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屁股長痔瘡!每天泡熱水舒緩疼痛

小孩屁股長痔瘡!每天泡熱水舒緩疼痛

當直腸(Rectum,大腸最末端),與肛門(Anus)血管腫脹時,就會長痔瘡(Hemorrhoid)。曲張擴大的血管壁,會造成患者疼痛、搔癢。很多人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患有痔瘡,但事實上,很多小孩也都有。

小孩長痔瘡的症狀

如果小孩有下列情況,那可能代表他有長痔瘡:

覺得肛門有搔癢或疼痛的感覺 上完大號後,在擦拭的衛生紙上或馬桶裡發現有血跡。 在肛門邊緣附近,有粉紅色的凸起物或腫脹凸塊,並且會流出分泌物;凸起物可能是紫色或藍色的。 該戴小孩看醫師的時機

如果小孩直腸會流血,請儘快帶他去看醫師,因為流血可能是由其他更嚴重的病因,如結腸長息肉、結腸炎(Colitis)、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憩室炎(Diverticulitis)、與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醫師診斷痔瘡的方法

醫師會用目視檢查小孩的肛門,醫師也會戴上塗有潤滑劑的手套,深入肛門進行旋轉觸診,或利用特殊檢查設備,確認情況。一般檢查是否患有痔瘡的工具是肛門鏡(Anoscope),它是一種中空、細長、有光源的軟管,適用於檢查肛門括約肌、肛門和直腸下半部。直腸鏡(Proctoscope)則與肛門鏡類似,但它可以讓醫師更完整檢查整個直腸。

如果痔瘡可能是內痔(Internal hemorrhoid),或是在排除其他會導致直腸流血的因素後,還有其他不明的致病原因,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小孩得痔瘡後的治療

得痔瘡的小孩每天都要洗熱水澡,並且用溫水浸泡肛門10~15分鐘,每天2~3次,再用吹風機吹乾。由於痔瘡受刺激會產生不適,清洗時請避免使用肥皂。小孩上完大號後,請幫他用濕紙巾擦拭乾淨,也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敷布,舒緩不適。

除了上述居家療法,也可以請醫師開立外用的局部藥,不過藥物無法治好痔瘡,只能減緩疼痛。想要改善小孩的健康,就要讓小孩長期攝取富含大量纖維與液體的均衡飲食。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診斷治療炎症性腸病~藥物和手術雙管下

腸道不舒服了很久,但疾病那麼多,症狀也都很類似,要怎麼知道自己罹患的是什麼病,還有要怎麼治療呢?此篇文章就要針對種類特別多的炎症性腸病(又稱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來介紹它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炎症性腸病的診斷

醫師會為患者進行身體檢查,並詢問家族病史,以做為診斷參考。以下是一些可能進行的檢查項目:

糞便檢查 對糞便的菌種和寄生蟲進行分析,並進行細菌病原體培養,以評估是否患有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 檢測糞便衛蛋白濃度。

血液檢查 全血球計數 評估營養狀況,衡量體內維生素B12、鐵、葉酸的濃度等相關營養素指標 檢測紅血球沉澱率、C反應蛋白濃度 血清學抗體檢查

影像、造影檢查 胸部直立與腹部放射線攝影 雙重對比大腸攝影檢查 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 腹部和骨盆的電腦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造影 電腦斷層腸道造影

內視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以及損害、病變組織的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膠囊內視鏡,或雙氣囊小腸鏡檢查

炎症性腸病的治療和照護

治療炎症性腸病有幾種方法,通常剛開始會先服用藥物,接著再看需不需要手術。以下分別是藥物和手術的治療方式:

藥物

醫師會先建議患者服藥,以治療發炎現象,並預防症狀發生。需特別注意的是有些對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有效的藥物,不一定對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有用,反之亦然。藥物治療的步驟如下: 胺基水楊酸(Aminosalicylates,商品名:雅西平錠Azathioprine)主要是用來治療復發的症狀,及緩和病情。此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比治療克隆氏症有效。配方有口服、灌腸劑、栓劑,還有5胺柳酸(5-Aminosalicylic acid)的衍生產品,如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美沙勒敏(Mesalamine,商品名:頗得斯安持續性藥效錠Pentasa)、巴塞拉及(Balsalazide,商品名:巴塞納晒鈉鹽Balsalazide Disodium Dihydrate)、歐薩拉吉(Olsalazine)。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會使用少量的抗生素,但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可能會使用的抗生素藥物包括硝基甲嘧唑乙醇(Metronidazole,商品名:滅達注射液)、喜博氟洛欣(Ciprofloxacin,商品名:喜博欣膜衣錠Ciprogen F.C. Tablets)、立汎平(Rifampin,商品名:立汎黴素膠囊)、那塔利祖瑪(Natalizumab,商品名:泰吉利濃縮靜脈輸注液Tysabri,為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單株抗體)。 當病情緊急復發時,醫師會使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治療,服用方式有靜脈注射、口服、外用,或經直腸給藥。此類藥物包括氫化皮質酮(Hydrocortisone)、強體松(Prednisone)、甲基培尼皮質醇(Methylprednisolone,商品名:美蒂舒錠Meticort)、腎上腺皮質酮(Prednisolone)、布德索尼(Budesonide,商品名:碧適清Besonin)、迪皮質醇(Dexamethasone)。 針對頑固的疾病,醫師會請患者服用免疫調節劑,並降低類固醇的劑量。此藥能對不能服用對胺柳酸,或對它的藥效沒反應的患者,有症狀緩解的作用。免疫調節劑的藥物包括硫唑嘌呤(Azathioprine)、6硫醇嘌呤(6-mercaptopurine)、胺甲喋呤(Methotrexate)、環孢素(Cyclosporine,商品名:新體睦軟膠囊Neoral)。 其他用於治療腹瀉或胃痙攣症狀的藥物有:

H2受體拮抗劑(H2-receptor antagonists),例如希美替定(Cimetidine,商品名:賜胃定注射液Cimetidine)、藍尼提丁(Ranitidine,商品名:安保胃膜衣錠Ranitidine)、法瑪提丁(Famotidine,商品名:法瑪鎮膜衣錠Famotidine)、尼薩提丁(Nizatidine,商品名:大捷膠囊劑Tazac)。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例如歐米普拉索(Omeprazole,商品名:悠胃樂腸溶微粒膠囊Omprotect)、蘭佐普拉索(Lansoprazole,商品名:泰克胃通口溶錠Takerpron)、艾佐米普拉索鎂(Esomeprazole magnesium,商品名:安保樂腸胃腸衣錠Apo-Esomeprazole)、魯比培拉索鈉(Rabeprazole sodium,商品名:百抑潰腸溶膜衣錠Pariet)、潘特培拉索(Pantoprazole,商品名:胃適安靜脈注射劑Pane)。 抗腹瀉藥劑,例如迪芬諾希萊(Diphenoxylate)、阿托品(Atropine)、洛培拉米(Loperamide,商品名:肚倍朗膠囊Loperam)、銷膽胺(Cholestyramine)。 抗副交感神經的鎮痙劑,例如迪希可隆密(Dicyclomine,商品名:派頓痛即止必錠Tontyl)、莨菪鹼(Hyoscyamine)。

手術

手術可以治癒潰瘍性結腸炎,進行方式是將整個結腸、直腸切除。術後醫師會在腸道末端與肛門之間,裝上儲存袋,讓患者能夠正常排便。如果無法裝儲存袋,醫師會在腹部開洞,並將腸管固定在腹部的皮膚上,以讓患者配戴專門的裝置收集糞便。

大多患有克隆氏症的人,在治療過程中,都至少需要經歷1次手術,目的是要切除損壞的腸道,並將健康的組織連結起來。但即使動手術,克隆氏症還是無法完全消除,也無法避免復發,只能緩解現有症狀。

吃糖會使癌症惡化?破解7個常見癌症迷思

關於癌症的迷思千奇百怪,尤其要小心網路謠言,因為未經查證的資訊傳遞往往會帶給民眾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會影響患者及其家屬做出正確的治療判斷。以下列出七個常見的癌症迷思,Hello健康邀請你一起破解這些錯誤的癌症觀念,若對疾病有任何疑慮,請向專業醫師洽詢了解。

迷思1:癌症是否為無藥可救?

並非如此。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以下簡稱 NCI)的資料,所有癌症的五年存活率現況是 67%,而有的癌症存活率已達 90%,且在持續進步當中,包括像乳癌(Breast cancer )、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 ),以及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

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會死於疾病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癌症是緩慢還是快速增長、癌症在體內的擴散程度、是否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人的整體健康等。因此及早做身體檢查和癌症篩檢非常重要,能夠提高治療的成功率。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了解如何預防很重要:5 分鐘 1 人罹癌!這11招預防癌症) 迷思2:癌症是否會傳染?

基本上不會。

根據 NCI 的資料,一般而言,癌症不是一種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傳染性疾病。癌症可以從一個人擴散到另一個人的少數情況,通常只會發生在器官或組織移植的人身上,但其風險極低,每10,000 例器官移植中,約僅有兩例會患有癌症。當然,醫師會避免使用有癌症病史捐贈者的器官或組織,所以家人朋友無須擔心接觸癌症患者,愈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才需要你的關心和陪伴。

不過,近日國外醫學期刊《Cancer Cell》刊發研究論文卻稱癌細胞具有傳染性。此研究發現,體外經過外泌體轉化的正常細胞可以在小鼠體內產生腫瘤,使乳腺癌外泌體導致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但有專家也指出,該研究屬體外基礎研究,離臨床運用還有一段距離。

目前,癌症僅能通過病毒傳染誘發身邊人的癌症,像是人類乳突病毒和幽門螺旋桿菌,直接的癌細胞傳染還未被證實。並且,有正常免疫力的人,即使接觸一定數量的癌細胞,也不會得癌症,但如果是免疫缺陷者,則另當別論。(同場加映:揭HPV病毒3大真相!孕婦小孩也要當心) 迷思 3:癌症是否會遺傳?

會,但只佔罹癌原因的一小部分。

NCI 指出,家族中的遺傳性基因突變只佔觸發癌症的 5~10%,其餘的 90~95% 乃因自然老化和環境因素的基因突變所致,像是抽菸、輻射、病毒、糖尿病(Diabetes)、肥胖症(Obesity)、飲食及運動習慣等等,這類癌症屬於「非遺傳性癌症」,或稱「自發性癌症」。即便家族中無癌症患者,也不代表會免於癌症風險。(同場加映:1年200萬人罹肺癌!致癌原因不只抽菸)

迷思 4:手機電磁波是否會致癌?

手機電磁波(射頻輻射)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分類下,屬於2b類致癌物,對人體的致癌性較低。盡管如此,相關研究仍在持續,雖然不能排除其致癌風險,但可以比起抽菸等行為還是低上許多。

此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監督的國家毒理學計劃(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研究發現,暴露於手機發送無線電磁波的公老鼠,比未暴露的老鼠,更容易出現腦部神經膠質瘤和心臟三叉神經鞘瘤。至於能否將此研究結果推論在人類身上,仍有待討論。但有鑒於現今社會手機使用的普遍度,即使實驗指出手機輻射的罹病率僅非常微小,它依然值得重視。(男性請注意!比起致癌,手機輻射更可能影響精子健康:手機別再放口袋!小心輻射讓您變空包彈) 迷思 5:染髮劑是否會提高癌症風險?

目前仍無足夠科學根據能證實染髮劑會提高癌症風險,但對美髮業者來說,因其工作需要頻繁接觸染髮劑及其他化學產品,可能會提高膀胱癌(Bladder cancer )的風險。

現代染髮劑分為永久性(或氧化性)、半永久性和臨時性。永久染髮劑約佔目前市場上產品的 80%,由無色染料 「中間體」(化學物質稱為芳香胺)和染料「偶合劑」組成。而在過氧化氫的存在下,中間體和偶合劑彼此反應形成顏料分子,使用較高濃度的中間體會形成較深的顏色;半永久和臨時染髮劑是非氧化性的,其中包括直接染髮的彩色化合物。

染髮產品中使用了 5,000 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其中一些對動物具有致癌性。由於使用染髮劑的人很多,因此科學家仍在釐清染髮產品中化學物質暴露的安全性,尤其針對人類癌症的風險做探討。 迷思 6:糖分會加速癌細胞成長?

需要更多研究證明。但過度攝取糖分所導致的肥胖或糖尿病,的確會提高癌症發生機率。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資料,增加糖分的攝取不會加速癌細胞成長,減少糖分也不會緩化其成長,或甚至使癌細胞收縮和消失,但要了解飲食中的糖分和癌症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做探討。

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高糖飲食會間接造成體重增加、肥胖症、糖尿病,以及提高癌症風險。此外,《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內容提到,1930 年代的有許多鼠類研究,發現老鼠在沒有營養不良的狀況下,如果限制熱量攝取(降低血糖),能夠延長它們的平均壽命,助延緩老化與病變。而此概念源自於奧托.瓦爾堡(Otto Warburg)的瓦式效應 。 迷思 7:癌症手術和生檢是否會使癌細胞擴散?

手術、生檢(切片檢查)、放射線治療與化療等行為,的確有可能加速癌細胞生長與擴散,但其機率非常低,特別是在手術後腫瘤沒拿乾淨的情況。但即便如此,這些行為也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專業醫師會遵照嚴謹的步驟和程序,並於不同的身體部位換新的手術器材,以確保癌細胞的擴散降至最低。

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

網路掀起挑戰吃辣的熱潮,不僅讓許多嗜辣者蠢蠢欲動,也吸引了不少「勇者」前往挑戰,有的人吃了沒事,有的人卻需要送醫治療,不禁叫人懷疑,辣椒的威力真的有那麼強嗎?

此外,台灣很多人愛吃麻辣鍋,辣椒雖然對身體有好處,但若吃太多,或吃下史高維爾辣度(Scoville Scale,測量辣椒辣度的標準)很高的辣椒,恐怕會對健康帶來傷害,讓《Hello健康》揭開吃辣的好處與風險。

吃辣的4大風險你知道嗎?

雖然冬天來上一碗麻辣鍋能馬上讓身體暖起來,不過吃辣太辣也有潛在的風險,究竟吃太辣會有哪些問題?一起來看看:

1. 辣椒素刺激舌頭 腦部開啟保護機制

辣椒之所以會辣,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辣椒素的植物營養素,而根據辣椒品種的不同,它的辣度也不同,以史高維爾辣度單位為標準,一般的辣椒是1萬;朝天椒是4萬;龍息辣椒是目前世界最辣的辣椒則是248萬。

「辣」雖然不是味覺的一部分,但它會刺激舌頭的痛覺受體和神經,藉此觸發疼痛的訊號給腦神經,欺騙身體做出應對反應。另外,辣椒素同時會刺激熱覺受體,這些化學反應會讓腦部誤以為身體出現了溫度變化,進而開啟一連串的保護機制,包括排汗、呼吸急促、噁心、嘔吐等症狀。(延伸閱讀:被辣椒水噴到怎麼辦?立刻做這5點) 2. 辣到鼻水眼淚直流 油脂和酒精能解辣

當一個人吃辣吃得快噴火時,自然會想要灌水解辣,不過喝水是無法解辣的,因為辣椒素只能用油脂或酒精去溶解,而水只會將熱能散開來,牛奶才能解辣,但一般人不會隨身帶著牛奶。

喝了水之後,你會發現除了口水分泌變多,鼻水和眼淚也開始流出來,這是因為辣椒素的微粒狀物從鼻子侵入,而身體必須用鼻涕和淚水將它排出去。不過這種刺熱感只是暫時性的,當辣椒素停止與感受器結合,舌頭就會漸漸恢復正常。(推薦閱讀: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3.  吃辣能助新陳代謝 胸部灼熱很正常

吃辣後,有的人或許會感覺食道和胸部有灼熱感,但它不會造成傷害,更不會造成胃灼熱。食物進到胃的過程中,辣椒素可能會刺激膈神經,造成打嗝,此外,呼吸急促也會造成脹氣。

至於吃辣是否會導致消化不良,至今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辣椒素本身不足以構成慢性疾病的發生,適量地吃辣甚至還能幫助新陳代謝,但對於腸胃系統較差的人來說,吃辣所造成的風險很大,因為它有可能會破壞腸道健康系統,特別是克隆氏症和乳糜瀉病人要儘量避免。

4. 吃辣是自虐 8歲以下請避免

溫馨提醒,如果平常沒有吃辣的習慣,或是8歲以下的小孩,切勿嘗試吃辣挑戰或比賽,因為不熟悉身體的狀況往往會使我們慌張,進而導致自我麻痺及產生幻覺。

每個人能吃辣的耐受度不一樣,對此,美國賓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羅辛(Paul Rozin)解釋,吃辣屬於良性自虐,就像坐雲霄飛車的刺激,有的人喜歡享受在這類負面的經驗中,因為知道它不會真的造成身體的傷害,所以他們能將痛楚變成另一種樂趣。

寶貝體重、身高有達標嗎?「兒童成長曲線」一張表秒懂寶寶發育

做父母的都希望看到孩子健康成長,不過如果寶寶的體重和身高成長不如預期,不少爸媽恐怕也焦慮不已,擔心自家寶貝會落到發育水平後段班。其實只要利用「兒童成長曲線圖」進行初步評測,爸媽們就可以快速了解寶寶的發育狀況!《Hello健康》將一一說明兒童生長曲線的原理與使用方式,讓爸媽們對自家寶貝成長的每一步都能安心有信心。

什麼是兒童成長曲線圖?

兒童成長曲線圖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加上中國醫藥大學兒科學教授陳偉德與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張美惠於2010年發表之新生長曲線研究,以及台灣兒童發展情況,所訂定之0~7歲台灣兒童生長曲線。

身高、體重、頭圍是兒童成長曲線的3大指標,每項指標以百分比劃分,父母可以對照成長曲線圖,找到孩子在相應的發展階段,與其他同年齡孩童的差異。(點此前往兒童健康手冊)

兒童成長曲線圖的使用方法

以下將以衛福部之兒童健康手冊中所提供的兒童成長曲線圖為例。爸媽們不妨也可以此為參考,或前往該手冊獲取完整的成長曲線圖、以及其他兒童健康相關資訊。 (圖片來源:衛福部兒童健康手冊中文版)

此圖乍看之下標號繁多,其實並不難理解。我們可先自圖表「邊框」起了解此圖之目的與判讀方式。本圖的橫軸為出生時間、縱軸為體重,代表的即是體重成長曲線圖。而圖中以色彩畫出弧線的5條曲線,則分別表示5個不同百分比的體重值與變化情形。

此圖以1.5個月大體重5公斤的男寶寶為例;從標號1、2可以看出,本圖的「示範寶寶」年齡為1.5個月大,體重5公斤,將2個標號畫出直線的交點(A),得出他的體重在成長曲線上落在50百分位線上(綠線),代表在100名同年齡的男寶寶裡,其體重大約排在第50位。

了解之後,我們也可以利用同樣的方式,先把孩子的年齡和體重在橫軸與縱軸上點出,接著用尺垂直於軸線各畫出1條直線,便可得出孩子的體重百分比落點。

曲線為成長變化

由於孩子的體重是會隨成長持續變動,若本圖的寶寶在滿4個月時再次測量,沿著著綠線,落點應在D處。家長們可以透過此表定期紀錄寶寶的成長變化,將每次量測的體重落點連線後,就會得出1條專屬你孩子的成長曲線。 兒童成長曲線的正常值

成長曲線的百分比並不是考試,百分比愈高就愈佳,只要孩子的生長狀況平穩向上,其實父母不需要看數字大小。原則上,百分位3~97之間都屬於正常,不過如果超過或低於則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有疑慮建議諮詢醫師。(你也想知道:小孩很矮長不高?)

比起數字高低,爸媽更該注意的應該是每次量測間的數字變化。孩子的發育並不一定會跟成長曲線一模一樣,些微的偏離仍屬正常,但若成長曲線落點突然偏離超過2個以上的曲線間隔,例如原本從85百分位陡降至15百分位,不妨諮詢兒科醫師並評估孩子的成長與營養狀況。

吃生蠔、蚵仔真的能壯陽?催情食物讓你性慾高漲的5個秘密

食物可以讓你性慾增加嗎?還是這只是你腦海中產生的虛幻效果呢?若是你有這個疑問,想必你已經閱讀了不少相關文章。不少研究顯示,確實有些食物能夠增強性慾,而最被公認能增加性慾的催情食物就是牡蠣(Oyster,生蠔或蚵仔的統稱)。以下將一一介紹多種催情食物(Aphrodisiac),以及為什麼牡蠣是大家口耳相傳的天然壯陽藥。

天然壯陽藥提升性慾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大家都存在的共通點,就是大多數人都有性慾,這也促成了壯陽藥的誕生。壯陽藥是能改善性反應或性慾的藥物。如今,你可以找到有效的壯陽藥物,例如:威而鋼(Viagra)等,這是目前最受歡迎能夠提升性慾的藥物選擇(延伸閱讀:治療不舉超有效!3 種口服壯陽藥效果一次搞懂)。除了藥物外,不同文化裡都有各自偏好的壯陽食物,例如:巧克力,蘆筍,以及最受大家推崇的牡蠣。

食物能催情的主因

食物之所以能提高性慾、甚至壯陽,其原因通常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1. 把性慾吃下肚:有些食物吃下肚後會使你身體變暖並提供大量水分,例如:辣椒或咖哩。人們認為,此類食物會在床上激起「熱」的激情。冷食則會誘發涼爽的、緩慢的使身體放鬆的感覺,反而更能增加性交時的樂趣。

2. 像一個性器官:大多數人都不可否認,我們的思想充斥著七情六慾,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會把某些食物與性器官作連結。這些引人遐想的食物包括:牡蠣,或者類似陰莖的蔬果,如小黃瓜或香蕉。

3. 吃什麼補什麼:在亞洲,人們普遍認為,食用鮭魚子,鵪鶉蛋等動物的「蛋」可以使人的性慾和性能力更好,也就是俗稱的「吃蛋補蛋」。

4. 舶來品美食最壯陽:稀有和昂貴的食物被認為能提升更多性慾,例如:象拔蚌(Geoduck)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覺得它看起來就像是男性的威猛下半身嗎?

5. 激發感官,激發慾望:以愉悅的方式刺激感官的食物被認為可以激發性慾。例如,紅色的草莓,因為形狀像一顆心,所以吃起來很浪漫。 牡蠣真的能壯陽嗎?

雖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並沒有臨床研究證明牡蠣有壯陽功效,不過研究顯示,性腺的退化和人體長期缺乏鋅(Zinc)有關,而牡蠣中的鋅含量很高,是所有食物之冠,因而也有「最性福食材」之稱,能夠刺激人體的性慾;除此之外,吃牡蠣還能幫助分泌多巴胺(Dopamine),俗稱快樂激素的一種荷爾蒙。因此,雖然稱不上壯陽,至少對於男人而言,每天大量 5 到 7 顆牡蠣,你可能會發現身體會開始產生微妙的雄性變化。

預防乳癌從預約開始!20歲開始預約乳房檢查

醫院乳房檢查,又稱臨床乳房檢查,是指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的物理性乳房檢查,目的是觀察乳房是否有顯示任何異常跡象,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很重要。如果你還沒去醫院進行過乳房檢查,以下資訊可以幫助你了解該受檢的時間,以及檢查時可預期的事項。

該進行醫院乳房檢查的原因

雖然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可以透過自我觸診發現,但由專業醫療人員進行的檢查,能幫助女性進一步發現異常徵兆,例如乳癌、乳腺炎(Mastitis)、乳房纖維腺瘤(Fibroadenoma)等其他需要治療的乳房疾病。(延伸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適合和應該約診的時間

安排醫院乳房檢查的最佳時機,是月經過後的一至兩週。經期時不建議安排,因為乳房可能會脹痛,造成檢查過程不適。一般建議女性年滿20歲後,每一到三年都要去醫院做一次乳房檢查;當 40 歲以後,則應每年進行。除此之外,若有以下狀況,請主動提前約診:

自我觸診發現乳房有腫塊。(推薦閱讀:乳房自我檢查5步驟!7+7種乳房正常與異常變化) 乳房或乳頭外觀改變,或乳頭有分泌物。 近期乳頭開始凹陷,若天生即如此則不必擔心。 非月經週期時,單側或雙側乳房會疼痛。 曾做過乳房植入物手術(隆乳)。 曾做過乳房組織切片。 有乳癌家族病史。

醫院乳房檢查的流程

除非經期或發育期乳房腫脹,不然在醫院檢查乳房的過程不會不舒服,也不具任何危險性,請不用擔心。以下是進行醫院乳房檢查時,你可能會經歷的過程: 在接受乳房檢查前,醫療人員會先進行問診,包含月經週期及是否曾經懷孕等,然後請你脫去上半身的衣物。 醫療人員會先檢查乳房的外觀,觀察它們的大小、形狀,並要求你做一些特定的動作,以協助醫師比對兩邊的乳房。例如躺平後將手臂置於腦後、把手臂高舉過頭、插腰,或讓手自然下垂。 醫師也會檢查乳房皮膚是否有任何紅疹、凹陷等異常現象,並擠壓乳頭,看是否會有液體滲出。若乳頭有分泌物,醫療人員會將其採樣送檢。 檢查結束後,醫療人員會指導你未來如何在家進行自我乳房檢查,你也可以當場練習。

乳房自我檢查3階段 階段一:淋浴前

1. 站在鏡子前先舉起雙臂,且高於頭頂,將兩手壓在頭後。

2. 再將雙手放下,放在腰上,重複以上動作。

3. 觀察乳房和乳頭的大小和形狀是否改變,及皮膚是否有皺褶、凹陷或乳頭是否有分泌物。 階段二:淋浴時

1. 為了易於檢查乳房,請先在乳房的四周抹上肥皂。

2. 右手枕在腦後,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伸直併攏,藉由指腹的觸覺以順時鐘方向螺旋檢查。

3. 由外向乳頭方向仔細輕壓乳房的每一個部分,感覺是否有硬塊。

4. 再用拇指及食指輕輕擠壓乳頭,觀察是否有任何滲出液,並用拇指及食指輕輕夾起乳頭,檢查乳頭下及其周圍有無腫塊。

5.  最後,用右手檢查左乳房,重複上述動作。 階段三:淋浴後

1. 躺下以小枕頭或摺疊浴巾墊於右肩下,將右手放在頭上,使用左手檢查右乳房。

2. 由外往內輕壓乳房,用環狀方式檢查整個右乳房,包括腋窩及右乳頭。

3. 最後,再用右手檢查左乳房,重複以上步驟。

空腹跑步可以嗎?吃與不吃各有難題

清晨跑步不僅氣溫較舒適,也能避免汽機車的喧嘩聲,所以許多跑者很喜歡在早晨慢跑。然而,不論是新手或老手,都常有個問題,就是晨跑前到底要不要吃早餐呢?許多人擔心空腹跑沒力氣,吃完早餐跑又怕消化不良、影響表現,這些擔憂似乎都很有道理,到底跑步前該吃或是不該吃呢?

吃還是不吃?

起床時的血糖是一天當中最低的階段,因為整段睡眠時間都沒進食,多數人都需要吃早餐,來喚醒身體;但吃完東西馬上跑步,又可能會造成消化問題;若是為了讓早餐充分消化,提早1小時起床吃早餐,似乎是沒問題的,但反而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因此,吃與不吃都讓很多人都會陷入兩難。(同場加映:持續燃脂減肥 !運動後1小時吃這些)

空腹ok 搭配低強度度運動

運動前是否要空腹要視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而定,空腹運動時,身體會先利用前1天晚餐儲存的肝糖來提供能量,因此通常建議跑者,如果隔天有計畫跑步,那麼晚餐就應該吃得更營養均衡,如蔬菜、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不過,若是較長時間(約1小時)的跑步,身體的肝糖可能會耗盡,影響到運動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補充能量包或其他食物;反之,強度較低的短程慢跑,空腹跑步是可行的,只要記得補充水分就好。(推薦閱讀:正確跑姿不受傷!10大跑步姿勢、技巧秒上手)

另外,很多人相信,空腹運動是燃脂減肥的最佳方式。理論上,正確執行的話,確實能幫助身體利用脂肪酸來燃脂減肥。但空腹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有學者指出,在體重及身體組成上,空腹運動和飯後運動的差別並不大。

早起吃早餐晨跑好消化

跑步前補充能量是很合理的,若是長跑,跑者更需要事先儲存能量,不過並不是要飽餐一頓,短距離的晨跑(5~6公里),大約1根香蕉就能提供所需能量。

另外,建議起床後就盡快吃下肚,這樣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消化時間。若跑步時間和距離較長,或是在比賽日當天,應提早1~2小時以上起床,並吃頓營養的早餐,提供足夠能量、避免消化問題。(延伸閱讀:跑步好處多!9 撇步幫助養成晨跑習慣

運動完可以吃什麼?補充營養很重要

晨跑前吃與不吃各有其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正解。建議可以先測試看看,在跑步前先吃點小點心,觀察身體的反應,之後再嘗試空腹晨跑,挑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跑步後攝取的飲食更加重要,運動後飲食應該攝取高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來幫助身體恢復。但晨跑者常見的問題是,若不是要趕著上班、就是根本還不餓,此時,建議可以吃一點水果或巧克力牛奶,吃完再沖洗,到公司或準備差不多時,再開始吃早餐。

庫欣氏症恐引起腎功能衰退!不控制高血壓須洗腎

陳先生平時不愛服藥控制高血壓,飲食更是經常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但近日開始出現猛力咳嗽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送醫抽血檢驗後發現有腎衰竭的現象,近一步檢驗後確診為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讓陳先生的高血壓、腎臟功能持續惡化,所幸治療後已經穩定。究竟庫欣氏症對於腎臟有何種影響?該如何治療才好?趕緊跟著《Hello健康》一起了解庫欣氏症的大小事。

什麼是庫欣氏症

庫欣氏症(Cushing’s syndrome)為腦下垂體腫瘤或是腎上腺腫瘤,造成腦下垂體異常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以及腎上腺異常分釋出過多皮質醇(Cortisol)所導致的疾病。

腎上腺皮質醇有助於穩定血壓、維持免疫系統與心血管正常運作,當體內的這2種荷爾蒙過量時,則會引起庫欣氏症。

引發庫欣氏症的2大原因

引起庫欣氏症的原因可分為外因性與內因性2種,如上述所提之腦下垂體腫瘤便是最常見的庫欣氏症內因性成因,其他原因還有: 外因性: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會引起庫欣氏症,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需服用類固醇藥物,抑制免疫機能以減輕關節炎症狀,因此經常合併庫欣氏症。 內因性: 異位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症候群:因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遠端轉移,導致皮質醇分泌過多而引發庫欣氏症,常見的癌症包含肺癌與胸腺癌。 腎上腺腫瘤:若腎上腺形成腫瘤,會刺激腎上腺皮質醇分泌過剩,造成難以控制的高血壓、心悸、腎功能異常。(延伸閱讀:確診「腎上腺腫瘤」先別怕、切一邊無大礙!莫名血壓高快就醫)

7大庫欣氏症常見症狀

庫欣氏症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多數病患都有以下困擾:

肥胖:體重異常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如上背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外觀變化。 月經異常:腎上腺腫瘤會雄性激素分泌量,造成女性病患月經不規律。 皮膚變薄、出現紫色條紋:長期過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因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剩,且蛋白質有耗損的情形,容易讓皮膚變薄,可輕易看見皮下血管且傷口不易癒合,而患者腹部、大腿內側、手臂會出現深紫色、類似妊娠紋的條紋。 高血壓:過量腎上腺皮質醇也會促使血壓上升,引發難以使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症狀,提高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腎功能下降:長期高血壓造成腎絲球內壓力上升,引起腎小動脈的硬化,造成腎功能逐漸衰退,若未妥善控制,最終患者須透過洗腎來維持功腎臟運作。(延伸閱讀:腎功能指數怎麼看?腎功能指數異常,是腎功能不好的警訊) 高血糖:由於腎上腺皮質醇會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患者的糖尿病風險也會上升。 肌肉無力:高濃度皮質醇會抑制骨質形成與質吸收,導致庫欣氏症患者常出現肌肉無力、痠痛與骨質疏鬆等症狀。

如何治療庫欣氏症?

治療庫欣氏症前,醫師會先利用24小時尿液游離皮質醇測定,以及放射線影像檢查來確認腎上腺皮醇在尿液中的排泄量和腦垂體、腎上腺腫瘤種位置後,再以下列方法來治療:

減少類固醇的使用:若庫欣氏症的病患是因類固醇藥物引起,醫師會評估症狀與控制劑量來觀察症狀否有減輕。切記不可自行增加、減少藥物,對藥物劑量有任何疑問時,請記得詢問醫師。(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手術治療:若病患是因腦下垂體腫瘤、腎上腺腫瘤,或是其餘惡性腫瘤遠端轉移所引起的,醫師會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服用皮質醇藥物讓體內維持平衡,等術後恢復穩定時,身體也會慢慢自行分泌腎上腺素,此時醫師也會將藥物的用量減少。 放射治療:若手術無法切除腫瘤時,則會使用放射療法。醫師會採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將放射線集中於腫瘤上,因此周圍組織被放射線照到的機率也較小。 藥物治療:當手術、放射線治療無法改善庫欣氏症時,需要使用藥物來抑制皮質醇分泌,常用的藥物如Mitotane。若患者合併第2型糖尿病時,則可以使用Mifepristone,但其無法抑制皮質醇分泌。另外,較新型的Pasireotide藥物則相較其他藥物有更好的效果,目前台灣有欣瘤伏(Signifor)可供使用。

寶寶臉長紅疹、皮膚掉屑?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一次改善

皮膚表面紅腫發癢又會掉屑是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的典型症狀之一,也是現代人常見的皮膚疾病,不過你知道嗎?其實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也有同樣問題。當寶寶小臉紅腫,皮膚上還出現點點白屑和黃色結痂是什麼?《Hello健康》邀請到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為您解答嬰兒脂漏性皮膚炎該如何改善解決!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是什麼

脂漏性皮膚炎是指不明原因所導致的濕疹性皮膚疾病。無傳染性,好發於皮膚油脂分泌豐富部位,諸如頭皮、眉毛、胸部、頸部等,而成人病患通常會在患處發生紅疹或丘疹。

然而,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普遍發病年齡通常在嬰兒出生後半個月到3個月之間,但滿周歲後症狀就會明顯改善。(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症狀

患有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自臉部和頭皮等處,都會出現明顯的落屑性紅斑。而頭皮、眉毛、耳內或耳後的落屑則偏黃褐色或黃灰色,油性較高,因而得名「乳痂」(Cradle Cap)。乳痂一旦堆疊到一定厚度就會脫落。但較為嚴重者,乳痂則呈現偏厚且質地偏硬的情況,並延伸至四肢與軀幹部位如脖子、腋下、臀部股溝等,部分甚至會呈液狀滑落,看似「油到流湯」般。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成因 分娩大有關係

許多家長百思不解為何家裡的寶貝產生這樣的情況,雖明確成因至今仍待更多研究證實,但目前醫學上推測,可能是與母親身上的「男性荷爾蒙(雄激素)」有關。

當母親的男性荷爾蒙通過胎盤時,會刺激嬰兒的皮脂腺分泌,促使皮屑芽孢菌引發感染,導致皮膚發炎紅腫而產生皮屑並加劇油脂分泌,當皮屑、油脂與組織液互相沾黏、融合,最終便形成乳痂。 建議應先用水或油軟化乳痂後再去除,以免傷到寶寶的肌膚。

嬰兒乳痂別硬摳 軟化後再輕輕刮除

若寶寶罹患脂漏性皮膚炎該如何處理?唐豪悅醫師提醒,若硬把結痂摳掉,其實很容易傷到寶寶脆弱的皮膚,進而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

但對於許多在意的家長,醫師也建議,家長不妨於幫寶寶洗澡時,先以溫水和沐浴乳將身體潤濕後,再利用軟毛刷具將結痂慢慢刷除。不過若是較厚、較嚴重的乳痂,為避免直接刮除造成寶寶疼痛,可考慮使用如凡士林、植物油、礦物油、嬰兒油等溶劑,取適量塗抹於乳痂以利軟化,稍加等待後,便可以軟頭牙刷或者是細齒梳輕輕將乳痂刮除。

不過若刮除乳痂而造成傷口,將容易導致細菌或念珠菌感染,若寶寶確實發生感染症狀,醫師則可能採用抗生素或抗念珠菌的藥膏塗抹患部,以盡快消滅病原菌並繼續改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 輕症可自癒 嚴重者須適度使用類固醇治療

唐豪悅醫師表示,輕微的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患者,可能毋須就醫便能自我痊癒。但臨床上也見過較為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寶寶,需考慮使用類固醇來減輕發炎反應,因為只是短期使用,因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其副作用。

醫師建議,若家長有任何疑問應盡早就醫諮詢,切勿亂買成藥或使用偏方替寶寶治療,以免反而加重病情! 改善嬰兒脂漏性皮膚炎 保持乾爽為上策

另外,唐豪悅醫師也提醒家長,應讓寶寶的肌膚保持乾爽、勿過度悶熱,並使用清水或低刺激性的清潔用品為寶寶洗澡;同時,部分較敏感的家長若為寶寶過度清潔,恐怕反而提高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風險。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