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牽小手~與孩子增進關係的散步技巧

大手牽小手~與孩子增進關係的散步技巧

專家從研究中發現,孩子的知識、能力與表現,可以從與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動獲得提升,例如:父母親與孩子一起散步,就是一種良好的互動。下列是透過雙方大小牽小手一起散步,加強彼此關係的小撇步。

父母親向孩子提出問題

散步時,由父母親向孩子提出問題,是一種很好的互動方法,這有助於增進孩子思考能力,豐富語言能力,改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讓孩子更融入當下與父母相處的環境。 隨時準備給孩子一些意外驚喜

與孩子一起散步過程中,請您隨時準備好,給孩子意外驚喜,例如:到公園時,讓孩子自由的去玩盪鞦韆、溜滑梯、翹翹板等遊樂設施;到圖書館時,讓孩子自己選幾本喜歡閱讀的書借回家看;到便利商店時,給孩子自行去買喜歡的東西吃。對您跟孩子而言,這些意外的驚喜,是值得保留下來的甜美回憶。 喚醒孩子對事物的感官

孩子在散步時如果能留意周遭環境,如:聆聽樹上小鳥悅耳的叫聲、注意即將進入月台的火車、吹過大樹頂端的強勁風勢,都有助於啟發、改善孩子們的感覺能力。此外,身邊值得注意的美好事物還有很多,包括:花朵散發的迷人香味、樹林裡輕鬆愜意的悠閒時光、品嚐麵包店剛出爐的香濃麵包、觀察路旁大小不一的石頭、輕摸樹葉上的露水等。這些多花點心思的小互動,都能夠增加您與孩子間的關係。 刺激批判性思考能力

您也可以利用散步的機會,教孩子一些基本數學概念,教孩子算數字,如:「我們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4面國旗」。另外,也可以藉由「你覺得今天早上我們散步時,總共會看到幾隻貓?」這樣的問題,激發孩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給孩子運動的機會

如果您的孩子年紀還小,還坐在推車裡,那給他們機會自行走路,讓他們開心的自己走走跳跳。讓他們沿著60公分的磚塊籬笆牆向前進。請您扶好孩子的手,讓他們保持平衡,並注意安全。同時也允許他們在公園裡,躲在樹叢後方,跟您一起玩捉迷藏遊戲,或是開心、盡情的環抱大樹。 透過自然現象教導人生

您可以利用散步的機會,跟孩子解釋路上看到的簡單現象,如:鴨子為了要有足夠的體力游泳,保持體溫,餵哺鴨寶寶,所以必需到湖裡捕魚吃。此外,也可以跟孩子分享,大自然在季節交替變化時的現象,如:秋天會有落葉;夏天時樹上濃密的綠葉;春季時,很多植物的新嫩芽會長出來等。透過這些自然現象,讓孩子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習人生。

多互動留下美好回憶

陪伴孩子散步的路上,如果沿路的景緻、事物有些許變化,您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問看看他們是否發現什麼改變,還有對不同情況的想法。當您經常這樣提醒孩子觀察週遭環境,跟他們互動,他們也會更用心觀察,發現更多新鮮事,而這些都有助於讓孩子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飲食障礙症的種類~青少女特好發

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或稱飲食疾患、飲食失調,是一種心理疾病,指對飲食的內容和分量過度執著,同時會有極端的行為和身體意象(Body image)的問題。患有飲食障礙症的人,無法控制自己對特定食物的感覺和情緒,且如果無法按照自己制定的理想方式進食,就會感到嚴重壓抑。

有些患者也會有強烈的減重慾望等其他症狀,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患者的健康與生活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有飲食障礙症,但這個疾病最常發生在青春期的小孩身上,尤其是青少女。

飲食障礙症的類別和特徵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看法非常扭曲,他們強烈認為自己過於肥胖,而別人都是比較瘦的。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總是感到羞愧,會竭盡全力想要達到他們心目中的理想體重,無論運動、節食或刻意脫水,即使他們減重的方式和體重已經超出安全範圍,他們還是不斷嘗試,渴望完美,並用極端的方式衡量自己,然後永遠覺得自己不夠瘦。神經性厭食症常見的症狀有:

用病態的方式追求輕和瘦 會迴避需要吃東西的情況 極度在意每種食物的成分和熱量 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瘦的,或體重已達正常。 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徵兆,如:頭髮稀疏、皮膚灰白或異常地黃,以及指甲斷裂。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神經性暴食症又稱心因性暴食症,跟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同樣都會有想減重的強烈慾望,不過神經性暴食症患者會在重複地暴飲暴食後,用催吐的手段控制體重。此類患者由於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強烈羞愧、內疚,因此他們通常會將自己的症狀隱藏得很好,但儘管如此,旁人都還是有跡可尋,如下:

經常在用餐後去洗手間 身上常常有嘔吐物的味道 身邊經常會有拿來裝剩菜的容器或塑膠袋 體重增減變化不定 好像在做實驗一樣,吃不同食物。 手背指關節有因經常催吐,皮膚與牙齒摩擦造成的疤痕。

非典型飲食障礙症

屬於非典型飲食障礙症包括:

強迫性過度飲食症(Compulsive overeating disorder):會暴飲暴食,但不會催吐。 清除型厭食症(Purging disorder):不會暴飲暴食,但會催吐。 夜食症候群(Night eating syndrome):一種會在晚上過度進食,並會伴隨睡眠問題的綜合症。

35月齡寶寶:培養獨立性 會騎三輪車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若您的孩子偏好某個家人或朋友的陪伴勝過您,別太在意。他可能只是自己決定了哪一天指定爸爸來讀床邊故事,而不是媽媽,如果媽媽已經照顧了他一整天,那是該換爸爸來陪陪他了,尤其因為出差遠行而有幾天不在的家長,會被冷落是正常的,孩子只是在表達:我真的很想念您,我不喜歡那樣,我很怕您又會拋棄我。

對學齡前的小孩來說,幻想與真實的界線很模糊,因此當孩子說的話與現實有出入時,他或許並不是故意扯謊,而只是他的認知不同而已。 如何照顧寶寶?

當您覺得參與孩子的下午茶會扮家家酒、堆積木,或覺得他的遊戲很無聊時,就讓他自己玩耍吧,別覺得愧疚,讓他自己玩耍,也能培養他的獨立性。也可以想想其他能讓您覺得豐富身心,又可以跟小孩一起做的活動,例如下廚、玩園藝、到戶外玩耍、散步;或者讓您的孩子模仿您工作的樣子,給他一張「辦公桌」或遊戲的廚房。

即便不符事實,孩子總是寧願說一些讓人覺得入耳的話,幫助他理解說出真相並不可怕,就是避免他扯小謊的方式。比方說,他否認在牆上塗鴉時,請冷靜地幫他清理,並指出蠟筆是用來畫在書本或紙張上的。此外,幽默也是很好的應對方式,順著他的荒謬說詞,渲染成您自己的版本,孩子說不定就自己承認真相了。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2~3歲時,就很會騎三輪車了,騎三輪車可以訓練大腿肌力,以及腿部的協調性,從選一台塑膠製、高度較低的三輪車開始,可以讓孩子較有安全感,也較容易掌握踩腳踏車的訣竅,然後就能換輛更大的三輪車,但這時他的平衡感,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尚無法控制二輪的腳踏車,有些孩子能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但通常要到4歲左右才行。

寶寶的健康須知

若您的好奇寶寶愛到處玩耍,那要他完全不沾到病菌,是不可能的,染到病菌的症狀包括:腹痛、咳嗽、紅疹、嘔吐和發燒,這些症狀都很常見,但只有醫師能確認上述症狀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請確認孩子是否遺漏任何預防注射,現在是否是流感(Influenza)季節?通常流感好發在10~5月,由當時的氣候而定,您的醫師應該會建議小孩接種流感疫苗,以下是關於流感的須知: 流感比一般感冒症狀嚴重得多。 流感疫苗通常施打於2歲以上的小孩,也有一些針對6個月以上嬰幼兒的疫苗,請向醫師諮詢相關資訊。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建議嬰幼兒6個月大之後,應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幼兒的爸媽與主要照顧者,也都應施打疫苗。 通常施打疫苗後,因流感發燒的症狀會較輕微,但若流感症狀惡化,請速就醫。

新手爸媽小提醒

由於您的孩子正在睡眠周期的轉換期間,他可能會比您更容易在半夜醒來,因此讓他學習如何自己再度安然入睡,是很重要的,您可以試試以下安撫孩子睡覺的新方法: 把他安置在大床上,鼓勵他。 預備他睡前的所有需求,並將它們列入就寢的常規。 給他一個晚安親親吧!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新手父母快看!布尿布vs.紙尿褲哪個好

隨著國民的環保意識抬頭,許多新手父母開始擔心紙尿褲的材質,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尿布疹(Diaper rash),因此,在台灣有父母們共同創立了推廣布尿布的協會,希望藉此推廣使用對地球友善、成本又低的布尿布。若您還在考慮該用哪一種尿布,以下對於布尿布與紙尿褲的5點比一比,供您參考。

1. 寶寶的排便與屁股通風 布尿布:布尿布因為沒辦法吸乾所有的水分,所以寶寶一旦尿了或便便了,馬上就會感覺到屁股不舒服,但父母剛好能藉這機會,訓練寶寶排便,尿布的更換也會比較頻繁,因此有助於寶寶的皮膚保持通風乾爽,不會過分潮濕,可降低皮膚受感染的機率。另外,布尿布的材質主要為棉、麻、竹等天然纖維,觸感較舒服。 紙尿褲:紙尿褲的吸水能力非常強,所以寶寶根本不會感覺到尿尿和大便帶來的潮濕和不便,因此更換也較不頻繁,加上紙尿褲有3層:內層、吸水層與防水層,一旦尿了沒有馬上換穿,就容易悶著。紙尿褲的材質多為結合塑性纖維製成的不織布,或生物塑膠,有的紙尿褲上層還會用隔離霜處理,保護肌膚不受刺激。

2. 尿布3年的用量與價格

布尿布:布尿布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重複使用性(甚至第二胎也可續用),尿布髒了洗一洗就可以繼續用,以寶寶的尿布期一般為3年來計算,一天平均更換8次,若隔天才清洗,則需要準備16件做替換。布尿布包含了學習褲和尿布墊,建議父母選購時挑選可調整尺寸的防水學習褲,就不需隨著孩子長大而買新的,只需多加一張尿布墊即可。若購買台灣製的學習褲和尿布墊,便宜的一件學習褲加一塊尿布墊,共100元有找,3年的花費約1,600元。 紙尿褲:紙尿褲由於沒法更換,用完就要買新的,隨著寶寶成長共分6種尺寸,單件價格最小尺寸便宜的4元起跳,至最大尺寸16元,同樣以一天8件計算,3年共需8,640件紙尿褲,也就是至少34,560元以上,這還只是用最小尺寸的4元來計算而已,就算取中間值10元,3年也要86,400元。 3. 尿布疹的發生機率 布尿布:布尿布必須時常更換,不然寶寶就會出現尿布疹,若父母發現即使換了尿布還是有異味,就代表仍有細菌存留在尿布上,應該馬上換掉洗乾淨。有的寶寶會對聚氨酯層壓板(PUL)材質過敏,有的則對潮濕過敏,這是因為皮膚直接接觸到水分的關係,尤其會發生在無法頻繁更換尿布的晚上,因此,父母可以在尿布上加排汗層隔開它。 紙尿褲:針對紙尿褲的超強吸水能力,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皮膚科臨床教授布魯斯布羅德(Bruce Brod)表示,紙尿褲能吸收比它重好幾倍的液體,相較對皮膚比較好,但父母也要留心,若紙尿褲有橡膠、黏合劑、芳香等成分,有的小孩會對此過敏,而患上尿布疹。此外,若長時間不更換,可能會導致男嬰的陰囊溫度過高,造成精子數量減少。

4. 大便的處理與對環境的影響

布尿布:由於布尿布需要用水洗,因此寶寶的尿尿和便便,會以汙水的形態排往化糞池,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唯一的缺點就是過程中會浪費大量的水,而且用熱水消毒尿布,將會更耗能量。現在市面上的布尿布多採用不同造型設計和織物,外圍一般是防水的塑料材質,內層則是天然纖維或超細纖維,黏扣則有塑膠卡扣、尼龍搭扣,或較環保的亞麻貼。 紙尿褲:紙尿褲用後即丟,一件紙尿褲預計需250~500年才能被完全分解,若處理不當,附在寶寶排泄物上的細菌,可能會造成地下水源的汙染,引發傳染病。有些紙尿褲對環境的破壞很大,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喬蘇瓦茲博士(Joe Schwarcz)指出,紙尿褲中有無法被分解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以及要透過大量伐木才能獲取的木漿。 5. 尿布的成分

布尿布:一般的布尿布不會含對寶寶有害的化學物質,但父母還是要小心,有的布尿布內側,會用聚脂纖維羊毛製成(一種石油合成材料),想避免人造材質的話,父母可選購天然纖維的布尿布。 紙尿褲:紙尿褲的成分一直都讓人很擔心,父母在購買時務必先確認商品成分的安全性,也可以先上網做好功課,以免危害寶寶的健康。紙尿褲可能有的危險成分包括:超吸收性聚合體(Super Absorbent Polymer,簡稱SAP)、戴奧辛(Dioxin)、 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芳香及染料,其中戴奧辛最恐怖,它是被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列為劇毒性最高的致癌物質。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有一種父愛叫獅子王!學5個好爸爸原則

相隔25年,經典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重返大銀幕,只是這次採用擬真動畫的拍法來詮釋,而劇中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主角辛巴(Simba)與他爸爸木法沙(Mufasa)之間的親情互動和家庭教育。以下舉出5個您可以從木法沙身上學習的好爸爸模範,爸爸們趕快做筆記吧!

1. 真正的勇敢是承擔責任

獅子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霸氣和勇敢,但木法沙卻不會仗著自己是獅子王的身分去欺壓其他動物,他教導辛巴真正的勇敢是需要承擔責任。當得知孩子是為效仿他的勇敢而去了禁地,他便以慈父的心向辛巴解釋,勇敢不是魯莽行事,因為就連自己是獅子王,也會有害怕的事,像是失去自己的寶貝兒子。

沒有人是完美的,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以及不擅長的事情,父母要教導孩子學習接納自己的短處,發展自己的長處,同時我們不是自己一個人,需要與他人一起合作,彌補彼此的不足。

2. 父母不要過分保護小孩

不管是動物或人,父母都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小孩,當發現辛巴遇到危險後,木法沙立刻現身救援,趕走那些要傷害他孩子的土狼。小孩在面對困難時,相信父母也都會想在第一時間陪在孩子身邊,給予他們心靈上的支持,但建議適度就好,因為東方的父母可能會過分地保護孩子,這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3. 生氣後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雖然木法沙對於辛巴不聽他的話感到生氣,卻不會因此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他只會針對孩子的行為表達失望,這是各位爸爸媽媽們需要學習的。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點出他的錯,再告訴他您的感受,這樣的溝通既直接,又不傷感情。

父母要銘記,當教訓小孩後,請用肯定的言語重申您對他的愛,尤其是做爸爸的,因為多數父親不擅長和孩子敞開心對話,特別在傳統的華人家庭中。所以,親愛的爸爸,不要吝嗇您的口水,只要一句「我愛你」,就能讓孩子開心一整天。

4. 不管多忙都要花時間陪小孩

父子之間的互動對小孩的成長至關重要,木法沙雖然是獅子王,但他選擇放下架子和忙碌,抽時間跟辛巴滾在草地上一起玩,這是身為父母可以效法的榜樣,您可以試著主動參與孩子有興趣的活動,相信你們的感情會更加緊密。 5. 父母教育小孩從家裡開始

做為一個爸爸,木法沙並沒有承諾辛巴不會有孤單的時候,而是傳遞給孩子一個盼望,每當他覺得孤單時,可以抬頭看天上的星宿,這一閃一閃的夜空繁星,就代表著自己和歷代祖先的守護,並且會一直在天上看顧著他。

就像木法沙教導辛巴面對孤獨,父母也需要從小就教導孩子關於人生和價值觀,因為這些都不是學校課本可以學到的,而且小孩在家的時間,絕對比在外面長,因此教育要從家開始。

22月齡寶寶:派任務給他 多鼓勵讚美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您的寶寶22個月大了,這時他已經會推著學步車到處逛,甚至對自己想要做些什麼,開始有很多想法。當您打斷或干涉他的行為時,他也會立即反抗,這時期的寶寶,對各種事物的喜怒都很情緒化,那是因為他正在建立自己的獨立性。

這時轉移他的注意力,是很有效的方法,因為您的22月齡寶寶的注意力,只能維持10分鐘甚至更短,用別的事物或做些鬼臉,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就能讓他馬上忘記鬧彆扭了。有時候直接把孩子抱離那個空間,或到戶外,也是轉移注意力,跟安撫寶寶情緒的有效辦法。 如何照顧寶寶?

讚美鼓勵法永遠萬用,尤其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您可以試著說「我知道穿鞋子很難,但你已經盡力囉」或是「你好像覺得不耐煩了,要不要我幫你?」分派一些家務讓他做,來提升他的榮譽感,例如整理成堆的東西,或幫您澆花,當他進行得不順利時,請不要急著去幫他,這會打擊他的獨立性及自信心。記住,您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多方嘗試不同的任務,來學習技能,而不是請他幫忙把事情完成。

要您時時刻刻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是不可能的,除了寶寶在睡覺,或是很專注地沉浸在遊戲裡之外,還是儘量多留意孩子的狀況,當您正忙碌時,還是可以偶爾過去摸摸寶寶的頭、視線上看顧著他,並同時對他微笑。如果您對著22月齡的寶寶說「等我一分鐘」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當下還是盡快去看他比較好,例如看看是否需要換個乾淨的尿布。

若您想讓寶寶嘗試新的食物,請以少量漸進的方式進行,多嘗試用不同的烹調方式,來提供他曾挑食的食材,別強迫他一定要吃,或一旦他不吃就把盤子收走。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任何食物來者不拒。

寶寶的健康須知

寶寶滿24個月的兒科徹底檢查,即將到來,寶寶可能對家中的寵物如貓、狗過敏,留意以下可能是過敏的症狀: 打噴嚏 眼睛癢、流淚 流鼻水 鼻塞

如果您的寶寶出現以上症狀,請求診醫師,尤其是您已經移除過敏原,但症狀仍未改善時,醫師可能會幫孩子注射抗敏針來因應。 新手爸媽小提醒

請留意孩子的口腔健康,有些症狀是由於牙齒不適導致的,例如情緒煩躁、腹瀉、輕微發燒等,若您的小朋友有牙齒方面的問題,那他可能也有以下症狀: 流口水 (可能會導致臉長疹子) 牙齦敏感、腫脹 煩躁易怒 愛咬人 拒食 睡眠問題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32月齡寶寶:想像力升級、多教唱閱讀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隨著您的寶寶逐漸步入三歲,他的模仿遊戲也跟著逐步進階,填充動物玩偶不再只是被抱在懷裡的一個物件,而會變成一個有名字的家人,也需要被餵食、洗澡,和參加下午茶會的活生生真實人物了。一條披在肩上的毛巾,也能象徵著冒險犯難的超級英雄,您甚至可以聽到他喃喃自語著自己想像中扮演角色的台詞。

如何照顧寶寶?

透過練習唱兒歌,是增進孩子語言能力最好的方法,成韻的文字遊戲、童謠,可以幫助孩子辨別字彙音韻間,微小的不同,也幫助提升聽覺記憶,建立識字前閱讀技能,和練習押韻。書上那些配合音韻畫出的插畫,也變得更生動,讓您的孩子透過閱讀和唱著聲韻歌,就能讓文字學習變得富有趣味性。

利用道具,可幫助那些想像中的遊戲更加真實,即使兩歲大的小孩對於那些物品的認知還很懞懂,但一根棒子對他來說就是魔杖、葉子可當作盤子,而積木可以變化的東西就更多了。

看著孩子實現創造力,是很有趣的,您也可以提供一些物品充當道具,例如:服裝(您的舊鞋、圍巾、蓬蓬裙),或一些兒童尺寸的用具,例如:玩具電話、迷你小掃帚等,仿製日常生活用品的兒童玩具,最適合這時期的小孩。

童話故事是建構小朋友許多認知的基本教材,但可能要等到您開始讀給孩子聽時,才會發現他們其實有多恐怖,很多童話故事,確實地教導孩子如何克服恐懼,以及正與邪的角力,而正義的那方,永遠都是獲勝的,若您不喜歡童話故事的內容與用詞,修改一些無妨,反正小朋友也不會知道跟真實版有多少差距。 寶寶的健康須知

一旦寶寶對某種食物起了過敏反應,您就必須有心理準備,面對寶寶可能再次發病,或許首次過敏症狀輕微,但下一次卻可能很嚴重。兒科醫師可以提供您下次再發生過敏症狀時,所有的行動計畫說明。

醫師亦可能建議您,隨身攜帶注射型腎上腺素(Epinephrine auto-injector),這是由醫師開立,可即時施打適量腎上腺素的處方藥,醫師也會教您在下次嚴重過敏發生時,如何使用。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若您的孩子經常對您充耳不聞,或總是沉默內向地不看著您的眼睛,請帶他去就醫,醫師將視情況,給予聽力或發展能力方面的檢查。 新手爸媽小提醒

睡午覺可以幫助精力充沛的學齡前小孩,恢復精神,並讓他的情緒在晚間就寢前,都維持穩定,因此不用急著把午睡習慣戒掉。若您的孩子略過午睡時,脾氣就變得暴躁,那表示他仍然需要白天的休息時間。

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過敏,然而有八大類食物,囊括了 90% 的過敏原:蛋、牛奶、花生、小麥、大豆,以及核桃、巴西堅果、腰果等堅果類,魚類包括鮪魚、鮭魚和鱈魚,甲殼類如龍蝦、蝦子及螃蟹等。

種下良善的種子!6招養成小孩品格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資本主義掌控下所運作的社會,許多人可能忘記了除了金錢與權力外,還有許多身而為人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每個人自身的品德,我們會願意主動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願意參與公益活動等,都是出自於我們觀念裡積累而來的品德觀念。俗話說:「學好3年,學壞3天。」若能在小孩小的時候便能建立「施比受更有福」的助人觀念,相信在未來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不論是工作或是人際關係,都會更加的順遂,以下就為您帶來6種幫助小孩建立善良品格的方式。

1. 鼓勵樂善好施

隨著小孩年紀逐漸長大,每個階段喜歡的玩具也不同,您可以鼓勵小孩將已經玩膩但還沒有損壞的玩具整理出來,將這些玩具捐給孤兒院等地方,同時對小孩說明這些塵封的玩具可以再次發揮它們的價值,帶給更多小朋友快樂,讓他們逐漸把助人的觀念內化,不再需要別人的建議,自己就能產生幫助人的念頭。 2.「 請、謝謝、對不起」隨時說出口

所謂的「請」並不一定表示小孩每次對別人提出要求時都要在前面加上「請」字,而是要小孩理解,請求別人幫助時的態度,要有禮貌且誠懇,同樣地,當您需要小孩的幫忙時,您也應該說「可以幫我…嗎?」或是「請幫媽媽/爸爸做…可以嗎?」,不使用理所當然的態度要求小孩幫忙,才能使他們理解,請求別人幫助的態度,並會因為對方的年齡或地位而有所不同。

同理,受到幫助時,無論是對方是長輩或是平輩,都要說謝謝,以及做錯事情時,要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跟對方道歉,當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做錯事或誤會小孩,也應該坦然道歉,小孩幫了忙我們也應當道謝,如此小孩才能感受到自己有受到尊重,同時也學習尊重他人。 3. 培養小孩做家事

家事並非只是家庭主婦的事,家庭裡每個成員都應當負責部分的家務,當然一開始可以訓練他幫忙一些很簡單的家事,例如:擦桌子和澆花等,逐漸建立孩子做家事的習慣後,再委託他較為困難的任務。

4. 學習稱讚別人

當孩子做出一些值得稱讚的行為時,家長們通常都不吝於稱讚他們,因此,我們也應該讓小孩了解,當他看見別人有值得誇獎的地方,無論是外表、個性或者某些行為,也應該大方地稱讚對方,讓對方也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肯定,變得更有自信。 5. 日行一善從身教開始

很多讀者應該都有過作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當得到對方的感謝或是一個簡單的微笑,整天的心情就會很好,讓孩子學習行善的習慣,最好的方式還是透過身體力行,經由自己的身教,培養小孩行善的習慣,像是:看到別人東西掉了幫忙撿,或是偶爾帶點餅乾可以分給朋友們吃等等。 6. 愛護動物生命真可貴

讓孩子了解生命的可貴,不應該隨意的去欺負或攻擊貓、狗或其他動物,如果家中有養寵物的話,試著讓孩子負責照顧寵物,例如:清理大便、陪牠玩耍或帶牠出門散步等,另外,帶孩子去參加流浪動物之家的機構所舉辦的志工或教育活動,也是增進孩子與動物間情感牽絆與學習愛護動物的方法。

幫助注意力和記憶力提升的兒童飲食!

寶寶的大腦在出生後的幾年內會以驚人速度成長;到滿3歲之前,已經能夠成長到了有成人大腦的90%的功能。大腦的發育和成長需要許多營養,發育良好的大腦奠定了一生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的基礎,因此若想要刺激兒童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智力的發展,健康又營養均衡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早餐讓學習能力更好

專家認為有吃早餐的兒童學習能力更好,而且行為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更少。但是,早餐中若含有大量的糖會讓兒童的血糖上升太快,反而會讓他們的能量在早晨過了一半時就提早耗盡,而無法好好學習最耗費精力及精神的數學或閱讀。理想的早餐應該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因為它們的消化速度較慢,可以慢慢讓能量慢慢地釋放;以下為您列出理想早餐應該出現的食物。

雞蛋:膽鹼(Choline),這是雞蛋中含有的類似維生素的物質,能夠維持腦部健康需要的營養素,通常也存在於堅果及雞、豬、牛肉中。這個物質對於記憶幹細胞的生長非常重要,而且記憶幹細胞越多,記憶力越好。 燕麥:燕麥被稱為「大腦的糧食」。早餐食用燕麥的兒童,空間記憶的能力會增強,在相關領域的學習表現也會更出色;高纖的燕麥和蛋白質一樣,在緩慢的消化過程中能夠提供兒童源源不絕的能量。 草莓藍莓:多汁的莓果是強力抗氧化劑,是數一數二的大腦超級食物。在以老鼠為研究對象的實驗中,已經證明食物中包含莓果可以促進老鼠的認知功能。

午餐決定下午的狀態

午餐的內容不只重要,更決定了兒童們在下午的能量狀態,因此儘管父母不在學校,也要清楚知道孩子們午餐都吃了些什麼。 全麥:全麥麵包除了富含纖維,也包含了葉酸。葉酸來自於烘焙麵包所使用的濃縮麵粉,屬於維生素B的一種,能夠幫助大腦的記憶細胞生長。 牛奶:脫脂牛奶富含、蛋白質,也提供維生素D和磷。會影響人體管理能量的方式,也會影響人體製造胰島素(Insulin)的能力;胰島素在人體內扮演著,將糖轉化成能量的關鍵角色。 水果:大多數水果不是直接補腦的食物,但他們有助於改善普遍存在於兒童中的便祕問題;水果、運動和大量的水可幫助兒童排便規律,間接提升學習效率。

零食選健康的吃下肚

兒童的精力在接近放學時也差不多耗盡了,為了應付接下來的課後活動、學習及作業,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及吃點心,因此選擇高纖穀類食品是最佳的選擇。

水:兒童在學校裡的飲水量經常會少到令許多父母驚訝。為了避免脫水危害健康,即使是非常輕微的脫水狀況也會造成兒童昏昏欲睡、易怒,因此吃飯時間要給孩子補充水分,特別是在活動滿檔的忙碌日子裡。 高纖穀類:即使早餐吃了一整碗穀類,它們仍是零食的好最佳選擇,富含葉酸、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更是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這個維生素和我們的記憶能力習習相關,因此要多鼓勵孩子吃此類食品來頭好壯壯。 牛肉:鐵質是人類最常見的營養缺乏項目;若是兒童學習成績差,可能和體內鐡質不夠有關。瘦牛肉是鐵的良好來源,每天在飲食中添加30公克牛肉,可大為改善健康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來源的鐵。

23月齡寶寶:大量學新字 到處跑跳爬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快踏入2歲的寶寶,幾乎每天都能多學會10個新單字,也應該能做到以下的事:

能說出簡單的句子 (例如:鳥鳥飛) 唱簡單的兒歌 聽從一些簡單的指令 使用一些代名詞,雖然會有些文法錯誤 重複大人說過的話 認得人名、物品、身體部位的名稱

相較第1年的劇烈成長,這時您的寶寶似乎發育速度減緩了,平均而言,1歲時寶寶的體重,是剛出生時的3倍,但第2年卻只增胖1~1.4公斤。寶寶的身形,也比較不那麼「寶寶」了,他站得更直更挺,動作敏捷、精力充沛,臉上的嬰兒肥,也慢慢消失了。他的肢體動作、走路的方式,也從搖搖晃晃的步伐,變得更流暢、協調。

大部分的小孩在過完2歲生日後,都已經能拉著玩具走,或拎著東西走來走去,也開始奔跑了,很快您就會發現,寶寶的行動力將遠超過您的想像,他可能會爬到凳子、桌子上,這些您想都沒想過的地方,或是打開他以前都沒發現的櫃子,甚至一些有點危險的地方,例如:泳池、蓄水池裡。 如何照顧寶寶?

幫助您的孩子更快地學習語言,您可以採取幾下這些做法,雖然有時會感覺像在自言自語,但時時與孩子對話,是很重要的:

大量閱讀,這可以增加孩子的字彙量。 示範將孩子的牙牙學語,轉換成完整的句子,例如:當寶寶說「牛奶」,您可以說「我要在杯子裡多倒一點牛奶」。 當一起閱讀童書時,您可以一邊詢問他關於書本的內容,來幫助他學習,比方您可以指著書裡的圖片,然後問他這個是什麼? 當走在路上或開車路過時,您可以隨機指著路上的東西,然後告訴他那是什麼東西。

寶寶的健康須知

孩子23個月大時的醫師會診,您的醫師可能會提到以下問題: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所以您只要留意孩子,是否有行為、飲食或睡眠習慣突然不同的異常變化即可,即使有一點小疑慮,也建議在會診時提出。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您可能察覺到,孩子有分離焦慮的現象,這是很常見的,在這個時期,很多事情都容易引起寶寶的焦慮,例如新的保母、新的家庭成員,甚至是您突發奇想的新遊戲。若您必須暫時離開寶寶身邊,請溫柔地跟他說「待會兒見」,切勿突然不告而別,這會更加重分離焦慮,因為沒有先說「待會兒見」就突然消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丟下了,不過別擔心,過一陣子,寶寶很快就能克服分離焦慮,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可以諮詢您的醫師,或許醫師能幫助您,找到導致分離焦慮的原因。 新手爸媽小提醒

當您在公共場合,特別是超市、飛機上或餐廳裡時,您一定很擔心孩子失控鬧脾氣,因為孩子的情緒起伏,是無法預料的, 這時您必須很堅定地向孩子解釋,他當下的行為是不恰當的,起初可能沒有任何效果,但久而久之,他就會明白要收斂自己的脾氣。

感覺疲勞或飢餓,都可能讓孩子發起脾氣,如果您的寶寶有這樣的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出門前先在包包裡放一些零食,或先讓寶寶小睡一下後再出門。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