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生病傷胎兒~孕婦可打流感疫苗

避免生病傷胎兒~孕婦可打流感疫苗

孕婦罹患疾病,可能會傳染至胎兒,若在懷孕期間得流感(Influenza),可能會增加孕婦和胎兒發生孕期併發症的風險,因為治療流感的藥物和治療方式,對孕婦和胎兒不見得安全。也因此,媽媽們除了注意平時的健康外,要是能依照醫師指示,接種流感疫苗,不僅能預防疾病,也能為胎兒建立完整保護力。

Hello健康》將會在本文告訴懷孕媽媽應該如何避免流感,要是想接種流感疫苗,又有甚麼注意事項。

孕婦為流感的高風險族群

懷孕時,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的影響、營養需求的改變,以及孕期情緒與壓力等因素,使得心肺功能受影響,免疫系統對於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也隨之下降,故而容易罹患流感,是感染流感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及死亡的高風險族群,也會增加胎兒流產、早產及死產的機率。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後期或產後2週內,感染流感後發生併發症及死亡風險都相對較高(延伸閱讀: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孕婦感染流感的可能併發症

孕婦為流感高風險族群,若是罹患流感,可能會引發以下併發症:

肺炎 鼻竇炎 脫水 慢性疾病惡化,如:哮喘或糖尿病

另外,孕婦若是感染流感,恐會增加流感以及住院機率。 孕婦預防流感的方法

要記得,流感非常容易透過人群或接觸傳染,為了避免在懷孕期間得到感染,請遵從下列指示: 用肥皂勤洗手 和病患保持距離 避免前往人潮聚集的地方,因為人群是傳染流感最快的方式。 不要用髒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為病毒會透過碰過的物品傳染。 前往公共場所時配戴口罩。

建議孕婦注射流感疫苗

孕婦或哺乳期間都可以注射流感疫苗,且這是預防流感的最好方式。孕婦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流感疫苗優先接種對象之一,流感疫苗能保護孕婦與寶寶直到分娩後的6個月,但若寶寶已經出生,6個月大以內都不能打流感疫苗。不過注射流感疫苗後,孕婦可能會有疲勞或肌肉疼痛等副作用,但只要注射非活性流感疫苗,孕婦以及胎兒便能無恙。我國目前將孕婦列入流感疫苗公費對象,而若是準備懷孕婦女,也可考慮於流行季來臨前或流行期,先行自費施打疫苗。

而依據疾管局建議,孕婦於任何孕期皆可接種流感疫苗。但若是孕婦過去曾因接種起不良反應、已知對疫苗成分過敏或有接種禁忌症,應先向醫師告知並評估是否該接種疫苗。另外若是正在發燒或急性中重症疾病發作,則應待病情緩和再行施打。(延伸閱讀:感冒不能打流感疫苗?打過1次就免打?破解流感疫苗5大迷思)

治療流感的居家療法

除了用藥,孕婦還可以嘗試幾種居家療法: 罹患流感時應臥床休息,因為流感會讓人頭暈、頭痛或流鼻水。 補充大量水分,例如喝水或是果汁。 用喉糖來舒緩喉嚨痛和咳嗽。 在房間放置加濕器,減少鼻塞。

能治療流感的藥物

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記得先諮詢醫師,因為有些非處方藥物會影響孕婦狀況。可治療流感的藥物有:鼻腔沖洗或生理食鹽水鼻噴霧、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假麻黃(Pseudoephedrine,但應避免在懷孕初期使用,若有高血壓,Hypertension,也應該避免)。

醫師可能還會依照患者的狀況開立處方藥物,包含帕拉米韋(Peramivir,商品名:克流感注射液Rapivab)、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特米福Tamiflu),或是札那米爾(Zanamivir ,商品名:瑞樂沙Relenza)。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糖尿病婦女想生!懷孕前就要提早準備

為何糖尿病患應做孕前評估?

糖尿病患的高血糖狀況在孕期會提高準媽媽與胎兒的健康風險,諸如胎兒出現先天發育異常、體型過大(巨嬰症)而導致分娩困難或有子癲前症(Preeclampsia)等狀況。因此,糖尿病患若有懷孕的計畫,應先經過醫師的專業檢查,全面了解自己於懷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並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降低懷孕過程中對準媽媽或胎兒的不良影響。 約診檢查確認健康狀況

糖尿病女性患者,請於計畫懷孕前的3~6個月前與醫師約診,以確保完成以下事項:

進行糖化血色素測試,以確認糖尿病的控制狀況。 驗血和驗尿,以確認糖尿病有無引發相關的腎臟病。 確認糖尿病有無對器官、神經或心臟造成任何問題。 檢查血壓。 確認沒有甲狀腺疾病。 檢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 做青光眼(Glaucoma)、白內障(Cataracts)和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的篩檢。(推薦閱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很常見!糖友控好血糖預防眼疾

糖尿病患孕前、孕期生活型態調整

上述檢查完成且沒有異樣後,就可以安排孕前諮商,和醫師一起討論懷孕前和懷孕期間,維持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方法。 體重:懷孕前應維持健康的體重標準,因為體重上升過多可能加劇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症狀加劇甚至引發其它糖尿病併發症。 生活型態:孕期請勿抽菸與飲酒,以保護胎兒健康成長;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質會影響胎兒的氧氣攝取量,進而造成胎兒心跳過快並增加早產、流產、死產、體重過輕、得到肺部和其他呼吸問題的風險。酒精則可能會造成胎兒發育遲緩並傷害腦部,導致智力下降、認知障礙或頭部、面部外觀異常。 補充葉酸:從懷孕前1個月開始,糖尿病婦女可能需要每天服用400微克的葉酸,以降低胎兒產生神經管缺損的風險,如脊柱裂(Spina bifida),造成大腦和脊髓無法健全發育。 控制血糖:懷孕期間應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尤其在懷孕的前3個月內若有血糖過高,胎兒可能會有先天缺陷,並使流產、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提高。(同場加映:妊娠糖尿病的原因、症狀與檢查|懷孕高血糖危害母嬰健康) 藥物使用:孕婦在懷孕期間特別需要胰島素,特別是在懷孕後期。醫師會隨時為您調整胰島素的使用劑量,若有服用其他糖尿病藥物,醫師也可能會視情況更換藥物,以避免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改善飲食:為避免發生和血糖相關的併發症,糖尿病孕婦可能會需要調整飲食計畫,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同時確保熱量攝取充足。

懷孕婦女工作辛酸~10大困難有解法

您是否感到筋疲力盡,不想去上班?這是許多懷孕婦女在生產前的共同感受,然而,許多媽媽們縱使懷孕,仍得強迫自己起床工作去賺錢,一邊懷孕一邊工作,同時還要克服情緒和疲勞等,這絕非易事啊!以下分享10件懷孕婦女在工作中常見的難題,以及其解決方式,供媽媽們參考,一起共度難關。

難題1:隱藏懷孕事實

雖然您已逐漸習慣懷孕期間的種種不適,諸如喜怒無常、過度情緒化、早上時常精疲力竭,噁心想吐,總感覺好像得了流感一樣虛弱,然而,身處職場環境,如果這些症狀嚴重到影響工作,建議您向工作夥伴坦誠懷孕的狀況。雖然老闆或上司知道您懷孕了,也無法一下子就完全縮減您工作內容,但至少能略作調整,例如調換工作時間、勤務分配,或者調派您到鄰近洗手間的工作區域等方式,來減輕您懷孕時所承受的負擔。至少說出來後,若早上身體不舒服,臉色如殭屍般奇差無比,您也不必強裝一切都好,反而同事們還會多些同理心,給予您必要的幫助。

難題2:工作時孕吐

若在懷孕期間,噁心想吐的經驗很頻繁,並且您在工作期間,常需要藉口離開會議,解決孕吐事宜,或許您可以在抽屜裡放些小點心,吃些餅乾能舒緩噁心的不適。有些孕婦擔心孕吐和吃小點心會讓同事覺得奇怪,但如果這能讓工作更圓滿順遂,別想太多,做就對了。

然而,如果噁心嘔吐的情况太過嚴重,要盡快告知您的醫師,因為過度嘔吐恐危害健康,儘管大部分的孕婦都經歷過類似情況,但不代表您就得默默受苦,有些藥物既能減緩症狀的煎熬,對孕婦使用上也有足夠安全性,這部分不妨尋求醫師的協助吧!

難題3:精疲力竭

許多女性低估了伴隨懷孕而來的疲憊,一不小心,您還可能在某重要會議中沉沉入睡,如果您擁有私人辦公空間,不妨打個盹,稍事休息。科學實驗證明,小睡可以提供您更多能量,並幫助大腦運作更靈活。 難題4:成為意外焦點

並非每個人都想成為大眾眼中的焦點,因為來自各方的矚目有正面,也有負面,當同事們口中的問題,開始涉及個人隠私時,情况會變得棘手。請記住,面對任何不宜的問題,您沒有義務全部回答,但若對方是出於好意,還是請您態度和善得給予回覆,盡量避免硬碰硬的強勢方式,有鑑於人們往往喜歡談論個人經驗,或許您可以反問對方類似問題,也不失是個好招,一來化解窘境,二來說不定還能聽聞對方的經驗分享喔。 難題5:力不從心

懷孕會部分改變大腦,除了荷爾蒙之外,大腦生理上也跟著產生變化。在懷孕期間,大腦會為母親這個角色,重啟安排,大腦裡控制情緒及連結的部分會增大,而與記憶相關的部分則會縮小。這些生理變化,加上準備分娩的疲憊和壓力,對孕婦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你也想知道:台灣女性每4人就有1位不想生小孩!台灣低生育率:缺錢、缺時間成主因!) 難題6:必須整天坐著或站著

雙腳水腫在孕婦中很常見,減輕腫脹的最佳方法是讓腿休息或盡可能地保持活動,如果您的工作需要整天坐著,每隔一陣子建議您換一下姿勢;如果需要整天站著,試著四處走動,或找到機會就稍坐一下,而透過運動,也能促使血液流動並減少腫漲,另一個好建議是坐下時將雙腿架在小凳子上。此外,飲食中含有過多的鹽分也會使腫脹加劇,儘管去除膳食中的鹽分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要盡量限制鹽的攝取,如果您的腳實在太腫了,應該和醫師談談是否需要使用拐杖支撑。 難題7:經常往返洗手間

孕婦在一天中上多次的厠所,某些人可能每5分鐘就要跑一趟厠所,建議您應該在排尿時採取前傾的姿勢,雙手可輔助放在下腹兩側膀胱,微微推壓,比較好排出尿液,另外,千萬別因為上廁所很麻煩,就不喝水,或者憋尿,反而會形成身體更大負擔。 難題8:放屁hold不住

懷孕期間,持續糾纏孕婦,令她們尷尬,卻又難以控制的事情就是放屁。其實,一直放屁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因為子宮愈來愈大,腸道周圍儲存食物或空氣的空間就會相對減少,因此,在懷孕期間脹氣是正常的,但如果想減少脹氣,建議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例如含氣泡飲料、豆類(豆漿、豆花、豆腐等)、奶類(牛奶等)、發酵食品,以及花椰菜。

難題9:惱人背痛

無論您工作的環境是辦公室或家裡,坐下去或站起來,背部可能會很痛,這是孕婦最常抱怨的事情,為避免這種情況,盡可能減少久站機會,若不得已必須站著,第一個訣竅是把身體重心輪流放在其中一腳上,雙腳前後站立,讓另一腳休息,也透過姿勢保持平衡,當感覺一腳疲倦時,就可以換腳。另外,也盡量避免提重物,如果真的必須的情況下,建議將重物分成重量相近的兩袋,一手提一袋來平均重量。一天勞累回家後,稍作按摩,也能舒緩背痛。 難題10:擔心隨時會生

一般人稱懷胎九個月,隨著產期愈加靠近時,您會擔心自己無預警臨盆,或者羊水突然破了。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的女性會在生產前破水, 當然,您想做好最壞打算,例如羊水在辦公室裡破了等狀況,您可以將長褲和更換衣物,放在辦公室抽屜裡,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一開始(初期)的生產宮縮往往是漫長而緩慢的,往往會持續6~12小時,所以您將會有足夠的時間,拿取準備好的生產包到醫院分娩。

研究證實:男女壓力過大會影響懷孕

壓力過大難受孕?波士頓IVF(人工受孕)多瑪身心健康中心(Domar Center for Mind/Body Health),執行長愛麗絲多瑪博士(Alice Domar, Ph.D)表示,愈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壓力、焦慮、憂鬱和不孕之間,有所關聯。

壓力與女性生育能力

壓力佔所有不孕因素比例,可能高達30%,若您長期處在高壓力下,很可能導致性行為減少,因此使懷孕變得困難。多瑪博士說:「壓力大也會導致吸菸和過度飲酒」,對受孕有不良影響。此外,壓力也會降低女性的生育能力,若壓力已大到影響身體,如荷爾蒙水平降低,會導致月經延遲或停經,這個狀況稱為壓力導致的停止排卵(Stress-induced anovulation)。

慢性壓力會影響腦內下視丘的運作,下視丘可分泌多種激素,並刺激卵巢每個月定期排卵。此外,下視丘也負責控制睪固酮的分泌。區分經常性壓力和突發性壓力,是很重要的。每日的壓力,可歸類於經常性壓力,您的身體應該已經習慣此類壓力,不會受到影響。當然,每個人面對壓力的狀況,都不相同。

若您面對的是突發性壓力,如車禍或親人的死亡,可能會擾亂您身體的規律並影響排卵。任何創傷性的事件,或是習慣的改變,如出差出國,都可能會影響排卵。加拿大伯靈頓的唯一(The One)生育診所的醫療主任梅根卡尼斯(Megan Karnis)表示:「很多女性認為紓壓最好的方式,是漸少工作時數,但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根本沒什麼用,因為這只會讓女性在這段時間內,更加感受到受孕的壓力」。(你也想知道:台灣女性每4人就有1位不想生小孩!台灣低生育率:缺錢、缺時間成主因!

壓力與男性生育能力

若您的伴侶正處於壓力狀態,這也會影響您的受孕機會。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報告,在所有不孕的伴侶中,40% 的不孕都是由男方伴侶導致的。

凱撒基金會(Kaiser Foundation)的健康計劃,有關壓力和男性生殖能力的環境與生殖的研究指出,處在長期壓力狀態下的男性,其精子的活動力,比較無壓力的男性差,且正常精子的數量也較少。

壓力也會影響男性的荷爾蒙,並刺激糖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荷爾蒙的分泌,會影響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降低睪固酮(Testosterone)水平與精子產量。雖然職場壓力並不會直接影響男性精子的質量,但研究發現,經歷過工作壓力的人,精子中的睪固酮荷爾蒙水平較低,會影響生殖健康。

30歲後懷孕~好處與缺點一次了解

30歲左右的女性,是適合成為母親的時候,不但生理方面已完全發育成熟,且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和親密關係,可以提供寶寶一個安心成長的環境。

30歲後懷孕的好處

30歲左右的女人,像是盛開的花朵,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照顧家中的新生命,在經濟方面相對穩定,但還不到退休的時候。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來著想,照顧寶寶的同時,必須保持職場競爭力,在職場和家庭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以便在生育後能順利回歸職場。

30歲後懷孕的壞處

35歲以後女性的生育能力,開始大幅降低,建議想要懷孕的女性,在30歲就要開始定期做健康檢查。隨著年齡增大,女性流產率和其他懷孕風險,也逐漸攀升,35歲的女性應把握時間,以順利產下寶寶。(延伸閱讀:台灣女性每4人就有1位不想生小孩!台灣低生育率:缺錢、缺時間成主因!

30歲後順利懷孕的機率

30幾歲的女性,平均有15%的懷孕機率,一年內成功懷孕的機率約75%,但35歲以後則會降到65%,流產率也會相對增加,35歲女人的流產率約18%,但40歲女性的流產率則上升至34%。 30歲後順利懷孕的建議

30幾歲的女性,若在一年內有頻繁且無避孕的性行為,但仍然沒有懷孕,則應尋求生育專家的協助。懷孕前充足的準備,是生出健康寶寶的關鍵,若您有任何可能影響胎兒的疾病,請盡速洽詢您的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孕婦瑜伽3式!強健身體為生產做準備

懷孕會對女性的身體帶來無法想像的變化,像是導致肩膀、背部及腿部的疼痛,身體的重心也會因此改變,這也是孕婦較容易跌倒的原因。孕婦瑜伽不但能緩解以上問題,還能強健身體,讓準媽媽們做好準備,以迎接重要的生產日。以下介紹最適合孕婦做的三個瑜伽招式,一起來看看吧!

1. 山式

大部分瑜伽課程的第一步都是從這個姿勢開始的,它能放鬆肌肉,並讓身體上緊發條以備後續更難的動作。

首先,雙腳打開超過臀寬站立,腳趾伸直,膝蓋微彎。 雙手合十置於胸前,閉上眼睛深呼吸。 吸氣時將手臂往上舉,舉過頭頂並向後拉至背部,接著吐氣,並將雙手拉回置於胸前,請重複這個動作10次。

2. 支撐三角式

三角式的動作可以強健身體的各個部位。 首先,雙腳打開超過臀寬站立,右腳腳趾向前,左腳腳指向外。 左腿彎曲,左手貼著大腿,眼睛望向地板。 接著吸氣,吐氣時將右手臂抬起超過肩膀,頭往上抬,眼睛望向天花板,可以將左手臂撐在大腿上增加支撐的力道。 接著慢慢放下右手臂,屏住呼吸並慢慢將左腿伸直,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姿勢,換邊並重複這個動作五次。

3. 支撐蹲式

進行這個動作前,請您先將枕頭疊起並置於雙腳之間。

首先,雙腳打開超過臀寬站立,並跨過雙腳間的枕頭。 膝蓋彎曲向下蹲,直到碰到枕頭為止。 雙手合十置於胸前,閉上雙眼並用鼻子深呼吸,同時放鬆陰道四周的肌肉,維持著個姿勢直到完成十次完整的呼吸。這個姿勢對有早產(Premature labor)現象的準媽媽非常有益,因為它可以強化骨盆底肌群(Pelvic floor)。

孕婦瑜伽對懷孕的女性來說很安全,就算之前從未學過任何瑜伽姿勢,也還是可以做做看,因為瑜伽能夠幫助準媽媽在生理與心理上做好準備,有定時做瑜伽的孕婦也表示分娩過程會因此輕鬆許多。

皮膚灼熱想搔癢?懷孕10撇步抗濕疹

濕疹(Eczema)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對不少懷孕婦女會造成程度不等的皮膚困擾,輕微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灼熱、搔癢,嚴重些還會出血,但慶幸的是,濕疹並無傳染力,因此透過一些處置和預防措施,便能有效緩解懷孕時這個問題。

懷孕時為什麼會有濕疹?

濕疹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造成的原因包括:

基因遺傳:這種濕疹有遺傳性,病人和其家族可能也會有氣喘(Asthma)或其他過敏。 過敏原:懷孕時周遭有許多過敏原,這些過敏原或許對其他人無害,但可能對當事人有影響。

其他類型的濕疹可能會因化學物質、清潔劑、酵母、金屬(例如耳環)等所引起。 懷孕10個撇步預防濕疹 使用舒緩的藥物:可以諮詢醫師,了解最佳的因應措施,有許多局部療法可治療此疾病,一些類固醇藥物可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例如: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可有效改善皮膚癢的症狀,而煤焦(Coal tar)也能幫助舒緩。 避免接觸刺激物:例如動物的毛、部分食物等潛在刺激物,請盡量避免接觸。 使用天然的日常用品:請不要使用添加香料、酒精的產品或個人保養用品。 別長期浸泡水裡:儘量別長時間待在水中,例如沖澡或游泳。 保持肌膚濕潤:避免皮膚乾燥、龜裂。 穿著寬鬆衣物:請選擇寬鬆的棉製衣物,不要穿太多件,並避免材質粗糙、合成纖維的衣物,同時最好別待在過熱的環境,導致汗流滿身,否則容易引起濕疹。 小心溫溼度的變化:請儘量避免溫濕度驟變,因為溫度激增會刺激出汗,而濕度突然降低則會導致皮膚乾燥、濕疹復發。 別用指甲摳抓癢:請勿用指甲抓皮膚發癢的地方,否則會讓症狀惡化、皮膚受傷,進而引起細菌感染,因此請用冷敷的方式,並將指甲剪短、剪圓,若睡覺時會無法克制想抓癢,建議可戴手套睡覺。 平時多紓壓:多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別讓自己壓力過大,因此日常紓壓也很重要,否則會加劇濕疹發作。 請餵寶寶喝母乳:雖然為寶寶喝母乳無法治療濕疹,但研究發現可預防寶寶得到濕疹。

孕婦8招放輕鬆~喝這杯健康減壓開心吃

懷孕是孕育生命的重要階段,不管是調養身體,或是採買嬰兒用品等等,孕媽咪們都在為新生命做準備。懷孕並不輕鬆,要注意身心狀況、或任何會影響胎兒的事,有時孕婦顧慮太多,便產生了心理壓力,壓力對孕婦本身與胎兒都有影響。因此,準媽媽們可以嘗試以下一些方法,減低壓力,讓自己和寶寶,身心都能健康地度過孕期,並迎接寶寶出生後的生活。

孕婦有壓力會提高寶寶早產風險

人在遭遇壓力時,身體會釋放出激素(荷爾蒙)如腎上腺素(Adrenaline)及皮質醇(Cortisol),讓身體做好準備,以對抗壓力。孕婦心裡有壓力時,因為體內皮質醇的循環增強,可能使皮質醇從胎盤傳導至胎兒身上,使得激素組成產生變化,而影響到胎兒的神經系統,以及身體的成長。

孕婦在懷孕期間若受到壓力影響,寶寶早產或體重較輕的風險就會比較高,之後孩子在童年期也較可能有氣喘(Asthma)、過敏、腸胃炎(Gastroenteritis)、呼吸方面的疾病等問題。而孕婦若在懷孕時期經歷過壓力或焦慮等情形,患產後憂鬱症(Postnatal Depression)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孕婦減壓的8種方法

有鑑於壓力對孕婦及寶寶可能的影響,紓解壓力對於準媽媽們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想減輕壓力有各種方式,例如可以挺著大肚,和伴侶一起去度假,好好放鬆一下,或者嘗試以下8種方法: 吃對食物:選對了食物,會讓孕婦比較容易放鬆。美國著名小兒科醫師亞倫格林(Dr. Alan Greene)建議,懷孕時盡可能只吃有機蔬果、乳製品,避免吃進毒素,影響胎兒。另一位著名的美國小兒科醫師吉姆西爾斯(Dr. Jim Sears)則表示,吃一些「快樂食物」如牛奶、香蕉、葉菜類蔬菜,會刺激生成血清素(Serotonin),可能使人感到愉快。 充分休息:孕婦要是睡眠不足,身心會很容易疲累,負面想法和情緒也可能跟著來,恐造成壓力。晚上要是沒睡好,可以白天小歇片刻,有助於身心放鬆。 喝薄荷茶:薄荷(Peppermint)的葉子含有薄荷醇(Menthol),可視為肌肉的鬆弛劑和鎮定劑。薄荷也有助於排掉胃中的廢氣及排解噁心、嘔吐等有關胃的症狀。喝薄荷茶是很健康又天然的減壓方式,而且薄荷茶不含咖啡因。 找人談談抒發心情:有時候我們腦中會煩惱一堆事,心中有許多壓力,這時不妨找個人談談,可以找您的伴侶、好朋友、甚至是專業醫師,把心中讓您快喘不過氣的煩惱都講出來,讓壓力得以紓解。 自我鼓勵:孕婦有壓力時,鼓勵一下自己會很有幫助。例如可以在心中告訴自己:「我很快樂、很健康、很輕鬆,隨時可以照顧孩子」,可以想一段鼓勵自己的話,只要能紓緩壓力即可。自我鼓勵時請閉上眼睛,讓身體放鬆,深呼吸,默念這些鼓勵的話。 放輕鬆吸吐氣與冥想:做一些和吸吐氣相關的動作與冥想,對於減少壓力及焦慮感,可能有幫助,而深呼吸則有助於降血壓、舒緩緊繃感,或讓身體的循環系統運作更有效率。若覺得有壓力時,可以躺著或坐下,閉上眼睛,深呼吸5次,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吸吐氣時盡量放鬆。 伸展身體部位:有壓力時身體產生的激素會使肌肉緊繃,這時可做一些身體的伸展動作,有助於放鬆肌肉、舒緩壓力。感到有壓力時,可以活動一下身體,伸展手、腳、背、頸部等等。頸部的伸展,可以將頭傾向一邊,讓耳朵靠近肩膀,覺得脖子有伸展到了就停下來,保持約20秒,記得深呼吸,讓肌肉放鬆,之後將頭慢慢回到原位,換另一邊重覆相同動作。 游泳:運動可以舒緩身心的緊繃,並幫助身體產生腦內啡(Endorphin),使人有良好的感覺。游泳對孕婦是很棒的運動,其中以蛙式和仰式對孕婦最好,在水裡不會感覺到身體沉甸甸的,對關節和韌帶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或負荷。在懷孕前3個月游泳,還有助於緩和噁心感和孕吐。

生產完多久才能愛愛?關鍵妙招舒緩產後性愛不適

辛苦的媽咪在懷胎十月後,除了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也應該讓身體好好休息,放鬆一下。不過忍了很久的爸爸,已經在旁虎視眈眈許久,準備再和老婆親熱一番,但這時很多人可能會有所顧慮,例如:身體是否能負荷、如果沒有心情怎麼辦等。關於生完多久才能愛愛,和其他產後愛愛的大小事,以下一一告訴你。

生產完多久才能愛愛

產後相隔多久才能愛愛,並沒有特殊限制,只要雙方溝通同意就可以。不過,大多數醫師會建議等生產後4~6週後再行房,因為生產完的前2週,出現併發症機率較高,再加上不論是否為剖腹產,都會有傷口的產生,所以給予身體時間復原,是較為理想的。

此外,如果生產後有陰道撕裂傷,需要手術修補的話,那可能得休息更長的時間才能進行性行為。

如果等不及,可以考慮其他性行為,如自慰或口交等非侵入型的性交方式。

產後陰道疼痛與舒緩方法

在產後前幾個月愛愛,感受可能會很明顯不同。因為在生產後,雌激素(Estrogen)的濃度會下降,會造成女性有陰道乾燥的情形,而且通常會持續4~6週,這個情形也好發在親餵母乳的媽媽身上。此外,媽媽的性慾低下除了哺乳外,生產時的會陰撕裂,或有進行剖腹手術的媽媽,也容易感到下體疼痛。因此以下提供5個方式,能夠舒緩生產後的疼痛。 洗溫水澡。 服用止痛藥。 排盡尿液、清空膀胱。 另外塗抹水性潤滑液。 藉由不同姿勢或體位,控制性交時的力道。

產後陰道不緊實與荷爾蒙的變化

生產後影響性愛的感受,除了因為產後的陰道肌肉較不緊實,且延展性也會暫時的受限外,其他像是媽媽的基因、寶寶的大小、生產過幾胎或是本身是否有鍛鍊,如:凱格爾運動等,也都是影響因素。另外,產後荷爾蒙的變化,有時也會造成一些不便,例如:高潮後可能會刺激泌乳,所以愛愛前可以先將乳汁擠乾淨,降低泌乳量。(延伸閱讀:凱格爾運動、緊實手術如何選?產後重拾性生活!)

心理壓力造成性慾低下

生產完後,其實除了身體不適外,媽媽的心理也會有許多壓力,甚至嚴重還會有產後憂鬱症,如果還沒準備好要愛愛,是相當正常的,建議應該多與伴侶溝通來解決。影響愛愛心情的常見原因有以下7種:

壓力。 疲勞。 沒有性慾。 疼痛。 產後憂鬱症。 害怕再懷孕。 陰道乾燥、撕裂傷。

產後避孕或再生育規劃 產後避孕:如果有避孕需求,產後一樣要特別注意,產後6個月內,如果月經還沒來,且完全哺乳的媽媽,根據統計,約有98%的避孕率。然而根據研究,完全哺乳的避孕效果,仍會有個體的差異。 生育計畫:如果仍有下一胎的計畫,少數研究指出,等待18~24個月再懷下一胎,能降低懷孕併發症及其他健康問題,不過建議溝通雙方的意願,並討論懷孕時間的間隔,是較為重要的。 避孕藥選擇:使用同時含有雌激素及人工合成黃體素(Progestin)的避孕藥,對剛生產完的媽媽,會增加血栓的發生機率。健康的媽媽,在產後一個月後,服用避孕藥都是相對安全的,不過黃體素有減少泌乳量的疑慮,因此,如有服用避孕藥的需求,仍建議諮詢醫師。

懷孕第18週:孕婦便祕怎麼辦?多吃蔬果搭配運動改善

寶寶第18週的成長狀況

進入懷孕第18週,胎兒從頭部到臀部長度約為14.2公分;約190克重,跟一顆紅椒的大小與重量差不多。寶寶在第18週發展人類原始反射(Human primitive reflexes),即受到外界刺激後,不必經由意識思考,而由神經系統直接反應的動作,包括吞嚥、吸吮等。 懷孕第18週身體變化與症狀

每位準媽媽可能於懷孕中期出現症狀不盡相同,以下列出懷孕第18週可能發生的孕期不適和生理變化: 妊娠紋 倦怠 失眠(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9週) 牙齦出血、腫脹(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8週) 子宮撐大造成腹部側邊疼痛(又稱:子宮圓韌帶痛) 頭痛 流鼻血 脹氣與便祕 消化不良與胃食道逆流(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0週) 乳房脹痛 下肢抽筋 感覺燥熱 頭暈 四肢水腫 陰道、尿道感染發炎 孕斑(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4週) 秀髮濃密有光澤 孕吐 對食物的喜好有所改變 嗅覺變得更靈敏 情緒起伏大 陰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陰道出血(詳細內容可參考:懷孕第11週)

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腸胃蠕動減慢,提高孕期便祕機率。

懷孕第18週的生活與注意事項

懷孕便祕常見6原因

懷孕期間,準媽媽出現便祕的狀況其實十分普遍,約50%的孕婦都曾有此經歷。以下列出可能導致孕期便祕的原因: 黃體素增加:孕期便祕成因跟準媽媽的荷爾蒙變化密切相關,由於孕婦體內的黃體素(Progesterone,也被稱為黃體酮、助孕激素、孕酮)的增加,導致腸道的肌肉鬆弛,延長食物消化後,排出體外的時間。 運動量大減:許多準媽媽的孕期運動量,比起孕前大幅減少,除了擔心運動會影響寶寶外,也因腹部逐漸變大而運動不便,導致久坐和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增加,造成腸胃的蠕動趨緩,而便祕頻率也隨之升高。 寶寶越來越大:愈到懷孕後期,胎兒體型的增長會將母親的子宮撐大,導致準媽媽的腸道受到壓迫,提高便祕和痔瘡的風險。 飲食不均衡:若準媽媽偏愛肉食,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攝取量不足,容易導致排便不順。 負面情緒影響: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孕婦的情緒起伏較大,容易孕期不適而產生沮喪、難過的心情,從而減緩腸胃蠕動的速度。 鐵劑服用:貧血的女性可能會服用鐵劑補充鐵質,但是鐵劑會和腸道內的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結合成硫化鐵(Iron(III) sulfide),減少硫化氫對腸壁的刺激,腸蠕動因而減弱,也更容易讓便祕發生。(延伸閱讀:臉發白、頭發暈、走路會喘?免驚啦!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症狀) 多吃各類蔬果可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有助改善便祕狀況。 懷孕期間便祕怎麼辦?

高纖飲食: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不僅有助糞便成形,刺激腸道蠕動,水溶性纖維也有軟化糞便的效果,因此建議準媽媽們應多吃各式蔬果,確保每日攝取30~40公克的膳食纖維。 大量飲水:除攝取纖維之外,水分補充不足仍可能導致便祕。建議每日應攝取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不過運動或處於炎熱的環境也會增加出汗量,準媽媽需視個人狀況提高水分攝取量,以免發生便祕或甚至出現脫水情形。 規律運動:有些準媽媽擔心運動會動了「胎氣」,其實適度、強度適中的運動,諸如散步、游泳或快走等運動,不僅能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便。建議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20~30分鐘。(推薦閱讀:懷孕後還能運動嗎?醫師建議孕婦運動遵守這3點) 服藥改善:若便祕情形嚴重,可考慮使用藥物,如軟便劑、瀉藥等,不過建議準媽媽服用或使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諮詢醫師,以確保不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減少鐵劑的服用:由於鐵劑可能會引發便祕,建議準媽媽們可優先由天然食物中補鐵,例如:紅肉類、雞肉、花椰菜、大豆、燕麥、菠菜、豬肝、紅豆、葡萄等,若仍有缺鐵情形,再考慮額外補充鐵劑。

小提醒:若便祕的情況嚴重且伴隨著腹痛、腹瀉、血便、痔瘡等症狀,請盡快就醫。

【上一週:懷孕第17週】

【下一週:懷孕第19週】

Exit mobile version