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營養好處多:6大驚人健康好處報你知

南瓜營養好處多:6大驚人健康好處報你知

說到南瓜,除了當萬聖節裝飾之外,其實也相當營養美味,而且熱量低又富含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因此,除了把南瓜拿來當裝飾外,今天就來看看南瓜的營養成分以及對健康的六大好處。

南瓜的營養成分

南瓜的口感甜甜、綿綿的,是許多喜愛的蔬菜,還能當作主食。南瓜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維生素 C、維生素E、鋅,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對於糖尿病患者也是相當優良的好食物。

南瓜有什麼好處與功效?

上面看完南瓜的營養價值後,就來看看吃南瓜有什麼好處與功效:

 南瓜抗氧化 遠離慢性病

南瓜含有許多抗氧化物,包括α-胡蘿蔔素、、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他們能夠中和自由基(Free radicals),並阻止自由基傷害細胞。動物研究也顯示這些抗氧化物,能降低罹患癌症、眼疾或其他慢性病的機率,不過,由於研究受限於試管和動物實驗,對於人體的效果,仍需要更多的人體實驗來證實。

 增強免疫 助傷口癒合

南瓜富含 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能幫助身體生成維生素A,而研究顯示,維生素A 能增強免疫系統、對抗感染,因為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除此之外,南瓜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增進白血球的生成,進而讓免疫細胞更有效地運作,並加快傷口癒合;其它營養素包括了維生素E、鐵、葉酸,這些也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功能。

避免眼疾 護眼首選食物

視力會隨著年紀而逐漸退化,不過,平時如果有補充足夠營養,就能降低視力喪失的風險,而且南瓜富含的β-胡蘿蔔素,就是重要營養素之一,不僅能提升身體維生素A的含量,缺乏維生素A也是常見視力喪失的主因;此外,在1碗南瓜中,含有的 β-胡蘿蔔素,幫助身體生成的維生素A,就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兩倍。

南瓜也富含了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素(Zeaxanthin),這兩個營養素能降低白内障(Cataract)和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風險,此外,南瓜中的維生素C、E也能避免自由基傷害眼睛。(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南瓜熱量低可以助減肥

南瓜是營養密度相當高的食物具有飽足感,因為熱量雖低,卻含有豐富的營養,一碗(約 250 克)的南瓜,僅有不到 50 大卡的熱量,簡單來說,比起常見的澱粉主食,是相對能幫助減肥的食物,而且,南瓜豐富的纖維還能有抑制胃口的效果。另外,南瓜子籽也可以食用,相當營養。

多吃南瓜 有益心臟健康

南瓜富含的鉀、維生素C和纖維,都對心臟健康有益;研究指出,攝取較多鉀的人,血壓較低,也較少中風(Stroke),兩者都是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風險因子;南瓜的抗氧化物也能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氧化,避免在血管壁形成推積,減少罹患心臟病機率。

胡蘿蔔素和膠原蛋白能美肌

研究顯示,胡蘿蔔素有助於減少太陽光對皮膚的傷害,身體吸收之後,會運送到各個器官,並能抵抗紫外線傷害,而傳送的部位也包括了皮膚。南瓜中的維生素C,還能幫助身體製造膠原蛋白,讓皮膚更健康,此外,南瓜中的其它抗氧化物,都能夠幫助我們的皮膚對抗紫外線。 南瓜有什麼禁忌

雖然南瓜相當健康,不過還是有些人會對南瓜過敏,應避免誤食,另外,南瓜含有 94% 的水分,若吃多了可能會有利尿的現象,若有服用利尿劑(Diuretics)的人,應避免食用過多的南瓜。

吃這樣好消化!7種食物組合竟然很配

好的食物組合能幫助人體有效地吸收所需的營養,以及舒緩消化,其目的是為保障腸道的健康,而根據食物成分的不同,所需的消化環境也不同,只有合適的食物放在一起吃,才能將食物的營養和口感發揮到極致。對此,以下列舉7種食物組合,或許你可以嘗試看看。(推薦閱讀:懷孕期飲食必知!補充7類食物營養素

1. 燕麥添堅果,再一杯柳橙汁

若單吃澱粉類,像是燕麥或水果,您會發現過沒多久肚子又餓了,這是因為澱粉讓血糖遽升又遽降的關係,建議可以加堅果類搭配著吃,堅果的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能緩解糖分的吸收,保持熱量的均衡和飽足感,讓您撐到下一餐的時間。

此外,燕麥配柳橙汁能幫助血管暢通、預防心臟病,兩者也含有能平衡體內膽固醇水平的酚類化合物(Phenol),但由於即食沖泡燕麥常經過加工,所以最好還是選用傳統燕麥片比較安全。 2. 青蔬滴橄欖油,沙拉搭全熟蛋

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K,它對骨骼和凝血有很好的效用,但需要脂肪幫助分解和消化,因此搭配胡桃、杏仁、花生、腰果,或橄欖油等脂肪類吃是不錯的選擇。除了綠色蔬菜,在番茄上滴橄欖油,它能幫助其抗氧化劑番茄紅素(Lycopene)的溶解和吸收,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吃蔬菜沙拉之時,別忘了加顆全熟蛋,根據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蛋黃的脂肪能幫助蔬菜中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吸收,特別是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玉米黃質(Zeaxanthin),以及番茄紅素。(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3. 雞蛋、鮭魚、花椰菜是絕配

蛋黃,是維生素D很重要的來源之一,很有益於質的吸收。建議下次在蛋餅撒些芝麻,另外燙一些花椰菜,強化骨骼的一餐就完成了。若喜歡吃魚的話,可選擇豐富的維生素D的鮭魚和沙丁魚,再搭上一盤高質的深綠蔬菜,像是小白菜或花椰菜,又好吃又健康! 4. 紅肉加檸檬汁,蔥蒜入糙米煮

在紅肉上擰點檸檬汁,除了能提升味道,更重要的是,檸檬的維生素C可以增強肉中鐵質的吸收,這也包括富含鐵的蔬菜,像是菠菜、芥藍,以及芝麻葉。

另外,美國烹飪網站:營養美味(Nutritioulicious)的創辦人傑西卡列文森(Jessica Levinson)指出,只要在糙米中加入蔥和蒜,它也能幫助提升米中鐵和鋅的含量。 5. 紅蘿蔔燉牛肉,美味強化免疫力

紅蘿蔔燉牛肉可說是很多家庭的必學料理,它其實比您想的還要健康,因為牛肉的蛋白質能幫助紅蘿蔔中維生素A的吸收,而且牛肉還有鋅可以強化免疫系統。 6. 堅果或香蕉,搭優格很營養

優格放點堅果一起吃,它絕對是加分,根據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的研究,堅果中的脂肪能提升血中的維生素D含量達32%,進而強壯骨骼和免疫系統。(推薦閱讀:吃優格好處多!自製優格5步驟超簡單)

此外,優格配香蕉也是不錯的選項,也是很多健身族的最愛,因為優格的蛋白質與香蕉的鉀一起吃能幫助運動後的恢復,補給胺基酸並建造肌肉群。 7. 綠茶加檸檬,紅酒蘋果也速配

綠茶很健康,若加上一片檸檬更是美,不僅提升了口味,檸檬的維生素C還能確保綠茶中兒茶素(Catechin,一種抗氧化劑)多達13倍的吸收。此外,蘋果配紅酒對身體也有益處,蘋果的槲皮素(Quercetin,一種抗氧化劑)結合紅茶的兒茶素,它們可以防止凝血、確保心血管的健康運作。

葉黃素5大推薦品牌!葉黃素功效、好處 4大挑選重點超詳解

葉黃素不僅可過濾藍光,維持眼睛健康,還具有抗氧化作用,是許多辦公族必備的護眼保健食品之一,然而市面上葉黃素產品眾多,究竟該怎麼選才能找到合適的葉黃素?《Hello健康》為您介紹葉黃素功效及挑選重點,並推薦5大葉黃素品牌,協助您找到最佳的護眼產品。

葉黃素是什麼?

葉黃素屬於類胡蘿蔔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與玉米黃素都是眼睛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過濾藍光,減少眼睛感光細胞所受到的損害,並能抑制自由基,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以及調節免疫系統。

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所以需從飲食中攝取,常見的食物來源包括菠菜、番茄及南瓜等。 葉黃素的好處功效

抵抗藍光:強光(尤其是藍光)會加速視網膜感光細胞的老化、凋亡;葉黃素可過濾藍光,減緩細胞損傷。 預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睛長期接受強光照射,會破壞視網膜黃斑部的結構,補充葉黃素可維持黃斑部健康,預防及減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降低白內障發生率:白內障是因眼睛水晶體氧化、變得混濁而影響視力;血液中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濃度高的人,罹患核性白內障的風險較低。 葉黃素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建議,葉黃素和β-胡蘿蔔素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在腸胃道的吸收路徑相似,所以可能相互競爭;不過,研究指出,只有當同時服用且攝入大量β-胡蘿蔔素,才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因此,建議不要同時攝取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的保健食品,且服用時,兩者最好有一定間隔時間,如隔餐食用,避免影響葉黃素的吸收。 葉黃素4大挑選重點 1.游離型葉黃素 or 酯化型葉黃素

市售的葉黃素保健品可分為酯化型與游離型2種,酯化型葉黃素具有脂肪結構,需要透過酵素水解消化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而游離型葉黃素是去除脂肪酸結構後,轉化為小分子游離狀態的葉黃素,因為分子較小,可直接被人體吸收。

游離型與酯化型葉黃素,成分主要以金盞花為主,但吸收率卻隨劑型而有所分別:

游離型葉黃素:分子大小只有酯化型的1/2,不須經過消化作用即可被身體吸收,吸收率較佳。 酯化型葉黃素:須經過酵素作用才可吸收,對於年長者或腸胃消化機能較差者較難吸收。 2.葉黃素單方 or 複方

黃素保健食品中,若成分僅含有葉黃素,稱之為單方,若有添加其他營養素,則為複方;常見的葉黃素單方產品,主要族群是針對有黃斑部病變風險的年長者;若是搭配複方營養素,則較適用於長時間用眼工作、重度使用3C產品的族群。 瑞士山桑子:含豐富花青素,花青素可改善乾眼症、舒緩疲勞、維持正常眼壓、提升夜間視力、視覺敏銳度,並促進眼部微血管循環,降低眼部疲勞。 蝦紅素:同屬類胡蘿蔔素,具備抗氧化功效,可增加視網膜及脈絡膜血流,促進眼睛血液循環,改善眼睛疲勞。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是花青素的前驅物,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陽光傷害,改善視力,對人體也有相當多的益處。 鋅:鋅能將維生素A從肝臟運送到視網膜,幫助製造保護眼睛的色素。如果身體缺乏鋅,可能會導致視力受損,例如夜間視力差和白內障混濁等問題。 硒:硒在眼睛的視網膜與黃斑區域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夠減少細胞的氧化。

此外,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資料,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以10:2的比例組合時,效能較佳;在選購時,建議選擇具有專利技術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組合,例如FloraGLO®專利游離型葉黃素和ZeaONE®專利游離型玉米黃素。 3.葉黃素劑量 葉黃素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30毫克

攝取過多的葉黃素不會加強保健功效,反而可能會導致皮膚變黃,建議每日攝取至少約6毫克的葉黃素,最高攝取量則不應超過30毫克。 4.第三方認證

確認產品經品質控管、遵守生產標準及通過第三方機構認證,並進行定量檢驗。更重要是,必須定期針對塑化劑、重金屬微生物及農藥等進行安全檢驗,以確保其安全性與品質。

另外,蝦紅素為時下熱門護眼配方,其主要來源為藻類,若是甲狀腺相關疾病患者想要選購相關產品,可以先行確認是否提供碘含量檢驗報告;若有身體健康疑慮,請務必向醫師諮詢後再行服用。 葉黃素5大推薦品牌

葉黃素推薦1:營養師輕食 我的視角葉黃素

價格:60粒/盒 $1,880 劑型:膠囊 特色: 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 高劑量花青素:唯一符合《歐洲藥典》的瑞士山桑子 160毫克 NativAsta 雨生紅球藻 ,高劑量蝦紅素 8毫克 高含量前花青素,日本黑大豆種皮 80毫克 游離型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10:2 黃金比例

葉黃素推薦2:白蘭氏 黑醋栗葉黃素 

價格:60錠/瓶 $1,512 劑型:錠劑 特色: FloraGLO 游離型葉黃素 葉黃素、玉米黃素 黃金比例 10:2 添加自黑醋栗萃取之花青素

葉黃素推薦3:善存 葉黃素

價格:60錠/瓶 $674 劑型:液態膠囊 特色: FloraGLO 游離型葉黃素 葉黃素原料萃取自天然萬壽菊 添加維他命E 葉黃素推薦4:萊萃美 葉黃素

價格:150粒/瓶 $1,250 劑型:液態膠囊 特色:

葉黃素20毫克/顆 添加魚油、維生素A 葉黃素推薦5:三多 金盞花萃取物含葉黃素複方軟膠囊

價格:100粒/瓶 $688 劑型:液態膠囊 特色: 酯化型葉黃素 添加魚油、鋅、硒及多種維生素

產品最終售價請依各電商平台價格為主。

烤肉食材清單表:推薦蔬菜肉類、熱量排行公開!5原則健康吃

許多人在中秋節都會烤肉團圓,選擇食材時除了考量個人喜好外,如果能在熱量攝取以及烤肉技巧上有更多的認識,就有機會避免在豐盛大餐之後產生可能的肥胖和健康問題。如何在這些烤肉必備食材中吃得美味又無負擔?《Hello健康》為您深入解析。

烤肉食材推薦:蔬菜必備

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能給予身體所需的營養,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腸道好菌生長,並降低血膽固醇與罹患癌症的風險;此外,蔬菜還能增加飽足感、減少總熱量攝取,有助於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問題,因此在中秋烤肉時建議可多補充蔬菜。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天要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量(煮熟後)大約半個飯碗;此外,首選當季量產的新鮮蔬菜,最好能包含多種類且不同色彩的品項,以確保攝取到多樣的營養。 烤肉食材推薦:肉類建議吃這種

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12、鋅等營養成分,國民健康署建議,每餐所攝取的肉類份量,大約可抓一掌心的量,建議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像是魚肉、海鮮及雞肉等,對身體的負擔較少。

然而,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肉類會被製作成各種加工食品,例如:香腸、熱狗、火腿等,建議盡量減少攝取這類加工食品。

對於選擇茹素飲食的人,可以考慮選用豆干、豆腐等優質植物性蛋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中秋烤肉食材清單表

以下列出中秋烤肉常見的食材清單,包含蔬菜、肉類、海鮮類,常見加工食品與醬料。

種類 食 材 蔬菜 盧筍、絲瓜、苦瓜、茄子、花椰菜、甜椒、菇類、玉米筍、筊白筍、大番茄、小白菜等 肉類 牛五花、牛小排、牛肋條、菲力、梅花豬、松阪豬、豬里肌、豬腰內、雞腿、雞翅、羊腿等 海鮮類 鯖魚、秋刀魚、柳葉魚、草蝦、白蝦、花枝、帆立貝、干貝、透抽、魷魚、蛤蠣、螃蟹等 其他 熱狗、香腸、培根、火腿、貢丸、花枝丸、百頁豆腐、甜不辣、米血糕、吐司、麻糬、糯米腸等 調味料 烤肉醬、水果燒肉醬、醬油、辣椒醬、美乃滋、番茄醬、奶油等

大多數市售烤肉醬料口味重,不僅高鈉、高糖,熱量也很高,建議減少使用量或加水稀釋後使用,當然也可自製健康低鈉、低鹽的醬料來減輕身體負擔。

中秋烤肉食材熱量排行

Hello健康》幫大家整理了常見的中秋烤肉食材熱量,依每100g的食材熱量進行排序,您可透過衛福部的線上熱量計算機,透過您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每日的活動量,計算您所需的最適熱量。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食材(100g) 熱量(Kcal) 食材(100g) 熱量(Kcal) 1.牛五花 430 18.雞腿 163 2.培根 372 19.小方豆干 161 3.豬三層肉(帶皮) 368 20.火腿 147 4.香腸 354 21.香魚 147 5.牛小排 325 22.豬腰內肉 139 6.吐司 289 23.雞里肌肉 109 7.秋刀魚 277 24.黃玉米 107 8.牛肉火鍋片 250 25.草蝦 100 9.牛肋條 225 26.魷魚 71 10.豬里肌 212 27.杏包菇 41 11.梅花豬 207 28.香菇 39 12.百頁豆腐 196 29.金針菇 37 13.豬血糕 194 30.文蛤 37 14.甜不辣 176 31.玉米筍 31 15.板腱牛 166 32.青椒 23 16.花枝丸 166 33.筊白筍 20 17.沙朗牛排 162

烤肉、燒烤5大原則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院建議,燒烤時掌握5大原則,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肉品切成小片,縮短烤肉的時間。 選擇低油脂食物為主,避免油脂滴落產生火焰,讓致癌物質直接接觸食物。 燒烤前可以先醃製肉品,降低致癌因子之產生。 烤肉時常翻面,可避免燒焦機會,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 高溫燒烤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低溫能降低癌症發生的機會。

對於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和其他慢性病的人來說,建議在烤肉聚餐時,要遵守「三多一少的原則」,即「少油」、「少糖」、「少鹽」、「多蔬菜」;此外,如果能同時增加運動量,對於控制慢性疾病的效果會更明顯。

乾眼症吃什麼水果、保健食品?改善乾眼症補充6大營養素

秋天乾冷空氣容易使淚液分泌減少,是乾眼症的好發季節,加上現代人長時間盯著3C用品,就更容易引起眼睛乾澀。據健保署統計顯示,目前全國乾眼症病患約有700萬人,每10人就有3人有有乾眼症,可謂現代文明病之一。

乾眼症究竟要吃什麼才能改善?《Hello健康》向你簡短介紹乾眼症原因,分享改善眼睛乾澀的6大營養素,幫助你減少擾人的乾澀、疲勞及刺痛等症狀。

乾眼症是什麼?

乾眼症是一種眼睛乾澀的慢性疾病,原因大致可分為2類: 缺水:淚水分泌的質或量不足 缺油:淚液蒸發太快

人類的淚液不僅有水也含有油份,而淚液(淚液膜)的組成可分為3部分:

油脂層:位於最外層,由瞼板腺分泌。 水液層:位於中間層,由淚腺及副淚腺分泌。 黏液層:位於最內層,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

多數乾眼症病患通常都是油脂層揮發過快或質地不佳,導致水分無法保留於眼部。乾眼症常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灼熱、有異物感;若淚液分泌不足,症狀通常會在下午或晚上惡化,且眼睛容易畏光;若淚水蒸發過快,則可能在早上出現暫時性視力模糊,或眼瞼邊緣有白色分泌物。

改善乾眼症,不能只靠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對於保濕、快速緩解眼睛乾澀確實十分有效,但不能過度使用,因為眼睛的淚液具有殺菌作用,過度使用不僅無法有效改善缺油問題,更可能沖掉淚液,反而讓眼睛缺乏保護,進而引起細菌感染。

要改善乾眼症,除了避免用眼過度、維持良好用眼習慣外,也須攝取對的油脂與營養素,為眼睛「加油補水」,並保持濕潤。 乾眼症吃什麼?6大營養素改善眼睛乾澀 1.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可增加瞼板腺油脂分泌的質與量,減少眼表發炎及維持淚液分泌機能,有效改善乾眼問題。(延伸閱讀:深海魚油功效好處多,但吃錯恐有反效果!? 掌握三大挑選重點,補足日常所需

建議每週攝取2份(約3指大小)富含油脂的魚類,例如白帶魚、白鯧魚、鱸魚、鮭魚、鮭魚、鯖魚、沙丁魚等,或藉由亞麻子、亞麻仁油補充。 2.維生素A

維生素A是維持眼睛健康的重要營養素,負責構成視網膜表面的感光物質,可促進產生視紫質,幫助眼睛感光,在夜間維持視力,並平衡淚液分泌。

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500至600微克的維生素A,維生素A的動物性來源包括魚肝油、牛奶、肝臟、乳酪、蛋黃等,植物性來源則多為深綠色或深黃色蔬菜,例如胡蘿蔔、玉米、南瓜、花椰菜、蕃茄及甘藍菜等。 3.葉黃素

眼睛眼角膜的黃斑部主要由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內消旋玉米黃素(meso-Zeaxanthin)等3種類胡蘿蔔素所構成,能吸收射入眼睛的藍光,避免視網膜受損,同時也具備抗氧化、抗發炎的功效。(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多數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芥菜、花椰菜等皆富含葉黃素,建議每日至少吃1份蔬菜(100克,約2個手掌大小),以達每日6~10毫克的建議攝取量。

4.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負責維持視神經細胞的代謝,具有保護眼瞼、結膜和角膜的作用。缺乏維生素B1與菸鹼酸,容易出現眼球顫抖、視覺遲鈍及眼睛疲勞;缺少維生素B2則易使眼睛乾澀、結膜充血、疲勞、乾癢或畏光。

舉凡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燕麥等全穀類食物皆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其他攝取來源則包括牛奶、豆類、綠色蔬菜、酵母及瘦肉等。

5.維生素C

維生素C為構成黏蛋白、製造淚液的主要營養素,透過黏蛋白,可讓淚膜完整包覆眼睛表面,隔絕外在刺激。此外,維生素C亦能降低白內障的風險。

多數蔬果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特別是芭樂檸檬、柳丁、葡萄柚與奇異果。建議成人每日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 6.花青素

花青素能幫助視紫質再生,提升夜間視力與視覺敏銳度,並促進眼部微血管循環,降低眼部疲勞,預防白內障和黃斑部退化。

花青素普遍存於紅、紫、紫紅或藍色的蔬果中,例如葡萄、櫻桃、藍莓、紅莓、覆盆子、草莓、桑葚及加州李等水果,或茄子、紫地瓜及甜菜根等蔬菜。建議成人每日攝取180至215毫克的花青素,平均每100克的莓果即含有500至700毫克的花青素,因此每日僅需食用約30公克的少量莓果即可達標。

蝦紅素竟不是出自蝦子!護眼、改善皮膚老化!3大蝦紅素功效大解析

現代人經常使用3C產品,若用眼過度,容易造成眼部乾澀及黃斑部病變等症狀,除了可透過減少使用3C產品時間預防外,不少人選擇補充護眼營養品如葉黃素及蝦紅素等;其中,蝦紅素護眼好處多多,包括消除眼睛疲勞及保護眼睛健康,同時也可改善用眼過度及皮膚老化等問題。

究竟蝦紅素是什麼?與葉黃素有何差別?又有什麼功效及好處?平常又能從哪些食物中攝取?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認識蝦紅素的3大功效吧! 什麼是蝦紅素?

蝦紅素(Astaxanthin)又稱為蝦青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無法在體內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也是唯一能進入細胞內,並通過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和血液視網膜屏障( Blood-retinal barrier)的抗氧化營養素。

蝦紅素最早是由庫恩(Kuhn)與索任生(Sørensen)兩人於1938年在龍蝦中發現的,而後便被被應用在不少健康食品及藥品中。

其實,蝦紅素並非「蝦如其名」,萃取自蝦子,而是廣泛存在於雨生紅球藻等海洋藻類中,並透過食物鏈累積在蝦、蟹、鮭魚體內,使這些生物體色呈現紅色;倘若你平時想從天然食物中獲取蝦紅素,不妨可以適量攝取像是鮭魚、鱒魚、魚卵、蝦子或小龍蝦等海鮮。(延伸閱讀:海鮮膽固醇排行榜出爐!蝦米、小魚乾膽固醇含量high翻天

蝦紅素與葉黃素有什麼差別?蝦紅素3大功效報你知

葉黃素及蝦紅素皆對眼睛具有保護作用,但兩者在功能上有何差異呢?葉黃素主要存在於人體視網膜及水晶體裡,不僅能透過吸收自由基,達到抗氧化的作用,還可吸收對視力有害的藍光及紫外線,預防黃斑部病變。(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相較於葉黃素,蝦紅素則負責輔助葉黃素保護黃斑部,緩解眼睛痠痛、乾澀及疲勞。此外,蝦紅素還具有以下3大常見功效:

1. 可減緩皮膚老化

不管是自然老化,還是長期受到太陽紫外線(UV)等外來光線照射,皆可能因高氧化壓力,造成DNA受損、出現發炎反應、使抗氧化酵素減少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生成,進而導致真皮層內含的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降解,最終則會使皮膚老化。(延伸閱讀: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然而,若能補充足夠的蝦紅素,即可抑制發炎及過氧化的生化反應,進而改善皮膚健康。除此之外,蝦紅素也可藉由抑制黑色素過度沉澱,減少DNA傷害,進而減緩皮膚老化的速度,增加膠原蛋白及生長因子的數量,並修復因紫外線照射而受損的皮膚,對皮膚可說是好處多多。 2. 改善眼睛疲勞及乾眼症

除了能減緩皮膚老化外,蝦紅素還能對抗因藍光、紫外線及眼壓高所造成的視網膜傷害,並提升眼球脈絡膜血流速度,改善眼睛疲勞、乾澀等症狀。一項來自中國北京眼科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也顯示,每日服用蝦紅素2次,持續約30天,能改善中老年患者輕、中度的乾眼症問題。(同場加映:少出門愛滑手機易近視!7方法治療)

3. 預防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

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導致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引發神經退化性疾病。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公布研究顯示,蝦紅素因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能透過清除人體的自由基及抑制脂質過氧化,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醫:葉黃素推薦這樣選!釐清葉黃素挑選4大迷思

現代人普遍3C使用過度,大量使用電腦、手機,加上沒有好好適度休息,無形之中都在造成晶亮負擔而危害健康,許多人因此尋求各種方式想維持晶亮健康,其中最熱門且為人熟知的就是補充「葉黃素(Lutein)」。

然而葉黃素百百種,有的宣稱單次補充量大,有的強調一吃見效,葉黃素的選擇應該著重補充量?單方更加單純好吸收?多元的選擇讓你無從下手!

專科醫師陳韵臻為您破解選用葉黃素最常見的4大迷思,如何選購正確、安全且有效的葉黃素,輕鬆守護晶亮健康! 1. 葉黃素愈貴未必愈好:成分、比例、品質更重要

陳韵臻醫師解釋,晶亮組成中,由葉黃素和玉米黃(Zeaxanthin)等類胡蘿蔔素所構成,這些類胡蘿蔔素負責對抗光源、調節代謝、維持晶亮健康。但當使用過度時,體內葉黃素的濃度會大幅降低,造成保護力下降,而補充葉黃素可提高體內含量、延緩葉黃素消耗過快的問題。

因此價格並非葉黃素的選購重點,重要的是該產品是否具備可持續維持高濃度的成分、品質與比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發表研究證實,同時具備葉黃素和玉米黃素,黃金比例10:2時最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足量營養,晶亮有神!

2. 葉黃素單方效果佳?複方吸收率更好、功效更全面

市面上葉黃素主要可分為單方、複方2種,單方係指營養品成分僅含葉黃素,複方則是含有玉米黃素、花青素或維生素E等其他營養素。

部分廠牌宣稱單方較純、效果較好,但事實並非如此?陳韵臻醫師說明,因葉黃素營養品添加複方,主要為提升吸收率、強化功效的保健效果。如同上述葉黃素加入玉米黃素更能幫助晶亮效果最大化。且部分複方另具有提升晶亮水潤度、增加潤澤的作用,市售就有複方葉黃素產品經人體臨床實證可提升水潤190%的產品,全放面照顧晶亮、維持健康。

3. 葉黃素劑量愈高愈好?選對型態才有效

葉黃素產品又可分為游離型、酯化型2種。酯化型葉黃素的分子較大,需經過酵素消化才能吸收,補充效率會較低。而游離型葉黃素則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

以FloraGlo®分子較小的游離型葉黃素為例:經臨床實證連續補充28天,可提升體內葉黃素濃度520%,補充人體所需的足量晶亮營養。 4. 葉黃素一吃就見效?規律攝取效果好:隨餐補充最有用

陳韵臻醫師提醒,葉黃素需連續多週、長期且穩定地攝取才能提升體內濃度。宣稱一日吃多顆或補充量過高不僅效果差,反會給肝臟帶來負擔。

斷斷續續吃也無法讓體內濃度達到一定標準,對提高葉黃素的濃度效果不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即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國內衛福部則建議每日攝取量不應超過30毫克。

也因葉黃素為脂溶性的特質,搭配食物中的油脂可提升葉黃素的吸收率,建議可在早餐或午餐後補充,預先為一日的消耗做準備。 葉黃素複方成分守護晶亮一整天! 具認證、專利更安心 智利酒果: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漿果,具高濃度的花青素與飛燕草素(Delphinidin),若選用經臨床研究的MaquiBright®專利智利酒果萃取物,其花青素含量>35%、飛燕草素含量>20%,連續補充30天,水潤感可提升50%。 山桑子:含豐富花青素(Anthocyanin),當中的矢車菊素(含C3G)能幫助提升夜間辨別能力和提升舒適力。由於不同廠牌之山桑子花青素含量不同,建議選擇經研究證實、具備高定量、高吸收力的山桑子萃取物廠牌,如日本專利萃取BS7®山桑子萃取物(花青素含量達37%)。 蝦紅素:蝦紅素屬於天然的類胡蘿蔔素,有助於提升調節敏銳度、減緩不適感。以AstaZine®蝦紅素具備多項國際專業認證,濃度更高達10%。 亞仁麻油Omega-3: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搭配亞仁麻油可提升葉黃素的吸收率。

坊間葉黃素推薦選擇多元,選擇有感的葉黃素很重要! 要如何挑到品質好有功效的葉黃素?陳韵臻醫師建議,購買時建議游離型、原料出自於國際大廠、擁有合作認證與技術專利之產品,像是大研生醫視易適葉黃素,採用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與ZeaONE®游離型玉米黃素,並以10:2黃金比例調配。

其複方搭配MaquiBright®智利酒果、BS7®山桑子、AstaZine®藻類蝦紅素、亞麻仁油和維生素E,具有多項科學實驗與安全保證,經人體臨床實證水潤提升190%,並有第三方國際評鑑機構認證,Monde Selection評鑑取得特級金獎,成分、比例、品質或認證皆具公信力並達國際標準,補充安心、也能確保保健功效。

除了每日持續定量補充營養品,陳韵臻醫師也提醒,日常使用3C習慣要多加注意,工作或休閒追劇時,應注意與3C產品的距離,每隔20~30分鐘定期養神休息或多看6公尺遠方外。在營養和生活習慣雙管齊下,保護晶亮健康!

遠離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你吃了沒?防癌5大習慣從今天開始

癌症已連續39年蟬聯10大死因之首,據衛福部於1月13日最新公佈之108年國人癌症發生資料統計顯示,癌症死亡率排名第1、2名的大腸癌與肺癌,其它如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等癌症則緊隨其後,若想要預防癌症找上門,不僅需要好好調整平時的生活習慣,也需控制自己日常的飲食才能有效抗癌!

究竟該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Hello健康》為大家統整8種最佳的防癌食物、抗癌必備的飲食原則,以及提供癌症病人正確的飲食方法!

吃什麼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

美國癌症研究機構證實,有許多蔬果與全穀物能有助於一般人對抗癌症,以下列出8種最佳抗癌食物: 1. 蘋果

蘋果內含豐富的植物性凝血素,可以刺激淋巴細胞分裂,亦能誘發產生干擾素,增強免疫力,是防癌最佳的食物之一。不僅如此,蘋果纖維中的果膠,能清除腸道有害物質而擊退致癌物質,可預防大腸癌之形成;其中更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及茄紅素,能使細胞不易癌化,免於受到活性氧化傷害,有助降低罹患如大腸癌、口腔癌、喉癌、肺癌的風險。

2. 櫻桃

櫻桃除了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花青素,還有鉀等礦物質,亦含豐富的褪黑激素,能提高體內褪黑激素的含量,降低罹患乳癌、攝護腺癌的風險,而其強力的抗氧化作用,還能除去有害的游離自由基,保護體內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腦細胞退化以及降低罹患口咽癌、喉癌和肺癌的風險。

3. 葡萄

葡萄皮內含有白藜蘆醇(又稱逆轉醇,Resveratrol)主要藉由誘導癌細胞週期停滯,促使細胞凋亡,經研究顯示,白藜蘆醇能有效抑制人類大腸癌細胞生長達70%,還能抑制人類乳癌細胞生長。不僅如此,葡萄籽及葡萄皮富含丹寧酸、兒茶素和花青素,皆是人體內不能自行合成的天然物質,效用可抵20倍的維生素C及50倍的維生素E,能有效對抗肺癌、膀胱癌等。

4. 蔓越莓

蔓越莓不僅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熊果酸及苯甲酸,其中的A型原花青素化合物

(A-Proanthocyanidin)還能使大腸桿菌不易黏附在尿道黏膜表面,因而能夠預防泌尿道感染;裡面含有酚類化合物,也對預防結直腸癌、口咽癌、喉癌、肺癌有一定幫助。(延伸閱讀:尿道炎麥擱來!蔓越莓等 6 種飲食預防尿道炎拒復發) 5. 紅蘿蔔

紅蘿蔔是飯桌上常見的配菜,它的抗癌能力來自於β-胡蘿蔔素和其他植物化學物質,而β-胡蘿蔔素能經由肝臟代謝轉換成維生素A,降低罹患大腸癌、胃癌、肺癌、胰臟癌、膀胱癌、泌尿道上皮癌的風險。

6. 核桃

核桃裡面除了含有多酚、維生素E、α次亞麻油酸、植物固醇、褪黑激素、單寧酸、亞麻酸、鞣花酸、併沒食子鞣質等營養素。其中多酚可使癌細胞腺粒體的細胞色素C釋出,而致癌細胞凋亡,且多酚中之芸香醇亦有助胰臟細胞凋亡,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而併沒食子鞣質、褪黑激素及維生素則可以減少氧化壓力、抗發炎和致癌基因表現,有效對抗多種癌症。(推薦閱讀:癌症堅果飲食指南!癌友必知7種堅果吃法) 7. 菠菜

菠菜屬黃綠色蔬菜,因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可防止活性氧功能,阻止細胞癌化、分裂和繁殖,可使免疫細胞增強及抑制癌細胞生長,而β-胡蘿蔔素能經由肝臟代謝轉換成維生素A,降低罹患結腸直腸癌、胃癌、肺癌、胰臟癌、膀胱癌、泌尿道上皮癌的風險。

根據統計,菠菜食用較多的地區,胃癌及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均較低;同時根據研究證實,食用菠菜對肺癌有防治效果,對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乳癌之防治亦可能具有效果。

8. 十字花科蔬菜

除了綠色花椰菜,十字花科蔬菜還包括抱子甘藍、油菜花、白蘿蔔等,裡面含有硫代葡萄糖苷、葉酸、黃酮醇、膳食纖維、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針對花椰菜進行的研究,發現其中不僅富含抗氧化營養素、膳食纖維,亦含吲哚-3-乙酸,能減少致癌動情激素代謝產物,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與生長,降低罹患乳癌和子宮癌的風險。

運動、少酒、避油炸!防癌必備5大原則

多吃蔬果,攝取多種營養:每天至少食用5份新鮮水果及蔬菜,適量食用、穀類、穀物產品、米、麵或豆類等食物。 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取:攝取過多脂肪容易造成肥胖,提高雌激素分泌從而提高乳癌與子宮癌症的罹患風險;為吸收多餘的脂肪,人體會提高膽酸分泌,而膽酸可能受腸道細菌作用而轉變為致癌物。因此建議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適量由魚類、橄欖油中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6、Omega-3等優質脂肪。 規律運動、保持適當體重:適當運動不僅有助維持體重,也可減緩心肺耐力的衰退,建議每天至少進行中或中高強度的運動達30分鐘。 避免酒精類飲料的攝取:喝酒或含有酒精的飲料會提高罹癌風險,即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26倍。特別是有酒精不耐症的人,因先天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喝酒除了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嘔吐、宿醉等症狀,還會大幅提高罹癌的機率。(推薦閱讀:喝酒臉紅原來是缺少這個!3方法改善亞洲紅臉症) 遠離油炸、燒烤食品:高溫油炸或燒烤的過程會導致食物產生名為「多環芳香烴」的致癌物,提高罹癌風險。(延伸閱讀:烤肉致癌?高溫烹調易生多環胺、多環芳香烴)

8大致癌風險就在你身邊!基因和環境都是危險因子

為喚起世界對癌症的預防與重視,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已自2019年起,將2月4日訂為世界癌症日,呼籲各國以行動來減少癌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重大影響,提高每個人對癌症防治措施的重視。

由《Hello健康》針對國人癌症認知所發起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約近3成民眾認為自己為癌症的高風險族群,更僅有2成民眾曾接受癌症相關項目檢測;然而,癌症在台灣正以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的速度急速增加。

根據英國麥克米倫癌症支持機構(Macmillan Cancer Support)的資料,有1/3的癌症可藉由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來避免。一般來說,醫師很難剖析確切的癌症原因,甚至於同樣的癌症病況也可能誘發不同的身體反應,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遠離可能引發癌症的危險因子,以下將由《Hello健康》告訴你有哪8大致癌風險、以及癌症原因為何。(如何預防癌症上身?建議閱讀:認識癌症

癌症原因

人的身體是由細胞組成,而每個細胞都有基因群組成的資訊載體—— DNA。當細胞DNA產生突變,其細胞正常活動機能將停止,變成癌細胞,也就是癌症的起源。

那為何會發生細胞基因突變?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研究顯示,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的機會相當頻繁,但因細胞本身有修復DNA突變的機能,通常並無大礙。但若錯失了修復突變DNA的機會,該細胞就有可能會轉變為癌細胞。(正常細胞如何變成癌細胞:原位癌是什麼?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也因影響基因突變的原因之多,下列2項則是最常見的類型: 遺傳性基因突變:癌症患者可能因遺傳父母的突變基因,此突變佔癌症的少數。 後天性基因突變:大多數的基因突變都是非遺傳性的,通常由環境因素構成,如抽菸、輻射、病毒和接觸其他致癌物等。(推薦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高雄市聯合醫院檢驗科主任楊淵傑則表示,人體約2萬個基因當中,已有研究約有400個基因與癌症高度相關;若這些基因發生先天或後天突變,就容易誘發癌症。然而,遺傳性基因突變只說明一個人對某種癌症的風險會比其他人來得高,並不意味著癌症的確診。

整體而言,遺傳性和後天性基因突變必須累積至一定程度,才會引發癌症,而依據癌症種類不同,其基因突變的誘發狀況也將不同。(進一步了解癌症種類:癌症種類與分期) 癌症風險

如今每個人都難逃高度癌症風險的陰影籠罩;由於癌症危險因子涵蓋基因、環境及生活習慣等因素,對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也證實,部分危險因子確實可能提高癌症風險。並可歸納為以下8大類致癌風險,提醒所有重視健康的妳我。

然而,由於不少癌症研究傾向以比較與推論為主,尚且難以用科學證明該行為或物質能致癌,因此亦須留意資訊來源是否正確,避免被網路謠言影響,誤信錯誤訊息並延誤診治。(了解身邊常見致癌物: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1. 年齡

65歲以上的長者通常有較高的罹癌風險。這可能是跟癌症需要數年、甚至10幾年形成,以及身體細胞修復機能逐漸退化有所關係。話雖如此,癌症仍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有的癌症甚至更常見於孩童和青少年,例如:血癌(Leukemia)和骨癌(Bone cancer)。

2. 個人健康

慢性發炎與癌症有所相關,因為異常的發炎狀況將對DNA的造成破壞,進而導致癌症。譬如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便會提高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的風險。還有低免疫力或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人,因為身體較容易受感染,也要特別注意。

此外,荷爾蒙治療也可能提高癌症風險,尤其是更年期激素聯合療法(Combined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提醒患者在接受此療法前務必諮詢醫師。 3. 家族疾病史

大部分的癌症並非遺傳性,但有的癌症可透過家族基因遺傳到下一代,要留意的家族疾病史包括: 乳癌(Breast cancer)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子宮癌(Uterine cancer)(推薦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流程介紹!早期篩檢治癒率高) 遺傳性乳房與卵巢癌(Hereditary breast-ovarian cancer)(推薦閱讀:卵巢癌和基因有關?其成因、風險與預防方法)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綜合症(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

4. 細菌與病毒感染

病毒、細菌、寄生蟲的感染,可能會干擾細胞正常成長和增殖、降低免疫力或引起慢性炎症,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以下列舉部分病原體: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 B型肝炎 C型肝炎 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 virus) 卡波氏肉瘤相關疱疹病毒(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默克細胞多瘤病毒(Merkel Cell Polyomavirus)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泰國肝吸蟲(Opisthorchis viverrini) 埃及血吸蟲(Schistosoma hematobium)

5. 抽菸

菸草並沒有所謂的安全劑量,且不管是抽菸,或用鼻子吸,或用嘴巴嚼,都可能會提高癌症的風險。不僅如此,常常處在二手煙環境的人,癌症風險也會提高,以下為抽菸可能罹患之癌症:

肺癌(Lung cancer) 口腔癌(Oral cavity cancer) 喉癌(Laryngeal cancer) 咽喉癌(Throat cancer) 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 胃癌(Stomach cancer) 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 肝癌(Liver cancer) 腎癌(Kidney cancer) 膀胱癌(Bladder cancer)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6. 酒精

酒精進入人體後,身體會把酒精分解成乙醛,而乙醛會破壞 DNA,並干擾細胞的修復,進而提高癌症風險。所以,喝愈多酒,罹癌的風險愈高,可能罹患的癌症如下。(喝酒喝上癮了嗎?請看: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口腔癌 咽喉癌 喉癌 食道癌 大腸直腸癌(你知道會引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有哪些嗎?請看:大腸直腸癌:成因與風險) 肝癌 乳癌(女性)

7. 飲食

沒有所謂「吃了會致癌」的單一食物,但有些食物會提高特定癌症的風險,例如吃太多紅肉和加工肉,可能提高胃癌、胰臟癌、大腸癌、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的風險。此外,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都可能提高罹患下列癌症的風險:

乳癌(更年期後的女性)(推薦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 食道癌 胰臟癌 大腸直腸癌 腎癌 膀胱癌 8. 工作場所和居住環境

某些工作場域或居住環境,潛藏著我們難以察覺的致癌物,雖然這些致癌物不一定會導致癌症,但它將提高癌症風險。對此,美國國家毒物計畫(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列出很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的致癌物,其中包括: 石綿(工地、空氣汙染、船或鍋爐製造廠) 砷(未過濾的水)(同場加映:蝦與維生素C生砒霜?網路謠言別盡信) 工廠化學物質 殺蟲劑、化學肥料、動物感染 紫外線輻射(太陽光、日曬機)(同場加映:日曬機恐致癌!太陽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

大腸癌症狀與種類:早期不明顯、注意大腸癌5前兆

大腸癌前兆與症狀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加上大腸癌早期症狀容易跟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使大腸癌在早期更不容易發現。以下是需要注意的症狀及前兆,尤其若發現多於一種症狀,且持續超過數週,請盡快找專業醫師檢查。 1. 血便

不只是痔瘡會有血便,大腸癌可能也會排出深紅或黑色糞便,這就是直腸出血的徵兆,民眾千萬別輕忽,請儘速就醫診治。 2. 排便習慣改變

因著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的不同,排便次數也會有所不同,但要注意大腸息肉癌化後的影響,因為大腸無法再有效吸收水分、排除廢物,所以以下排便問題亦會出現: 超過三天沒排便 血便 腹部疼痛 無法放屁 突然無法控制要排便 大便有黏液和膿 大便呈水狀或類似腹瀉超過一天 糞便呈鉛筆狀超過一週

(同場加映: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等於大腸癌、一定要作大腸鏡

3. 腹部疼痛及痙攣

因為大腸位在腹部,所以只要出現腸阻塞(Bowel obstruction)就會有排氣困難的問題,包括像脹氣及腹部痙攣。或許對有痔瘡或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人來說,腹部疼痛很常發生,但若是最近才開始,且每次都持續很久,就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了。(同場加映: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4. 疲勞

如果你發覺即使有好的睡眠,身體還是很疲勞,這就是醫學上所稱的慢性疲勞,在大腸癌患者身上的慢性疲勞,很可能是癌細胞將身體能量消耗的結果。此外,血便所造成的失血也會導致疲勞,加上體重減輕和排便習慣改變,無力感亦會隨之產生。 5. 體重無故減輕

癌症往往會造成突然體重減輕,大腸癌也不例外,舉例來說,六個月之內無故掉了約五公斤,就必須特別留意,其中有以下四個因素: 癌細胞消耗了身體能量。 免疫系統在對抗癌細胞時消耗了能量。 癌細胞改變了食物轉換能量的過程。 腸阻塞改變排便習慣,間接造成體重減輕。

(建議閱讀:大腸癌的檢查:篩檢與診斷方式) 大腸癌種類

結腸和直腸屬大腸的一部分,結腸為大腸的前面部位,長度約 150 公分;直腸則是大腸末端約 15 公分。想知道更多有關大腸癌的資訊請見認識大腸癌。

按照癌細胞生長的部位,大腸癌可歸類於以下三種:

結腸癌(Colon cancer):癌細胞長在結腸的細胞組織。 直腸癌(Rectal cancer):癌細胞長在直腸的細胞組織。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癌細胞長在結腸和直腸的細胞組織,且會影響小腸和消化系統運作。(同場加映: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此外,大腸癌也有不同的癌細胞種類,不同的癌細胞所產生的病況略有不同,分別為:

腺癌(Adenocarcinoma):指癌細胞長在大腸直腸內壁,這類細胞始於腺細胞或分泌型的細胞,從細小的腺性息肉慢慢長成惡性腫瘤,而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皆是腺癌。 大腸直腸淋巴癌(Colorectal lymphoma):一般淋巴癌始於淋巴結,但也有可能始於結腸或直腸。 類癌瘤(Carcinoid tumor):屬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一種,始於分泌荷爾蒙的腸道細胞,由於其成長速度慢,所以在初期往往不會出現症狀。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指長在腸道的軟組織肉瘤,雖然比較少會出現在結腸中,但仍可能發生。

另外,基因突變和家族遺傳也可能會造成大腸直腸癌,包括: 家族性大腸直腸癌(Familial Colorectal Cancer) 少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 透克氏症(Turcot Syndrome) 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大腸癌治療前的準備與飲食調整

在進入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前,要先準備好身體的狀況,一般會從下列兩方面做營養調整:

調整飲食和營養: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為體重突然減輕,所以會有營養不良的風險,患者通常需要遵照專業營養師的飲食守則進食,並務必避開高風險食物。(推薦閱讀:這些症狀竟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改善從營養著手)

改善貧血:多數大腸直腸癌患者都會有貧血及低鐵質的狀況,按照專業醫師的診斷,患者可能要服用能增加鐵質和血量的藥物或注射劑。 高糖分食物 高飽和脂肪 油炸食物 碳酸飲料 咖啡因 酒精 醃製及加工肉類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