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前不可吃蜂蜜?小心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

1歲前不可吃蜂蜜?小心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

蜂蜜既天然又富含多種營養素,不少人都會用來取代糖漿或蔗糖,作為糖分的來源,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看似健康又溫和的蜂蜜,可不適合給寶寶吃喔!在日本就曾發生過小男嬰因每天吃 10 克蜂蜜,最後中毒死亡的案例。到底蜂蜜為何會導致中毒,那麼幾歲以上的寶寶才適合吃蜂蜜呢?以下為你說明。

蜂蜜對寶寶的影響

寶寶之所以不能吃蜂蜜,是因為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孢子(Clostridium botulinum spores),它能在腸道內生存,並分泌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這是一種神經毒素,會造成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Infant botulism),症狀有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等,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

1 歲後才可吃蜂蜜

通常三週到六個月大的嬰兒,特別容易受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因為該時期的寶寶,消化系統還不夠強壯,無法抵禦該菌在腸道生長,最好等到寶寶一歲以後,再讓他們食用蜂蜜等食品。此外,成人之所以不受蜂蜜中的細菌影響,是因為成人腸道中的菌種較為豐富,可以抵抗肉毒桿菌的生長。(延伸閱讀:嬰兒常見消化問題有哪些?小撇步教爸媽幫寶寶緩解

肉毒桿菌中毒症狀

寶寶在吃下含有肉毒桿菌的食物後,中毒的症狀會在 12~36 小時內出現,但有些寶寶會在 14 天後才出現症狀。通常會先出現便祕的情形,其他症狀則包含沒精神、全身無力、沒食慾、昏睡、呼吸困難、煩躁或哭鬧,甚至癲癇(Epilepsy)等。若父母們發現孩子有這些症狀,且近日曾餵食寶寶蜂蜜或含有蜂蜜的食品,請盡快送醫治療。肉毒桿菌中毒算是嚴重的情況,若於良好的醫療照顧下,死亡率約 2.0%,否則死亡率相當高。(推薦閱讀:嬰兒第22週:寶寶 5 個月的照顧須知、注意便祕和假咳嗽) 其他食物也可能有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自然界中十分普遍的細菌,在灰塵、土壤中可能都存在。除了蜂蜜外,甘蔗、甜菜製成的糖蜜或玉米糖漿,根莖類食物如地瓜、胡蘿蔔等,都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雖然肉毒桿菌不耐高溫,但其孢子並無法輕易用高溫殺死,因此,在製作寶寶離乳食品時,請謹慎使用甜味添加劑,並將食材確實清洗乾淨再烹煮。(推薦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性病別從口入!口交也有專門保險套

安全性行為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和另一半在享受性愛之虞,也同時可以防範性傳染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以下簡稱 STDs),例如淋病(Gonorhea)、皰疹(Herpes)、梅毒(Syphilis)、愛滋病(AIDS/HIV)和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STDs 可能會藉由陰道性交、肛交、口交,或是其他非插入式性行為傳染,雖然對於防範愛滋病而言,口交可能比性交或肛交來的更安全。但如果您想絕對安全,可以在口交時使用口交膜或保險套。

什麼是口交膜

口交膜,一開始是用於牙科來保護喉嚨。它們是由乳膠製成的小而薄的正方形材料。口交膜主要是將嘴巴和另一個人的生殖器官之間做出隔離。它可以幫助你避免與伴侶的體液接觸,因爲這些體液可能攜帶性傳播感染。

如何正確使用口交膜

口交膜應覆蓋在即將口交的身體部位。為了使嘴巴套膜時感覺更好,請在伴侶的皮膚上塗一些水性潤滑液。您可以沿著身體部位的形狀塞住膜,以獲得更逼真的感覺。 如何DIY口交膜

取出未使用的保險套,剪掉尖端,然後繼續將其切短,以得到一塊矩形的乳膠並將其用作牙壩。如果您沒有任何保險套,請抓住您的非微波保鮮膜並將其切成所需的形狀和大小。

如何使用保險套口交

如果只需要口交陰莖時,那麼你可以堅持使用傳統的避孕套。但是,切記要避免使用帶有殺精劑的避孕套,因為它們的味道很糟,並且可能讓你的舌頭發麻。如果你討厭乳膠的味道,也可以購買有特殊口味的保險套,如草莓

請不要在保險套上使用油性的潤滑液,因為油脂可能與乳膠相互作用,可能會損壞保險套,從而削弱其保護作用。另外,在使用潤滑劑時,請務必仔細檢查標籤,看是否可以在內部使用。一些潤滑劑含有糖,可以使味覺愉悅,但可能導致酵母菌水平不平衡和陰道感染。

另外,性玩具也需要避孕套以保持清潔。如果你要將性玩具傳遞給伴侶,請更換安全套。如果您不想在性玩具上使用避孕套,也不想與其他人共享,那麼每次使用前後都要徹底清潔喔!

乳癌治療的後遺症!恐影響生育能力

如果您今天是乳癌患者,那麼您通常會接受一些放射性的治療,來摧毀體內的癌細胞。而若您今天是女性患者,那麼您可能會疑惑這些對乳癌的治療,對您的生育能力會產生什麼影響。因此,下列幫您整理了女性生育能力的資訊,並比較了多種會影響您生育能力的治療與風險。

女性的生育能力

女性一出生後,體內就有一些卵子,而這些卵子的數量是固定的,不會多也不會少。到了青春期後,身體每個月會至少排出一顆卵子。但隨著時間過去,卵子的數量和品質都會下降,特別是在年老之後。當女性的卵子受精後,便會在子宮著床,這也表示已經進入了懷孕的週期了。不過,若卵子沒有受精,您就會有生理期,而到了更年期後,身體則會停止排出卵子。 化療對生育力的影響

通常在年紀愈大,卵子的品質會愈來越下降,不過,若您曾經有進行過化學治療(Chemotherapy),那麼此療法便會影響到您的生育力,和影響到卵巢和卵子的品質。化療後的生育力會依藥物、劑量和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療程開始後,您可能不會有生理期。即使再度有生理期,也不代表您的生育力正常、能夠懷孕。

若您在 30 歲前接受化療來治療癌症,那麼您比較有可能在化療後有機會懷孕。若為 40 歲以上,化療後很有可能會進入更年期。若您已接近更年期,化療後就會無法懷孕。

放射治療對生育力的影響

放射治療似乎對生育力沒有影響,然而若接受放射治療,在乳癌療程前還是要先做好準備。醫師會蒐集您的卵子、受精,療程結束後即可使用。 停止卵巢功能對生育力的影響

女性可以藉由藥物或手術來停止卵巢的功能,這是用來幫助高風險女性減少乳癌的風險,或是協助治療某些乳癌。其中,可以透過手術切除卵巢,或是用藥物抑制人體分泌雌激素。若透過手術切除卵巢,療程結束後即無法懷孕。若透過藥物抑制卵巢,在停止服用藥物後即可恢復生育力。 荷爾蒙療法對生育力的影響

有些荷爾蒙藥物可以用來治療乳癌,像是泰莫西芬(Tamoxifen)、穩錠(Evista)、弗瑞斯錠(Fareston)。但是這些藥物會讓生理期混亂、卵巢停止排卵。有些女性在荷爾蒙療法後還是會有正常的生理期、能夠懷孕,但有些女性則無法。除此之外,有些藥物也會讓您更難懷孕,像是:

環磷醯胺(Cytoxan)。 普拉汀諾(Platinol)。 艾黴素(Adriamycin)。 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氟脲嘧啶(Fluorouracil)。 長春花新鹼(Vincristine)。 紫杉醇(Taxol)。 剋癌易(Taxotere)。 亞伯杉注射劑(Abraxane)。

寶寶說話微笑模仿你?認識他們表達愛意的行為

寶寶還很小,不會說話表達,就算你很希望寶寶可以跟你說「我愛你」,他們可能想說也說不出來。不過爸媽別難過,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是很豐富的,如果發現寶寶對你做出以下行為,可能就代表他在跟你說愛你喔!

當寶寶深深地望著你的雙眼

寶寶很喜歡看別人的臉,特別是父母的。寶寶有一種生存本能,就是會深深地望著父母,以得到照護者的注意和關愛。雖然這是本能,但也是寶寶在對你表達愛意的方法,因為當他們會這樣看你,代表你在他心中,是一個很重要,並維護他們生命的人。 當寶寶能辨別且喜歡你的味道

寶寶才幾週大的時候,就可以辨識出他們的主要照護者是誰,也就是爸媽。他們一歲大的時候,也就懂得認出沾到母乳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媽媽的味道就是最好聞的,所以不管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香水,如果給寶寶選,他們一定選擇最熟悉的、爸媽身上的汗水和奶味的味道。(除了母乳,餵配方奶好嗎?請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當寶寶對你露出微笑

有些認為寶寶微笑都是無意的反射動作,或只是想放屁,但其實有時候寶寶的微笑是在表達「我愛你」。寶寶最早會在 6~8 週大時開始露出社交性的微笑,爸媽可以多多留意,看到時你一定會很開心。

當寶寶嘗試對你說話

寶寶最早開始的說話對象,就是照顧他們的父母了。寶寶雖然還不會真的說話,但他們會發出一些好像很想要講話的聲音,代表他們想要跟你產生交流。這時父母可以多多回應他們,為寶寶奠定日後語言發展的基石。 當寶寶模仿你的行為

無論你在做什麼,只要你表現出非常專注的樣子,寶寶就會試著模仿你。這種行為最早可能會在寶寶幾個月大時就出現,但通常會在寶寶 9~12 個月大時發生。而這種行為,即代表寶寶想跟你當隊友,而且有在認真看待你所關心的事。

當寶寶會想躲在你身後

陌生人讓寶寶感到焦慮是正常的,如果寶寶會在這時躲起來,並用你的身體當庇護,就代表他很愛你,並且認為你有能力保護他們的安全。

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覺得寶寶最近怎麼很愛流口水、咬東西嗎?可能是他們要長牙齒囉!寶寶通常會在六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但是也可能早一點或晚一點長。等到大約三歲時,寶寶就大概會有 20 顆乳牙。以下是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時間等相關注意事項。 寶寶的長牙的時程

寶寶的牙齒通常會兩兩成對地長,可能是下排中間的兩顆牙先長出來,一個月後再一次長兩顆門牙。也有的寶寶會先長下排四顆牙,而門牙一顆都沒長。

下列是寶寶各階段長牙的時間:

五個月:或四到七個月間,開始長牙。

六個月:或五到七個月間,長出下顎正中門齒。

七個月:或六到八個月間,長出上顎正中門齒。

9~16 個月:長出上顎側門齒,然後長出下方側門齒。

14 個月:或12~15個月,長出第一顆臼齒。

18 個月:或16~22個月,長出犬齒。

26 個月:或20~30個月,長出第二顆臼齒。

26 個月:或25~33個月,長出第二顆上排臼齒,然後長出下排第二顆臼齒。 長牙會有什麼徵兆?

若寶寶出現以下徵兆,就代表可能正在長牙: 咀嚼東西 牙齦紅腫,看得到一點牙齒 流很多口水 比平常難搞 喜歡拉自己的耳朵 改變飲食習慣

怎麼讓寶寶長牙時舒服點?

把手洗乾淨後,按摩寶寶的牙齦,一次兩分鐘。雖然寶寶一開始會反抗,但這樣做其實很舒服。 給寶寶一些安全的東西咀嚼。 若寶寶真的太痛,可以給他適合寶寶吃的止痛藥,但請記得不可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20 歲以下的人若使用阿斯匹靈,可能會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一種很罕見的重病。 請謹慎思考是否真的需要使用長牙舒緩凝膠,因為有些長牙凝膠會讓喉嚨麻木,導致吞嚥困難。 絕對不可以給寶寶咀嚼硬的食物,像是胡蘿蔔、冷凍貝果、冷凍香蕉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讓寶寶噎到。 絕對不可在寶寶的牙齦上塗抹酒精,因為只要一點點都可能導致寶寶中毒。

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新手爸媽不免都會對幫寶寶洗澡感到緊張,但其實只要掌握好訣竅,很快就會上手了。因為新生兒寶寶們的皮膚很脆弱,身體也不會有什麼髒汙,不需要天天洗澡或用清潔用品,除非寶寶流很多汗,那麼可適當清潔就好。以下告訴新手爸媽如何幫新生兒寶寶洗澡。

寶寶洗澡前的準備

請先將雙手洗乾淨,確認指甲已剪短並修整齊了,準備好以下物品:

小澡盆 紗布澡巾 浴巾 換洗的衣物 尿布

關於寶寶的洗澡水溫,專家的說法眾說紛紜,因為寶寶的皮膚很敏感脆弱,有些醫師建議攝氏 28 至 32 度,但有些則認為 37 至 38 度最佳。建議大家在開始洗澡前,請先用手測試水溫,避免過熱或過冷。除了洗澡水溫要注意之外,也記得要將空間的室溫調暖,以免寶寶離開溫水時著涼。

新生寶寶的洗澡流程

1. 將寶寶放在更衣墊子上,脫下所有衣服,只保留尿布,然後用浴巾包裹身體。

2. 將澡巾浸濕,擰掉些許水分後,從寶寶的鼻子向外擦拭眼睛,並一次到底,不可來回擦,另一隻眼睛則用澡巾其他的部分擦,避免有細菌交互傳染的機會。接著像額頭、臉頰等部位,也都是由內往外、由上往下的方式擦,在清潔耳朵時,注意不要擦到耳道內。

3. 接著要讓寶寶的下半身浸入澡盆內,先用一手的手掌,托住寶寶的頭和肩頸,另一手托著屁屁,以讓寶寶輕靠著您的方式抱起來,建議讓屁屁先浸水,可使寶寶適應水溫。

4. 用大拇指及中指壓住寶寶兩耳,以防止水跑進耳朵,再用澡巾擦洗寶寶的頭髮,注意別讓太多水流過臉部。身體的部分可用手指頭來擦洗,如手肘窩和屁股溝等皺褶處,較易藏垢,記得搓洗乾淨。身體正面洗淨後,再換洗背面。幫寶寶翻面時,用手扶著腋下並撐著寶寶的軀幹,不需用力只要輕輕轉過來就好。

5. 洗好後將寶寶抱出澡盆,用乾淨的浴巾擦乾身體,連皮膚皺褶處也都要擦乾,最後換上乾淨的尿布和衣服,就完成囉! 幫寶寶洗澡的注意事項

洗澡時間最好不要在剛餵完奶,或是餵奶前,且洗澡過程中,都要用手扶著寶寶的頭和頸部,絕對不能讓寶寶獨自留在澡盆中。當寶寶覺得緊張不安時,不妨多對他們說話或唱歌,可幫助寶寶放鬆。

要見人等不了?治療加速唇皰疹癒合

雖然沒辦法殺死造成唇皰疹(Cold sores 或 Herpes labialis,也稱感冒皰瘡)的單純疱疹病毒,但唇皰疹的傷口會自行痊癒。如果等不了,也可以塗抹乳膏或服用藥物,縮短唇皰疹的癒合過程,有時甚至可以預防它的復發。

初次感染唇皰疹這樣做

若首次患有唇皰疹,口服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緩疼痛,而且能稍微縮短癒合的時間。可以請醫師開立處方漱口水,減緩唇皰疹的疼痛和不適。

如果患者是兒童,他們可能會不舒服到無法正常吃喝、睡覺。這時請多鼓勵他們喝水或其他液體,以讓他們保持充足的水分。 唇皰疹復發的有效舒緩方法

當唇皰疹復發,建議採用下列方法,不但能有效舒緩病痛,也能讓潰瘍更快癒合:

塗抺外用乳膏或軟膏,以降低疼痛、搔癢,並縮短癒合時間。 在產生潰瘍前,向醫師取得口服的抗病毒藥物。若屬於經常復發且疼痛難耐的人,可天天服用,以預防復發。但請注意,一旦出現灼燒感或搔癢,請立即停藥。 雖然案例很少,但有些人是因為免疫系統天生較差,而需要較高劑量的藥物才能控制、預防唇皰疹發生。為了強化免疫系統和減輕疼痛,建議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有口服和外用藥劑)、離胺酸(Lysine,口服藥丸)、香蜂花(Lemon balm,外用乳膏)。 氧化鋅(Zinc oxide)外用乳膏,也能有效縮短唇皰疹的癒合時間。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定義 什麼是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s)指的是甲狀腺組織不正常增生,形成了突起的腫塊。如果甲狀腺有異常的慢性組織腫脹,或組織纖維化,但卻未接受適當的診斷或治療,就有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有時候,甲狀腺結節也有可能由其他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引起,例如癌症。

甲狀腺結節有多常見?

甲狀腺結節相當常見,且更常好發於女性。放射碘治療 (Radioactive iodine therapy) 是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方式之一,不過女性朋友如果想要懷孕,最好勿進行碘治療。如果女性患者正在治療甲狀腺結節,通常會建議將懷孕的計畫延後至少6個月。

另外,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罹患甲狀腺結節,一生中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突然發病。不過只要降低風險因素,還是能有效控制病情。欲瞭解更多詳盡的資訊,請洽詢醫師。 甲狀腺結節的症狀

甲狀腺會分泌名為「甲狀腺素」 (Thyroid hormone) 的荷爾蒙,而甲狀腺結節多半不會改變體內的甲狀腺素含量,大多數情況只是讓身體不再分泌甲狀腺素,不過偶爾也有可能甲狀腺結節會造成甲狀腺素分泌過多,而這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焦慮、沮喪,或者失眠 虛弱或疲憊 並未刻意減重,體重卻下降 心跳加速 頻便

有些人可能完全不會有任何症狀。有時候,患者可能只是感覺難以吞嚥,或是脖子疼痛,這樣的患者通常是在例行檢查時,由醫師或護理師察覺小腫塊,或是在其中一個甲狀腺體 (或者左右兩個都有)發現組織特別密集的區域,才得知罹患了甲狀腺結節。患者可能還會經歷其他為列舉之症狀,如果對於甲狀腺結節的症狀有任何疑慮,請洽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正常情況下,通常是在一般性的身體檢查,或是頸部超音波檢查,才會診斷出甲狀腺結節。如果發現自己有前述之症狀或徵兆,或者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症狀不盡相同,如果發現任何異狀,最好盡快尋求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瞭解最適合自己的診療方式。

甲狀腺結節的原因

有幾種狀況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 碘缺乏:如果飲食碘含量不足,可能會導致甲狀腺結節的形成。不過碘缺乏的問題在某些地區並不常見,例如美國,因為他們的食鹽與其他食物中都添加了碘。 甲狀腺組織過度增生:有時又被稱為甲狀腺瘤 (Thyroid adenoma),其原因目前仍不明確,不過一般來說都不算太嚴重的問題,除非甲狀腺瘤的大小會對患者造成一些困擾的症狀。 甲狀腺素分泌過度:有些甲狀腺瘤會不遵從腦下垂體 (Pituitary gland)所下的指令,製造出更多的甲狀腺素,即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囊腫(Thyroid Cyst):甲狀腺囊腫通常是甲狀腺瘤退化而成,混合了不同的固體成分。一般而言甲狀腺囊腫是良性的,不過偶爾也有可能含有惡性的固體成分。 慢性甲狀腺炎(Thyroiditis):橋本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是甲狀腺疾病之一,會導致甲狀腺發炎、結節腫大,此種疾病通常會伴隨著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 多結節性甲狀腺腫(Multinodular Goiter):「甲狀腺腫」是用來形容甲狀腺之腫大,有可能是因為缺乏碘或是甲狀腺疾病所引起。而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則是指腫脹處包含數個明顯的結節,目前仍不知其確切原因。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雖然惡性甲狀腺結節的機率並不高,不過某些因素仍有可能提高結節演化成癌症的風險,例如家族中有甲狀腺或其他腺癌病史。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年紀在30歲以下或60歲以上、性別為男性、有暴露於輻射環境之經歷 (尤其是頸脖處曾接觸輻射者),以及存在疼痛或不適感的大結節等。 甲狀腺結節的風險因素

很多風險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甲狀腺結節,包括: 甲狀腺腫(Goiter) 之家族病史 生長於缺乏碘的環境,女性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未知的環境因素,例如:環境汙染、汙染物、農藥等 濫用荷爾蒙藥物或中藥

甲狀腺結節的診斷與治療

文章中所提及的資訊,都不能替代醫師的醫療建議。如果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甲狀腺結節如何診斷?

根據活體組織切片與細胞複製的相關研究所示,甲狀腺結節可透過以下檢查診斷: 吞嚥口水時檢查:物理檢查醫師檢查您的甲狀腺時,可能會要求您吞口水,因為通常在吞嚥的過程中,甲狀腺結節會上下移動。醫師也會檢查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之徵兆或症狀 (例如顫抖、反射動作過度活躍、心跳過快或不正常),或者是甲狀腺機能低下 (例如心跳過慢、肌膚乾燥,以及臉部腫脹)。 甲狀腺功能檢查(Thyroid function tests):測量以下三者之血中含量:四碘甲狀腺素(Thyroxine,T4)、三碘甲狀腺素(Triiodothyronine,T3),以及腦下垂體所分泌之甲狀腺刺激荷爾蒙(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藉此判斷甲狀腺素是否分泌過多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過少(甲狀腺機能低下)。 高頻超音波成像:此種檢查使用的並非放射成像,而是高頻超音波成像,可以更加掌握結節的形狀與結構,並且可能可以區分出腫脹處究竟是甲狀腺囊腫或固態結節,或者判斷是否有多個結節。此外,成像之結果亦可做為細針抽吸細胞診斷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之參考。 細針抽吸細胞診斷(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通常醫師都會採集結節之組織檢體,以確任是否有癌症之虞。細針抽吸檢查有助於區分良性與惡性甲狀腺結節。在這項檢查過程中,醫師會在結節處插入非常細小的銀針,以採集細胞樣本。 甲狀腺掃描:甲狀腺掃描在某些案例中,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甲狀腺掃描,以評估甲狀腺結節之狀況。要進行此項檢測,需先在患者的手臂靜脈中注射放射性碘同位素,。接著患者會需要躺在平台上,透過特殊的相機拍攝患者的甲狀腺,並且顯示在電腦螢幕上。

甲狀腺結節如何治療?

甲狀腺結節有數種治療方式,依據原因之不同以及患者體內甲狀腺素含量而定。如果不是會演變為癌症的惡性甲狀腺結節,可能有以下幾種治療方式: 觀察等待:如果活體組織檢查顯示您的甲狀腺結節屬良性,醫師可能會建議繼續觀察情況即可,而這通常指的是定期接受物理檢查與甲狀腺功能檢查。如果結節處繼續增大的話,您也有可能會需要再次進行活體組織檢查;但若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並未增大,您可能永遠都不需要治療。 甲狀腺素抑制療法:包括用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商品名:利瓦索 Levoxyl、辛索德 Synthroid等)來治療良性結節,也就是以藥丸的形式服用合成甲狀腺素。此項療法的概念,是透過補充額外的甲狀腺素形成訊號,以讓腦下垂體減少分泌 TSH (即刺激甲狀腺組織增生之荷爾蒙)。雖然理論上聽起來很理想,不過甲狀腺素療法其實頗有爭議。沒有明確證據顯示,透過治療續縮小結節 (或者縮小中的結節原本就不大,且屬於良性) 有其必要。 手術治療:不過有時候,有些明顯屬於良性的甲狀腺結節需要動手術治療,尤其是結節已經大到導致患者難以呼吸或吞嚥。除此之外,腫大的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也有可能會需要動手術,尤其當甲狀腺腫已經壓迫到氣管、食道或血管時。經過活體組織檢查後,如果判斷結節不確定或者有可能屬惡性,則也需要開刀移除,已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癌症之徵兆。

治療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結節

如果甲狀腺結節造成您的甲狀腺過度分泌甲狀腺素,超過了正常的水平,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可能的治療方式如下:

放射性碘治療:醫師可能會利用放射性碘元素,來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的腺瘤或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放射性碘元素通常是以膠囊或液體的形式服用,將會被甲狀腺所吸收,進而在兩到三個月內縮小甲狀腺結節、緩和甲狀腺機能亢進之徵兆與症狀。 抗甲狀腺藥物: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例如甲硫嗎唑錠 (Methimazole,商品名:達百蘇 Tapazole),以減少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症狀。療程通常都需要花費長時間,而且可能會對您的肝臟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所以請務必和您的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與益處。 手術移除:如果放射性碘元素或抗甲狀腺藥物都不在您的選項內,則您可能會需要開刀移除過度亢進的甲狀腺,而開刀也伴隨著特定的風險,所以同樣需要事先和醫師全方面討論。

治療惡性的甲狀腺結節 手術移除:惡性的甲狀腺結節通常都需要動手術,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移除惡性結節,並且移除大部分的甲狀腺組織,又稱近全甲狀腺切除術 (Near-total thyroidectomy)。甲狀腺手術的風險,包含:傷害控制聲帶的神經 (喉返神經 Laryngeal nerve)、傷害副甲狀腺 (Parathyroid glands,位於甲狀腺後的四個小腺體,負責調節血液中的含量)。接受甲狀腺手術後需要終生追蹤,並且從外部服用甲狀腺素,以供給身體所需之正常甲狀腺素量。 酒精注射消融法(Alcohol ablation):另一個可以用於治療小的癌症結節的方式,則是酒精注射消融法。這項療法會注射少量的酒精至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處,有助於治療手術無法觸及之癌症部位。通常需要分成多次治療。 甲狀腺結節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要改善甲狀腺結節,您可以從以下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著手: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非惡性,並不會致癌,也不需要藥物治療。如果您的甲狀腺結節正在觀察期,建議您安排定期回診,以確認結節處是否有任何變化。避免風險因素、維持規律健康生活:養成運動習慣、攝取充足蔬果。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向醫師諮詢,讓醫師更了解您的症狀,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恐怖谷理論:機器人好可怕?認識深藏腦內的恐怖谷

在動畫電影《瓦力》(WALL-E)中,雖然是機器人,但長相非常討喜的瓦力,擄獲了許多人的芳心,但是您可能也看過新聞報導,新研發出的機器人,主打著跟人類更加相似,但是它的樣貌卻讓您有種怪異、不寒而慄的感覺,這種現象稱作恐怖谷(Uncanny Valley)。本文將為您介紹恐怖谷理論,了解為什麼人害怕與自己相似,卻非人的物體。

什麼是恐怖谷?

恐怖谷一詞最早是由精神科專家恩斯特∙詹奇(Ernst Jentsch)於1900年提出,但是一直到1970年,日本的機器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在其論文發表了恐怖谷於機器人身上的應用,以及喜好曲線的變化後,才被廣為使用形容「與人類過於相似的機器人」,隨著這項理論愈來愈廣為人知,也被擴展至形容那些精緻,但是卻引起人不適感的動畫或是人偶、擬真娃娃等。 恐怖谷理論:機器人的好感度變化

如果我們將人對於機器人的好感度畫成一張表格,您會發現表格一開始會由低點等比例上升,低點部分的機器人我們可以將之歸納為,沒有太多人類特徵的機器人,例如:工業用機器人,在這個區間內,機器人與機器其實非常模糊,有些人會將機械手臂稱為機器人,或是許多人家中都會有的清掃機器人,它們的外表看起來完全不像人類,因此我們通常也不會對其有特別的喜愛,只會將其看作是一種機器。

但是,在加入一些擬人的要素之後,人們對機器人的好感度便會大幅提升,像是前面提到的《瓦力》,雖然它沒有跟人類相似的身形,但是製作團隊幫它加上了兩顆大大的眼睛,突然間,我們便覺得它變得好可愛而且充滿人味,理論上來說,人類對機器人的好感度應該會隨著似人特徵的增加一併成長,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當機器人的製造者,將機器人披上人類的皮膚、加上頭髮,試圖讓它們模擬人類的說話方式,人們卻不再認為它們可愛或感覺親近了,因為它們嘗試「變成人類」,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對於如何辨識人類以及如何與人溝通,再清楚不過,只要這些機器人有一點不像人的感覺,無論是動作太僵硬、皮膚不夠真實、眨眼的速度不對等等,我們都能輕易察覺到有哪裡不對勁,並對這些嘗試模擬人類的機器人產生反感,這時,我們對機器人的好感度便會急遽的下降,產生所謂恐怖谷的現象。

不過,每個人的忍受程度不同,因此恐怖谷的區域也可大可小,比較明顯的差別在於,忍受程度較高人的可能會察覺到機器人的不自然,但是還不至於感到害怕。

恐怖谷存在與否的爭議

其實恐怖谷並非一個正式的「症狀」,然而,無論是支持或是反對者,都無法提出確切的證據指出產生恐怖谷的原因。而究竟為什麼人會對過度與人相似的非人物體感到懼怕,充滿了各種說法,像是因為人對死亡或是屍體有恐懼感,而仿真人機器人的行為,可能會讓人跟那些負面感受產生連結,使得我們感到恐懼。

另一方面,也有說法認為,人類會透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了解其他人是不是有「異狀」,包括:生病、生理或心理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陌生人,明明我們沒有與他接觸,卻可以透過觀察發現,他的行為有點奇怪或反常,也因此想要跟他保持距離;若將同樣的情況應用在仿真人機器人身上,我們覺得不對勁的時候,便會想要遠離他或者產生厭惡感。 恐怖谷的成因:可能跟基底核相關

根據科學報告(Science Report)的一篇研究,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觀察腦部在觀看過於擬人的機器人時,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結果發現,當機器人表現出怪怪的非人行為時,腦內的基底核(Basal ganglion)活動程度會增加,而基底核跟人體的動作控制與認知有所關聯,當機器人的不尋常動作被基底核發現時,恐怖谷也就產生了。

從這項研究來看,若想要避免恐怖谷出現,也許應該針對「不引起基底核過度反應」的方向來設計機器人,因為就算外觀再怎麼與人類相似,只要機器人的動作無法達到人類那般流暢且自然,恐怖谷的狀況可能還是會不停出現。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的基本概念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是一種肺炎(Pneumonia)。這種疾病於2002年11月首次在中國出現,在短短幾個月內旅客以及前往外國的中國人民便將SARS帶往全世界29個國家。

雖然感染SARS的病患有9成會痊癒,但若沒有妥善治療仍會死亡,因此有關當局立刻宣導預防措施、疾病辨識徵兆、診斷方式以及建議隔離病患,以免疾病散播。SARS在2003年7月消失,且從2004年起便無任何疾病案例。 SARS的症狀

感染SARS會出現流感(Influenza)前期徵兆,如發燒至38°C以上;接著開始發冷、發抖、肌肉疼痛、頭痛、乾咳或疲勞;更嚴重的症狀包括嚴重肺炎和血氧降低(血中的氧氣量不足)。可能有些症狀未列出,若對症狀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若出現SARS症狀如高燒、肌肉疼痛和咳嗽,必須立即住院,尤其是有心臟病、高血壓(Hypertension)或糖尿病,同時又出現SARS症狀的人,以免產生併發症。若有上述任何徵兆或症狀,亦或是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各有不同,請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SARS的原因

造成SARS的原因是冠狀病毒,且蝙蝠和果子貍被認為是傳染病毒的帶原體,若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氣便會生病。若有下列近距離接觸也有可能感染SARS:觸碰到含SARS病患的口水、淚水、尿液及糞便;與感染者擁抱、親吻或共食;接觸到SARS患者摸過的門把、電梯按鈕等物。

SARS的風險因素

SARS有很多風險因素,例如: 暴露在攜帶冠狀病毒的人或動物中。 前往SARS爆發的地區或國家。 吃東西前後未洗手,個人衛生習慣差。

SARS的診斷和治療

這裡提供的資訊無法替代專業醫療建議,進一步資訊請與醫師討論。 醫師會詢問可能的傳染途徑,如旅遊和接觸史。 進行血液檢查及糞便檢查,來看血液或糞便中是否有冠狀病毒或病毒抗體。 若醫師懷疑有支氣管炎(Bronchitis)或肺炎等併發症,可能會需要做放射線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檢查。 如何治療SARS?

目前SARS沒有治療方式,若感染SARS,醫師只會使用抗病毒藥物、氧氣治療、生理學治療、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素以預防其他疾病發生。抗病毒藥物無法治療SARS本身,只能預防其他病毒進入身體。若有肺炎症狀,醫師會額外給予抗發炎類固醇。 預防SARS傳播的方法

防止SARS傳播有幾種方法:

不要到SARS疫情失控的地區旅行,有關疫情的地區名單與疫情等級,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網站的最新資訊。 為降低感染SARS的風險,請避免直接接觸已感染SARS的患者,至少要等病人的SARS症狀消失10天以上才可接觸。 為了防止病毒散播,請務必做到以下5點: 使用肥皂或含酒精成分的清潔劑,徹底正確地洗手。 不管是打噴嚏或咳嗽,都請遮住口鼻。 避免與他人共享食物、飲料、餐具。 定期使用消毒劑清潔各種用品。 在某些情況下,最好戴上手套、口罩和護目鏡,以防止SARS傳播。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