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腳底佈滿坑洞?足蹠蠹蝕症好發這6種人,亂用香港腳藥膏恐惡化

腳臭+腳底佈滿坑洞?足蹠蠹蝕症好發這6種人,亂用香港腳藥膏恐惡化

楊先生在診間坐下後,一臉委屈地說「醫生,我香港腳擦藥好幾個月都沒好,家人都嫌我腳臭,叫我不要靠近他們。」楊先生腳抬起後,一雙腳宛如珊瑚礁般佈滿坑洞。醫師仔細觀察後表示:「你這是足蹠蠹蝕症,不是香港腳,若誤用香港腳藥膏反會讓症狀惡化。」

足蹠蠹蝕症會導致腳臭和脫皮,經常與香港腳混淆。《Hello健康》向你說明何謂足蹠蠹蝕症,解釋足蹠蠹蝕症的原因和症狀、好發足蹠蠹蝕症的高風險群。

足蹠蠹蝕症是什麼?怎麼念?

足蹠蠹蝕症(Pitted keratolysis)是一種因細菌感染導致腳底角質溶解,形成無數坑洞的疾病,因此又稱為「點狀角質溶解症」或「凹陷型角質溶解症」。

病名中的「蹠」(ㄓˊ)意為腳掌,「蠹」(ㄉㄨˋ)指蛀蟲,「蝕」則意如其名,指受侵蝕的狀態,合併起來便是腳掌受蛀蟲侵蝕的疾病,而這個蛀蟲則是細菌。 足蹠蠹蝕症的原因:腳底多汗、悶濕

台灣氣候炎熱潮濕,腳底很容易流汗,若又長時間穿著悶熱不透氣的鞋子,便很容易滋生細菌、感染足蹠蠹蝕症。細菌會侵入角質,在角質中增生繁殖並在過程中產生蛋白酶,分解皮膚角質形成凹洞,此分解過程也會釋放硫化物而產生惡臭。

導致足蹠蠹蝕症的常見細菌如下: 放線菌屬(Actinomyces) 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 剛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 不動蓋球菌(Kytococcus sedentarius) 鏈黴菌屬(Streptomyces)

這6種人最容易有足蹠蠹蝕症 運動員 工人 農民 軍人 學生 長時間穿包鞋的上班族

足蹠蠹蝕症還是香港腳,傻傻分不清?

足蹠蠹蝕症十分容易和香港腳混淆,因為兩種疾病皆會導致腳底有脫皮狀並產生臭味,但足蹠蠹蝕症事實上並沒有脫皮,而是角質直接遭侵蝕,因此形成凹陷;反觀香港腳則會有脫皮和掉屑,且皮屑會卡於脫皮處、紋路與趾縫中,是兩疾病最主要的差異。

在病灶分布的部分,足蹠蠹蝕症多發生在足底承受重力之處,如腳掌前端、腳跟或接觸底面的趾頭,而香港腳的病灶範圍則多以趾縫、腳掌前端為主,較少出現於腳跟。

除臭味外,足蹠蠹蝕症僅可能出現輕微癢症或完全不癢,而香港腳則通常會癢、刺痛且有灼熱感,還可能出現水泡、破皮、紅腫及糜爛狀。兩者相比之下,香港腳的症狀較多樣化,也較嚴重,若久病未治有可能會出現傷口和潰爛,進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6招改善足蹠蠹蝕症

足蹠蠹蝕症是細菌所致,所以可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加上調整生活習慣,避免腳部長期處於悶濕狀態;但切記不可使用治療香港腳的抗黴菌藥膏或其他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藥膏,此兩種藥膏無法殺死細菌,還可能導致症狀惡化,患者不可不慎。

以下提供6點建議幫助改善足蹠蠹蝕症:

保持腳部乾爽 易流腳汗者可使用止汗劑 穿著透氣通風的鞋子和吸汗力強的棉襪 盡量輪流穿不同雙鞋,讓鞋子有時間通風或排濕 若需長時間穿著包鞋,建議多帶幾雙襪子替換 游泳、淋雨或洗澡後,盡快將腳部擦乾,避免造成細菌易生長的潮濕環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胯下、腋下紅癢怎麼辦?對磨疹保持乾爽最重要,若會痛還可用2招緩解

張媽媽帶著身材圓滾的張小弟來到皮膚科。走進診間時,張小弟面有難色、手臂微開。醫師請張小弟抬手檢查,發現兩側腋下一片通紅,腋下上下處皆嚴重充血,甚至有點破皮。

母親緊張問:「醫師,他的手怎麼會這樣?」醫師冷靜回答:「這是對磨疹,最近天氣炎熱潮濕,加上張小弟比較胖,腋下皮膚反覆摩擦才會如此。」

對磨疹是一種好發於體態豐腴者的症狀,本文將從對磨疹的好發部位開始,一一帶你了解對磨疹的原因、好發族群及治療方法。 磨出來的紅疹:對磨疹

對磨疹(Intertrigo)顧名思義是兩側皮膚過度摩擦而成,在醫學上又稱為摩擦性皮膚炎(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好發於皮膚有皺褶、容易對磨之部位,如:

由於濕疹為眾多皮膚炎的統稱,因此對磨疹有時也會因部位不同,而稱為腋下濕疹、胯下濕疹。 為什麼會有對磨疹?

由於台灣氣候潮濕炎熱,對磨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症狀之一。當腋下、跨下等部位充滿汗水時,皮膚便會因潮濕而使摩擦係數增加,其原理等同於手指沾水時,比較容易將塑膠袋打開,因水分增加手指的摩擦力。

當皮膚反覆互相摩擦(對磨),加上潮濕、燥熱等因素,便會導致皮膚發炎及破皮。

這5類人最容易出現對磨疹 肥胖者:肥胖為對磨疹的主因,因肥胖會導致皮膚皺褶部位面積增加,提高摩擦起疹的機率。 嬰幼兒:體重較高的寶寶,可能容易於脖子、腋下或腹股溝處對磨起疹,但通常會隨身體逐漸成長與發育後自行緩解。 尿失禁者:因尿失禁導致胯下長期處於潮濕狀態。 糖尿病患:由於免疫功能異常,糖尿病患者較易出現皮膚問題,如皮膚搔癢、細菌感染引發潰瘍等。 長時間穿著緊身衣物活動者:例如軍人、運動選手等工作或日常活動經常對磨部位者。

不止痛、癢!對磨疹還可能感染黴菌、細菌

對磨疹的症狀雖不嚴重,但十分惱人,患者可能會因發炎、刺痛或搔癢而感到不適、不自在。對磨疹通常會對稱出現於皮膚皺摺處,常見症狀包括:

表面光滑的紅疹、紅斑 刺痛 搔癢 破皮 異味 嚴重時可能會糜爛、流血

對磨疹有時會因對磨部位悶濕不透氣,外加摩擦發炎、受傷,並導致細菌或黴菌感染,例如念珠菌感染、股癬、體癬或毛囊炎等,因此若發生對磨疹,建議及早看診治療,且不要擅自塗抹成分不明之藥膏;若患部有黴菌感染情形,使用含有類固醇成分之藥膏,可能會使感染情況惡化。

乾爽是對付對磨疹的不二法門

由於潮濕會增加皮膚的磨擦係數,因此盡量讓腋下、胯下等部位保持通風乾爽,便能有效降低對磨疹的發生率及嚴重度。

建議穿著寬鬆、透氣衣物,避免長時間置於悶熱潮濕的環境,若流汗則應以按壓紙巾或毛巾的方式將汗吸除。 使用醫師指示之藥膏減緩症狀

在治療方面,若症狀輕微,醫師可能會建議塗抹凡士林或氧化鋅藥膏,在發炎皮膚上增加一道潤滑的屏障;若症狀嚴重,已有刺痛、搔癢,甚至破皮之情形,但無黴菌感染,醫師會開立弱效的類固醇藥膏,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症狀多會於3~4日內痊癒。

若已發生黴菌感染,則需先以抗黴菌藥物治療,積極維持患部乾爽通風,以減少黴菌滋生並徹底將其根除。

香港腳: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香港腳的定義

香港腳又稱足癬(Tinea pedis),是一種因黴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疾病,感染部位除腳部的皮膚外,也可能擴散到腳趾甲,甚至雙手。

香港腳的黴菌常見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之中,如鞋子、襪子、游泳池、更衣室和公共淋浴間的地板。

只有男生才會得香港腳嗎?

香港腳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的人身上,但成人發生率比兒童高,男性發生率也比女性高,特別是有運動習慣的人,或經常穿包鞋、使用公共浴室和前往游泳池的人。 香港腳的症狀

下列為香港腳的常見症狀: 腳趾間發癢 腳趾有刺痛和灼燒感 腳底發癢 腳上出現水泡 腳趾間或腳底皮膚裂開、脫皮 腳底或腳側的皮膚乾燥變硬 腳趾變色、厚實且易碎 指甲易從指甲床撥離(延伸閱讀:指甲有黑線免緊張!7大狀況發黑長斑你中了沒?

香港腳需要看醫師嗎?

若症狀在自行擦藥治療幾週後沒有改善,或皮膚已經處於過度發紅、腫脹,甚至引起感冒或發燒時,建議盡快向醫師求助。此外,糖尿病病患易感染香港腳,因此建議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香港腳的原因

香港腳主要是由生長在頭髮、腳趾甲和皮膚外層死組織上的微小黴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3種黴菌會引發感染,分別為紅毛癬菌、指間毛癬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 香港腳的風險因素

以下為香港腳的常見風險因素: 赤腳走於易有黴菌的公共區域,如更衣室、三溫暖、游泳池及公共浴室 與感染者共用襪子、鞋子或毛巾 經常穿過緊的露趾鞋 腳部長時間潮濕多汗(推薦閱讀:手腳黏黏很困擾?這3招擺脫多汗症) 腳部有輕微的皮膚或指甲損傷

香港腳的診斷與治療 該如何診斷香港腳?

除目測確認外,醫師可能還會藉由以下方式診斷:

從感染部位刮下皮膚做為樣本,並在顯微鏡下檢查 在紫外線光下檢查患者的腳 送皮膚樣本進入實驗室檢測 香港腳該如何治療?

依據香港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患者可自行使用抗黴菌藥在家中治療,但需確實完成整個療程,以免感染復發。

通常非處方抗黴菌藥,皆為局部用藥,如克黴唑(Lotrimin)、咪康唑(Micatin)、特比萘芬(Lamisil)和甲苯磺酸酯(Tinactin)。

若非處方藥無效或感染惡化,則必須使用醫師開立的處方抗黴菌藥,如黴可舒(Mentax)、克黴唑(Clotrimazole)和萘替芬(Naftin);其他口服抗黴菌藥則有氟康唑(Diflucan)、伊曲康唑(Sporanox)和特比萘芬(Lamisil)。

香港腳的預防方法 游泳或洗澡後,盡早讓腳趾間保持乾燥 穿著舒適的鞋子或涼鞋 穿著透氣效果良好的襪子,並增加更換襪子的頻率,如每日2次以上 在腳上使用爽身粉或抗黴菌粉 再次穿著同雙鞋之前,請確保其已通風至少24小時 在公共泳池和淋浴間穿拖鞋或涼鞋。

若有任何問題,建議冾詢醫師,以了解最適合您的預防方法。

穿鞋痛得受不了?可能是嵌甲惹的禍

嵌甲(Ingrown toenail)是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或是服務業身上的腳部健康問題,運動場上激烈的跑動、腳步的變換;又或是長時間穿高跟鞋久站,都有可能讓鞋子壓迫到腳趾,導致腳趾甲往內生長,產生嵌甲,以下就讓《Hello健康》告訴大家如何保護好腳趾甲(腳指甲),以及4種改善嵌甲的方式。

嵌甲的症狀與好發族群

疼痛、紅腫,或是感染造成不明的分泌物,都代表著腳趾甲可能有嵌甲的狀況。需要特別注意自己雙腳的族群有:腳汗多、腳趾甲硬、糖尿病(Diabetes)患者。前面2者容易因感染或是鞋子擠壓,而產生嵌甲;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血液循環系統不良,一旦腳趾受傷,復原的速度會比平常人緩慢,而增加嵌甲的發生機率。另外,也有部分人受到基因的影響,較易發生嵌甲的毛病。

修剪腳趾甲的方法與其他併發症

除了前面提到的職業影響外,在平常剪腳趾甲的時候,很多人習慣把指甲剪到最裡面,不僅如此,還會把趾甲2側都往內修剪成圓弧狀,雖然這樣的確看起來很乾淨,完全看不到白白的趾甲殘留;但這可是造成嵌甲的主因之一,因為當指甲被往內修到極致時,趾甲與趾肉間的空隙就會加大,而當平常工作或外出時,因為鞋子擠壓的關係,趾甲會被趾肉包住,長時間在這種狀態下,腳指甲便會往趾肉內生長,最終導致嵌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修剪腳趾甲時,不應往趾甲2側內縫修剪,並且不要把白色的地方都剪光,修剪完的趾甲應該偏方型,如果您怕腳趾甲邊緣太銳利,容易勾破襪子,可以用銼刀稍微將邊邊小角磨得圓潤,但不要把整個邊緣都修成圓形。

另外,腳趾因受傷而造成感染,也可能造成嵌甲,像是踢到桌腳趾甲翻起來、或是被重物砸到腳趾,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傷口,很有可能影響傷口的復原,甚至引發甲溝炎(Paronychia)或甲癬(Onychomycosis,俗稱灰指甲)等併發症。另外,如果嵌甲的情形持續很久,或是不停惡化,也可能造成進一步的感染。(推薦閱讀:指甲剪太短?當心「綠指甲」找上門!甲溝炎4招保養法、症狀治療完整看

4方法改善嵌甲症狀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疑似嵌甲的狀況,但是趾甲還沒有陷入肉內太深、沒有強烈疼痛,而且也沒有感染跡象的話,以下提供4種方法可以讓您在家動手矯正腳趾甲,預防嵌甲的情況惡化;但若這些方法沒有緩和您的疼痛,請尋求醫師的專業治療。

撥開包裹住腳趾甲趾肉,讓趾甲邊邊顯露出來,之後拿2顆小棉花球,塞入趾甲邊邊與趾肉間的縫隙,避免趾甲再度陷進肉裡。 每天用溫水泡腳3~4次,每次15~20分鐘,溫水可以幫助軟化趾甲、減輕疼痛。但記得泡完腳後,要馬上把腳擦乾,雙腳保持乾燥才不會惹黴菌上身。 在嵌甲處塗上抗生素藥膏,減低感染發生的機率。 選擇尺寸合適的鞋子,鞋子過緊除了會造成嵌甲外,也有可能壓迫您的腳趾關節,導致拇指外翻。(同場加映:拇趾外翻痛得要命怎麼辦?看這篇就夠

洗髮精加水稀釋省很大?洗髮精成分、正確使用方法告別頭皮屑困擾

洗頭看似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之一,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若是用了錯的洗頭方式,不僅可能讓頭髮洗不乾淨,反而還會造成細菌孳生,引發生成頭皮屑。因此學會如何正確洗頭及使用洗髮精,便成為你應該要重新檢視的細節之一。

Hello健康》將於為你介紹洗髮精的常見成分,以及洗髮精正確的使用方法,讓你的頭愈洗愈乾淨,擺脫頭皮屑困擾!

洗髮精常見成分有哪些?

洗髮精(Shampoo)內含的成分除了有最基本的水分之外,大多並含有界面活性劑、矽靈、酸鹼調節劑、精油及其他營養護理成分,但其分別具有何種效果或影響,以下將依序說明: 1.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具有清潔與起泡的作用,可協助去除油脂與附著的異物。常見成分為有硫酸月桂酯鈉(Sodium lauryl sulfate)及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酯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

硫酸月桂酯鈉清潔力佳,具有良好的起泡及去油作用,適合正常頭皮或油性頭皮的人使用;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酯鈉的刺激性則較硫酸月桂酯鈉低,對於皮膚與眼睛容易受到刺激者較為適合。

2. 矽靈

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俗稱矽靈)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不易揮發的液體,為洗髮精中最常見的增效成分;其功效是讓頭髮增加保護層,防止水分流失、不容易打結,並使頭髮光滑柔順的效果。

若本身頭髮較毛躁,或者因燙髮、染髮後,髮質受損嚴重,即可使用含矽靈的洗髮精,快速讓毛鱗片平整下來,避免毛躁的髮質引起打結,讓頭髮受損更嚴重。(延伸閱讀:頭髮分岔無光澤?公開7種天然方法保護頭髮,修護受損髮質) 3. 酸鹼值調節劑

酸鹼值調節劑能讓洗髮精維持在一定的pH值,而洗髮精中常見的酸鹼值調節劑為檸檬酸。檸檬酸屬於弱有機酸,主要自柑橘類水果取得,不僅會散發柑橘香氣,還可調整其中的酸鹼值。 4. 精油

不少洗髮精內有都會加入些許精油,為其增添香氣,而精油依照化學成分可分為2大類: 萜烯烴碳氫化合物(Terpene):萜烯屬於脂類,不溶於水,是分子式為異戊二烯(C5H8)整數倍的烯烴類化合物,此類精油通常有強烈的氣味,如肉桂丁香、柑桔類中,皆含有萜烯烴碳氫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Oxygen compound):如酚類、醚類、醛類、醇類、酸類與酯類等,皆為含氧化合物,而此種化合物常用於洗髮精的精油則包含茶樹、薄荷、薰衣草等種類。

此外,部分洗髮精也會加入些許的膠原蛋白、絲蛋白、維生素及植物提取物等營養護理成分,以維持髮絲健康,但須注意的是,由於洗髮精與頭髮接觸僅有幾分鐘,要達到產品上所宣稱的營養作用,其實相當有限,因此建議民眾在選用洗髮精時,還是要以自己的髮質與洗淨力為主要的考量因素為佳。

你頭洗對了嗎?3大洗髮精正確使用方法為你一次解答

以下為大家介紹3個洗髮精正確的使用方法,讓您可以遠離頭皮屑,維護頭皮健康: 1. 洗髮精不可加水

在洗髮精內加水,雖然看起來是個省錢的好撇步,但這麼做除了可能影響洗髮精原來的品質,還會增加細菌孳生的機率,導致洗髮精變質。

若在洗頭髮時,使用了經水稀釋後的變質洗髮精,反而容易提高頭皮屑生成的機率;如果頭皮有傷口或本身患有脂漏性皮膚炎,還可能提升細菌感染風險,並使皮膚問題愈來愈嚴重。(延伸閱讀:頭髮濕濕馬上睡?小心細菌在頭皮孳生) 2. 洗髮精應先倒在手上稀釋

在洗頭髮時不建議將洗髮精直接倒在頭皮上,亦不應以指甲抓頭皮,才可有效避免頭皮受傷。建議民眾洗髮時,應先用溫水將頭髮弄濕,再將洗髮精倒在手上加水稀釋後,並搓揉起泡後,再以指腹按摩頭皮數分鐘,隨後再用溫水沖洗乾淨即可。

一般而言,每日通常只須洗1次投即可,但若有使用髮膠、髮雕露等定型產品,則需進行2次洗淨,第1次洗去毛髮表面殘留的定型成分,第2次再進行頭髮清潔,避免髮膠殘留,影響頭髮的健康狀況。

3. 洗髮精與潤絲精應分開使用

潤絲精主要由陽離子界面活性劑、油分、保濕劑,加上水、香料、色素等成分組成。由於洗髮後頭髮多帶負電荷,若使用潤絲精,潤絲精中的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便可附著在帶負電的頭髮上,以中和靜電反應,減少頭髮間的摩擦,使頭髮柔順易梳理,並增加光澤度。

然而,因為洗髮精的主要作用成分是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而潤絲精是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2者作用相反,如果將其混在一起使用,可能會發生洗不乾淨、又潤絲不完全的窘境,需要特別注意。

這些食物好「硒」利:延緩老化、皮膚白又細!

現代人對於延遲老化、美白肌膚等議題愈來愈重視,除了使用各類保養品、透過醫美療程輔助,由外打造美麗而年輕的肌膚之外,也需攝取正確且充足的養分,由內保養出不易衰老、光滑緊緻的皮膚細胞,才能內外兼顧,達到最佳的肌膚保養療效。

過去在肌膚保養上,一般多建議攝取維生素A、C、E等營養素,但卻忽略「硒」也是維持肌膚美麗與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攝取足量硒不僅有助預防肌膚因紫外線而老化、鬆弛,亦可能降低罹患皮膚疾病的風險。

肌膚老化主因:紫外線成元兇、補硒可抗紅腫皺紋生成

眾所周知紫外線是造成及加重皮膚問題的最大元兇。陽光之中的紫外線可分為UVA、UVB及UVC等3種波長,其中UVA、UVB皆可穿透皮膚,依據穿透程度,對皮膚造成不同的傷害。

硒具備優異抗氧化功效,能活化人體之中抗氧化酶,也就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 GPx),保護皮膚的真皮纖維母細胞,避免其受紫外線照射而產生細胞毒性,並且可延緩黑色素細胞分裂、抑制黑色素生成,減少皮膚出現色素沉澱的狀況。

硒在細胞內的作用主要是結合胺基酸,合成人體內的硒蛋白(Selenoprotein)。動物研究證明,當實驗鼠缺乏硒蛋白時,體型會變得矮小,皮膚表皮異常增生,產生不正常的毛囊及脫毛,並容易提早老化死亡,可見硒對維持皮膚健康及抗老的重要性。

此外,亦有研究團隊針對硒的紫外線防護能力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未補充硒元素的實驗鼠,補充硒元素的組別在照射紫外線後,皮膚出現紅斑及皺紋的機率皆下降。

研究也顯示,相對於20~30歲的年輕角質細胞,愈熟齡的肌膚愈需補充更多硒元素,才可有效保護皮膚細胞,降低紫外線傷害。若因工作繁忙導致飲食攝取不均,難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足夠硒元素者者,也可考慮硒口

服營養品,或更方便的點滴營養療法來進行補充,增強皮膚保護力。

什麼是點滴營養療法?

營養點滴是經醫師評估患者身體狀況,量身調配適合該位患者的營養素成分與比例,利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比起腸胃吸收,患者可更迅速地吸收並利用進入體內的營養,達到減緩症狀及滿足營養需求的效果。 不只抗老好「硒」利!甲狀腺疾病維持也靠它

近年科學研究發現,氧化壓力可能是造成皮膚發炎、出現經常性痤瘡(青春痘及粉刺)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硒可活化前述的穀胱甘肽過氧化酶,減緩發炎反應,有助預防痘痘及粉刺生成。

另有人體研究證實,嚴重痤瘡病患若持續補充硒及維生素E約6~12週,可顯著改善皮膚的狀況。

此外,硒對於維持甲狀腺機能也有重要功效。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皮膚較易乾燥、增厚,嚴重時更可能出現頭髮變細、毛髮脫落嚴重(頭髮、眉毛)、指甲脆化或皮膚容易乾燥、瘙癢及無光澤等症狀。建議甲狀腺低下者可適量補充硒元素,讓甲狀腺維持正常機能,預防上述皮膚疾病。

這些食物都有「硒」:第1名含硒量10倍以上

硒主要存在於海鮮、肉類及蛋類之中,如鮪魚、大比目魚、牛排及雞蛋皆富含硒,但由於現今多數海鮮受環境毒素汙染嚴重,尤其大型魚類體內重金屬殘留較多,因此建議民眾勿以大量吃海鮮的方式補充硒,仍應均衡由各類食物中攝取,同時亦可獲取其它必需營養素。

以下表列10個含硒量豐富的食物(除雞蛋及巴西堅果外,其他食物以每100克計):

巴西堅果:約6~8顆(相當於28克)即有544微克 鮪魚:約108微克 大比目魚:約55微克 沙丁魚:約52微克 火腿:約49微克 蝦:約47微克 牛排:約38微克 牛肝:約32微克 雞肉:約25微克 雞蛋:1顆約15微克

補硒不是只靠吃!溫泉水療、營養點滴補硒皆有效

除攝取天然食物外,歐洲相當盛行透過溫泉水療等方式,藉由水中豐富的硒元素及其它礦物質,配合水的物理療效藉此療養肌膚。另外,缺硒者亦可諮詢醫師,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與各營養素配比後,透過口服硒或營養點滴等方式,快速、有效的補足營養缺口。

變老、發黑、長痘痘!缺「硒」不可:皮膚健康的營養關鍵、「硒」的3大功效

均衡攝取各類營養是維持健康的基礎之一,針對個人特定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外,補充特定營養也成為關鍵。而在皮膚健康保養上,自帶天然抗氧化劑絕佳的「硒」即扮演了重要角色。究竟硒具有哪些作用?為何有助預防曬傷及青春痘?以下統整出硒對皮膚健康的3大功效,帶您一一了解。

硒是什麼?

硒(Selenium,元素符號為Se)是礦物質的一種,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主要存於自然界中的土壤及岩石之中。人們除可由蔬果、海鮮及肉類攝取硒元素外,亦可選擇硒量身訂製的口服營養品或點滴營養療法,滿足人體的硒元素需求。 硒有何種功效?

如同鐵、、鎂及鉀等微量元素,人體每日也需攝取適量硒以維持健康,其主要作用如下:

● 抗氧化作用

● 調控甲狀腺素代謝活動

● 調節維生素C與其他分子之氧化還原狀況

● 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當硒攝取不足,則易導致以下問題: 心肌病變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疲勞、憂鬱、關節疼痛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

補硒就贏:抗氧化壓力、改善皮膚狀況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第一線最易遭受外界氧化壓力攻擊的部位。諸如環境汙染、紫外線及化學物等皆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傷,使皮膚老化、過敏,發炎,甚至癌變引發皮膚癌。

因此,該如何減少氧化壓力對皮膚帶來的損傷,是維持皮膚健康的重要課題。

坊間常耳聞維生素C、A、E及輔酶Q10(Coenzyme Q10)具有不錯的抗氧化功效,有助預防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傷害及優化皮膚功能,但人們相對陌生的「硒」元素(Se),則是另一個對抗氧化壓力作用絕佳的重要營養素。

由於硒多存於肉類及海鮮中,因此茹素者或因其它因素而無法食用肉類或海鮮者,可能面臨硒元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若未透過營養品或其他營養療法進行補充,便容易缺乏抗氧化能力。

當人體產生氧化壓力時,人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Peroxidases, GPx)會需要藉由硒元素的活化,利用穀胱甘肽(Glutathione, GSH)進行氧化還原作用,以降低細胞受活性氧類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自由基傷害,以下列出硒元素對於皮膚的3大功效。

改善膚況防紫外線、3大功效非硒不可

1. 預防曬傷及曬黑

紫外線 是皮膚健康的大敵,可以穿透皮膚,對皮膚細胞造成損傷,使皮膚容易老化、曬傷及曬黑,並增加細胞癌化的風險,使皮膚罹患皮膚癌。

硒能有效啟動皮膚細胞的抗氧化保護機制,減少紫外線對細胞造成的損傷,進而改善以下3種皮膚問題: 曬傷:硒可使皮膚較不容易出現發炎反應,進而減少 曬傷 的可能性。 曬黑:曬傷所產生紅斑與色素沉澱來自於紫外線B(UVB)所造成的傷害,而硒有助提高皮膚保護力,除能降低紅斑產生,也可抑制黑色素過度生成,導致 皮膚曬黑。 老化:紫外線是老化的主因之一,透過抗氧化的功效,硒可減少皮膚因紫外線而老化、鬆弛及產生皺紋。

2. 減少痘痘及粉刺

青春痘、粉刺(又稱痤瘡),起因於皮脂分泌過多,毛囊及皮脂腺堵塞,導致皮膚發炎。儘管眾所皆知,荷爾蒙、飲食與外界刺激是皆可能導致過量皮脂分泌,但近年有 研究 發現氧化壓力可能是導致皮膚發炎的致病機轉之一。過去有臨床研究發現,患有嚴重尋常性痤瘡的病患,其血液檢體的硒元素濃度、GPx功能均較健康者低,代表他們的抗氧化能力低下。

然而,經服用口服硒元素數週後,患者血液中GPx功能便逐漸提升,臉部發炎病灶也明顯減少,顯示補充硒可強化痤瘡病患身體的抗氧化機能,減緩皮膚發炎,幫助降低痘痘及粉刺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3. 減少皮膚過敏症狀

過敏是一種發炎反應,起因於免疫系統將特定物質視為不好的外來者,也就是俗稱的過敏原,進一步刺激肥大細胞,引發紅腫、發癢及黏液增多等過敏問題。

研究指出多數過敏兒體內的硒及鋅的濃度皆較一般孩童低,而補充硒可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減少濕疹、乾癬等皮膚過敏症狀。

此外,硒也是甲狀腺維持正常機能的重要營養素,當甲狀腺低下時,皮膚容易出現乾燥、搔癢、黯淡,以及頭髮變細、掉髮、指甲變脆等狀況。一般的抽血項目,如促甲狀腺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數值,其實無法反映實際甲狀腺功能,許多患者促甲狀腺素數值正常,但甲狀腺胺酸的轉換率不佳。

而硒作為轉換的關鍵輔因子,若能適時補充足夠硒元素,則有助改善甲狀腺胺酸的轉換效率。另外,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亦有補充硒元素的需求,如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會傷害甲狀腺細胞,導致甲狀腺素難以順利合成與轉換。(推薦閱讀:保護心血管、預防慢性病就靠「硒」!微量元素硒的作用與功效

而硒則具有保護甲狀腺體的功效,由內而外增進皮膚健康,因此當有正視皮膚狀況、尋求改善需求的同時,應適時補充對皮膚有益的硒等營養素,一舉為皮膚增加防護力、輕鬆為美麗打底。

黴菌感染長體癬,皮膚癢起紅斑別亂抓!治療體癬想好得快,必知2禁忌

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容易引發不同皮膚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皮膚病則非「癬」莫屬。在皮膚科診所,不少病患登門看診第一句話就是「醫師,我長癬了嗎?」

除了好發於特定部位的足癬、甲癬及股癬外,「體癬」則因其病灶型態又得名圓癬或金錢癬,接下來就讓《Hello健康》帶你認識體癬與其他皮膚癬的差異,介紹9類最容易長體癬的族群,以及體癬的治療須知。

體癬、股癬傻傻分不清?

癬(Tinea)意指由黴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依其生長部位不同,可分為頭癬、足癬、甲癬、股癬及體癬等。頭癬指頭皮發生黴菌感染、足癬則是腳部受到黴菌感染,也就是常聽到的香港腳,由指甲黴菌感染所引發的甲癬亦稱灰指甲。

其中股癬指發生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的皮膚癬,體癬則泛指身體的其它部位,但通常發生於身體悶熱皺褶處,例如腋下、乳房皺褶、頸部皺褶或臥床患者的背部,但也有可能出現於手部、臉部或肩膀。

病名有「癬」,不見得就是皮膚癬哦!

乾癬(牛皮癬)、魚鱗癬等病名雖然有癬,但這些皮膚病並非為黴菌感染,不是皮膚癬,因此不能以皮膚癬的治療方式一概而論。若不確定皮膚症狀為何,建議接受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診斷,避免自己購買成藥塗抹或採行偏方,反讓症狀惡化。(延伸閱讀:8種技巧控制乾癬!簡單實用又省錢

體癬不只會癢,還會出現圓型、環狀紅斑

體癬通常伴隨著異常搔癢,初始症狀為單一的圓型紅斑,外圍有細小的凸起鱗屑。患部會自中心向外擴散,形成環狀,且中央的色素會慢慢減退,外圍則會形成鱗片狀的紅色邊緣,並可能伴隨著皮屑、丘疹或膿皰等症狀。

隨著時間發展、患者若搔抓患部,又接觸身體其它部位,可能導致黴菌散播,使體癬出現於身體各處,形成多個圓癬、環狀癬或不規則的分布。

這9類人最容易長體癬!

感染體癬或其他皮膚癬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皮膚暴露於大量黴菌環境之中,二是皮膚狀況不佳,容易發生黴菌感染,三為個人因疾病或其他因素使免疫低下所致。

以下列出9種最容易感染體癬的族群,若你符合以下描述,應多留意皮膚有無異常變化,及早就醫檢查: 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環境者 經常穿著緊身、不透氣衣物者 曾感染皮膚癬或已患有其他皮膚癬者 經常赴潮濕且會使用公用設施之環境,如游泳池、溫泉或三溫暖 免疫缺陷者 糖尿病 多汗症(Hyperhidrosis) 休格連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又稱乾燥症) 魚鱗癬(Ichthyosis,又稱魚鱗病)

體癬治療2大忌:搔抓患部、亂用類固醇藥膏

無論是體癬或其他皮膚癬患者,請謹記切勿搔抓患部,雖然患部發癢很難受,但抓癢會使黴菌隨著手的觸摸,感染至其他身體部位,例如甲癬(灰指甲)患者就經常合併足癬(香港腳),股癬則常與體癬合併發生。

此外,許多患者因搔癢難耐,而赴藥局購買類固醇藥膏或廣效藥膏(含有類固醇成分)自行塗抹患部治療。(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然而,類固醇的功用為消炎,而非殺死黴菌,且具備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在塗抹初期雖可能降低由發炎引起的搔癢,但卻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使感染範圍擴大。建議民眾若不確定皮膚癢是否為黴菌感染引發,應先請皮膚科醫師診斷,避免自行購藥塗抹。 治療體癬可用抗黴菌藥膏 確認病灶根除再停藥

一般而言,多數體癬或皮膚癬皆以抗黴菌藥膏治療且效果良好,若症狀嚴重則會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

由於療程簡單,不少患者常認為只要患部不癢即痊癒,便停止擦藥,但黴菌十分頑強,若未徹底根除,復發機率相當高,因此請依醫師指示使用藥物,一般建議每日至少在患部塗抹2次少量藥膏,待患部皮膚完全正常後,再持續塗抹2週,以完全根除皮膚表面黴菌。

保持乾爽、勤換衣物,3招預防體癬上身

避免穿著緊身衣物,選擇寬鬆的剪裁與透氣布料,幫助身體排汗,保持乾爽。 提高衣物換洗頻率,尤其在夏季或工作、運動環境大量出汗時,建議每日清洗與更換衣物,以免黴菌滋生。 大量出汗後應盡快更換衣物,並用乾淨毛巾擦乾汗水。

臉部潮紅有紅斑?小心酒糟肌!酒糟性皮膚炎4大治療方式、預防知多少

有些人皮膚天生敏感,不小心摩擦到就會泛紅或是起疹子,不過有些人的臉泛紅之後還會脫皮、血管擴張,這是酒糟性皮膚炎的症狀,也是皮膚科常見的慢性問題。雖然酒糟肌沒有生命危險,卻總是影響到外觀,也常讓臉部感到刺痛、不舒服。

要怎麼改善酒糟性皮膚炎?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酒糟肌的症狀、治療方式,以及應如何預防或保養,讓酒糟肌不再困擾你。 什麼是酒糟肌? 酒糟性皮膚炎有什麼症狀?

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也稱為玫瑰斑、酒糟肌,是1種慢性的皮膚發炎。酒糟性皮膚炎最早出現在大量喝酒或是有酒癮的人,但其實與喝酒無關,只是有酒糟性皮膚炎的人又喝酒會讓皮膚炎更加嚴重。(延伸閱讀:喝酒前後吃什麼?酒前吃B群效果大解密

酒糟性皮膚炎是較為特殊的體質,主要是血管擴張以及皮脂腺肥大,讓病患的血管收縮異常,致病原因目前不清楚。

患有酒糟性皮膚炎的人會有下列的症狀: 臉部偶發性紅斑 微血管擴張 熱潮紅 丘疹、膿皰 眼睛有異物感、乾澀、視力模糊、周圍會水腫

而以上的症狀不會同時出現,會分成4期來表現:

第1期:臉部偶發性紅斑,通常出現幾小時或是幾天後就褪去。 第2期:微血管擴張,臉部的紅斑不會褪去,有點像紅斑性狼瘡或是蝴蝶斑。 第3期:出現丘疹、膿皰,有點類似青春痘,不過不會有粉刺的問題,可以與一般青春痘做分辨。(延伸閱讀:痤瘡是什麼?) 第4期:紅色結節增生,鼻子會變大、變形,有些人的眼睛會乾澀、視力模糊,或是水腫。(延伸閱讀:懷孕後眼睛浮腫又模糊 這樣做可以改善)

為什麼會有酒糟性皮膚炎?

雖然酒糟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不清楚,不過還是有些方向可以做參考: 曬太陽 過度清潔臉部 使用刺激性化妝品、保養品 心理壓力 喝酒、咖啡、茶 皮膚免疫機制異常 過度使用類固醇藥膏

酒糟性皮膚炎要如何治療?

酒糟肌是慢性的皮膚發炎,沒辦法完全治癒,但是可以控制病情,通常醫師針對症狀給予不同的治療: 皮膚潮紅、敏感:當皮膚出現微血管擴張,或是有紅斑時,讓環境降溫是最快的辦法,或是使用敏立紓凝膠(Brimonidine)讓泛紅的症狀褪去。不過有很明顯的血管會建議使用雷射、脈衝光來治療。 丘疹、膿皰:當臉上開始出現丘疹、膿皰時,會建議使用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多西環素(Doxycycline)這2種藥膏或是口服A酸來治療。 酒糟鼻:當出現鼻子變形、紅色結節增生時,建議使用口服A酸。若情況嚴重時,則會需要雷射、手術來切除增生的組織。 眼睛出現症狀:當眼睛有乾澀、視力模糊這些症狀時,可以局部溫敷,也可以尋求眼科醫師幫助。

居家保養預防酒糟肌找上門

酒糟肌是長期抗戰,雖然無法根治,但也能從下列的日常習慣來預防酒糟性皮膚炎發作: 做好防曬 保養品避免酒精、酸類成分 清潔要溫和不過度 避免刺激性飲食 少喝酒、咖啡、茶 適當排解心理壓力 過冷、過熱的環境都別待太久

「肉毒桿菌」不只美容用!肉毒桿菌的功效與副作用?止痛、眼疾也靠它

距離發現肉毒桿菌已經超過百年的歷史,最早在1802年發現,首次臨床應用則是在1970年代。近20年來,肉毒桿菌已經成為醫學美容的代名詞,不少人都會定期打肉毒來維持臉部肌肉的緊緻。不過肉毒桿菌一開始可不是應用在醫學美容上,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肉毒桿菌的原理、功效與副作用。

從食物發現肉毒桿菌中毒

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是由肉毒桿菌所產生的強效神經毒素,屬於神經肌肉阻斷劑,由於有許多作用、機轉,目前被廣泛運用在各個醫學領域。

肉毒桿菌素最早在1802年的德國發現,不少人吃了臘腸引發食物中毒,因此有醫師在1821年進行動物實驗後才發現原來兇手是肉毒桿菌素,在當時被稱為「臘腸毒素」。在1897年,細菌學家首次發現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會造成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從那時起陸續發現7種不同的肉毒桿菌素血清型,為A、B、C、D、E、F、G。

隨著歷史的推演與發展,肉毒桿菌在醫學上廣泛運用,不論是醫學美容、止痛、眼科皆能看見肉毒桿菌的身影,目前在醫學的運用上主要以A、B 型的肉毒桿菌素為主。

肉毒桿菌的功效

要知道肉毒桿菌的功效,首先要從肉毒桿菌的機制說起。肉毒桿菌被注入人體後,會與運動神經的末梢結合,神經末梢為了讓肌肉收縮會分泌乙醯膽鹼,但由於肉毒桿菌素會跟神經末梢結合,導致無法分泌乙醯膽鹼,使肌肉無法收縮。根據這個原理,肉毒桿菌被運用在醫學上,擁有下列的功效(以A型肉毒桿菌素為例): 醫學美容:除皺紋、瘦臉、全臉拉提藉由肉毒桿菌素減低肌肉張力,改善臉部動態的皺紋。另外,縮鼻翼、放鬆下巴、咀嚼肌肥大、小腿肌肥大等也能藉由肉毒桿菌素來改善。(同場加映:整形手術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多汗症:肉毒桿菌能抑制腺體的分泌,若施打在腋下能夠抑制汗腺與頂漿腺來減少出汗、體味的效果。 泌尿科:可以治療膀胱過動症,肉毒桿菌素可以放鬆膀胱,讓膀胱能夠儲存更多尿液。 眼科:眼球、眼皮過度活躍或是不自主運動引起的斜視、眼球震顫、眼瞼痙攣,能夠靠著肉毒桿菌素放鬆肌肉來恢復視力。(延伸閱讀:眼皮跳不停怎麼辦) 止痛:肉毒桿菌素降低肌肉張力時,也能有助於肌肉緊繃型的頭痛,因此在2010年10月核准A型肉毒桿菌素用來治療慢性偏頭痛

肉毒桿菌的副作用有哪些?

在搞懂肉毒桿菌的作用後,你也許會想了解肉毒桿菌的副作用: 瘀青:注射部位會疼痛、出現瘀青,為最常見的副作用。 肌肉麻痺:若肉毒桿菌素擴散到其他肌肉,會使得肌肉群麻痺、無力,像是施打額頭時,可能會造成眼瞼下垂、眉毛下垂。 產生抗體:長期施打肉毒桿菌素可能會出現中和毒素的抗體,導致越打越沒有效果。

除了以上副作用,也有人會出現頭痛、感冒、吸入性肺炎這類嚴重的不良反應,雖然發生風險的機率很低,不過在施打前一定要告知自身病史,以便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打肉毒桿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