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硒會致病!補硒術後恢復快、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把罩

缺硒會致病!補硒術後恢復快、預防心血管疾病一把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原因的頭號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若將焦點拉回國內,衛福部統計資料亦指出,每年有逾5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由於心血管疾病多由長年生活型態引起,除規律運動與戒除菸酒外,多樣化的飲食攝取,亦為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關鍵,而諸多研究已證實,補充足量微量元素「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避免特定心血管疾病發生,更可改善心臟外科手術的預後。 硒是什麼?有什麼功效?

硒是一種礦物質,和鉀、、鐵等微量元素一樣,為人體必需營養素。一般而言,人類可從肉類及海鮮之中攝取到微量的硒,但考量現代人營養不均、食物污染嚴重等情況,亦有許多人選擇透過口服營養品或營養點滴等方式進行補充。

硒在人體中主要以硒酶和硒蛋白的形式,如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 GPx)和硫氧還蛋白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Trx)等,避免細胞受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又可稱自由基)損傷,意即具備抗氧化功效,並可促進免疫功能、基礎代謝,以此達到維持肌膚健康、體重控制的功效。

心血管疾病的大敵「硒」

硒的抗氧化能力與人體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機制存有密切關係,研究證實缺硒會導致克山病(Keshan’s Disease,心肌病的一種),並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病程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缺硒會導致克山病!

1935年,中國黑龍江省克山縣診斷出一種特殊的心肌病變,患者出現血液循環障礙、心內膜異常及心肌壞死等問題,且經調查與研究發現病患不只一位,中國各地農村及山區等落後地區皆有相同病例,並命名為克山病(Keshan disease)。

醫學人員調查發現多數出現克山病的地區,其土壤與作物的硒含量非常低,並進一步發現,人體硒濃度不足為克山病主要的致病因素,於是中國政府便推廣使用亞硒酸鈉種植作物,大幅減少克山病的發病數,充分顯現透過飲食仍可能造成營養不均,以及硒對於維持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你也想知道: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克山病患者在臨床上會出現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而補充足量硒則可降低血小板活化反應(Platelet responsiveness)、有助預防急性和亞急性心肌多灶性血管周圍壞死,並增強抗氧化能力,降低心肌過氧化損傷,同時使GPx活性增強,提高心肌粒線體(Myocardial mitochondria)保護作用,改善心肌收縮性,進而達到預防克山病的功效。

降低氧化壓力,防動脈硬化!預防冠心病非「硒」不可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過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OS)則是導致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硒的攝取量愈充足,冠心病的罹病風險便愈低。硒經攝入人體後,可幫助消除脂質過氧化物,並保護動脈細胞膜完整性,達到預防冠心病、血栓及心肌梗塞的功效。另一研究則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的硒濃度較健康者低,其濃度差距在亞洲人身上更為顯著,進一步證實攝取充足的硒對於亞洲人的重要性。

硒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點在於抗氧化及減少發炎反應,硒蛋白可減少由活性氧化物(ROS)和活性氮(NOS)所引發的氧化壓力,抑制人體炎症反應並降低病變風險,進而達到維持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硒濃度過低好「傷心」!心臟手術後補硒助恢復

其實不只是心肌梗塞,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其體內的硒濃度皆較一般人低,而研究也發現,硒濃度過低會提高患者心肌損傷、或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的風險。

一項2017年的瑞士研究將一群預計接受心臟手術者分為2組,1組安排在手術麻醉過程及手術後接受高劑量的硒補充劑,1組則在相同情況給予安慰劑靜脈點滴注射。研究結果發現,高劑量的硒補充劑可防止術後血液和血清硒水平下降,並減少術後使用升壓劑與強心劑與強心劑等藥物的必要,顯現出硒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有利於心臟手術的術後恢復。

研究也觀察到大多數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在手術前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硒缺乏,術後血中硒濃度與術後多器官功能衰竭相關,對於預測術後是否會產生併發症而言,具豐富參考價值。

綜合以上所述,硒與心血管健康的密切關聯已經諸多研究證實,然而,現代人工作忙碌、三餐不定的飲食習慣,卻經常導致營養不均、缺乏特定營養素,不只不利於心臟健康,亦可能提高其它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建議民眾不妨可諮詢營養師,評估自身營養狀況,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飲食菜單,並視情況搭配營養品或營養點滴補足營養缺口,做好日常調養,預防心血管等慢性病找上門。

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及代謝疾病已成為現代人通病。依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109年前10大死因中,就有4成屬慢性代謝疾病。重度肥胖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機率非常高,當肥胖合併第2型糖尿病即為糖胖症。若控制不佳,將會引起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等等,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肥胖及早治療,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更能預防疾病的產生。

為預防代謝疾病並維持體態,藥物治療與減肥手術都是非常尖端的醫療方式。減重手術雖已行之有年,但並非從此一勞永逸,術後的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仍是維持療效的關鍵。而接受胃繞道手術的病人可能會面臨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此時可以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綜合維他命,只有病人配合規律的作息和定期回診,才能讓減重手術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有許多人在減肥的長期抗戰路途上,刻意節食或只吃蔬果減重,卻忘記均衡營養對於維持代謝功能十分重要,除了維生素B群、C、E等為人熟知的營養素外,巨量元素、微量元素如鋅、鎂、硒等亦不可或缺。

近年來諸多研究皆已證實,硒在調節體脂肪和控制體重上具有關鍵作用,攝取足量硒不僅能降低體脂肪、BMI,更可預防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病。 「硒」是什麼?

硒是一種礦物質,英文為Selenium,元素符號則是Se。硒就如同鐵、鋅、碘等物質,皆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普遍可於肉類及海鮮之中攝取。硒具有相當優秀的抗氧化功用,可活化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減少細胞受自由基傷。

當人體出現發炎及細胞病變時,硒也能達到減緩及預防痤瘡(粉刺及痘痘)、皮膚過敏、曬傷與曬黑等緩解作用。

超「硒」利!減重、降脂也靠它!

近年來不少研究皆指出人體內的硒含量與肥胖之間存有高度關聯。一項英國的研究指出,成人體內血液中GPx的濃度與腰圍成負相關,代表人體的硒含量愈少、GPx活性愈低,肥胖風險就愈高。

另一項針對硒含量與糖尿病腎臟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關係所做的研究亦指出,肥胖者除了血清GPx含量較低之外,其檢驗出來較低的硒含量也與罹患代謝症候群有相關性。2016年一項超過3千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在日常飲食中,肥胖者(BMI≧30 kg/m2)所攝取的硒含量通常比體重正常者還低,而攝取較多硒的受試者,其BMI、腰圍與總體脂肪百分比,皆比其他受試者更低,足見硒對於體重及體脂控制的重要關聯性。 胰島素阻抗、膽固醇皆降,硒可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除了預防肥胖、降低體脂等優異的營養表現,人體甲狀腺機能的正常運作也需要硒的參與。甲狀腺為人體硒濃度最高的器官之一,含有許多與甲狀腺激素代謝有關的硒蛋白,因此攝取足量的硒亦有助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

一項2018年的研究亦驗證此推論。研究中安排一群患有非自體免疫引起之隱性(亞臨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與第二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為對照測試,讓患者服用口服硒,經過6~12月後,這群患者BMI、內臟脂肪率皆顯著下降,且胰島素阻抗性也出現下降的跡象,顯現出補充適量的硒可能有助於改善及預防糖尿病。

另外,為探討指甲中硒含量與血脂變化,對中國地區缺硒老年族群亦曾進行一項為期7年的追蹤調查。其最終研究結果發現,硒攝取量最高的老年族群,其總膽固醇相較於研究初始之時顯著降低,高密度膽固醇(HDL,又稱好膽固醇)則大幅升高。顯示飲食攝取足量硒元素可能有助改善血脂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血脂相關疾病。

由於肥胖已知為諸多慢性病的高危險誘發因子之一,綜合上述多項研究亦發現,攝取足量硒在體重及體脂控制上皆有所助益。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可攝取55微克硒,上限則不超過400微克。

而透過日常飲食,就能藉由含硒量豐富的食物獲得營養來源。除榜首的巴西堅果外,可發現飲食中硒含量較高的主要來源為海鮮,肉類次之,若考量海鮮較不易於日常飲食規律取得,或有重金屬汙染的疑慮,亦可考慮自肉類中攝取。(推薦閱讀: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然而,對於部分基於健康或個人因素而無法食用肉品的族群而言,建議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透過硒營養品或針劑營養點滴等方式補充足量的硒,避免因營養不均而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生酮飲食易復胖、低糖高蛋白少了「硒」還恐心肌病變!

瘦身、減重對不少人而言,是一輩子努力不懈的目標,連帶讓各種瘦身飲食方式受到高度矚目。目前醫學上研究最多、證據最顯著的有藥物與減肥手術,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診斷、處方。但是對於在根本就不胖、頂多在肥胖邊緣、或是想要看起來更瘦更fit的族群,總是持續反覆嘗試各類的瘦身方式。

究竟為何生酮飲食容易復胖、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肌病變?以下將為您說明生酮飲食的原理,認識生酮可能導致人體缺硒的危險性! 生酮飲食是什麼?一分鐘快速瞭解!

曾掀起一股風潮的生酮飲食,標榜透過大量攝取脂肪、適量蛋白質、和極低的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強迫人體燃燒脂肪,進一步達到快速減脂的作用。然而,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生酮飲食,容易失衡的飲食潛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有甚者,容易使人體因缺乏「硒」而導致缺硒性心肌病,並不見得適用於所有減重者施行。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其實存在已久,是種古老的飲食治療方式。過去多用於搭配藥物治療癲癇患者,後來因癲癇藥物快速發展,生酮飲食便逐漸式微。直至近年才又因愛美人士發現其顯著的減重功效,而在一夕間受到減重人士瘋狂追捧而再度風靡全球。

由於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是藉由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的葡萄糖所產生,當葡萄糖不足時,身體便開始分解脂肪並製造酮體。而生酮飲食即是透過攝取大量脂肪、少量蛋白質、微量碳水化合物,讓人體缺少足夠碳水化合物可供分解,進而轉而分解飲食中及身體的脂肪以獲取能量,間接達到減重的作用。

由上圖可知,生酮飲食的脂肪攝取量極高,尤其多數採用生酮飲食者都會食用大量高脂肪食物,例如富含油脂的肉類與魚類、堅果、橄欖油、酪梨,以及防彈咖啡(以椰子油、草飼奶油加黑咖啡混合而成)等,並透過攝取多量蛋白質,以致於相較於正常飲食更快產生飽足感,而達到可快速減重的表象,然而營養不均衡的風險增高。 生酮飲食瘦很快、復胖風險高

減重的重點在於持之以恆,透過攝取營養均衡但低熱量的食物,讓身體的各器官維持正常或更好的代謝力,同時藉由運動的輔助來達到加速代謝、長期控制的功效。執行生酮飲食者初期由於會先經歷輕微脫水階段,往往讓人誤以為體重快速下降。(推薦閱讀:不吃早餐可減肥?名中醫師破解7大減肥迷思)

雖然身體脂肪確實會因生酮飲食法而消耗,但人體代謝率並未因此提升,甚至有可能因熱量攝取過低,造成身體肌肉流失,進而降低代謝率。因此當減重者想藉生酮飲食瘦身、誤以為減重成功而轉回一般飲食方式時,身體便會恢復原本的代謝能力、運作機能,逐漸累積脂肪,最終將身材打回原形。

生酮飲食亦可能提高飽和脂肪酸的比例,造成血脂異常、壞膽固醇升高,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既然如此,減重者可能會認為若持續維持生酮飲食的習慣,就能避免身材復胖,卻輕忽長期採取生酮飲食將可能產生以下風險。

生酮飲食營養不均衡、缺「硒」易致心肌病變

由於生酮飲食者容易偏重食用特定食物,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因此多數生酮飲食者通常缺乏、磷、鎂及硒等各種微量元素,進而容易引起心肌病變,嚴重時則會死亡。

一項超過40人的研究便指出,生酮飲食雖能治療孩童頑固型癲癇,但卻造成9位兒童硒缺乏,其中1位更出現心肌病症狀。另一項研究追蹤超過百位頑固型癲癇兒童患者,經過12個月生酮飲食後,近半數兒童血清中的硒水平過低。

另外,有2項針對頑固型癲癇兒童患者及生酮飲食所做的類似研究,其一有2名孩童在接受生酮飲食控制癲癇後,反因缺硒與心肌損傷而死亡,另一研究則有1名孩童在實施生酮飲食後,因缺硒而導致急性可逆性心肌病和心室心搏過速,雖然在醫師給予口服硒補充劑後,孩童體內硒水平提高,且心臟功能恢復,但患者仍在住院17天後不治死亡。

生酮前應諮詢醫師、適時補硒更健康

自上述4個研究可知,生酮飲食與人體缺硒的高度關聯外,有諸多研究皆指出,維持足量硒水平有助降低體脂及體重控制,因此除非在醫療專業人員指導下,否則不建議自行透過生酮飲食來減肥。(推薦閱讀:吃愈多愈能瘦?研究證實:攝取足量「硒」助減重、預防糖尿病及心臟病

若欲實行生酮飲食,通常須在營養師或醫師指導下執行,並適時補充含硒量高的食物,如巴西堅果、鮪魚、沙丁魚、牛排等,或者也可與醫師討論透過口服營養品及營養點滴的方式補充硒元素,並搭配規律運動及熱量控制,才能有效瘦身並降低復胖風險。

春天吃枇杷提升抵抗力、降血壓,枇杷膏感冒這樣吃才有用

每逢春天,市場就可以看見枇杷的影子,一顆顆結成一串,水珠型的形狀就像琵琶。由於枇杷種植時間長,果樹容易受到病蟲和天氣影響,加上葉片又可製成中醫藥材,如枇杷膏,因此枇杷價格通常偏高,有「黃金水果」的美譽。

Hello健康》整理出枇杷的3大健康功效,以及枇杷膏的服用時機與注意事項,幫助您吃得更加健康,減少身體負擔。 枇杷3大功效 1. 高鉀有助控制高血壓

每100克枇杷含有173毫克鉀,鉀是調節血壓、維持體液平衡的重要微量元素。鈉攝取過多會使水分滯留在體內,血管壓力上升,長期下來易導致高血壓,而鉀則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保持鈉鉀平衡。

因此高血壓患者可考慮適量食用枇杷或其他高鉀食物幫助控制血壓。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除了鉀之外,枇杷亦含有葉酸、維生素B6,每100克含量分別為12.4微克、0.09毫克,它們能幫助代謝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降低其濃度以保護血管壁,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功效。

此外,葉酸還具有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重要功能,衛福部建議懷孕媽媽每天應攝取600微克葉酸;一般成人則為400微克。

3. 提升抵抗力,預防感冒和慢性病

枇杷含有多種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等,其中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的含量更達1347 IU、798微克

抗氧化劑在消除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上扮演著重要功效。當人體自由基濃度過高時,細胞容易受到損害及病變,增加罹患糖尿病、癌症、白內障、動脈粥狀硬化症等諸多疾病的風險,而抗氧化劑則能減少自由基,強化身體抵抗力。

因此食用枇杷對於預防感冒、減緩慢性發炎反應等幫助良多。

亂服枇杷膏,小心感冒咳嗽不減反增

民眾經常服用枇杷膏來治療感冒,減輕咳嗽症狀,但如果服用時機不對,反而會加重感冒症狀。

市售枇杷膏多含有川貝母、枇杷葉、蜂蜜等主要成分,並添加少量杏仁、薄荷、沙參、陳皮、桔梗、半夏及五味子等,其中川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枇杷葉可清肺化痰、下氣止咳;蜂蜜則有助於止咳、潤肺。這些中藥材通常適用於肺燥熱、緩解口乾舌燥所引起的咳嗽。

如是受冷、受風寒所引起的寒咳,服用枇杷膏反而易加重痰溼,造成濃痰無法排出。此外,衛福部曾指出多數市售枇杷膏皆含有50%以上的糖分,有些更甚至高達87%。

如在感冒初期服用,可能會因枇杷膏太過甜膩,導致助濕、生熱,喉嚨發炎更加嚴重。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應斟酌服用枇杷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枇杷膏的服用時機

建議將枇杷膏作為日常保養補品,用於感冒後段咳嗽未癒、說話過多所引起的咽喉痛、喉嚨乾燥等狀況,而非治療處方。

血清素補起來!快樂荷爾蒙:血清素功效、含血清素食物大公開

情緒起伏和飲食脫不了關係,有些食物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舒緩壓力,而這些食物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有俗稱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為什麼血清素對人體那麼重要?血清素有哪些功效?而吃哪些食物可以充分補足血清素?《Hello健康》為你一次解密大公開!

血清素是什麼?血清素的4大功效

血清素(Seretonin)是單胺類神經傳導元素,存在於神經系統、消化道,以及血小板裡,能控制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神經的傳遞、腸胃蠕動、止血、收縮血管、食慾的功能等。此外,血清素還具有下列的功效: 提升睡眠品質:血清素能進一步讓人體分泌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能有效提升睡眠品質。(延伸閱讀:喝茶、咖啡睡不著怎麼辦?教你夜晚入睡3妙招,別讓咖啡因搗亂) 減肥:血清素有助於大腦抑制神經元,以降低食慾,達到減肥的作用。 改善心情:當體內血清素濃度平衡時,可以穩定情緒,改善憂鬱、焦慮的問題。 改善偏頭痛:血清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當體內血清素足夠時,能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機率。(同場加映:偏頭痛原因仍然是個謎!3 種主要偏頭痛種類

由於血清素無法由身體自行製造,需要1種前驅物質—色胺酸(L-Tryptophan)來輔助合成。值得注意的是,想要有足夠的血清素不只是需要色胺酸的幫助,還需要搭配其他營養素,才能更有效幫助體內合成血清素: 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能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有助於安定情緒、減少焦慮。 葉酸:葉酸促進血清素的分泌,讓情緒更加穩定。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助於提升血清素的濃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幫助人體恢復腦力、提升休息的效率。 血清素不足:體重上升、憂鬱、失眠通通來

當特定腦部區域的代謝過快,或是血清素的合成量減少時,可能會引發下列的問題: 憂鬱、焦慮:血清素濃度與情緒的調節有關,當體內血清素不足時,容易引發憂鬱、焦慮的情緒。 睡眠障礙:當血清素不足時,便會減少分泌褪黑激素,當褪黑激素量少時,則不容易入睡,或是無法熟睡等睡眠問題。 體重上升:血清素濃度不足時,將無法抑制食慾的神經元,造成食慾上升,導致體重不減反增。

3大含血清素食物:補足血清素

前面有提及,血清素需要色胺酸的合成,而色胺酸無法由人體製造,因此下列的食物是含有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而非血清素:

牛奶:含有大量的色胺酸,睡前來杯熱牛奶能有效提升睡眠。 香蕉:具有色胺酸、維生素B6、碳水化合物,能加速人體合成血清素,有助於減少失眠和憂鬱。想要趕走憂鬱的情緒,不妨來根香蕉試試看。 巧克力:具有色胺酸、維生素B6,以及鎂等各種礦物質,不僅能加速血清素的合成,更有助於減輕經前症候群。

加速傷口癒合吃什麼?3大營養素補對好得快

受傷時,我們得妥善照護傷口才能減緩疼痛以及受傷帶來的症狀。不過除了擦藥膏外,還有多吃某些健康的食物才能加速傷口的癒合。若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或是飲食不均衡,都會連帶影響到傷口的癒合速度,以下就讓《Hello健康》為大家介紹要吃哪些食物才能加速傷口癒合。

加速傷口癒合吃「這些」 補足熱量、養好傷口

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會降低傷口的癒合速度,甚至讓傷口愈來愈嚴重,有哪些營養能幫助傷口加速癒合?以下這幾種一定要補充:

蛋白質:

蛋白質是協助人體發展,以及修補身體組織最重要的元素,同時維持體內血液、肌肉、酵素與水分的平衡。若沒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將讓傷口持續惡化,也會流失肌肉。想要讓傷口復原速度加快,需要補充優良的蛋白質,如雞胸肉、海鮮、豆漿、豆腐等,每天約攝取5~6份。

足量的維生素:

維生素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以維生素A和維生素C最為重要。 維生素A:能維持上皮組織的完整與活化免疫功能,維生素A可以從魚肝油、肝臟、深綠色蔬菜、黃色蔬果補充,如花椰菜、菠菜、胡蘿蔔、雞蛋、芒果、地瓜。 維生素C:可以參與膠原帶白的合成,幫助傷口癒合,具有抗氧化、淡化斑點的功效。想要補充維生素可以多吃番石榴、柑橘類、奇異果、鳳梨

適量的礦物質:

礦物質也是傷口癒合時重要的功臣,以下4種礦物質皆不可或缺: 鎂:鎂可以幫助蛋白質與膠質的生成,也是生長酵素的輔助礦物質之一。此外,鎂能夠調節焦慮的情緒,穩定神經系統。常見食物如堅果類、深綠色蔬菜、乳製品。(延伸閱讀:鎂的功效與作用:9種食物高鎂又健康) 鋅:鋅則是能量代謝以及合成蛋白質的輔助因子,促進傷口癒合。深綠色蔬菜、黃紅色蔬果、甲殼類海鮮、堅果皆能補充鋅,例如橘子、檸檬、番石榴、青椒、牡蠣等。(推薦閱讀:男人必備營養素「鋅」!6大營養功效、補鋅吃這些準沒錯) 鉀:鉀有助於人體細胞組織的正常運作,具有調節血壓的功能。常見的食物有香蕉、瓜類、馬鈴薯。 鐵:可以補足較大傷口所流失的血液,幫助身體進行造血功能,常見食物如豬肝、海鮮、深綠色蔬菜。(同場加映:什麼是缺鐵性貧血?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鉀離子過低過高都不好!鉀離子的功效、10大高鉀食物吃這些

鉀離子是人體必備的礦物質之一,能夠幫助人體穩定神經以及細胞作用,平時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然而,由於現代人飲食不均衡,常導致出現高血鉀、或是低血鉀等情形,使身體出現各種病症。平常應該要如何健康攝取充足且不過量的鉀離子呢?

Hello健康》將會介紹鉀離子對人體的功效為何,介紹若是出現高血鉀或是多血鉀的症狀,應該如何透過飲食,調整體內的鉀離子。

鉀離子對人體的功效

鉀離子一般以「K」表示,又被稱為電解質,其主要功能是與鈉離子相互作用,維持細胞的滲透壓,並幫助神經以及肌肉穩定作動,故運動過後,由於電解質被汗水帶出,若不即時補充鈉、鉀離子,便有可能導致抽筋。除此之外,充足的鉀離子,能幫助人們抵抗疾病,降低罹患以下3種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飲食中的鈉和鉀和血壓有關,而國人飲食大多為高鈉飲食,容易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充足的鉀離子能放鬆血管,並排除鈉離子,將血壓降低,減少患病可能。 骨質疏鬆:部分實驗指出,鉀離子在人體當中能合成出碳酸氫鹽化合物。此化學物質能減少體內質流出,增強骨頭密度,預防骨折及維持骨骼健康。 (延伸閱讀:預防更年期骨鬆怎麼吃?2款超強食材保骨本、名中醫私傳好骨力!) 腎結石:離子進入尿液中,會增加尿液結石的風險。充足的鉀離子能降低鈣離子流失、進入尿液的可能,預防罹患腎結石、尿道結石。

國人每日應攝取鉀離子建議量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推薦,國人每日應攝取每天鉀攝入量為3500毫克,維持血鉀濃度為3.4~4.7mmol/L,能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

低血鉀恐導致心律不整,透過10種高鉀食物補充

血鉀濃度低於3.47mmol/L,則可能導致低血鉀,出現疲勞、噁心、嘔吐,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肌肉麻痺、心律不整、呼吸衰竭等症狀。醫生會依照低血鉀原因,開立藥物補充血中鉀離子濃度。民眾也能透過平常飲食補充鉀離子。以下是10種含有豐富鉀離子的食物: 全脂或脫脂牛奶 黃豆 毛豆 南瓜 山藥 蓮藕 番茄 鮪魚 白鯧 鰻魚

蔬菜以及水果富含鉀離子,只要依循天天五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再將部分主食、肉類,替換為高鉀蔬食,便能滿足每日鉀離子的需求。

高血鉀恐引發心律不整,腎臟病患者需留意

血鉀濃度高於4.8 mmol/L,會出現高血鉀,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麻痺、若是高於6mmol/L,則會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狀。由於腎臟病患者排泄能力較弱,無法將多餘鉀離子排出體外,故好發於腎臟病患者。(延伸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

建議病患除按照醫師指示服藥、治療外,平時應注意飲食,避免攝取過多鉀離子,以下是高鉀飲食5原則:

1.由於蔬菜含有較高鉀離子,建議先以開水川燙3~5分鐘,將鉀離子溶入水中,清炒扮過再行食用。 2.鉀離子易溶於水中,湯頭富含鉀離子,腎臟病患者切勿飲用。 3.建議食用低鉀蔬果,如香蕉、芭樂,1天不超過2顆拳頭的量。促進排便,能排除多餘鉀離子。 4.避免食用高鉀食材,包括:咖啡、罐頭食品、醃製食品、生魚片、茶、番茄……等等。而部分中藥材也富含鉀離子,食用前應向醫師討論。楊桃則含神經毒素,以導致腎臟病患者出現抽搐症狀。 5.切勿使用低鈉鹽以及薄鹽醬油,選擇腎臟病患者專門使用的食鹽。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吃蟲營養勝過吃肉!4個昆蟲飲食驚人真相

你敢吃昆蟲嗎?在某些地方,蟲子是當地居民的家常菜,這種特殊飲食習慣也叫做食蟲性(Entomophagy),常見的食物包括有白蟻、蜜蜂、蟋蟀、蝗蟲、蟬、毛蟲,以及甲蟲。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研究,全球約有20億人將蟲類作為食物,尤其在熱帶國家更是見怪不怪。

本文將帶你了解昆蟲飲食的4個驚人真相,以防有一天人類面對食物和資源嚴重缺乏時,我們仍不至於餓死,當然前提是你要有把它放進嘴巴的勇氣。 1. 我們可能都曾吃過昆蟲

事實上,我們平常攝取的食物中多少有些昆蟲,只是含量步高。依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要確保製造的食品完全不受昆蟲及其他天然夾雜物沾汙是不合理的,因此擬定了一套「食品缺陷行動水平」(Food Defect Action Levels),方便業者做好食物安全處理,任何食品未達水平標準即評為不合格。

即便食品製造過程中即使有昆蟲碎屑混入,只要它符合食品缺陷的安全水平,其並不會造成人身體的傷害,甚至還可能比會傳播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tic disease)的動物肉來得安全,不過,建議食品仍要煮熟再食用,以殺死其上的細菌和病原體。

舉例來說,100克的冷凍花椰菜可能藏有60隻蚜蟲(Aphid)、薊馬(Thrip,又稱牧草蟲),或蟎(Mite);每100克巧克力也可能含有60片昆蟲碎屑和1根囓齒類毛髮。

2. 昆蟲營養價值勝過肉類

昆蟲的營養價值可能超乎你的想像。以麵包蟲(Mealworm)為例,其蛋白質量能媲美牛肉,因為100克中就含24克蛋白質,接近男性每日建議蛋白值攝取量的一半,同份量的大西洋鮭(Atlantic salmon)也只有約20克蛋白質而已。

此外,帝王蛾幼蟲(Mopane caterpillar)含有充足的礦物質、紅火蟻(Red ant)含鐵量高、黑水虻幼蟲(Soldier fly larvae)則富含質,只吃100公克就能滿足每日建議攝取量。若以100克的份量計算,其他昆蟲的蛋白質含量如下: 毛蟲:7克 紅火蟻:14克 蟋蟀或蝗蟲:14~28克 青銅金龜(June Beetle)13克 巨型水蟲(Giant Water Bugs)20克 亞洲棕櫚象鼻蟲(Palmworm beetle)36克

(同場加映:素食者補蛋白質!4種必吃的肉替代品)

3. 富含多種營養 脂肪含量低

我們經常透過營養品補給維生素,但其實吃蟲也是不錯的維生素攝取管道。事實上,蟑螂、白蟻和蟋蟀都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12。此外,義大利泰拉莫大學生物科學與農業、食品與環境科技的研究發現,蠶、蟋蟀、蝗蟲體內的水溶性萃取物擁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而且蝗蟲、麵包蟲、黑螞蟻的多酚類含量也很高。

考量到多數民眾無法接受吃蟲這檔事,已有廠商研發出昆蟲粉末和餅乾,讓外觀或是口感「去蟲化」,提高市場接受度。此外,昆蟲食品的脂肪偏低,有減重需求者不妨考慮食用。

值得一提的是,蟋蟀粉(Cricket powder)中的甲殼素(Chitin,昆蟲體內的纖維)有望能幫助人體益生菌的成長,並減少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簡稱TNF-α,為發炎型細胞激素),提升腸道健康。雖然甲殼素對人體有益,它仍有微量的抗營養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簡稱ANF),影響人體吸收它體內的蛋白質。(同場加映:甲殼素助減肥防蛀牙?研究結果這樣說) 4. 吃蟲小心細菌與過敏

當然,由於蟲類身上還是有些細菌,吃蟲除了補蛋白質,還可能帶來身體傷害。舉例來說,棲息在田野農場中的昆蟲,恐有殺蟲藥的風險;而有的昆蟲為了防禦天敵,可能本身帶有毒素,一旦誤食恐導致中毒。最後,跟甲殼類動物一樣,昆蟲也可能引發過敏,因此對甲殼類過敏的人,建議還是「遠觀」即可,不吃為妙。

如何健康瘦小腹?10大飲食撇步報你知

其實要消滅凸小腹,不是光靠練腹部運動就可以,腹部訓練只能讓腹部肌肉更緊實,必須要透過有氧運動和飲食調整才可以召喚出平坦腹部。飲食和運動有所謂的80/20法則,意思是飲食對健身或減重的影響佔80%、運動僅佔20%,所以飲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究竟該如何吃才能打造出平坦小腹?《Hello健康》以下將為你介紹10個瘦小腹必知的飲食小撇步! 1. 減少熱量攝取,但不可以減太多

成人可嘗試每天減少500大卡,但不可減少超過1,000大卡,這樣預計每週約可少0.5~1公斤。若吃的熱量過少反而會有反效果,因為會使新陳代謝率大幅下降,人體自動消耗的熱量會更少,日後更容易復胖。

2. 吃蛋白質

飲食中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不但可提高新陳代謝率,也可抑制食慾。研究發現,攝取較多蛋白質的人,腰圍小於蛋白質攝取量少的人。且身體消化蛋白質時會消耗更多的熱量,甚至1天可消耗多達80到100卡的熱量,還可幫助保持肌肉量,但這不代表可以無止盡地吃蛋白質,否則會加重腎臟負擔,而導致腎臟病。建議每天攝取約35%熱量的精益蛋白質(Lean protein),來源如蛋、魚、雞肉、堅果、豆類等,紅白肉都要選擇瘦肉。(延伸閱讀: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有哪些?9種優質蛋白食物任你選) 3. 限制糖分和精製的碳水化合物

研究表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防止身體累積過多脂肪而加粗腰圍。此外,用未加工的全食物代替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也會明顯改善代謝並瘦腰,像是以糙米或地瓜取代白飯白麵等。也要避免含糖飲料,因為果糖會導致腹部脂肪的堆積。另有研究表明,兒童若每天喝含糖飲料,肥胖風險會增加60%。(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4. 不要吃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反式脂肪(Trans fats)可使食物更耐高溫,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但是過多的反式脂肪,會使血液中壞的膽固醇 (LDL)升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並導致血管的窄化及硬化,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 5. 多吃水溶性纖維的食物

水溶性纖維可吸收大量水分,減慢通過消化道的速度,並減緩血糖上升,延長飽足感,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預防心臟病,它也會吸取腸道中的有害物質,可瘦腰並降低某些疾病的風險。常見的含水溶性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蘋果、酪梨、柑橘、花椰菜、胡蘿蔔、豆類、蒟蒻等。研究表示,每天多攝取10克水溶性纖維,可使身體的中段(軀幹)與腰腹的脂肪量,在5年內減少3.7%。(推薦閱讀:膳食纖維是什麼?認識水溶、非水溶纖維,吃對才有益腸胃

6. 吃益生菌

益生菌在減肥和維持體重方面有重要作用,因為肥胖者的腸道細菌成分,與正常體重的人不同,多吃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叢。目前益生菌已被證明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累積,食材像是優格、泡菜和天貝(一種印尼傳統的大豆發酵食品)。 7. 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

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在室溫下是液態,研究表明,有較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飲食,可以防止脂肪的堆積。例如地中海飲食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它可降低中樞型肥胖的風險,常見的食材如橄欖油、酪梨、堅果和種子。(同場加映: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8. 喝蘋果醋

蘋果醋富含醋酸,研究表示,醋酸可以減少體內脂肪的堆積。一項研究顯示,肥胖男性每天喝1湯匙蘋果醋,持續12週後,腰圍平均減少1.3公分。

9. 喝無糖咖啡或綠茶

科學已經證實,喝咖啡會增加3~11%的熱量燃燒,茶也會增加17%的脂肪燃燒與4%的熱量消耗,包括綠茶紅茶和烏龍茶。研究證實,喝咖啡和茶可以減少累積腹部脂肪的風險,幫助瘦腰。 10. 不喝酒

酒精每克含有7卡的熱量,啤酒含有與含糖飲料差不多的熱量,紅酒甚至含有2倍。雖然適度飲酒不太可能影響體重,但大量飲酒則會增加體重,尤其是腹部,所以若想擁有平坦的腹部,最好減少或避開酒精飲料。

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油脂是人體必需的6大營養素之一,每天都要攝取適量油脂,身體才可以維持正常的運作。若缺乏油脂,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和荷爾蒙失調。但是油脂種類那麼多,雖然聽過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但是它們究竟是什麼?哪些食物含有這些脂肪?

首先來釐清令人困惑的名詞:油與脂肪。基本的區別為,在室溫下呈現液體的是油,在室溫下呈現固體或半固體的就是脂肪,簡單從部首來看就更清楚了,油字有水,脂肪有肉/月。

油脂是由脂肪酸與甘油構成的,因結構的不同,脂肪酸又分為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與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而不飽和脂肪酸因雙碳鍵數量的不同,再分成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以下就針對這3種油脂一一說明。

1. 飽和脂肪(酸)

在室溫下為固體,如奶油或一般常見的動物脂肪等。其中屬於白肉的家禽類(如雞鴨鵝)和魚類的飽和脂肪,含量都比紅肉低(如牛羊豬)。除了動物之外,飽和脂肪也存在於植物中,如一些熱帶果實椰子、棕櫚和可可,但是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高,如果長期攝取則容易罹患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動脈粥狀硬化(Arteriosclerosis)、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等。 2.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在室溫下為液體,如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和堅果油,都含有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非必需脂肪酸(Nonessential fatty acid),人體可以自行合成。適量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可幫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LDL),並保持好膽固醇(HDL)水平。但是若不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只是補充單元不飽和脂肪,可能不會降低膽固醇。

研究顯示,多吃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這種脂肪酸可幫助控制胰島素和血糖,也適合第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患者食用。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室溫下是液體,如葵花油、芝麻油、大豆油、紅花油和玉米油等,都含大量多元不飽和脂肪。若以多元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可以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有Omega-3和Omega-6兩種,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身體無法自行製造而需從食物中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鮭魚、鮪魚、鯖魚、秋刀魚、鰻魚、蛋黃、核桃及亞麻仁油等;Omega-6脂肪酸則存在於大豆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中。

反式脂肪

至於反式脂肪(Trans fat),也稱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但大多數的天然不飽和脂肪酸是順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是將含有天然順式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葵花油),經過氫化(Hydrogenate)程序後,使順式變成反式,成為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大多被用在加工食品上如人造奶油(Margarine)及酥油(Shortening),攝取過多會增加血中的壞膽固醇並降低好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雖然反式脂肪也存在於天然的反芻動物(如牛羊)的肉類或乳製品中,但它含有共軛亞麻油酸(CLA),具有抗癌、降低肥胖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功效,對人體較無害。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我們另一篇專文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該選哪種油品好?

答案為:視烹調方式而定。要了解選油的依據,首先要認識冒煙點。冒煙點是油品在烹調時,油溫達到使鍋內不斷冒煙的溫度。每種油的冒煙點都不同,若油溫超過冒煙點,油就會開始變質並產生致癌物。動物油雖因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會提高體內膽固醇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它的冒煙點比大多數植物油還高,所以若需要以高溫烹調時,就不要用冒煙點低的植物油。但還是要提醒大家,無論用哪種油做料理,還是得注意避免油溫過高,才比較健康。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