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牛奶可以喝嗎?教你判別牛奶變質、延長牛奶保存期限!

過期牛奶可以喝嗎?教你判別牛奶變質、延長牛奶保存期限!

平常有喝牛奶習慣的人,一定都遇過牛奶過期1~2天,但味道與顏色卻無異狀,猶豫是否該冒險飲用的情況。即便下定決心喝完,仍擔心稍晚就得用「拉肚子」來付出代價。

當發現牛奶過期時,直接倒掉雖然安全,但你知道牛奶過期其實還能喝嗎?《Hello健康》告訴你牛奶過期幾天內仍能飲用、如何判定牛奶變質,以及延長牛奶保存期限4個妙招。

牛乳 ≠ 鮮乳(牛奶、鮮奶)

在分享牛奶保存資訊前,《Hello健康》得先提醒大家,市售的牛乳其實不等於鮮乳(牛奶、鮮奶),牛乳僅為各種乳飲品的統稱。因此在購買牛奶之前,必須多加留意包裝上的品名、價標,以及農委會所核發的鮮乳標章。以下為衛福部針對鮮乳及其他乳製品的定義:

鮮乳:指以生乳為原料,經加溫殺菌包裝後冷藏供飲用之乳汁。包含脂肪調整鮮乳(高脂、全脂、中脂、低脂及脫脂)、強化鮮乳及低乳糖鮮乳。 強化鮮乳得添加生乳中所含之營養素。 乳飲品:指將乳粉或濃縮乳加水還原成比例與原鮮乳比例相同之還原乳,並佔總內容物含量50%以上,或還原乳混合生乳、鮮乳或保久乳後,佔總內容物含量50%以上,得混和其他非乳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加工製成未發酵飲用製品。 保久乳:指以生乳或鮮乳經高壓滅菌或高溫滅菌,以無菌包裝後供飲用之乳汁;或以瓶(罐)裝生乳,經高壓滅菌或高溫滅菌後供飲用之乳汁,可於室溫下儲藏(開封後仍需冷藏並盡速飲用)。 調味乳:指以50%之生乳、鮮乳或保久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

牛奶過期還有救?3方法判斷牛奶是否變質

台灣多數牛奶在製作期間皆經超高溫殺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UHT,係以125~135°C的高溫對牛奶進行殺菌,然後再急速冷卻),這樣殺菌法可將牛奶中99.9%的細菌殺死,但仍有少數細菌存活,所以乳品廠商才須設定保存期限及建議冷藏溫度,讓消費者可以在牛奶因細菌而變質之前,品嚐到味道及質地優良且安全的牛奶。

一般而言,經過超高溫殺菌的牛奶可在完善的冷藏環境(7°C以下)下,保存30~60天,但考慮到流通、販售、居家環境等多種因素,乳品廠商會將保存期限訂為10天上下。

研究顯示,在冷藏環境良好下,絕大多數未開封、採巴氏殺菌的牛奶,在過期5天內通常仍未變質。因此若家中的牛奶過期,可以不用急著將牛奶丟棄,先以下列方法判別牛奶是否變質: 聞牛奶是否有奇怪的味道、酸味 看牛奶的質地是否有變稠、變厚,顏色是否有改變 淺嚐牛奶的味道,看味道是否有變酸

如果牛奶未出現上述狀況,則牛奶品質應仍處於良好狀態。

4招延長牛奶保存期限

購入牛奶後,將牛奶保存在4°C以下的冷藏環境。有研究指出將冰箱的溫度從6°C調成4°C,即可延長保存期限達9天。 將牛奶放在冰箱後方,也就是冰箱溫度最低、最穩定處,而非冰箱門上。 將牛奶開口封緊,避免空氣流通,導致細菌孳生。 從冰箱拿出牛奶後,若未飲用完畢,應盡快將牛奶放回冰箱,縮短牛奶放置於室溫的時間。

吃它補鈣=喝牛奶!護眼、排毒青江菜4大營養功效

青江菜價格便宜、方便料理,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是許多人家中晚餐的常見料理。因其外型像一根湯匙,青江菜又被稱為湯匙菜,時常作為鮑汁燴鮑魚、東坡肉等大菜的配菜。

小小一株青江菜,其實含有豐富營養,其質含量甚至與牛奶伯仲之間,十分適合拿來存骨本,預防骨質疏鬆症。究竟青江菜還有哪些健康功效?就讓《Hello健康》接著與你一一分享。 認識青江菜

青江菜(Bok choy)又名「青梗白菜」、「江門白菜」、「高腳白菜」,屬十字花科植物,是白菜家族的一分子,和大小白菜、鵝白菜、油菜等白菜是兄弟姊妹。

現今台灣除一般的青江菜外,還有一種經過農業改良,將青江菜與油菜雜交而成的「青油菜」(品種名:青油菜臺南4號)。青油菜體型和油菜相當,一顆就有4~5株小青江菜,並且擁有油菜種植耐熱耐淹的特質,讓青江菜變得更容易種植、尺寸更親民。(延伸閱讀:洗菜還再加鹽、小蘇打和醋?把握1關鍵有效去除蔬果殘留農藥

青江菜4大功效 1. 存骨本,防骨鬆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有8成以上的成年人攝取量不足。鈣是組成身體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若長期鈣攝取不足,兒童或青少年易導致骨骼成長不良、成年人或老人則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鈣的攝取必須從小開始,年紀愈小,鈣的吸收率愈高;一般而言,孩童的鈣吸收率約60%,而成年人的鈣吸收率只有20~40%,老年人除了吸收率普遍低於30%,更得面臨骨質流失的問題,可見「從年輕開始存骨本」的重要性。

在建構骨質密度上,除了曬太陽與規律運動外,由食物中攝取足量鈣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每100克青江菜約含有100毫克鈣質,是十分高量的植物性鈣質來源,尤其適合乳糖不耐症或因飲食控制而不能攝取牛奶者。衛福部建議每日鈣攝取量7~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為1,200毫克、成人則為1,000毫克。

2. 保胎兒,護母親

青江菜的葉酸含量豐富,每100克青江菜約含72微克葉酸。

葉酸在人體扮演輔酶的角色,參與細胞內DNA合成,並可幫助活化與發育胎兒的神經系統。缺乏葉酸會影響細胞分裂,易造成貧血。孕婦如缺乏葉酸,可能會導致胎兒腦及脊髓等先天性神經管缺陷、流產、體重過輕不良影響,而母親出現貧血及疲倦的機率也較高。(推薦閱讀:孕期間貧血別輕忽!快補4大營養素、遠離早產助「好孕」) 3. 視力好,眼睛亮

β-胡蘿蔔素是視力及眼睛保健的重要營養素。每100克青江菜含有793微克的β-胡蘿蔔素,含量相當高。

β-胡蘿蔔素進入人體後,會經由肝臟代謝轉換成維生素A,而補充維生素A可預防乾眼症、夜盲症,並有助於皮膚及黏膜修復。由於維生素A為脂溶性,須靠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建議青江菜可採油炒的烹調方式,幫助人體吸收。

4. 排毒防便祕,保護腸胃

膳食纖維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重要營養成分,每100克的青江菜含有1.4公克膳食纖維。攝取足夠膳食纖維,不僅能促進排便、避免便祕,縮短殘渣食物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更可增加飽足感,有利體重及血糖控制,並能加速膽固醇代謝,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對人體可說是好處多多。

蒜頭9大功效來自大蒜素!吃蒜頭多這步驟抗癌效果滿分

台灣人料理少不了蔥蒜,其中,大蒜(蒜頭)除了是民眾愛用的辛香料,它對健康的功效,更是不容小覷,其實大蒜自古以來也常被用在醫療、宗教用途,當然,它濃烈的氣味,也曾經被用來嚇阻吸血鬼,無論如何,大蒜的抗氧化、抗癌等功效都已經被證實,這也難怪大蒜又被稱為地表最強食物,但是你知道嗎?

吃蒜頭雖然有這麼多好處,如果少了一個步驟,就等於前功盡棄,少了最營養的大蒜素。以下將為你揭曉,讓大蒜變身抗癌聖品的關鍵步驟,並介紹大蒜九種的強大功效。 蒜頭切碎靜置 10 分鐘 幫助大蒜素生成

大蒜對健康有非常多的益處,最主要是因為蒜頭內一種大蒜素(Allicin)的成分,是相當強大的抗氧化物,雖然學者至今仍無法完全理解大蒜素的機制,但是它抗氧化、抗菌消炎功效,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大蒜並不是本身就含有大蒜素,新鮮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必須將大蒜壓碎或切開之後,一種稱為蒜氨酸酶(Alliinase)的酵素才會逐漸釋放出來,兩者交互作用才形成了大蒜素。

也因此,整顆蒜頭直接下鍋煮可能是較 NG 的作法,因為想要獲得最多的大蒜素,必須要讓大蒜接觸空氣,在切碎之後,靜置 10 分鐘以上,讓酵素充分作用,才能生成更多大蒜素。 大蒜的 9 個健康功效與好處

在認識大蒜素後,我們一起來看吃大蒜究竟有什麼好處: 增強免疫功能:在試管實驗中,大蒜似乎能殺死癌細胞,而在人體上也發現有類似的效果,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指出,觀察約 4 萬名常吃蔬果和大蒜的中年婦女,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低了35%,而且不論生吃或煮過的大蒜都有效果。不過,受試者均是食用一般大蒜,並非大蒜精等保健食品。 抗發炎:刊登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的研究指出,大蒜所含的硫化物,具有抗發炎的潛在效果,如果關節或肌肉發炎,不妨試試塗抹大蒜油在患處。 增強心血管功能:目前大蒜在降血脂的功效上仍有爭論,但能肯定的是,大蒜有降血壓跟保護動脈的效果,學者認為,紅血球能將大蒜裡的硫化物,轉變為硫化氫,能擴張我們的血管,進而有調控血壓的作用。 護膚護髮:大蒜富含的抗氧化物和抗菌的性質,可以殺死皮膚的致痘細菌,甚至有資料顯示,塗抹生大蒜可以除痘,但大蒜相當刺激,塗抹在皮膚上會有強烈的灼熱感,若想嘗試應特別小心。 殺菌效果:大蒜殺菌的效果,也能幫助我們避免食物中毒,因為它能殺死食物中常滋生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E.coli)和沙門氏菌(Salmonella),不過大蒜並不是消毒的方式,因此第一線處理食物時,還是需要注意衛生、妥善地消毒。 治香港腳:大蒜也能對抗黴菌、香港腳的患者可以將腳泡在大蒜水中,或塗生大蒜在腳上,來殺死黴菌止癢。 預防攝護腺癌:發表於《亞太癌症預防雜誌》(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的一篇研究指出,蔥屬植物,特別是大蒜的攝取,跟攝護腺罹癌風險下降有關,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到,針對大蒜與攝護腺癌之間關係的研究很少,仍待更深入的研究。(延伸閱讀: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 減少飲酒過度的肝損傷: 根據中國山東大學毒理學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大蒜中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 DADS),可能能保護肝臟,對抗酒精造成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 降低感冒頻率:根據印度的研究團隊指出,預防性地攝取大蒜,有降地成人感冒頻率的現象,但對症狀的緩解沒有幫助。

大蒜天然 A 尚好

雖然市面上有許多販售大蒜素的保健食品,但近年的研究也發現,大蒜的保健食品,效果不如新鮮的大蒜好,此外,雖然許多研究都指出,生吃大蒜可能好處較多,但就以整體統計來說,似乎只要攝取足夠大蒜,無論生吃與否,都對健康有益。 大蒜好處多 但刺激性強建議適量食用

吃蒜頭的好處有相當多,但是也相當的刺激腸胃,因此,剛開始吃大蒜的人,應避免一次食用過量,大蒜的刺激性會造成腸胃不適、脹氣、腹瀉和口臭。大蒜對皮膚來說也相當刺激,所以在煮菜時可以考慮戴手套。 食用大蒜精等補充品要注意

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應特別注意,因為攝取大蒜補充品有可能會加強藥效,使得血液更難凝結。另外,雖然較少見,但是吃大蒜補充品,有可能會導致頭痛、疲勞、胃口喪失、肌肉疼痛或過敏的反應。

牙膿瘍: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牙膿瘍的定義 牙膿瘍是什麼

牙膿瘍(Dental abscess)可分成3種類型: 牙齦膿瘍(Gingival abscess):這類膿瘍僅侷限於牙齒周圍的牙齦及軟組織中,尚未影響到牙齒或牙周靭帶 (Periodontal Ligament, 又稱為牙周膜)。牙周韌帶圍繞著牙根,並將牙根連接到齒槽骨內壁。 牙周膿瘍(Periodontal abscess):這類膿瘍長在四周的結締組織上,並侵犯了用來支撐牙齒的齒槽骨。 牙根尖膿瘍(Periapical abscess):這種膿瘍長在牙髓,起因於牙齒內部的神經受到感染,細菌延著牙根往下擴散,會慢慢的造成牙根尖的感染。

牙膿瘍需要治療。有時因患者當時的免疫力夠好,或是服用了抗生素,膿瘍暫時會消除,但只要致病原因沒有根除,還是會再度長出膿包, 且隨著時間越長越惡化,最終導致齒骨組織遭到破壞。

牙膿瘍有多常見

欲知詳情,請與牙醫師討論。 牙膿瘍的症狀

牙膿瘍的常見症狀有: 咀嚼時會感到疼痛 碰到會痛 對冷熱敏感 口臭 發燒 全身乏力 牙關緊閉(Trismus),難以開口 吞嚥困難 失眠,痛到睡不好

疼痛是牙膿瘍的主要症狀。可能是一陣陣的跳痛,而且會密集發生;疼痛經常來的很突然,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逐漸加劇,甚至擴散到耳朵、下顎和頸部。上面所列的並沒有涵蓋所有症狀。如果對症狀有所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牙醫師

如果您出現上述症狀或對您的健康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體況不同,請教牙醫師才是最好的作法。 牙膿瘍的原因

牙膿瘍通常肇因於牙齒發炎感染,牙菌斑(Plaque)中的細菌進入牙齒引發感染,牙菌斑有60~70%由細菌組成,是造成牙周病與蛀牙的罪魁禍首。 牙周膿瘍(Periodontal abscess):當牙菌斑中的細菌感染牙齦時,患者即出現牙周病 (periodontitis)。牙齦發炎使得原本圍繞牙根的牙周韌帶與牙根分離,形成不易保持清潔的間隙。細菌堆積在間隙中,引發了牙周膿瘍。 牙根尖膿瘍(Periapical abscess):蛀牙會讓牙齒表面出現小孔,細菌得以穿過牙齒外層堅硬的琺瑯質進入牙齒,再繼續就會分解內層較軟的齒質組織,蛀孔最終會穿透牙齒到達牙髓,引發的感染稱為齒髓炎(Pulpitis)。

隨著齒髓炎繼續發展,細菌會進入支撐牙齒的齒槽骨(Alveolar bone),再延著牙根往下擴散,會慢慢的造成牙根尖的感染,形成牙根尖膿瘍。

有些病例則是肇因於牙科治療過程中意外造成的間隙。有時,因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暫時掩蓋了膿瘍的症狀,使得發炎未能得到即時醫治,最終導致牙周膿瘍。甚至牙齦損傷也會導致牙周膿瘍。 牙膿瘍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您的醫師以進一步獲取更完整的醫療資訊。 牙膿瘍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所述不能替代任何醫囑。請諮詢您的醫師以進一步獲取更完整的醫療資訊。 牙膿瘍如何診斷

欲知詳情,請諮詢您的牙醫師。

牙膿瘍如何治療

牙膿瘍的治療過程包括一般牙科程序,有些依情況需要施行手術。 切開術(Incision):患者會接受局部麻醉,過程中膿腫會被切​​開,排出含有細菌的膿液。 牙根尖膿瘍治療:根管治療的過程中牙醫會在死牙上鑽孔將膿排出,移除受損齒隨組織,致入藥物及填充物以防止後續感染。後續清潔牙周間隙,磨平牙根部表面,幫助傷口癒合及防止再度發炎感染。 牙周膿瘍手術:嚴重的牙周膿瘍和反覆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重塑牙齦組織的手術,閉合牙周間隙,病情過於嚴重的患者可能會被拔除病牙。 如何舒緩疼痛

請先諮詢牙醫師,透過一般成藥(鎮熱止痛消炎藥)來減輕疼痛。服用前請仔細讀取包裝上的說明。然而,止痛藥只是暫時減輕疼痛,無法取代牙醫師的治療。

常見止痛藥有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各有其禁忌及不適用對象: 布洛芬不適用於氣喘患者。 布洛芬不適用於胃潰瘍及曾經有胃潰瘍的患者。 阿斯匹靈不適用於16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 阿斯匹靈不適用於孕婦及正在哺乳的母親。

牙膿瘍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會對您有些幫助: 避開冷飲冷食 避免熱飲熱食 使用牙齒沒問題的那一邊咀嚼 不要用牙線清理患部 使用軟毛牙刷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以尋求最好的醫療幫助或治療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扁桃腺周圍膿瘍: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定義

扁桃腺周圍膿瘍(Peritonsillar abscess),是因為鏈球菌咽喉炎(Strep throat)、或扁桃腺炎(Tonsillitis)沒有治療好,造成細菌感染而產生的併發症。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時,通常一邊的扁桃腺會有化膿的囊袋。

扁桃腺周圍膿瘍有多常見?

扁桃腺周圍膿瘍常發生於兒童、青少年,以及較年輕的成年人。每年冬季開始或結束,咽喉炎(Laryngopharyngitis)、扁桃腺炎普遍流行之際,是最常發生的時候。請與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症狀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症狀,與扁桃腺炎和咽喉炎的症狀類似,但是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時,可以在喉嚨後方看到膿瘍是腫脹、白色的水疱或癤。扁桃腺周圍膿瘍的症狀有: 1邊或2邊的扁桃腺感染 發燒或寒顫 無法完全將嘴巴張開 吞嚥困難 頭痛 說話時含糊不清 口臭 臉、嘴或頸部發紅腫脹。 喉嚨痛,通常會單邊疼痛。喉嚨會痛的那一邊,耳朵也會痛。 吞口水困難,會流口水。 喉嚨、下巴的腺體和淋巴結腫脹,摸起來是柔軟的,並可能只有一邊這樣。

扁桃腺周圍膿瘍也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雖然較不常見,但一些比較嚴重的症狀有:

肺部感染 呼吸道阻塞 感染擴散到喉嚨、嘴巴、脖子與胸部 膿瘍破裂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如果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卻沒有及時加以治療,則可能會造成全身性感染,甚至於導致呼吸道阻塞。雖然有些症狀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咽喉炎造成的,但還是要去看醫師,由醫師診斷病情。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情形,才能找出最適合的醫療方案。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原因

扁桃腺周圍膿瘍通常是扁桃腺炎的併發症,如果扁桃腺感染的情況擴散到周圍組織,就會形成膿瘍。由於治療咽喉炎、扁桃腺炎大多都會使用抗生素,扁桃腺周圍膿瘍現在已較少發生。

此外,單核白血球增多症(Mononucleosis,又稱為Mono)也會導致扁桃腺周圍膿瘍,以及牙齒與牙齦感染。在極為少數的案例中,即使沒有感染情況,也會發生扁桃腺周圍膿瘍,而這是因為韋伯氏腺(Weber’s glands)發炎造成的;韋伯氏腺位於舌頭下方,負責分泌唾液。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風險因素 牙周病(Periodontitis) 牙齦炎(Gingivitis) 慢性扁桃腺炎(Chronic tonsillitis) 抽菸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扁桃腺化或結石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建議。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

要診斷是否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醫師會先對患者的嘴巴、喉嚨進行檢查。醫師可能會從患者的喉嚨裡採集樣本培養,或做血液檢查,以確認病情。為了更清楚了解膿瘍的情況,醫師還可能會做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 扁桃腺周圍膿瘍如何治療?

抗生素是治療扁桃腺周圍膿瘍最常見的方法;此外,醫師可能會幫患者把膿瘍裡的膿吸乾,以加快痊癒速度。醫師會用刀子割開膿瘍後,將膿引流;也可能用針刺破膿瘍後,再將膿吸乾。這項手術,通常會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

如果無法進食或喝東西,為了讓身體保水分,會需要接受靜脈注射。如果感到異常疼痛,醫師會開立止痛藥,以舒緩不適。

如果是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導致膿瘍反復發生,醫師可能會建議您將扁桃腺切除,以避免未來發生更嚴重感染。 扁桃腺周圍膿瘍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或許能夠幫助減少扁桃腺周圍膿瘍的機會: 確實刷牙,做好牙齒保健,並定期讓牙醫檢查牙齒,以確保牙齒健康。 請不要抽菸,因為有抽菸的人,更容易患有扁桃腺周圍膿瘍。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頭髮分岔無光澤?公開7種天然方法保護頭髮,修護受損髮質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行為和因素,都會悄悄地傷害髮質,例如陽光的照射、吹整頭髮時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以及有定期染髮、燙髮的習慣,都容易使髮質變得更脆弱且容易斷裂。

然而,為了替多數人解決受損髮質的困擾,現今市面上的護髮產品琳瑯滿目,選擇非常多,但其實除了須找到適合的護髮產品外,也要用對方式及搭配正確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修復和改善受損的頭髮喔!

究竟該如何保養頭髮,才能讓髮質變得更好?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您介紹7種養出好髮質的生活習慣,以及天然又正確的護髮方法。

如何保養頭髮才正確?7個必知的護髮小撇步一次看 1. 維生素對髮質很關鍵

有些維生素會直接影響頭髮和指甲的健康,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C、生物素(Biotin,又稱維他命B7或維生素H)和礦物質鐵(Iron),當人體有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時,頭髮看起來也會更健康。另外,有些人可能聽過,給懷孕期間的媽媽們攝取的產前維生素(Prenatal vitamins),能有效改善髮質,不過,目前還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能證實它們有明顯的改善效果。(推薦閱讀:年紀輕輕就長白髮?這樣做對付少年白)

2. 攝取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

海鮮不僅有幫助預防頭髮稀疏的效果,還可以讓頭髮看起來更有光澤。不妨多吃鮭魚、牡蠣、鯖魚、鮪魚、沙丁魚,它們含有豐富的肽(Peptide)和Omega-3脂肪酸,可以使您的頭髮更亮澤。另外,多補充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對抗氧化壓力所導致的老化現象,例如核桃、花椰菜、番茄、藍莓、菜豆等。

3. 每隔1天再洗頭

洗髮精不僅可以去除頭髮上的污垢和汗水,同時也可以清除頭皮上的皮脂(Sebum),皮脂是皮脂腺產生的一種油性物質,適量的皮脂可以幫助頭髮更有光澤,但是如果皮脂過多,則會導致頭髮看起來更油膩。如果頭髮不是非常髒,或油性頭皮的話,不妨試試每隔1天再洗1次頭,這樣能讓頭髮看起來更健康。如果您想要每天洗頭的話,不妨用專門針對乾性髮質的洗髮精,或是嬰兒洗髮精,清潔力比較溫和,也不會完全的帶走天然皮脂。 4. 減少使用高溫塑型

許多人習慣在出門前,都會用電棒捲或離子夾來做各種造型,雖然可以隨意變換髮型很方便,但是這都是造成頭髮受損的行為喔!因為高溫會傷害髮質,所以,除了盡量少用高溫塑型之外,平常如果要吹乾頭髮,建議將吹風機維持在離頭部至少15公分的距離。(推薦閱讀:負離子吹風機哪裡好?頭髮快乾還保濕) 5. 洗澡水溫不要太高

如上述所說,熱能會傷害頭髮,所以,同樣的道理也是,若洗頭時的熱水太燙的話,也可能燙傷頭髮。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話,不妨試試用溫水或冷水來洗澡,較不易傷髮質,而且,洗冷水澡對健康也有許多好處,如促進血液循環等等。如果天氣冷,或是還不太能接受洗冷水澡的話,也可以在洗完身體和頭髮之後,用涼爽的水沖頭髮1~2分鐘。

6. 用天然植物油進行深層護髮

將半杯橄欖油加熱,不需要太燙,維持在皮膚可以接受的溫熱程度就好,並將溫熱的橄欖油均勻塗抹在頭髮上,再戴上浴帽。接著,用毛巾把頭包起來以維持熱度,並靜置至少45分鐘,累積裡面的水氣。時間到了之後,就可以用洗髮精將頭髮洗乾淨,並用潤髮乳柔順髮絲。

除了橄欖油之外,也可以選擇用椰子油,研究指出,椰子油能有效滲透頭髮的纖維,強健和修護受損髮質。先將頭髮浸濕之後,將椰子油塗滿在頭髮上,並用溫熱的毛巾將頭髮包起來,靜置一段時間後再洗乾淨。如果您不喜歡椰子油,也可以換甜杏仁油或荷荷巴油(Jojoba oil),都是有意改善髮質的好選擇。

另外,除了上述的濕髮護髮方式之外,也有塗在乾髮的方式:先沾一些椰子油在手掌上,再塗在頭髮上,並重複這個動作,直到頭髮充分吸收油脂,不要將頭髮直接泡在油裡,等待20分鐘後,就可以沖洗頭髮了。 7. 大太陽下帶戴帽子

紫外線(Ultraviolet rays)不僅會傷害皮膚,也會使頭髮變乾。如果髮質乾枯毛躁的話,請記得減少陽光下曝曬的時間,但如果不得已的情況下,頭髮已經過長時間曝曬後,可以在頭髮上擦一些純蘆薈凝膠,可能可以幫助修復損傷。

為何頭髮一直掉?5大食物吃起來、長回濃髮不是夢!

洗澡的時候總是有大把的頭髮卡在排水孔,或是梳頭髮時看到滿地的頭髮,你也有這些困擾嗎?當頭髮不停掉時,我們除了要先釐清掉髮原因,也可以從飲食下手,把營養補足才能長回一頭秀髮。至於要吃什麼才能讓頭髮慢慢長回來,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

為什麼會一直掉頭髮

毛髮的生長與替換都是有週期性的,可以分為生長期、退行期、休止期。而頭髮的生長期與休止期大約是9:1,當有些頭髮進入休止期時,有些頭髮會進入生長期,讓頭皮維持一定的髮量。影響頭髮的生長速度原因有很多種,除了因生病、荷爾蒙失調、懷孕或是遺傳所引起的大量掉髮,不妨想想自己有沒有下列問題:

晚睡、熬夜 飲食不均衡 過度節食 壓力過大 抽菸、喝酒 頻繁染髮、燙髮

以上的原因都會讓頭髮不停地掉,要預防掉髮可以試著改善睡眠品質、少抽菸、喝酒,而飲食均衡更是不能忽略,唯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讓頭皮健康並順利長出頭髮。(推薦閱讀:禿頭掉髮原因多!盤點4大掉髮類型)

掉頭髮要吃什麼?吃這5種就對了! 攝取足夠蛋白質

頭髮是由角蛋白(Keratin)所組成,當體內的蛋白質不夠時,蛋白質就不會送達到頭皮,長期下來就會大量落髮。因此,補充蛋白質相當重要,多吃雞肉、魚肉、雞蛋這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素食者可以多吃豆類這些植物蛋白。 攝取鐵質避免貧血

掉頭髮是身體缺鐵的徵兆之一,尤其在非經期期間的女性若不停地掉髮,那麼就要好好想一下自己是否已經缺鐵了。想要讓頭髮快快長出來,就要多補充黃豆、黑豆、蝦、菠菜、紅肉這些富含鐵質的食物,特別是生理期的女性更是要在這期間好好補充營養。 碘類食物也要吃

甲狀腺低下也會造成掉髮,那麼為什麼會甲狀腺低下?是身體缺少了碘才會這樣,因此需要多補充海帶、昆布,或是煮菜時加入一些碘鹽攝取足量的碘才能長回秀髮。(延伸閱讀:甲狀腺功能低下飲食大補帖!飲食請吃這4種

攝取足夠的鋅

鋅可以直接參與核酸以及蛋白質的合成,是人類生長發育、生殖遺傳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也掌管皮膚、頭髮、牙齒的健康,要是攝取量不足會有掉髮、皮膚粗糙等問題,我們可以多攝取牡蠣、貝類、堅果這些富含鋅的食物,來增加身體的營養。 攝取維生素D

維生素D是維持血液中磷的平衡與保持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若長期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骨質疏鬆、情緒低落、掉髮等問題。而雞蛋、肝臟類、魚肉,或是經太陽曬乾的香菇,這些都富含維生素D,可以補足身體所缺少的營養。

有掉髮困擾的人,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飲食調整之外,日常護理也不可少,盡量少拉扯頭髮、選擇適合的洗髮精、適當地釋放壓力,才能讓頭髮烏黑又亮麗。(延伸閱讀:頭髮搶救大作戰!7招有效預防掉髮)

生長激素是真是假?揭開2大迷思的真相

外觀肥美、果肉香甜的蔬果雖然賞心悅目,但有時也引起民眾對食物安全的警惕,深怕不小心就把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吃進肚子,且類似的風波不斷被有心人士炒作。根據農委會的資料,很多關於生長激素的謠言都是沒根據的,這和會施加在蔬果上的生長調節劑並不一樣,以下舉出常見的兩大迷思供民眾參考。

1. 生長激素僅用於醫療 PGR助開花結果

從課本教導的知識都知道植物本來就含有生長素(Auxin),加上天然的催熟劑乙烯(Ethylene),根本不需要額外再施打生長激素。而很多人所誤解的「增肥劑」,其實只是危言聳聽,台灣目前所看得到的生長激素多半都是用於醫療而已,且價格非常貴,絕不是一般務農業者可承擔得起的成本費用。

為了使農作物提早收成,且更有效地控制開花及結果季節,農民可能會使用含有一種促進植物生長種子發芽之激素,稱為赤霉素(Gibberellin,又稱激勃素),這類的植物生長調節劑(Plant Growth Regulator,簡稱PGR)能幫助拉長細胞,讓開花更整齊,果子也比較不容易掉落,通常會用在高價水果。另有一種PGR叫乙烯利(Ethephon,又稱益收生長素),它能提高乙烯的形成量,進而調節植物的生長,可見於芒果、甘蔗、梨子、番茄、葡萄鳳梨等農作物。

PGR 除了能助植物成長,它也有抑制生長的效果,例如甲哌(Mepiquat)這一種銨離子的成分,因為它會減少赤霉素的分泌,導致植物生長矮小、結節也顯得很緊密。但也因為這樣,它可幫助修復生長不均的樹、拉長草生長的速度、催熟或拉長結果的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甲哌既無法刺激開花,更不能增加果子的收成,而且它的成效也會隨著環境和氣候改變。

2. 打生長激素反而不甜 氣候乾旱是正解

至於擔心生長激素會使水果變甜的人,你可以放心,根據農委會曾對催熟鳳梨的報導提出解釋,植物生長激素不僅不會提高鳳梨的甜度,反而還會降低它的甜度,早期在鳳梨罐頭外銷加工的時期,曾有使用生長激素藥劑的情況,在增加果實周徑及水分的同時,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包含甜度和酸度卻因此而下降。

問及果實糖度及酸度的變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品種改良的結果,以及氣候乾旱的影響,果肉才會變得甜。以水分很多的蓮霧為例,剛開始的粗放式管理,果子會有1~2顆種子,但在農民精緻栽培下,大部分種子已退化,只有在高溫期的果實才會形成少數細小種子,且由於蓮霧不耐寒,為減少損失而加緊採收,種子顏色才會略偏淺褐色,這都屬正常現象。

基因改造非最可怕 IGF過高才危險

此外,千萬別將植物生長激素和動物生長激素混為一談,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多數人聽到打生長激素都會覺得害怕,但真正可怕的不是這些基因改造食物;以人工合成重組牛生長激素(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簡稱rBGH)為例,它本身並不具有健康性的威脅,而是背後的類胰島素生長激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簡稱IGF)過高才危險,因為它可能會提高癌症的風險。

(它是致癌物嗎?想知道更多致癌物請看: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對此,哈佛醫學院流行病暨營養學教授華爾德威列特(Walter Willett)指出,減少攝取乳製品也許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它會刺激體內分泌更多 IGF。當然,這等荷爾蒙注射不會是唯一的因素,選擇天然有機食材固然重要,但也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吃加工食品和高能量飲料,並保持居家環境的安全。

預防更年期骨鬆怎麼吃?2款超強食材保骨本、名中醫私傳好骨力!

女性過了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分泌減少,除了容易出現陰道乾澀、胸悶、心悸、熱潮紅等症狀外,還可能造成骨質流失速度增加,讓骨質疏鬆(Osteoporosis)在無形中找上門,使老年後身高變矮、駝背、腰膝痠軟、出現骨刺,即使不小心跌倒也容易引發髖骨骨折,影響老年的生活品質。

究竟該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補充什麼食物、搭配何種運動以趁早預防骨質疏鬆?《Hello健康》邀來知名鍼還中醫診所之蕭家駒中醫師,透過中醫傳授骨質疏鬆的私傳補方,以及減緩骨鬆保骨本該怎麼做,一起預防骨鬆不卡關! 為何女性更年期容易骨質疏鬆?

人體骨骼的骨質密度通常會於30~35歲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逐漸減少,而女性的骨質密度通常會於更年期月經停止後的5~7年,減少約15~30%,主要因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分泌減少,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加而吸收骨小樑,導致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空隙,骨骼也因此變得脆弱,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症。(推薦閱讀:更年期熱潮紅、盜汗、失眠!這樣做改善症狀) 預防骨質疏鬆吃什麼?高、補「D」吃出好骨力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骨本」愈早開始存、就能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更能比起同齡者延緩近13年的時間發生骨質疏鬆症。為預防骨質疏鬆,從日常生活飲食即可開始調整,吃出好「骨」力。而下列2大營養素即是已證實能有效預防骨鬆發生: 1. 高食物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2500mg的鈣質,而若能從飲食中補足鈣質,除了能夠減少破骨作用過度進行,還能提供骨骼再塑作用中構成新骨質的成分。

此外,我們不僅可透過喝牛奶來補充人體所需的鈣質,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這幾種高鈣食物也擁有相當高的鈣含量,能幫助女性避免骨質疏鬆: 小魚乾:每100克中含有2213毫克的鈣質。(延伸閱讀:海鮮膽固醇排行榜出爐!蝦米、小魚乾膽固醇含量high翻天) 黑芝麻:平均每100克中含有1479毫克的鈣質。(推薦閱讀:黑芝麻與白芝麻比一比!兩者營養成分有差嗎?) 旗魚鬆:平均每100克中含有454毫克的鈣質。 芥藍菜:平均每100克中含有181毫克的鈣質。 紅莧菜:平均每100克中含有150毫克的鈣質。

2. 含維生素D的食物

由於攝取維生素D能夠維持體內鈣和磷的平衡,還可促進腸道吸收食物中的鈣質,因此與骨骼健康有相當密切的關聯性,而我國建議成人每日維生素D的攝取量為200IU(5微克);51~70歲為每日400IU(10微克),而最好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就是多出去戶外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同場加映:維生素D不足!第二型糖尿病風險較高

此外,若想從天然食材中補充維生素D,可以多食用富含高油脂的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蛋黃以及植物性食物像是黑木耳、香菇等,其中皆含有較高的維生素D,多攝取即可幫助鈣質吸收,避免骨質疏鬆!(推薦閱讀:不只鮭魚才有Omega-3!多吃這些食物強健身體

除上述所提之2大營養素之外,富含蛋白質、磷、維生素K的食物或補充鈣片以達到預防骨質疏鬆,同樣有極佳的效果。但女性也應避免於日常生活中攝取過多的鈉,否則可能增加破骨作用速率,釋出骨中鈣質,導致骨質流失。 蕭家駒中醫師以中醫觀點私傳保骨本飲食秘方。(圖片授權:蕭家駒醫師) 骨質疏鬆不可逆!2款食材保骨本、名中醫師私傳

鍼還中醫診所蕭家駒醫師解釋,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骨頭是身體「陰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所認知的骨質疏鬆,其實就是所謂人體陰質的流失。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陰質通常會在女性35歲後,開始不斷流失,而流失速度的快慢則會因人而異。

另外,坊間流傳枸杞燉豬蹄、黃精養生粥及山藥黃精雞湯能預防骨質疏鬆,而蕭醫師表示,由於骨質疏鬆是一種不可逆的老化現象,所以這些食補料理對於預防骨鬆的效果有限,僅有保養骨骼的功效,反而對於想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或改善膚質的女性較有幫助。

然而,以中醫的觀點來看,若女性想透過攝取食物來保養骨骼,因「腎主骨」的關係,可先食用能達到補腎效果的食物;蕭醫師建議可以從種子類的食物下手,可適量攝取像是枸杞、覆盆子等。

2種運動方式預防骨質疏鬆!讓你走路骨頭不卡卡!

進行規律的運動對於更年期女性好處多多,不但可以增加骨質密度、降低老年骨折風險,還能促進心肺功能。而台中榮總復健科技術組前副主任吳定中表示,想要預防骨質疏鬆可透過下列2大種類的運動,維持骨骼健康: 1. 肌肉強化運動

肌肉強化運動也稱作抗阻力、重訓運動,常見於負重移動身體或其他能抵抗重力的活動,包括以下: 舉重 使用彈力運動帶 使用重量訓練機 腳跟站立、抬起腳趾走路 墊腳尖走路

2. 高衝擊負重運動

高衝擊負重運動能幫助鍛鍊骨骼,並維持肌肉強壯,以下為常見的高衝擊負重運動: 跳舞 爬山 慢跑(推薦閱讀:跑步好處多!9 撇步幫助養成晨跑習慣) 跳繩 爬樓梯(延伸閱讀:爬樓梯好運動!借助手力訓練更全面) 網球

倘若你不能進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可選擇下列幾種低衝擊的負重運動,以相對溫和的方式打造出好骨本: 使用樓梯踏步機 散步或快走

空汙好致命!口罩、禁菸遠離空汙,改善空汙6大Tips這樣做

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4月7日為「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意旨於呼籲全球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注外,並透過對生活環境更多的關注,來提高人們對世界環境健康的認識與意識。近年受到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的空氣汙染即是其一。

不僅在國際發酵。空汙一直也是台灣民眾關注的熱門議題,反應出台灣各地受空汙侵害的危機。或許空氣無色無味,但你我多數時後卻常忽略空汙的存在,進而引發對健康危害的風險。讓《Hello健康》帶著你我重新認識空氣汙染的嚴重性,並了解改善空汙你我又能如何從日常做起。 空氣汙染對人體有何危害?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指出,我國約有4成為難以控制的境外污染源,另約6成則為境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源(如電力設施、鍋爐、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化學製品製造)、移動污染源(如交通工具)及其他污染源(如餐飲油煙、營建揚塵、露天燃燒)。顯現空汙對於你我生活的侵害無所不在。

空氣汙染,除了對心臟和肺部產生傷害,近期研究顯示,空氣汙染越嚴重的地區,因骨折掛門診的人數也比較多,所以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此外,空汙也可能造成我們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男性精蟲數減少,以及嬰兒的先天缺陷,因此對於空汙問題,我們必須要謹慎因應,不可輕忽這個隱形殺手。(延伸閱讀:致命的PM2.5與懸浮微粒:4招預防戶外空氣汙染)

5大法寶 減少空氣汙染危害

避免前往空汙指數高的地區:我們可以查看台灣各地空氣品質指標預報,避免前往空氣品質亮紅燈以上的地區。尤其氣喘(Asthma)患者更應注意這些區域,避免吸入髒空氣,導致喘息、咳嗽,以及胸部不適的情況。 室內禁菸保持空氣清新:吸菸是汙染室內空氣的重要原因;燃燒菸草會讓室內煙霧瀰漫,充滿許多有害的懸浮微粒和化學刺激物,例如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氨(Ammonia,俗稱阿摩尼亞)等,當物質被吸進呼吸道,接觸皮膚與黏膜,便容易危害人體健康,並且導致呼吸上的疾病。此外,也可以在室內裝設空氣清淨機或擺些植栽,共同維護空氣品質,讓每一口呼吸都健康。 強化身體抵抗力:空氣汙染對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風險族群來說,危害較大,因此必須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多攝取蔬果、全榖以及優質蛋白質(Lean Protein,或稱精益蛋白質),如果日常有控制血壓和膽固醇等疑難雜症,應該要尋求醫師幫助,讓身體更健康來抵禦空氣汙染的侵害。 通勤降低製造PM2.5:PM2.5是指空氣中的汙染懸浮微粒,其寬度大小比頭髮直徑小30倍,容易進入人體,甚至穿過肺泡,造成健康的直接傷害。許多空氣汙染源自於交通廢氣,以長遠來看,我們應該多以走路、騎自行車,以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低汙染的通勤方式,代替開車和騎機車,一方面同樣能到達目的地,一方面也能共同降低生活中的汙染空氣,讓你我的生活品質更健康。 穿戴口罩、帽子防護:近年因新冠疫情肆虐而提高國人戴上口罩避免空氣傳染的意識外,當外出時戴上口罩、帽子或具包覆性的衣物時,也將有助於降低因空氣污染衍生的致病因子侵害的風險。

從你我做起、6大Tips降空汙

即便造成空汙的影響因子來自四面八方,但其實你我都能以一己之力從日常做起、共同降低空污的危害。屏東縣政府環保局並提出自食衣住行育樂做起的相關建議: 食:調整飲食習慣,減少攝取油炸餐食、降低環境污染。 衣:購買環保材質、以天然纖維製作之衣物,並選擇環保水性界面活性劑洗衣服及水溶性乾洗店家。 住:避免使用有機揮發溶劑,選用環保油漆、綠色建材,植栽綠能社區,選購環保標章家電,節能節電減碳減排。 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選購低污染車輛、使用綠能運具,汽機車定期檢驗保養。 育:杜絕露天燃燒稻草、落葉、樹枝、垃圾等行為,並落ˋ實於家庭教育與學校環境教育,自日常養成習慣與環保觀念。 樂:與時俱進,拜拜祭祀時不燒金,以捐獻功德金、白米、鮮花素果等取代。民俗活動或慶典亦可選環保鞭炮或音效。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