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齡寶寶:跨出第一步 會說話認字

12月齡寶寶:跨出第一步 會說話認字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恭喜寶寶滿周歲囉!您正式通過育兒第一年的考驗。大部分的小孩在9~12月大時,會踏出他人生的第一步,14~15個月大時,就可以單獨行走,從跨出第一步後,您的孩子將變得更加獨立。假如您的寶寶還得扶著茶几才能行走,也別擔心,15~16個月大的寶寶立甚至更晚,才學會獨步行走,也很常見。

經過幾個月的牙牙學語,您的寶寶已經開始會認得一些字了。語言發展並非一蹴可及,也會因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發展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寶寶知道的,絕對比他能說的多更多。 如何照顧寶寶?

多鼓勵寶寶扶著家具走,或獨立自己走,儘量避免太常抱他或攙扶他。如果您的孩子嘗試蹣跚步行,讓他抓住您的一隻手指,可以增強他的安全感。在這個時期,全脂牛奶會是寶寶最好的飲料,在學步階段,小孩需要燃燒脂肪,來提供足夠的熱量維持活動力,及促進發育。但若您本身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或您家族中有肥胖、膽固醇過高或心血管疾病病史,則另當別論,您的小兒科醫師,可能會建議食用低脂牛奶。

學步時期的小孩,已經會觀察您的行為模式,並模仿身邊的人,尤其父母親是他們最基本的行為學習榜樣,也請記得移開所有可能傷到寶寶的危險物品。

寶寶的健康須知

建議在寶寶12個月大時,安排一次小兒科的全面健康檢查,在檢查前,您可預先準備以下醫師可能詢問的問題: 寶寶晚間及白天的睡眠時間? 寶寶目前吃的固體食物或副食品?食慾如何? 是否喜歡您提供給他的小點心? 已經長了幾顆牙齒? 寶寶是否已經很會爬行?可以撐著東西站起來了嗎?會扶著家具行走探索環境,或已經可以獨立行走?是否會用手指指著他想要的東西?會和人有眼神接觸?叫他的名字時,是否有反應? 是否有頻繁眨眼或會揉眼睛?是否會想要抓取靠近他的玩具跟書本?或觀察到其他視覺方面的問題? 是否對聲音有反應,會找尋聲源?(或其他可能是聽力方面的問題) 寶寶是否會模仿聲音、牙牙學語,或已經會說一些單字?

上述預先準備的答案,可以協助小兒科醫師評估寶寶的睡眠習慣、視力、生理發展或行為發展程度。如果寶寶有皮膚癢或任何可能是過敏的情形,也請告知醫師。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小兒科會診時,醫師會先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及頭圍,並將前述數據,登錄在兒童生長曲線圖上,圖表雖然看起來複雜,但仍請耐心學習如何看懂圖表,別擔心,醫師會協助您解讀圖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12月齡寶寶的平均身高、體重及頭圍如下:

男孩:10公斤 (體重)、78 公分(身高)、46 公分(頭圍) 女孩:5公斤 (體重)、78 公分(身高)、45公分(頭圍)

以上資訊是以第50個百分位數為準,也就是,若您的寶寶剛好符合以上的數值,就表示有50%滿周歲的小孩,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數值,大於或剛好和您的寶寶相同,而另外50%的寶寶,則比您家的寶寶嬌小。 若您的小孩落在第25個百分位數,也不代表您的寶寶有發育異常的問題,因為他可能很快就急速長大,或他的生長曲線並非平緩的。醫師比較在意的是生長率的動向,而非實際測量的數值,如果孩子生長停滯,或體重減輕,才是嚴重問題的前兆,所以務必留意生長率的劇烈變化。 新手爸媽小提醒

有兩項必須特別留意的如下:

1. 寶寶的視力

嬰幼兒無法察覺自己的視力問題,因此家長必須對潛在的視力問題提高警覺,寶寶如果有以下現象,請務必求診您的醫師: 經常瞇著眼睛或頻繁眨眼 歪頭斜視 (例如看著圖像或電視的時候) 不睏卻一直揉眼睛 看東西有困難 行為笨拙

若寶寶有一直流淚、紅眼、眼睛痛、畏光或眼睛有膿,或乾掉變硬的分泌物等症狀時,表示可能罹患淚管阻塞、眼球外傷,或感染傳染性結膜炎(Pinkeye),務必請小兒科醫師進行眼部檢查。

2. 鉛中毒

1~2歲的小孩,是鉛中毒的高危險群,因為小朋友常在地上爬行,或經常將手放進嘴裡,即使其他年齡的小孩,曝露在含鉛的環境下,也可能會鉛中毒。但由於寶寶身體發育尚未成熟,比大人容易罹患鉛中毒,在某些準媽媽血液裡的鉛含量超標時,也可能經過血液傳染,導致新生兒罹患鉛中毒。

請放手!別當直升機父母害慘小孩

何謂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這個用語起源於青少年,一開始就是用來形容自己的父母,像直升機一樣,無時無刻都盤旋在孩子的頭上方。這個詞後來變得超夯和普及,以致於在2011年被收進了字典裡,正式成為一個公眾認可的名詞。類似的字眼還包括割草機父母、過度溺愛的父母,或推土機父母。直升機父母指的是,將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他們經常擔負了過多的責任,將孩子的成功、失敗,都攬在自己身上,把孩子的經歷當成自己的。

這個詞最常被用來形容高中生或大學生的父母,這些父母經常搶著去完成理該由孩子獨力完成的工作,例如打電話給教授,理論孩子成績不佳的事、替孩子選課、替孩子決定運動項目等,這種管教方式,其實也存在於各種年齡層的孩子身上。

在幼兒園階段,直升機父母可能會不斷地要求小孩,照著爸媽認可的方式玩耍,或不斷指正孩子的行為,不讓小孩有自處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在小學階段,直升機父母的行為包括替孩子選老師、千方百計要將孩子編到特定老師的班上,或只願意接受特定教練的指導,還會替孩子選擇朋友、替孩子決定參加的活動、直接幫孩子寫作業,或幫忙完成孩子的校外教學報告等等。 直升機父母所為何來?

促成直升機父母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因素包括害怕孩子遇上壞事、自身的焦慮、補償心態,以及來自其他父母的同儕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後果

許多直升機父母本意都是好的、良善的,想照顧並積極參與小孩的成長,對孩子有許多好處,例如他們的孩子會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感覺被接納,愛及接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面對世界的信心。

問題在於,一旦父母害怕壞事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且擔心孩子可能會失敗時,就更憂心若不在孩子身旁下指導棋,孩子會很難記住或學不到東西,這些父母很可能變成時刻盤旋在孩子身旁,不敢放手的直升機父母。 直升機父母式教育的缺點,包含如下:

小孩缺乏自信和自尊 小孩缺乏處理事情的技巧 小孩感到憂鬱 小孩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避免成為直升機父母

到底要如何愛和照顧孩子,才能夠避免成為直升機父母呢?前提是不能妨礙孩子學習處理事情的技巧,以及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身為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無極限,要衡量如何照顧疼愛孩子,才算剛剛好而不會超過,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在事實生活中,這代表著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們為了生活、課業、愛情、事業,自己去掙扎、去品嚐失望和失敗的滋味。當孩子失敗時,爸媽只能從旁協助孩子度過難關。父母應該允許您的孩子,去完成符合他們體能及精神上能負擔的工作,例如幫3歲大的孩子鋪床,並不會讓您變成直升機父母,但幫13歲的孩子鋪床,就不適合了。

請記住,退一步站在孩子身後,不插手,讓孩子學習自己去解決問題,將幫助您培養出獨立自主,不依賴、有自信的孩子。

孩子咬指甲別慌~3點幫助戒除壞習慣

為什麼會咬指甲?

咬指甲在「緊張習慣」裡排名第一,接下來是吸拇指、揉鼻子、玩頭髮及磨牙。若孩子處於無聊、壓力大的情況下,或純粹只是好奇,可能就會做出上述這些行為,有時,孩子只是在模仿其他人咬指甲的動作而已,而咬指甲這個壞習慣,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成人之後。幸運的是,咬指甲只是孩子面對壓力表現出的方式之一,父母不必過度擔心。

如何處理孩子咬指甲?

1. 找出問題根源

在禁止孩子咬指甲這個不良習慣之前,應該先解決問題的根源。若您知道孩子咬指甲的原因,請鼓勵他說出困擾或讓他擔心的事情,可能是即將到來的學校考試,或是搬新家讓他焦慮。若您不知道孩子壓力的來源,請先試著找找看。

2. 不要施加壓力

若孩子沒有意願戒掉咬指甲,您就無法處理這個情形,因為這是個無意識的舉動,孩子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咬指甲,所以若您強迫孩子是無效的。因為即使是大人,都很難戒掉壞習慣,更何況是小孩,如果施壓,只會帶給孩子更大的壓力。

還好咬指甲不是危險的行為,所以不必過度擔心,您可以透過修剪指甲,多多關心孩子咬指甲的情形,並告訴孩子,記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即可。

3. 確保陪孩子一起努力

若孩子已經下定決心戒掉咬指甲的習慣,請盡力幫助孩子,跟他一起討論有哪些緊張的習慣,以及該如何克服,例如當孩咬指甲時,需要提醒他嗎?又該如何提醒?像是輕咳一聲,或碰一下孩子手臂之類的。

找看看有什麼方法能幫助戒除壞習慣,例如擦上噁心的指甲油,讓孩子一看到就不敢去咬。當然,不管任何方法或決定,在做之前都必須先徵得孩子的同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嗎?另一個方法可能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手裡握著東西,這樣就沒有空的手可以放進嘴裡。

請記得要耐心點,告訴孩子戒除壞習慣需要一些時間,若嘗試的方法無效,請不要氣餒。

什麼時候該尋求協助?

咬指甲可能來自心理問題,也就是過度焦慮或緊張,不過這種情形並不常見。如果孩子咬指甲咬到受傷,或是出現不尋常的舉動,例如拔頭髮或睡眠不足,請尋求醫療協助。若咬指甲的部位出現異樣時,也請立即連繫醫師。

陪小孩演戲練習~學尊重個人空間隱私

我們都曉得要尊重他人的隱私,並保持適當距離,但是這種概念並非與生俱來的,尤其是注意力不足、有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ADHD),或有學習障礙的小孩,更需要大人用耐心和特殊技巧,來教導他們尊重隱私和個人空間的道理。以下提供5種方法,幫助家長家導小孩和人互動的道理:

1. 用實例教導抽象概念

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是尊重隱私的第一步。不過小孩都很喜歡和人親近,就算這麼告訴小孩,他們也不見得能馬上理解。因此建議父母可以為小孩提供一些實際的原則,幫助他們理解個人空間的概念。例如對年紀較小的小孩,可以說:「手插腰的時候,如果手肘碰到別人,就是靠別人太近囉!」若小孩年紀較長,就可以教他們和別人之間,應該要保持約半公尺以上的距離。教導後,可以先讓小孩在家中練習,他們在外和別人互動時,就知道要如何保持友善的距離。

2. 用演戲模擬練習

有些小孩可能不太能理解個人空間的概念,這時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來幫助他們學習。例如請家人假裝排隊等公車,並要求小孩加入隊伍,同時告訴他們什麼才是適當的距離。或是請小孩幫忙拿東西,如電視遙控;等小孩拿來時,先在適當的距離請他停下來,再請他把東西交給你。在進行這些練習的同時,記得要一邊說明與人保持適當距離的原因。 3. 用音量教小孩辨別對話隱私

小孩年紀較大之後,可能會開始喜歡待在大人身邊,嘗試參與大人的活動,甚至喜歡去聽大人在說什麼。這時家長必須教導他們,如果別人刻意壓低聲音講話,就代表他們不想讓其他人聽到。而即便別人在以正常的音量講話,要聽別人說話時,也應先尋求他們的同意,這樣才是尊重的行為。

4. 鼓勵小孩先詢問再動作

如果沒有特別叮嚀,通常小朋友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二話不說拿了就走。因此教導小孩區分,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相當重要。家長要讓小孩知道,如果對別人的東西很好奇,應該要先詢求對方同意,才能拿去使用。包括進別人房門時也是,應該要先敲門,對方同意了才可以進去。 5. 爸媽自己要學會尊重小孩

要幫助小孩理解隱私、個人空間等這些複雜的概念,爸媽自己就要先懂得尊重小孩的身體自主權。例如父母擁抱或親吻小孩時,可以詢問:「我這樣子親你可以接受嗎?會不會讓你不舒服?」幫他們提書包前,也可以先尋求他們同意,再幫他們提。還有爸媽進小孩房間前,也應該要先敲門,並得到小孩同意後再進入。

小孩長大後,也會漸漸發現自己需要更多隱私。身為父母,應該要給予尊重,並讓小孩保有自己適當的空間。小孩非常會觀察父母,也很容易有樣學樣。當小孩發現自己是被尊重對待時,就能用同理心去理解個人空間和隱私的重要。這類觀念愈早教導,小孩就愈能懂得如何和別人相處,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嬰兒第22週:寶寶5個月的照顧須知、注意便祕和假咳嗽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這時可能開始會表現出第一種情緒,就是對陌生人感到恐懼。若被陌生人包圍,寶寶會往你的身上靠,如果陌生人突然碰寶寶,寶寶可能會大哭。然而,雖然寶寶會怕陌生人,這時候反而應該讓寶寶多跟人群接觸才是有益的,避免只讓寶寶跟你、另一半或家人相處。請謹記,我們需要給寶寶足夠的耐心與理解,才能讓寶寶跨出這一步。

在第 22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負重 朝一個方向翻滾 說出母音與子音組合(推薦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發出笑聲的時候噴口水 臉會朝向有聲音的方向

如何照顧寶寶?

建議多利用與家人一起用餐的時間來跟寶寶溝通,寶寶除了喜歡看著你吃飯,還可能因此吃得更多。在接下來幾個月,寶寶能夠較輕鬆地坐起來,並用手抓取食物,這代表寶寶吃飯的能力,又進一步了。(同場加映:寶寶喝的奶怎麼搭配?母乳與奶粉的交接與交替)

目前,寶寶可能學會從臥姿坐起來,並揮舞兩隻小手,建議可以在旁邊協助,或是放一個軟墊以免他摔跤,因為寶寶可能會對直挺挺地坐著或翻滾失去興趣。

若寶寶給別人抱一下就哭了,不要因此感到丟臉或尷尬,只要讓寶寶靠近你,抱著他安撫就行了,並告訴朋友與家人,抱寶寶時要輕柔、慢慢來。 寶寶的健康須知

大部分的醫師在這個階段不會安排檢查,因為一般代表沒什麼大問題;不過,也因為這段時間沒有檢查,家長可能會擔心寶寶成長的狀況,因此建議父母先準備好問題,在下個月回診時詢問醫師,若有問題急著詢問,也請立即就診。 嬰兒的需求與發展

以下情形可加以注意:

1. 嬰兒便祕

寶寶排便的頻率,取決於時間、進食的內容、活動程度,以及寶寶的消化速度。大便一直停留在寶寶腸道,或者是寶寶試著忍便,就會造成便祕,若發現下列症狀,代表寶寶可能便祕了。 寶寶的大便又乾又硬,且帶血。 寶寶排便時,看起來很不舒服。 寶寶上一次排便,已經是三天或更久以前的事。

(推薦使用小工具: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如果寶寶只喝母奶,便祕的機率非常低。寶寶的大便若是很硬、乾,或是有腹痛的情形,請跟醫師談談。若伴隨其他症狀,像是噁心、腹部膨脹,寶寶可能還有其他更嚴重的問題,如腸阻塞(Bowel obstruction)。

只喝奶粉的寶寶也有可能出現便祕情形,常見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品牌的奶粉,並不適合寶寶,建議可以詢問醫師該給寶寶換什麼品牌。(同場加映: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若有餵寶寶米精(Rice cereal),那這很可能就是便祕的罪魁禍首,因為米精中纖維較少,建議可以加一點梨子泥、李子泥、菜泥拌穀物,也可以加一些燕麥片或大麥穀物。

缺水也可能造成便祕,可以考慮補充一些水分以緩解便祕;若寶寶還在斷奶階段,可以試著讓寶寶喝李子汁或梨子汁;此外,也可以把 30 毫升的稀釋果汁,混入 30 毫升的水、母奶或配方奶裡。(推薦閱讀:嬰兒未滿6個月別喝開水!喝太多恐水中毒)

除了改變寶寶的飲食,以下還有一些小撇步,來幫助寶寶變得更健康: 寶寶躺著時,抓著寶寶的腳,輕輕做出踩踏的動作。 在肚臍下方輕輕地按摩,若覺得寶寶的肚子很硬,在那個位置持續按久一點。 若發現寶寶上大號時很緊繃,讓寶寶泡在溫水裡使肌肉放鬆。

你可以使用甘油球(Glycerin anal suppository)或肛溫計抹潤滑油,來刺激直腸,當作暫時的解決方案,不過應該經醫師同意。便祕的情形若沒有改善的話,醫師可能會建議讓寶寶服用瀉藥。

2. 寶寶假裝咳嗽

從第五週起,很多寶寶就意識到這世界是個大舞台,而你也是台下的忠實粉絲,所以,當寶寶發現只要稍微咳嗽就會得到別人的關注時,寶寶就會常常使用這種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不過只要寶寶健康狀況良好,咳嗽的聲音聽起來也沒有不對勁,就可以不用太在意,因為哪天寶寶覺得無聊了,可能就會自動放棄假裝咳嗽。 新手爸媽小提醒

1. 寶寶的飲食

寶寶的飲食中,應該含有下列成分: 水 蛋白質 多種蔬果 高脂食物(同場加映:寶寶適合吃酪梨~排毒護心提升免疫力) 含鐵食物 含鹽食物 含食物 含維生素 C 食物 含純澱粉和複雜碳水化合物的種子類食物(推薦閱讀:吃籽超營養!4 種堅果種子營養功效介紹) 綠葉蔬菜、水果、黃色的水果 保健食品與維生素補充劑

2. 睡眠時間

即使寶寶已經五個月大了,每天仍需要三到四段持續一小時左右的睡眠,有些嬰兒一次睡 20 分鐘而已,有些則只睡兩次,但每次都要 1.5~3 小時。不管如何,寶寶睡眠的次數與長度,並不重要,五個月大的平均時間,是一天睡 14 小時 30 分鐘。寶寶睡眠時間愈長,代表你有更多自由時間。

再者,白天經常睡覺的孩子,晚上也會睡覺。你可以嘗試下列方法,來讓寶寶的睡眠時間更長: 給寶寶舒適的睡眠空間,若寶寶趴在你的肩膀上,不僅你難受,寶寶也無法熟睡。 保持室內溫度舒爽,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要確保孩子的衣著適當。 準時睡覺。不要在吃飯前,肚子還空空時讓寶寶睡覺,也不要在該換尿布時哄小孩入睡,因為尿布濕濕的情況下睡不久。有客人或噪音時更不要,因為這會讓寶寶難以維持睡眠。

雖然很多孩子都能夠自行調整睡眠,沒睡飽的話,自己就會多睡一會,不過,若寶寶顯得暴躁易怒,可能就是睡眠不足。若寶寶睡得不多,但精神與情緒都很好,你就要接受這個事實,那就是你家的寶寶,不需要大量睡眠。若還有任何疑問,請聯繫醫師。

你已經過完 22 週了,別太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我們下週還會繼續陪伴。

親子關係加分~父母必知的待產準備

依附教養(Attachment Parenting)是一種建立孩子與父母親之間,堅固親子關係的方法,主要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可靠、獨立與安全,如果大人們對依附教養有些疑問,接下來會分享一些依附教養的觀念,供讀者參考:

待產時的準備

太太懷孕時,夫妻2人能把握時間汲取親子教養的知識,思考不久的將來,應該如何與小孩相處,如何幫助他們獲得最適切的成長環境,或許從這個時候開始,夫妻倆能懷抱高興期待的心情,準備嬰兒衣物、專用嬰兒床,以及個是相關用品,在夫妻忙碌之餘,可以接著準備以下工作,除了能學習如何照顧新生兒,也幫助自己抱持正面態度,和家庭攜手,迎向嶄新階段:

1. 注意孕婦自身健康:飲食營養和規律運動有益於新生命的成長。

2. 新生兒的餵食:母乳如何哺餵、哺餵的姿勢,多久該餵一次,甚至後續奶粉的選購都是可以先留意的資訊。

3. 新生兒的清潔:怎麼幫新生兒洗澡、適合的沐浴用品怎麼選,以及換尿布等資訊。

4. 新生兒的保暖: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因此要注意他們要如何穿衣,同時顧及穿太多讓他們感到悶熱。

5. 向社區媽媽們學習:對新手媽媽來說,向育兒前輩們討教是最方便的方法,當然,若觸及醫療專業問題,記得諮詢醫師。

觀察寶寶,回應需求

寶寶並不善言辭,所以他們會透過許多行為表達需求,例如身體動作、微笑、哭鬧等,如果父母能很快察覺,並能靈敏、有效得回應需求時,就能與他們建立信任基礎,同時,寶寶們因為得到父母得同理心與寶貴付出後,更能有滿滿安全感,隨著與寶寶們的互動時間愈久,他們依賴父母的程度也會跟著提高,寶寶通常對投入較多時間照顧他們的人,更容易產生依附關係。

另外,剛出生的寶寶在最初的6個月裡,當與別人互動時,通常是很開心的,從第9個月開始,寶寶可能因為母親分開,而感到害怕,敏感的寶寶,可能比一般寶寶,需要更多時間適應非父母親的托育人員,因此,請記得別強迫寶寶接受他們感覺不熟的人來照顧。

用愛陪伴成長

所謂哺育,意味著父母不只是提供孩子食物而已,還要投入愛與關懷,並教育他們,在父母餵哺寶寶,或是為較大的孩子煮一頓熱騰騰的晚餐時,父母就有機會藉由這些時間,加強親子關係,讓彼此情感更緊密連結。年紀較大的孩子肚子餓時,會自己找東西吃,因此,從小就要教導他們正確的健康飲食習慣,父母幫他們準備可口的營養餐點時,可以說一下如何挑選好食物,之後,就和孩子一起愉快用餐吧。

扮牙醫幫玩具看病~教導小孩正確刷牙

為了使刷牙成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最好讓小孩盡快學會,並且不只爸媽,家中其他大人,如阿公、阿嬤,也都可以一起教小孩養成這個習慣。大家不妨透過以下方法和遊戲技巧,讓小孩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

開始刷牙的時機和方法

第1顆牙通常都在6個月大左右時長,但不要一長就開始刷,請等它長好再用牙刷。還不能刷的時候,可以先把柔軟的布用水沾溼濕清理就好。家長應該每天早上醒來和睡前,都各幫小孩清潔1次,並記得牙齒的兩側也要清潔。 依年齡挑選刷牙用具

牙刷請買小孩專用的小型軟毛牙刷,並遵守以下事項選擇牙膏: 0~18個月:僅需使用水,不要使用牙膏。沒長牙前,也不用牙刷,用軟布即可。 18個月~ 6歲:可使用低氟牙膏。 6歲以上:可使用標準的氟化物牙膏。

對於無法接觸氟化水,或因其他原因而有較大蛀牙風險的小孩,請務必另外請專業醫師推薦牙膏。 大人可以這樣幫小孩刷牙

開始刷牙時,先讓小孩保持靜止不動,再嘗試以下步驟: 讓小孩背對你坐在你的膝蓋上。 用一隻手托住小孩的下巴,並讓小孩的頭能靠著你的身體。 沿著牙齦線刷牙,所有表面都輕輕刷一下就好。 若有用牙膏,刷完牙請鼓勵小孩直接把它吐出來,不要讓他吞下去或用水洗掉。對小孩來說,吐的動作可能很難,大人可以示範並鼓勵他們模仿。

幫助養成刷牙習慣的方法

並不是所有小孩一開始就會喜歡刷牙,以下是一些鼓勵刷牙的技巧: 與小孩一起玩牙醫遊戲,並拿喜歡的玩具一起玩。例如一起假裝帶娃娃去看牙醫,並假裝幫娃娃看牙、刷牙;如果可以,假裝檢查娃娃牙齒的正反面,諸如此類的練習,可以鼓勵小孩之後對自己也使用相同的方法。 如果小孩喜歡模仿別人,可以自己或請其他家庭成員刷牙給他們看。 如果小孩不喜歡牙膏的味道,可以先不用牙膏刷牙。之後習慣刷牙後,再慢慢讓他們嘗試低氟牙膏。 如果家裡的廁所不方便教小孩刷牙,也可以在家裡其他地方進行。 年齡較大的小孩,可以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刷牙。例如在日曆上標記每天清潔牙齒的次數,若有連續幾天都達到2次,就可以得到獎勵。

寶寶副食品停看聽!你做對了嗎?4~6月就能開吃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們心中的小小菜單恐怕也想嘗試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選項。但牙齒還沒長齊,又還不能吃固體食物,那麼爸媽們就得費心準備寶寶副食品來變化囉!

此時很多爸媽心中可能也冒出一堆疑問:哪些食物適合製成副食品?寶寶不習慣怎麼辦?何種食物可能會造成過敏、發生時又該如何因應?!

Hello健康》就來和爸媽們談談,關於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讓爸媽們免除擔憂、把副食品備好備滿,看寶寶們吃得滿足又開心。 寶寶何時能開始吃副食品?

一般建議在寶寶4~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接觸副食品。此時寶寶通常已開始表現出對食物的興趣,看到爸媽吃東西時,也可能會想伸手抓握、學大人嚐味道,此時父母就能為寶寶接觸副食品的開始做準備! 為何讓寶寶吃副食品?

雖然母乳仍是寶寶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但採純母乳餵養的飲食習慣,對於乳汁分泌不足或忙於工作的媽媽們身心負擔之大,也是為寶寶解鎖副食品、讓母親們喘息而有餘力照顧寶寶們的考量因素之一。加上多數母乳較容易缺少鐵質和質,這些營養素亦可透過副食品來補充。

此外,及早接觸副食品也有助於家長探索寶寶喜歡的口味,並發現寶寶可能對哪些食物過敏,幫助寶寶未來嘗試固體食物時能更順利。而透過咀嚼、吞嚥副食品的動作,也能增進寶寶對舌頭與口腔的控制,提高日後學習說話和發音的靈活度與正確性。 餵食副食品這些該注意

副食品是寶寶第一次接觸到非母乳或配方乳的飲食,他們可能會疑惑、排斥或欣然接受,爸媽們在餵食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的狀況,以下列出幾點說明。

少量餵食勿勉強

副食品就像是新大陸般讓寶寶們充滿好奇,有些寶寶對食物的接受度很高、來者不拒,但也有寶寶看來意見超多,對爸媽用心準備的副食品說什麼就是不賞臉。

第一次餵食寶寶副食品的時候,寶寶可能會有些疑惑,對於全然陌生的口味,寶寶可能不知所措,因此含在嘴巴許久才吞下,或是吃到滿臉都是,甚至是直接吐掉不領情。

此時爸媽們也先別著急,建議每次準備的副食品只有一種,每次1~2茶匙,持續餵食3~5天後再更換。以這樣的頻率觀察寶寶反應的同時,寶寶也在學習咀嚼、吞嚥並認識不同食物的味道中漸漸累積經驗值,而非全然只是因對食物的好惡而有不同反應。

餵食對新手爸媽來說也是全新的體驗;但是當一下子給的食物量太多,也可能造成寶寶吃不下而反感,或寶寶可能剛好對某種食物過敏,反而讓無意間誘發的過敏症狀更嚴重,恐怕讓寶寶因此對餵食產生連結感而拒絕。因此若寶寶對副食品產生抗拒反應,不如等待寶寶心情好些再嘗試,不需要勉強寶寶。(延伸閱讀:寶寶牛奶過敏怎麼挑奶粉?牛奶、豆製配方奶型態一次看) 寶寶食物過敏就不給他吃嗎?

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過敏的機率可能也明顯增加,許多家長看到寶寶因過敏反應而出現紅疹、斑點時,就可能因而趕緊放棄疑似過敏原的食物,甚至延後寶寶再次接觸副食品的時間。

其實4~6個月大的寶寶正適合接觸各種食物,也是讓腸胃「認識」進而「接受」這些食物的關鍵期,其實因人體的腸胃道具有耐受性,即便寶寶第一次因食用某食物而出現過敏症狀,但不代表之後就應完全避免(堅果類為例外)。

對於萬分謹慎的爸媽們來說,只要寶寶健康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讓他們神經緊繃,建議可依循「少量」、「多樣」的原則,讓寶寶嘗試不同的副食品,不僅可以讓寶寶攝取不同類型的營養素,即使當過敏發生時,也因餵食份量少,過敏症狀也不會太過嚴重。

寶寶食物過敏的處理原則是「抓大放小」,若寶寶因吃了某食物而讓臉上長了小紅點,家長可讓寶寶休息1~2天再次嘗試;但若是寶寶進食後出現全身性的蕁麻疹,則建議在2週內不要再次餵食該樣食物,假如之後再次嘗試仍出現蕁麻疹症狀,就可將其列入黑名單。

待寶寶2~3歲時,家長可考慮餵食黑名單內的食物,觀察寶寶的反應,或許寶寶這時已不再出現過敏症狀。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藍浩尹醫師

首選流質食物以免噎著

由於寶寶的吞嚥和咀嚼機能都尚未成熟,若不慎有固體殘塊過大,可能寶寶就會不小心噎到;因此當爸媽製作副食品時,應確保將固體食物打成泥,等寶寶熟悉了食用副食品的經驗後,進食速度和食用份量都會增加。

此時就可嘗試不用將食物打得太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寶寶慢慢接觸半固體或固體食物;但此時仍建議應先切成小塊,並選擇軟質、可輕易用舌頭壓扁的食物為佳,避免像花生、堅果等質地堅硬的食物,以免咀嚼力還未發展成熟的寶寶因無法處理反而不小心噎著。 懂選寶寶湯匙輕鬆餵食好安心

適合寶寶使用的第一個餐具就是湯匙,懂選愛買的爸媽們只要依循以下3大重點,就能輕鬆餵食好安心: 防滑設計:具防滑設計的湯匙不但讓寶寶想自己嘗試時可鍛鍊手部肌肉,防滑匙也讓寶寶學習使用的過程中更順利。 大小適中:為避免因寶寶嘴巴較小而被湯匙硬撐,通常應選擇盛裝容量較小且不分左右手設計的,方便寶寶放進嘴巴進食。 安全材質:寶寶的口腔柔軟又脆弱,因此餐具多數以塑膠(PP)或矽膠材質製作,不但柔軟度佳,較不會刮傷寶寶牙齦之外,就算寶寶愛啃湯匙、甚至因興奮而亂扔也不必擔心。(延伸閱讀: 新手媽媽看過來!寶寶的必敗清單看這裡(下)

哪些食物不適合當副食品

基本上只要是食材天然、以原型食物製作的都可以讓寶寶嘗試看看。不過當製作副食品時,成人習慣以各種調味料烹調的煮食習慣應因應寶寶調整,盡量保留食物原本的風味,即使調味偏淡也可。且食物種類之多,當寶寶出現吃膩、厭食的跡象時,也只需換一種食物測試就好,不需讓寶寶太早認識過度添加的「大人味」。

此外,諸如零食、加工食品、醃製物等食物,也應能免則免。不過以下有兩點需要特別提醒家長: 大部分寶寶吃副食品時,即便過敏也不會導致太嚴重的問題,不過家長們千萬不可以給一歲前的寶寶吃蜂蜜;由於蜂蜜含有肉毒桿菌芽孢,對於消化系統尚未發展完全、腸胃也還無法將這種細菌消滅的寶寶,可能會引發寶寶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甚至是致死的可怕風險。 水果也是寶寶很好的副食品來源,但千萬不要把水果榨汁給寶寶喝,因為水果汁糖分過高,容易導致寶寶蛀牙,若不及時導正恐怕會影響往後發育、消化與口腔等器官運作。(推薦閱讀:嬰兒第26週:注意寶寶營養需求 防蛀牙別喝果汁

至於不放心坊間現成副食品成份的爸媽們,想必希望自製副食品方便把關,我們也將在下篇為爸媽們介紹副食品的製作建議、食譜與注意事項。

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需要防曬,尤其是皮膚細嫩的寶寶,在陽光下,更需注意避免紫外線的傷害。但寶寶的防曬產品,可不能隨便用,到底該如何幫家中小孩做好防曬準備?以下將一一介紹。

應避免的日曬時間

曬傷是因為皮膚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其中的紫外線(UV)輻射所造成的傷害,過度或多次曬傷,會使皮膚提早老化,且若兒童時期常曬傷,未來得皮膚癌(Skin cancer)的機率就會增加,必須多加注意。18歲以下的兒童,若過度暴露在陽光下,對皮膚的傷害破壞最大,通常夏天的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紫外線最強。

曬傷的症狀

若不慎曬傷,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紅、皮膚腫脹、長水泡,感覺皮膚痛、身體發冷和虛弱等,接著皮膚會變乾燥、搔癢和脫皮。 曬傷後的處理

在發現曬傷後,除了務必多補充水之外,最好盡快在曬傷的地方,沖冷水和冷敷,接著塗抹不刺激的保濕霜,或蘆薈凝膠,但請注意,曬傷後的皮膚更敏感,不可馬上塗涼感藥膏如薄荷油等,需選用溫和的產品。許多人會用蘆薈或絲瓜等天然植物,感覺較安心,但其實仍有可能引起過敏不適,最好等降溫後再嘗試,若有傷口則不可擅自塗抹。

何時該看醫師?

出現水泡時,請不要自行弄破以免感染,並建議盡速求診請醫師處理,若出現中暑(Heat stroke)或熱衰竭(Heat exhaustion)等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暈眩時,也需盡速就醫。

寶寶和兒童如何安全防曬?

防曬乳可以保護皮膚免於曬傷,阻擋紫外線輻射滲透,但其實沒有任何防曬乳,可以100%阻擋紫外線輻射。未滿6個月的寶寶,最好不要用防曬乳,請用棉質的長袖衣物、帽子和太陽眼鏡,遮擋陽光。6個月以上的寶寶或兒童,可用兒童專用的防曬乳,建議選SPF 30或更高的防曬係數,出門前30分鐘塗抹在露出的皮膚上,且每1.5~2小時補充一次。

小孩為什麼眩暈?認識內耳平衡系統

有些時候即使站著不動,小孩仍會感覺自己在前後左右地搖晃,甚至天旋地轉,這種感覺稱作眩暈(Vertigo),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但多數時候不是嚴重健康問題的徵兆。

理解造成眩暈的平衡系統

內耳是保持身體平衡感的重要器官,人會藉由這個部位感測頭和身體的位置及移動。內耳同時也會和身體的其他器官配合,譬如眼睛。而我們的大腦會靠內耳、眼睛等器官傳送而來的訊息,幫我們的身體保持平衡、穩定的感覺。 導致小孩眩暈的原因

導致小孩眩暈的原因並不明確,但如果內耳有問題,大腦接收到錯誤的訊號,就一定會引起眩暈。其他可能引起兒童內耳問題的常見原因包括:

因感冒、過敏或鼻竇炎(Sinusitis)引發內耳充血阻塞,使過多的體液積在耳朵和鼻竇間的耳咽管。 迷路炎(Labyrinthitis),迷路是內耳的一部分,這是當它受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發炎症狀。 閉合性的頭部損傷(Closed head injury),可能會連帶損傷內耳構造,並導致眩暈。即使內耳構造完好無損,也可能因為腦部受到震盪,而產生頭暈或眩暈的症狀。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會使內耳大量積水,產生耳鳴及聽力受損的現象,並導致眩暈。這個疾病在臨床上不常見,但仍是一個可能使兒童眩暈的原因。 兒童期良性陣發眩暈(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of childhood),症狀包括突發的的天旋地轉感、喪失平衡、噁心及嘔吐。這些症狀可能在1個月內會發作數次,並持續幾年,但通常會在8歲前消失。 偏頭痛(Migraine)、基底動脈偏頭痛(Basilar artery migraine,或稱基底偏頭痛、腦幹預兆型偏頭痛,Migraine with brainstem aura),這種特定原因的偏頭痛,可能會同時引發頭痛和眩暈。不過頭痛改善時,眩暈通常也會跟著改善。

診斷小孩眩暈的方法

小兒科醫師會全面詢問和檢測小孩的各種身體狀況,通常也會進行針對頭部和耳朵健康狀況的測試,但目前臨床上並沒有特別針對診斷眩暈做的測試。有時候,醫師會要求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以排除其他健康疑慮。

治療小孩眩暈的方法

眩暈狀況通常會自行改善,如果確診是由內耳問題所引起,小兒科醫師可能會開一些可以幫助改善平衡系統的藥物,最常使用的藥物種類包括:

改善肌肉運動方面的藥物。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用來治療內耳疾病。 抗生素(Antiobiotic)或類固醇(Steroid),用來治療因病毒引起的耳朵感染。

眩暈症狀消失之前,應避免讓小孩從事需要平衡或協調的運動,例如玩滑板、騎腳踏車、滑板車、溜冰或任何和駕駛有關的遊戲。 該帶小孩就醫的時機

眩暈嚴重到無法行動。 眩暈反覆發作,或發作時間持續很久。 眩暈伴隨其他聽力下降的問題,如耳鳴、耳朵痛、頭痛或耳壓(感覺耳朵悶悶的)。 小孩的認知出現問題,反應不正常。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