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愛真的能分離?男女觀念大不同

性與愛真的能分離?男女觀念大不同

社會上常用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認為男人把所有事與性做連結;而在兩性關係裡,男人是否真的把性優先於感情、女人真的都性愛不可分離嗎?本文將探討男女雙方的感情觀念,除了能更加了解自己之外,也可以從不同性別的角度進行思考。

男女感情觀差異

根據瑞士心理學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指出,男性對於性行為的重視程度高於女性,在一段感情關係裡,男性因為與伴侶間的床事不合,或是因為宗教信仰、個人價值觀等因素,抗拒發生性行為,而提出分手的機率較女性高。女性則更加注重感情層面的因素,例如:價值觀、興趣或人生規劃等,在一段感情裡,與男方日常生活相處不是很愉快,在床上時卻很契合的這個理由,比較難成為支持女方維持這段關係的動力。

找到屬於自己的感情觀

前述研究點出的現象,也只是大部分男女所持有的感情態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根據國家、家庭教育、生長環境的不同,在不同環境下成長或生活的人,對於男女床事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即便是一個原本只尋求單純肉體關係的男人,也可能一不小心就對床伴產生了情感,也就是常說的「暈船」。而女人當然也能拋開傳統社會所給的道德包袱,享受排除情感在外的性愛關係,一切都取決於您自身的想法,在2019年,同性婚姻都已經合法化的年代,若還因旁人的眼光或是社會的觀感而限縮自己的感情選擇,不覺得太落伍了嗎?

從傷痛中成長

若想了解愛情,不談一段感情怎麼能知道愛情是什麼模樣。同樣地,性愛分離的這個課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來,也只有嘗試過後才知道;若在一頭栽入之後才發現不適合自己,斬斷關係、正視錯誤並進行修正雖然痛苦,卻也是必要的。因為您會更加了解自己所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在這段療傷的期間,最重要的是建立並保有自己的自信心,世俗的眼光和他人的批判就像一把把的利劍,強健的自信心可以成為您的盾牌,幫助您走出屬於自己的感情路。

摯愛離世後~走出悲傷做到這5點

我們都知道:生與死,是人生無法逃避的課題。但真的有一天失去生命中摯愛的人,相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一時之間,震驚、難過、沮喪、愧疚,甚至憤怒,種種交雜的情緒令人難以承受;有些人相隔多年回想起這些往事,仍然會默默流下眼淚。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處理失去摯親好友後的情緒,讓人生能漸漸走出陰霾,不再被悲痛揪著心走。

1. 誠實面對悲傷

悲傷是對損失的自然反應。當您愛的某個人被帶走時,您會感受到情感上的痛苦,損失越大,您的悲傷就越強烈。想哭就哭出來吧!千萬別為了面子而強顏歡笑,也不必因為掉眼淚就感覺愧疚,每個人終究要面對自己,以及親友的生老病死,您只是需要多些時間來接受失去的傷痛,或許您仍然會思念他們,但內心傷痛會隨時間慢慢癒合,成為您生命的歷練。

2. 勇敢地承認脆弱

發現了嗎?大多數人聽聞噩耗時,常順口安慰當事人:節哀順變!還好嗎?別哭了喔!但很多時候,當事人沒被安慰到,反而要裝作沒事來回應朋友的關心。這時,不妨大方承認自己的「脆弱」,和朋友傾瀉您的感情,分享與亡者的過往點滴,誠實面對內心的傷痛,反而更能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3. 來場異地旅行

如果失去愛人的痛讓你茶飯不思、對任何事情都打不起勁,建議您來場旅行吧!最好去一個從沒到過的地方,好好感受當地的文化與美景,提醒自己太陽依舊東升西落,世界還有太多美好的桃花源等著您去發現,或許,在旅途上巧遇的人事物,也能啟發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幫助您度過悲傷的時間。 4. 留時間給自己療傷

走出傷痛的過程很煎熬,卻也急不得,不妨空出一些時間緩衝,別逼自己要很快走出來。空閒時,出外健身運動、和三五好友看電影,都是很好的選擇;下班找找喜歡的書籍、聽聽音樂會,不僅豐富自己的生活,也會幫助原本紊亂的生活節奏,慢慢走回正常軌道。 5. 幫助更多悲傷的人

經歷至親好友的離世,體會過那種悲痛,或許您可以透過自身經驗,幫助同樣身心煎熬的朋友,互相加油打氣,走出陰霾;過程中,給予對方肯定的眼神和微笑,並且誠摯傾聽心聲,讓對方備感溫暖,彼此也能有傾訴的管道。

如果您出現複雜悲傷或臨床抑鬱的症狀,請立即洽詢心理健康專家。如果不及時治療,複雜的悲傷和憂鬱,會導致嚴重的情緒損害,甚至危及生命。但治療可以幫助您變得更好。如果您有下列情況,請務必聯繫專業醫師:

感覺生活不值得過 希望和所愛的人一起死去 責備自己為何無法阻止它 感覺麻木並且與他人脫節超過幾週 因為損失而難以信任他人 無法執行正常的日常活動

為什麼「恐同 」?因不了解與沒安全感

同性婚姻目前在全球有20多個國家已合法化,全球也有很多出櫃或結婚的同性戀名人,但同性戀議題至今仍呈現兩極化,支持的一方力求社會和法律的認同,反對的一方則不願接受同性成家這種非典型的關係,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反對同性戀者會衍生出異常的恐懼及排斥感,也就是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或稱恐同症或反同症)。

對不了解的事物會不安

恐同症是指對同性戀者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包括不舒服、憎惡,以及恐懼感。有的恐同者會對同性戀者產生極大的反彈,或許就是因為對不熟悉的事物所產生的恐懼和誤解,以至於他們沒有辦法去信任這新的價值觀。人在不了解的事物面前會感到不安,這是人性,就同性戀族群為例,他們顛覆了傳統的一男一女家庭觀,導致反同者認為有責任「糾正」他們的行為。

恐同者的行為模式從輕微的言語霸凌,到嚴重的肢體霸凌,都會對同性戀者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公布的2017年報告指出,有45%的英國同性戀學生在學校飽受霸凌,其中40%的學生為了保護自己而選擇蹺課。

實際上,同性戀者在學校被霸凌天天都在上演,該報告顯示,有高達86%的同性戀學生,持續受到被人用同志(Gay)等字眼的言語霸凌,語言學家東尼索恩(Tony Thorne)說,同志一詞在今天年輕人的世界,還帶有「遜」和「垃圾」的負面意思。

學習認識與接受自己

細細剖析恐同者的心理,其實他們的行動背後是因為恐懼,不單是對不熟悉的事物感到害怕,他們也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一份針對義大利大學生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在親密關係中有安全感且能自在做自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較不自在且沒安全感的人,所表現的恐同特徵會更明顯,因為他們會嫉妒這些勇敢出櫃做自己的同志。

當面對這種恐懼和不安全感,恐同者可以找專業的諮商師尋求幫助,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行為治療、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暴露治療,以及放鬆技術。

由此可見,情緒管理就變得至關重要,人要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弱點,沒有人是完美的,下次遇見同性戀者時,不妨先放下既有的主觀和偏見,誠實地看待對方和自己,或許會有意外的驚喜與收獲,發現一個新世界。

社交恐懼症有解!認識並勇敢擊退它

您有沒有與人相處的困擾呢?每次到人多的地方,即使是平凡到不行的家族聚會,您仍會滿臉通紅、心臟狂跳,別人一開口寒暄,您就汗水噗噗狂冒,浸濕腋下,全身好不自在,導致尷尬發作,連忙呼嚨幾句,就趕著稱病回家了。但其實您心裡很願意與人為伍,只是不知道如何改善這種狀況,或許您可以先了解什麼是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或Social Phobia,也稱社交焦慮症),並善用以下方式,幫助您交際自如。

社交恐懼症有兩種

1. 特定性社交恐懼(Specific Social Phobia)

這類患者或許可以應付大部分社交活動,但遇到特定社交場合,像發表公眾演說、在別人面前吃飯等,他們會緊張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內心不時上演小劇場,擔心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審視,在擔心犯錯的心理包袱下,自然顯得惴惴不安。

2. 廣泛性社交恐懼(General Social Phobia)

這類患者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有人靠近,無形中就會覺得自己是他人的目光焦點,感到被全身打量的焦慮,往往形成心理沉重壓力。而這種內心焦慮,導致他們自然地閃避社交場合,長期下來,便很難與任何人維繫良好關係。

社交恐懼症症狀

1. 生理徵兆

流汗、心悸(心跳不規律或過快)、口乾舌燥、臉紅、顫抖,這些都是焦慮的明顯反應。此外,患者也可能感到呼吸困難,嚴重者或許會恐慌發作(Panic Attack),併發更多像是呼吸短促、胸痛,以及暈眩等生理不適。

2. 心理徵兆

面對社交場合,患者不自覺地擔心過多,也許會不斷想起過去的社交經驗,在內心鞭笞自己;或許患者早已發覺這些徵兆,但每每身臨社交活動,仍傾向逃避,或是訴諸酒精舒緩焦慮,但漸漸地這些習慣會衍生出更多麻煩。

為何您有社交恐懼?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原因,目前在研究上沒有一致的答案,總體來說,可能來自遺傳、環境或社會因素(例如文化的影響)等,也可以歸咎過去不好的社交經驗(例如在學校被霸凌),以及後天和親友相處方式的緣故,引發成社交恐懼。

改善社交恐懼,可思考以下幾點 仔細思考、觀察是哪一種社交場合、想到什麼事情會讓你焦慮? 正面思考,別總把事情想到最壞。 別人偶然看您一眼不代表什麼,別想太多。 嘗試踏出家門,社交沒您想得難;如果你遲遲無法下定決心,不妨從有興趣的主題著手,如果喜歡電影,就從參加電影分享會開始,先聽別人分享,一開始不需要逼自己發言,漸漸地,自己也能掌握與人相處的節奏。

另外,針對社交恐懼症的治療方式,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社交技巧教學、藥物控制,以及團體治療等,建議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醫師才能確切掌握患者病情,加以治療,絕大多數都能有效改善狀況,重建正常社交的自信心。

終結網路霸凌!3方法不回應 找出口

網路霸凌頻頻發生,不管是擁有上萬粉絲的明星藝人,或是一般的社群使用者,都有可能成為網路霸凌的受害者,網路安全公司McAfee的報告曾指出,臉書有高達92.6%的青少年遭受網路霸凌,這驚人的數據看了真叫人憂心。

網路霸凌對年輕人的影響

網路霸凌可說是今天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大挑戰,英國反霸凌組織拋棄標籤(Ditch The Label)執行長哈克特(Liam Hackett)表示,愈來愈多人會在真實世界中壓抑自己的真性情,然後透過網路解放內心真實的個性,網路不僅重新定義了霸凌的環境,它對年輕使用者的自我認同、行為和性格也有影響。

網路霸凌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能摧毀一個人的網路聲譽,所有關於當事人的網路資訊都會被一覽無遺,這包含被霸凌者誣告或造假的檔案,甚至還會帶給受害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其傷害是極具破壞性的。拋棄標籤2018年調查報告顯示,在14786的被霸凌者中(分布可重複),有50%陷入沮喪、45%感到焦慮、34%有自殺傾向、28%會傷害自己、21%開始蹺課、15%有飲食障礙、12%出現反社會行為特徵、7%更會用酒和毒品麻痺自己。 最好的對付手段是不回應

面對網路霸凌,我們到底是該立即反擊對方,還是採取封鎖及迴避的行動,以下是幾點您可以做的自我保護方法:

1. 全部證據存好存滿

證據會說話,將對方發的所有具詆毀性的檔案存起來,好讓警察有可靠的線索能遵循,不給加害者有脫罪的可能。建議受害者把畫面也都截圖下來,這樣對方所使用的載具上呈現的帳號、日期和時間,就能一併被看見。

2. 不做任何回應對方的行為

霸凌者的目的,就是要挑動受害者的情緒,他們最擅長用詆毀性的手段,挑起對方的怒氣,只要您一做出回應,就陷入對方的圈套了,最正確和安全的方式,就是直接封鎖其帳號,並且向相關的網站或平台舉報。即使您是無辜的,也不需和對方評理,或爭取網路公義,因為對方就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他利用的就是無憑無據的指控,以及捏造謊言,交給網站管理員和警察處理,是最恰當的選擇。

3. 分享給別人知道

找對的人分享很重要,特別是孩子要讓父母了解實情,即使是成人,也要跟家人或可靠的朋友分享,一方面讓自己的心情有個出口,一方面也讓身邊的人能給予適時的幫助。明明心裡很苦卻什麼都不說,這是很多出生在傳統華人家庭一貫的毛病,我們要學會常常分享自己的事,別老是悶在心裡,只有說出來,才會更快樂。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善良的人更健康快樂!科學證實好處多

大家或許從小都聽過這句話:「你們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們,你們就要一樣去對待別人」 ,雖然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因外在環境,或日常生活的壓力,影響我們做出善或惡的行為,但根據科學研究指出,善待他人不僅能提升和改善人際關係,還可以讓人更健康喔!以下就介紹為人善良對健康的4大好處。

1. 助人時血清素增加更滿足

您是否記得幫助別人後,那種開心和踏實的感覺呢?當我們在幫助別人時,體內的血清素(Serotonin)會增加,因此提升滿足感,且會感到平靜和快樂。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曾對136個國家的幸福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慷慨、無私、樂意捐款的人,是最幸福的。

2. 行善能緩解焦慮

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針對幸福感進行研究,發現在4週內,曾參與幫助他人活動的受試者,較容易產生喜悅、愛或滿足等正面情緒,較沒有焦慮症狀。 3. 做善事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

根據一項針對57~85歲的成年人進行的研究,發現花費更多時間幫助他人的人,他們體內的血液流動狀況和抵抗力都更好,身體發炎程度也較低。而體內發炎和許多疾病的產生都有關,例如癌症和糖尿病(Diabetes)等。

4. 保持善良有益心血管健康

為善可以刺激身體分泌催產素(Oxytocin),化學博士大衛漢彌頓(David Hamilton)表示,催產素能讓血管釋放出一種叫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的化學物質,能舒張血管,進而降低血壓,有益維持心臟健康。 5. 善良的人工作學習表現更好

根據統計,具有同理心和願意互助的辦公室文化,不僅能使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高,他們的身體也會更健康,且更有動力工作。研究還指出,善良的人在許多方面表現都較好,根據美國國家志願服務計劃(US National Volunteer Service Program)的研究發現,被分配到志工服務的高中生,休學的次數較少,在校成績也更好。

擠電梯想吐好想逃~快克服幽閉恐懼症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你我常被迫困在狹小空間,面對人擠人的處境,不論是上班坐捷運,還是回家搭電梯,一路上情緒壓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對某些人來說,這種難受被放大,格外痛苦煎熬,那就是幽閉恐懼症(Claustrophobia)患者;許多患者覺得幽閉恐懼症沒什麼大礙,因此選擇忍耐,日復一日任由心魔搗亂,最後形成大害。事實上除了隱忍看不見的痛,有許多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喔,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什麼是幽閉恐懼症?

這是一種心理焦慮症,患者害怕待在封閉或擁擠的空間,害怕無從逃跑、擔心無法掌控現狀,又或者歸咎先前發生的不好經驗,而盡可能閃避飛機、密閉電梯、捷運車廂、隧道等場所,患者感到恐慌時,會緊張焦慮、盜汗,嚴重者甚至引發恐慌症(Panic Attack),而衍生更多身心的傷害。 幽閉恐懼症有哪些徵兆?

生理徵兆:

流汗顫抖潮熱 胸痛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或困難窒息感 頭痛、頭暈耳鳴 噁心想吐 口乾舌燥 想上廁所

心理徵兆: 瀕死的恐懼 去真實化的恐懼 感覺和身體分離的恐懼 感到快瘋掉或快失去控制 幽閉恐懼症的原因

小時候的創傷、某些不好的經驗,像是被關在封閉空間、霸凌,坐飛機遇到亂流,或是塞在捷運車廂內等,都可能引起幽閉恐懼症。另外,如果家裡長輩患有幽閉恐懼症,當小孩在密閉空間觀察到長輩不舒服的神情,卻又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們時,久而久之,他們長大後遇到密閉空間時,很自然會聯想起長輩的焦慮,甚至產生無助感,而漸漸衍生此病。 如何治療幽閉恐懼症

1. 系統性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許多專家採用此法教導患者克服焦慮。首先患者會學習放鬆技巧,再來專家會幫助患者了解他們恐懼的層次,漸漸引導他們在遇上恐懼的環境時,如何放鬆並克服焦慮,直到他們逐漸適應所有恐懼的層次。

2.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py)

這種療法最被廣泛採用,且有效治療焦慮症,醫師會透過和病患談話,幫助病患面對恐懼和焦慮,引導他們走出陰霾。

3. 藥物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會採用抗憂鬱或幫助病患放鬆的藥物,藥物或許可以治療病情症狀,但仍必須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4. 自我放鬆 深層呼吸,連續3~5分鐘 嘗試芳療、肌肉按摩或瑜伽,來幫助放鬆 培養運動習慣,舒展筋骨 寫日記,紓解壓力 冥想

幽閉恐懼症發作時,可以這麼做 如果是開車經過隧道時發作,建議靠旁停車,稍待片刻,等恐懼感散去後再開車 自我打氣,提醒自己恐懼很快會消失 引導自己想起正面、開心的事情 深呼吸3次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性愛後想哭很正常~可能是性交後憂鬱

你是否曾在享受高潮後,突然感到莫名憂鬱呢?其實你並不孤單,因為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在醫學上稱為性交後憂鬱(Post-Coital Dysphoria,簡稱PCD),會讓人在性行為後出現緊張不安、沮喪、焦慮或悲傷等情緒,即使過程滿意,也依然會發生。

什麼是性交後不安症?

性交後憂鬱,又稱性交後不安症,是在性行為後出現焦慮、悲傷等情緒的狀況,並會持續5分鐘至2小時不等。根據性愛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出,在接受線上問卷調查的澳洲女大學生中,過半數的人都曾經歷過PCD的症狀,且約5%的女性表示,她們在過去1個月內經常出現這種感受。而關於男性的PCD調查則指出,約有40%的男性表示曾有PCD的經驗,且其中有4%的人經常發生。

為什麼會有性交後憂鬱?

1. 猛然被拉回現實的失落

國際性愛醫學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exual Medicine)指出,與伴侶做愛是親密且激烈的行為,所以當這種親密連結中斷時,就很容易引起悲傷。性治療師伊恩克纳(Ian Kerner)表示,性愛過程中,頭腦會分泌催產素(Oxytocin),或「愛的荷爾蒙」,能讓人產生信任與親密感。但過程結束之後,有人可能會因意識到彼此的感情,可能並不如身體所感受到的那樣親密,而感到失落或沮喪。也就是說,PCD的造成,通常是現實與心中的期望有落差的結果。

2. 被過去創傷觸發

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若曾受過生理或情緒上的傷害,例如遭性虐待的經驗,發生PCD的機率會比較高。即使現下的性愛過程你情我願,十分美好,但對在性方面有創傷的人來說,性行為卻很容易變成觸發傷痕的開關。

3. 感到赤裸和脆弱

性是一個讓人非常脆弱和容易受傷的事情,當全身赤裸的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會容易觸發並流露平時深藏內心的情緒。若你或你的伴侶經常有PCD的症狀,不妨事後在床上說些情話、聊天、接吻和擁抱,因為研究表示,這些行為都有助於提升性愛和兩人關係的滿意度!

赤腳走沙灘很健康!5好處抗壓抗老

還在光著腳丫在樹上唱歌嗎?赤腳走在沙灘上,其實比您想像得還要健康,夏天去海邊玩水、看夕陽之餘,也可以趁此機會脫下鞋襪,光腳走在鬆軟的沙灘上,一邊感受海風拂臉的涼快,以下舉出赤腳走在沙灘上的5大好處!

1. 走在沙上要出力可消耗卡路里

赤腳走在沙灘上時,會發現每一步都感覺很沉重,這是因為沙子有阻力,每一次腳陷入沙裡面,身體就得使用更多的力量,才能將腳抬起來,繼續前進。赤腳在沙灘散步是一個激烈的力量訓練,鍛鍊的部位包括足弓、腳踝、四頭肌、臀部,以及背部。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個既放鬆,又能消耗卡路里的運動,赤腳走沙灘是不錯的選擇,但也要留意,沙的地面愈硬,移動就會愈吃力,建議走在靠近海水的潮濕沙灘上,可避免因為足部姿勢錯誤而受傷。

2. 提升足部感覺與身體平衡

赤腳在海邊散步,意味著讓雙腳超過6千個神經末端與沙地直接接觸,進而優化腦部偵測足部活動,以及身體平衡的刺激,提升足部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也稱自感作用)。

此外,由於沙灘的表面不是平的,因此沙灘散步可當作一種本體感覺運動,透過雙腳在不固定的地面踩踏,可訓練身體的活動、平衡,以及敏捷度。 3. 沙能去死皮且海水可抗壓抗老

只要去沙灘散步,足部死皮都不見了!沙就是天然的磨砂霜,當您反覆地讓雙腳接觸沙粒,就能去除腳上的死細胞,還給自己更柔嫩、漂亮的肌膚。

在海邊曬日光浴,除了能吸收大量的維生素D以外,赤腳走在淺水中,更可從海水中補充礦物質,其中鈉和碘對抗壓與抗老,都有很大的幫助。 4. 訓練腿部肌肉並強化核心

站在淺水中,感受著海水按摩腳踝,頓時心情感覺很療癒,沙灘散步還能促進靜脈和淋巴系統的循環。另外,它也能訓練平常穿鞋走路沒在使用的肌肉,伸展腿部肌肉和關節,且強化核心肌肉群,幫助調整身體正確姿勢。

在海邊赤腳散步時,若發現身體某些部位會隱隱作痛,就代表您的腳需要這種刺激,但別太擔心,過不久這些疼痛症狀就會消失。

5. 沙子腳底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赤腳在沙灘走動是很好的放鬆方式,它就像移動式的腳底按摩,透過讓沙按摩腳掌,促進血液循環,而當你專注在腳下的沙粒時,腦中也不會有雜念,只求享受在當下。此外,赤腳在淺水中也能幫助吸收負離子,強化身體的健康。

新年健康新目標!解壓進修多休息

迎來2019年,您立下新的年度目標了嗎?除了工作和人際關係的目標,許多人可能都忽略了另一個大重點–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繼續迎接更多的新年啊!本文將帶您一起看看,有哪些適合新年設定的健康新目標,以及如何達成!

保持與社會互動

打開手機通訊錄看看有誰已經失聯很久了?其實與朋友重新聯繫是對健康有益的喔!研究證實,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密切的人比疏離的人更長壽。其實缺乏社會關係會危害健康,就像酗酒和抽菸一樣,甚至比肥胖和缺乏運動更嚴重。所以記得與親友保持聯繫,或嘗試聯繫上老朋友吧! 多休息

晚上有個好眠可以幫助改善情緒,更對健康有益。許多研究指出,睡眠不足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風險增加有關,所以疲憊的話就小睡一會吧!不需要感到愧疚。 減肥

減肥一直都是許多人持續努力的目標之一,但說得容易,執行起來卻需要時間和心力才可能達成。今年開始,不妨認真地用食物日記來記錄飲食內容,審視自己吃了哪些食物。此外,盡力找到可以支持與陪伴您減重的人,因為一般人容易在第4~6週開始動搖,萌生放棄的念頭。

排解壓力

短暫的壓力可以提振精神和能量,但是如果壓力是慢性的,就可能增加健康惡化的風險。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不運動、飲食不均衡,或不常和親友相處等,都會導致壓力累積,所以要好好排解壓力,重視生活中的睡眠、放鬆、社交和休假等。 當志工

一般而言,我們大多以為幸福感是來自「自我改善」,但其實「幫助他人」時,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增加,而幸福感對健康有益。 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正面情緒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比負面情緒的人少20%。 重回校園進修

無論年紀多大,都可以重新再當學生。當學生可以幫助改善職場與生活技能,認識新朋友,甚至提升智力。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曾經重回校園進修的中年人比沒有的人,有更強的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更有研究認為,高等教育程度與降低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風險具有關聯性。 戒菸

您曾經多次嘗試戒菸最後卻破功了嗎?和成功戒菸的人聊聊,您會發現即使多次失敗還是可以成功戒菸的。許多人往往因為失敗多次而自暴自棄,但多數戒菸成功者也都經歷過多次嘗試才成功。另外,也可多想想自己若成功戒菸,每個月可以省下很多錢。

不喝酒

飲酒過量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遞物,並可能增加憂鬱、記憶力衰退甚至癲癇(Epilepsy)發作的風險。長期豪飲會增加患肝病、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中風(Stroke)和精神衰退,以及口腔、咽喉、肝和乳房等癌症的風險。

如何順利達成目標?

1. 心理學家發現,將遠程目標列出步驟、具體化、可衡量和分階段,成功機率更高。例如減肥目標是1個月瘦3公斤,就先從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開始,然後計算飲食的營養與熱量,接著加入規律的運動等等。

2. 即使目標是抽象的,但若從「改變行為」開始,成功機率較高。

3.不要受他人影響而跟隨多數人的目標,要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

4. 不要一次設定太多的目標。

5. 為了維持積極度,也可以寫下設該目標的理由,以及用什麼方式去實現它。

6. 把目標告訴家人或朋友,更有可能獲得支持與持續的動力。

7. 可製作一份清單,說明如何實現您的目標,能讓自己更積極。

8. 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有助於激勵自己。

9. 透過寫日記、輸入手機或寫在筆記本上,讓計劃和進度具體化。

10. 記得將任何失敗都當作暫時性的挫折,而不是放棄的理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