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打疫苗可以嗎?拒絕施打兒童疫苗4大壞處,別不信邪反害己

小孩不打疫苗可以嗎?拒絕施打兒童疫苗4大壞處,別不信邪反害己

有些父母不忍聽到小孩挨針的哭聲,或是因為宗教理念等眾多因素,對疫苗造成不信任,而選擇不讓小孩打疫苗。然而,孩子若缺乏疫苗的保護,不僅可能會遭受到新冠肺炎、腮腺炎(Mumps)、麻疹(Measles)、百日咳(Pertussis)、水痘(Chicken pox)等傳染病的威脅,還可能因此危害旁人的健康。以下讓《Hello健康》為各位爸媽說明小孩不打疫苗可能帶來的4個壞處。

小孩不打疫苗會造成什麼問題? 1. 小孩沒接種兒童疫苗,日後醫療風險會增加

就算小孩身體看起來很健康,也不一定代表他們身上沒有感染疾病。兒童時期未接種的人,後來進醫院治療時可能會需要特別照護;也因為醫療人員較少接觸未接種的病人,會較不擅長照顧這些患者,進而增加醫療風險。

此外,兒時未接種過兒童疫苗的孕婦,較可能因感染疾病而引發妊娠併發症,如在懷孕前3個月罹患德國麻疹(Rubella),就有可能產下患有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的嬰兒,造成嬰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發展遲緩、耳聾等缺陷。(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2. 自己不接種兒童疫苗,恐害別人得病

有些生活在醫療或經濟條件不佳的地區,或患有白血病等癌症的人,因為無法施打疫苗,所以必須仰賴身邊其他人接受疫苗接種,才能免受傳染病散播的侵害。

換句話說,若明明可以施打疫苗卻不打,並成為傳染病帶原者,就算自己沒有病得很嚴重,還是會把疾病傳染給身邊不能打疫苗的人,而那些不能打疫苗的族群,便可能會因此面臨嚴重的疾病後果。因此,政府會要求所有家長定時帶小孩接種疫苗,其實有部分原因便是為了公共衛生著想。

3. 讓小孩承擔不必要的社會後果

若小孩沒有定期接種疫苗,不管是他自己生病,或是當學校等公共場所變成傳染環境時,都會需要被隔離。小孩不能去上學或參加其他活動,不但會影響全家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到小孩的社交狀況。有些學校也會因為考量到全體學生的安全,而不讓未接種疫苗的小孩入學。若是因為這種可避免的原因而錯失社交、教育機會,就太不值得了。

4. 兒童疫苗有副作用,但利多於弊

兒童疫苗跟其他藥物一樣,都可能導致一些副作用,但它們的好處都明顯大於副作用所帶來的壞處,目前也沒有研究證實,兒童疫苗的副作用會對孩童產生很大的危險。(同場加映:時間到記得帶孩子去打!新生兒疫苗接種時程表、疫苗種類報你知

另外,兒童疫苗會導致自閉症(Autism)也是個謬誤,研究證實兒童疫苗和自閉症沒有直接的關聯,有許多孩童在接種後得到自閉症的案例,是因為接種的年齡,和自閉症的症狀開始出現的年齡剛好差不多,2者相繼發生是巧合,而並非因果關係。因此家長可以放心讓小孩接種兒童疫苗,因為這是保護他們,和身邊所有人免受傳染病侵害的最佳途徑。

一夜春宵小弟弟竟流膿!淋病尿道炎男女症狀大不同,學會3方法避免感染

王先生因業務需要,常與客戶至酒店交際應酬,某天他在喝醉酒、意識不清之下,與一名剛認識的小姐開房間,共度了一夜春宵。

幾天後,王先生於解尿時出現灼熱感,而且尿道開口處還流出黃色膿液,讓他十分擔心自己是否染上難以啟齒的性病,索性趕緊就醫檢查,結果經醫師診斷為淋病性尿道炎。

Hello健康》將於本文為你介紹淋病尿道炎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並提供你3招預防淋病性尿道炎的方法。 愛愛未做好安全措施要小心!感染淋病尿道炎的原因有這些

淋病尿道炎(Gonococcal urethritis,又稱淋菌性尿道炎)主要是受到淋病的病原體「奈瑟氏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感染所致,經常因從事性行為時,未做好安全措施,使性器官接觸到淋病患者的黏膜,或遭淋病病患衣物殘留的致病菌感染,進而引發淋病尿道炎。

尿尿會痛又流膿?淋病尿道炎症狀男女大不同

排尿疼痛及流出膿液是淋病尿道炎的典型症狀,但男、女患者間仍有部分差異如下:

淋病尿道炎男性患者:男性病患症狀通常較為明顯,如排尿時尿道疼痛、有灼熱感、頻尿、排尿困難等,還可能會於尿道口流出黃濁或黃綠色膿狀分泌物。若未及時治療,男性患者還會因致病菌感染副睪丸而不孕。(延伸閱讀:預防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尿道炎的原因與症狀) 淋病尿道炎女性患者:女性淋病患者症狀往往較不明顯或亳無症狀,最常出現的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或出現膿狀分泌物,其它症狀則有小便疼痛、頻尿、背痛、下腹部及骨盆腔疼痛等。當淋病尿道炎病況加劇,仍未就醫診治,便可能提高子宮外孕及不孕風險。

如何診斷淋病尿道炎?抹片檢查+細菌培養

若符合上述症狀描述,即應至泌尿科進行檢查。醫師通常先透過問診,以確認患者是否有上述淋病尿道炎之典型症狀。

若醫師懷疑患者已感染淋病,醫師通常會經由抹片檢查施行革蘭氏染色檢測,並進行細菌培養,確認男性尿道口與女性子宮頸口的分泌液中,有無奈瑟氏淋病雙球菌。

由於淋病尿道炎的傳染性高,患者的性伴侶無論出現症狀與否,皆應接受檢查及治療為佳,以免延誤就醫時間。

淋病尿道炎利器:頭孢子黴素

治療淋病尿道炎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消滅淋病致病菌,將淋病治癒。早期淋病多仰賴盤尼西林注射,或使用奎諾酮(Quinolones)類藥物治療約2週。

近年來,亞洲地區引起淋病的奈瑟氏淋病雙球菌,已逐漸對盤尼西林與奎諾酮類藥物產生抗藥性,而將頭孢子黴素藥物(尤其是第3代頭孢子黴素)作為治療淋病的首選。

在治療淋病尿道炎的期間,患者除了要按時接受藥物治療外,也應避免從事性行為,直到淋病痊癒為止,才可恢復性生活。

安全性行為不馬虎!掌握3招預防淋病尿道炎

若想要有效預防淋病尿道炎,除了應避免與固定伴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還應遵守以下3撇步,以防止淋病尿道炎找上你:

性行為過程中,應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若需使用潤滑液,建議應選用水性潤滑液,避免使用油性潤滑物質(如嬰兒油、凡士林),以防保險套破損,而感染致病菌。(推薦閱讀:愛愛再也不怕乾!潤滑液這樣挑就對了) 若有多重性伴侶,或者經常進行陌生且無保護性的性行為者,應定期至醫院檢查是否感染了性傳染病。 性行為後應用清水徹底清潔尿道口,以降低感染淋病尿道炎的機率。(同場加映:割包皮可降低性病風險!醫師:3狀況建議割包皮

尿流變細竟是尿道狹窄?嚴重可能結石!尿道擴張就靠3大治療方法

李先生發生車禍1個月後,發現自己小便時不僅尿流變小、變細,排尿也變得更費勁且需時更久,令他感到十分困擾,因而決定前往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後才發現,李先生是因之前車禍傷及尿道,而出現尿道狹窄。

究竟什麼是尿道狹窄?引發原因為何?《Hello健康》將告訴你尿道狹窄的常見症狀、可供選擇的治療選項,以及預防尿道狹窄的小技巧。

什麼是尿道狹窄?

男性尿道可分為前尿道(陰莖尿道與球狀部尿道)與後尿道(膜狀部尿道與攝護腺尿道)2部分,而女性則只有後尿道且尿道長度較短,因此男性較女性更容易產生尿道外傷,進而出現尿道狹窄(Urethral stricture)。

除了外傷會造成尿道狹窄外,尿道如有發炎或潰瘍,也會導致其纖維化結疤,使尿道變得較為狹窄,進而影響排尿功能。

尿道狹窄2大原因

尿道狹窄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外傷與非外傷2大類別: 外傷:外傷性尿道狹窄通常是因陰莖或會陰部曾受傷,而傷及尿道,直到復原後尿道受傷結疤。另外,如果下泌尿道曾經接受手術、內視鏡檢查或長期導尿,也可能引起尿道狹窄的後遺症。 非外傷:非外傷性尿道狹窄為尿道炎或淋病的常見後遺症,此外,尿道長瘤也可能導致纖維化結疤,而出現尿道狹窄。(推薦閱讀:預防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尿道炎的原因與症狀)

要用力才能尿出來?尿道狹窄常見症狀報你知 尿道狹窄患者小便時,尿流可能會變得很細,且解尿時需費較大的力氣與較長的時間才能解完。 嚴重尿道狹窄者排尿時只能以滴漏的方式排出,甚至完全解不出來。(延伸閱讀:尿完還會滴?男女漏尿原因大不同,5大漏尿類型全介紹) 尿道狹窄長時間未接受治療或控制,可能引發排尿疼痛、血尿、腹痛、尿道發炎、結石,並損害腎臟,造成腎功能下降等併發症。

何時須看診?尿道狹窄如何診斷?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盡早至泌尿科檢查是否有尿道狹窄的問題。就醫後,醫師會先行問診,之後可能會透過以下2種方法替患者坐進一步診斷:

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檢查是利用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中,觀察膀胱內部、尿道及輸尿管口有無病變或異常,檢查時間約需15~45分鐘。 逆行性尿道攝影檢查:逆行性尿路攝影檢查主要是在膀胱鏡檢查後,醫師會先為患者進行尿道局部麻醉,之後便會將導管放入輸尿管,再將顯影劑灌入其中,並配合動態X光攝影做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有尿道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

治療尿道狹窄:通條撐開易復發,重症者應接受尿道重建

尿道狹窄的患者可藉由以下3種方式治療: 尿道擴張術:醫師會將一種特殊的金屬通條,放入患者的尿道以將其撐開,但因術後仍有極高機率復發,患者仍需定期回診再次進行擴張術。(推薦閱讀:尿道狹窄尿好慢?打開狹窄尿道就靠「尿道擴張術」!手術過程、注意事項有這些) 尿道內切開手術:利用內視鏡進入尿道內,找出其狹窄之處,並以器具將其切開,再放置導尿管進行治療,但此種方式治療後仍可能再次復發,因此亦可考慮於患者尿道狹窄之處,植入金屬網狀鐵環,以支撐尿道壁,並將狹窄的部分撐開,使表皮層慢慢長入網內,延長尿道術後保持通暢的時間。 尿道重建手術:尿道狹窄情形較為嚴重者,便須進行尿道重建手術,醫師會先將患者尿道狹窄部分切除後,再把近側與遠側2端接合或補上皮瓣。此外,醫師也可能會以包皮、陰囊皮、會陰部皮膚或膀胱本身的黏膜來替患者重建尿道。

如何預防尿道狹窄?避免外傷、採安全性行為

若要避免尿道狹窄,應盡量進行易導致尿道外傷的行為,例如許多年輕男性愛玩的「阿魯巴」,亦可能傷害到陰囊或造成會陰部挫傷。

此外,從事性行為時,也應正確使用保險套,並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或在意識不清下從事性行為,以降低尿道感染發炎,防止尿道纖維化結疤,而出現尿道狹窄。

尿道狹窄尿好慢?打開狹窄尿道就靠「尿道擴張術」!手術過程、注意事項有這些

劉先生自上個月車禍康復後,最近發現小便愈來愈不正常,不僅尿流變細,每次排尿時亦需花很長時間用力將尿排出。

不堪其擾的劉先生前往泌尿科就診後,醫生診斷他是因車禍所引起的尿道狹窄,需執行尿道擴張術將尿道撐開,並從旁拿出一整套由細至粗的金屬通條,進一步解釋手術過程。

尿道擴張術是專門用於治療尿道的傳統手術,由於其器具外型及手術方式,使許多人對於手術感到害怕並退縮。以下《Hello健康》將為你介紹什麼是尿道擴張術、何種情況需要做尿道擴張術,以及尿道擴張術的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 什麼是尿道擴張術?

尿道擴張是一種用於治療排尿功能障礙的傳統手術,當膀胱出口攣縮、 尿道緊縮或阻塞時,醫生會運用特殊金屬探條(又稱通條),將器械穿過尿道的管狀構造,將狹窄的尿道撐大,目的是使尿道恢復原始直徑,以利尿液順利排出。 什麼情況下要做尿道擴張術?

當尿道因以下原因而導致尿道狹窄時,便應考慮執行尿道擴張術。

外傷:當患者因車禍、從高處跌落或其他傷及骨盆腔的意外,導致尿道受到擠壓或斷裂,或是曾接受內視鏡檢查或長期導尿等下泌尿道手術等而使尿道狹窄。 非外傷:曾患尿道炎、淋病或尿道長瘤,導致尿道周圍組織纖維化,進而使尿道壁硬化及狹窄。

男性尿道狹窄機率高

由生理結構而言,男性外顯的生殖器造就了較長的尿道,但也因此較容易出現尿道狹窄。

尿道擴張術怎麼做?

尿道擴張術為門診手術,受健保給付,手術無需特別處置或事前準備,醫師會請病患褪去衣物進行消毒與局部麻醉,接著便以不同尺寸的金屬探條,由細至粗循序漸進將尿道撐開。

依據病患尿道狹窄的成因、嚴重度及復發次數,每位病患接受尿道擴張術的頻率皆不相同,長則1個月1次,短則1週1次,且醫師在執行手術時,金屬探條於尿道的停留時間也不同,停留時間愈長、擴張效果愈好;換言之,手術時間依病況及醫師診斷而定,一般通常多為15~30分鐘。 尿道擴張術會痛嗎?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

尿道擴張術在執行時,病患通常多會有疼痛及不適,且術後尿道會出現充血、水腫的情形,甚至可能會有少許出血,一般約需2~3日才會復原。

病患需服用醫師開立之抗生素及止痛藥,預防感染及減緩疼痛與不適,並於醫師指定時間按時回診檢查。

尿道狹窄難根治,嚴重者須考慮尿道重建

尿道擴張術為用於治療尿道狹窄最簡易及基本的手術,但治療效果較不持久。尿道狹窄患者普遍多會於術後再次復發,並需再次接受尿道擴張術,且其治療效果、回診間隔時間,會隨著手術次數增加而愈來愈短,從數月執行1次逐漸縮短至數週,或甚至數日。

由於尿道狹窄相當難以根治,除尿道擴張、內視鏡手術外,現今亦有治療效果較好、復發率較低的「尿道重建手術」,因此建議尿道狹窄患者可於門診時,與醫生溝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尿道擴張術後保養秘訣

接受尿道擴張術後,建議每日飲水量不超過2000c.c.、不憋尿、性行為結束後要記得解尿,以減少尿道感染風險,並定期追蹤檢查,避免病症再次復發。(延伸閱讀:預防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尿道炎的原因與症狀)

此外,建議患者亦可多吃蔓越莓、李子等酸性食物或高蛋白食物來酸化尿液、增加抑菌能力,預防感染,並減少食用堅果、白蘆筍、味噌、啤酒等鹼性食物。

腎動脈狹窄引爆高血壓!長期忽略不治療恐洗腎,8大高風險者有你嗎?

50多歲的吳媽媽從年輕時一直有血壓偏高的問題,不過並沒有特別積極接受治療與回診,直到近幾年變成高血壓,且吃藥也無法讓血壓回穩,至大醫院檢查才發現血液肌酸酐數值偏高,轉診至腎臟科後發現有腎動脈狹窄的問題。

所幸經過醫師的專業治療後,吳媽媽已經康復出院,血壓也恢復正常,究竟腎動脈狹窄與高血壓有什麼關聯?會帶來哪些症狀?就讓《Hello健康》與長庚醫院腎臟科陳俊宇醫師為你解惑。 2大原因造成腎動脈狹窄

欲了解腎動脈狹窄(Renal Artery Stenosis)首先得從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關係說起。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2種,原發性高血壓是因老化或遺傳而導致,次發性高血壓則是因腎臟、心臟病等相關疾病所引起,大部分的次發性高血壓是腎臟疾病導致,而由腎動脈狹窄引發的高血壓便稱為「腎血管性高血壓」。(延伸閱讀: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關係)

腎動脈狹窄主要可分為以下2大成因: 動脈粥狀硬化:腎動脈是輸送血液至腎臟的主要血管,當腎動脈因過多膽固醇、脂肪堆積變得狹窄、阻塞時,將降低血流量與腎臟代謝效率進而造成腎功能受損,並增加全身血壓,約有9成的腎動脈狹窄屬於此類。(延伸閱讀:和粥無關!「動脈粥狀硬化」上身、猝死中風跟著來!) 纖維肌性發育不良:纖維肌性發育不良讓動脈壁的肌肉生長異常,這種的腎動脈狹窄在影像上呈現念珠狀,通常好發於女性。

腎動脈狹窄會出現這些症狀

腎動脈狹窄早期不會有任何症狀,通常是檢查其他疾病時才偶然發現。因此,有高血壓的病患應注意自己是否有下列症狀,以利盡早發現進行治療:

高血壓持續惡化、難以僅用藥物控制 尿液中出現蛋白 腎功能異常 體液過多造成身體水腫 心臟衰竭合併高血壓

另外,我們也需注意腎動脈狹窄帶來的併發症,較嚴重的像是腎性高血壓所引起的心臟衰竭,造成肺部積水導致呼吸困難,以及長期腎動脈狹窄將引起缺氧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最終發展至尿毒症,則需要洗腎來維持腎臟功能。

8大腎動脈狹窄危險因子 年長者 高血壓 心臟病家族史 缺乏運動 肥胖(你可能會想知道: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吸菸 糖尿病 膽固醇過高(延伸閱讀:沒症狀才要怕!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肥胖、抽菸者快驗血脂,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如何治療腎動脈狹窄

陳俊宇醫師表示,在治療腎動脈狹窄之前,醫師會透過腎臟超音波、磁振造影或腎動脈血管攝影來確認腎臟動脈狹窄的嚴重度、是否有萎縮、動脈是否有產生病變。經診斷後,治療方式有以下3種:

1. 藥物控制高血壓

由於腎動脈狹窄患者通常合併有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因此除常規慢性腎病治療,所有患者皆應接受藥物治療,使用阿斯匹靈、史他汀類藥物,並戒菸以控制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還須達成良好的血糖控制,才能有效阻止高血壓惡化。(延伸閱讀:吃懂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高血壓藥的副作用與用藥須知)

2. 血管重建 經皮腔內腎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醫師會使用導管擴張狹窄的腎動脈,若必要的話,也會在血管內裝上支架,保持血管暢通,治療成功率高、併發症也較少。 腎動脈繞道手術:將繞道用的血管(通常取自下肢的靜脈)接到腎動脈上,提供血液另一條路徑至腎臟。

如何預防腎動脈狹窄?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為預防腎動脈狹窄引發高血壓,建議民眾可從下列方式做起: 維持正常的體重:若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及早減重有助降低血壓。 飲食健康、清淡少鹽:少吃飽和脂肪較多的食物,可降低膳食膽固醇攝取量,預防動脈粥狀硬化而導致腎動脈狹窄;而減少飲食中的鈉攝取量,則有助避免血壓升高。 戒菸、戒酒:飲酒會提高血壓波動性,若本身已有高血壓的患者,應遠離各類酒精飲料;而香菸中的尼古丁則會傷害血管內皮層,提高血管硬化引發腎動脈狹窄的風險。

清肝明目「決明子」!決明子5大功效、怎麼挑決明子

許多中藥材都具有優秀的保健作用,讓不少華人至今仍對中醫仰賴至深;例如「決明子」就是其一,決明子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常見用於茶飲沖泡一同飲用,除了生津止渴之外,還能夠搭配不同藥材,為人體帶來多種益處。

究竟什麼是決明子?決明子對人體的好處、功效有哪些?吃決明子有何禁忌、又該如何挑選決明子?就讓《Hello健康》為你一一解答。 決明子:最早被使用的眼科藥物

決明子,又稱馬蹄決明、假綠豆、羊明、還瞳子、狗屎豆……等別名,屬豆科,是草本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種子。其名由來是因決明能護目,《神農本草經》便記載:「決明子治青盲目淫、衍赤淚出、久服益精光。」古代中醫便透過決明子醫治眼疾,是最早被用為治療眼部的藥物。

決明子5大功效:護眼、降血壓、腸胃蠕動、護肝

決明子的功效不僅護眼,現代的醫學研究指出,決明子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如:鐵、鋅、錳、銅等等,能調節免疫系統、降血壓、血脂、通便,外用還能消炎殺菌之效。(延伸閱讀:吃出水亮眼睛!4大類護眼食物告別白內障青光眼

護目:決明子所含抗氧化劑,研究指出有降低眼壓功效,其萃取物能夠治療由於眼壓過高引發的青光眼,此外,決明子的殺菌作用,也能夠以外用藥物有效治療結膜炎。 保肝:決明子並無毒性,且所含營養能促進代謝,幫助人體排出毒素,達到保護肝臟功效。 保護心血管:決明子富含天然植物的抗氧化劑,有助人體調節血壓、降血脂,達到保護心血管功效。 消炎殺菌:實驗指出,決明子的萃取物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桿菌與大腸桿菌等細菌生長。 促進腸胃蠕動:決明子所含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容易促人體腸胃蠕動,適合便秘患者飲用。

決明相似藥材多,須認明豆科決明子

若是想自行購買的民眾,須注意中藥材裡,有許多藥材同樣被稱作決明,在外觀以及功效都有所不同: 青葙子:青葙子為莧科,和決明來源不同,被稱為草決明,主治肝熱目赤,能擴大瞳孔。 千里光:千里光為菊科植物,主治風熱感冒。由於決明子護目功效,又有千里光之名,挑選須謹慎。 石決明:石決明來源為動物性藥材的貝殼,主治青盲、目翳。

由於上述中藥材名字都與決明子相似,前往中藥行購買決明子,建議清楚說出「豆科決明子」,方能選對藥材。 生熟決明子有分別,生決明子易致腸胃不適。

決明子中,又分為生決明子以及炒熟的決明子。生決明子當中含有小決明子,容易刺激腸胃,使人排便,易腹瀉者則不建議使用;而炒決明子能破壞小決明子,並使得決明子散發如咖啡般的獨特香氣,較適合沖泡茶飲。故挑選時需多加注意,但注意炒決明子仍含有小決明子等刺激物,不能飲用過多,以免導致腸胃不適。(延伸閱讀:抹茶是什麼?認識抹茶製程與驚人3大功效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人蔘:百草之王營養補氣超給力、這幾類人吃人蔘有禁忌!

在華人社會裡,人蔘常是逢年過節時贈送親友的伴手禮之一,人蔘雖然聞起來有股特殊的辛香氣,卻被視為補身健氣、改善四肢冰冷、提高免疫力的上等藥材之一,對不少長輩來說更可說是全方位的補品。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人蔘,《Hello健康》將告訴你人蔘有哪些營養,食用上又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

人蔘有哪些營養

人蔘大致上可以分為2種,1種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依照產地可以被稱為高麗蔘或是大陸蔘;另1種為西洋蔘,是五加科植物的根部,主產於美、加地區,又稱為花旗蔘。多數人認為人蔘可以治百病、滋補身體,因此也被稱為「百草之王」。

依據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人蔘含有30多種的人蔘皂苷、20多種揮發油、16種胺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多種礦物質,營養之豐,果真不負「百草之王」的美名。

4款人蔘這樣分

外觀看來雖然都是人蔘,但卻依處理方式的不同而區分出粉光蔘、西洋蔘等種類,以下為4款最常見的人蔘:

水蔘:為人蔘鮮採後沒有曬乾的統稱。 白蔘:水蔘曬乾後,色澤呈現微白黃則為白參。 紅蔘:水蔘蒸熟後烘乾,色澤呈現黃褐色時則為紅蔘。 粉光蔘:西洋蔘曬乾後會出現白色粉末,稱為粉光蔘。 人蔘的5大好處與功效

就高麗蔘而言,人蔘就有不少營養成分;在《神農本草經》也記載,人蔘具有「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的功用,而以西醫觀點來看,人蔘更有下列5大好處:

抗衰老:人蔘特殊的營養成分人蔘皂苷,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同場加映:喝石榴汁抗老、防癌,預防血管硬化!紅石榴的3大神奇功效) 補元氣、抗氧化:人蔘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維持體內平衡,多種維生素也能加強細胞的抗氧化程度,達到抗癌的效果。 增強免疫力:人蔘有多種人蔘皂苷、胺基酸、維生素等,具有加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推薦閱讀: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提升血壓:人蔘裡的人蔘皂苷可加強心臟的收縮力、增加心血管循環,讓低血壓的病人回復至正常的血壓數值。 降血脂:人蔘能幫助血管清除多餘的膽固醇,達到降血脂的效果,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延伸閱讀:沒症狀才要怕!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肥胖、抽菸者快驗血脂,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吃人蔘這3種人有禁忌!

人蔘堪稱全方位的補品,不過若你有下列情況,食用人蔘前務必諮詢醫師並視個人體質與病況,討論是否適合食用:

孕婦:當若孕婦有妊娠毒血症時,若服用人蔘恐讓血壓持續升高。 水腫:人蔘具有抗利尿作用,若本身有水腫困擾的人,建議盡量避免服用人蔘。 體質燥熱者:本身體質較燥熱、臉部經常發紅者,若服用人蔘恐出現頭痛、血壓上升的症狀,食用之前請務必諮詢醫師。

記憶力變差=失智?!失智症9大前兆:行為改變、喪失活動力快就醫

失智症的最為人知的早期症狀是記憶力衰退,但卻易遭親友誤認為老化的自然現象,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

當長輩開始出現一些失智前兆,像是記憶力喪失、性格改變或判斷力變差的症狀時,就應及早就醫接受完整評估,以確認是否為失智症,並進行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Hello健康》將於本文為大家介紹失智症常見的9大前兆,若家中長輩有出現類似症狀,千萬別輕忽,應盡快帶其就醫,以利控制病情! 記憶力喪失、性格改變愛注意!失智症9大前兆報你知

隨著年紀漸增,腦力機能也會開始浮現老化現象,年長者可能容易忘東忘西,但經別人提醒通常都能馬上想起,而失智症患者卻可能完全忘記原本熟悉的人、事、物或地點,不僅容易發生危險(獨自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親屬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會產生困難。

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頻繁出現下列9種失智症常見症狀,就應特別注意:

1.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無法說出確切的名詞

經常記不起家人或朋友的名字,溝通時也難以找到正確的字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常突然忘記某樣物品的名稱,僅能用描述性語句表達,如以「看時間的東西」代稱手錶,甚至會自創新語及重複言語。 2.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以及下決定的能力減弱是失智症的常見徵兆,如失去對金錢價值判斷的能力,因電話推銷而隨意支付大筆金錢。

此外,患者也可能經常將不能吃的物品拿來吃、不知天氣冷熱及飽餓程度,並對於任何事物感覺遲緩,誤認或錯認,甚至無法辨識自己身處於何種環境,而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推薦閱讀:找徵兆、做檢查,3招有效預防失智症!

3. 喪失記憶以致影響工作技能

失智症患者常忘記自己身在何處,剛發生的事也很快就會忘記,即使經旁人提醒後,也完全想不起來,並時常重複詢問相同問題。

不僅如此,患者還會出現行動能力緩慢、難以學習新事物,甚至忘記經常使用的物品或電器操作方法,如不會使用電視遙控器或微波爐。

失智可能對工作產生哪些影響?

每天到公司都會使用電腦打字,完成日常工作,但某天卻失去工作能力,甚至連電腦都不會操作,並排斥完成交派的工作內容;身為英文老師,卻不知道「book」等基本單字是什麼意思,或者年紀輕輕就在開計程車的伯伯,現在卻經常迷失方向、開錯路。

4. 很難完成原本熟悉的家庭事務

例如常常忘記自己在煮飯,或者冰箱裡已經堆滿一堆蔬菜,卻仍重複去買菜,甚至忘記家具或物品的擺放位置,或是出現如衣服洗不乾淨,煮的食物飯菜味道不合大家的口味等,日常事務執行力變差的狀況,皆可能為失智症的前兆。 5. 對時間或地方的概念變差、容易走失

一般人偶爾會忘記今天的日期,或者會在不熟的地方迷路,但失智症患者則可能會搞不清楚年、月份、白天或晚上,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甚至明明待在家中,卻吵著要回家,分不清家裡的房間、廁所、廚房或客廳位置,出門後還會忘記回家的路。

6.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缺乏情緒反應,臉部表情呈現呆板僵硬,看起來也會有些憂鬱、悶悶不樂,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約有40~50%失智症患者表現出憂鬱傾向,而其中又有10~20%病患確診為憂鬱症。

失智症對心理上的負面影響,還可能導致病患出現心存多疑、情緒上明顯起伏不定、喜怒無常等狀況,原本個性開朗、溫和的患者,也容易變得憂鬱、情緒激動、易怒、疑心病重、口不擇言、焦躁不安沒耐性、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沉默寡言或變得較為不注意隱私等。 7. 物品擺放位置錯亂

不少人可能出於惰性,偶爾會將常用的物品隨意擺放,或順手丟在一旁,但失智症患者則更加頻繁,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的位置,如將大白菜放到書櫃上,或把衣服或老花眼鏡放進冰箱。

當患者找不到物品時,還會誤以為是家人偷他的物品。若身旁的長輩曾有上述行為,更應多加觀察他是否也有其它疑似失智症狀,協助他及早接受治療。

8. 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

失智症患者可能無法操作較複雜且抽象的事務,相關舉例如下: 無法正確使用加減運算購買日常用品 無法辨識金錢的真假 不知道常見物品的用途,如鑰匙是拿來開門 、筆可以寫字、筷子是用來吃飯夾菜等

9. 喪失活動力及對生活事物失去興趣

失智症患者對於人、事、物或活動可能較無沒有興趣、拒絕進食,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交談。

然而,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其實並不代表罹患失智症,也可能是因中風、憂鬱、酒精中毒、營養不足和腦瘤等原因所致。(延伸閱讀: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無論如何,及早就醫皆有助防止病症惡化,並找出真正的病因已擬定後續的治療方案。建議民眾平時不妨多留意自身或親友是否符合上述9大失智徵兆,若有任何疑慮,請盡早預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

何時需放置導尿管?了解導尿管使用4時機,遵循清潔7步驟,減少後遺症

導尿管可說是目前最常使用,且最為人熟知的尿液引流方式,不僅能協助無法自主排尿的病患,將累積於膀胱內的尿液排出,還可為其監測尿量,功能相當多元。

究竟有哪些狀況需要放置導尿管?插完導尿管後需要如何清潔?又有哪些後遺症與日常照護事項需要注意?就讓《Hello健康》為您解惑!

為何放置導尿管?

當病患無法自行排尿或尿液解不乾淨時,便需經由尿道口插入導尿管至膀胱內,將尿液自膀胱引流出來。以下列出4個需插尿管(Urinary catheter)的時機點: 尿滯留:如患有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等泌尿道疾病,皆可能引發尿滯留,因而需要使用導尿管,才能將尿液排出體外。(延伸閱讀:尿不出來怎麼辦?認識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原因、治療) 監測尿量:若病患出現急性腎衰竭、感染敗血症,或是由於其他因素而引發休克,醫師便會放置導尿管,替其監測尿量。 泌尿道手術為維持尿道暢通:如進行人工膀胱手術、尿道整形等泌尿道手術,亦需透過導尿管,維持患者尿道暢通,以利醫師順利進行手術。 收集尿液做化驗:當患者出現水腫、蛋白尿等症狀,即可能罹患腎臟病,而為有效評估其腎功能,並了解病情進展,醫師便會以導尿管,為無法自行排尿的病患收集尿液,再進行化驗。

導尿管3大種類與更換時間

乳膠導尿管:由於乳膠導尿管的材質較硬,不適合長期放置,建議放置1~2週就應更換1次。 矽膠導尿管:與乳膠相比材質偏軟,也不易變質,建議每1個月需更換1次。 水凝膠塗層的乳膠尿管:表面有潤滑塗層之乳膠尿管,有助於減少插導尿管所產生的創傷與刺激,建議放置1~2個月後,應更換1次。 導尿管多久要清?如何清潔會陰部才正確?清潔7步驟報你知

為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照護者務必於患者排便、洗完澡後,妥善清潔導尿管。

在替病患清潔時,不妨可遵照以下7步驟,以保持導尿管管路清潔,避免感染發生: 步驟1:洗淨雙手,將尿布或便盆置於病患臀部底下。 步驟3:以肥皂水替患者清潔會陰部,而男女清洗方式略有不同,但切勿來回擦拭。若為女性患者,照護者應以毛巾或棉棒沾取沐浴乳或將肥皂水,將陰唇撥開,由上往下擦拭會陰,接著再取浸過肥皂水的棉棒或毛巾擦洗外陰部。 針對男性患者則應將包皮撥開,以肥皂水浸溼棉棒,由尿道口往導尿管方向環狀消毒約5公分。 步驟4:以裝有清水的沖洗壺,將泡沫沖洗乾淨。 步驟5:取乾淨毛巾擦乾會陰部。 步驟6:以棉棒沾取優碘,從尿道口往上擦拭至導尿管5公分處,將導尿管消毒1遍,切記不可來回擦拭。之後記得再拿1支新棉棒,沾取生理食鹽水,以相同方式再次為導尿管消毒。 步驟6:將尿布與便盆移除。 步驟7:去除原本固定在皮膚上的膠帶,並以透氣紙膠帶呈井字浮貼,重新固定尿管,男性固定於下腹部;女性則固定於大腿內側。

放置導尿管會引發哪些後遺症?

使用導尿管極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引發尿道炎,而尿道周圍若遭革蘭氏陰性桿菌或腸球菌感染者,有80%會引發菌尿症。

長期放置導尿管(超過30天)的患者,幾乎都患有菌尿症,且尿中有95%為多重菌感染,部分病患還會合併尿道周圍局部感染、陰囊膿瘍、攝護腺炎、尿道炎、尿路結石、慢性腎炎、腎衰竭等病狀,甚至提高未來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何時應更換導尿管?公開導尿管9大使用須知 導尿管應以透氣膠帶黏貼於鄰側皮膚,並預留活動空間,以免過度拉扯尿管。導尿管每天應至少更換一次固定位置,避免皮膚出現紅腫、搔癢或破皮。 使用導尿管時,不可將其扭曲、受壓或拉扯,以防尿液阻塞、出血或損傷尿道黏膜。 尿管與尿袋接頭處以膠布固定,不可鬆脫,尿袋出口處應保持關閉,減少泌尿道感染。 當搬運病人時,可先將導尿管夾住,避免尿液回流。 蓄尿袋應垂放於腰部以下,以防尿液逆流,而尿袋開口處也應隨時關閉,避免置於地上,以防細菌入侵尿道感染;若發現尿袋破損、漏尿,應立即更換。 蓄尿袋尿量超過一半時應倒掉;倒尿時,尿袋出口勿碰觸到接尿桶以免感染。 多補充水分,每天應飲水2,000cc,可適量以湯品或果汁取代,幫助稀釋尿液,預防泌尿道感染。每日尿量則應維持至少1,500cc為佳, 觀察尿液是否有沉澱物,必要時可擠壓尿管數下,確保導尿管保持順暢。 放入導尿管後,建議適量飲用無糖蔓越莓汁、服用維他命C或食用其他酸性食物,以利尿液呈現酸性,並可減少患者尿液沉澱物,有助於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同場加映:尿道炎麥擱來!蔓越莓等6種飲食預防尿道炎拒復發)

不洗腎可以活多久?洗腎多久會死?洗腎常見4大壽命問題一次答

台灣約12%人口患有慢性腎衰竭,每10人至少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病,每年洗腎人口更高達9,4000人,洗腎盛行率約4000/百萬人口。

不當飲食及不良生活習慣,加上錯誤的用藥方式、完善的健保制度及社會高齡化,使慢性腎病盛行,洗腎人口逐年攀升。

洗腎盛行的情況下,不少人對洗腎及腎衰竭存有各種疑問,如洗腎多久會死、末期腎衰竭壽命、不洗腎可以活多久等,讓《Hello健康》針對腎衰竭及洗腎對壽命的影響,為你解答4種常見問題。 罹患慢性腎臟病就要洗腎,否則壽命會縮短?

腎臟功能包括調節血壓、水分、電解質及酸鹼平衡,並排除體內代謝物及毒物。慢性腎臟病(又稱慢性腎衰竭)意指腎功能受損及下降,但不代表腎臟已完全喪失機能。

事實上,慢性腎臟病依據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綜合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GFR)後,可分為5期,僅有第5期末期腎臟病變(GFR低於15%),且無法正常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和水分者,才建議接受透析治療(洗腎)。前4期的治療重點則會透過飲食、血糖及血壓控制,維持腎臟機能,並延緩腎臟病惡化邁入末期。(延伸閱讀:洗腎怎麼洗?了解透析治療的準備及流程

另一種需要洗腎的情況為「急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多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並透過洗腎恢復腎功能後,患者通常毋需繼續接受透析治療。

末期腎衰竭即使接受洗腎,壽命也不長?

根據2020腎病年報統計,末期腎衰竭存活率與壽命會因年齡、疾病及身體狀況而有所差異,請見以下參考數據: 20~44歲:洗腎存活5年的機率高於80%,可延長15~20年壽命。 45~64歲:洗腎存活5年的機率約60%,可延長10~15年壽命。 65~74歲:洗腎存活5年的機率高於50%,可延長6~8年壽命。 75歲以上:洗腎存活5年的機率約30%,可延長2~5年壽命。

然而,若洗腎患者本身還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或年齡75歲以上的長者,接受洗腎治療後的存活年數普遍較短。

洗腎很痛苦,若不洗腎可以活多久?

當病患邁入末期腎衰竭,腎臟便難以繼續將代謝物、毒物及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並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身體虛弱及呼吸困難等尿毒症症狀。

若未積極接受治療,部分患者亦可能合併急性肺水腫、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及敗血症等併發症,死亡率極高,因此一旦經醫師診斷為末期腎衰竭,便應依醫師指示接受透析治療或換腎手術。(延伸閱讀:換腎要等多久、風險高嗎?腎臟移植手術過程、注意事項一次看

接受透析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延長末期腎臟病患餘命;若洗腎者中斷治療,存活天數平均為8~10天,最長則不超過30天。

親友共病、年紀已大且洗腎已久,該繼續洗腎嗎?

不少洗腎患者年紀大於80歲,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癌症或失智症,身體狀況極差或意識不清,並且長期住院接受呼吸器及插管治療,因此往往對於頻繁住院、繼續接受洗腎治療感到排斥,並希望可以接受安寧治療。

此時,適切考慮各種醫療可能、醫師建議,以及病患本身的心情及意願,便是家屬需面對的一大課題。

若繼續接受積極治療,縱使病患餘命獲得延長,但離世時身心靈卻可能極度痛苦;反之接受安寧治療,緩和病患痛苦,讓病患有更多時間交談與陪伴,最後在平靜狀況下離去,是否會是最好的安排?

建議家屬可多與醫師及患者溝通,了解繼續治療可能帶給病患的負擔,並尊重病患意願,安然善終。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