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胸?認識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什麼是氣胸?認識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氣胸的定義

當肺臟和胸壁間有空氣流動就會發生氣胸(Pneumothorax)。氣胸有兩種類型:自發性氣胸(Idiopathic Pneumothorax),也就是突然發生的氣胸,無疾病史;和次發性氣胸(Secondary Pneumothorax),是因肺部併發症出現的氣胸。氣胸若沒有立即治療,會導致死亡。 氣胸有多常見?

氣胸在20~30歲之間的人很常見,特別是高瘦的人。氣胸可藉由減少風險因素來降低發生的機率,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氣胸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有呼吸短促和胸痛(特別是是呼吸的時候),也可能會有下列症狀:

呼吸短促 胸痛 昏倒 臉色蒼白 容易疲勞 心跳快速

可能有些症狀未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上述徵兆或症狀,或是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氣胸的原因

當氣泡突然出現,空氣滯留在肺臟中時,便會發生氣胸。當有肺部疾病,如氣喘(Asthma)、肺結核(Tuberculosis)、百日咳(Whooping cough)、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等疾病時,便可能發生次發性氣胸;有時氣胸也有遺傳性。此外,肺部或胸腔受傷也可能是氣胸的原因。。 氣胸的風險因素

氣胸有很多風險因素,例如: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氣胸影響。 吸菸:若有吸菸會更容易得到氣胸。 基因:某些類型的氣胸可能會遺傳。 肺部疾病:若先前曾罹患多種肺部疾病,可能會增加得到氣胸的風險。 使用機械式呼吸輔助(Mechanical ventilation):若透過呼吸器幫助呼吸,有可能會增加氣胸的風險。 病史:先前得過氣胸,以後會更容易得氣胸。

沒有上述風險因素並不表示不會得到氣胸,這些風險僅供參考,更多資訊應諮詢專科醫師。

氣胸的診斷及治療

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作為任何醫療建議的替代方案,更進一步資訊請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氣胸?

醫師會回顧患者的疾病史以安排健康檢查,並用聽診器聽呼吸聲或照胸腔X光。此外,醫師也可能會檢查患者的血氧濃度或用心電圖確認心臟狀況。 如何治療氣胸?

治療方式會依氣胸程度以及成因有所不同,輕微氣胸可透過讓身體自行吸收空氣來治療。遇到較嚴重的氣胸時,可能會將針管或引流管置入胸腔讓氣體排出。若洞口很大,可能會需要讓管子留在體內一段時間讓肺部膨脹,直到洞口癒合。若上述方法都無效,可能會需要透過手術預防空氣進入肺部。 氣胸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處理氣胸:

再次接受檢查,以監控症狀發展及健康狀況。 按照處方用藥,未經醫師同意勿使用藥物或任意停藥。 和醫師討論用藥,包含處方藥及非處方藥。 若懷孕請告知醫師。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唾液腺疾病: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唾液腺疾病的定義

唾液腺會製造唾液讓口腔保持濕潤、讓牙齒不容易蛀牙,還能幫忙分解食物。唾液腺體積小,大約位在臉頰、嘴唇、口腔黏膜內側。有許多疾病都會影響唾液腺的功能,像是癌性腫瘤或是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又稱修格連氏症候群)。當然有些症狀或疾病可能會隔一段時間自然痊癒,或是服用抗生素就會好,但也有些疾病需要進行治療,甚至手術。

唾液腺疾病的症狀

以下是可能的唾液腺疾病,以及該疾病伴隨的症狀:

唾液腺結石,又稱為涎石症(Sialolithiasis): 舌下長腫塊且會痛。 進食時,痛的感覺會加劇。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臉頰內或下巴長腫塊 膿可能會流進口腔中 膿會發出強烈的惡臭味 發燒

唾液腺內長囊腫:

囊腫破裂時黃色膿液會流出。 進食、說話、吞嚥困難。

唾液腺病毒感染,如腮腺炎(Mumps): 發燒 肌肉疼痛 關節痛 臉的兩側會腫起來 頭痛

乾燥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症狀如下: 口乾舌燥 眼睛乾澀 蛀牙 嘴巴痛 關節疼痛或腫脹 乾咳 莫名疲倦 唾液腺腫脹 唾液腺經常性感染

若有糖尿病(Diabetes)或酒精成癮症,唾液腺可能也會腫脹。上述並未列出所有相關症狀,若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有下列症狀就建議就醫: 口腔有不好聞的味道 口乾舌燥 嘴巴痛 臉部腫脹 張嘴困難

若有任何上述的徵兆、症狀,或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狀況可能都不同,請和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唾液腺疾病的原因

唾液腺大致可分為3對大型腺體,包括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這3對腺體的功能是製造口水,而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唾液腺阻塞,會讓患者產生疼痛的症狀。

涎石症和唾液腺炎屬於常見的唾液腺體疾病;涎石症是因為唾液腺體的質結石,堵住腺體,使部分或全部唾液塞住而造成的;唾液腺炎則好發於老人或嬰兒,會造成這個疾病的原因是唾液腺體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而感染原因也是因為結石堵住腺體。

另外,乾燥症候群也屬於常見的唾液腺疾病之一,其病因是白血球攻擊外分泌腺體(如:唾腺、汗腺和皮脂腺),最容易造成女性自體免疫失調, 像是狼瘡(Lupus)。

除了以上3種疾病,下列幾種病毒也會感染唾液腺體:流感病毒、流行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最後,唾液腺體也可能長成癌性腫瘤與非癌性腫瘤。根據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表示,前者非常罕見, 若真的不幸發生,大多都是發生於50~60歲的中老年人。至於非癌性腫瘤,像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和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s),則會影響腮腺體。良性的多形性腺瘤也可能長在下頷腺或其他小型腺體,但略為罕見。 唾液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本篇文章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想獲得更多資訊請務必諮詢醫師。

唾液腺疾病如何診斷?

醫師會根據噁過去的醫療紀錄和健康檢查結果,建議患者坐適合的檢查,若這樣就足以了解患者的狀況,可能就無須進行額外的檢查。

醫師也可能會讓透過口腔X光檢查患處,以看清楚唾液腺體堵塞的情況,之後腦部與頸部的外科醫師會在唾液腺體傷口處麻醉,進一步解決堵塞問題。此外,醫師若想更詳細地觀察患者的唾液腺體,醫師會進行深入的造影檢查,如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若醫師懷疑患者可能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影響唾液腺體,則可能會進行活體切片,讓診斷更詳盡。 唾液腺疾病如何治療?

治療唾液腺疾病會根據其類型和嚴重程度而定,例如若是在唾液腺體內長腫塊,醫師可能會建議動手術拿掉,但假如是癌性腫塊,就可能要進行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

若進行手術,患者可能需要4~6個月的恢復期。弱視對頸部進行放射治療,則可能會導致口乾舌燥、全身整體不適,也會影響消化系統。所以在這期間,醫師會建議患者多喝水、不要吃高鈉的食物。

其他有長腫塊的狀況,若沒有造成任何嚴重症狀,醫師可能就只會採取保守的治療方式,像是使用一些特別的漱口水,來減少口乾的症狀,或是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 唾液腺疾病的生活調整與居家治療

下列生活上的調整以及居家治療可能會幫您面對唾液腺疾病: 做好牙齒保健對唾液腺治療至關重要,每天至少要用牙刷和牙線清潔牙齒2次,預防蛀牙和唾液腺相關疾病。 將1/2茶匙的鹽巴加入1杯水中,攪拌後可用來漱口,讓口腔保持濕潤。

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過度換氣:定義、症狀、原因、治療與改善方式

過度換氣的定義

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意即頻率又快又深的呼吸,又稱過度呼吸,或超呼吸。通常健康的呼吸活動會在吸入與呼出的二氧化碳之間達到平衡,一旦過度換氣,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就會大於吸入的量,導致體內二氧化碳濃度快速降低,破壞體內平衡。而體內低濃度的二氧化碳,會導致供應腦血流的血管變窄,減少腦血流供應,發生頭暈及手指發麻等症狀,嚴重的過度換氣甚至會使人喪失意識。

對某些人來說,過度換氣不常見,僅是遭遇壓力或恐懼的偶發性驚恐反應。但對有過度換氣症候群(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的人來說,過度換氣的現象會因為情緒狀態起伏(例如憂鬱、焦慮或憤怒),而頻繁發作。若需要更多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過度換氣的症狀

過度換氣的症狀包括:

感到焦慮、緊張或緊繃。 頻繁嘆氣或打呵欠。 心跳加速,心臟好要跳出來。 頭重腳輕、暈眩、重心不穩。 手、腳及嘴巴周邊感到麻木或刺痛。 胸悶,胸口感到壓迫或疼痛。

下列是較少發生,且可能較不明顯的其他症狀,不過仍然與過度換氣有關:

頭痛。 放屁、脹氣、打嗝。 抽搐。 冒汗。 視力變化,如視力模糊或視野狹隘。 注意力或記憶出問題。 失去意識、昏倒。

以上可能沒有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若出現上述症狀、反覆出現上述症狀,或對症狀有任何疑惑,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太一樣,建議與醫師討論,以獲得最妥善的照顧。此外,過度換氣可能十分嚴重,症狀持續20-30分鐘,若出現下列症狀,請群求醫療協助: 第1次過度換氣發作。 即便嘗試居家療法,過度換氣的症狀仍然持續惡化。 疼痛。 發燒。 出血。 過度換氣的原因

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過度換氣,最常見的原因是焦慮、驚恐、緊張或壓力,通常會以恐慌症的形式發作。其他可能導致的因素包含: 出血 使用興奮劑 用藥過量,如過量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嚴重疼痛。 懷孕。 肺部感染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或氣喘(Asthma)。 心臟疾病,如心臟病發作。 糖尿病酮酸中毒,即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併發症。 頭部受傷。 前往海拔超過1800公尺的地區。 罹患過度換氣症候群。

下列危及性命的問題也可能造成過度換氣:心臟問題、肺部問題、神經系統問題、感染、肝病、藥物交互作用或藥物中毒。 過度換氣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醫師將會快速檢查患者的呼吸與循環系統,若對生命沒有立即威脅,醫師將詢問病史,並進行身體檢查,並排出各個可能的原因。檢查時,醫師可能會替患者實施靜脈注射,並在評估過程中連接監控設備。下列是醫師可能進行的檢查: 動脈血檢查等其他血液檢查 胸部X光 肺部灌流或通氣掃描 胸部電腦斷層掃描 心電圖

若醫師懷疑患者不單純是罹患過度換氣症候群,而可能有更嚴重的疾病,醫師可能會建議住院治療,以進一步檢查與觀察。 如何治療過度換氣?

若過度換氣急性發作,保持冷靜十分重要。若有人在旁邊引導,較能幫助呼吸頻率緩和下來。發作期間的治療目標也是試著降低呼吸頻率,以增加體內的二氧化碳的濃度。

居家照護 噘嘴式呼吸。 慢慢將氣吐入紙袋或呈杯狀的雙手,並只從紙袋或手心呼吸一下。 嘗試將氣吸入腹部(橫膈膜),而不是只吸到胸腔。 屏住呼吸,維持10-15秒。 吸一大口氣,閉住2~3秒再吐掉,並重複幾次。 閉上嘴巴並交替鼻孔呼吸,直到呼吸恢復正常。 有些人可能會發現進行劇烈運動時(如快走或慢跑),使用鼻子吸氣、吐氣,能改善過度換氣的情形。

減少壓力

若患有過度換氣症候群,且處於焦慮或壓力的狀態,就可能需要尋求心理師的幫助,或學習紓壓以及呼吸技巧。

針灸治療

針灸能有效治療過度換氣症候群,是一種中醫替代療法,有助於透過減輕焦慮來減緩過度換氣的嚴重程度。

藥物治療

根據嚴重程度,醫師可能會開立處方藥物,可能的藥物如下: 阿普唑侖(Alprazolam,商品名:贊安諾Xanax) 多慮平(Doxepin,商品名:Silenor) 帕羅西汀(Paroxetine,商品名:克憂果Paxil) 改善過度換氣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過度換氣: 冥想。 交替使用鼻子、腹式呼吸及全呼吸法。 鍛鍊身心,如太極拳、瑜伽或氣功。 定期運動,包含跑步、走路、騎自行車等活動。

若過度換氣,請保持冷靜,並練習上述呼吸法,使呼吸漸漸平緩,並看醫師追蹤病情。過度換氣不是不治之症,可能是因為身體已出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才會發作,醫師可以幫助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尋找適合的治療方式。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自殘: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自殘的定義

非自殺性自我傷害,通常簡稱為自殘,是一種故意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割傷或燒傷自己,以應對痛苦的情緒,如憤怒和沮喪。有這種不健康行為的人,自殺的風險很高,但通常並不意味想結束生命。這可能是因為自殘的人認為,自殘就足以應付情緒困擾了,因此他們覺得不需要自殺。

自殘當下可能會帶來短暫的平靜感和刺激,但通常會伴隨羞恥感,並使痛苦的情緒重新產生,甚至衍生成致命的行為。手臂、腿部和身軀是常見自殘的目標,但是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被用於自殘,且自殘的人也會使用不止一種方法來傷害自己。

一般人有沮喪的情緒,可能也會有自殘的衝動,但只會自殘幾次,但是對於心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來說,自殘會演變成一種長期的重複性行為。而儘管很少見,但有些年輕人可能會在公共場合或團體中自殘,以示結盟,或向他人展現自己受到的苦。

此外,自殘通常是私下發生的,並會以受控或儀式性的方式進行,在皮膚上留下疤痕,常見的方式有:

用鋒利的物體割傷或劃傷 抓傷 用點燃的火柴、香菸或鋒利的尖銳物體燙傷自己 在皮膚上用利器割出文字或符號 打傷 用尖銳的物體刺穿皮膚 拉扯頭髮 干擾傷口癒合 自殘有多常見?

根據統計,這種令人不安的現象,在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特別常見。有自殘行為的人裡,女性佔了60%,其中約有50%在14歲左右就開始自殘,並持續到20多歲。若有疑問請與醫師討論,以獲取更多訊息。 自殘的症狀 身上有傷疤、新切痕、抓痕、瘀青或其他傷口 過度摩擦的部位會有灼熱感 時常有尖銳物體在手上 即使在炎熱的天氣下也要穿長袖或長褲 人際關係困難 持續有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例如「我是誰?」、「我在這是要幹嘛?」 行為和情緒不穩定、衝動、不可預測 感到無助、沒希望或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可能有些症狀未在上面列出,如果對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正在傷害自己,或者有傷害自己的想法,即使輕微,也請尋求幫助,因為任何形式的自殘,都代表背後有需要解決的更大問題。 如果有會自殘的朋友或親人,你可能會感到震驚和害怕,但請認真對待所有關於自殘的話題,並鼓勵他們就醫,因為自殘會造成的傷害太大了,會自殘的人絕對無法獨自應對,儘管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做像是在出賣他們的秘密。 若發生在小孩身上,可以先諮詢小兒科醫生或其他專業醫療人員,他們可以提供初步評估,或轉介給心理醫師。千萬不要對小孩大吼大叫或威脅指責,而是應適時表達關心。 若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建議他們可以跟朋友、父母、老師、學校輔導員或任一位可信任的成年人訴說心情,並尋求心理治療。 什麼時候應該要尋求緊急協助?

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因自殘而嚴重受傷、傷勢可能危及生命,或認為自殘者可能受傷或自殺,請立即撥打119或當地的緊急電話。如果有自殺念頭,請考慮以下選項: 諮詢心理醫師 與信任的人聯繫 撥打自殺熱線電話(生命線24小時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自殺防治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 自殘的原因

大多數的人有自殘行為,都是為了應對令人窒息的情緒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社會問題:例如被欺負、在工作或學校中遇到困難、與朋友或家人的關係不好,以及性向問題。或者也有可能是為了滿足社會期望,而產生難以控制的情緒。自殘也可能與反社會行為同時發生,例如在學校裡表現不良,或與警察發生糾紛。 創傷:例如身體曾經遭受過性虐待、親密的家人或朋友死亡、流產。 心理原因:例如焦慮、憂鬱、反芻性思考,或覺得心理有聲音在叫他們自殘。也有可能是因未與親友分離,而失去身份認同,或形成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這些問題都可能會導致強烈的憤怒、絕望和自我憎恨感。自殘的人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該找誰求助,所以才用自殘釋放這些壓抑的情緒。 自殘的風險因素

可能讓人自殘的風險因素很多,例如: 處於青春期:儘管其他年齡的人也會自殘,但自殘通常好發於青春期,因為那時情緒較不穩定,且青少年面對同儕壓力、孤獨感以及與父母或其他權威人士的衝突,都會增加自殘發生的風險。 有會自殘的朋友:有會自殘的朋友的人,更有可能開始自殘。 生活遇到問題:一些自殘的人,通常都在生活中受過創傷。他們可能生活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或性向感到疑惑,或是在團體中屬於較邊緣的人。 精神健康有問題:自殘的人比一般人更會批評、批判自己,並且不太會解決問題。此外,有某些精神障礙的人特別容易自殘,例如邊緣型人格障礙症、憂鬱症(Depression)、焦慮症(Anxiety)、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 過量飲酒或吸毒:在酒精或毒品的影響下,容易造成自殘的行為。

自殘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自殘?

目前並沒有自殘的診斷測試,醫師主要會透過身體和精神狀況來做評估。自殘可能需要具有治療自殘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才能評估,而心理諮商師可協助評估患者是否有與自殘相關的其他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或人格障礙症(Personality disorder)。在這種情況下,醫師或諮商師可能會用到其他工具來診斷,例如問卷調查或心理測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儘管尋求了醫療幫助,家人或朋友仍然會發現患者有持續自殘的行為。或者回診時,醫師會發現新的疤痕和傷口。

如何治療自殘?

目前沒有治療自殘的最佳方法,不過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的心理狀況告訴其他人。雖然可能會覺得很丟臉,但還是建議患者多與信任的人交談,例如朋友、親人、醫師、精神領袖或學校人員。

治療取決於個人的問題,以及可能患有的相關心理疾病,可以的話,最好向有治療自殘經驗的心理專家求助。而且治療自殘行為可能需要時間,患者並且需要付出努力,以及擁有想康復的慾望。

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的治療作用包括: 辨別和管理觸發自殘行為的潛在問題 學習用更好地技巧來處理困擾、調整情緒 學習如何提升自我意象 發展與改善人際關係和社交能力的技巧 培養健康的解決問題能力

此外,以下幾種類型的心理治療,也可能會有幫助: 認知行為療法(CBT):可幫助患者辨認不健康的負面想法和行為,並用健康、積極的想法和行為替代。 辯證行為療法:屬於CBT的一種,也可以教導患者一些行為技巧,以幫助度過痛苦、調節情緒,並改善與他人的關係。 心理動力心理療法: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檢查來檢視自己過去的經歷,並透過挖掘隱藏的記憶,找出造成人際關係問題的根本原因。 正念療法:可以幫助患者學習活在當下,並適當地感受周圍人的思想和行為,以減輕自己焦慮和沮喪的感覺,進而改善健康狀況。 除了個人諮商療法,也可以嘗試家庭諮商或團體諮商。

藥物治療

目前沒有專門治療自殘行為的藥物,但是如果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或焦慮症,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使用抗憂鬱藥或其他藥物,來治療與自殘相關的潛在疾病,以減少想傷害自己的感覺。

入住精神科病院

如果嚴重或反覆受傷,醫師可能會建議住院,或嘗試日間護理計畫,以接受精神疾病的治療。住院通常是短期的,可以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和更深入的治療,直到度過危機。 自殘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自殘: 堅持治療計劃,並按照指示服藥。 認識可能觸發自殘的情況或感覺,制定其他舒緩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並尋求支持計劃,以為下次的自殘衝動做好準備。 隨身攜帶醫師或精神科醫師的電話號碼,並告訴他所有與自殘有關的事件。也可以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家庭成員或朋友,作為緊急聯絡人,下次有自殘慾望或自殘行為時,就可以打給他。 學習照顧自己,了解如何透過運動放鬆,以及怎麼吃才健康。 若有失眠問題,請諮詢醫師,因為這會嚴重影響自殘行為。 避免飲酒和吸毒,因為它們會影響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使人面臨自殘的風險。 如果受傷或需要接受治療,請適當照顧傷口。 不要共享用於自殘的工具,因為這會增加得傳染病的風險。

如果還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法。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專線:1995

坐飛機、上山耳朵塞住怎麼辦?耳壓不平衡的原因、治療、解決方法

耳氣壓的定義

耳壓不平衡,又稱飛機耳(Airplane ear)、耳朵壓力性損傷(Ear barotrauma)、氣壓損傷性中耳炎(Barotitis media)或航空性中耳炎(Aerotitis media),是當環境中的氣壓與中耳內的壓力不一致,使耳膜和中耳內的其他組織承受壓力而產生的狀況。您可能會在飛機起飛、下降,或任何經歷快速海拔高度變化的時候(如潛水、開車上山、坐電梯去高樓)出現此症狀。通常可透過打呵欠、吞嚥或嚼口香糖等方法來平衡耳壓,並改善症狀。但若有嚴重的耳壓不適,可能就需要醫師介入治療。 耳壓不平衡有多常見?

耳壓不平衡十分常見,若需要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耳壓不平衡的症狀

下列是常見的耳壓不平衡的症狀: 耳朵裡面感到疼痛或不適 耳朵感覺脹脹或悶悶的 聽不清楚或聽力下降

若症狀十分嚴重且持續好幾個小時,您也可能出現下列情形: 耳朵嚴重疼痛 中度至重度聽力喪失 耳鳴 暈眩、嘔吐 耳朵流血

以上可能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對上述症狀有任何疑問,請與醫師討論。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太一樣,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顧。 耳壓不平衡的原因

會有耳壓是因為耳朵內外壓力不平衡,導致耳咽管堵塞(Eustachian tube blockage)。而之所以會有壓力不平衡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歷經海拔高度的變化,如飛機起降、潛水、開車上山、坐電梯。 耳壓不平衡的風險

許多事項都會讓人更容易引起耳壓的不適,如下; 感冒、鼻塞、鼻竇感染 過敏、花粉熱(Hay fever,也稱做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中耳炎(Otitis media) 在飛機起降時是睡著的 耳咽管較狹小的人,如嬰幼兒。

耳壓不平衡的診斷與治療

下列資訊無法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耳壓不平衡如何診斷?

醫師可能會根據問診及耳鏡檢查,觀察患者是否有輕微鼓膜外凸或凹陷的狀況。若病情嚴重,醫師可能會在耳膜上看到積血或液體。若患者會暈眩,則代表內耳結構可能已經受傷,醫師會建議進行聽力檢查,並確認內耳是否有問題。 耳壓不平衡如何治療?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只要不持續處於海拔高度在變化的環境,耳壓通常會隨著時間消失。若症狀持續,才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治療來平衡耳壓,並緩解症狀。

藥物治療

醫師可能會開立藥物,或建議患者購買非處方藥控制症狀,讓耳咽管恢復正常的運作。以下是可能開立的藥物: 減充血鼻噴劑 口服減充血劑 口服抗組胺藥物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布洛芬(Ibuprofen,商品名:安舒疼Advil、莫痛寧Motri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商品名:萘普生鈉止痛退燒藥Aleve)、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泰諾強效錠Tylenol)。

自我療法

除了藥物治療,醫師可能會教您使用「閥氏平壓(Valsalva maneuver,或稱閉氣用力法、伐氏操作、努則現象)」,也就是在捏住鼻子、嘴巴合起來的狀態下吐氣或模仿擤鼻涕的動作。

手術

醫師可能會進行鼓膜切開術(Myringotomy),讓耳內外氣壓平衡,並排出液體。但即便是嚴重的耳朵傷害,如耳膜受損或內耳膜薄破裂,人體大都能自行痊癒,因此只有某些少見的案例才需要手術。 改善耳壓不平衡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去學自由潛水學習閥氏等平壓技巧 飛機起降時不要睡覺 耳朵感到壓力時打呵欠、吞嚥或咀口香糖,讓耳咽管附近的肌肉把耳咽管撐開,幫助壓力平衡。 感冒、鼻竇感染、鼻塞、耳朵感染,或最近動過耳朵手術時,都不要飛行或潛水,並諮詢醫師什麼時候才能重拾這些活動。 使用飛行耳塞(Filtered earplug),可以在藥局、機場禮品店或在地耳鼻喉科診所購得。 使用非處方減充血鼻噴劑,並在起降前30分鐘~1小時使用。不過請勿過度使用,否則數日後會使鼻塞加劇。此外,若有心臟病(Heart disease)、心律不整(Cardiac arrhythmia)、高血壓(Hypertension)或曾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應避免使用口服減充血劑,除非得到醫師允許。若為50歲以上男性,服用含偽麻黃素(Pseudoephedrine,商品名:愛發Actifed、舒得發Sudafed)的減充血劑時,可能會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尿滯留,尤其若患有前列腺肥大,可能性會更高。若懷孕,在口服減充血劑前也請先諮詢醫師。 服用抗過敏藥物,並於飛行前或潛水前服藥。

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慢性鼻竇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鼻竇炎的定義

當鼻腔周圍的空腔發炎腫脹,也就是鼻竇發炎,且經治療後症狀仍持續至少12週,即為常見的慢性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慢性鼻竇炎會阻礙分泌物排出及導致鼻黏液堆積,使得用鼻子呼吸變得困難,鼻竇周遭的眼部和臉部也可能感覺腫脹、疼痛或壓痛。此外,慢性鼻竇炎也可能是因為感染、鼻息肉增生或鼻中膈彎曲(Deviated nasal septum)所導致。 慢性鼻竇炎有多常見?

慢性鼻竇炎通常好發於年輕人及中年人,但小孩或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罹患此症。不過慢性鼻竇炎是可以有效預防的,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慢性鼻竇炎的症狀

以下4項慢性鼻竇炎的主要症狀,如果有2項符合即可確診患有鼻竇炎: 鼻塞導致用鼻子呼吸困難 眼部、臉頰、鼻子、前額疼痛或有燜脹感。 濃厚且深色的鼻涕會從喉嚨倒流,稱鼻後滴流綜合症(Postnasal drainage)。 成人的嗅覺和味覺會下降,小孩則會咳嗽。

其他症狀有:

耳朵疼痛 上額及牙齒痠痛 夜間咳嗽加劇 喉嚨痛 口臭 疲倦或易怒 噁心

慢性鼻竇炎與急性鼻竇炎的症狀類似,但急性鼻竇炎主因,通常是感冒之類的暫時性感染,會發燒;而慢性鼻竇炎的症狀持續時間較長,較容易造成疲倦感,且通常不會發燒。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出現以下狀況,請就醫或回診治療: 鼻竇炎症狀久治不癒 鼻竇炎症狀持續超過7天 就醫後症狀仍無改善

若有以下嚴重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或回診: 發高燒 眼周紅腫 嚴重頭痛 意識不清 視線重疊或視覺改變 頸部僵硬 慢性鼻竇炎的原因

慢性鼻竇炎的常見病因包含: 鼻息肉組織增生,阻塞鼻通道或鼻竇。 鼻中膈(兩鼻孔中的分隔牆)彎曲,可能阻塞鼻孔的通道。 其他疾病併發症,如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愛滋病毒感染(HIV infection),或其他免疫相關疾病,都可能引起鼻塞。 常見的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會使鼻竇組織發炎腫脹,並使黏液造成鼻塞。 花粉熱(Hay fever)之類的過敏症也會引起鼻竇發炎

慢性鼻竇炎的風險因素

導致慢性鼻竇炎的風險因素有很多: 鼻腔構造異常,如鼻中膈彎曲或鼻息肉。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愛滋病毒感染或囊狀纖維化。 經常曝露於汙染源,如二手菸。 氣喘(Asthma)與慢性鼻竇炎有高度相關 對阿斯匹靈(Aspirin)過敏 花粉熱或其他會影響鼻腔功能的過敏症

慢性鼻竇炎的診斷與治療

此篇文章並不代表任何醫療建議,請務必諮詢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資訊。 慢性鼻竇炎如何診斷?

醫師會確認患者鼻子及臉部壓痛的情形,並檢查鼻腔,其他診斷慢性鼻竇炎的方式還有: 鼻竇內視鏡:醫師會用一根細小、有彈性並附有光纖照明的內視鏡,伸入患者的鼻腔進行檢查,也就是俗稱的鼻鏡檢查。 影像判讀: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都能顯示出鼻腔與鼻竇部位的細節,便可精準判讀較深的發炎,或使用內視鏡難以發現的阻塞。 鼻腔和鼻竇切片:一般而言,切片並非診斷慢性鼻竇炎所需,然而當治療無效或病情持續惡化時,組織切片可協助確診病因,例如細菌或黴菌感染。 過敏原測試:若醫師認為患者的鼻竇炎是因過敏導致,那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過敏原測試。皮膚過敏原測試安全性高,而且很快就能判定發病的過敏原。 慢性鼻竇炎如何治療?

慢性鼻竇炎治療的目標為: 緩解鼻竇發炎症狀 恢復鼻腔暢通 針對根本原因做治療 預防鼻竇炎復發

緩解症狀的治療方式包含:

使用鼻噴劑或沖洗溶劑沖洗鼻腔,能減少黏液流出,並沖洗掉刺激物和過敏原。 鼻炎治療劑可預防及治療鼻炎,例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商品名:Flonase、Veramyst)、去炎松(Triamcinolone,商品名:Nasacort 24)、布地奈德(Budesonide,商品名:Rhinocort)、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商品名:Nasonex)以及貝克每松(Beclomethasone,商品名:Beconase AQ、Qnasl)。如果鼻炎噴劑效果不顯著,那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含有布地奈德(Budesonide,商品名:Pulmicort Respules)的生理食鹽水溶劑,或使用鼻噴劑來灌洗鼻腔。 口服或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可用於緩解嚴重的鼻竇炎,尤其是有鼻息肉的患者。但長期使用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恐引起嚴重副作用,因此此類藥物僅被用於治療嚴重的症狀。 如果病因為細菌感染,那可能要使用抗生素。 若鼻竇炎是過敏所引起的,施打減敏針可以幫助降低身體對特定物質的過敏反應。若是因對阿斯匹靈有不良反應而導致鼻竇炎,請在醫師監控下逐步增加阿斯匹靈劑量,來提高對它的耐受性。 必要時,內視鏡鼻竇手術也是選項之一。醫師會內視鏡找出阻塞患部,然後使用數種專用器械切除或刮除導致鼻塞的鼻息肉,藉由擴大狹窄的鼻腔通道,來促進黏液排出暢通。 慢性鼻竇炎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或許能幫助預防慢性鼻竇炎、抵抗疾病並加速復原。 多喝水或果汁,多攝取水分可以幫助稀釋黏液,但請避免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會引起脫水,使鼻腔、鼻竇內膜的腫脹惡化。 增加鼻腔的濕度;可在頭上敷溫熱的毛巾,自然吸入熱毛巾釋出的蒸氣,或洗熱水澡,讓濕熱的空氣幫助緩解疼痛,並幫助黏液排出。 臉部熱敷緩解臉部疼痛。 用灌洗鼻腔專用的擠瓶、生理食鹽水罐或洗鼻壺沖洗鼻腔,可幫助清潔鼻竇。若不是使用專用的沖洗劑清洗鼻腔,請使用無汙染的水;使用完畢後也請記得清洗、晾乾鼻沖洗器。 睡覺時將頭部抬高,可幫助黏液排出,有緩解鼻塞。

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膝蓋腫脹: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腫脹的定義

膝蓋腫脹就是膝關節內或外腫脹,可能是因為韌帶、軟骨、骨頭、周圍結構受損。膝蓋可能在受傷後突然腫脹,也可能是慢慢累積形成的。

膝蓋腫脹的原因

外力造成的傷害,如運動中急轉彎、急煞、著地姿勢不良、跌倒等撞擊,都有讓膝蓋因用力過度而受損,並使體液或血液在膝蓋中堆積。除了受傷,也有可能是骨折、關節炎(Arthritis)、痛風(Gout)、囊腫、膝蓋骨脫臼、感染、腫瘤、老化等。

膝關節內腫脹可能是因為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外側韌帶撕裂,或半月板(膝蓋軟骨) 受傷、膝關節骨折,進而產生滲出液。而膝關節外腫脹,則可能是滑囊炎(Bursitis)、肌腱炎(Tendonitis)、拉傷或扭傷。 膝蓋腫脹有多常見?

膝蓋腫脹很常見,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控管誘發的風險因素,有助於減少此症狀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執行。 膝蓋腫脹的症狀

膝蓋腫脹的症狀會依造成的原因而有所不同,腫脹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並同時產生疼痛、壓痛、泛紅,或讓人發燒、發冷。腫脹的膝蓋也可能會瘀青、僵硬,導致行走困難。有些症狀可能沒被列出,若對某些症狀感到疑惑,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出現感染徵兆,如發燒,或患部泛紅、溫熱。 膝蓋、小腿或足部變得蒼白、冰冷。 狀況始終沒有好轉。 有劇烈疼痛,或無法對膝蓋施重。 腿變得麻木、虛弱、刺痛。 膝蓋腫脹的風險因素

以下因素會提高膝蓋腫脹的風險: 因老化而有關節炎。 從事膝蓋需要扭轉的運動,如打籃球。 負重過度,例如背重物或肥胖。

膝蓋腫脹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所提供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膝蓋腫脹

醫師會檢視患者的病史,並進行理學檢查等檢測。醫師也會詢問關於腫脹的感覺、發生狀況、受傷時從事的活動,以及有無舊傷。此外,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關節穿刺術,也都有助於判斷膝蓋腫脹的原因。 如何治療膝蓋腫脹?

膝蓋腫脹若是因潛在疾病造成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痛風,就必須接受治療才能消除。

如果是因未受傷造成的,受傷後的48小時內的照護很重要,應要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使用彈性繃帶、在膝蓋下墊枕頭、使用拐杖,或進行拉伸和強化肌肉的復健,也很有幫助。

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緩解疼痛。膝蓋穿刺術也能緩解因腫脹而引起的疼痛,但屬於短期療法,腫脹會再復發,且若處理不當有恐變成感染。視造成膝蓋腫脹的原因,醫師還會建議矯正、支撐架、其他藥物,或手術。 膝蓋腫脹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停止造成腫脹的活動,除非醫師許可。 使用適當的運動技巧和裝備,如運動鞋和護膝。 正確暖身,例如在開始劇烈運動前,先進行一點輕度的有氧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運動前、後進行伸展運動,特別是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和摑旁肌群(大腿後側)。 詢問醫師,了解病情,找尋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方法。

膝蓋扭傷: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扭傷的定義

膝蓋扭傷指的是支撐膝蓋的四條韌帶中的任一條受傷的情形。膝蓋的四條主要韌帶如下:

後十字韌帶 前十字韌帶 內側副韌帶 外側副韌帶 膝蓋扭傷有多常見?

在從事負重下曲膝或扭轉動作的運動時,您罹患膝蓋扭傷的風險特別高。膝蓋扭傷常見於從事步調快速運動的運動員,如足球、美式足球、裝棍球或曲棍球。若想知道更多資訊,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膝蓋扭傷的症狀

膝蓋扭傷有下列常見的症狀,不過膝蓋扭傷的症狀與其他膝蓋傷害的症狀相似,因此有些症狀可能沒有列出來,若您對症狀有任何疑慮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 膝蓋疼痛: 受膝蓋扭傷之苦的運動員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傷勢的嚴重度會影響痛的程度。膝蓋痛如果是悶悶的抽痛,還算是輕微扭傷;如果是持續的尖銳刺痛,則是嚴重的扭傷。一般來說,只要讓膝蓋休息,疼痛感就會消退,但一活動後又會開始痛了。 膝蓋腫脹:膝蓋扭傷通常伴隨著腫脹,而腫脹的程度視扭傷的嚴重性會有所不同,與受傷的時間也有關係。 活動受限:膝蓋扭傷後,受傷的韌帶會無力,並伴隨著局部腫脹,而且會限制運動員的活動能力。 斷裂聲: 運動員在扭傷的當下可能會聽見「啵」或「啪」的斷裂聲,這個聲音代表4條主要膝韌帶中的1條在受傷當下已撕裂,扭傷的程度較為嚴重。 無法耐重:韌帶受傷後,伴隨而來的膝蓋發炎與壓痛會讓膝關節難以承受,或甚至無法承受重量。 膝蓋鎖扣:如果在受傷那一次側的腿上施加重量,膝蓋會有被扣住的感覺,這種情況在站立、行走、跑步時會發生。膝蓋鎖扣的方向可用來推測受傷的韌帶是哪一條。舉例來說,外側副韌帶受傷會導致膝蓋鎖住的方向微靠腿內側。

雖然膝蓋四條主韌帶中的任一條扭傷時,都有可能發生瘀青,但最常造成瘀青的是前十字韌帶扭傷。瘀青會在膝蓋骨上或膝蓋骨4週出現。膝蓋扭傷通常要經過幾個小時或休息1天過後,症狀才會完整呈現,尤其是較輕微的膝蓋扭傷更是不容易即時發現。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以上任一個徵兆或症狀,或者您有任何問題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些許不同,最好是與您的醫師討論什麼方法對您自己是最佳方案。 膝蓋扭傷的原因

大多數的膝蓋扭傷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 外力直接衝擊膝蓋。 突然煞停或改變方向,而對膝蓋造成壓力。 過度拉伸膝關節或伸直過度。 膝蓋扭傷的風險因素

任何運動員都有可能發生膝蓋扭傷,但是有些風險因素會增加膝蓋扭傷的發生率,例如: 穿不合適的鞋:運動員的鞋子應該要符合該運動員的人體工學,且適合所從事的運動。不合適的鞋會給膝蓋施加更多壓力,令運動員的意外風險增加。 舊傷:曾經扭傷過膝蓋韌帶的人,再度扭傷的機率較高。 非預期的出力:若是增強訓練或運動競技等級的速度過快時,可能會增加膝蓋扭傷的風險。 激烈和接觸性運動:例如,足球、美式足球、女子籃球員有較高的膝蓋扭傷風險。

膝蓋扭傷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膝蓋扭傷?

膝蓋是個複雜的關節結構,診斷上有其挑戰性。醫師若是懷疑病患有膝蓋扭傷的可能,會試圖排除其他可能的疼痛原因,如半月板撕裂或肌腱受傷之類的因素。醫師也會記得檢查病患是否有其他傷勢,如病患可能同時有膝蓋扭傷和膝蓋骨脫位的問題。診斷膝蓋扭傷時常見的方法如下:

理學檢查:理學檢查是診斷程序中相當重要的部分。醫師會評估所有的膝蓋韌帶,這時候,運動員要能夠保持放鬆,因為這對準確評估韌帶的狀態來說很重要。 病史檢視:醫師會想要知道膝傷發生的時間、症狀有哪些、病患是否有舊傷等。醫師會詢問病患的症狀,譬如是否有特定的動作造成疼痛或無力,或是否有特定的姿勢或動作會減緩疼痛。 醫學成像術:包括X光、磁振造影等,可以讓膝蓋裡的解剖結構視覺化,藉此測量韌帶傷害的嚴重性。醫學成像術也可協助確認膝蓋裡其他結構是否有受損。例如,病患可能在膝蓋扭傷的同時,也有骨折、軟骨受傷或半月板撕裂等狀況。X光可在診斷骨折時派上用場,磁振造影則可使軟組織,如肌腱或韌帶的傷害視覺化。 如何治療膝蓋扭傷?

在完全治療膝蓋扭傷前,需要進行醫學評估,確認傷勢的嚴重性。這裡提供一些膝蓋扭傷的治療方法,以及病患可以採取哪些步驟,讓自己的疼痛和腫脹得以在看醫師前的數小時或數天前得到舒緩。 疑似膝蓋扭傷的立即處置

膝蓋受傷可能會在幾秒內造成強烈的疼痛和腫脹,因此,RICE方法和消炎藥可以在等待醫療診治前先幫助減緩症狀,RICE 方法代表著(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 Elevation)。除此之外,RICE方法還可以幫助穩定腿部,減少醫療評估前後的疼痛,例如: 休息:讓患側膝蓋休息,降低對關節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 冰敷:用毛巾包住冰塊或用冷敷袋敷在患側膝蓋,15分鐘間隔後暫停一下,避免凍傷皮膚。冰敷關節處可以消腫。 加壓:將有彈性的繃帶纏繞在膝蓋旁邊,給關節施加輕微的壓力,降低局部發炎的症狀。病患不應該將繃帶纏得太緊,以免造成疼痛或阻斷血液循環。 受傷的膝蓋應該用枕頭或其他柔軟物件抬高,以避免血液匯集在患處造成腫脹。 可以提供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消炎藥給運動員,用以降低受傷膝蓋的腫脹。 為了確保膝關節和韌帶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回到負重活動或運動訓練前,請務必尋求醫療協助。

膝蓋扭傷的非手術治療

大部分的膝蓋扭傷可以用非手術的程序治療,主要著重在使膝蓋完全回復力量。

物理治療: 在初始的止痛治療階段之後,以物理治療方式治療膝蓋扭傷是很常見的。物理治療會包含不同的運動組合,目的是強化膝部力量和增進、恢復膝部彈性。 而且,物理治療的長度和強度會因為幾個因素有所改變,如年齡、病史、運動競技的程度、膝蓋扭傷的嚴重度等。物理治療有兩大元素: 重量訓練:物理治療師會讓病患舉起重量不多的物品,重複動作組合,這類運動可能包括阻力帶、配重支撐架或給膝關節用的運動器材。隨時間推移,在經過控制、循序漸進的方法中,重複運動的數量和舉起的重量會逐漸增加。 彈性拉伸:物理治療師也可能會想要定期規律地測量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因而教他們拉伸運動,讓膝關節活動範圍增加。一般來說,如果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和彈性完全恢復,即代表該名運動員快要可以回到運動訓練的行列中。 膝蓋扭傷的手術治療

在膝蓋嚴重扭傷時,可能需要動手術,才能修復受損的韌帶。通常只有韌帶完全撕裂的患者,才會建議進行手術。一般情況下,膝蓋韌帶要動手術治療,是以關節鏡的方式進行,侵入性極低。關節鏡手術會在膝蓋的前側或後側切一道小開口,讓迷你相機進入腿內攝影,用來判斷膝蓋受損的程度。判斷完後,會讓小工具進入膝蓋,移除或修補受損的組織。

肺栓塞: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肺栓塞的定義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指其中一條肺部動脈發生阻塞的疾病,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大多時候,肺栓塞是由於血栓從腿部流到肺部所引起的,比較少是從身體其他部位(深層靜脈栓塞)流到肺。

肺栓塞有多常見?

根據梅約診所(Mayo Clinic),肺栓塞會導致1/3未經診斷或治療的患者死亡,年齡在60歲以上者的風險更高。然而,肺栓塞可藉由降低風險因素加以管理,請與醫師討論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肺栓塞的症狀

肺栓塞的症狀可能有極大的差異,端視身體呈現了多少相關元素,如血栓大小、是否有肺病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有肺栓塞的人可能會有下面的常見徵兆或症狀: 呼吸短促:典型案例中,此症狀會突然出現,而且活動時有極大機會惡化。 胸痛:可能會有很像心臟病的感覺,深呼吸、咳嗽、吃東西、彎腰、躬身或活動時,痛的感覺可能會加劇,而且不會因休息而有所緩解。 咳嗽:可能咳血或痰中帶有血絲。

肺栓塞其他不常見的症狀包括: 腿部疼痛或腫脹,通常在小腿發生。 皮膚黏膩感或褪色(發紺)。 發燒。 過度出汗。 心跳過快或不規則。 飄飄然或眩暈感。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提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狀況惡化,避免醫療急症,因此如果有上述的任一症狀或有疑問,請洽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作用不同,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您的療法。 肺栓塞的原因

研究證實,血栓(也就是血塊)是造成肺栓塞的主因之一。肺栓塞的致病原因有許多,最常見的原因是深層靜脈栓塞,也就是血栓在身體深層的靜脈形成。而最常造成肺栓塞的血栓,通常都在腿部或骨盆處形成。 肺栓塞的風險因素

如果有以下狀況,得到肺栓塞的風險會較高: 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臟衰竭,更容易形成血栓。 癌症(Cancer):特定的癌症,尤其是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卵巢癌(Ovarian cancer)、肺癌 (Lung cancer)或許多轉移癌等,都會增加形成血栓的物質濃度,化療也會進一步增加其風險。 手術:手術是造成血栓問題的主因之一,正因如此,在進行關節置換等大手術前後,會給予患者防止血栓形成的藥物。 臥床:手術後患者必須臥床一段時間,心臟病、腿部骨折、創傷或任何嚴重的病症,都會讓人更容易有血栓,因為下肢長時間保持水平姿勢時,靜脈血流會減緩,讓血液淤積在腿部。 長途旅行:在長途飛行或車程中,坐姿不良會讓腿部的血流減緩,導致血栓形成。 抽菸:據稱抽菸會讓某些人更容易得到血栓,同時具有多樣其他風險因素的抽菸者,也更容易形成血栓。 體重過重:體重過重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尤其是抽菸或有高血壓(Hypertension)的過重女性,風險更高。 懷孕:嬰兒的重量壓迫到骨盆靜脈,使腿部回流的血流減慢,因而增加形成血栓的可能。

肺栓塞的診斷與治療

本文所提供的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肺栓塞的診斷

醫師覺得患者有肺栓塞時,會進行理學檢查等常見的檢查,包括:

胸部X光:此標準非侵入性檢查,能讓醫師詳細檢視患者的心臟和肺,及肺部周圍的骨頭相關問題。 心電圖:測量患者的心臟電位活性。 磁振造影:使用無線電波和磁場,製造詳細的圖像。 電腦斷層掃描:讓醫師檢視患者的肺部剖面圖,醫師可能會開立通氣灌注掃描的特殊掃描方法。 肺血管造影:製造小切口,讓醫師可以由靜脈導入專用器具。 複合式靜脈超音波:使用無線電波將血流視覺化,以此檢查腿部的血栓。 靜脈攝影術:此X光專用於拍攝腿部的靜脈。 血液檢查:這是一種稱為D-dimer檢查的專門血液檢查。 肺栓塞的治療

醫師可能會建議的治療選項包括:

藥物治療:抗凝血劑(又稱薄血藥)、肝素(Heparin)、華法林(Warfarin)等藥,皆可預防血栓形成,在緊急情況下救人一命。此外,血栓溶解劑(Thrombolytics)可加速血栓的瓦解,但因為此類藥物可能會帶來危險的出血問題等副作用,通常只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手術:有時候必須用手術移除問題血栓,特別是會限制肺部或心臟血流的血栓。 肺栓塞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遵循這些實用方法,可以幫助預防肺栓塞: 穿彈力襪:彈力襪可以穩定地擠壓腿部,幫助靜脈和腿部肌肉更有效率地傳輸血液。 抬腿:隨時盡可能將腿抬高,在晚上抬腿更好。 運動:手術後盡快恢復一般活動,以避免肺栓塞,並加快整體復原速度。

如有任何問題,請冾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乳房保留手術注意事項:哪些人適合做、副作用

當你今天因為罹患乳癌,需要做乳房保留手術(又稱乳房局部切除手術)時,你應該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要進行哪一種的手術,因為乳房保留手術,包含乳房腫瘤切除術(Lumpectomy)、乳房部分切除(Partial mastetomy)、1/4 乳房切除術(Quadrantectomy)和節段性乳房切除術(Segmental mastectomy)。這項手術,是只摘除有癌細胞侵入的部分,且盡可能保留正常的組織;乳房組織摘除的範圍會視腫瘤大小、位置及其他因素而定。在進行手術前,請務必確實了解手術方式,包含術後疤痕外觀、有多少受影響的範圍必須摘除等詳細資訊。

誰適合做乳房保留手術?

乳房保留手術最大的好處是,患者能保留大部分的乳房,但通常也必須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因此,適合做此手術的條件是符合下列六項的患者:

單側乳癌腫瘤小於五公分。 單一腫瘤,或多發性腫瘤但可在不影響乳房外觀下全數一併摘除。 有足夠的乳房組織,且在移除後不會使乳房變形。 非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未懷孕。 可接受術後放射治療。

有些女性患者擔心摘除乳癌的範圍愈小,是否會增加日後復發的機率?在大多數乳房切除術的案例中,完全移除乳房並不能提供更高的存活機會,或更好的治療效果,在追蹤數千名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患者超過 20 年的研究顯示,將乳房完全摘除並未有更高的存活率。 乳房保留手術的程序?

乳房保留手術全程約 1~2 個小時,醫師會使用小金屬血管夾置入你的乳房來協助確認必須摘除的部位。除此之外,醫師也會一併檢查你的淋巴結(Lymph nodes)。手術後復原期間,若你有手臂或手部腫脹、皮下水腫、紅腫或任何疑似感染症狀,請馬上通知你的醫師,因為在手術後你通常必須接受放射治療。 乳房保留手術的術前注意事項?

術前幾天必須遵守醫師要求的特定規範。 手術程序說明需要完全了解。 清楚知道手術後復原及護理的相關資訊。

乳房保留手術的潛在副作用? 疼痛或觸碰時感到疼痛。 暫時性腫脹。 手術部位的硬質結痂。 乳房的形狀改變。 乳房切除術後疼痛症候群,像是胸壁、腋窩或手臂的神經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