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員到處玩好夢幻?5大風險超難熬

空服員到處玩好夢幻?5大風險超難熬

空服員這一職業,相信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不僅薪水高、福利好,還有機會到不同的國家、接觸不同的文化,從外行的角度來看,亦可稱得上夢幻工作了!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優雅瀟灑的空姐空少背後,需要承擔多少責任和風險,尤其身體在高空環境下工作的健康影響,以下將舉出空服員的5大職業風險,提供給想要應徵此工作的人,以及各位民眾參考。

1. 高空氣壓變化好不適

當飛機正在航行,空服員卻要忙著要服侍乘客,並確保機內的安全受保障,而一般民航機的飛行高度是介於海拔高度9,144~13,716公尺(約3萬~4萬5千英尺),機內的氣壓則縮在1,524~2,438公尺(5千~8千英尺)。

因此,機艙內的氧分壓(Oxygen partial pressure)會比海平面低25~30%,為多數人能調適的程度,但心肺有缺氧情形者要注意,因為在低壓的環境下,人的體腔會帶來空氣膨脹,進而造成耳朵、臉部、腹部的疼痛。

(同場加映:聽覺障礙很常見~用這5招防聽力受損

2. 小心空氣汙染恐中毒

現代的飛機有較完善的通風系統,藉由引進40~50%外面的空氣,以及機內循環過濾的空氣,能降低引擎造成的排氣汙染機率,波音(Boeing)型號飛機更有不用排氣的電動壓縮機系統,這可避免燃燒汽油及液壓流體(Hydraulic fluid)的滲漏。

但以一般的客機來說,這樣的過濾系統仍是不足,機外進來的空氣只有經過冷卻,它並非過濾過程,而機內所使用的高效率粒子空氣濾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簡稱HEPA)僅僅只能捕抓粒子,有害氣體或病毒仍可侵入機艙內,造成空氣傳播和人與人的感染,同業人會稱之為航空中毒症候群(Aerotoxic Syndrome)。

(同場加映:空氣好窒息!減少空汙危害的小撇步)

根據美國的聯盟飛行員協會(Allied Pilots Association,簡稱APA)資料,過去10年(2018)已有約2萬起引擎排氣汙染事件,平均1天就有5起排氣汙染事故。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況還包括:換氣過度(Hyperventilation)、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空服員抱病上班等等。

溫馨提醒,別為要保住工作而犧牲健康,生病就要休息,即使呼吸道恢復正常了,也要留意神經或精神性症狀有無異常,包含暈眩、神經錯亂、失去平衡、肌肉無力、麻痺、運動障礙、感覺異常(Paraesthesia)、情緒不穩,以及憂鬱。 3. 機上空氣乾輻射強

飛機是禁菸場所,這雖然會大幅減低機艙的健康風險,但二手菸的機率仍是存在,加上空服員需要長時間待在機內,久而久之將危害身體。而叫人憂心的還不是抽菸,乃是機內空氣很乾燥,適合人生存的濕度是40~70%,機艙卻只有6~18%,若水分補給不足,容易造成搔癢感症狀,像是眼睛乾澀、鼻塞、喉嚨痛、喘鳴、頭痛、疲勞、無法專注,尤其氣喘(Asthma)或肺疾病患者更要注意。

在飛機上工作也會提高宇宙電離輻射(Cosmic ionizing radiation)的風險,以及其他可能致癌物,包括紫外線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干擾睡眠週期和晝夜節律等等因子。

而依據美國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環境衛生系所的研究,相較於接受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體檢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簡稱NHANES)的人,即使體重過重和抽菸的比例很低,空服員罹癌的比例卻有明顯上升,特別是乳癌(Breast cancer)、黑色素瘤(Melanoma)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 4. 懷孕值勤要留意

另外,研究也發現,女性空服員在職期間太長可能是罹患癌症的因素之一,沒生過小孩,以及生超過3個孩子以上的女性空服員,都可能是高風險群。對此,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簡稱NIOSH)有研究指出,空服員在懷孕的妊娠第1期(未滿17週)中,建議1天內不要在機上待超過15小時,以避免宇宙輻射吸收過多,而導致流產。

做為一個空服員和飛機工作人員,您能做的就是確保其航空公司有固定做輻射檢測,並會讓員工知道最新的減低輻射成果。其次,由於在飛機上的工作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曝曬於紫外線,所以在戶外活動記得防曬,且避免正午的時間,至於睡眠作息,就盡可能找空檔休息,並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 5. 性騷擾事件頻傳

在飛機上遭遇性騷擾,可說是做空服員的惡夢,特別是女空服員,但它卻真真實實地發生了,根據美國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系所的研究,4,459位飛機機組人員中,有63%坦承曾受言語虐待;26%受性騷擾;2%受性侵害,且乘客是主犯。

儘管「#MeToo」運動在娛樂圈和政治界掀起很大的關注,但在其他服務類產業卻沒什麼反應,很多受害者選擇不舉報,因為覺得不會被受理,真的叫人很擔心。對此,美國的空服員協會(Association of Flight Attendants-CWA,簡稱AFA)國際主席薩拉尼爾森(Sara Nelson)表示,空服員是機上最重要的角色,倘若發生緊急狀況,而造成對安全程序的阻礙,這對機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利的,乘客要遵從空服員的指示,空服員遇困難時,也要尋求他人協助,相信同事和上層主管會願意給予支持,切勿自己默默承受。

#Me Too!勇敢說出性侵創傷

跟職場性騷擾一樣, 它會造成心靈創傷、睡眠障礙,若出現粗暴行為,甚至會帶來肌肉骨骼的傷害,飛機的安全是你我的責任,多一點體恤和包容機上的空服員,有他們細心的服務,我們才能平安和舒服地到達目的地。

歐美5國封城防疫!有限自由還能遛狗

自今(2020)年1月23日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的爆發地,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封城開始,疫情至今已持續2個多月,病毒感染的重災區也從亞洲轉移至歐美地區。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即時疫情數據,截至4月10日,確診數約170萬人,前5名的國家由高到低為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德國,佔了全世界總確診人數的62%。

為了抑制病毒擴散,這些國家也開始進行軟性封城,但跟武漢封城不同,歐美國家較注重個人自由,仍讓民眾可以出門採買、看診或運動等,本文將整理這5個國家狀況,讓讀者們有更多了解。

[covid_19] 1. 美國:42州封城 公立學校關閉至9月

美國加州於3月19日宣布封城,是美國最先進行封城措施的地區,到目前為止,已有其他42州跟進,不過每個地方政府的作法不同。

以加州為例,封城並不代表居民完全不能離開住處,事實上,加油站、藥局、雜貨店、市場、銀行、洗衣店、便利商店及提供外帶服務的餐廳,仍舊正常營業。當地政府表示,除了採買民生用品、尋求醫療服務或授權進行的必要活動外,當地居民均應待在家中,以避免新冠病毒擴散。在學校方面,加州州長葛文∙紐森(Gavin Newsom)表示,所有公立學校會保持關閉,直到9月新學期開始,期間則採用遠距教學維持課程進度。

另一嚴重疫區紐約州,則於3月22日實施封城,考量到全美疫情增長仍未趨緩,州長安德魯∙古莫(Andrew Cuomo)在日前宣布延長封城至4月29日,紐約跟加州類似,只禁止非必要的商業活動,人民一樣可以去超市、藥局或雜貨店,甚至還能出門遛狗或散步,只要跟旁人保持約183公分(6英尺)即可。

2. 西班牙:封城仍可外出剪頭髮遛狗

相較於美國,西班牙的疫情爆發較早,總理佩德羅∙桑傑士(Pedro Sánchez) 於3月14日,實施為期15天的全國性封城,並二度延長至4月25日,除了工作、採買食物、醫療需求或其他緊急狀況外,所有居民皆應待在家中,全國學校、非必要性的商店或娛樂場所,也應關閉,如電影院、酒吧、餐館等。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民眾仍然可以去剪頭髮或遛狗,這也使得許多沒養寵物的人想辦法借狗,讓自己能出門透透氣,甚至您可能也已經在新聞上看到,有人不惜將自己裝扮成狗的模樣,用爬的也要離開家門,當然這種行為也使得政府不得不一再呼籲居民遵守封城規定,以免病毒一再擴散,壓垮早已瀕臨崩潰的醫療系統。

3. 義大利:禁止戶外運動與某些工廠停工

在美國疫情大爆發後,義大利終於退居到確診人數的第3名,但是死亡人數仍高居5國之最,其原因推測跟人民對防疫觀念不足,以及老年人口較多有關。

義大利最初於3月8日封鎖重症疫區倫巴底,以及在其周圍的14個省份,但緊接著在2天後,就將封城區域擴大至全國。

與其他歐洲國家相似,義大利的封城措施比起武漢仍屬寬鬆,允許居民出門採買甚至慢跑,社交距離至少得保持1公尺,不過在3月20日之後,政府採取更嚴格的規定,包括禁止任何戶外運動及跑步,以及不得在假日或周末前往前往別墅或其他居住地。由於單日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在22日,義大利政府進一步停止了一切非必要的企業和工廠停工,或者改以遠距上班。

雖然封城初期引發居民反彈,甚至引發監獄暴動,但的確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速度,單日確診及死亡人數皆逐漸下降,目前義大利的封城已延長至4月13日。

4. 法國:禁百人集會與餐廳 咖啡館等

在3月12日時,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就宣布所有學校將於16日關閉,在接下來幾天內,他也禁止了超過百人的集會,以及禁止餐廳、咖啡館、電影院和舞廳等場所。並在3月15日宣布,從17日中午開始將封城15天,除了工作、採買和醫療需求之外,所有法國居民皆應避免出門。

眼見15天的封城期限在即,法國境內的疫情已趨峰頂,但政府仍不敢懈怠,於27日將封城時間延長至4月15日之後,且近日表示封城期限將繼續延長,同時也會參考義大利的抗疫措施,以擬訂下一步行動。

5. 德國:軟性封城加大量篩檢 降死亡率

身為5國中死亡人數最低的德國,一直到3月22日才採取全國軟性封城措施,在那之前,最先頒出禁令的是德國的巴伐利亞邦,地方政府在3月17日時禁止所有體育和休閒設施,餐廳的內用時間只到下午3點,社交距離則為1.5公尺,除了藥局、超市和銀行等維持生活必須商店外,其他商店必須關閉,不過散步或慢跑等行為仍被允許。

雖然封城期限將於4月19日到期,國內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也較鄰近國家低,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仍表示,因為疫情仍在持續,現在要談結束管制措施有點為時過早。

既然德國的封城措施並沒有特別不同於其他國家,是什麼原因造就其死亡率低呢?有說法指出德國的大範圍篩檢,相較於義大利或英國只篩檢有症狀的患者,大量篩檢讓政府能及早掌握疫情流向,以阻斷傳染途徑,因此許多輕症或無症狀患者雖然讓確診人口暴增,但是死亡率卻很低。

另外,德國也是歐洲國家中,醫療保健較為健全、資源更充足的國家,因此他們的重症患者痊癒機率也較高。

性別影響藥效?藥物代謝這樣被影響

科學研究顯示性別在藥物代謝是重要的影響因子,因此會造成男性和女性之間藥效的不同,這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沒想到性別竟然會影響到藥的效力,功能及副作用。因此本文將為您完整介紹,生理上的不同與藥效有什麼關係。

女性生理與藥物作用

除了體重以外,女性的其他生理因素也可能影響身體對藥物的代謝。其中一項是過多的體脂肪;因為女性的體脂肪比男性高,因此脂溶性藥物在女性體內的作用會和男性不一樣。抗憂鬱藥物也是,因為抗焦慮藥物和精神病藥物都屬於脂溶性藥物。根據研究,某些抗憂鬱藥和抗精神病藥對女性的療效更好,儘管科學家並不確定其中的原理。不過,女性也必須承受更明顯的藥物副作用,包括性慾低下。畢竟男性可以使用威而鋼(Viagra)來加強性慾,但女人不行。

另一個差別在於消化過程。女性產生的胃酸通常比男人少,所以消化食物的速度會比較慢。當她們服用適用於酸性環境的藥物,例如:抗黴菌藥物(Ketoconazole),得到的治療效果通常沒有男性好。同樣地,當女性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時,她們得在飯後花更長的時間等待食物消化。 雌激素對藥物的作用

藥物作用也會受到體內荷爾蒙分泌的影響。在月經來及更年期時,女性荷爾蒙濃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雌激素也會干擾肝臟分解藥物,即使服用的藥物在安全劑量範圍內,如果肝臟不能有效分解代謝藥物,則血液中藥物的濃度也會過高。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需要靠腎臟分解代謝的藥物上。研究顯示,對於抗癌藥物如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又稱胺甲喋呤),女性的代謝速率比男性慢了13~17%。 女性使用心臟病藥的效果

心臟病藥物對女性的藥效也不同。低劑量的阿斯匹靈(Aspirin)會增加出血機率,對降低女性心臟病(Heart Attack)發作的風險並沒有幫助。另外,使用β-阻斷劑對女性控制高血壓(Hypertension)的效用不好,再次發生的機率較高。建議女性服用較低劑量的血液稀釋劑華法林(Warfarin)來治療高血壓。美國家庭醫師協會(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也建議女性一週內所服用的華法林劑量應比男性少2.5~4.5毫克。

止痛藥和安眠藥

止痛藥的療效也會因為性別不同,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同。 2002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女性使用解熱鎮痛抗發炎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與高血壓風險升高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每月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超過22天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86%,而服用乙醯胺酚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則是2倍。

女性代謝安眠藥的速率也慢。曾有報導說,由於女性新陳代謝速率慢,前一天睡前曾服用安眠藥的女性,到了第2天仍會昏沉沉,幾乎無法開車。 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因此在2013年建議女性服用的安眠藥劑量,只需要男性使用量的一半。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水泡為新症狀?直航轉機禁令將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原本4月29日到期的「限縮兩岸航空客運直航航線」及4月30日到期的「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2項政策,要繼續延長執行,何時解禁仍需視疫情狀況才能決定。

[covid_19]

皮膚水泡是新症狀?張上淳:有個案出現類似情況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病毒的新症狀備受關注,近期許多皮膚科醫師發現,患者身上有紅腫或是水泡。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包括皮膚的一些表現,在這些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人身上,可以注意到一些比較有一點特色的狀況」。因為這些確診的病人是關在負壓隔離病房裡,如果患者自己沒有主動描述,那麼他們腳上小小的水泡,或是有點紅的水泡,就比較不容易被其他人注意到。但有了相關醫學報告之後,醫療人員將更關注此症狀。張教授進一步解釋:「在我跟主治醫師的通話當中,曾經有聽過他們的報吿說,曾有一小段時間出現水泡,可是我沒注意到是在腳上還是在哪裡,所以換句話說,也許我們的個案也可能有這樣的狀況。」

關於眼睛出現結膜炎的症狀,張教授表示,目前的個案並沒有出現此狀況,而新加坡的眼科有相關研究但也沒有發現出現這樣情形的案例。台灣目前並沒有對個案特別做病毒檢測或培養,也沒有看到結膜炎等相關症狀。

美國近日宣布將唾液檢測技術導入應用,預計可以大幅增加檢測效率。對於這樣的檢測方式,張教授解釋,在香港的報告中發現,用唾液的檢體做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全名為聚合酶連鎖反應),同樣也可以得到陽性結果,台大醫院也用過類似方式、一種稱作「漱口水」的方法來檢測。這種方法是利用漱口的方式採集樣本,受檢測者將口水漱到喉嚨後面的部位,再吐到無菌的搜集罐中,之後送去檢測可以得到陽性結果。這種檢測方式也曾經運用在SARS當中,但至於檢測的敏感度,是不是百分之百可以驗得出病毒,張教授表示還需要一些驗證。

新增1例確診為敦睦艦隊軍人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軍人。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19日起陸續出現喉嚨痛癢、咳嗽等症狀,21日再次採檢,於今日確診。目前共計427例確診(今日新增案427),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29例敦睦遠訓支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25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0日及21日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460名湖北返台民眾,新增1人有症狀後送就醫,截至目前共4人後送就醫、1人陪同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做健康監測。

指揮中心指出,本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29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1,237人,其中509人為居家隔離對象,728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指揮中心將持續針對個案公共場所活動足跡調查並公布上網(網址:https://bit.ly/2xyUgs3),再次提醒民眾若曾於相關時段及地點活動,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外出時請佩戴口罩,若有不適,請撥打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1922,就醫時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 無強制規定外出或進入商場須戴口罩

因海軍敦睦艦隊磐石艦爆發群聚感染,引發全台社區感染的隱憂,因此澎湖縣近日宣佈,民眾外出需要戴上口罩,違者將予以開罰,而賣場家樂福近日也要求消費者入內請先戴上口罩。對此,是否將進一步明定規範,要求強制各地民眾戴上口罩,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應,目前沒有特別理由加強集會或是戴口罩的規範,「但還是希望大家維持社交距離。」陳部長表示,當出現沒有辦法維持距離,或是空氣差、自己有慢性病、需要進出醫院與病人接觸等情況時,希望民眾可以自主配戴口罩,現在並沒有強制的規定。

溫泉魚療不安全!不可不知的3大風險

溫泉魚療(Fish pedicure,或稱足部魚療)源自土耳其和中東一帶國家,台灣在數十年前突然開始流行起來,至今仍吸引很多人想要嘗試。它是藉由一種叫淡紅墨頭(Garra rufa)的小魚,來達到去除表層死皮的效果,幫助治療乾癬(Psoriasis)、濕疹(Eczema)等皮膚疾病,但是它卻存在一些健康的風險。

溫泉魚療看似無害,但對人和魚來說,仍有潛在風險,尤其因為療程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太細微,或很難被察覺,症狀也許要過幾個月才會出現。對此,部分美國和歐洲地區已勒令禁止此治療,以下列出溫泉魚療的3大風險。

1. 溫泉魚療恐引發傳染病

雖然溫泉魚療所使用的淡紅墨頭並無牙齒,但若長時間吸附在一處,仍然有可能會破壞人的皮膚,引發細菌傳染。若店家重複使用水和魚,可能造成更大的病菌感染風險,包含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乙型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有的時候,魚在去除角質層的過程,也會影響指甲板(Nail plate)的幹細胞,導致指甲長不出來。

不過血體液傳染病(Blood-borne infectious disease),像是肝炎(Hepatitis)和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或稱愛滋病毒)透過魚療傳染機率極低,除了病毒難以在水中或魚體存活外,病毒量也相當微小。

一般來說,建議患有糖尿病(Diabetes)、免疫系統欠佳,以及皮膚受傷的人,都請暫時避免溫泉魚療,避免細菌感染的風險。 2. 商家恐改用便宜長齒魚

消費者要小心,有的商家為節省成本,會改用較便宜的請請魚(Chin Chin),因其外型像似淡紅墨頭,不知情的顧客真的會分不出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顯示,這種魚會長牙齒,所以它更會造成皮膚受傷,並引發細菌感染。

因此,在決定將雙腳浸泡在魚療中前,請先確保店家遵守基本的衛生程序,如完整的濾水系統,或紫外線殺菌(Ultraviolet sterilization),這2種都能大幅度降低細菌感染。此外,泡腳前後都要檢查有無傷口,並且記得將雙腳清洗乾淨。 3. 溫泉魚療是一種動物虐待

當我們在快樂地享受泡腳,水中的小魚兒卻可能一點也不快樂,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店家通常會讓它們先餓一段時間,因為死皮是這些魚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吃的食物。換句話說,人類為了要讓自己的腳變光滑漂亮,正在虐待小魚吃「垃圾」。

隨著足部魚療的需求愈來愈大,我們會需要把這些魚兒從自然生態中擄來,導致生物鏈的不平衡,同時強迫它們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在運送過程中就死了,有的則是因為接觸腳上的化學成分而中毒,像是防曬乳和潤滑液。

防疫行動慢半拍?日本新冠措施大解析

說到日本,許多人往往聯想到街道乾淨、市容整齊和大眾運輸規劃良好的已開發國家,但是在處理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上,從2月時的鑽石公主號事件,到現在4月下旬(2020年),日本政府的防疫動作似乎緩慢又消極,令人擔心到底是否能避免本土疫情失控,本文將為您解析,日本到目前為止面對疫情的態度與防疫措施。

初次大爆發於鑽石公主號遊輪

在今年(2020)2月初,搭載各國遊客的大型遊輪鑽石公主號,爆出乘客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之後遊輪於2月4日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為了避免病毒擴散,日本政府要求船上的乘客都必須留在個人艙房隔離14天,遊輪的密閉環境給了病毒擴散絕佳的機會,統計資料顯示,船上3700多人裡超過700人確診新冠病毒。

日本對船上人員的緩慢篩檢速度,引起不少人詬病,有人質疑為何不動用全國的篩檢能量,讓所有乘客盡快下船,避免健康者遭受傳染。

針對船上的檢疫情形,日本厚生勞動省副大臣橋本岳曾在推特發布過船內照片,照片中劃分出兩條通道區分「乾淨」和「不乾淨」的區域,但隨後就被人指出兩條通道最後都通向同個房間,根本毫無意義。

日本傳染病學專家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也指出,船上的隔離措施相當混亂,除了感染區域與安全區域沒有確實分開外,船上人員也沒有全部穿著防護裝備就在兩區域間通行,甚至戴著防護手套使用手機或吃東西。

另外,在日方讓確診陰性的公主號乘客下船後,自行乘坐大眾運輸回家的方式,也讓不少人擔心病毒可能在公共場合擴散開來,畢竟篩檢的準確率並非百分之百。

就醫標準嚴苛且社會風氣隱忍病痛

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加上勞動部)所公布的就醫指南中寫到,發燒37.5度以上或持續4天者,建議就醫尋求醫療協助。不過許多人不太認同,認為發燒需要忍到4天才符合就醫標準太過苛刻,可能會延長感染者在外傳播病毒的風險,而且也會降低民眾自行就醫檢測的意願。

受到日本的社會風氣和工作文化影響,不少日本民眾有即便生病也要上班的習慣,尤其愈是基層工作者愈嚴重,有網友在日本知名論壇「5ch」發文表示,自己已經發燒好幾天卻不敢請假,並透漏自己每天搭乘電車通勤。在日本可能還有許多跟該網友一樣,發現自己身體有異狀,卻不敢或不願請假就醫的人,不僅造成疫調困難,更可能加速病毒傳播。

緊急事態宣言發布慢且不是封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到4月7日才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範圍包含東京、大阪和神奈川等7個疫情嚴重地區,不過這個緊急事態宣言跟「封城」並不相同,其主要賦予政府有權在疫情擴大時,徵用土地或建築物作為醫療設施,或者對不願配合醫療物資分發或配給的企業罰款等。

但緊急事態宣言並沒有辦法限縮一般人民的自由,政府只能「強烈建議」民眾盡量不要旅行、去酒吧、舞廳等擁擠的娛樂場所,但不聽勸的人也不會有相關罰則。相比西方國家的封城措施,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並不能禁止店家營業,也無法禁止人民外出。

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日本政府在4月16日宣布,將擴大緊急事態宣言的範圍至全境47個都道府縣,直到5月6日。截至4月21日,日本已經有11,135人確診,263人死亡,究竟緊急事態宣言能否達到應有的防疫功效,仍需時間證明。 中央地方不同調 疫情恐難止息

相比中央政府的遲緩,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Naomichi Suzuki) 早在2月就積極展開防疫措施,率先下令全北海道的公立中小學停課,並強烈要求民眾待在家中。隨後安倍晉三才跟進宣布,全國高中小學應在3月2日起停課直到4月的春假,雖然大多數學校都決定配合,但在配套措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部分學校直到9日才開始停課,而且仍有學校拒絕停課。

北海道的積極篩檢讓其一度成為日本境內最多新冠病毒確診的地區,但仔細與積極的疫情調查與追蹤,成功讓北海道的確診增加數顯著減少,不過就在疫情威脅看似要解除之時,北海道在4月中旬的確診人數再次升高,而且這些案例幾乎都是本國人且沒有近期出國史。捲土重來的第二波疫情攻勢,也讓中央政府所宣布的緊急事態宣言,再次將北海道囊括其中。

從北海道的例子來看,疫情再次擴散的原因可能來自疫調與篩檢的量能過小,與鄰近的韓國相比,日本的總篩檢人數少了約40萬人,雖然兩國都已經出現許多本土感染症狀,但日本仍不擴大篩檢的作法,使得其確診數目前已超越韓國。

疫調不確實加上沒有限制的國內旅遊或通勤,將再度點燃北海道的疫情。尤其日本的黃金週即將到來,若日本再不加大防疫力度,確診人數一旦失控成長,不僅可能造成醫療體系全面崩潰,對延期舉辦奧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是雪上加霜。

女人第二個胃 2真相讓妳再飽也能吃甜點

明明才吃了一頓大餐,當看見甜點被端上桌後,不知為何食慾又大開了,這情況尤其常見於喜歡吃甜食的女生,難道女人真的有第二個胃來塞甜點嗎?事實上,無論男生或女生,我們都擁有很大的食物容量,這並非指人跟牛一樣有很多個胃,而是說我們的胃可以很有「彈性」。本文將揭開人在吃了正餐後,仍能塞甜點的2大真相,讓您飯後甜點不再有罪惡感!

都是特定感官果腹感現象惹的禍

隨著進食時間的進展,我們會產生一種感官上的厭倦。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感官科學教授羅素福克斯(Russell Keast)解釋,這叫做「特定感官的果腹感」(Sensory specific satiety)現象。

舉例來說,您原本吃著最愛的漢堡,第一口咬下去非常滿足,但到了第二、第三口時,嘴巴所感覺的「衝擊」卻逐漸淡化,而更吸引您的是一旁的冰淇淋和甜甜圈。換句話說,在嘗了第一口後,我們就會對原本很想吃的食物慢慢失去興趣,進而找尋其他更好吃、更悅人眼目的美食,而這個本能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健康」。

糖分使胃肌肉放鬆騰出空間

我們的胃是個很有「彈性」的器官,藉由放鬆上半部肌肉來接收我們攝入的大量食物。而在一頓大餐後感受到的飽足感,除了來自於視覺以及咀嚼和吞嚥動作的刺激外,胃壁上的迷走神經(Vagus Nerve)受到食物的壓迫擴張後,則會傳遞訊息給大腦控制食物攝入的腦幹(Brainstem)和下丘腦(Hypothalamus)。另外,消化食物過程中腸胃系統所釋放的荷爾蒙也佔有重要角色,其中糖份能刺激胃上半部肌肉放鬆的反應,同時發送訊號給腦部,使其減低胃的壓力、減緩飽足感,讓您能再多吃一塊蛋糕。

這麼說來,人是可以不斷進食的,且遠超過我們所能吃的胃容量,只要食物中含有糖分,人的胃就會自動騰出空間,好讓更多食物可以進來。以人體的生存機制而論,它當然是好事,透過攝取及儲存食物能量,亦能維持身體的日常運作和活力。不過,胃在接收食物和吸收營養的同時,它也正在發送訊號給腦部,使其停止進食,接著人會漸漸感覺肚子不舒服、脹氣(Bloating),甚至噁心(Nausea)的症狀。

溫馨提醒,雖說人的身體機能有能力擴增胃的容量,但也不要因此大吃大喝,特別在攝取脂肪類食物更要注意,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可能吃過頭。飯後吃甜點不是罪惡,但請控制其份量,且吃到味道就好,記得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宵夜則要儘可能避免高糖分的甜食。

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相信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經驗,感冒藥上面寫三餐飯後吃,但有時候突然工作一忙、睡太晚、少吃一餐或是藥沒帶出門,可能就忘記要吃藥這件事。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應該馬上補吃?還是應該等下一餐再吃呢?在此本文將為大家解惑,提供忘記吃藥的補救方法。

忘1次沒大礙  常常忘就危險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才1餐沒吃又不會怎樣。沒錯,1餐沒吃藥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會習慣性地遺忘,不把吃藥這件事放在心上。而三不五時就忘記吃藥,所造成的後果可不榮小覷,否則可能產生以下問題:

更難治癒:忘記吃藥可能會延長治療時間,因為沒有遵循療程服藥,會給細菌或病毒喘息的空窗期,並產生抗藥性,然後就會變得愈來愈難以對付。 藥效無法發揮:含有止痛成分的藥物,如果未在規定的時間吃藥,可能會無法發揮最佳功效。例如等到傷口或症狀痛到不行才吃的藥,效果就可能需要打個折扣。這也是為什麼一般建議的止痛藥服藥時機,是在疼痛感產生時就服用。 產生戒斷症狀(Withdrawal effect):某些藥物,例如抗憂鬱藥物,如果突然中斷服藥,可能會產生戒斷症狀,包括頭痛、焦慮,以及睡眠和情緒問題。 提高併發症機率:隨便停止或忽略服用血壓藥,會提高罹患心臟病(Heart attack)和中風的機率,產生其他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提升。

忘了吃藥怎麼辦?

你可能會想,上面洋洋灑灑提了4種忘記服藥可能產生的問題,那不是很明顯忘記吃藥就要馬上補吃嗎?但這個答案並不完全正確。藥需不需要補吃,其實取決於藥物的性質,由於藥物種類繁多,以下將提供2個大原則,幫助大家判斷藥是否需要補吃。

超過應服藥時間少於2小時:可以直接補吃沒關係,因為2小時內的延遲,對大部分的藥物來說不會構成吸收問題。唯一會產生問題的是,與下一次服藥時間間隔縮短,可能會導致副作用加強。即便如此,補吃的重要性,還是大於副作用可能帶來的不適。 超過應服藥時間2小時以上:補吃與否取決於醫師訂定的服藥頻率。 需每日服用1~2次的藥:除了胰島素藥物以外,其他幾乎都可以馬上補吃,但是再次服藥的間隔時間要抓久一點,不能只隔幾個小時。 需每日服用3次以上的藥:Let it go吧!等到下個規定時間服藥即可。什麼?你說如果下一餐又忘記怎麼辦?那你可能要考慮設鬧鐘,或是吃點銀杏來幫助自己記得吃藥。

背稿讀稿哪種好?3招幫助演講更成功

背稿讀稿哪種好?無論是國家領導人的記者發表會,或是學校的期末報告,相信不少人都會在上台前先擬講稿,更認真的人可能會寫出並背好完整講稿,深怕自己遺漏了某些內容。但是,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照著稿念」就是不專業,真是如此嗎?以下分析照稿演講的優缺點,以及介紹3招幫助您演講更成功。

演講注意聲音語氣

能夠把稿背起來,確實能讓觀眾全神關注,也更容易抓住他們的心,但這樣卻有風險,一旦演講者分心的話,而在沒有稿子輔助的情況下,要回到演說的主軸真的是難上加難。此外,演講者如果過度專注在說出的字句是否正確,就可能會忽略語氣的抑揚頓挫,造成單調平順又不自然。

其實,演講稿只是一個工具,有或沒有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呈現的效果,且依照演說的場合和群眾的喜好,找出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才是關鍵。只要不是從頭到尾埋頭讀稿,觀眾是不會介意演講者有沒有照著稿念的,他們更重視的是演講的內容,甚至會想去理解講者本身的故事背景。

照稿念不遺漏卻缺互動

一般來說,讀稿能讓演講者掌握全部的演說內容,並確保訊息有清楚地傳達給觀眾,另外,在心理層面也能感到安穩,較能展現信心,最重要的是,它省下了背稿的時間。適合用演講稿的情況,包含像是演講者是公眾人物、嚴謹的正式場合、特別活動及儀式、行政或法律程序、被委託的演講、文摘擷取,或是第一次演講等。

既然讀稿那麼好,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看稿演講不專業呢?首先,不看稿演講時,通常唸出來的會和稿子不同,若寫稿者不是演講者本人,還需要花時間微調詞句。其次,是眼神交流,一邊看著稿念,一邊看著觀眾的難度非常高,因為當人低頭看稿時,聲音就會被「消音」,最後變成好像在講給自己聽。另外,演講者也很難覺察受眾的需要,且可能在不經意間構成冒犯和誤解。

有時,演講者會需要講台來放置講稿,而這樣子在視覺上,會擋住觀眾的視線,進而拉大心理上的距離,使彼此的溝通變得更困難。從聽眾的心境思考,他們想要了解演講者的陳述內容,所以唯有透過建立良好的共識和關係,訊息才能被接收和認同。 3招幫助演講更成功

為了提升演講的流暢,事先準備好講稿是必要的,以下針對寫稿和念稿時,可以注意的3要點。

演講稿要清楚易讀

講稿最好可以在快速看過後,就馬上知道要說的內容,因此字句要精簡,段落不宜過長,字級大小至少要調至14,且務必大量留白。若句子過長就換行,即使是同一句斷成很多行也沒關係。另外,建議在重點之處,用斜體、粗體或螢光筆標記,而項目符號(Bullet Points)則別亂用,避免造成混淆。註解則按照個人閱讀習慣放即可,但是建議不要雙面列印,或用釘書機釘在一起,這樣會造成翻閱更困難。 讀稿請保持彈性變化 讀稿不僅要流暢,聲音也要自然,但通常人在讀稿時,會失去原本說話的韻律或輔助的肢體語言,所以聽起來會顯得緊張。因此,不妨加入一些日常用語,讓演講更活潑,且適時地停頓,適時加快節奏,並配合臉部表情,相信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眼神交流與肢體語言

我們都知道眼神交流很重要,而訣竅就在保持冷靜,試著安排停頓的時間點看一眼稿子,接著再把注意力放在聽眾身上。此外,演講者的肢體動作也很重要,熱情活潑的講者容易引起聽眾的興趣,如果使用講台桌的話,請確保其高度不會太高,確保聲音傳播與觀眾互動皆良好。

再次提醒大家,讀稿並沒有不好,關鍵在於如何把訊息正確地傳達給聽眾,建立彼此在心理上的連結喔!

別以為試試沒事!搖頭丸的3大危險性

我們偶爾會聽聞夜店派對中,年輕人因服用了搖頭丸(Ecstasy,又叫快樂丸),導致失去意識,嚴重甚至有可能致死。搖頭丸的化學名稱是甲烯二氧甲苯丙胺(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簡稱MDMA),屬於合成藥物的一種,以下列出搖頭丸的3大危險性,千萬別以為試一試沒關係,遠離非法毒品,保有彩色人生。

1. 搖頭丸時效3~6小時 情緒低潮可至1週

服用者之所以會選擇搖頭丸,很可能是想要得到它能給予的心理刺激與感官高潮,像是欣快(Euphoria)、活力、外向性(Extroversion)、自我覺察、同理心、警覺性與被愛的幸福感等,而且還能大大提升觸覺、聽覺和味覺等感官的敏感度。搖頭丸的藥效一般會在服用後的30分鐘內起作用,並可持續3~6小時,但按照每個人使用的分量和體質不同,其結果和副作用也有所差異。

請注意,搖頭丸絕不是一般的興奮劑,它是能危害身體的非法毒品,症狀包括噁心、發冷、冒汗、熱潮紅(Hot flash)、脫水、肌肉僵硬或痙攣、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簡稱RLS)、磨牙、沒食慾、思緒錯亂和躁動。

通常在服用後隔天,用藥者會經歷持續數日至一個禮拜的情緒低潮,並同時伴隨著焦慮、精神混亂、失眠(Insomnia)、憂鬱、心率加快、具有衝動或攻擊性、妄想症(Paranoia)、恐慌發作(Panic attack)、精神病(Psychosis)、性冷感、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這些症狀都可能是搖頭丸的副作用,但因為獲取搖頭丸得經由非法管道,少了法律的規範,若販售者在搖頭丸內添加其他不明化學成分,或許會造成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同場加映:毒品危害超過想像~菸酒咖啡也會上癮)

2. 搖頭丸致體溫過高 大量喝水小心腦水腫

有些平時不常講話的人,吃下搖頭丸後,會變得異常多話,其他特徵還有瞳孔放大、刺痛感、下巴肌肉收縮、體溫升高、精神異常、情緒變化大和睡眠習慣改變。根據美國藥物濫用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簡稱NIDA)的資料,搖頭丸一般指的就是MDMA的膠囊或片劑,而由於其副作用不會那麼快出現,服用者通常會在藥效快結束時,接著使用第2顆,加劇過量使用搖頭丸的致死可能性。

另外,長時間的身體活動與悶熱的環境,像是夜店或電音派對,加上其他毒品的服用,恐會導致體溫過高(Hyperthermia),此狀況雖很罕見,但卻可能會造成腎衰竭(Kidney failure)和心臟問題,尤其女性要特別注意。

若因搖頭丸導致體溫升高,千萬別灌水解熱,這反而會導致腦水腫(Hydrocephalus),因為搖頭丸會使身體暫時停止排尿,若在短時間內喝大量的水,則會干擾體內的電解質,所以請以1小時喝約半公升的白開水為標準。一旦發現有大量出汗、嚴重乾渴、發冷顫抖、很少或沒有排尿、視覺模糊、癲癇和昏厥,請馬上叫救護車。

3. 搖頭丸成分不明 恐影響認知能力

您能想像吃一個自己也不知道其效用的東西嗎?這就是搖頭丸的真相,因為幾乎所有的搖頭藥丸都不會有成分說明,來源也不明,更糟的是,它還可能參雜了其他未知成分,像是咖啡因(Caffeine)、海洛因(Heroin)、K他命(Ketamine)、麻黃素(Ephedrine)、浴鹽(Bath salt,又稱假的古柯鹼)、古柯鹼(Cocaine)、右旋美沙酚(Dextromethorphan,簡稱DXM)、 苯環己哌啶(Phencyclidine,簡稱PCP,又稱天使塵)、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等等。

此外,搖頭丸會刺激大量神經傳導物(Neurotransmitter)的分泌,久而久之,亦會影響認知能力的正常運作,造成如思想難專注、記憶不好和憂鬱等。若有毒品成癮問題,請尋求相關機構幫助,遠離毒品找回健康生活。

少一份毒品,多一分健康;吸毒一時,終身危害。

※ 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0800-請請您-幫幫我)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