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配方奶不怕生病!3大營養成分增強寶寶免疫力,打造健康好體質

選對配方奶不怕生病!3大營養成分增強寶寶免疫力,打造健康好體質

新手爸媽最擔心寶寶生病,一方面看著孩子因為不舒服而哭鬧、沒有食慾,心裡不捨;另一方面,也害怕寶寶病情加重、長期影響身體健康。

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因外在環境變化而感冒生病,例如送至托嬰中心、幼幼班過團體生活,或是季節轉變、室內外溫差大等;因此,盡早為寶寶打造健康好體質,便能增強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

Hello健康》為您詳細介紹3種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的營養成分,協助您挑選合適的配方奶粉,替孩子建構完善的免疫力,打擊細菌和病毒,讓寶貝健康發育、快樂成長。 寶寶如何增強免疫力?

營養是幼兒免疫力及成長發育的基礎,若營養充足且均衡,孩子自然不易生病、成長發育順利;反之,若營養失衡或不足,寶寶不僅容易生病、康復速度慢,成長發育也相對落後。

因此,在嬰幼兒時期,就需藉由補充均衡且足量的營養成分,以建立穩固的免疫系統及發育基礎。經臨床實證,又以下列3種成分,對於打造寶寶健康體質至關重要:

DHA 長鏈+短鏈益菌生 (Prebiotics) β-葡聚糖(β-Glucan)

提升寶寶免疫力3大營養重點 重點1:補充足量優質DHA

DHA(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尤其在腦部以及視網膜含量最高,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與視力發展極具重要!不只如此,DHA對於建構免疫系統亦有極大影響;研究發現,孕婦若額外補充DHA,嬰兒出生後,感冒的機率會降低,流鼻水、發燒及咳嗽等感冒症狀的持續時間也會縮短;簡言之,寶寶比較不容易生病,生病也好得比較快。

另一項研究:將一群3歲以下的嬰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給予添加DHA的配方奶粉,另一組則給予不含DHA的配方奶粉,結果發現有額外補充DHA的寶寶,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機率較低。

因此,寶寶在出生後至幼兒階段,建議應持續補充DHA,有助於加速免疫系統成熟,減少感冒及過敏的風險,同時幫助寶寶在認知、動作、情感、語言等各項學習上有良好的發展。 重點2:同時攝取長鏈+短鏈益菌生(PDX+GOS)

益菌生(Prebiotics)是益生菌的營養來源,能幫助腸道內既有的益生菌生長和繁殖,建構健康的菌叢生態,進而抑制細菌、病毒的入侵,提升抵抗力;因此,欲強化寶寶免疫力,單單補充益生菌是不夠的,關鍵是要攝取足夠的益菌生才能幫助好菌持續生長且發揮功效!

益菌生可分為短鏈及長鏈等2種,前者分解速度較快,主要作用於小腸;後者分解較慢,可通過小腸,在腸道遠端發酵利用,同時補充短鏈及長鏈益菌生,才能讓作用擴展至全腸道,更有效的提升免疫力及腸胃健康,達到下列功效:

提升腸道吸收力,促進成長發育 維持排便順暢,讓嬰兒大便較軟 預防及改善腹瀉 驅逐腸道壞菌,提升寶寶免疫力 調節免疫功能,減少過敏問題

重點3:免疫強化β-葡聚糖(β-Glucan)

β-葡聚糖,也稱為β–聚葡萄糖,是一種多醣體,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一種,在自然界中,主要存於穀類及真菌類食物之中,例如:香菇、靈芝、燕麥及酵母等。

諸多研究指出,補充β-葡聚糖有助於刺激腸道免疫細胞活化,進而提升自體免疫力,可幫助減少感冒、流感及罹患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機率。一項研究將175位、4至7歲兒童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含有β-葡聚糖+維生素C的營養液,一組則只給予維生素C;研究持續長達一年,最後發現有長期有多補充β-葡聚糖的兒童,除了感冒機率較低外,也較少出現流感和下呼吸道感染。 黃金免疫組合:DHA + 長短鏈益菌生 + β-葡聚糖

上述3種營養成分都有助於提升寶寶免疫力,但同時攝取才能建造更全面的防護力。

2014年由美國兒科學會期刊發表一項研究,針對DHA、長鏈(PDX)及短鏈(GOS)益菌生,以及β-葡聚糖等營養成分進行實驗,證實長期補充含有3種營養成分的配方奶之幼兒,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次數較少,感染時間也較短,並且較不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換言之,幼兒的抵抗力變得比較好,即使生病,身體的免疫系統也能在短時間戰勝病毒,也較少因為生病而缺席上課。

而當寶寶的免疫力好,產生過敏的機會也相對降低:在2016年在營養期刊也發表一項整合型研究,該研究安排兩組1至4歲兒童,一組提供添加DHA、長鏈(PDX)及短鏈(GOS)益菌生,以及β-葡聚糖的配方奶,一天飲用3次,持續28週,另一組則給予一般的配方奶;研究結束發現,長期攝取3大免疫營養成分的小孩,無論是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是哮喘、濕疹、蕁麻疹等的發生率皆顯著較低。 選對3大免疫力營養素,為打造寶寶健康好體質

根據研究統計,呼吸道感染及腹瀉是5歲以下兒童患病及死亡的主因,而且眾多兒童疾病中,有11%為營養失衡或不足所致,顯見提升免疫力和腸胃健康,以及維持營養均衡、攝取關鍵營養素之重要性。

無論是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幼兒都可能有營養失衡或不足的現象。台灣兒童普遍挑偏食,家庭也都以外食居多,若不特別注意,小孩很容易就攝取過多糖分、脂肪,並且缺乏DHA、益菌生、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

透過選擇含有DHA、長鏈(PDX)及短鏈(GOS)益菌生、β-葡聚糖的配方奶,除了可幫助寶寶補充足夠的營養外,並能有效提升幼兒的免疫力、降低過敏,幫助發育及學習表現,讓小孩擁有好體質,頭好壯壯健康長大。

嬰兒脹氣好心疼!8方法教爸媽消除寶寶脹氣

嬰兒很容易脹氣,每天放屁 13~21 次是很常見的事。寶寶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吸入空氣引發脹氣,如吃東西、喝母乳、吸奶瓶、吸奶嘴、哭鬧等。

雖然等到寶寶消化道發育較成熟後,寶寶脹氣的情況會改善,但在這之前,爸媽若希望從根本解決寶寶脹氣問題,兒科醫師葉真宜建議,可以透過哺餵母乳的方式,讓寶寶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或是讓寶寶改喝含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解決寶寶腸胃不適的問題。

嬰兒脹氣怎麼判斷?

雖然說嬰兒脹氣很常見,要怎麼判斷寶寶是否有脹氣呢?打嗝、放屁、大哭、難安撫,或是發現寶寶的肚子硬硬的,這些都是寶寶脹氣時會有一些症狀。有時觀察寶寶的表情也可以,寶寶如果看起來很不舒服,或是看起來很痛,都可能是寶寶脹氣了。 如何避免和消除嬰兒脹氣?

1. 注意餵寶寶喝奶的姿勢

餵寶寶喝奶時,請讓寶寶的頭部高於胃部,奶才會直接下沈到胃底,多餘的空氣也會向上跑,讓寶寶更容易打嗝。此外,在餵寶寶喝奶時,請小心輕拍奶瓶的瓶身,讓奶嘴頭裡沒有多餘的空氣。(同場加映:寶寶打嗝打不停~小撇步教你預防解決) 2. 寶寶吃飽後要打嗝

要舒緩寶寶因為脹氣產生的不適,最簡單方法是在餵奶時和與餵完後幫他拍嗝。如果寶寶吃飽後沒有馬上打嗝,請讓他臉朝上躺著休息一下,幾分鐘後再試試看;如果是用奶瓶餵,可以改用較孔較小的奶嘴頭。 3. 幫寶寶按摩做運動

當寶寶舒服躺著時,請輕柔地幫寶寶按摩,來回輕輕握住他們的腳,好像在騎腳踏車一樣,並觀察他們的狀況。也可以讓寶寶泡溫水澡,減緩他們脹氣的不適。 4. 留意給寶寶吃的食物

有些家長會給寶寶喝含山梨醇(Sorbitol,一種糖醇)的果汁,但寶寶的身體無法吸收,所以喝了容易引發脹氣。如果媽媽平常是餵寶寶喝母乳,雖然有助於讓寶寶激活免疫力,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但若媽媽平常有吃乳製品、咖啡因等成分的食物,就有可能透過母乳傳給寶寶,讓寶寶引發脹氣問題。

家中寶寶若開始吃副食品時,建議家長也可以諮詢醫師,看哪些食物比較容易引發脹氣,並適時避免。(關於寶寶副食品的資訊可以參考:自製副食品注意~除了營養也要顧衛生) 5. 選擇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

葉真宜醫師建議,若要解決寶寶脹氣問題,應讓寶寶改喝含有母乳成分的水解奶粉,讓母乳中的多元母乳活性因子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腸道環境。

多元母乳活性因子成分包含HMO、gsMO、sn-2 PA、核苷酸、IgA、IgM免疫球蛋白、活性益菌B.L.、MOS寡醣等,有助於激活寶寶的免疫發展,在寶寶的腸道產生屏障,提前阻攔病原體、壞菌入侵寶寶體內,全面解決寶寶腸胃不適等問題,並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幫助激活寶寶的免疫發展。

6. 讓寶寶服用成藥治療脹氣

有些成藥對寶寶脹氣有幫助,但請不要擅自買成藥,一定要諮詢醫師或藥師,並且家長要確認寶寶服用的成藥,不會與他們吃的其他東西產生交互作用,寶寶也不會對該藥物過敏,或是服用過量。 7. 減少寶寶因腸絞痛哭鬧的頻率

寶寶剛出生的前四個月,腹部可能會有腸絞痛(Colic)的情況,症狀是在一週有三天以上會哭三小時,而且持續三個星期。寶寶若有腸絞痛的情形,可能會在哭鬧的過程吸入過多空氣、引發脹氣,建議家長避免餵食不足或過度餵奶,並給寶寶的肚肚適度的按摩來避免腸絞痛的發生,但若腸絞痛嚴重且無法緩解時,請務必諮詢醫師。 8. 帶寶寶去看醫師

寶寶脹氣很常見,也可以治好,僅有少數情況可能是嚴重消化系統問題的徵兆。如果寶寶有下列情況,請立即帶他們去看醫師:

變得很挑剔且無法安撫。 沒有排便,或是出現血便、嘔吐的症狀。 發燒肛溫達到攝氏 38°C 或更高,請讓醫師檢查是否有感染,特別是未滿三個月的寶寶。

厭奶期怎麼辦?厭奶期症狀有哪些?6招改善寶寶不喝奶

新生兒剛出生時,通常餓了就哭、喝奶喝飽了就睡,體重也快速增加;但常見到了約3個月大時,突然喝到一半就不想喝,喝喝停停或甚至抗拒大哭,讓不少父母擔心,寶寶到底怎麼了?其實,寶寶們大都會經歷一段厭奶期(Infantile Anorexia),《Hello健康》帶您一起了解,何時會出現厭奶期?一直不喝奶有辦法可以解決嗎?

嬰兒厭奶期:出生3~6個月後

厭奶期是許多嬰兒必經的成長過程,大多在出生約3個月至6個月後發生;一般來說,1歲以下發生都很正常。寶寶開始厭奶的原因主要如下: 味覺開始發育:對於奶粉的味道感到厭煩,想要嘗試其他新口味。 認知發展逐漸成長: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探索周遭環境會讓寶寶不專心吃奶。 成長速度趨緩:寶寶的成長速度逐漸趨緩、平穩,需要的熱量不如以往,也不像新生兒的時候愛吃奶。 長牙:寶寶長牙後會想要咬東西,漸漸不愛吸吮。

只要寶寶的體重、頭圍在生長曲線的正常範圍,且沒有出現生病症狀,爸媽們不需要太過擔心。

厭奶期症狀、特徵有哪些?

寶寶的厭奶期症狀可以分成生理性與病理性,通常若是生理性厭奶,父母不需太過緊張;不過,若出現病理性厭奶,建議諮詢小兒科門診。 生理性厭奶: 活動力不錯卻不怎麼喝奶:怎麼活動都不會餓,餵奶時還會大哭、將頭別開。 喝奶時很容易分心:很容易在吃奶時到處東張西望,會被聲音、鮮豔的顏色吸引。

病理性厭奶: 活動力變差 體重下降 經常哭鬧 腸胃出問題

父母除了觀察寶寶有無上述症狀之外,也可以定期到診所、醫院追蹤寶寶的生長曲線,是否都在正常的範圍。(延伸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拍嗝有用嗎?嬰兒溢奶、吐奶原因解析,6招處理嬰兒吐奶) 厭奶期怎麼辦?6招改善寶寶不喝奶 不強迫喝奶,試試看少量多餐:強迫寶寶在厭奶期喝完奶,可能會讓寶寶感到害怕。可以試著按照寶寶的意願給予適當的奶量,不想喝了就不強迫繼續進食。 多消耗體力:可以趁著寶寶對外界感到好其實,多消耗體力,讓寶寶容易感到飢餓。 餵食方式要改變:寶寶長牙後不喜歡吸吮東西,試著用湯匙餵食寶寶,增加一點新鮮感。 奶嘴孔洞大小要注意:有些寶寶會因為奶嘴的孔洞大小不合,喝奶時不順暢導致厭奶;可以檢查奶嘴孔洞是否有順利流出奶水,最好的速度大約是1秒1滴。 試著調整進食環境:寶寶已經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若吃飯時有過多的聲響會吸引注意力,可以換成安靜的地方壤寶寶喝奶,減少感官的刺激,寶寶也可以專心喝奶。 適時添加副食品:若寶寶已經4~6個月大時,可以視情況增加一些副食品,讓寶寶可以咬咬食物,訓練口腔、吞嚥的能力。(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停看聽!你做對了嗎?4~6月就能開吃

蠶豆症會影響寶寶發育?蠶豆症發作症狀、遺傳、原因一次看

蠶豆症是人類常見的一種遺傳性疾病,也是國內常見的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平均100 個新生兒中,就有3個病例,其中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究竟蠶豆症發生的原因為何?有那些症狀應該注意?《Hello健康》帶您了解了解蠶豆症,幫寶寶健康長大。

蠶豆症原因?

蠶豆症(原名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鋂缺乏症,簡稱G-6-PD缺乏症)是紅血球內葡萄糖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

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鋂是一種酵素,在人體內協助葡萄糖進行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物質(NADPH)保護紅血球。蠶豆症患者缺乏這種酵素,讓紅血球容易遭受特定物質破壞發生溶血反應,嚴重時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甚至有生命危險。 蠶豆症發作症狀為何?

若患有蠶豆症時,發病時會有下列的症狀: 新生兒黃疸:因黃疸而住院的新生兒中,約30%是因為蠶豆症所引起,若出現溶血性的黃疸,必要時需進行換血治療。大部分的寶寶2~3天可以恢復,少部分寶寶會產生核黃疸,將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傷害。 急性溶血性貧血:體內紅血球若因感染、服用藥物或是吃到蠶豆時,氧化壓力會上升,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的症狀,臉色會蒼白、全身黃疸、精神不佳、深茶色的尿液,嚴重時有呼吸窘迫、心臟衰竭,甚至生命危險。 慢性溶血性貧血:少數的蠶豆症病患會有慢性溶血現象,通常都是偶發的,肝臟、脾臟都會變得腫大。

為何蠶豆症患者男性多於女性?

正常人都有23對(46個)染色體,其中第23對為性染色體,男性為XY染色體,女性為XX染色體。因蠶豆症的異常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若是女性帶有一個缺陷的X色體,另個一正常的X染色體會彌補不足,症狀會較輕微或是不易發病;若是男性,因只有一個X染色體,因此只要有一個異常的X染色體,就會得病,這也是為什麼主要患者為男性、且症狀較嚴重的原因。 遺傳蠶豆症的寶寶發育會受影響?

蠶豆症是很常見的遺傳性疾病,若能多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平日隨時注意避免各類易引起溶血的物質,或在發生溶血時趕緊送醫治療,通常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至於蠶豆症並不會影響寶寶發育,包括身高,體重及智能等各方面的發展;所以,請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只要平日多加注意,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健康地長大。 蠶豆症不能吃什麼?如何預防症狀發作?

由於蠶豆症是染色體基因異常,屬於先天性的代謝疾病,目前並沒有方法可以將缺乏的酵素活性正常化;以下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主要是預防症狀發生,讓蠶豆症患者一樣可以過得健康:

勿隨意服藥:有些藥物會引紅血球的氧化反應,需要用藥時務必要請教醫師,切勿自己服用成藥。 避免吃蠶豆及蠶豆製品;若母親哺育母奶,也不可食用蠶豆及蠶豆製品。 家中衣櫥或廁所不可放置樟腦丸:主要避免naphthalene(荼丸) 不使用紫藥水(龍膽紫) 若發現孩子有黃疸、臉色蒼白、貧血或解尿呈深茶色(或可樂色)時,應儘速送醫診治 隨身攜帶G6PD備忘卡,以便就醫時告知醫師 避免硫磺胺類藥物、解熱止痛劑、抗瘧疾藥物

此外,若含有薄荷(menthol)、樟腦(camphor)及甲基水楊酸(Methyl Salicylate、冬青油)等成分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等產品,衛生福利部也曾發布新聞稿指出,廠商應在仿單上加註「嬰兒及2歲以下幼童(含嬰兒)禁止使用」警語,家長也應特別留意。 蠶豆症的遺傳基因檢測

蠶豆症是政府對新生兒的篩檢項目之一,醫師會將剛出生48小時的新生兒採取少量的腳跟血液進行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檢測。現代的醫療發達,懷孕之前也可以先去醫院做檢測,了解家族是否有蠶豆症的基因。

嬰兒愛吃手?超過4歲還在吃要注意!5招改善寶寶吃手手

嬰兒吸著拇指的樣子看起來真可愛,但不少爸媽基於衛生習慣的考量,都會希望孩子改掉吃手的習慣;其實多數的孩子在2~4歲間,就會主動停止吸手指的行為,不過,對於少部分的小孩而言,一時要改掉此習慣可能會有些困難,所以如果孩子一時之間戒不掉,也請不用太擔心,不妨嘗試分散他的注意力,幫助其改善吃手的習慣。

究竟嬰兒為何會吃手?為什麼要改掉吸手指的習慣?孩子長大後還在吸該怎麼辦?《Hello健康》將於本文為各位爸媽一一解釋,並提供6個戒除小孩吃手的小撇步。 寶寶愛吃手原因:智力發展現象

嬰兒從出生至1歲半,屬於發展階段中的「口腔期」,此時面對陌生環境與新奇的刺激,寶寶通常會透過吸吮的方式,來滿足口慾,而此種行為也能誘發腦內血清素的分泌,並降低分泌腎上腺素,使其身心達到放鬆的效果,得以健康成長。

尤其是3~4個月後的寶寶,更會以吸手指或腳趾,來認識自己身體,並展現其手眼協調的能力。因此,若父母看到嬰兒吸手指的行為,可以不必過度擔憂,並強制他們停止行為;如果寶寶吃手的行為過於頻繁時,則可藉由經常撫摸或擺動其小手,以轉移其注意力,減少吸手指的頻率。

嬰兒吃手手要阻止嗎?

多數孩子通常會於2~4歲間,自然地停止吃手的行為,由於長期吸手指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口腔健康,特別是當寶寶開始長恆牙的時,吃手的習慣可能會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或錯位。(推薦閱讀:兒童牙齒幾歲可矯正?矯正疑問大公開、3大情況可提早戴牙套

等寶寶長大到進入托兒所的年紀,若仍有將手指伸到嘴裡吮吸的習慣,不僅會帶來衛生方面的問題,還可能影響牙齒和頜骨的發育。 5方法阻止嬰兒吃手手

孩子若未能於口腔期滿足口慾,可能會造成小孩直到4歲後,因心理上的需求未獲得滿足,而未能停止吃手的習慣,這時如果以較為強硬的戒除手段,反而可能讓孩子更為不安,還可能改以咬指甲、摳指甲等方式,消除其內心的不安。

因此,建議各位父母可參考以下5種戒除吸手指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1. 限制吸手指的時間

小孩通常會在上床時間、午覺時間或上學時間吸手指,各位爸媽不妨可以規定孩子,只能在上床時吸手指,藉由縮短吸吮的時間,訓練孩子學會控制吸手指的衝動。

2. 不吃手時給予適當獎勵

當孩子還未能理解吸手指的壞處時,您不妨可以透過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如給獎勵貼紙、講額外的睡前故事或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等,以降低其吃手的頻率。

3. 耐心要嬰兒不要吃手

若經常以突然限制或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吸手指,並非是一個好方法,爸媽反而應不厭其煩地說明吸手指的壞處,耐心說服孩子慢慢改變吃手的習慣。您可以向他們解釋不應該再吸拇指或手指的原因,孩子最終會信服並依照您的希望改變,有時甚至會很快地決定放棄這個習慣。

4. 分散嬰兒對手指的注意力

與孩子一起練習自我意識也是一個好方法,每當孩子出現吸手指的行為時,您可藉由詢問孩子在做什麼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分散其注意力,將其視線引導至玩具上,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要咬或舔這些玩具,以避免吃進致病菌。 5. 不要在手指塗抹醋或其他東西

不要在孩子的手指上塗抹醋或辣椒等難吃的汁液,因為這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懲罰。強迫孩子戴手套或手指套,甚至使用藥房販售的藥膏或戒斷輔助工具也都不是值得推薦的方法,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可能帶來壞處。(同場加映:小孩愛挖鼻孔怎麼辦?5招改善孩子挖鼻孔的壞習慣

吸奶嘴竟能降低猝死風險!給寶寶吸奶嘴的好處、壞處與注意事項全攻略

依據佛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理論中,0~1歲為幼兒的口腔期,此時期的寶寶傾向依賴口腔吸吮,以滿足其內心的需求。尤其是當孩子在外疲累或不肯睡覺時,爸媽通常都會讓寶寶吸奶嘴,藉此安撫他,避免其哭鬧不停。

然而,給寶寶吸奶嘴有哪些好處與壞處?應該注意什麽地方?就讓《Hello健康》帶各位爸媽一起來了解使用奶嘴的注意事項吧!

寶寶吸奶嘴4大好處

對有些寶寶來說,吸奶嘴可以在吃奶之外的時間,滿足想吸吮的慾望,以下是吸奶嘴帶來的4大好處: 安撫煩躁的寶寶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幫助寶寶入睡 舒緩飛行航程中因壓力而產生的不適

除此之外,吸奶嘴被認為可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的風險,更何況奶嘴是可以戒除的,只要在適當的時間點,協助寶寶戒除吸奶嘴的習慣,便不用太過擔心會影響孩子的生理狀況。 嬰兒吃奶嘴的5個壞處

當然對寶寶而言,長期吸奶嘴,不僅會可能會使其過度依賴奶嘴,還會影響牙齒的正常發展。以下為5個寶寶吸奶嘴的壞處: 寶寶可能因習慣奶嘴而拒絕母乳餵食 寶寶過度依賴奶嘴(延伸閱讀:嬰兒第8週:何時用奶嘴 身體檢查有哪些) 可能會提高罹患中耳炎(Otitis media)的風險 長期使用奶嘴可能會導致牙齒出現問題 影響語言與人際互動的發展

寶寶吸奶嘴8點注意事項

若您決定讓寶寶吸奶嘴,請留意以下我們為您整理的8項提醒: 先讓寶寶建立吸食母乳的習慣。 不要將奶嘴當作安撫寶寶的優先選項。 選擇可以用洗碗機清洗、一體成形的矽膠奶嘴。 寶寶若不需要或不喜歡,就不要勉強寶寶使用奶嘴。 注意衛生,維持奶嘴清潔。 不要在奶嘴上塗上含糖物質。(延伸閱讀:寶寶依賴奶嘴易感染!戒奶嘴從這5點下手) 應依寶寶的年齡與口型選擇適合的奶嘴大小,並注意有無鬆散的零件或損壞的跡象。 尤其要小心奶嘴的掛勾、掛繩或掛帶,長度不能長到能繞住或纏到寶寶的脖子。

不適合吸奶嘴的寶寶

對於排斥吸食母奶或餵食配方奶,而體重過輕的寶寶,不宜使用奶嘴。如果寶寶餵食困難(或是媽媽的母乳供應不足),或者耳部反覆感染發炎的寶寶,也請暫時不要使用奶嘴。(同場加映:想換奶或混合餵看這篇!母奶與配方奶的銜接與替換

另外,若是您不想讓寶寶使用奶嘴,務必於寶寶出生前提早告知護理人員,尤其是計劃餵食母乳的寶寶。儘管只使用1或2天,也不會因此讓剛出生的寶寶養成依賴奶嘴的習慣,但既然不打算給孩子吃奶嘴,一開始就沒有使用的必要。

起床褲檔濕一片!夢遺了怎麼辦?青少年的7個生理疑問

您是否曾在起床後發現褲子溼了一塊?無論青少年或成人,夢遺都很正常,但到底為什麼會夢遺呢?以下說明夢遺是什麼、夢遺原因及關於夢遺的常見疑問。

1.夢遺是什麼?

夢遺是指男性在睡覺的時候,陰莖釋放出精液(含有精子的液體)。夢遺經常發生在做春夢以後,但您可能不記得到底夢到了什麼。夢遺不需要自慰也會發生,因為陰莖在完全不被碰觸的情況下也可以射精。 2.夢遺原因?

當您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會開始產生一種稱作睪固酮(Testosterone)的男性荷爾蒙。一旦身體開始產生睪固酮的時候,就能釋放精子,也就是說,你已經具備讓卵子受精的能力。

青春期時,陰莖會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時間勃起,像是在學校、看電視、洗澡,甚至在睡覺的時候。身體會開始製造精液,而釋放精液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夢遺。 3.常常夢遺是正常的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夢遺是正常的,夢遺無法控制或阻止。夢遺很多次不代表您有問題,有些人一個禮拜夢遺數次,也有些人一生只夢遺幾次而已。如果您有在自慰或和他人做愛,夢遺的次數會變少。

4.沒有夢遺正常嗎?

並不是每個青少年都會夢遺,所以沒有夢遺並不代表您有問題。 5.每個人都會夢遺嗎?

您必須歷經青春期,同時,您的睪丸有能力製造精子才能夢遺。青春期時夢遺是很正常的。 6.夢遺怎麼辦?

當您起床的時候,最好清洗一下,用肥皂和水清洗陰莖、睪丸;如果還沒割包皮,包皮底下部分也要清洗。如果您對夢遺或特定的夢有罪惡感或感到不舒服,請和別人坐下來聊一聊,醫生、家長、輔導員、信任的長輩都是可以請教的對象。 7.夢遺可以預防嗎?

儘管很多人有要防止夢遺的想法,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已證明有效的預防辦法。換床單或清理夢遺可能會讓您覺得丟臉惱人,但夢遺是成長的必經過程。如果對於夢遺感到不舒服,請和您信任的長輩 、家長、學校輔導老師、醫療人員談談,把想法說出來是讓自己對這個成長必經過程,感到自在的最好方法。

男生體重影響青春期?飲食運動最佳解

研究顯示,男生開始進入青春期的時間和體重有關,在調查4,000名年齡在6~16歲的男生後發現兩個結果:第一,肥胖男生的青春期可能會延後發生,第二,體重過重(體重未達肥胖標準,但高於正常值)的男生,青春期可能會提早報到。雖然研究結果與不同種族的青春期階段發展有所出入,但仍可視為一種警訊。

男生青春期延後與肥胖的關係

許多研究已證實女生性早熟和過重的關聯性,然而,體重影響男生青春期的方式不同。先前的研究已證實雌激素(Estrogen)過度分泌和女性肥胖的關係,但科學家卻無法解釋體重如何影響男性的發育。最新的研究則將男性的體重、身高、睪丸大小(青春期開始的指標)納入考量,3,000名男性之中,白人約占50%,1/4是非裔美國人後代,1/4為拉丁美裔;60%的人體重正常,17%的人過重,23%的人肥胖。研究結果顯示,青春期延後可能和肥胖有關。

家長應該擔心小孩的體重嗎?

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研究無意證實,過重會影響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或解釋青春期的機制。由於這研究是兒科醫師做的,他們蒐集關於男性睪丸大小和生殖器發育資料的方法,可能不會比內分泌學家來的好。因此,研究人員未來必須從事更多新的研究,來了解種族、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和青春期開始的時間,會怎麼影響發育,畢竟這些資訊終究是要呼籲家長幫助孩子維持健康的體重。

就算大家都同意肥胖是青春期延後發生的原因,然而要想出一個控制肥胖的方法並不容易,因為肥胖是由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複雜疾病。因此,父母照顧小孩最好的方法,便是提供孩子健康的飲食、均衡的營養和規律的運動,剛開始彼此可能會很不習慣,但為了小朋友的健康值得一試。因為相較於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胰島素抗性(又稱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糖尿病(Diabet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和肌肉與骨骼壓力,青春期延後只是一個小問題。

如果您的兒子已經有青春期延後的徵兆,可以諮詢醫師以了解睪固酮(Testosterone)療法,而飲食的改變和規律的運動還是很有幫助的。

3種寶寶副食品食譜、嬰兒副食品順序及注意事項全公開

在《寶寶副食品停看聽!你做對了嗎?4~6月就能開吃》中,我們已了解為何寶寶該吃副食品和過敏相關知識。相信有不少家長已迫不及待想了解副食品的作法和地雷,又有哪些食譜可以讓寶寶胃口大開?

Hello健康》為新手爸媽們整理出自製嬰兒副食品的建議與陷阱地雷,透過容易上手的副食品食譜,讓家長們安心餵、寶寶們也能從副食品攝取營養開心吃。 嬰兒副食品順序:4個月大,泥狀食物優先

從寶寶4個月大開始,家長就可以讓寶寶慢慢開始接觸副食品。由於初期攝取量不大,此時主要還是以「嚐味道」為主、份量建議可先拿捏而非一口氣卯起來做一堆。最安全的方式不妨將食物打成泥後,分出一到兩茶匙先讓寶寶淺嚐即可,視接受度與喜好再進一步安排份量;加上若一次餵食太多可能也會導致寶寶脹氣,因此不需勉強或貪快。

基本上,各種蔬菜或水果泥如蘋果、香蕉、地瓜等,都是可嘗試打泥的首選。水果建議選擇較軟且完熟的類型如香蕉、蘋果、木瓜等;削去外皮後去籽、切塊,再以湯匙壓製成泥即完成。

如果是需要蒸煮的食物,例如馬鈴薯、地瓜 等蔬菜類的話,建議蒸煮得軟爛些,較容易壓成泥。青菜像是空心菜、小白菜、青江菜等,則可考慮切到細碎或弄成泥狀再給寶寶吃。如果想讓寶寶嘗試肉食的話,建議可先從雞胸肉、魚肉等風味相對清爽的白肉嘗試起,同樣以打泥的方式來提供寶寶優質蛋白質。

至於常見市售的嬰兒米精、麥精等副食品,雖然也方便寶寶吞嚥,但畢竟屬於加工食品,仍建議家長先以天然食物為主餵食。 嬰兒副食品:十倍粥是什麼?

每個寶寶一開始的副食品都應該由十倍粥開始,在寶寶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只能食用糊狀或泥狀物時,粥品很適合做為寶寶副食品的優先選擇。而所謂的「十倍粥」即是將白米和水以1:10的比例熬煮而成的粥,因濃稠度正適合寶寶、不用咀嚼易吞嚥,製作也很簡單,因此經常成為新手爸媽第一次製作寶寶副食品的首選。如果以白米30cc來說,就再加入300cc的水以電鍋蒸煮,煮熟後再用果汁機打成米糊,避免裡面殘留小顆粒,放涼後即可給寶寶食用。

當寶寶吃習慣十倍粥之後,家長便能逐漸提高副食品的濃稠度,白米和水的比例可以縮小變成七倍粥或五倍粥,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家小朋友的狀況調整。

另外,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藍浩尹也提醒家長記得讓寶寶適量喝水,隨著副食品的占比增多、奶量減少,喝水量就需同步增加,以免出現便祕的狀況。 寶寶副食品順序:8~9個月逐漸嘗試固體食物

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一樣,通常寶寶在4~6個月大時,一開始只吃幾湯匙副食品便作罷,不過等寶寶習慣後,量就要慢慢增加,以利未來與固體食物的銜接。而當寶寶成長至8~9個月大後,就能開始將食物漸漸從泥狀進化到小型易咀嚼的固體。

原則上,此時只要食物的質地能藉舌頭施力頂碎,寶寶大概就可以接受;像是切成小丁的紅蘿蔔、地瓜、蛋、魚肉等都很適合。另外藍醫師也建議爸媽們,不妨將自己平常吃的餐點減少調味後,直接搗碎給寶寶吃,不僅方便、省時也兼具營養。

等到寶寶長牙之後,對於副食品的需求與接受度就會更廣,家長就能逐步增加食物種類,但建議還是應避開整顆的花生或堅果類,以免發生意外噎到的危險。 寶寶副食品地雷停看聽 1.易過敏的食物

以往認為將易過敏的食物延後給寶寶食用,可以減少寶寶日後產生過敏的機率,但目前已發現其並無達到想像中的效果,因此其實不需要特別害怕給寶寶吃這些食物,不過建議第一次接觸最好在家中嘗試,也方便家長在孩子不舒服的時候諮詢醫師。

常見的過敏食物包括:奇異果、芒果、海鮮、花生、蛋白等。(有關過敏食物的建議,可點此了解更多) 2.寶寶喝果汁可以嗎?

一般不建議寶寶喝果汁,因為果汁缺少了水果纖維,但卻增加了糖分,如果只是要給小朋友嚐嚐味道,可以加水稀釋,但不要以果汁作為寶寶主要的副食品。(推薦閱讀:嬰兒第26週:注意寶寶營養需求 防蛀牙別喝果汁) 3.自製副食品保存須知 現製現吃最佳,以免營養流失;若冷藏存放應以保鮮盒儲存,確認密封完整避免變質。 冷藏副食品盡量在24小時內食用完畢;冷凍則不建議儲放超過一星期。 蛋類、豆腐與海鮮都容易酸腐,建議當天新鮮現做、勿冷藏或冷凍保存。 任何副食品應放涼再儲放於加蓋之保鮮盒或真空保鮮夾鏈袋,再放進冰箱,以免食物變質。 製成冰磚狀的副食品應於1週內吃完,一旦取出退冰就要吃完,勿反覆進冰箱。

嬰兒副食品可彈性調整

照顧寶寶時,多數家長缺乏的並非知識而是時間,尤其如今雙薪家庭居多,工作家庭兩頭燒之外,幫寶寶製作專屬副食品所耗費的心力,也讓不少責任感強烈的爸媽們心力交瘁。

其實在副食品的製作只要記住幾大原則:食物軟嫩、方便吞嚥,並避免油炸、調味過多與零食,其實副食品準備起來比想像中簡單。而忙碌的爸媽們也可考慮將自己平常吃的餐點減少調味後,直接搗碎給寶寶吃,也是方便且兼具營養的折衷作法之一。 寶寶副食品食譜

以下是3種十分常見且受歡迎的寶寶副食品作法。 1.地瓜米糊

準備材料:熟地瓜100公克、熟白米100公克、開水200毫升

作法:食材放入攪拌杯中,使用手持攪拌機,按下開關,若無攪拌機,已可使用攪拌棒手動攪打。如果寶寶已經吃膩地瓜,也可以換成南瓜、紅蘿蔔、芋頭等其他食材。(參考自Viola料理師) 2.什錦茶碗蒸

食材:豬肉末10公克、 雞蛋1粒、 胡蘿蔔10公克

作法: 將豬肉末剁碎,胡蘿蔔切成小丁,先煮軟備用。 將雞蛋打散,加水拌勻,並將前面準備的食材倒入容器內,放入電鍋內蒸熟即完成。

3.魚肉蔬菜粥

材料:洋蔥20公克、 胡蘿蔔30公克、 稀飯½碗、 番茄30公克、 白魚肉30公克

作法: 將胡蘿蔔切絲,番茄去皮除籽,洋蔥切絲,煮熟後取出切碎。 把魚洗淨,仔細去皮及魚刺,放入滾水燙熟後取出剁碎。 將上述兩項食材與稀飯一起混合即可。

小孩咬人怎麼辦?寶寶咬人原因解說!4招改善嬰兒咬人

養的明明是小孩不是小狗,怎麼動不動就咬人?在孩童時期,孩子可能會咬他的朋友或被其他小孩咬,雖然這是常見的情況,但父母應要適當阻止,別讓這種事情發生。小孩咬人的原因很多,不過解決的方法也不少,以下將為大家介紹。

嬰兒咬人怎麼辦?小孩咬人的原因解說

孩子咬人不一定是故意或惡意的,例如嬰兒咬東西是因為長牙的過程不舒服,而咬東西是舒緩疼痛的方法。另外,嬰兒與學步期的小孩都會利用咬的方式探索身邊事物,他們可能會咬朋友,然後觀察對方對這樣挑釁的舉動會有什麼反應;他們也可能只是單純想要聽到朋友意外的尖叫聲,他們並不知道咬了人之後,別人可能會受傷。

有時候,小孩咬人是為了得到關注。小孩可能會認為處罰是一種關心的象徵,並由於覺得自己被忽略,然後又太渴望得到關心,因此故意用咬的暴力方式博取注意。

失望是孩子咬人的另一個原因,由於孩子年紀還小,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感受,因此他們會用行動表現。如果家長硬要沒收玩具,小孩可能會咬人表達不悅。有時候小孩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想獨處,也會咬人警示。 改善寶寶咬人4方法 對長牙的嬰兒而言,可以給他清涼的磨牙膠環或毛巾,他嘴裡就有東西就比較不會想要咬人。 減少可能讓孩子煩躁的情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並記得要讓他吃飽、睡飽。 孩子較大的時候,鼓勵他多用說的表達感受,而不用咬的。如果孩子感到失望,請教他大聲地說出「我生氣了」,或「那台玩具卡車是我的」,而不是用牙齒去咬人抗議。您也可以提供其他發洩的管道給孩子,例如跟蠟筆小新裡的妮妮一樣給他一隻填充玩偶或枕頭捶打。請給孩子適當、足夠的舒壓時間,這樣有助於減緩他的挫折感,避免出現咬人等負面行為。 多些親子相處和溝通的時間,有助於減少孩子咬人的情況發生。因為如果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充足的愛、滿滿的關心,他就不會把咬人的方式當作吸引家長注意的手段,尤其是當生活出現重大改變時,例如家裡多了一位新成員。

儘管再怎麼努力,孩子還是可能會咬人。如果是這樣,請耐心地讓孩子知道咬人是不該出現的行為,因為會讓別人受傷,然後請他冷靜、記住您說的話,並不要再犯。如果您無法阻止孩子咬人,或是咬人是孩子常有的行為,則可能代表孩子可能有情緒問題,請帶孩子尋求專業醫療(兒童心智科)協助。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