量經常會少到令許多父母驚訝。為了避免脫水危害健康,即使是非常輕微的脫水狀況也會造成兒童昏昏欲睡、易怒,因此吃飯時間要給孩子補充水分,特別是在活動滿檔的忙碌日子裡。 高纖穀類:即使早餐吃了一整碗穀類,它們仍是零食的好最佳選擇,富含葉酸、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更是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這個維生素和我們的記憶能力習習相關,因此要多鼓勵孩子吃此類食品來頭好壯壯。 牛肉:鐵質是人類最常見的營養缺乏項目;若是兒童學習成績差,可能和體內鐡質不夠有關。瘦牛肉是鐵的良好來源,每天在飲食中添加30公克牛肉,可大為改善健康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來源的鐵。

早上再匆忙~都要讓小孩吃早餐才健康

每天早晨鬧鐘響起後,小孩們從賴床、好不容易起床,到趕著出門上學,只有幾分鐘的時間,還得穿衣服、刷牙,而匆忙的一大早,卻常讓人忘了小孩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就是早餐。

吃早餐對健康的好壞

不吃早餐可能會因為飢餓,讓小孩去找不健康的零食充飢,並使他們容易發胖。研究指出,有吃早餐的小孩在學校表現較佳,因為他們會有更高的注意力,精力也會比較充沛。

早餐要吃也要吃得健康

早餐是最適合消化纖維的時刻,讓小孩在早餐多攝取纖維,可幫助他們降低膽固醇,並有助於體重控制。富含纖維的食物包括蔬果、燕麥,以及全麥穀物。

小孩的骨骼發育會在青春期進入高峰,並生長直到20歲左右。在早餐時多攝取質及維生素D,有助於小孩的骨骼發育。建議可以從蛋、麥片、牛奶、優格、鮭魚及鮪魚取得。

確保小孩有吃早餐

專家建議強迫小孩吃早餐是必要的,爸媽可以要求小孩早點上床睡覺,隔天才起得來。如果真得起不來,可以幫他們準備能在上學的途中邊走邊吃,或帶到學校吃的餐點。若小孩較大,請他們到學校再自己買早餐也可以。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