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認為只有成年人會有腎臟疾病,兒童也有可能有相關的症狀,腎病症候群(Nephrotic Syndrome,簡稱 NS)經常發生在2到6歲的兒童身上,稱為小兒腎病症候群(Childhood nephrotic syndrome),而且男生得到的比例較高,常見於具有家族過敏史的兒童身上。
腎病症候群本身並不是疾病名稱,而是許多症狀的合稱,包含水腫、體重增加、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及血液中的白蛋白低下等,《Hello健康》帶你認識小兒腎病症候群的成因、症狀和治療。 小兒腎病症候群原因
大部分的腎病症候群的形成原因仍未知,可能是腎臟本身的疾病,例如腎絲球腎炎(Glomerular nephritis,簡稱 GN)、膜性腎病變,或是系統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 SLE),而有些是因為服用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家族性的過敏史等,這些可能都屬於最常見的成因。(推薦閱讀:慢性腎臟病難治癒 3 種輔助治療方法避免惡化)
簡單來說,腎病症候群是指因腎臟功能不佳,引起蛋白由小便中流失,在發生前會有一些徵兆。如果爸媽發現孩子早上起床後,眼睛周遭有些腫脹,這通常都是腎病症候群的第一個病癥,這樣的腫脹會持續一整天,接下來腳踝、腳和肚子也會開始腫脹。
此外,小孩也可能出現疲憊、不安、食慾下降,甚至臉色蒼白,而且小孩可能會因為身體腫脹使穿衣服不方便。(推薦閱讀:沒食慾吃不下!洗腎病患營養品與營養針挑選)
當孩子出現身體水腫等徵兆時,建議爸媽可以先帶去醫院檢查,醫師會做尿液檢測,確認尿液中的蛋白質總量,當24小時每小時尿液中蛋白質總量 >40 mg/m2(毫克 / 平方公尺)時,即為嚴重尿蛋白,而每100毫升的 體液
除了血液檢測可以檢測出孩子的腎臟運作情形,有的醫師也會採用腎活體檢查,也就是用一個或多個小片的腎臟組織,放在特殊顯微鏡下觀察。(延伸閱讀:尿出泡泡我生病了嗎?尿蛋白、蛋白尿的症狀成因一次Get)
小兒腎病症候群治療
小兒腎病症候群的治療方式會依形成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尿液中的蛋白質,並增加體內排出的尿液量。治療可以分成支持性療法和藥物治療: 支持性療法
鼓勵正常的活動,除非嚴重感染及水腫期才臥床休息。飲食方面,嚴重水腫期需限制鹽、水份的攝取,採低鹽飲食;若出現氮血症(Azotemia)與腎衰竭,應限制蛋白攝取量,並採低脂飲食避免油炸食物,以免增加腎臟的負荷量。(推薦閱讀:別再妖魔化脂肪!破除脂肪攝取6迷思安心吃油) 藥物治療
若極度缺乏白蛋白或極度水腫,可以考慮給予白蛋白注射,並小心配合使用利尿劑,因為極度水腫下過度使用利尿劑,可能增加血栓的機會。皮膚照顧上,也必須預防感染,併發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另外,類固醇(Corticosteroid,又稱皮質類固醇)是臨床上最廣泛使用的抗發炎藥物,也是腎病症候群主要之治療藥物,它可壓抑體內不正常的免疫功能,進而達到控制尿蛋白的效果,但使用類固醇期間,免疫力會降低,所以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同場加映:哪些藥別亂用?小心傷腎不自知)
腎病症候群是可以治好的,如果小孩確診為腎病症候群,一定要配合醫師指示,並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每日量體重及量腹圍並記錄輸出入量。 對於有長期持續性蛋白尿或飲食不平衡者,可考慮補充維生素。 依醫師指示服藥,請勿自行停藥,並記得定期返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