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期間影響食慾?解決食慾不振11招報你知

乳癌治療期間影響食慾?解決食慾不振11招報你知

為了治療乳癌,醫師可能會透過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或者以化療的方式,替患者抑制惡性腫瘤的生長,並搭配放射線治療消滅殘存的癌細胞,而經過一連串的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使病患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進而導致食慾不振,無法攝取足夠營養成分,應付治療對身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究竟乳癌治療會如何影響患者的食慾?又可透過何種方法改善食慾不佳的問題?《Hello健康》將一次為你解答!

乳癌治療如何影響食慾?4大原因報你知

沒有人會事先知道乳癌(Breast cancer)治療的影響,患者可能會像以往一樣,享受食物的美味,但治療也可能改變味覺和嗅覺,讓你變得毫無食慾,拒絕食用平時喜歡的食物,導致體重減輕、缺乏營養。以下為影響乳癌患者食慾的4種原因:

手術後,沒有體力進食。(推薦閱讀:擊退乳癌治療的疲憊!這6招有效) 化療中使用的藥物會影響你的食慾,如阿黴素(Adriamycin)、癌德星(Cytoxan)、多柔比星(Doxil)或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等。根據服藥方式、用藥種類,食慾會有不同的改變。(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放射性治療 荷爾蒙治療

乳癌治療時食慾不振怎麼辦?改善食慾5撇步一次看

在乳癌治療後,容易會造成病患食慾不振,便會使其缺乏足夠的能量與營養來對抗癌症,因此不妨嘗試以下5招促進食慾,避免食慾改變影響身體健康: 用餐前亦可適度運動,如散步、伸展操等,以促進腸胃蠕動。 在食用正餐前,可先吃少許的開胃食物,改善食慾不振的問題,如飲料,如酸梅湯、洛神茶、果汁等。 儘量少由癌友自行烹調油膩食物,避免食物過重的味道或油煙而影響食慾。 患者應少量多餐(每1-2小時可吃少量正餐或點心),建議可訂下進食時刻表,以有效獲得營養所需即可,但若感到特別飢餓時,只要不攝取過量的食物,便可隨時進食。 建議於正餐時間攝取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感。 吃飯時少喝水或飲料,減少飽足感。 讓吃飯變得更愉快,例如和另一半共享、聽音樂或看電視。 如果感到疲憊時應休息一下,待體力恢復後再進食。 多運動能讓你更健康,並有效增進食慾。 若產生噁心、嘔吐的情形,即可嘗試食用冷食,如優格或口含小冰塊,並避開油炸類食物,以改善不適症狀。 多嘗試新食物,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乳癌患者的飲食原則

罹患乳癌的病患可試著多攝取健康的食物,並隨身攜帶低卡路里食物,如葡萄乾、蘋果、胡蘿蔔、年糕、水果茶等。針對乳癌患者的飲食建議如下: 選擇健康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飯前吃水果可增加飽足感,減少正餐攝取。 多喝水,尤其是感到飢餓時,應多補充水分。

若不加以適當控制,食慾的改變可能會成為大問題。透過以上這些簡單的方法,提供你健康的飲食計畫,幫助你的身體恢復活力。有了充足的體力,對抗乳癌也會更容易。(同場加映:對抗乳癌可以吃什麼?乳癌患者必知飲食攻略一次看

速解肝癌患者的情緒變化!從拒絕接受到憂鬱,5招助病患走出負面情緒

在肝癌(Liver cancer)的治療期間,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經歷了許多不同的情緒,這在許多人身上都會發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有些人對於這些變化可以欣然接受,但有些人則容易感到恐慌,對於患有癌症等嚴重疾病的患者更是如此。

病患面對自身的病況,通常會有不確定的恐懼,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因此了解如何減輕焦慮是很重要的。本文將為你介紹關於肝癌患者治療時的心理變化,以及協助他們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 肝癌患者心理變化的5階段

拒絕接受:拒絕接受結果通常只是患者暫時的抗議; 許多人都會認為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因此會開始為自己找藉口,這容易使患者不知道自己正面臨嚴重後果。 憤怒情緒:當患者開始意識到自己無法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們通常會產生強烈的憤怒情緒。這也使得身旁的親友與他們溝通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悲觀的感受:患者可能會嘗試尋求各種方式來延長壽命。但也因為情緒的不穩定,容易造成他們的悲觀情緒被放大,也讓他們愈來愈傷心,導致憂鬱的情形發生。 憂鬱情緒產生:當患者知道自己病況不佳時,他們容易變得沉默,例如:拒絕與訪客見面、花大量時間哭泣、和獨自悲傷。這個過程會使人切斷與愛情和疾病有關的事物。甚至有些人會消極到產生耗盡家產也要活下去的極端憂鬱反應。(延伸閱讀:肝癌患者看過來!心理治療也很重要) 無從選擇的接受:當病人開始接受身體患病的事實後,他們會意識到面對終點終將是每個人要面對的課題。 因此這個時候最好,要時時刻刻陪伴在病人身邊,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了解疾病與親友相談 共同面對肝癌 

對患者來說,克服自己對癌症的感覺非常重要,因為當事人的的心理反應通常也會影響病情,如何看待生活以及如何做出治療決定都可能是關鍵。下列5點能有效幫助肝癌患者:

將自己的問題清楚列出:看診時可以詢問醫師解決心中問題的疑惑。或者請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幫忙提問,因為他們可以幫助你突破盲點,並幫你記住答案與提供你心靈需要的支持。 穩定心理狀態:若得自己去接受檢查,請先做好心理準備,保持心理狀態穩定,以便能於檢查過程中記下重要事項。 感於詢問問題:若你於就診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或不清楚醫師的說明,請勇於詢問醫師或護理師,毋須因為問太多問題而感到不好意思,充分了解疾病有助患者的心理與生活型態調適。 與可信親友聊天:讓別人知道你的感覺很糟糕並尋求幫助並不是一個缺點。找人說話是能夠幫助你減輕壓力的方法之一。(延伸閱讀:9方法幫助肝癌患者) 尋求關懷組織的支持:找出當地的癌症關懷或互助組織,並詢問他們能夠提供哪些支持。許多組織都會為末期癌症患者提供各種幫助。

當你無法改變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請你專注於可以改變的部分,以更好地了解你的情況。請記住,生命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循環,罹病後的日子還很長,最重要的是要放輕鬆的面對人生。(同場加映:家人罹癌怎麼辦?照顧癌症患者這樣做

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方程式:4項檢查+4個生活重點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如同其他癌症,雖然成因複雜,難以歸咎於單一因素,但仍可透過改善生活方式,減少罹癌風險,並定期接受檢查,以期能及早發現癌細胞,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本篇文章《Hello健康》向你分享預防大腸癌的4種檢查項目及藥物,以及預防大腸癌的4個生活重點。 預防大腸癌的4大檢查

一般建議民眾可於50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並每10年追蹤一次。高風險族群需提早接受檢測,如30~40歲。以下舉出各大腸直腸癌篩檢與診斷方法,請讀者與專業醫師溝通,安排最適合自己的診斷方案。(延伸閱讀:大腸直腸癌:成因與風險

糞便潛血檢查(Fecal occult blood test):或作糞便免疫化學檢查(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透過檢查糞便中有無內部出血徵象,來推測大腸癌的可能性。此方法快速又容易,只要在家收集好糞便,再交給實驗室分析即可,建議每年檢查1次。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藉由將細小、可彎曲的有攝像導管放入大腸內,檢查大腸內部的全部構造,若發現息肉或其他異常病灶,即可著手移除。另要注意,此檢測會注入鎮靜劑,請在檢查後別自行開車,建議每10年檢查1次。 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類似大腸鏡檢查,此檢測同樣使用細小、可彎曲的有攝像導管,主要分析大腸的下半部位,尤其是乙狀結腸。檢查無須注射鎮靜劑,建議每5年檢查1次。 虛擬大腸鏡(Virtual solonoscopy):屬電腦斷層掃描的一種,藉由將細小導管放入直腸中,使大腸慢慢膨脹起來,只需幾分鐘,就可捕抓精確的 3D 成像大腸內部構造,建議每5年接受1次檢查。(同場加映:大腸癌確診~這4種方法檢測因人而異)

預防大腸癌的藥物

目前臨床上沒有用於預防大腸癌的藥物,但有藥物可減低大腸癌的風險。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資料,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可幫助降低大腸直腸癌風險達20%,但在服用藥物之前,建議仍先諮詢醫生,因為過度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造成胃腸出血,引發胃潰瘍。

對正值或已過更年期的女性來說,荷爾蒙補充治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又稱停經後荷爾蒙治療)也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風險,但同時,雌性素和助孕酮也會提高血栓、心臟疾病、乳癌(Breast cancer)及肺癌(Lung cancer)的風險,因此在用藥前請務必先與醫生諮詢。(同場加映:更年期乾燥有解!陰道雌激素療法

預防大腸癌的4個生活重點 1. 少吃紅肉、加工肉類

建議少吃紅肉、加工肉類,每週紅肉攝取量控制於兩份主餐以內,並多吃蔬果、穀物。另外,高糖食物也要避免,因為血糖過高會使身體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而胰島素本身就是癌症的促長因子之一。(同場加映:別讓大腸哭泣!生活飲食請配合這4點) 2. 少抽菸、少喝酒

一個酒精攝取量高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會高,尤其是男性。建議男性一天飲酒量不超過2杯;女性則不超過1杯,但無論男女,仍建議戒酒為佳。此外,抽菸會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也包括其他癌症和健康問題,為了你與身邊摯愛的健康,建議嘗試戒菸。(同場加映:準備好了嗎?戒菸5步重拾健康腸道

3. 攝取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D缺乏與大腸直腸癌有密切的關係,建議每日應攝取充足營養。另外,亦有研究指出葉酸和鎂也有助於減低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建議維持均衡飲食,不要偏重於食用單一食物。 4. 減肥、多動少坐

多運動且避免久坐,有助於避免肥胖症(Obesity)發生,並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建議讀者選擇一種喜歡的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比較容易達成的方式是將150分鐘拆分成每天活動數十分鐘進行,當然能超過150分鐘很好,但如果一開始沒辦法達到150分鐘的運動時數也不必氣餒。重點在於能夠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同場加映:當家人罹患大腸直腸癌~這樣陪伴他)

照護肝癌患者要鼓勵、傾聽與陪伴,教你幫助癌友的6個小方法

隨著台灣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肝癌患者人數逐年下降,但每年仍有數千人因肝炎、慢性肝病而死亡。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是末期,飽受腹痛、水腫及黃疸之苦。

面對病痛的折磨與沉重的癌症治療,多數肝癌病患的身心靈十分疲憊、脆弱,亟需身旁親友的支持與關愛。本文《Hello健康》分享如何在心理層面上給予肝癌患者支持,提供6個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肝癌患者的小方法。 鼓勵、傾聽與陪伴是對肝癌患者最大的支持

肝癌患者可能會不好意思開口請別人幫忙,或是身體很虛弱、容易受傷,平時可多鼓勵患者,說「你真的很勇敢」,「你很堅強、很棒」,給予給他們正面的力量。正面積極的鼓勵會讓患者感受到力量,並對你產生信任,打開心房告訴你心中的感受。(延伸閱讀:速解肝癌患者的情緒變化!5招處理好)

雖然身邊有人生病時,想要遠離病人是人的本性,但若我們多了解癌症的本質,認識疾病和死亡的意義,還是可以反轉當我們得知這個惡耗後的悲傷心情,進而對患者提供幫助。

若患有肝癌者不是你的親友,而是朋友的親友,也可以適時詢問朋友近況,關懷朋友的心情。癌症的照護者壓力極大,亟需傾聽與陪伴,向別人訴說照護所經歷的辛苦與寂寞。(延伸閱讀:認識肝癌|原因、症狀、診斷、生活建議)

對肝癌病患伸出援手的6個小方法

在關心與照護肝癌患者的過程中,溝通是最重要的關鍵,請告訴患者所有的努力終將獲得回報,並不需經常向他們常提到癌症的事。以下提供6種小方法,讓你可以對肝癌親友盡上一份心力:

幫忙準備餐點或遞送餐點。 協助照顧肝癌病患的小孩,或接送小孩至托兒所。 親自接送肝癌病患至醫院,或安排接送服務。 偶爾幫忙跑腿、代接電話,或協助做些日常瑣事。 協助病患規劃其他親友的探病時間,寄送感謝卡、鮮花或禮物。 若患者同意,在治療後或治療滿一週年時舉辦派對慶祝。

腎細胞癌等到晚期才有感!出現5大症狀別輕忽,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

現年60歲的許先生是一名加油站店長,平時生活作息正常,沒有任何慢性疾病,某天因下背劇烈疼痛而就醫,結果經檢查為腎細胞癌晚期,讓他感到非常訝異。近年來,罹患腎細胞癌的人數逐漸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腎細胞癌為腎臟癌中盛行率最高的類型,佔所有病例中高達9成。

究竟腎細胞癌常見的危險因子有哪些?會出現何種症狀?又需透過哪些治療才能康復?就讓《Hello健康》帶你一起了解!

腎細胞癌4大危險因子

腎細胞癌為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源自於腎臟內近端腎小管表皮上,好發年齡為40~70歲,其中男與女比例為1.5:1。以下為造成腎細胞癌的4個危險因子: 肥胖:體內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血中胰島素及類胰島素生長激素的濃度,引發高血壓和糖尿病,進而造成腎細胞癌。 環境因素:經常接觸石棉、鎘、汽油附產品及皮革製造業之化學藥劑,有較高的機率會患有腎細胞癌。 抽菸:抽菸會刺激交感神經,促使血壓上升,因而造成腎臟負擔並降低腎功能,不僅如此,約1/3腎細胞癌病患與抽菸有直接相關,罹病機率約為不抽菸者的2~4倍。(延伸閱讀: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藥物濫用:經常亂服成藥者有較高腎病變機率,提高罹患腎細胞癌的風險。

腎細胞癌症狀有哪些?

腎細胞癌初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若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通常已進入腎細胞癌晚期,請立即就醫檢查: 血尿 腰痛背痛 貧血 腹部出現腫塊 體重下降

4種腎細胞癌的診斷方法

若為平時有抽菸、高血壓或長期接觸工業溶劑的高危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超音波及尿液檢查,以免等到晚期腎細胞癌病況加劇才發現,延誤就醫時機,以下為腎細胞癌常見的4種診斷方法: 尿液檢查:約60~70%腎細胞癌病人會出現血尿,因此透過尿液檢查能夠發現體內是否有不正常增多的紅血球以及癌細胞產生。(延伸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超音波檢查:經由超音波檢查可觀測出腫瘤的位置及型態,倘若腫瘤為實心,醫師則會進一步檢查下腔靜脈是否也遭癌細胞侵犯。 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除可幫助確認患者體內的腫瘤大小,也能偵測腫瘤是否擴散至其他器官。 靜脈顯影尿路攝影檢查:先將顯影劑由點滴注射進入血管後,再藉由X光攝影檢查,可顯示出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的狀況。

腎細胞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目前手術切除為腎細胞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下為5種常見的治療方式: 根治性腎臟切除術:醫師會透過根治性切除術,將病患整個腎臟、一段輸尿管、腎上腺、淋巴結與包圍著腎臟之脂肪切除。 腹腔鏡根治性切除術:先於腹部切開數個小開口,並藉由腹腔鏡器械切除腎臟腫瘤,此手術相較於根治性腎臟切除術較不痛,復原速度也相對較快,但病患可能需要多付額外的材料費用。 部分性腎切除術:對於長在靠腎臟外側、體積較小的腫瘤或腎功能受損的病人,醫師只會切除含有腫瘤的部分腎臟,如此一來,病人則可保留較多的腎臟功能。 免疫療法:目前化學及放射治療效果不佳,免疫療法因而成為較好的治療方式,約有15%~20%病人透過此療法產生效果,此乃增加免疫來對抗癌細胞;目前有2種藥物,即干擾素及第二型介白素,不過進行免疫療法後,可能會引發許多副作用,包括低血壓、肺積水、高燒、寒顫及腸道出血等。(延伸閱讀:癌症治療方式簡介:手術、化療、放療、標靶、免疫療法等) 放射性治療:放射治療是一種利用高能量放射線來殺死或減少癌細胞的治療方式,但其對腎細胞癌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因此大多用於腫瘤切除術後輔助治療,或作為姑息治療,減緩病人因腎細胞癌所帶來的疼痛、出血或轉移性腫瘤所引起的疼痛。

定期檢查、不濫服成藥,預防腎細胞癌也要營養均衡

想要及早預防腎細胞癌,除了可透過定期接受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及超音波外,若身體有任何不適,建議先行就醫診斷,避免自行評估病情購買成藥服用。

另外,平時飲食應力求清淡及營養均衡,選擇優質蛋白質,包括蛋白、深海魚類、瘦肉類、黃豆、毛豆、嫩豆腐及雞肉等,遠離高磷、高鉀及高鈉的食物,不僅有益腎臟健康,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有助避免肥胖,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同場加映:拒當洗腎一族!3大保養腎臟必知飲食秘訣、運動方法快Follow

癌後做到這4點,不怕大腸癌復發!

研究顯示,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療程結束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防止大腸癌復發,特別是飲食、運動與心情。

本篇文章《Hello健康》針對大腸癌的術後保養,提供飲食內容、運動類型及心境調適等建議,幫助你重建健康身體,遠離癌症侵害。

1. 選擇健康飲食

建議多攝取大量的新鮮蔬果、天然及低脂肪食物,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紅肉,以提供初癒的身體充沛的營養素、迅速恢復體力。

此飲食法也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肥胖(Obesity)和糖尿病(Diabetes)等疾病的風險。 2. 試著每天動起來

大腸癌療程結束後,疲勞或嗜睡等副作用可能讓人病懨懨,整個人彷彿消了氣,建議可從簡單的運動開始,如散步、游泳、瑜珈等,此類運動能讓身體在長時間休息後,再次習慣運動的感覺,並建議可隨著身體狀況逐漸恢復後,再緩慢增加運動強度。

3.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大腸癌療程剛結束時,患者經常容易感到壓力、焦慮、憂鬱或恐懼等負面情緒,此為正常現象,不必對其感到過度擔憂,但也不可過度沉溺其中,避免引起失眠、頭痛或胃痛等症狀。

建議可嘗試冥想、瑜珈、寫日記、出門旅遊或接觸大自然,以改善心情,避免身體受心理影響而變得脆弱,再次受病魔入侵。 4. 找到互相扶持的夥伴

與相同經歷的同伴待在一起,可使人感到不孤單、同理,並且能彼此鼓舞、幫助,交流健康相關的重要資訊。

建議可多醫院癌友,或參加癌症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聆聽抗癌人士分享抗癌經驗,如此一來便能改變心情,為生活注入希望與活力,也能多認識朋友,重返社交生活。

罹患肺癌後總是悶悶不樂?4招扭轉悲觀想法,挺過抗癌生活!

由於病痛的折磨和治療的艱辛,肺癌病患心情總是較為沮喪或負面,也因如此,身旁的親友經常會向癌友說要正面、積極、努力,但有時相同的話聽久了,就會感到厭倦,甚至因無法改變心情而自責,產生放棄的念頭。

事實上,身為肺癌癌友的您不必對於無力感、疲憊感或其他負面的情緒感到內疚,抗癌的過程本就艱苦孤獨,會產生負面想法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不應壓抑自己。可適時發洩心中的沮喪與不滿,但也不要身陷負面情緒之中,以免對抗癌過程產生負面影響。

以下《Hello健康》教您4個改變心情的具體方法,幫助您克服抗癌低潮。 1. 選擇正面、積極的環境

多與開心、積極、樂觀的親友來往,或加入病友支持小組,當身邊被正向積極的人圍繞,人不自主地便會被其他人的正面心情感染;反之,若身邊盡是負面、緊張或消極的人,就會容易感到負面、悲觀。

除了處在正面的環境之中,肺癌癌友們平時也可聆聽令人振奮的音樂,或觀看鼓舞人心的書籍和電影,以建立度過抗癌生活所需的積極動力。

2. 改變思考模式

您必須深刻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尋找方法來改變觀點,有時候幽默感很有幫助,您可以用自嘲的方式,公開訴說心裡的挫折與擔憂,如化學療法會讓人掉髮,您可能會為失去頭髮感到傷心;又或者,改變看待事情的方法,想想不用理髮可以省下很多錢,掉髮會影響情緒,但頭髮永遠都會再長回來。 3. 對自己說出正面、肯定的話

唸誦或自言自語,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但當您對自己說出肯定的話,您會感到放鬆、壓力減輕,例如:我會打敗癌症、我是堅強的人。唸誦是一種冥想,可以讓您專注在語言與呼吸的方式上,藉此改善症狀。

4. 專注在快樂的事物上

想想看,在診斷出肺癌之前,您都喜歡做些什麼?對什麼有熱情?得了肺癌不代表就必須遠離會讓您開心的活動,例如上繪畫課或森巴舞課,可以邀朋友一起去,讓它變成定期的活動,幫助轉移負面消極想法,並加強正面積極想法,而且多活動身體也能讓人感到更開朗。

肝癌治療後別輕忽!建立5大習慣有效防止肝癌復發、回歸正常生活

多數肝癌(Liver cancer)患者通常會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漸進展為肝癌,而部分病患則因先前不知道自己是肝炎帶原者,拖到最後去檢查,多已罹患肝癌。

不論是處於何種狀況下得知自己患有肝癌,都會帶給病患相當大的衝擊,因而出現憂鬱與焦躁的情緒,擔心無法順利治癒,甚至於治療後再度復發。根據高雄榮總的資料,經過手術治療後,肝癌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50%以上,但於治療結束後,癌細胞也可能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或再度復發。

究竟肝癌病患應如何去建立罹癌後的生活呢?《Hello健康》將於本文提供您5種防止肝癌復發的方法。

防止肝癌復發5方法:均衡飲食、定期追蹤是關鍵 1. 規律運動減少疲倦感

疲倦會讓癌症患者感到極度勞累,這不是一般正常的勞累,而是身體和心靈上的疲憊,而且是無法用休息來療癒的。它也會在治療後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且會妨礙您所有的日常作息。

然而,上述情況可以透過規律運動來改善,研究顯示,保持並按照所需的計劃固定運動的人,會有較好的身體和情緒狀態,以對抗肝癌復發。

2. 適當休息

在罹肝癌和治療之後,對某些人來說,要回歸到正常生活可能不容易,因為會有眾多包括情緒、體態、疲倦或生活方式等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您會需要家人、 朋友和醫師來協助。

治療肝癌可能會讓你感到十分疲倦,所以在活動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地重要。對某些人來說,如果已習慣了辛勤地工作或者為全家人操持家務,一旦強迫他們休息,的確很難適從。

然而,在身體需要的時候去休息,比督促自己要去休息來得更好。肝癌患者應永遠牢記一件事,那就是,提高身體和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休息,適當休息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防止肝癌復發。(延伸閱讀:速解肝癌患者的情緒變化!5招處理好) 3. 均衡飲食

許多人發現很難正確地去飲食,而這正是在癌症治療後,更加困難的任務。 大多數患者認為,他們的味覺因為治療,而明顯地產生變化,可能會出現食慾不佳和體重下降,但有時也會體重增加到失控狀態,讓人非常喪氣。

因此,肝癌病患在經過治療後,平時應維持均衡飲食的好習慣,並多補充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和植物性化學物質的食物。此外,也應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以提高肝癌存活率、降低復發或轉移的風險。

4. 戒菸和戒酒

由於抽菸與喝酒皆為罹患肝癌的高風險因子之一,即便肝癌療程已結束,也建議患者從此之後戒菸和戒酒,看似簡單的改變,不僅有助於肝癌患者避免復發或轉移,還可預防肺癌等多項疾病,為身體帶來相當大的正面影響。

5. 定期追蹤檢查

經過手術治療後,患者仍不可以掉以輕心,應定期就醫,接受抽血檢查、胸部X攝影、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等檢查,以有效追蹤身體狀況,防止肝癌再度復發。(同場加映:肝癌治療與分期:視腫瘤情況決定治療方向

若能遵照上述方法,除了可預防肝癌復發,還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擔心運動可能不適合你,建議可先諮詢您的醫師,再訂定運動計劃。此外,患者也應勇敢尋求家人和朋友們的幫助,並慢慢回歸正常生活,以及養成不抽菸、不喝酒得習慣,便可降低負面情緒與肝癌復發的風險。

年輕人不會得肺癌?肺癌手術後不會復發?破解肺癌5大常見迷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中,肺癌高居第一位,而台灣108年共有9,701人死於肺癌,佔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近2成,意指全台每5位癌症死亡患者中,即有1人死於肺癌,堪稱台灣「新國病」。

難道年輕人就不會得肺癌?當肺癌手術治療後就不會復發?《Hello健康》彙整出肺癌最常見的5大迷思,為你一一破除。

肺癌5大迷思

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媒體人陳文茜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太太陳珮琪在內,都曾患肺癌最常見的種類「肺腺癌」。

然而,不少人都會認為只有抽菸會引發肺癌,且初期症狀通常也較不明顯,因此患者相當容易輕忽病況,而延遲就醫時間,直到肺癌末期症狀加劇,才發現自己已罹患肺癌。而讓許多人輕忽病情的原因也多因下列5大迷思所造成: ❌迷思1:只有抽菸才會得肺癌?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醫師提醒,民眾不論是否有抽菸習慣,都必須做好對肺癌的防治,而不抽菸可說是維持肺部健康相當重要的關鍵。(推薦閱讀:二手菸別放任!肺癌心臟病恐致命

然而,長期抽菸確實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但並非是唯一成因。除了抽菸、二手煙之外,身處空氣汙染環境、暴露於重金屬物質(如鎘、鉻、砷等)環境當中、有肺部相關病史或肺癌家族病史,甚至是烹煮時未使用抽油煙機,長時間吸入油煙,皆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

❌迷思2:年輕人不會得肺癌?

肺癌近年來已有趨向年輕化的傾向,根據奇美醫學中心每年約200例的個案當中,以50~70歲患者最為常見,但40歲以下也佔約7%,最年輕的個案甚至只有26歲。

想避免肺癌發生,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表示,30歲前戒菸,即可降低約9成罹患肺癌的風險;此外,平時也應避免室內空氣汙染,並改變烹調方式,採低油烹調為宜,保持廚房良好通風;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尤其是空汙嚴重時,更應避免至戶外從事激烈運動。

同時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也建議,民眾可於45歲開始在健康檢查項目中加入肺癌篩檢。若有肺癌家族史者,更須提高警覺,可依照家族發生肺癌的平均年齡再提早10年,為自己安排肺癌篩檢,以利於早診斷與治療,防止肺癌惡化。 ❌迷思3:罹患肺癌多男性,不抽菸、不下廚就不會得?

台灣肺癌發生率近30年男性患者增加2.8倍,女性患者更大幅攀升4倍之多,其中罹患肺癌的男性有2成沒有抽菸習慣,女性更有高達90%從不抽菸。

然而即便不抽菸,也不下廚,並不代表就不會罹患肺癌,如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或空氣汙染的環境下,甚至身處於充斥著有機化合物的情境(如燃燒煤、燒香),都可能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

據中研院於2020年曾發表的研究結果發現,在所有肺癌病患當中,74%從未吸菸年輕女性(小於60歲)和所有無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突變的女性患者的APOBEC突變特徵程度較高,顯示APOBEC的突變特徵可能為女性早期肺癌的驅動因素。

此外,研究也發現,暴露於致癌物(如二手菸、三手菸、油煙、金屬化合物等),亦可能引起基因突變,其中又以大於70歲年長女性中突變程度較高。因此,民眾應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率,才可有效預防肺癌。(延伸閱讀:女性肺癌人數激增!8種療法一次看

❌迷思4:肺癌篩檢做胸腔X光攝影就夠了?

透過胸部X光攝影可觀看肺部是否有明顯異常,如肺炎、肺結核、肺癌、肺氣腫或氣胸等各種肺部病變。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醫師指出,由於肺癌早期不易察覺,僅靠胸部X光檢查是無法察覺小於1公分的微小病灶,還可能會因病灶生長位置在心臟後方、橫膈部位、或與肋骨陰影重疊處,而造成偵測盲點。

建議長期抽菸、有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等高危險族群,可定期就醫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檢查,偵測小至0.3公分的肺部結節,並依照結節的大小和檢查影像的型態,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醫師參考。

4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定期篩檢救一命

以下4大肺癌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以利及早發現肺部結節,並定期檢查,有效控制病況: 年齡介於50~80歲,且抽菸史每年超過30包的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者)。 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 有肺部病史者(如肺結核、慢性肺阻塞性肺病)。 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篩檢。

❌迷思5:肺癌手術治療完就不會復發?

目前臨床上醫師會考量肺癌患者癌細胞的類型、疾病分期及病患身體狀況等因素,而分別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合併療法。

多數人都會認為透過肺葉切除術、楔形和肺小節切除術或全肺切除手術,將肺癌患者體內的腫瘤切除後,便能有效治癒,且不會再次復發。事實上,不論是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還是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僅能降低復發的可能性,但並不代表不會復發。

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末期及小細胞肺癌,通常發現時癌細胞大多都以擴散至縱膈腔淋巴結或側肺,或者已轉移至遠處器官,如氣管、心臟等器官,所以即使經手術治療,並搭配化療或放射治療也無法完全有效根治肺癌。

以小細胞肺癌為例,約60~70%患者就醫診斷時,皆已轉移至其他器官,無法透過手術切除體內病灶,也因其容易復發,所以能活超過5年的病患幾乎少之又少,僅不到5%。(同場加映: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提醒民眾若您為肺癌高風險族群,請定期安排肺癌篩檢,以早期發現病灶、儘早治療,以防腫瘤惡化或轉移。

肺癌的診斷與治療:斷層掃描或生檢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多數肺癌(Lung cancer)都是因患者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後才被發現的。本文將剖析肺癌治療與診斷的各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肺癌診斷是在實驗室裡做的細胞樣本研究,而只要給予透徹的分析,就可知道其肺癌類型及癌細胞特性,這可幫助醫師做預後治療的判斷。

肺癌診斷

倘若患者身體呈現可能為肺癌的症狀,醫師可進行不同的檢測,以確認有無癌細胞,或其他疾病情形。請留意,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低劑量的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CT)掃描作肺癌診斷,而一般來說,肺癌篩檢通常會針對 55 歲者以上的重度抽菸者,或過去 15 年已戒菸的人。

以下列出肺癌診斷的主要方法,於診斷後,再判斷其癌症分期和擴散之程度。不過,檢測方法的合適性可能會因人而異,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同場加映: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首先,醫師會為患者做身體檢查,以找出或會呈現的肺癌症狀和警訊,包括其他健康問題,此外,藉由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可進一步了解症狀及可能的風險因子。

成像檢測

此檢測以 X 光、磁力、聲波、放射性物質呈現患者體內的狀況,可於肺癌診斷前或後進行,方法如下。 胸部 X 光 電腦斷層掃描(又稱 CT 掃描)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MRI) 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 PET) 骨骼掃描

痰液細胞病理檢驗

若患者有咳嗽症狀且產生痰,採樣研究或能觀察其有無癌細胞。此檢測較適用於診斷位在氣管的肺癌,像是鱗狀細胞肺癌。基於這樣,若醫師判斷患者可能有肺癌,即使其痰中無呈現癌細胞,也需要透過其他檢查方式進一步觀察。(你也想知道:陳文茜不抽菸也得肺癌?遠離肺癌2大必知、40歲以上這檢查做起來) 胸腔穿刺術

當患者有肋膜積水的狀況,醫師可藉由胸腔穿刺術移除部分積水,生檢查看其是否為因為癌細胞擴散至肋膜所致,或是有其他疾病因素。而如果證實是惡性肋膜積水,且患者呈呼吸困難症狀,透過此穿刺術移除肋膜積水,或能讓患者呼吸較順暢。 生檢

指異常細胞採樣,方法包括以下七種: 支氣管鏡術:藉由輕導管放入嘴巴,一直延伸到喉嚨和肺部,以檢查主要氣道有無腫瘤或阻塞狀況。 縱膈腔鏡:在頸部做切口,並從胸骨後採淋巴結樣本。 胸腔鏡檢查:在患者胸部和背部做小切口,然後以一根細管子檢查內部組織。 穿刺生檢:有別於支氣管鏡切片檢查,皮膚的 CT 掃描指引肺部穿刺檢查採取細胞樣本,取得的檢體比較充分。 細針抽吸細胞:以細針從肺部或淋巴結中取出組織或液體樣本。 開胸手術:做長切口打開胸腔,並取出淋巴結和其他組織進行生檢。 支氣管鏡超音波:使用超音波技術,引導支氣管鏡由定位和拍攝腫瘤,並採樣研究。

肺癌治療

按照肺癌類型與分期,以及患者的健康狀況與意願,醫師或會進行不同的肺癌治療,以下逐一舉出。特定病例的患者也有可能會選擇不接受治療,通常是治療肺癌副作用大過治療肺癌本身的好處時,醫師或會建議給予緩和療護,目的僅為治療肺癌症狀。

當癌細胞僅僅在肺部,醫師會進行手術移除該肺癌腫瘤及部分健康細胞組織,此外,胸部淋巴結也可能會被採樣做生檢。肺癌治療的手術可依切除部份分成: 肺楔狀切除:移除肺部小區塊,其連同腫瘤和部分健康細胞組織一併移除。 肺節切除:移除大部分的肺部,但不指整個肺葉。 肺葉切除:移除整個肺葉。 肺部分切除:移除一整個肺。

化療

此治療藉由藥物殺死癌細胞,其可使用一個或多個化療藥物進行治療,方法為口服或靜脈注射。通常藥物的混合使用會有幾個治療階段,或數週,或數個月,好讓患者有足夠的康復時間。化療可單獨進行,也可搭配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方式進行。另外,針對肺癌末期患者,其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同場加映:肺癌末期的肺部積水與治療方法) 放射線治療

藉由高能量光束殺死癌細胞,能源包括像 X 光和質子,在治療過程,患者會先呈躺姿,然後會有放射線儀器繞著其移動,使能量精確的導入特定的身體部位。同樣的,放射線治療可搭配手術或化療使用,也可作舒緩疼痛和症狀使用。

另有一種叫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簡稱 SBRT),屬強烈的放射線治療。這是從各個角度導入很多輻射能量,適用於不能接受手術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以及當肺癌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患者。 標靶治療

藉由阻隔癌細胞中的特定異變,進而將導致癌細胞死亡,多使用在肺癌末期或肺癌復發的狀況。請注意,有的標靶治療只適用於有某些基因突變的人,因此,患者的癌細胞或需要先經過實驗研究,才能判斷此類藥物有無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

如果患者本身不具特殊基因表現(無基因突變),等於沒有標靶藥物可以用。免疫治療的目的為增強或是調整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藉此來打敗癌細胞。通常此治療會用於肺癌局部末期及已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的癌症。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