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母乳寶寶免疫力好的秘密!HMO 母乳寡醣的功效與作用

揭開母乳寶寶免疫力好的秘密!HMO 母乳寡醣的功效與作用

母乳提供給寶寶的營養和免疫保護是無庸置疑的,不管是WHO世界衛生組織或是各國政府,都鼓勵媽媽應該多餵母乳,並建議持續哺餵母乳到兩歲以上。統計數據甚至發現:配方奶寶寶在初生的13周內,因為缺乏母乳免疫保護力的延續,所以呼吸道感染之風險, 約莫是母乳寶寶的1.5倍[1]。

然而母乳免疫力的奧秘過去一直是個謎團,除了1960 年代就發現關鍵免疫因子核苷酸,在超過 20 年的母乳科學研究中,近期終於找出母乳免疫力的另一關鍵因子-HMO母乳寡醣。

為什麼喝母乳的寶寶免疫力好?

根據衛福部指出,嬰兒免疫系統尚未建立前,母乳中的多種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可以增強嬰兒免疫力,保護嬰兒避免感染[2];另外,根據長期研究顯示,喝母奶寶寶比起喝配方奶寶寶,罹患疾病風險較低。[3]

而母乳當中除了這些天然抗體,近期研究更證實了母乳中的關鍵營養成分 – HMO母乳寡醣,能有效促進、強化嬰兒免疫力發展並降低呼吸道和一般感染的風險。 什麼是HMO母乳寡醣?

HMO 母乳寡醣是母乳中的第三大營養成分,含量僅次於乳糖和脂肪[4];母乳中存在七大類生物活性物質,對寶寶成長發育有多種保護作用,包括:抗微生物因子、荷爾蒙、抗發炎因子、消化酶、運輸蛋白、生長激素、其他物質等(如核苷酸等),而HMO母乳寡醣(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同時屬於抗微生物因子和抗發炎因子[5],可以抵抗病菌、減少感染,幫助嬰兒免疫系統的發育與成熟。 HMO的作用機制與免疫功效

HMO 母乳寡醣可透過以下三種機制,幫助寶寶抵禦病菌入侵、增加腸道好菌、更可以進入血液作用,達到調節與強化寶寶的免疫功能的效果。

病菌遠離腸道、減少感染:研究指出,腸道內的HMO母乳寡醣可與病原菌結合,將壞菌打包帶走排出體外,減少因壞菌沾附腸道造成的胃腸道、呼吸道疾病機率,也減少寶寶感冒和腸胃不適的狀況;甚至還能降低濕疹發生率。

幫助好菌繁殖、改善腸絞痛症狀:HMO能作為益菌生(Prebiotics,或稱益生元),也就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促進腸道益生菌(Probiotics)的繁殖,提升腸道免疫力;根據研究,HMO 也能減少寶寶腸絞痛相關症狀(包括:躁動、脹氣、哭鬧), 改善效果在使用HMO的28天皆可見。[6]

進入血液循環、調節免疫:除了益菌生的功能,HMO 母乳寡醣還能穿過腸道,直接進入血液與白血球結合,調節全身免疫反應,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研究顯示:2′-FL HMO配方有效提升免疫力

而學者進一步研究 HMO 母乳寡醣,發現其中含量最多的 2′-FL HMO ,是目前證實最具功能性的 HMO。

過去研究指出,配方奶寶寶在出生 13 週內,罹患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嬰兒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是母乳寶寶的1.5倍,於是研究人員以添加 2′-FL HMO 的配方奶與一般配方奶進行比較,並發現了以下結果。

以2′-FL HMO配方哺育的嬰兒,臨床實證可減少66%呼吸道感染風險。 以2′-FL HMO配方哺育的嬰兒,即使已感染呼吸道病毒,發炎指數也遠遠低於一般配方奶寶寶,和母乳寶寶有相似的免疫反應。[6] 除了呼吸道的感染,研究也發現研究也發現能降低52%一般感染的發生率。[7]

由於一般配方奶常用的牛奶成份中,幾乎不存在HMO母乳寡醣 [8],因此以上研究證實了HMO能有效降低感染並提升免疫力。

HMO+核苷酸 母乳中的關鍵雙重保護成分

提到母乳中的免疫成分,除了最新發現的 HMO 母乳寡醣,不得不提到另一個關鍵成分-核苷酸(Nucleotide),科學家在 1960 年代就發現,母乳中的核苷酸成分對寶寶腸胃和免疫力的發展非常有益,因此早早就在奶粉中添加核苷酸。

核苷酸是組成 DNA 與 RNA 的重要原料,也會參與能量代謝和生理調節等重要功能,而快速發育中的嬰兒,更需要核苷酸來維持營養需求,尤其是免疫細胞和腸道組織細胞分裂繁殖速度快,需要大量的核苷酸以促進腸道及免疫機能發展;研究也證實核苷酸能夠幫助寶寶抵抗病原菌,是促進寶寶胃腸道、免疫系統發展的重要關鍵。

然而母乳的奧秘不僅如此,研究進一步發現,若配方奶加入和母乳等量濃度的72 mg/L核苷酸,可以有效減少寶寶拉肚子(腹瀉)次數與發生風險[9],也有更好的免疫保護效果。 不方便餵母乳、寶寶免疫力怎麼辦?

以上種種研究,證實了母乳中的 HMO 與核苷酸成分可以支持寶寶營養與免疫力,因此母乳無疑是給寶寶最好的選擇。

不過無法全母乳哺育媽媽也不用擔心,可以優先選擇含有HMO母乳寡醣及核苷酸關鍵營養成分的配方奶互補,以延續母乳的雙重免疫力保護力。

過去選擇配方奶時不免擔心配方奶無法達到母乳程度的免疫力支持,不過隨科學研究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配方奶已大幅拉近與母乳之間的距離,父母也可以更安心選擇。

純母乳哺餵不滿五成!選擇配方奶關鍵:銜接母乳雙重免疫力

大家都知道母乳最好,一般建議寶寶滿六個月大前最好能以純母乳哺餵,但在繁忙的現代社會,職場媽媽想好好把母奶餵好餵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根據衛福部截至民國 107 年的統計顯示,在寶寶兩個月大之前,純母乳哺育的人數佔 62.5%,其實並不差,但如果寶寶年齡拉到六個月大,純母乳哺餵率則只剩 46.2%,可以想見要堅持純母乳哺育確實不容易,如果想替寶寶延續母乳的保護力,這時候配方奶就是關鍵了![1] 選擇配方奶的營養重點

媽媽當然想把最好的給寶寶,即便沒辦法做到全母乳哺育,在選擇配方奶的時候,還是想為寶寶挑選最接近母乳的配方,但是市面上諸多訴求“貼近母乳”的配方不免讓人眼花撩亂,該怎麼選擇呢? 專業的兒科醫生建議:一般配方奶的主要營養素,不論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熱量,大多是平衡而充足的,但母乳給寶寶的免疫保護力,才是真正關鍵!

近來科學研究逐漸揭開母乳免疫力的奧秘,其中母乳中的重要成分: HMO 母乳寡醣,就是一大突破! 也解釋了為什麼母乳寶寶通常免疫力都比較好。 HMO是銜接母乳的關鍵營養

讀者們可能很陌生,什麼是 HMO 呢?HMOs(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中文翻譯為「母乳寡醣」或母乳低聚醣 ,是一組結構複雜且多樣化的聚醣,大量存在於母乳中,為母乳中的第三大成分,研究指出,每公升的成熟奶中大約有5~15 克 HMO s,而它也是目前研究發現與免疫最相關的營養素。[2] HMO 的三道保護作用

寶寶的免疫力與腸道健康有密切相關,打從胎兒從媽媽體出生的那一刻起,腸道就會開始進駐各種細菌,進而產生菌叢,幫助寶寶維持健康人體機能,而 HMO 更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三道保護。[3][4]

1. 由於新生兒腸道尚未發展完全,一旦病原菌進入人體並黏附在腸道表面,就容易發生腸胃消化問題與各式各樣可能的感染等,而 HMO 母乳寡醣因為其表面型態與腸道上皮細胞相像,因此可以誘使病原菌與 HMO 母乳寡醣的特殊構造結合並將病原菌打包帶走,抑制了嬰兒胃腸道中潛在病原體的粘附和入侵,減少感染的風險。

2. 人體有 70% 免疫細胞都在腸道,HMO 母乳寡醣可以促進腸道重要益生菌之一—雙歧桿菌(比菲德氏菌)的生長,幫助建立好的菌叢生態,壞菌少了,好菌多了,寶寶的消化道自然強健,更提升對應的先天免疫力發展。。

3. 此外,HMO 母乳寡醣經人體吸收後,會進入血液循環,與免疫細胞結合,達到全身免疫調節的效果,更提升寶寶腸道免疫力。 母乳中的另一項免疫關鍵:核苷酸

說到 HMO 母乳寡醣,就不能不提到核苷酸(Nucleotides),它是組成核酸(Nucleic acids)基本材料,我們常提到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就是由核苷酸組成的。核苷酸會參與生理調節和能量代謝等重要功能,是人體重要的元素。

由於不少食物中都含有核苷酸,因此一般成人在攝取上不會有太大困難,但新生兒還無法自行攝取一般食物,僅靠自身合成的核苷酸不足以滿足快速成長的需求,因此母乳扮演了提供豐富核苷酸的角色。 核苷酸對寶寶的好處

核苷酸有助腸道益菌生長,提升寶寶腸胃道的抵抗力,降低配方奶寶寶拉肚子的機率與拉肚子症狀的持續時間,研究還指出,母乳中核苷酸濃度大約為 72mg/L,這樣的濃度比例對寶寶的免疫功能可達到強化效果,研究中發現,以含有母乳等量濃度 72mg/L 核苷酸配方奶哺育的寶寶,在施打 B 型流感 疫苗後,其體內的抗體濃度提升了 46%,並且降低拉肚子的機率達 63%。[5][6]

腸道健康是寶寶免疫力的基石

拜科技進步所賜,科學家對母乳的研究,拉進了配方奶與母乳的差距。藉由核苷酸加上 HMO 母乳寡醣,配方奶補強了以往容易被人詬病缺乏免疫因子的問題,幫助建立與強化寶寶免疫力。

尤其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寶寶經常肚子痛或不願喝奶,肯定很消磨媽媽的心神,因此打造寶寶免疫力就該從腸道健康開始做起。寶寶的免疫力建構起來後,感冒、不舒服的次數少了,胃口或是睡眠也都會變好,媽媽們照顧起來也更輕鬆,不再像根蠟燭,工作、家庭兩頭燒。

嬰兒多大可以喝水?寶寶滿6個月後再考慮

剛出生的嬰兒,因為許多身體功能尚未發展成熟,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就算如喝水這件看似再平凡不過的事,對於新生兒或不滿1歲的幼童而言,卻可能潛藏水中毒的危機。究竟寶寶幾個月可以喝水?每日飲水量又該達多少?以下將一一說明寶寶喝水的注意事項。

母乳或配方奶的水分已足夠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水」是需要獨立攝取的,但是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皆可滿足寶寶的水分需求,為什麼呢?原來母乳有近90%是水,而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的沖泡比例雖然有些差異,不過水和奶粉的比例大約都是8:2左右。

只要寶寶每天喝的總奶量足夠,每天大概有6~8片的濕尿布,那麼原則上不需要額外喝水。相反地,過早給寶寶喝水反而可能提高水中毒的風險,許多小兒科醫師、權威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小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都強烈建議未滿6個月的寶寶不要喝水,這點將在之後的段落進行說明。(推薦閱讀:寶寶奶喝多少才夠?醫師教你算嬰兒奶量)

嬰兒多大可以喝水?至少滿6個月再開始

什麼時候才適合讓寶寶喝水呢?衛福部建議,滿6個月大後可視情況讓寶寶喝水,因為這時的寶寶已經開始接觸副食品,而且腎臟也進一步發育,對於水分的需求也不再全部仰賴奶水,還包含副食品在內,例如果汁、果泥等。(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吃什麼?自製嬰兒副食品新手爸媽不踩雷)

建議家長於寶寶6~7個月大時,教導他使用「練習杯」喝水,這種小杯子通常以塑膠製成,不怕寶寶摔破,杯口有吸管、兩側則有握把方便寶寶抓握。另外,在寶寶喝水時請讓他挺直身體坐好,降低嗆到、咳嗽的機率。即便如此,寶寶一開始不熟悉可能會把水濺出,家長也毋須責備,這些都是寶寶學喝水的正常發展過程。

待寶寶滿1歲後,腎臟的功能已經跟成人相仿,這時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在喝水量上就比較不需小心翼翼。

至於一天該喝多少水則沒有標準答案,家長可依小孩情況適度補充少量水分,不過如果孩子沒有口渴,那就不需要特別讓他喝水,但喝點水漱口倒是無妨。

寶寶水喝太多恐引發水中毒

由於寶寶的腎臟尚未成熟發育,無法如成人一般,將大部分的水分先過濾吸收後再製成尿液,因此寶寶不僅容易脫水,喝下太多白開水,也恐導致寶寶體內鈉濃度過低,細胞必須吸收水分來維持體液平衡,就容易造成水中毒,尤其以腦水腫最為致命。

值得一提的是,寶寶出現腹瀉或嘔吐等腸胃不適時,家長可能會稀釋奶粉,但是也可能不小心讓寶寶喝下太多水分,尤其是未滿6個月前的孩子要特別小心。建議在稀釋奶粉前先與醫師討論,平常仍依該牌奶粉的建議比例沖泡,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同場加映:寶寶拉肚子可以吃什麼?母乳不停餵避免脫水

寶寶不滿1歲別喝果汁

許多家長可能會給寶寶喝果汁,然而,果汁去除了纖維,糖分卻更高,有可能造成寶寶蛀牙、腹瀉或尿布疹,因此美國小兒科學會不建議不滿1歲以下的寶寶喝果汁。1~4歲的寶寶每天果汁量則應以118毫升為限,並建議加水稀釋後再給寶寶飲用。

小孩牙齒想水水?5種超級食物多攝取

兒童需要許多種食物來吸收營養、幫助牙齒發育。除了最主要的食物群,還可以多補充超級食物,讓孩子吸收更多礦物質、維生素、纖維和健康的脂肪,保護牙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5種對牙齒發育很重要的食物,各個都富含營養。

1. 鮮脆蔬菜

若想找可嚼食的天然食物,鮮脆的蔬菜就是很好的選擇,像是生胡蘿蔔、花椰菜、綠豆、芹菜或甜豆。這些蔬菜的外皮都很硬,讓小孩在刷牙後嚼食,可以去除掉沒刷掉的牙菌斑。父母可以準備一些這種鮮脆的蔬菜,當作孩子的零食點心,鼓勵孩子定期嚼食。

2. 堅果

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吃堅果,像是葵花籽、大麻籽、亞麻籽、奇亞籽。這些堅果都富含礦物質、健康的脂質、蛋白質和纖維。當中的天然脂質還可覆蓋牙齒,阻擋細菌的侵略。堅果磨碎後還可當作零食撒在沙拉上,十分美味、方便攜帶。此外,還可在蛋糕上撒些堅果,添加額外的營養。而且,堅果內的天然油質可強化琺瑯質(Enamel),有些堅果甚至含有。建議將堅果儲存於冰箱中,以防損壞。 3. 奶製品

無糖奶製品對兒童牙齒的健康十分重要。例如,起司就能刺激口水分泌,其中的還能改善被酸化的礦物質。孩子最愛的牛奶、優格、無糖冰淇淋也含有鈣和磷酸鹽(phosphates)。強化乳還富含維生素D,可幫助兒童的身體有效產出鈣。

4.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為了避免細菌導致的牙齦炎(Gingivitis),可以讓小孩每天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很多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像是橘子、酸橙、奇異果、哈密瓜、木瓜等。此外,莓果也是個好選擇,十分有營養、又好吃,可以每天都食用,像是草莓、覆盆子、黑莓等不僅很美味,也富含營養與抗氧化劑。莓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都可減少嘴裡的細菌,為牙齦補充健康的膠原蛋白。 5. 無糖口香糖

若沒空準備水果或蔬菜,可以選擇無糖口香糖。大多數得口香糖可去除牙菌斑,改善嘴內的天然抗體。此外,餐後咀嚼無糖口香糖,還能避免孩子蛀牙和口臭。

兒童的必需脂肪酸從哪來?這樣吃才對

儘管我們飲食中擔心脂肪會導致肥胖(Obesity),但人體仍然需要脂肪酸才能起作用,尤其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s)對我們的健康和身心發展非常重要。它們也被認為是預防和治療許多症狀的重要成分。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這些脂肪酸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為什麼必需脂肪酸很重要

必需脂肪酸是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為人體並無法自己產生這些重要的營養素,而必需脂肪酸可以強化神經系統,有助於神經的傳遞。它們還能增強心血管系統(Cardiovascular system),以及免疫力(Immunity),並幫助人體吸收營養。此外,必需脂肪酸也會被人體用於生產各種前列腺素。

必需脂肪酸有2個主要類別,分別是 Omega-3 和Omega-6,他們都屬於不飽和脂肪酸,而這2種不飽和脂肪酸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濃度、減少發炎症狀並保持心臟功能正常。 攝取必需脂肪酸的來源

Omega-3主要存在於油性魚,如鯡魚,金槍魚和鮭魚,以及低芥酸菜子油和核桃油中。 Omega-6則可以在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葡萄籽油和櫻草油中找到。您應該尋找含有Omega-3強化成分的食物,例如牛奶,花生醬,酸奶,柳橙汁和雞蛋。堅果和種子也是攝取脂肪酸的良好來源。但是,它們不適合年紀太小的孩子,因為在吞嚥時會有窒息的風險。

孩子應該攝取多少脂肪酸

1~3歲的兒童平均每天需要7克(g)的Omega-6和0.7克的Omega-3,而4~8歲的兒童每天則需要約10克Omega-6和0.9克Omega-3。除了攝取脂肪酸外,若是如果您的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那麼他們的身體可能無法消耗必需脂肪酸。 因為必需脂肪酸需要依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和鎂,鋅和銅等才能發揮作用。

您的孩子不能攝取太多這些必需脂肪酸,尤其是他們平常的食物已經充滿著過多的脂肪,否則容易增加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中風(Stroke)和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

寶寶吃優格的好時機!新手爸媽看過來

若想要給寶寶品嚐優格的滋味,那麼等到寶寶四 到六個月大開始可以吃固態食物時就可以了!畢竟優格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是寶寶離乳初期的好選擇。不過如何選擇給寶寶吃的優格?只要選擇全脂、純生乳、無糖,經巴斯德式殺菌法消毒製造,並含有活性菌的優格是最好的選擇。下列將介紹關於給寶寶吃優格的一切該注意的事項,一起讓心肝寶貝認識這個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吧!

選擇全脂或純生乳製造的無糖優格

幾乎所有調味過,或者有添加水果的配方、含糖等的優格產品都可能造成寶寶蛀牙和肥胖(Obesity)的問題,因此選擇無加糖的純優格是最好的。此外,孩子們日常飲食也需要全乳中所含的卡路里及脂肪,所以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要給兩歲前的小朋友低脂或脫脂優格,避免導致過多身體上的問題。

活菌如何對寶寶健康有幫助

有些優格含有活菌,也就是常見的益生菌,這些活的微生物(細菌)會將生乳發酵轉變成優格,或在製程中被添加在優格內,這些活菌會刺激腸道中的好菌增生,幫助消化。因此在幫寶寶選擇優格時,產品應標示該優格是否含有活菌,也就是指製造過程中並未用高溫滅菌,但即使產品標籤上寫著「活菌製造」也不代表這款優格就含有活菌,可能只是指製造過程中含有活菌。因此請各位父母要謹慎做選擇。

如果寶寶有乳糖不耐症怎麼辦

若寶寶對牛奶過敏,或出現食物過敏的徵兆,例如濕疹(Eczema);就醫前請暫時不要給他優格。常見的過敏反應包含皮膚搔癢、紅疹、紅斑,嘴唇或眼睛周圍腫脹,這些症狀會在食用某食物後兩小時內出現症狀,如嘔吐(Vomit)。如果前述任一症狀發生,請在就醫確認前暫停所有食物。

寶寶發生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很少見,即使小朋友有乳糖不耐症還是可以吃優格,因為優格的製造過程會破壞大部分的乳糖,因此優格比其他常見的乳製品更容易消化吸收。

為何優格可以但是牛奶卻不行

寶寶可以吃優格,但一歲前的寶寶不適合喝牛奶,這是因為少量牛奶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只是牛奶還是沒有母乳或配方奶來的好消化,而且牛奶的脂肪和其他營養素的組成成分並沒有比母乳或配方奶更適合寶寶。因此與其給寶寶喝牛奶,不如讓他喝母奶來得更健康。

寶寶長牙會不舒服嗎?了解長牙的症狀、診斷和治療

當爸媽看到寶寶的牙床開始冒出小小白白的牙齒一定很高興,不過長牙時一定會伴隨著不舒服的症狀,家長要怎麼陪伴長牙中的寶寶呢?如果不舒服的話要怎麼緩解呢?本文帶你來了解嬰兒長牙會有什麼症狀,以及如何舒緩長牙的不適。

嬰兒長牙時間

「長牙」是藉由體內分泌荷爾蒙,讓牙齦內的細胞死亡並分離,接著才讓牙齒長出來。

大部分的寶寶在 6~10 個月大時,會先長出下顎的 2 顆門牙,接著於 8~12 個月大時長出上顎 4 顆門牙;9~13 個月大長出下顎兩顆側門牙;12~18 個月大長出 4 顆前臼齒;12~24 個月長出 4 顆犬齒;24~36 個月長出 4 顆後臼齒,通常在 3 歲之前 20 顆乳牙會全部長牙完成。

長牙是寶寶成長和發育的必經之路,然而過程中的疼痛和不適,可能會讓家長感到擔憂,不過家長得放寬心,這些症狀會隨著時間慢慢緩解,不過要是寶寶真的很不舒服,建議立即就醫。

寶寶長牙有什麼症狀?

寶寶長牙時,可能會同時出現很多症狀,狀況因人而異,最常見的就是脾氣不穩定和沒食慾,會有流口水特徵,由於牙齦會痠痛、紅腫,寶寶也會想要咬堅硬的品。 牙醫如何判斷長牙?

通常牙醫和牙醫助理會將寶寶放在桌上,或是讓您將寶寶放在大腿上,並扶著他進行檢查,以下為牙醫及牙助的檢查內容:

評估寶寶的口腔清潔與健康狀況。 教導並示範如何正確清潔。 檢查舌頭、臉頰內側和口腔上方是否有長瘡或凸起物。 評估吃奶嘴和吸大拇指等習慣造成的影響。 長牙後怎麼處理

很多寶寶長牙時可能只會有極輕微或根本沒有症狀,所以也無須處理。但若有出現任何不良症狀,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輕揉牙齦:用乾淨的手指輕柔寶寶的牙齦,可以減緩疼痛。也有許多寶寶覺得咬著冰涼乾淨的物品可以舒緩症狀,如涼感橡皮或塑膠環、涼感乾淨濕絨布,或是吃冰涼的蔬果。 藥物:若寶寶因為長牙在痛,或許可以考慮服用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Paracetamol),請依照寶寶年齡服用適當劑量。 輔助治療:如草藥粉末,但對長牙疼痛是否有幫助還沒有確切的證明。 長牙舒緩凝膠 :市售凝膠通常含有利多卡因(Lidocaine),有麻醉或輕微的殺菌功效。但因為目前並沒有證據指出凝膠對長牙痛有幫助,而且還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專家建議不要使用。

有不少案例是因為寶寶誤食過多的麻醉成分造成嚴重的後果,若真的要選擇凝膠,請務必按照醫師指示來服用,以確保其安全性。 長牙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若寶寶因為出牙痛感到不適,可以下列簡單的方法: 輕柔寶寶的牙齦:用乾淨的手指或是濕紗布,輕柔寶寶的牙齦,用壓力減輕他的不適。 冰涼的東西:冷毛巾、湯匙、涼感橡皮或塑膠環,都可以舒緩疼痛。但請不要用冷凍的東西,因為直接接觸太冰的物體可能會凍傷。 試試看較硬的食物:若寶寶已經開始吃較硬的食物,不妨試試冰涼且去皮的小黃瓜或紅蘿蔔,但一定要多注意他進食的過程,因為有可能會不小心噎到。 口水要擦乾:長牙的過程會導致口水流太多,為了防止過度刺激皮膚,請準備一條方便攜帶的布,輕輕擦乾寶寶的下巴,也可以考慮擦保濕霜,像是水性乳霜或是乳液等。 市售藥品:若寶寶還是不斷哭鬧,乙醯胺酚或是布洛芬可能可以舒緩疼痛。

醫師建議,寶寶還沒有長牙時就要以濕紗布清潔牙齦,讓寶寶熟悉清潔口腔的動作,等到寶寶長第 1 顆牙的時候,請開始用軟毛小牙刷或軟布清潔;大約到 3 歲時,小孩知道如何把水吐掉,就可以用一點含氟牙膏刷牙了。

在寶寶旁邊用手機安全嗎?與電磁波的共生守則

研究指出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相較於大人,對寶寶或尚未出生的胎兒都有較大的影響,可是現代人很難不用手機或平板,怎麼辦呢?沒關係,參考以下安全守則,爸媽們一樣可以繼續上網看劇回訊息。

寶寶頭骨薄較易受電磁波危害

手機的電磁波跟很多健康問題有關聯,例如致命的腦瘤。許多研究都證實,寶寶比成人對電磁波更沒抵抗力,甚至有研究發現,寶寶腦部能吸收比成人多兩倍的電磁波,骨髓中的電磁波含量更可以比成人多達十倍,這是因為寶寶的腦部組織、較薄的頭骨及較迷你的身軀使得他們更容易吸收輻射,對尚未出生的胎兒來說,他們的腦細胞更像沒有保護殼一樣,暴露在電磁波下危害健康的風險更高。(同場加映:嬰兒未滿6個月別喝開水!喝太多恐水中毒) 在寶寶旁使用手機的安全守則

使用會釋出電磁波的產品時,請與寶寶保持適當的距離,以手機為例,至少要離寶寶的耳部 15 公分。 手機只要在開機狀態下,就會不斷釋出電磁波,因此不使用時,還是得將它遠離身體,例如放在錢包或皮包內,盡量避免貼身放在身上。 孕婦請盡量將手機遠離腹部,媽媽亦不該在哺乳時使用手機。 小孩睡覺時,手機避免放置於臥室內。 儘量限制、縮短使用手機和平板的時間。 Wi-Fi 訊號發送器應裝設於遠離寶寶的地方。

(同場加映:寶寶出生前3個月~睡多久才正常?)

2歲以下很危險!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症狀與治療

過去曾報導月子中心出現嬰兒群聚感染,而主因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 RSV)感染;在多數情況下,RSV 病毒並不會造成寶寶的危險,幾乎所有兩歲以下的小孩至少都會經歷一次這場病。不過,請各位父母要注意,RSV病毒的感染力很強,也可能導致嚴重的症狀,甚至有致命風險,以下進一步帶你認識 RSV 病毒,以及你需要知道的發病症狀和治療方法。

RSV 病毒類似感冒 症狀嚴重可導致肺炎

RSV 是嬰幼兒呼吸道常見的病毒感染,為幼兒罹患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與肺炎(Pneumonia)最常見的病因,雖然常見包括流鼻涕、咳嗽、發燒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和感冒極為相似,但嚴重時可能引發呼吸急促與困難、肋間凹陷、呼吸聲有哮鳴、缺氧等症狀,也可能併發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器官等合併症,因此在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與高危險群都須特別留意,甚至可能導致長大後易有氣喘,家長不可不慎。

每個孩子的症狀雖然都不太一樣,但一般上都會持續 3~8 天,免疫力較弱的孩子甚至可能會病好幾週,若發現其病症愈來愈嚴重,請儘速就醫。父母應注意的症狀包括有以下幾點:異常不舒服或活動力低下、拒絕喝奶、脫水、唇舌及指甲發紫、咳出黃綠色痰液、呼吸困難,甚至出現耳朵感染、氣喘(Asthma)。 RSV 病毒主要為接觸感染 並非飛沫

RSV病毒通常易發生於秋末至初春的季節,因為這段期間我們在室內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就有可能把外面的病菌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寶寶,而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染或體液間接接觸傳染,並不是飛沫傳染;而避免接觸感染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手部清潔,所有照護者、家人都一定要嚴格洗手、遠離人群等高風險的地區。 早產兒易被感染 家裡處處都是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嚴重的RSV病毒感染多發生在早產兒、小於六個月的寶寶,以及小於兩歲的慢性心肺疾病孩子,由於至今沒有無疫苗能對付 RSV 病毒,因此基本的清潔衛生、幫助孩子正確地洗手,並且遠離病人和感冒的人是很重要的。

在家照顧寶寶的父母也要留意,RSV 病毒會透過口水和黏液傳播,它也會殘留在不乾淨的手上長達 30 分鐘,甚至更久,其他還包含地板、玩具、鍵盤、門把等。一旦發現孩子被感染了,可以試著移除鼻腔和嘴巴中多餘的黏液,幫助他正常地呼吸及進食,此外,也要確保孩子補充足夠的母乳或水分。

防 RSV 病毒 政府補助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童

由於早產兒及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抵抗力較差,若感染 RSV 可能導致嚴重病情,因此,衛福部將一種預防性藥物 Palivizumab(西那吉斯凍晶注射劑)納入健保補助範圍;對於一般人來說,此種藥物雖然可減少重症比例,但這種藥物要價不斐,因此最重要還是要確保孩子保持手足的清潔,並且平常在家就要做好消毒。

加強免疫力 預防嚴重 RSV 症狀

除了基本清潔和正確洗手之外,寶寶的免疫力也相當關鍵,免疫力愈好,就愈能抵抗細菌病毒的入侵。而除了疫苗接種、環境因素,影響免疫力的關鍵絕對少不了營養,有研究指出,配方奶寶寶在出生 13 週內,感染RSV機率,是母乳寶寶兩倍。 遠離 RSV 病毒感染,只能餵母乳嗎?

雖然配方奶與母乳在支持寶寶免疫力上,有巨大差異,但近期研究發現了母乳中的第三大成份:HMO 母乳寡糖 ,是母乳寶寶免疫力較好的關鍵因素,根據臨床研究發現:當寶寶的腸道內沒有母乳寡醣 HMO 時,病原菌會直接與腸道黏膜接觸,進入體內造成感染。

而 HMO 於腸道中的角色,如同「壞菌清道夫」,可作為病原菌的誘餌,誘使病原菌與 HMO 結合,將壞菌打包帶走。如此一來,即可防止細菌、病毒沾附腸道;研究更顯示,與一般配方奶的寶寶相比,HMO 母乳寡醣明顯降低寶寶 66% 的上呼吸道感染、52% 一般常見感染的風險。

不過不方便餵母乳的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 HMO 已經以加入配方奶中,大大縮短了配方奶與母乳之間的距離,因此只要挑選貼近母乳成份的配方奶家長也能更加放心。

什麼時候可以換喝牛奶?寶寶喝牛奶的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喝牛奶呢?」

相信許多父母在哺餵小孩時都曾有想過這個問題,而美國兒科學會(AAP)給了很清楚的建議,認為嬰兒在一歲以前應該只喝母乳或配方奶,且盡量避免太早給寶寶喝果汁,應等到一至三歲學步期的階段再給予果汁;而在一歲後如果想讓寶寶換喝牛奶,漸漸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量,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將一一說明。 寶寶太早喝牛奶的風險

對寶寶來說,牛奶並沒有母乳或配方奶來的好消化,因為牛奶含有高濃度蛋白質和礦物質,對寶寶尚未發育完全的腎臟會造成負擔,而牛奶所含的鐵、維生素 C 及其他營養素,對寶寶來說是不夠的,因此,以牛奶為主食的某些寶寶甚至可能會引起缺鐵性貧血。除此之外,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刺激寶寶的消化道造成血便(Bloody stool),另外,牛奶也無法提供成長中的寶寶所需的脂肪。(同場加映: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寶寶需要牛奶的原因

前面雖然描述了寶寶喝牛奶的缺點與風險,但牛奶也不是毫無益處;牛奶因富含質,能幫助寶寶的骨骼及牙齒發育,並促進凝血及肌肉控制的能力。牛奶也是少數能提供維生素 D 的來源,維生素 D 能幫助質吸收,牛奶也能提供蛋白質和醣類等寶寶一天的能量所需,若寶寶能攝取足夠鈣質,那他們在日後罹患高血壓(Hypertension)、中風(Stroke)、大腸癌(Colon cancer)與髖部骨折的風險也較低。 如何讓寶寶換喝牛奶

有些寶寶能立刻接受換喝牛奶,但有些則需要一段轉換期來適應;畢竟牛奶的口感、味道甚至是溫度都與母乳或配方乳不同,若寶寶抗拒換奶,你可以先嘗試將牛奶混和母乳或配方奶,例如:牛奶與母乳或配方奶呈 1 : 3,然後再逐步調整比例直到寶寶完全適應牛奶為止。 寶寶可能對牛奶過敏嗎

若寶寶對於以牛奶為主成分的配方奶適應良好,那轉換成牛奶也不會有問題,即使是出生第一年只餵母乳的寶寶,通常也能接受牛奶,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母乳中的乳蛋白。不過,如果你的寶寶是經醫師建議餵食豆奶製的配方奶,請在換喝牛奶前先諮詢醫師,醫師可能會建議先從加強維生素 D 和鈣的豆奶製品開始,不然寶寶有可能產生以下的常見的過敏症狀: 皮疹或蕁麻疹(Rashes or hives),特別是嘴部或下巴周圍(推薦閱讀: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腹部不適 腹瀉(Diarrhea) 嘔吐(Vomiting) 腫脹(Swelling) 搔癢(Itchiness)

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狀之外,慢性鼻炎、流鼻水、咳嗽、喘鳴或呼吸問題,都可能是身體對牛奶過敏影響呼吸系統的徵兆。若你的寶寶有以下症狀,請急診就醫,因為這些都是有性命危險的過敏反應。

面色蒼白、虛弱 全身起蕁麻疹 頭部或頸部嚴重腫脹 血性腹瀉(Bloody diarrhea)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